联邦大选中的华裔参选人

Federal General Election Called

七天记者 梓丰 在加拿大建国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经济和主权危机的动荡时刻,提前举行的这次联邦大选可以说是一场全体加拿大人站在十字路口的生死抉择。最新民调显示,86%的加拿大人认为这次大选比以往都更加重要,而在安大略省和卑诗省,这一观点的支持率接近90%。每次大选中参选的华裔面孔也格外受到华人社区的关注,这次关乎加拿大未来前途命运的大选也不另外。本文统计了在候选人登记截止日期之后主要政党中华裔候选人的情况,供大家在投票时参考。 根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大选中联邦主要政党中共有约20名华裔参选,主要集中在安省和卑诗省,也是最近15年来参选人数较少的一次。在2011年的联邦大选中,全国共有23位华裔参选,7人当选;2015年的选举中,共25位华裔参选,6人当选;而在2019年的大选中,更创下了40位华裔候选人的记录,最终8人当选。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联邦自由党、保守党、新民主党和魁北克政团这四个主要政党外,还有至少10名以上华人以绿党、人民党、犀牛党等小党以及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选,本文没有收录。 自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由于初期对新冠病毒的不了解以及西方媒体的对中国抗疫的负面报道,各种似是而非的信息在网络媒体上流传,再加上美国政客,比如“不靠谱”总统特朗普的信口雌黄,不断把“中国病毒”、“功夫流感”挂在嘴边,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波针对华裔、乃至亚裔的仇恨潮、歧视潮,排斥潮;之后加拿大的政客和媒体则不断炒作中国威胁、中国“干涉加拿大大选”等议题,并延续至今,这种大范围对亚裔的仇恨、不友好的社会氛围给华裔参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由于孟晚舟事件引发的中加关系倒退甚至冲突也让华人在加拿大民众中的原有好印象有所下降,这些因素都给最近两次参加联邦竞选的华裔候选人的竞选之路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即使如此,依然有这么多勇敢的华裔站出来,代表不同的政党争取发出来自华裔的声音,为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版图增加一抹亮色。 今年参选的华裔候选人中,2021年大选中获胜的华裔议员继续争取连任的有自由党议员陈圣源(Shaun Chen)、叶嘉丽(Jean Yip)、缪宗晏(Wilson Miao);保守党议员,庄文浩(Michael Chong)以及新民主党的关慧贞(Jenny Kwan)。在2019年和2021年大选的报道中,本报对他们已经有所报道,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介绍这次加入的华裔候选人。 自由党: 张玮麟(Wade Chang),卑诗省温哥华Burnaby Central选区 39岁的张玮麟来自台湾,小学6年级时随父母移民到加拿大。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取得法律学士学位后,曾在澳大利亚执业;后前往牛津大学攻读,取得企业管理硕士(MBA)。回到加拿大后从事国际培训律师,并自己创业。他倡导真正改变人们生活的进步政策,包括加强本地商业机会、推动社会创新和全球伙伴关系、保护加拿大的社会服务项目、确保中产阶级能够负担得起住房、投资基础设施以及现代化动物保护等。他将在这个选区与同为华裔的保守党候选人阎洁明(James Yan)和新民主党党领驵勉诚(Jagmeet Singh)作战。 源植勉(Peter Yuen),安省Markham—Unionville选区 该选区的原候选人是争取连任的蒋振宇(Paul Chiang),但他在今年1月间进行的一次少数族裔媒体活动中表示,香港警方对一名保守党候选人郑敬基(Joe Tay)悬赏100万港元(约合18.4万加元),如果在场的任何人将该候选人带到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他们可以获得这笔奖励。这一说法引发了来自各方的批评,之后蒋振宇虽然道歉,并得到自由党党领卡尼的力保,但反对党不依不饶,最终他于3月31日深夜主动宣布退选,以帮助自由党止损。之后自由党选定了在多伦多警队服务35年的源植勉出战。源植勉去年10月被选定为安省自由党的候选人参加省选,但最终并没有成功。源植勉于1975年从香港移民至加拿大,在2022年退休前曾领导多伦多警察局的社区外展和多元化项目。他在当地的香港侨民和大陆华人社区拥有深厚的联系。他将在这个华人居住集中的选区对阵同为华裔的保守党候选人马荣铮(Michael Ma)和绿党候选人Elvin Kao。 池月(Maggie Chi),安省Don Valley North选区 这个选区的上一届议员就是陷入所谓“中国干涉大选”风波中心的董晗鹏(Han Dong)。董晗鹏被媒体爆料卷入“外国干预大选”风暴后被迫离开自由党党团。由Marie-Josée Hogue法官领导的外国干涉问题公开调查证实,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董晗鹏曾与外国势力合谋,损害加拿大利益。这一结论直接推翻了此前导致他辞去自由党党团职务的指控。董晗鹏也向《环球新闻》(Global News)、科乐娱乐公司(Corus Entertainment)及最早报道未经证实指控的记者提起诉讼,要求其公开道歉、赔偿名誉损失等。指控被洗清后的董晗鹏虽然表达了希望早日回到自由党的意愿,但一直没有获得回应。在这个自由党志在必得的选区,自由党最终选择了同样是华裔,曾在多伦多市府从事公共服务12年,担任市府公园和娱乐部门政策和项目顾问的池月。她之前曾任Don Valley North及Scarborough市议员的资深顾问,被认为是非常了解该选区面临的挑战,知道如何团结民众,找到实际和持续的解决方案,并且善于处理当地关键问题的人,也受到当地居民和社区领袖的信任。 保守党 区泽光(Chak Au),卑诗省Richmond Centre-Marpole 区泽光是来自香港的移民,拥有心理学博士学位。移民前任职香港政府社会福利处,负责问题儿童感化教育,也是香港中文大学社工系的讲师、助理教授。1988年,区泽光举家移民加拿大,先出任了温哥华沿岸卫生局健康促进辅导组的负责人。在1999年至2011年期间,连续担任4届列治文市教育局的教育委员,是列治文教育局首位可以说中文的教育委员。2011年当选列治文市议员至今。他将在选区对阵自由党的华裔候选人缪宗晏和新民主党的华裔候选人Martin Li。 何诺轩(Vincent Ho),安省Richmond Hill South选区 今年只有32岁的何诺轩(Vincent Ho) 是一名律师,也是多伦多和约克地区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他出生在密西沙加市,6岁时搬家到Richmond Hill山市,从小就是一名学霸,从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分别在著名的约克大学Schulich商学院和Osgoode法学院深造,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和律师牌照,可以在安省和纽约执业的律师。他的候选人资格在去年3月就已经确定,已经进行了超过一年的竞选拜票活动。 巩俊庭(Greg Kung),安省Kanata选区 巩俊庭是三代移民,出生在卡尔加里,父亲是香港移民,母亲是在萨省出生的大陆移民二代。巩俊庭的父亲在他高中的时候去世,之后他休学一年,并搬到了上海的叔叔家里生活了一年半,在那里学习中文并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的家人都从事医疗保健工作,但巩俊庭却对政治、公共政策和经济方面很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参与前总理斯蒂芬·哈珀的竞选工作,后被邀请搬到渥太华担任哈珀政府内阁部长助理及顾问,包括两任财长Jim Flaherty和Joe Oliver,目前是全职医疗辅助人员(Paramedic),同时担任安省假释局、刑事伤害赔偿局、执照上诉仲裁局的高级仲裁员,也是西渥太华社区中心和青年救助基金会的理事。 … Read more

关税战升级:一场注定失败的政治表演?

Bas les pattes!": comment la contestation contre Donald Trump monte en puissance aux États-Unis

七天记者 颜宏 4月5日在美国白宫前抗议特朗普政策的示威人群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还不到3个月,就已经把世界搅得血雨腥风。从加拿大是“第51州”的说辞到格陵兰岛、巴拿马,再到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乃至袭击胡塞武装,不仅没有取得任何实质上的进展,反而让加拿大这样的忠实盟友寒心、愤怒,让全世界看出美国的虚弱:号称天下无敌的2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居然和被誉为“拖鞋军”的中东小国反政府武装——胡塞武装打得有来有回,甚至逼得“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后撤400公里躲进红海北部。 而在国内,马斯克领导的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对多个联邦机构进行大规模裁员和预算削减,直接影响公共服务质量;特朗普的激进驱赶移民政策和不透明的执法行动,甚至针对合法居留者的驱逐行动引发侵犯人权的批评;对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福利项目的削减,威胁着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而针对性少数的LGBTQ+群体、女性和其他少数群体的政策变化,也引发对公民权利倒退的担忧…… 面对无法解决的内外困境,自认为“无所不懂、无所不能”的特朗普居然异想天开地对全球“开战”,连无人居住的企鹅岛都未能幸免,妄想着出现美国“一发话,万国来朝”的场景。2025年4月2日,特朗普以“解放日”为名签署“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涉及185个国家和地区,并对60个“贸易逆差严重国”加征更高关税,包括几乎是世界最穷国之一的莱索托都被征收最高50%的“霸凌关税”。这一于4月9日零时1分生效的政策被称为“自二战以来国际贸易秩序的最大变动”,不仅引发全球股市震荡,近6万亿美元市值蒸发,更激起多国反制,将世界推入一场前所未有的贸易对抗漩涡。 螺旋上升 自4月2日“特朗普关税”落地后,立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仅有中国、加拿大等少数经济体,大部分国家都在保持观望、出言含糊:要么在“胡萝卜”和“大棒”之间举棋不定,要么打算用零关税换特朗普收回成命。有些国家政客或明或暗提醒美国“对手是中国而不是我们”,希望美国“专心整中国”从而放他们一马。甚至有国家一面给美国产品降关税,一面给中国产品加关税,希望以此“诚意”换来美方“谅解”,更多国家和政客则试图“坐山观虎斗”,希望中美激烈的关税碰撞两败俱伤,自己则待价而沽,无本博利。但他们却招来特朗普的嘲讽:“这些国家都在给我打电话,拍我马屁(kissing my ass),他们迫切地想要达成一项贸易协议。他们说,‘先生,请让我达成一项协议,我愿意做任何事,我愿意做任何事,先生’。” 理论上讲,如果各国政府能联合起来,运用各自的办法对美国经济进行战略打击,让美国感受到痛苦,肯定会让特朗普三思而后行,甚至可能会让特朗普在面对国内、国外的压力下而撤回不合时宜的关税政策。现实的情况则是,目前各国的反应应验了经典的“囚徒困境”,即当面临两难境地时,个体往往会趋向于背叛集体、做出更利己的决定。不过,曾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经历过特朗普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谈判苦头的加拿大、中国等经济体却是例外,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多次特朗普式的“极限施压”:各让一步,海阔天空?不存在的。你让步就证明我施压是对的,如果加压就能获得更多让步;刚刚达成的协议,哪怕是特朗普亲自签署的,都可以随时推翻,毫无心理负担。比如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他就毫无顾忌地推翻已经实施了很多年的北美自贸协定(NAFTA),强迫加拿大和墨西哥按照自己的心意、吞下“毒丸”条款签订新的美、加、墨贸易协定(USMCA)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就被再次无情撕毁,甚至,根据USMCA附加条款从加拿大大量进口石油而导致的美国对加贸易逆差,居然成了美国对加拿大实施“花式关税打击”的首要借口。 正是基于如此惨痛的经验,这次在特朗普以关税为手段对全球“开战”后,联邦总理卡尼隔天(4月3日)就在渥太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加拿大政府将采取与美国相同的措施,对所有不符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CUSMA)的美国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而在4月8日,财政部长商鹏飞(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又宣布,加拿大对美国汽车对等征收25%关税措施将于美国东部时间9日零时1分生效。商鹏飞特意指出这是加拿大继续对美国向加方征收的所有不合理关税作出的有力回应。加拿大政府将坚定致力于尽快取消这些美国关税,以保护加拿大的工人、企业、经济和工业。 在特朗普按下“关税核弹”按钮后,中国政府在4月4日一口气宣布了11项连环反击政策,包括自2025年4月9日零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同时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接着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对其出口两用物项;将斯凯迪奥公司(Skydio Inc.)等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暂停1家美国企业高粱输华资质,3家美国涉事企业禽肉骨粉输华资质,并暂停2家美国涉事企业禽肉产品输华;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对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立案调查等等。 不少评论人士指出,中国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击力度“强于预期”,这是中国在贸易紧张局势不断恶化的情况下,针对这一现状进行密集规划的战术结果,同时也得益于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相较于2018年特朗普挑起第一次贸易战时已有所降低。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厉兵秣马,做好了准备,也意味着中国不太可能与华盛顿展开任何谈判。 但如“巨婴”般的特朗普和他的草台班子班子不仅看不清现实,反而脑羞成怒地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在4月8日撤销其征收34%关税的反制措施,否则将取消与中国的一切预定谈判,并从4月9日起对中国产品征收50%的额外关税,总税额达到104%。就在4月8日当天,白宫发言人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还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特朗普总统让我告诉大家,如果中国主动提出要达成协议,他会表现得非常大度,但他会以美国人民的利益为优先。所以必须是中国先打电话来。”特朗普则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中国也非常想达成协议,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始。我们正在等待他们的电话。它会发生!”可特朗普等了一夜的“求饶”电话没等到,等到的却是中国的强硬反击,中国在美国股市开盘前宣布对等增加50%的关税,也就是从4月9日凌晨起,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征收84%的关税,以及更多被列入不可靠实体和管制名单的企业,并在世贸组织追加起诉美升级对华关税措施。至此,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互征关税的总水平都超过100%。在本文截稿之前,特朗普又通过社交媒体宣布暂停除了中国以外国家的对等关税90天,但会继续征收10%的基础关税,同时将中国的关税立刻追加到125%。还处于深夜的中国醒来后自然会出台相应的反击措施,看来两国的关税战还有得打呢。 美国的长期盟友——欧盟27个成员国也在9日投票表决通过了对价值210亿欧元的美国进口产品征收25%关税的反制措施,产品涉及大豆、钻石、橙汁、家禽、摩托车、钢铁、铝、烟草等红州。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还表示“必要时”可动用“所有可用工具”进行反制,包括一项于2023年推出但从未被触发的反胁迫工具(ACI),对美国的科技、银行等服务业进行打击。 注定失败 “特朗普关税”政策看起来鲁莽,但自有其逻辑。首先就是向外国收钱,弥补财政缺口,解决已经难以为继的债务危机。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这项收税政策到2034年可为美国带来2.2万亿美元收入,非常可观。美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起大量举债。1985年,美国从净债权国变为净债务国,此后债务规模不断攀升。截至目前,美国的国家债务已经超过36.6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负债12.2万美元。即便如此,共和党人还在推动延长2017年底通过的《减税与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这或进一步加重美国未来数年的债务负担。而美国债务的无限扩大,举新债还旧债终将难以为继,市场早晚无法消化不断增长的美债供应量,高昂的偿债成本也让美国无法承受。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所谓“改革”也是为这一目标开源节流的措施之一。 其次是减少贸易顺差,让制造业回流美国。这个对等关税政策一方面重点保护钢铁、铝制品、汽车、半导体等关键产业,通过提高进口成本,削弱外国产品竞争力。例如,对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可迫使车企将生产线迁回美国;另一方面回应美国“铁锈地带”蓝领工人,也是特朗普铁杆支持者(MAGA)的诉求,这些群体因全球化流失大量制造业岗位。特朗普政府的高官,比如对等关税的推手之一,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就表示希望出现“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在拧小螺丝来制造iPhone”的场景。按照他们的逻辑,高关税下,企业觉得从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出口美国产品不赚钱,就会选择回美国建厂,从而提供就业和税收。 第三就是打压世界工厂、出口大国的中国。在特朗普的关税蓝图里,关税是一个“分级”手段,通过关税的高低和多少,确定谁是盟友,谁是伙伴,谁是对手国或敌对国,确定他们在美国主导的单极秩序里的地位。再利用重新梳理和重置确立的盟友关系和生态体系将中国排挤出去,还想当然地强制中国为美国主导的单极秩序霸权缴纳费用。其如意算盘是,从中国征收的每一分关税,获取的每一分收益,都可以投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单极生态体系的池子里,作为“遏制中国的公益基金”。 但这三个目标其实都是特朗普和其团队的臆想,在理论和现实层面上都无法实现。就说特朗普一直指责各国占美国便宜的贸易逆差问题,这其实是美元霸权决定的,他在故意回避逆差的本质。 我们都知道,美元作为世界结算货币,很多国家都需要美元来结算,那么美国就必须通过逆差向世界输出美元,这样才能保证世界市场上美元的流动性。但反过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就是经济学界著名的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但这个无解的难题对以前的美国政府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美国输出的是不值钱的美元绿纸,换来的是他国辛勤劳作生产的商品,保证了美国人的高品质生活。但特朗普政府却不愿意接受了,他既想让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享受美元霸权,又想要贸易顺差从他国赚钱,这怎么可能? 再比如说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问题,制造业外流是过去40年资本逐利与全球化分工的结果,企业已在中国、东南亚等地建立了完整的上下游网络。关税虽提高进口成本,但重建本土供应链需数十年时间和数万亿美元投资,而特朗普当政只能持续四年,估计没有企业愿意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另外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的主因是太高的人力成本和自动化,而非单纯的“外国竞争”。即使企业被迫迁回,机器人替代人工的趋势也不可逆转。2018-2023年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制造业岗位仅增加不到50万,且集中在自动化程度高的石化、军工领域,依然无法解决铁锈地带蓝领工人的就业需求。 多年来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外交政策研究的著名学者郑永年就表示美国的问题很清楚:经济导致社会不公平,导致民粹,演化成政治党争,再把国内问题国际化。美国从全球化获利最多,但是没搞好收入分配,这是他们自己的治理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美国企业从全球赚了很多钱,但政府没能力制衡资本、搞社会分配,反而向全球分摊成本。特朗普这一下“休克疗法”用力很猛,美国能不能醒过来,恐怕要打个大问号。

中国电视-《2025大师杯国际标准舞北京公开赛》

/Users/reborn/Desktop/3月中国电视选题单两会专题+3.5.....节/c56cf76e458b58ce0899fcf7160f7e81.jpgc56cf76e458b58ce0899fcf7160f7e81

以舞会友,以艺相通。《中国电视》邀您关注《2025大师杯国际标准舞北京公开赛》,于2025年4月9日至13日,共同见证舞蹈艺术的巅峰之美! 2025大师杯国际标准舞北京公开赛,定于2025年4月9日至13日在中国北京国家体育馆举办。这是中国首个由国家级主流媒体与顶尖文化机构联合创办的高端国际标准舞赛事,不仅集结了世界顶级赛事的权威评审,还组成近百人的海内外专家评审团,以最顶尖的专业标准和权威评审团队,融合专业性、广泛性与时尚传播力,倾情打造的一场兼具艺术高度与竞技魅力的全球视觉盛宴。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2025大师杯国际标准舞北京公开赛》更多精彩内容: https://w.yangshipin.cn/user?cpid=47477117802798428

中国电视-《文脉春秋》(2025):综述

文脉春秋 第三季主海报横板净版

居大山之下,立广川之上。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中国电视邀您关注《文脉春秋》(2025),跟随节目镜头,共同开启一期一城、一城一脉的探索之旅。 大型系列纪录片《文脉春秋》(2025)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地理变化为背景,聚焦中华大地上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古村落。节目走进广西柳州、江苏兴化和无锡、福建漳州、山西祁县、四川都江堰和自贡、陕西洛阳和榆林、河南浚县和山东烟台等市县,以“注解名城”为崭新视角漫步古城,从建筑、文学、艺术、美食、习俗、生活方式等维度解析城市文化品格,以镜头作画笔,缓缓扫过每座古城不同角落的文化遗存,以“绣花”功夫,全方位深度挖掘这些印迹细节,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仿佛一幅色彩明快的“工笔画”,工整、细致、严谨,探寻它们的历史文化、营城智慧、独有格局、特色风貌,讲述其中的文脉传承与时代创新。 (漳州 埭美村) 节目还在实拍基础上,首次通过对历史舆图(古代地图)和地方史志的深入解读,复原古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制和布局,帮助观众对城市的历史和当下的格局建立起更为直观、立体的认知,还以虚拟数字和现实视觉相结合的创新表达,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发展的文脉延续。 (浚县 永济渠历史舆图)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文脉春秋》(2025)更多精彩内容: 第一集https://www.yspapp.cn/3fZO 第二集https://www.yspapp.cn/3fHM

加拿大大选,你了解吗?

Federal General Election Called

七天记者 梓丰 在加拿大建国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经济和主权危机的动荡时刻,时隔四年的这次联邦大选可以说一场全体加拿大人站在十字路口的生死抉择,每个人都应该投出至关重要的一票。随着华人参政议政的意识渐渐觉醒,原本几乎不投票的华人开始对各级政府的选举投票越来越重视,投票率也越来越高。但由于政体不同,许多来自大陆的移民对加拿大的选举制度存在许多疑惑,这里将尽量用浅显的语言介绍一下加拿大的政府如何产生,国会是如何运作,选民又是如何参与投票的。 政治体制演变 加拿大的历史可追溯至原住民(包括因纽特人、梅蒂斯人和第一民族)的长期居住,而现代加拿大的诞生则来源于欧洲殖民者的逐渐加入。先是在1534年,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埃(Jacques Cartier)在圣劳伦斯河入海口的加斯佩(Gaspé)登陆,将一面代表法国王室的鸢尾花旗插在了那里。在之后的两百年里,法国殖民者的脚步沿着圣劳伦斯河不断深入加拿大内陆,从魁北克城,到蒙特利尔、金斯顿、多伦多,并将这块土地命名为“新法兰西”。稍晚一些时间,英国人也于1621年在今天的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定居,之后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一连串的定居点。那时的最高管理者都是由法国国王或者英国国王指派的,根本不存在民选一说。 随着英法两国的殖民者在北美大陆上抢地盘,抢资源,导致了一系列冲突,最终法国在与英国的“七年战争”中战败,将“新法兰西”割让给英国。为了安抚英裔和法裔民众,英国将“新法兰西”分割成讲英语的上加拿大和讲法语的下加拿大两个部分,也就是如今的安大略和魁北克,并于1774年颁布了《魁北克法案》,扩大了魁北克的疆界至五大湖区和俄亥俄河,并允许法裔居民继续说法语,使用法国民法和天主教信仰,还赋予两者各自的选举立法权。从那时候开始,民主选举制度才算正式进入加拿大。然而早期的民主选举制度非常不完善,很容易被钻空子,被地方寡头或者权势家族所掌握,导致贪污受贿横行、司法不公现象普遍,底层民众被压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从1837年开始,上、下加拿大的居民在各地举行起义,要求建立责任政府。虽然在军队的镇压下,起义最终失败,但也给英国政府敲响了警钟。为了平息叛乱和同化法裔,英国于1840年颁布联合法案,重新将上、下加拿大合并成立加拿大省,允许殖民地组建责任政府,即民选议员组成议会,政府对议会负责。 1846年,英、美签定俄勒冈条约,规定美国和英属北美在西部的边境以北纬49度为界。这一条约解决了长久以来英属北美和美国的边境争端,也为英国建立温哥华岛殖民地和不列颠哥伦比亚殖民地铺平了道路。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在北美殖民地面临着政治和经济上的挑战。为寻求更紧密的合作与自治,18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1867年宪法法令》(原称《英属北美法令》),将加拿大省再次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与新布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该法令确立了联邦制政府的框架,规定了联邦与省级政府的权力分配,并设立了加拿大的议会制度,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一直沿用到今天。不过英国仍保留对加拿大的部分控制权,加拿大仅获得有限的自治权。直到1982年,在时任总理老特鲁多(Pierre Elliott Trudeau)的努力下,英国议会才于当年的4月17日通过加拿大法案,将加拿大宪法的修宪权由英国议会移交回加拿大,至此加拿大才完全脱离英国独立。尽管如此,加拿大仍保留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作为国家元首,由加拿大总督代表行使职权。 选举制度概述 加拿大作为君主和民主共存的国家,目前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只是加拿大名誉上的国王,不负责具体的事务,具体的执政权由公民投票选出的代表行使。 加拿大公民可以在三个政府级别的民主选举中投票: 市政级(乡,镇或城市) 省级或地区级(省或地区) 联邦(全国) 现在进行就是联邦级别的选举,全国按人口等因素划分为300多个选区(差不多是每10万多人一个选区)。由于人口是会不断增加的,因此大约每过10年,就会增加一些选区。例如今年加拿大有343个选区,意味着众议院会有相应的343个席位,而在上一次大选中(在2013-2024年),全国有338个选区,而在前保守党哈珀(Stephen Harper)执政时期,加拿大只有308个选区。人口越稠密的地方,选区分布就越密集,选区的面积也较小,而在偏远的乡村地带,选区的面积则会很大。每个选区都要在大选中选出代表自己的国会议员,赢得议会席位最多的政党成为执政党,党领则自动成为加拿大总理,这也是为什么马克·卡尼赢得的自由党党领选举后,可以不经过任何民选程序就可以接替特鲁多自动成为加拿大总理的原因。 多数政府和少数政府 当一个政党获得的议会席位超过全部席位的半数时,这个政党就在议会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一届政府被称为多数政府,今年的临界席位是172。多数政府由于掌握着国会中的大部分议席,所以只要提出法案,就一定能够在投票环节中被通过。这种政府的好处是办事比较有效率,不会将纳税人的钱浪费在大量的辩论环节上,坏处则是容易形成独裁,比如前总理特鲁多最被诟病的政策,如大麻合法化、大量接收难民、征收碳税等等富有争议性的政策即使遭到其他政党的大力反对最后也都获得通过。 如果获得议会的议席没有超过半数就是少数政府,其优点和缺点正好和多数政府相反。由于没有掌握多数议席,所以执政党在推出法案的时候,需要拉拢甚至讨好反对党,获得一个或者二个反对党的支持才能获通过,政策方针不容易走极端。缺点则是办事缺乏效率、无休止的辩论,大量耗费纳税人的钱却没有成果。 在加拿大,多数政府一般都会干满一个任期,也就是4年,再举行大选。少数政府的平均寿命只有两年多一点,在野党只要联合起来,通过一个不信任案,政府就垮台了,就要开始下一次的选举。今年的大选原本应该在10月举行,但由于自由党少数政府执政地位以及来自美国的威胁,促使卡尼挟着新面孔所带来的新鲜感、自由党支持率上升的势头以及避免被反对党投不信任票而倒台命运提前发动了大选。在加拿大历史上的历次选举中,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那就是第一人口大省——安省选票将决定执政党的颜色,也就是哪个政党;而第二人口大省——魁省的选票将决定是多数政府还是少数政府。可以说任何一个想执政的政党,都必须要拿下这两个省份。 选区和投票站 今年全加拿大共有343个选区,至于你属于哪个选区,可以进入加拿大选举局的网站(election.ca),输入你的地址和邮政编码,就能查到。每个选民都被分配了一个特定的投票站去投票。你可以在寄给你的选民信息卡上找到相关信息,通常是选民住址附近的学校、教会或者社区中心等地,选举委员会也会在所有投票站地址确认后提供一份清单供查找。 注册 投票过程的第一步是注册。加拿大选举局的在线服务可帮你检查或更新你的投票信息。如果你尚未列入名单,需要在线注册,可通过驾驶执照或省或地区身份证,也可以使用其他ID来注册。如果你在选举日前满18岁,你现在就可以注册准备投票。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的选民注册截止日期为4月22日。 选民和证件 投票要求是在投票日那天年龄在18岁或以上的加拿大公民,并提前在加拿大选举局注册,如果你还没有注册,也可以进行投票,但要确保带上正确的文件。包括证明身份的证件以及当前住址的文件。最简单的身份证件是驾照,其他任何有你的照片、姓名和地址并且由联邦政府,省政府或你所在市政府签发的身份证都可以。 如果你没有这些身份证明,也不用担心,诸如银行文件、信用卡、水电费账单,省级医疗卡、图书馆卡或学生证等任何两种也可以。甚至可以使用你的选民信息卡以及另一张身份证明。即使上述的文件已经过期,如果姓名和地址与选民名单相同,它们仍然有效。对于你通过电子方式接收的信息(例如电子文件或电子发票),可以接受打印输出,也接受电子通信设备,如手机上显示的影像。 投票方法 投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到选区投票站投票,或到任何加拿大选举局办公室投票,或通过邮寄投票等。如果你提前申请,你可以在宣布大选后通过电子邮件投票。 投票日 今年的投票日是4月28日,星期一,尽管全国各地的投票时间略有不同,但所有投票站都会开放12个小时,一般是早上9点到晚上9点。《加拿大选举法》还规定,当天需要上班的选民有权连续休息3个小时来投票,而不损失任何工资。 预先投票日 如果你不能在投票日去投票,也可以在预先投票日到指定的投票站投票。今年的提前投票日时间为4月18日至21日,开放时间为周一和周五上午9点至晚上9点;周六上午9点至下午6点;周日中午12点至下午4点。 投票程序 1. 进入投票站时,一名选务人员会迎接并引导你到适当的桌子。 2. 在桌子上出示你的身份和住址证明以便验证身份。 3. 选务人员会在选票上小签,折叠后交给你。 4. 走到投票屏风后,在选票上选择候选人然后折好(出于保密目的)。 5. 将选票还给选务人员,他们需要撕去存根。 6. 将你的选票投进票箱。 候选人 每个选区都有多个候选人参选,争取一个席位。这些候选人可能属于某个政党,也可能作为独立候选人参选,今年候选人提交参选申请的截止时间为4月7日下午2点。如果你想知道你所属选区的候选人有哪些人,他们分属哪个政党,建议你在投票日前三周左右去加拿大选举局的网站查找,只要找到你的选区,就会有完整的候选人名单,甚至还可以找到你的选区过去大选的结果。由于这次选举宣布的比较突然,时间间隔只有37天,是选举法规定的最短时间,因此截止到目前,还没有一个政党确认已经完成343名候选人的选拔工作。  

特朗普对全球开战 加、墨意外不在其中

七天记者 颜宏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展示关税列表。 4月2日这天,从华尔街、伦敦,到新西兰的惠灵顿,全球市场都在“屏息等待”特朗普宣布预热了许久的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所有与美国存在贸易的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业内人士也都处在紧张中。加拿大现任总理、自由党党领卡尼(Mark Carney)原本在阿省的温尼伯(Winnipeg)进行造势,也在4月1日深夜赶回渥太华,甚至取消了原定4月2日在蒙特利尔举行的竞选活动,而是待在办公室以总理的身份来应对这场危机:与顾问商讨,与内阁部长开会,主持加美关系委员会会议等等。过去一个月来,围绕特朗普宣称的美国即将加征关税的不确定性一直拖累着全球市场,这个被特朗普将之为伟大胜利的“解放日”,对市场和相关国家来说来说,用“屠戮日”来形容可能更好。 下午16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如期在白宫玫瑰园召开新闻发布会,依然是老生常谈,用各种选举性的语言大肆宣扬美国是如此慷慨,以至于在过去50年被所有国家“占了便宜”,现在自己要体现“美国优先”,对这些“占便宜”的国家征收“对等关税”,旨在解决不公平的贸易,保护美国的产业,并为联邦政府增加收入。他还自我吹嘘称“2025年4月2日将永远被铭记为美国工业重生的日子,而其他国家的情况则非常黯淡。几十年来,我们的国家一直遭受远近国家的掠夺、抢劫、强暴和破坏,现在情况要改变了。” 特朗普宣布从4月3日零点开始执行最低10%(不在名单上的),最高48%(老挝)的关税,既有针对某一产业领域的关税,如对所有在非美国制造的汽车征收25%;也有针对某一国家商品的关税,如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34%,对来自越南的产品征收46%的关税等。特朗普还特意强调,这些关税将是长期的,而不是可以作为协商的工具。美国对不同国家征收的“对等关税”见下表: 但在这个列表中,没有加拿大和墨西哥这两个邻国,根据特朗普讲话中透露的意思,目前所有被列入美、加、墨自由贸易协议的商品将被豁免,包括原来要对汽车征收的25%,而没有被覆盖在这个协议中的商品将被征收10%的关税。这对加拿大来说是个好消息,可能是加拿大的强硬反击态度发挥了作用。联邦总理卡尼计划在4月2日晚上召开内阁部长会议,商讨应对政策,但截止到发稿时为止还没有宣布,让我们持续关注。 瓷器店的公牛 Reciprocal一词的英文既可译为“互惠”,也可译为“对等”。在以往贸易机制安排中,中文译法多为“互惠”,体现贸易“伙伴”间互利共赢的精神。但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大棒”语境下,中文译法以“对等”更能客观体现和突出贸易“对手”之间的平等待遇。而特朗普所力推的“对等关税”,实际上既违背经济学基本原理、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无视各国经济发展差异,也是特朗普打着关税的幌子,试图通过收割全球去解决国内问题的尝试,势必会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冲击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和全球经济分裂。而这一“损人不利己”政策据说是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 (Howard Lutnick)所力推的。 卢特尼克于1961年出生于纽约长岛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已故的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历史学教授Solomon Lutnick,母亲是已故的画家和雕塑家Jane Lutnick。1978年、79年,他的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留下他们三个兄弟姐妹成了孤儿。当时只有18岁的卢特尼克不得不聘请律师来解决父亲留下的债务问题,和姐姐、弟弟相依为命,后来他凭借私立学校哈弗福德学院(Haverford)的全额奖学金才完成了经济学学业。在1983年毕业后直接进入金融公司Cantor Fitzgerald工作,很快与公司创始人Bernard Cantor建立起深厚的关系,在年仅30岁时就被任命为该公司CEO,在1996年成为董事长,执掌这家占美国国债市场近四分之一交易量的金融机构。2001年“911”袭击发生时,一架被劫持的飞机撞向世贸中心北塔,卢特尼克公司就在北塔的101至105楼,当天早上办公室所有上班的658人无一幸免,包括卢特尼克的弟弟(Gary Lutnick)。原本卢特尼克本人也应该在办公室,但那天早上是他5岁的儿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因为送儿子晚到办公室而逃过一劫。 袭击发生后不久,卢特尼克多次公开露面,并迅速成为“911”事件以来最具标志性的人物之一。由于他的公司在袭击中失去了近三分之二的员工,很多人都预计这间公司将倒闭。但在袭击发生四天后,卢特尼克在备受争议的情况下宣布,将停止向近700名失踪或死亡员工发放工资,称失去了公司的大部分员工,业务受损,没有钱再支付他们的工资,但承诺袭击中丧生员工的家人将获得该公司未来五年利润的25%以及未来十年的健康保险。而卢特尼克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他一直很看重科技的发展,早在袭击前就把其电子交易子公司eSpeed上市。这种电子交易系统不需要经纪人,在损失了三分之二员工的情况下,依托伦敦办事处的帮助,重新搭建其电子化交易的基础设施,靠着仅剩的人力在一周内就恢复了交易市场,也让卢特尼克和Cantor Fitzgerald也成为华尔街最励志的故事之一。 卢特尼克之前向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都捐款,包括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向希拉里·克林顿 捐款。他在特朗普第一次当选后,逐渐成为共和党的主要捐助者,在2016年和2024年总统竞选中为其筹款数千万美元,并担任过特朗普过渡团队联合主席。2025年2月获参议院确认为商务部长,负责贸易政策。卢特尼克的性格强势,且与特朗普风格相似,被美国媒体描述为“瓷器店里的公牛”,常因言论越界引发巨大的争议。卢特尼克认为关税是“美国优先”的核心工具,可保护本土产业、增加财政收入,并迫使其他国家降低贸易壁垒。他还主张以“逐个国家”方式征收全面关税,认为这能重塑全球贸易规则,打破WTO框架下的“不公平”待遇,并公开反驳“关税导致通胀”的观点,称其为“谬论”。在他看来,仅对中国加关税每年可创收4000亿美元,并计划通过每人500万的“金牌计划”(高价出售永久居留权)等政策来补充财政;他主张限制中国获取尖端技术(如半导体),并批评电动车产业为“精英的胡言乱语”,强调美国应该振兴传统制造业。 特朗普不管不顾的钢铝关税政策已经引发了来自中国、加拿大、欧洲等国的反击,使得经济衰退的阴影越来越厚重,让华尔街交易员、国会的立法者、行业领袖、外国官员,甚至令其团队的一些成员都感到恐惧,不少人质疑称,关税政策最终可能会奏效,但“问题是,从长远来看,我们都会死”。不过得到特朗普信任的卢特尼克在椭圆形办公室花费了大量时间,向总统推销他的激进关税策略,甚至被批评“无视内部谨慎建议”,但他最后取得了胜利。 人为制造衰退? 特朗普声称征收“对等关税”是为了“减少贸易逆差”,解决与贸易伙伴之间“其他不公平和不平衡的贸易问题”。实际上是违反经济规律、破坏国际贸易准则,无视多边贸易体制过去近八十年来谈判达成的利益平衡结果,以及美国长期以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大量利益的事实,给美国和世界都带来巨大危害。这样的“对等关税”其实在操作层面都非常困难,对于每一种商品来说,单一的关税税率被根据不同国家的数百种可能关税税率所取代,将是海量的工作,而对于供应链跨越多国的产品来说,事情将变得更加复杂。 针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是中国、加拿大早就表示将坚决反击,就连美国的传统盟友欧盟都在特朗普宣布之前强硬地表示对美国即将生效的25%汽车关税和20%“对等关税”实施“强有力的报复”,包括打击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等服务业出口,同时欧盟将从“实力地位”出发与美国谈判。预计随着“对等关税”的宣布,受其冲击的国家会相继提出反制措施,加剧全球经济的动荡。 不少经济人士表示,特朗普的政策无疑会让美国经济朝着衰退的方向继续前行。而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已经经历的13次经济衰退,这可能是唯一一次由白宫政策直接导致的。因为特朗普政府同时在推行三项紧缩性政策:缩小联邦政府规模;实施广泛的关税;以及驱逐工人。除非特朗普政府迷途知返,放弃这些收缩经济的政策,否则衰退几乎是不可避免。 这次范围广泛的关税——无论是美国政府强加给贸易伙伴的,还是美国的贸易伙伴作为报复而对美国征收的——正在使商业活动陷入瘫痪,令消费者感到不安。美国高盛集团发布报告说,随着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冲击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概率升至35%,高于此前预期的20%;2025年美国经济增速也从之前预测的2.0%降至1.5%,并表示美联储降息次数将多于此前预期。穆迪分析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Mark Zandi在3月31日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美国在今年某个时候开始衰退的可能性为40%,高于他在今年年初时预测的15%。因为上周公布的经济数据“令人不安”,可能引发“消费者信心下滑、消费者支出下降以及高通胀持续”。 在对特朗普关税战和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氛围下,纽约股市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双双创下两年多来最差季度表现。纳指今年一季度累计下跌10.4%,为2022年二季度以来最大单季跌幅;标普500指数一季度累计跌幅为4.6%,为2022年三季度以来表现最差的一个季度。 总之,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既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拖累美国自身经济增长,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后续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电视-《文化中国行丨解谜宋朝人的生活密码》

1

一城宋韵半城水,汴京富丽天下无。《中国电视》邀您关注《文化中国行丨解谜宋朝人的生活密码》,一同感受九百年前宋朝汴京的盛世繁华。 跟随节目镜头,穿越五米多长的时光之门,恍然邂逅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短暂一瞥中,恍若看见《清明上河图》画作与当今现实重叠:“运钞车”满载铜钱,“民宿”便捷方便,说书人谈古论今,理发匠刮脸修面,百行百业兴盛繁荣。这幅画犹如一部宋朝市井生活纪录片,定格了数百个宋朝人的日常瞬间——闹市里的书生专心致志读书,熟人相遇故意遮面、避而不见,那些庸常时俗又充满烟火气的点点滴滴,氤氲在绢本之上,勾勒出一个城市繁华开放的盛景,渲染出一个时代宽容旷朗的气度,折射于古代与现今之间,绘就成中华文脉最美的底色。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文化中国行丨解谜宋朝人的生活密码》更多精彩内容: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4139028246489030529&t=1718340294877&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track_id=48E44884-5B06-4127-831D-F2CDF86086BE_764737841985&share_to=copy_url  

中国电视-《传世古建》:综述

千年屹立,巧夺天工。《中国电视》邀您关注《传世古建》,带您一同领略中国古建的建造技艺和传承创新。 古建探访类季播文化节目《传世古建》聚焦天坛、应县木塔、拙政园、宏村、永定土楼、悬空寺等中国古建筑,从中国古建筑的建造理念、建造技艺、美学追求、传承创新等维度出发,采用多维度、分主题的展现形式,从文化、历史、艺术、哲学等角度,紧密围绕“摹画自然”的艺术追求、“宜人之居”的生活智慧、“千载屹立”的历史坚韧、“公输天巧”的工匠精神、“细节之美”的巧夺天工等核心主题深入展开。 (天坛祈年殿全景) 节目邀请建筑专家、文化学者、主持人组成古建探访小分队,奔赴古建现场,在沉浸式的探访中,探寻背后传承千年的精神内涵与古为今用的精湛建造技艺,并充分运用三维扫描、动画演示、虚拟技术、跨界实验等科技手段,直观生动呈现中国古建筑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领观众了解中国古建的建筑结构,感受其独有的神韵和风采。 (应县木塔虚拟展示)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传世古建》更多精彩内容: 第一集:https://www.yspapp.cn/30ry 第二集:https://www.yspapp.cn/319Q  

魁省2025年财政预算案:投资与紧缩并行

💲 Budget Québec 2025-2026

七天记者 颜宏 魁省财政厅长Éric Girard(左)和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右)手拿预算案 在加拿大面临来自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和主权威胁的浓重阴影下,魁省财政厅长Éric Girard在3月25日发布了新一年,即2025-2026年的财政预算,这是他连续第七年提交新财年的预算案。和去年创纪录的110亿财政赤字相比,今年预算案的赤字更是达到惊人的136亿元,创下新高。而这个数字还是基于一个非常乐观的假设: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征收的关税平均只有10%,且只持续两年左右,而魁省也避免了关税战带来的经济衰退。实际上,特朗普政府即将征收的关税税率到底是多少,范围有多大,会持续多长时间都没有人知道,可见这份预算案的不确定性。甚至还可能发生特朗普看到自己的关税政策遇到来自各国的强力抵制后主动取消的情况,那么今年的这份财政预算有可能重蹈2020年的覆辙。当年,同样是这位Girard厅长刚刚宣布了财政预算,就遇到新冠病毒疫情在魁省的大爆发,整个社会进入紧急状态,几乎全部“停摆”,导致绝大部分的预算没有得到执行,相当于作废。 今年这份名为《为一个强大的魁北克》(Pour Un Québec Fort)、近450页的预算案以“关税盾牌”为战略核心,计划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企业援助来抵御美国关税对魁省本地经济的冲击。不过这份被Girard厅长称之为”必要之恶”的预算案所带来的远超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水平、破纪录的136亿加元赤字,还是让很多人担心,恐将对魁北克政坛产生长期影响。 阴云笼罩 在这份预算案出台之前,从去年开始的财政紧缩政策已经让各行各业感到寒意,现在又面临美国关税的威胁,让大家都知道魁省的财政形势非常不乐观:关税可能导致的经济活动放缓和裁员;经济缺乏活力,原地徘徊,甚至有衰退的风险;一向乐观的财政厅长都把今年的经济增长从去年11月的1.5%下调到1.1%;与此同时,各方面的支出都在增加,而收入却没有应约而来,算上通货膨胀率的话甚至比去年更少;75岁以上老人的人数已经从50年前占人口总数的2.3%上涨到今天的9%,而到2040年将占到16%,现在就需要做准备,建设相关设施,培养相关服务人员…… 136亿元财政赤字相当于魁省一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2%,达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高峰,不过没有打破魁省历史上Lucien Bouchard政府创下的占GDP总值3%的记录,也比卑诗省和联邦政府的相应比例要小。而去年预算案中虽然提出110亿元赤字,最终情况却没有那么糟糕,实际只录得104亿元。而美国新政府引发的贸易冲突使包括魁北克在内的北美经济体前景变得黯淡,Girard厅长估计魁省出现经济衰退的风险为四至五成。为了应对这种动荡,魁省需要在未来五年内拨出85 亿元的应急储备,其中包括 2025-2026 年的 20 亿元;另外还需要向世代基金(Fonds des générations)支付22亿元。而根据魁省法律的规定,政府必须在5年内恢复预算平衡,所以即使非常困难,Girard厅长还是承诺到2029-2030年达成预算平衡。 实际上魁省政府去年就承诺对预算和财政支出进行审查,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但目前的预测表明,2027-2028年魁省需要解决10亿元的缺口,接下来的两个财年每年还需要解决 25 亿元的缺口。这还没有考虑如果与美国之间的关税战进一步升级的情况,如果是那样的话,这个重返财政平衡的计划根本不可能完成。不过,魁省政府在新冠病毒疫情后,修改了原来的《平衡预算法》(Loi sur l’équilibre budgétaire),允许政府在经济严重恶化的情况下可以不遵守原计划。对此,Girard厅长也打了预防针,称如果魁省经济真的因为美国的胡乱作为而衰退的话,计划中的平衡预算努力将不得不暂停。同时,Girard厅长还寄希望来自联邦政府的转移支付可以缓解魁省的财政紧张问题,帮助魁北克理顺财政状况。问题是从现在到2030年3月31日,联邦转移支付的增幅每年只有1.6%,甚至达不到通货膨胀的涨幅。 截至 2025年3月31日,魁省政府的净债务为 2360 亿替换,占全省GDP总值的 38.7%。预计2025-2026年偿还债务的成本就将花费97亿元,成为继卫生和社会服务厅、教育和高等教育厅以及其他之后的第四大支出项目,超过家庭事务厅的预算。 创纪录的财政赤字不可避免地引来反对党的批评。自由党言辞激烈地批评魁北克未来联盟(CAQ)政府“七份预算六份赤字”,堪称魁北克历史上的“赤字之王”。而魁北克团结党则指责魁省政府在医疗和教育两个大头支出方面过于吝啬,仅能勉强维持系统运转,实为“紧缩政策”。 2025-2026年预算案支出明细 创造财富 这份被Girard财长称之为“关税盾牌”的预算中,支出高达1640 亿元,比去年增加110亿元,增幅为1.8%;收入为1503亿元,同比增长2.4%。支出方面包括增幅远低于前几年的医疗和教育投入;低于通胀率的公共支出增幅以及几乎没有提出任何应对住房危机和气候变化紧急情况的新措施等。特别值得注意的的是,新预算之中几乎没有提供任何新的收入来源,但对企业却非常慷慨。Girard财长直言,面对来自美国的关税威胁导致的巨大经济不确定性,魁省选择专注于创造财富,也就是帮助企业增加活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以此来盘活魁省的经济。在未来5年总计123亿元的新支出中,差不多一半,也就是54亿将用于“刺激财富创造”,主要包括: 为了帮助“高潜力中小企业”,未来三年内投入 4230 万元的用于“实施2025-2028年中小企业计划”和“推动年轻企业发展”计划。还将设立一个新的总值2亿元的投资基金来支持初创企业; 在未来5年里用提供为应对与美国关税战的措施,例如加速设备折旧以及对研究、创新和商业化的税收抵免:包括废除以前的九项支持创新税收措施中的八项,以创建一项单一的、简化的、增强的创新和商业化税收抵免(CRIC),并将原来的21.4亿元转移到新的CRIC,并在四年内增加2.715亿元,总额达到 24.1 亿元,以扭转魁省企业研发费用逐年降低的趋势。从技术角度来看,新的CRIC涵盖在创业阶段被称为“死亡之谷”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发以及商业化前阶段,主要涵盖劳动力成本、设备成本以及与相关第三方、大学、研究中心或研究联盟等,最高可补贴到签订合同金额的 50%。其中针对前一百万元的合格费用,税收抵免率为 30%;超过 100 万元限额的税收抵免率为 20%,而且不再根据公司规模来规定抵免税率,而是根据实际费用来计算,更公平。例如,一家中小企业在创新项目中投资 500,000 元,根据新 CRIC 最多可获得 90,834 元的税收优惠,而根据之前的优惠措施,最多只能获得 … Read more

魁省2025年财政预算案:投资与紧缩并行

💲 Budget Québec 2025-2026

七天记者 颜宏 魁省财政厅长Éric Girard(左)和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右)手拿预算案 在加拿大面临来自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和主权威胁的浓重阴影下,魁省财政厅长Éric Girard3月25日发布了新一年,即2025-2026年的财政预算。这是他连续第七年提交新财年预算案。和去年创纪录的110亿财政赤字相比,今年预算案赤字达到惊人的136亿加元,创下新高。而这个数字还是基于一个非常乐观的假设: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征收的关税平均只有10%,且只持续两年左右,且魁省避免了关税战带来的经济衰退。实际上,特朗普政府即将征收的关税税率到底是多少,范围有多大,会持续多长时间都没有人知道,可见这份预算案的不确定性。如果发生特朗普看到自己的关税政策遇到来自各国的强力抵制后主动取消的情况,那么今年的这份财政预算有可能重蹈2020年的覆辙。当年,这位厅长刚刚宣布了财政预算,就遇到新冠病毒疫情在魁省的大爆发,整个社会进入紧急状态,几乎全部“停摆”,导致绝大部分的预算没有得到执行,相当于作废。 今年这份名为《为一个强大的魁北克》(Pour Un Québec Fort)、近450页的预算案以“关税盾牌”为战略核心,计划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企业援助来抵御美国关税对魁省本地经济的冲击。不过这份被Girard厅长称之为”必要之恶”的预算案所带来的远超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水平、破纪录的136亿加元赤字,还是让很多人担心,恐将对魁北克经济产生长期影响。 阴云笼罩 在这份预算案出台之前,从去年开始的财政紧缩政策已经让各行各业感到寒意,现在又面临美国关税的威胁,让大家都知道魁省的财政形势非常不乐观:关税可能导致的经济活动放缓和裁员;经济缺乏活力,原地徘徊,甚至有衰退的风险;一向乐观的财政厅长都把今年的经济增长从去年11月的1.5%下调到1.1%;与此同时,各方面的支出都在增加,而收入却没有应约而来,算上通货膨胀率的话甚至比去年更少;75岁以上老人的人数已经从50年前占人口总数的2.3%上涨到今天的9%,而到2040年将占到16%,现在就需要做准备,建设相关设施,培训服务人员…… 136亿加元财政赤字相当于魁省一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2%,达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高峰,不过没有打破魁省历史上Lucien Bouchard政府创下的占GDP总值3%的记录,也比卑诗省和联邦政府的相应比例要小。而去年预算案中虽然提出110亿加元赤字,最终情况却没有那么糟糕,实际只录得104亿加元。而美国新政府引发的贸易冲突使包括魁北克在内的北美经济体前景变得黯淡,Girard厅长估计魁省出现经济衰退的风险为四至五成。为了应对这种动荡,魁省需要在未来五年内拨出85 亿加元的应急储备,其中包括 2025-2026 年的 20 亿加元;另外还需要向世代基金(Fonds des générations)支付22亿加元。而根据魁省法律的规定,政府必须在5年内恢复预算平衡,所以即使非常困难,Girard厅长还是承诺到2029-2030年达成预算平衡。 实际上魁省政府去年就承诺对预算和财政支出进行审查,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但目前的预测表明,2027-2028年魁省需要解决10亿加元的缺口,接下来的两个财年每年还需要解决 25 亿加元的缺口。这还没有考虑如果与美国之间的关税战进一步升级的情况,如果是那样的话,这个重返财政平衡的计划根本不可能完成。不过,魁省政府在新冠病毒疫情后,修改了原来的《平衡预算法》(Loi sur l’équilibre budgétaire),允许政府在经济严重恶化的情况下可以不遵守原计划。对此,Girard厅长也打了预防针,称如果魁省经济真的因为美国的胡乱作为而衰退的话,计划中的平衡预算努力将不得不暂停。同时,Girard厅长还寄希望来自联邦政府的转移支付可以缓解魁省的财政紧张问题,帮助魁北克理顺财政状况。问题是从现在到2030年3月31日,联邦转移支付的增幅每年只有1.6%,甚至达不到通货膨胀的涨幅。 截至 2025年3月31日,魁省政府的净债务为 2360 亿加元,占全省GDP总值的 38.7%。预计2025-2026年偿还债务的成本就将花费97亿加元,成为继卫生和社会服务厅、教育和高等教育厅以及其他之后的第四大支出项目,超过家庭事务厅的预算。 创纪录的财政赤字不可避免地引来反对党的批评。自由党言辞激烈地批评魁北克未来联盟(CAQ)政府“七份预算六份赤字”,堪称魁北克历史上的“赤字之王”。而魁北克团结党则指责魁省政府在医疗和教育两个大头支出方面过于吝啬,仅能勉强维持系统运转,实为“紧缩政策”。 2025-2026年预算案支出明细 创造财富 这份被Girard财长称之为“关税盾牌”的预算中,支出高达1640 亿加元,比去年增加110亿加元,增幅为1.8%;收入为1503亿加元,同比增长2.4%。支出方面包括增幅远低于前几年的医疗和教育投入;低于通胀率的公共支出增幅以及几乎没有提出任何应对住房危机和气候变化紧急情况的新措施等。特别值得注意的的是,新预算之中几乎没有提供任何新的收入来源,但对企业却非常慷慨。Girard财长直言,面对来自美国的关税威胁导致的巨大经济不确定性,魁省选择专注于创造财富,也就是帮助企业增加活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以此来盘活魁省的经济。在未来5年总计123亿加元的新支出中,差不多一半,也就是54亿将用于“刺激财富创造”,主要包括: 为了帮助“高潜力中小企业”,未来三年内投入 4230 万加元的用于“实施2025-2028年中小企业计划”和“推动年轻企业发展”计划。还将设立一个新的总值2亿加元的投资基金来支持初创企业; 在未来5年里用提供为应对与美国关税战的措施,例如加速设备折旧以及对研究、创新和商业化的税收抵免:包括废除以前的九项支持创新税收措施中的八项,以创建一项单一的、简化的、增强的创新和商业化税收抵免(CRIC),并将原来的21.4亿加元转移到新的CRIC,并在四年内增加2.715亿加元,总额达到 24.1 亿加元,以扭转魁省企业研发费用逐年降低的趋势。从技术角度来看,新的CRIC涵盖在创业阶段被称为“死亡之谷”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发以及商业化前阶段,主要涵盖劳动力成本、设备成本以及与相关第三方、大学、研究中心或研究联盟等,最高可补贴到签订合同金额的 50%。其中针对前一百万加元的合格费用,税收抵免率为 30%;超过 100 万加元限额的税收抵免率为 20%,而且不再根据公司规模来规定抵免税率,而是根据实际费用来计算,更公平。例如,一家中小企业在创新项目中投资 500,000,根据新 CRIC 最多可获得 90,834的税收优惠,而根据之前的优惠措施,最多只能获得 77,400的税收优惠,增加了18%。而对于一家投资 50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