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非遗文化是海外了解中国的窗口

2023海外华文媒体山东行11月12日至17日举行,17家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及记者走访德州、聊城、菏泽3市,考察山东高质量发展成果,体验非遗文化之美,推动中华文化“出海”。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及记者走进董子文化园。吕妍 摄 “非遗文化是中国非常闪亮的一张名片,也是促进东西方交流的瑰宝之一。”加拿大《天时周刊》社长谢琰表示,非遗是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很好的一个例子,像此次参访过程中看到的德州黑陶、德州窑红绿彩瓷器等,其中所蕴含的瓷器文化、工艺文化,正是让海外去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窗口。 在谢琰看来,中国非遗文化应“抱团出海”。“作为华文媒体,我们有责任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落地,东西方文化就如同茶和咖啡,不是要强迫用喝茶去取代喝咖啡的习惯,而是让海外受众通过品味茶来感受东方文化的魅力。” “山东可以‘走出去’,传播非遗文化,也可以‘请进来’,让海外受众通过旅游、研学、考察等亲身体验宣传山东。”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执行社长张春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报社今后将组织一批华侨华人返乡寻根,感受祖(籍)国的发展变化,尤其要让华裔新生代回到祖籍国,通过实地体验向海外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我们也将用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文化‘出海’,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及记者参观德州窑红绿彩瓷器。吕妍 摄 “现在很多华侨华人回住在国时都喜欢带些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伴手礼,这些礼品如果本身带有非遗文化故事,就能很好地向海外受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拿大视传媒主编李艳彬表示,随着非遗文化日渐受到中国各地的重视,也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传承队伍中,这些青年会把代表时尚潮流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传统技艺中,形成许许多多的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蕴含着非遗文化,代表着“中国制造”,是中国向世界传播文化的载体之一。 《爱尔兰华人报》副社长周瑞琮表示,非遗文化可以促进文化间的互鉴共享,例如中国的剪纸、陶瓷等非遗项目,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应该充分利用非遗文化这一桥梁,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增强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非遗文化是中国文化‘出海’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应该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冯尚伟介绍说,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孕育了寓意国泰民安的泰山文化,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之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6处。“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各大华文媒体能用丰富的事例、鲜明的视角、生动的语言,让世界充分了解全面、真实、立体的山东。”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年以来,山东德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全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中国食品名市、特色体育名城、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南融北接,主动服务融入重大发展战略 10月16日,山东有研艾斯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产业化项目通线量产仪式在德州天衢新区举行。该项目一期投资25亿元,达产后可实现12英寸抛光片月产10万片,是中国有研布局的重点项目,也是山东省内第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生产线。 有研集团连续落子德州,为德州集成电路特别是该领域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壮大增添了重重砝码。这也成为德州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全省唯一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德州主动服务融入,全力打造全省对接融入京津冀桥头堡。今年5月,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明确提出“推动山东德州与京津冀交通、能源等重要设施互联互通”。农业农村部也明确提出“鼓励德州市与雄安新区加强合作,共同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4月14日,德州党政考察团赴雄安新区对接交流,达成9个方面合作协议。同时,扎实开展对接央企强企、科研院所攻坚行动,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已有33个项目入驻。9月22日,成功举办第八届(夏季)央企投资发展会议暨“融入京津冀 国企德州行”活动,42个项目集中签约。 全力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德州抢抓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机遇,统筹推进水安全、水生态、水民生、水经济,加快实施全域水系连通工程,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1至9月,51项重点水利项目完成投资53.7亿元,投资额居全省第3位。加快实施130公里的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牵手工程,打造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的重要展示地,沿线同步建设的马拉松、自行车赛道9月已竣工。 与此同时,德州深化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以更大力度对接省会,齐河、禹城、临邑全域纳入济南都市圈规划,新开工省会经济圈项目43个,传化“公路港”城市智慧物流中心等5个项目建成投用。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环全线通车,二环线北环加速推进,齐州黄河大桥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打开我市融入省会经济圈的快速通道。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 放眼全球,德州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往来,倾力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 强化顶层设计,成立德州市对接东盟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德州市对接东盟五年行动计划,细化对接东盟工作任务目标,在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等12个方面推出精准务实的措施。今年5月中旬,市政府率领26家企业组成的代表团,赴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开展经贸对接活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52项,意向金额超10亿美元。 走出去,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迎进来,打开德州经济接轨国际的窗口。5月18日,“东盟投资推介会——走进德州”活动举行,12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8月4日,2023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在我市成功举办,中国-东盟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德州)、百仕达地标之都-东盟馆揭牌,德州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 据统计,目前已有28家东盟企业在德州投资,我市在东盟也设有8家境外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德州对东盟进出口总值达96.5亿元,同比增长53.5%,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8.2个百分点,东盟成为我市第一大贸易伙伴。 聚势聚力,全面推进“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 前不久,在各地开展的实打现场,“玉米亩产900余公斤”的捷报频传。“遇上了好年景,玉米生长关键期风调雨顺,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好。”夏津县东李镇种粮大户张庆海笑着说。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德州作为全国重要粮食主产区,扛牢粮食安全的责任义不容辞。为提升粮食增产潜力,在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经国家、省知名专家多次论证,德州率先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创建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带动粮食绿色高质高产高效发展。 坚持“书记抓粮”,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市委市政府出台专门意见,划定“吨半粮”核心区、辐射区、带动区,确定30个重点镇,将创建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构建起部、省、市、县、乡、村“六级联动”工作格局。同时,建立四级“书记抓粮”工作机制,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落实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指挥田”,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切实把“指挥田”抓成“责任田”。 坚持科技种粮,实施“六大工程”。德州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绘制“吨半粮”创建地块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努力把“吨半粮”示范区打造成全国样板。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紧扣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684万亩,占粮田面积的85%。齐河县、禹城市成功创建全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县。实施地力提升工程,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核心区深耕技术覆盖率、配方肥利用率均达到100%。 坚持全链兴粮,实现融合发展。围绕粮食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环节,推动粮食产业拓链展链延链,努力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培植壮大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4435家,建成集生产服务、仓储、烘干等功能于一体的为民服务中心68处,形成全托管、半托管、菜单托管等服务模式,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吨半粮”服务体系,全市800多万亩粮田,80%以上实现了社会化服务。培植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坚持“本地育”与“外地引”并重,形成以发达、五得利、粮全其美等为代表的面制品加工产业链,以保龄宝、百龙创园、福洋生物等为代表的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全市粮食年加工能力达1000万吨。实施“食品名市”战略,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市级规划建设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县级按照“一县一园”分类推进特色创建,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方阵。同步整建制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打造“德州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面向京津冀鲁的“中央厨房”。 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全市夏粮总产76.97亿斤,比去年增加0.73亿斤;120万亩核心区超九成地块亩产650公斤。中国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4月9日正式开园,同福、航天食品等一批知名农业龙头企业落户。目前,全市拥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74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100亿元。 步步为营,推进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 “制造业是立市强市之基、高质量发展之本、共同富裕之源。市委、市政府态度很鲜明,就是把先进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各县市区都要作为最优选项。”在德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暨优化营商环境、“双招双引”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田卫东发出攻坚“动员令”,要把先进制造业和优化营商环境、“双招双引”统筹起来一起抓,实施“十大行动”,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2022年,市第十六次党代会、十九届人代会提出,以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积极打造中国食品名市、特色体育名城、现代物流枢纽城市。 对标省“十强产业”部署,德州抓重点、抓关键,将原本的33条产业链优化调整为11条产业链。认真落实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在大抓技改、“种子”企业培育等10个方面加力提速,重点培育电子信息、高端化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和12个标志性产业链。目前,2个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3个集群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德州以解决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实行“揭榜挂帅”,用市场竞争来激发创新活力。通过公开征集龙头骨干企业重大技术需求,组织高校和科研单位等社会力量进行揭榜攻关,攻克制约重点产业领域提升发展的技术难题,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每个项目最高支持500万元。今年,德州确定了“OLED蒸镀用复合陶瓷点型蒸发源”等10个项目为年度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项目。 数字经济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关键增量和战略支撑,是赢得新一轮发展竞争的历史性机遇。德州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新基建三大提升行动,增加值增速182%,规模、GDP占比实现“双倍增”。在全省首发工业用云量指标体系,上云企业超过2万家。 做“火”赛事,建设特色体育名城 11月5日上午,2023德州运河马拉松鸣枪开跑,吸引了来自各地的8000名跑友参加。 这是德州举办的首场马拉松赛事,也是德州深入推进特色体育名城建设的有力举措。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特色体育名城的目标要求,明确了聚焦聚力建设高端体育装备智造基地、打造中国体育装备创新谷、数字赋能体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打造全民智能健身新场景、打造“运动365”全民健身品牌、打造体育赛事新主场、开展竞技体育争光行动、实施体教深度融合发展工程、促进体育消费“十项重点任务”,努力将德州建设成为体育产业发达、体育赛事丰富、特色项目突出、群众体育活跃的体育名城。 今年,《德州市特色体育名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制定出台,以建设特色体育名城为目标,提升体育产业质量,提高体育竞技水平,打造全民健身品牌,力争将德州打造成为体育科技创新名城、体教深度融合名城、体育赛事名城、全民体育消费名城、大运河体育文化名城、高端体育制造名城。 群众体育方面。德州以全民健身运动会为主线,以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活动为引领,通过打造品牌赛事、推广特色项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了群众体育生活,市教体局获评山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市“三个一”和“两个一”全民健身工程和乡村社区体育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体育产业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体育产业企业2000余家、总规模4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6家、规模261亿元。拥有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3个,中国商用健身器材生产基地1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1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5个;全市体育用品制造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4件,国家免检产品1件,通过国体认证的体育企业4家,120多种竞技体育器材通过国家奥委会及其他专项专业认证。 下一步,德州将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大组织建设力度,补齐体育设施短板,激发基层体育组织活力,形成‘大体育’工作格局。同时,释放品牌红利,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完善企业发展政策、大力招商引资、激励企业扩大规模,引导企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由单纯制造向服务延伸转型,形成全产业链优势。在此基础上,培育如本次陵城区举办的全国钓鱼大赛这种赛事品牌,用市场的方法,把体育做“火”,把产业带“活”,走出一条以赛事为引领,体育、教育、文化、旅游、产业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德州体育发展新路子。

2023海外华媒年会今举行大公文汇国际传播中心揭牌成立 大湾区·大未来

「大公文汇国际传播中心」揭牌仪式。(大公文汇网记者摄) 今日(12日)上午,2023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年会暨「汇聚湾区新动能,打造湾区国际传播新矩阵」座谈会在东莞举行。作为疫情后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举办的第一次大型活动,本届大会对重整海外华文媒体基本盘、吹响国际传播集结号,意义重大。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2023年会暨「汇聚湾区新动能,打造湾区国际传播新矩阵」座谈会12日上午在广东东莞召开。(大公文汇网记者帅诚摄)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国际传播,提出「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强调「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这些重要指示为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本届年会将广泛探讨海外华文传媒的现实环境、发展路径和未来前景,举办组织成员之间的融媒内容、技术、平台合作交流会,深化多领域融合共建,发布合作组织《东莞倡议》。作为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在内地的运营总部,大公文汇国际传播中心也在年会上揭牌成立。 活动期间,与会华媒代表还将前往东莞、广州等地区进行参访,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前沿阵地的建设成就和发展变化。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主席,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李大宏做主旨演讲。(大公文汇网记者摄)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致辞。(大公文汇网记者摄) 广东省侨办主任庞国梅致辞。(大公文汇网记者摄)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陈晓伟致辞。(大公文汇网记者摄) 广东省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祝永辉出席会议。(大公文汇网记者摄)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融媒体及国际传播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大公文汇网记者摄)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东莞倡议》发布。(大公文汇网记者摄) 罗马尼亚欧侨传媒集团董事长、《欧洲侨报》社长高进致辞。(大公文汇网记者摄) 2023「海外华人眼中的十大新闻」启动仪式。(大公文汇网记者摄) 光华日报董事骆南辉致辞。(大公文汇网记者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亮做主题分享。(大公文汇网记者摄) 与会嘉宾代表在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2023年会现场阅读《香港文汇报》的相关报道。(大公文汇网记者摄)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2023年会现场。(大公文汇网记者摄)

广东省侨办:冀华文媒体担负使命向海外侨胞「晒」出广东新机遇新形象

广东省侨办主任庞国梅出席活动并致辞。(大公文汇网记者摄)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2023年会暨「汇聚湾区新动能,打造湾区国际传播新矩阵」座谈会12日在东莞举行。广东省侨办主任庞国梅出席活动并致辞,称海外华人长期扎根华人社会,早已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重要载体,成为在国际舆论场上传播中国主张、中国声音的独特力量。她希望广大华文媒体积极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把中国内容与国际表达结合起来,不断开发更多优秀的传播产品,不断增强凝聚力、影响力、公信力,积极宣传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新成效。 广东是全国著名侨乡,有3000多万海外侨胞,占全国海外侨胞人数一半以上,分布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庞国梅指出,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成立14年来,在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她冀望广大华文媒体可以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及时传递广东惠侨新政策、为侨服务新动态,「晒」出广东新机遇新形象,让广大海外侨胞看到、听到更多来自祖国和家乡的消息和声音,引导更多海外侨胞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中华文化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有的独特精神标识。为此,庞国梅希望广大华文媒体担负使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重视维系海外侨胞的中华文化情结,着力向他们提供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富有家乡味道的文化精品,积极推广粤菜、中医、武术、龙狮、粤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传承。 「海外华文媒体是联通中外的重要桥梁,在推动民间外交方面大有可为。」庞国梅建议广大华媒要联通中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挖掘更多展现当代中国、当代广东的素材,借助好手中的笔和镜头,以融通中外的表达、以更加贴近住在国当地受众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侨胞故事和住在国故事,不断提高受众面和影响力。 庞国梅还表示,今后,省侨办将一如既往加强与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与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的沟通联系,加强与世界华文媒体的交流合作,为广大华文媒体代表来粤采访交流采风提供周到的服务、创造良好的条件。 11月10日至17日,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与东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3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年会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主题参访调研活动」在广东举行。活动邀请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五大洲的73家海外华文传媒共同会聚广东,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前沿阵地的建设成就和发展变化。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是香港文汇报于2009年10月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发起成立、邀请五大洲华文传媒机构加入的世界性媒体组织。目前,合作组织成员媒体已发展到逾百家,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及香港、澳门、台湾等33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了海外华人华侨的主要聚居地。

广东省新闻办:华文媒体是广东联通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力邀华文媒体当广东「形象大使」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陈晓伟致辞。(大公文汇网记者摄) 11月12日,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2023年年会暨「汇聚湾区新动能,打造湾区国际传播新矩阵」座谈会在东莞举行。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陈晓伟出席活动并致辞称,海外华文媒体始终是广东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始终是广东联通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他热忱欢迎海外华文媒体持续关注广东、宣介广东、支持广东,当好广东的形象大使、招商大使、引才大使,引领全球华人、国际友人来广东休闲游玩、参观考察、投资兴业,积极参与广东高质量发展。他称,将全力为大家来粤采访交流、深化合作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好服务。 陈晓伟表示,海外华文媒体是凝聚华人的纽带、文化传承的载体、交流对话的平台,是海外华人社会重要支柱之一。广东既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陈晓伟介绍,广东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交汇之地,当前正携手港澳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发展日新月异、机遇无限。陈晓伟介绍,这些年,广东发展利好纷至沓来,先后迎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以及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等国家战略机遇,发展空间无比广阔。 据介绍,广东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拥有1.27亿常住人口,汇聚天下英才,市场潜力巨大;是中国第一制造业大省、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产业配套完善,制造优势明显;是中国市场经营主体最多省份,1700多万市场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好,创新创业热潮涌动。他表示,广东将敞开怀抱喜迎八方来客,用心用情做好服务,让越来越多人在这里成就梦想、实现价值。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此行将一连八天走访广东多个地市。对此,陈晓伟特别表示,热忱欢迎海外华文媒体多来广东走一走、看一看,在这里体验独特风情、感受岭南之美、洞察发展良机,用手中的妙笔和镜头,对外讲述广东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他也希望海外华文媒体持续关注广东、宣介广东、支持广东,当好广东的形象大使、招商大使、引才大使,引领全球华人、国际友人来广东休闲游玩、参观考察、投资兴业,积极参与广东高质量发展,共同描绘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美好图景。 11月10日至17日,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与东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3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年会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主题参访调研活动」在广东举行。活动邀请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五大洲的73家海外华文传媒共同会聚广东,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前沿阵地的建设成就和发展变化。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是香港文汇报于2009年10月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发起成立、邀请五大洲华文传媒机构加入的世界性媒体组织。目前,合作组织成员媒体已发展到逾百家,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33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了海外华人华侨的主要聚居地。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全体会议在东莞举行

北京时间11日上午,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全体会议在东莞举行。大会决议提出,2022年,经全体常务理事投票、并经常务理事会审议,决定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李大宏出任合作组织主席。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合作组织常务理事改选的提案。审议结果公布后,现场响起热烈掌声,对新任主席和常务理事表示祝贺。 另外,大会也宣布,为顺应融媒发展趋势,增加了合作组织新媒体比例,填补此前国家或地区的空白,今年有16家新成员加入了合作组织大家庭,使得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的覆盖国家和地区增加至33个,成员媒体达到103家。 新任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主席、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李大宏在大会上致辞。他指出,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习近平主席已经提出,中国将推出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展望未来,在促进世界各国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等方面,合作组织将与海外华文传媒一道,以实际行动激励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李大宏对海外华文传媒高层不远万里来到东莞参加交流参访活动表示欢迎,他说,这是时隔四年,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再次举行年会,也是疫情之后合作组织举办的第一次大型活动,对重整海外华文传媒基本盘、吹响国际传播集结号,意义重大。他在会议上分享了三点体会。 第一,中国发展日新月异,海外华媒携手同行。海外华文传媒经历了200多年的奋斗历程,无数海外华文传媒人筚路蓝缕,担负起了在海外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成为中华民族对外交往的和平使者。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独特的纽带和桥梁,海外华文传媒始终坚守初心,在海外报道中国成就、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促进中外交流,全面客观、及时准确地展现着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从2009年成立至今,始终如一团结海外华文传媒,为成员搭建一个优势互补、同心协力的平台,凝聚各方力量,努力提升华媒话语权。 第二,文化交流迈向纵深,海外华媒大有作为。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进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阶段,在全世界的关注度、影响力越来越高,这为海外华文传媒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习近平主席已经提出,中国将推出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展望未来,在促进世界各国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等方面,合作组织将与海外华文传媒一道,以实际行动激励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第三,本次年会内容丰富,海外华媒共赢发展。年会将广泛探讨华文传媒的现实环境、发展路径和未来前景,举办组织成员之间的融媒内容、技术和平台合作交流会,深化多领域的融合互鉴,通过合作组织《东莞倡议》,以推动同行合作、共担媒体责任,实现共赢发展。同时,本次年会将以“汇聚湾区新动能,打造湾区国际传播新矩阵”为主题,组织与会媒体代表在广州、东莞等大湾区城乡参访。 他最后表示,这些年,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与广大海外华文传媒的合作关系可以说是经受住了考验,风雨打不散我们,疫情摧不垮我们。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关系今后会更加密切,合作会更加富有成效。让我们一同努力,为海外华文传媒融合发展、为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为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更大的力量! 11月10日至17日,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主办的“2023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年会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主题参访调研活动”在广东举行。活动邀请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五大洲的73家海外华文传媒共同会聚广东,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前沿阵地的建设成就和发展变化。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是香港文汇报于2009年10月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发起成立、邀请五大洲华文传媒机构加入的世界性媒体组织。目前,合作组织成员媒体已发展到逾百家,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及香港、澳门、台湾等33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了海外华人华侨的主要聚居地。

海外华媒齐聚东莞探寻大湾区魅力

北京时间11月11日,2023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全体会议在东莞举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齐聚东莞,是历年参会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一届。在出席相关欢迎活动时,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致辞表示,当前,东莞正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历史机遇,深入推进开放和创新,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是世界认识中国、中国沟通世界的重要纽带,热切期待海外华文传媒全面走进东莞、推介东莞、宣传东莞,充分展现这座城市的魅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主持有关活动。 吕成蹊介绍,东莞全市市场主体超17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1.4万家,分别位居全省、全国地级市首位,涌现出华为、OPPO、vivo等一批全球知名的行业龙头。在科创领域,东莞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市国家高新企业近1万家。东莞同时拥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多张文化名片,既有蚝岗文化、龙舟文化等,又有篮球城市、潮玩之都等时尚名片。此外,东莞还是仅次于深圳的全国第二年轻城市,城市人口的平均年龄接近33.4岁,有近18万港澳台同胞、超10万外国友人在这里安居乐业,拥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一千多万东莞人。吕成蹊表示,在东莞这座高度开放的城市,期待大家探寻东莞故事、传播东莞声音。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主席、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李大宏表示,东莞除了拥有“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还是一座青春之城、活力之城、潮流之城。在接下来的东莞行程中,参访团将看到代表中华传统历久弥香的东莞沉香,也会看到许许多多中西合璧的新潮流元素。李大宏认为,这些均可与海外华文传媒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发生更多的联系,激发出无限的创意和灵感。 李大宏表示,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是由遍布全球五大洲33个国家和地区的103家华文传媒机构组成的世界性媒体组织。希望通过本次东莞年会,推动各家媒体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信息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华文传媒事业的发展。

打造国际传播新矩阵海外华媒2023年会于东莞举行

11月12日,2023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年会暨「汇聚湾区新动能,打造湾区国际传播新矩阵」座谈会在东莞举行。会上,大公文汇国际传播中心揭牌成立,多项融媒体及国际传播战略合作签约,2023「海外华人眼中的十大新闻评选」启动,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东莞倡议》正式发布。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主席、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李大宏出席活动并作主旨演讲。他指出,今后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将团结各成员媒体,加大内容的供给能力,从「信息茧房」的破局者转型为国际话语的主导者;提升融合的广度深度,从传统媒体的小众传播转型为新型传媒的主流平台;增强传媒的连接效能,从中国声音的传播者转型为文明互鉴的推动者。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在会上致辞,他真诚希望海外华文媒体在国际传播的实践中搭建更多东莞、广东以及大湾区连结世界的桥梁,促进国际社会更加真实、全面了解东莞,帮助东莞与海外各界增进友谊、共促发展。 广东省侨办主任庞国梅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表示,海外华人长期扎根华人社会,早已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她指出,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需要大视野、大智慧。她希望广大华文媒体积极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把中国内容与国际表达结合起来,不断开发更多优秀的传播产品,不断增强凝聚力、影响力、公信力。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陈晓伟出席活动并致辞,陈晓伟表示,海外华文媒体始终是广东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始终是广东联通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他热忱欢迎海外华文媒体持续关注广东、宣介广东、支持广东,当好广东的形象大使、招商大使、引才大使,引领全球华人、国际友人来广东休闲游玩、参观考察、投资兴业,积极参与广东高质量发展。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常务理事、罗马尼亚欧侨传媒集团董事长、《欧洲侨报》社长高进作主题分享时指,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海外华文媒体应该牢牢抓住共建「一带一路」这一历史机遇,扩大在本地的影响力,利用本地语言和居住国语言,深耕新媒体平台,获得更多的关注,使自己的平台趁势壮大。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常务理事、《光华日报》董事骆南辉在作主题分享时介绍,光华日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在其百年的发展中,不仅是一个传统的纸媒,更是适应时代潮流,拓展到新媒体领域,使得信息传递的范围更为广泛。骆南辉期待通过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以及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这个大家庭,海外华文传媒彼此增进合作,一起传播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亮作主题分享,他指出,此次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在大湾区设立大公文汇国际传播中心,是对外唱响大湾区声音的有益尝试。大湾区文化融合了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广府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讲好大湾区故事,要注重保留和发展人文精神,尤其是要关注海内外的人文交流。 本届年会将广泛探讨海外华文传媒的现实环境、发展路径和未来前景,举办组织成员之间的融媒内容、技术、平台合作交流会,深化多领域融合共建。活动期间,与会华媒代表还将前往东莞、广州等地区进行参访,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前沿阵地的建设成就和发展变化。 新聞鏈接: 《(有片)打造国际传播新矩阵海外华媒2023年会于东莞举行》 https://www.dotdotnews.com/a/202311/12/AP6550c263e4b05139963941a7.html 新聞来源: 點新聞 本文著作權歸點新聞平台所有,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點新聞,商業轉載請聯繫點新聞[email protected]

美食之都逛美食展华媒高层一路食购拍

2023粤港澳大湾区(顺德)美食文化周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点新闻记者敖敏辉摄) 12日下午,2023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主题参访调研团一行来到佛山顺德,世界美食之都,是当地最响亮的名片之一。当天,恰逢2023粤港澳大湾区(顺德)美食文化周在陈村花卉世界举办,参访团成员和来自大湾区各地消费者一道,品尝美食展上的特色美食。一些顺德的老字号地方特色点心,享誉海外,有华媒高层现场下单购买。 参访团成员刚刚抵达陈村花卉世界,美食展巨大的人流、客流,让他们震撼不已,有华媒高层表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旺场的美食展。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本届美食文化周的参展企业及展销产品经过精挑细选,以「顺德味道」为主线,汇聚起全区10个镇街的顶尖美食名店。如侨城人家、甄添记、味可道、羊额烧鹅、黄但记、聚福山庄等,均是顺德人及餐饮企业公认的特色商家,且多为中华餐饮名店、「寻味顺德」认证店(金凤凰餐厅)。 图为美食文化周现场上,粤菜师傅正在现场制作「均安蒸猪」这道名肴。(点新闻记者帅诚摄) 活动期间,参展企业还将拿出「招牌菜」「硬菜」接待八方游客,将展销品类由惯常小吃升级为具有顺德特色的名小吃、名菜,其中不乏均安蒸猪、羊额烧鹅、烧鹅汁煎陈村粉、特色黄鳝煲仔饭、拆鱼羹等顺德名菜,还有顺德双皮奶、椰皇奶、炸牛奶、双皮奶蛋挞、凉拌鱼皮等顺德名小吃。 美国《中华商报》社长苏子涵是一名YouTube创作者,看到如此多品类美食,欣喜不已,这些都是丰富的创作素材。他在美食文化周一路走一路拍,之后,他会把剪辑好的全媒体视频发在社交平台上。 美国《中华商报》社长苏子涵在美食文化周现场拍摄了大量视频素材。(点新闻记者帅诚摄) 「抵达中国后,我也第一时间注册了内地的视频社交账号,作品将在国内外多个平台发布。」苏子涵说,此次来到中国,还有一件很开心的事,他买到了华为Mate60pro以及拍摄用的稳定器,而且性价比非常高,以后的视频创作,将有更多便利。 记者在美食文化周现场看到,有参访团成员品尝了双皮奶,亦有人购买了凤凰卷。「我看到一家餐饮名店在卖烤乳猪,我在外国的时候就听说了,很出名。只是,现场排队的队伍太长了,赶不及购买。」一位华媒高层说,现场所见,顺德的世界美食之都确实名不虚传。 11月10日至17日,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主办的「2023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年会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主题参访调研活动」在广东举行。活动邀请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五大洲的73家海外华文传媒共同会聚广东,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前沿阵地的建设成就和发展变化。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是香港文汇报于2009年10月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发起成立、邀请五大洲华文传媒机构加入的世界性媒体组织。目前,合作组织成员媒体已发展到逾百家,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及香港、澳门、台湾等33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了海外华人华侨的主要聚居地。

风电产业聚集发展华媒高层看好绿色阳江前景

2023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主题参访调研团成员们为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能力点赞。(大公文汇网记者黄宝仪摄) 13日下午,2023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主题参访调研团先后走进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广东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了解阳江绿色能源最新发展情况。获悉阳江已形成了风电装备制造完整产业链,参访团成员纷纷表示,角逐「绿色能源+」赛道,阳江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而它所探索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相信可以给其它一些中小城市的发展带来思考和启示。 参访团成员在阳江了解当地绿色能源的最新发展情况。(大公文汇网记者黄宝仪摄) 阳江地处粤西,紧靠珠三角核心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向西延伸的支点城市,具有承东启西的地缘优势。充沛的绿电,是阳江发展最大的底气。经过持续探索,近年阳江已走出一条锚定「双碳」目标、立足绿电优势、具有阳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心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满足15MW级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的检测检验为主线,从产业上、下游扩展开展科技创新,形成覆盖风电装备领域原材料、关键部件、整机、在役机组的全寿命周期检验检测能力,从部件、产品的检验检测到检验检测方法研究、检验设备研制,再到大数据分析、标准制修订、人才培养的产学研一体化,建立覆盖风电全产业链的风电装备检测认证与质量监督检验体系。 2023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主题参访调研团到广东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走访,了解混合驱动大型海上风电整机及其关键部件的生产情况(大公文汇网记者黄宝仪摄) 广东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在广东设立的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制造基地。在阳江总投资15.5亿元的产业基地项目,分两期开发建设。其中,一期叶片厂投资5.5亿元,已建成投产。二期整机装备厂总投资10亿,用地面积235亩,主要用于生产国际领先的5.5兆瓦-12.0兆瓦超级紧凑混合驱动大型海上风电整机及其关键部件。这是内地目前为止单体车间规模最大、起吊能力最大、产能规模最大的叶片和整机生产基地。同时设立一个风电产业研发中心。 走进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几片风力发电机扇叶正在接受「疲劳测试」,百米长的叶片被上下、左右甩动着,画面十分震撼。看着眼前规模宏大的各种设备,参访团成员也纷纷化身「好奇宝宝」,从检测的叶片长度、检测成本、检测费用等,到发动机最低运作风力、年生产量等,都一一详细咨询。 了解到阳江当地的风电相关产业发展已颇显优势,华媒老总们都对这座粤西城市刮目相看。意大利《世界中国》副总编辑胡亚平说,今天看到了阳江非常有特色的产业,参观了海景渔村、刀剪制造企业和风电企业等等,觉得阳江还是很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和产业优势。「如果能把它的特殊定位、区位优势发挥出来的话,我觉得是很了不起的。既能给城市本身带来发展机会,也能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供无限机遇,对于其它非一线城市的开发,可以带来启发和借鉴。」波兰《欧中之声》副总编林奕贤也认为,祖(籍)国企业有这么强的检测能力,刷新了自己的认识,应该让更多海外企业深入了解中国这些企业的发展规模和业务能力,未来也许可以促成更多合作。林奕贤说,相信阳江的绿色产业前景光明,回去之后会把这些天的见闻转化为报道,向海外读者传递这些鲜活生动的资讯。 11月10日至17日,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主办的「2023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年会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主题参访调研」活动在广东举行。活动邀请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五大洲的73家海外华文传媒共同会聚广东,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前沿阵地的建设成就和发展变化。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是香港文汇报于2009年10月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发起成立、邀请五大洲华文传媒机构加入的世界性媒体组织。目前,合作组织成员媒体已发展到逾百家,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33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了海外华人华侨的主要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