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记者 颜宏
时光荏苒,2023年又要过去了。在今年年初的展望文章中,记者曾写道:已经来到的2023年或许还不如2022,包括新冠病毒疫情依然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俄乌战争滑向人员伤亡更大、涉及地区更广的深渊,还可能引发更多地缘政治危机;近在咫尺的全球性经济衰退;通胀虽会放缓,但还不足以让各国央行松口气,如何能够在不使经济崩溃的情况下抑制通胀将会一直困扰着各国央行的领导者;气候灾难频发,气候危机迫在眉睫……如今岁尾年终时刻回头再看,居然发现大差不差。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整体上暗淡的一年,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剔除了那些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全球性大事件,只选取了加拿大本地以及和华裔社区关系较为密切的十大事件,算是七天编辑部评出的加拿大10大新闻吧。
- 反华小动作不断 华人社区受牵连
根据2021年的人口普查结果,华裔是加拿大除英、法、德裔等白人以外最大的少数族裔,全国华裔人口近180多万,占加拿大总人口的4.7%。由于华裔移民重视教育,除了早期打工的移民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的移民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广泛分布在加拿大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职场、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美国出于打压中国崛起的目的而试图开展的新冷战铁幕徐徐拉开,本地的华人社区也陷入尴尬境地。
过去几年来,美国拉上盟友从各个方面对中国进行各种形式的围追堵截,批评抹黑,让华人社区在本地民众眼中的观感日趋下降,针对华裔乃至亚裔的仇恨事件层出不穷。而生怕被美国嫌弃没用的加拿大更是盟友中少数几个争当马前卒的角色之一,从新冠溯源、涉港、涉台、涉疆、涉藏到中国干涉加拿大大选、中国在加拿大设立秘密“警务站”等等西方设置的反华议题上频频挑衅。
2023年一开年,保守党和媒体延续去年年底的议题,不断炒作外国,特别是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家干涉加拿大大选。试图效仿澳大利亚设立外国代理人登记法的联邦政府在3月份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公共咨询活动。5月份公共咨询一结束后就宣布将着手设立外国代理人注册制,以帮助防止中国及其它国家干预加拿大事务。但由于这件事情引发的争论巨大,联邦政府至今还在思考中,没有提交相关的提案。
而从加中关系交恶以来,加拿大最大的日报、保守派大本营的英文报纸《环球邮报》(Global and Mail)及其旗下环球新闻(Global News)网就对中国充满敌意,报道的内容几乎全是负面的,更是从去年开始根据一些所谓的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anad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CSIS)的秘密文件或匿名消息人士的说法不断炒作中国干涉加拿大最近两次的大选,接连爆料指控华裔自由党议员董晗鹏(Han Dong)的当选与中国驻多伦多领事馆有关。面对反对党日复一日的施压和媒体炒作激起的民愤,执政的自由党少数政府最终迫于压力,于5月8日宣布将中国驻加拿大多伦多总领事馆领事赵巍认定为“不受欢迎人物”(persona non grata),限期离境。几个小时后,中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宣布将加拿大驻上海总领馆领事甄逸慧(Jennifer Lynn Lalonde)同样列为“不受欢迎的人”,限令她其离境。针对中国干涉加拿大大选的问题,特鲁多任命的特别报告员、前总督约翰斯顿(David Johnston)也在5月份发布了他的第一阶段报告,因其报告结论不建议联邦政府对外国干预进行公开调查而被反对党严辞指责其立场有问题,后不得不辞职。其后的整个夏天,特鲁多的自由党政府一直在和反对党反复协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公共调查的框架和任务。最终在民调中连续几周都低于保守党的特鲁多政府妥协,同意对此展开公共调查,在9月初任命来自魁省的法官Marie-Josée Hogue主持这项公开调查。
除了在国内炒作国家安全、涉港、涉疆、间谍等等涉及中国的各种抹黑议题外,加拿大也没忘在中国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挑衅。多次派跨党派议员访问台湾,跟随美国派遣军机、军舰在中国南海、东海、台湾海峡等地搞演习,搞所谓的“自由航行”,甚至在时隔31年首次允许台湾当局在蒙特利尔设立所谓的“代表处”。而在菲律宾凭借美国的支持不断在南海挑起与中国的争端,其他国家尽量不趟浑水之时,加拿大却“大方”地向菲律宾提供了卫星探测系统,还参与了美国与菲律宾组织的联合军事演习。
纵观2023年,西方主要国家都在改善和中国关系,就连之前在反华上跳得最高的澳大利亚都转换态度,美国也派出一系列高官访问中国,包括让100岁高龄的基辛格生前最后一次访华,最终实现中美两国元首在旧金山的会晤,只有加拿大毫无动作,坚持充当“炮灰”。
- 蒙特利尔老港致命大火
今年3月16日深夜,位于蒙特利尔老港的一栋历史遗产型建筑发生大火,导致7人死亡,9人受伤的惨重后果。7名遇难者中除了76岁的退休摄影师Camille Maheux是常住居民外,其他6人都是来蒙特利尔开会或旅游的Airbnb租客,包括31岁前来蒙特利尔参加学术研讨会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来自中国的博士后吴岸(An WU),35岁也是来蒙特利尔参加一场国际会议的多伦多大学国际政治学博士Nathan Sears等精英人才,引发全球关注。这场蒙特利尔过去50年来最严重的火灾不仅启动验尸官调查和公共调查,还推动魁省出台并实施针对Airbnb的严格监管立法。其实这座起火建筑自2009年起就因为各种消防隐患而接到市政府的整改通知,隐患包括缺乏疏散路线标志、死胡同走廊、不符合建筑规范的火警系统、无功能的紧急楼梯等。但这栋建筑的业主、律师Émile Benamor不仅把责任全推到违规出租Airbnb的二房东Tariq Hassan身上,还起诉蒙特利尔市政府的消防安全规范不足才导致了这起致命火灾。负责调查的蒙特利尔警察局(SPVM)在8月28日召开发布会指出这场火灾并不是意外,而是人为纵火,现场发现至少一处汽油的痕迹,这也解释了这场火灾为什么来得如此迅猛的原因。然而更令人震惊的反转还在后面,随后有本地媒体爆出,警方早就锁定了纵火嫌疑人,但由于自身工作上的失误,违反抓捕程序,导致无法起诉这名嫌疑人。不过SPVM局长Fady Dagher表示看到报道后,立刻进行了内部审查,否认在这场火灾调查过程存在任何不当行为,真不知道该相信谁,唯一能确定的是,这名罪行累累、曾被列入魁省十大通缉犯之一的嫌疑人至今没有被指控任何与火灾相关的罪名,可怜那些无辜惨死在大火中的受害者及其家属,也难怪受害人吴岸的父亲吴飞把蒙特利尔称为“悲痛与愤慨之地。”
火灾中的7名受害人
- 魁省与联邦移民数量之争
加拿大在疫情后经济重启时发现各个领域都缺人,最高时全国岗位空缺人数近百万,而未来10年全国还有约500万人退休。为了填补劳动力短缺和助推经济长久发展,联邦政府在疫情后张开手臂欢迎新移民,先后在2021年、2022年都创下1957年以来人口增长最快记录,使得加拿大人口在2023年6月超过4000万门槛。联邦政府雄心勃勃按照全国人口1.14%的比例接收移民的计划,让魁省陷入了尴尬境地。如果跟随联邦脚步的话,按照目前魁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算,魁省接收的新移民总数应该至少占到全国新移民人口的23%,即11.5万人左右,而不是现在的5万。不跟的话,魁省将因为人口太少而失去现有的地位,从现在的人口第二大省降到第五或第六的位置,人口的减少意味着魁北克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等诸多领域在联邦体系中分量的降低,给魁北克的未来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尽管魁省省长、移民厅长一再站出来批评联邦的移民政策,斥责联邦政府的“世纪倡议”(Century Initiative,即到2100年让加拿大人口达到1亿人以增加加拿大的经济体量和在世界舞台上的重量)不考虑魁省的实际情况,非常不负责任,但面对加拿大人口快速增长的现实,魁省最终不得不妥协,表面上维持了每年5万人的天花板不变,却增加了6500名经验类PEQ移民,再加上其他突发情况的移民,明后两年魁省接收的移民数量在每年6万左右。另外,魁省也和加拿大其他地方一样,疫情后大幅增加了非永久居民的人数。不过,随着加拿大严重的住房危机日益发酵,联邦政府表示不排除对其雄心勃勃的移民目标进行调整,或许会让魁省缓口气。
- 史无前例的山火
由于加拿大地广人稀,大部分区域都被林木覆盖着,每年爆发个几场山火并不罕见,都会有个所谓的“山火季”,但进入2023年后,情况完全不同于往年,有关山火的新闻几乎没停过,“史无前例”、“前所未有”等惊呼不断,而从5月份开始一直烧到秋天的野火更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今年加拿大的山火从东烧到西、从南烧到北,全国13个省和地区无一幸免,甚至让位于北极圈附近的西北地区首府黄刀镇(Yellowknife)的两万多居民紧急撤离。多地因山火进入紧急状态,近2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是过去6年来因自然灾害疏散人数的总和,造成包括两名消防员在内的四人死亡;全国至今爆发6623起山火,18.4万平方公里林木被毁,是1995年创下山火纪录的两倍;持续燃烧的大火向大气中排放出2.9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碳排总量的四分之一,还给美加多地多次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一度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除了山火外,今年加拿大还经历蒙特利尔自“1998年冰灾”以来最严重的冻雨,局部高温、多雨、飓风等极端天气的侵扰,给民众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 多伦多选出首位华裔女市长
6月26日晚上9点左右,多伦多市长补选落下帷幕。已故联邦新民主党党领杰克·林顿(Jack Layton)的遗孀、前国会议员邹至蕙(Olivia Chow)以261,550张选票、37.2%的得票率,击败其他101名竞争对手,成功当选新一任多伦多市长,这是多伦多建市189年来的首位有色人种市长,也是继加拿大第三大城市温哥华选出华裔市长沈观健(Ken Sim)之后的又一位重要城市华裔市长。
本来多伦多市长的任期是四年,可是邹至蕙只有三年半(被因丑闻辞职的前市长John Tory用掉半年)。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邹至蕙面对的挑战却十分巨大,包括且不限于约10万亿元的财政预算缺口、严重的住房短缺和高房价、愈演愈烈的随机暴力犯罪、公交系统的老化和财政压力……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和她的政治理念格格不入的省长和几乎没有盟友的市议会。邹至蕙是左派的新民主党(NDP)背景,而安省政府是右派的保守党当政。在多伦多市政选举前,福特省长(Doug Ford)罕见地就市选表态,支持邹至蕙的对手,称如果选民投票给她,将是场“灾难”。多伦多市议员中只有6人支持邹至蕙,另有9人支持邹至蕙的主要对手,而邹至蕙若想让她的提案获得通过,至少需要26名市议员中的13人的支持。要处理这些棘手而又迫在眉睫的问题,着实考验邹至蕙的智慧。好在作为资深政客的她长袖善舞,上任不到半年以来就完成了不少事,包括争取到联邦政府提供9700万加元资金解决难民问题;成功通过提高房屋空置税议案,以阻止人们让房屋闲置;改善多伦多公交系统的安全问题;成功改善与福特省长的关系,两人不仅谈笑风生,还承诺共同为多伦多这座城市而努力工作。
赢得选举胜利的邹至蕙
- 特鲁多内阁大换血
今年7月,在特鲁多的少数政府执政期即将过半,民调支持率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特鲁多决定重组内阁。原来的38名内阁部长,只有八人没有发生职位变动,“洗牌”力度巨大。这次重组依然设置了38个部长,和前几次组阁时一样,男女各占一半,这样加上特鲁多本人,这一届的内阁还是规模较大的39人,除了没有任何自由党议员当选的萨斯喀彻温省外,全国所有省份都有进入内阁的议员,其中7人为新面孔。这次重组没有发生职位变动的8人基本上是特鲁多的心腹和铁杆支持者,包括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外交部长乔美兰(Mélanie Joly );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长Steven Guilbeault;创新、科学和工业部长商鹏飞(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 );原住民服务部长Patty Hajdu等。
自重组以来,新内阁中表现最亮眼的是来自魁省的原体育部长Pascale St-Onge,她在处理有关加拿大冰球队性侵丑闻中积极主动而被广泛关注。相当于升职接任Pablo Rodriguez成为加拿大遗产部长后,成功与互联网巨头谷歌(Google)达成了一项框架协议,后者同意为提供信息和内容的加拿大媒体支付1亿元费用,虽然与政府计算的1.72亿元有差距,但也是一国政府长期受到全球互联网巨头不公平、不公正对待抗争尝试的一个巨大胜利,不仅保障了《在线新闻法》(Online News Act/Loi sur les nouvelles en ligne,又称C-18法案)的落地,也使得一直态度强硬、誓言与加拿大对抗到底的Meta(互联网社交媒体巨头脸书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等应用的母公司)陷入尴尬的境地,各方的压力可能会迫使Meta回到谈判桌。
特鲁多新内阁全家福
- 加拿大与互联网巨头之战
自从谷歌、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广泛且深度介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后,给传统的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媒体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为了平衡数字平台给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带来的不公正、不公平冲击,联邦政府在2022年年底通过了一项旨在要求类似FAGA(Facebook、Amazon、Google和Apple)等互联网平台就其分享的新闻和信息与媒体进行公平商业交易,即向媒体机构支付新闻内容使用费的C-18法案,遭到互联网巨头的抵制。法案提交到议会后,谷歌就开始测试对4%的加拿大用户搜索功能中的新闻内容进行屏蔽,Meta也开始阻止一小部分Instagram和Facebook的加拿大用户阅读某些新闻,并威胁说如果加拿大国会真的通过C-18法案,它将永久性切断加拿大用户访问本地新闻内容。
到了今年6月22日,C-18法案走完了所有的立法程序,获得了英王的批准,并将在英王御准180天后,也就是今年12月19日正式生效后,巨头们加大了屏蔽的力度,Meta还直接拒绝与政府谈判。加拿大政府也不示弱,在7月5日发起反击,宣布加拿大政府将停止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上发布广告,这是加拿大首次直接回应大型科技平台的威胁。而被Meta屏蔽了旗下《魁北克日报》(Le Journal de Quebec)、《蒙特利尔日报》(Le Journal de Montreal)、TVA Nouvelles等电子媒体的魁省媒体巨头Quebecor也在同一天宣布将从Facebook及Instagram上撤下该公司的所有广告以示抗议,紧接着魁省政府,蒙特利尔市政府,魁北克城以及Longueuil、Laval市政府,省属企业Hydro-Québec、Loto-Québec、SAQ等也都宣布暂停发布广告。就连很少表明政治立场的蒙特利尔商会(CCMM)也罕见地公开发声,呼吁各个领域抵制Meta。在加拿大政府和各界与互联网巨头们僵持不下时,又是Meta率先把威胁转化为实际行动,宣布从8月1日起让加拿大在互联网上“消失”——屏蔽所有与加拿大有关的新闻。虽然遭到加拿大媒体和政界的强烈反对。但Meta仰仗自己的垄断地位,并不在意反对声音,即使在今年山火肆虐,情况危急的情况下也不例外,继续屏蔽当地新闻。
实际上C-18法案在规则的制定上非常宽容,严苛的征税条件下只有谷歌和Meta两家公司符合,初步测算的金额也显示,Meta和谷歌公司每年只需支付6200万加元和1.72亿加元来补偿加拿大媒体即可与政府达成协议,与他们在加拿大可获得的收入相比九牛一毛。在C-18法案通过后,谷歌虽然也曾威胁将从其搜索引擎、新闻和探索产品中删除加拿大新闻内容,但并没有付诸实施,而且一直与政府保持沟通,最终双方各让一步以1亿元资金达成了协议。这个协议中尽管加拿大政府做了一些妥协,但能够迫使谷歌接受加拿大法律的监管本身就是一个划时代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影响,并为后面的有关互联网巨头垄断、数字税、隐私数据收集等各国政府与数字平台的博弈打下了基础。
- 加拿大与印度交恶
今年加拿大在外交上不仅一如既往地挑衅俄罗斯、中国、朝鲜、沙特等在意识形态上被划分到威权行列的国家,还增加了另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印度。联邦总理特鲁多在秋季国会复会的第一天令人震惊地指控印度策划谋杀了一名在温哥华的锡克教分离主义者尼贾尔(Hardeep Singh Nijjar),还宣布为此驱逐一名印度情报人员。随后印度方面强硬反应,召见了加拿大驻印度高级专员,对等报复驱逐一名加拿大高级外交官,这还不算,印度政府还对国民发出对加拿大的旅游警报,要求加拿大撤回41名外交人员。其实加拿大之所以能言之凿凿地指控印度政府涉嫌在加拿大本土搞恐怖活动,是因为美国的情报网络给出了证据,但在加拿大冲出来之后,美国却保持了可耻的沉默,不仅没有像期望的那样为加拿大发声,表达愤怒,反而赞扬印度协助全球建立新的经济路径。而加拿大五眼情报联盟中的盟友也没有给予加拿大全面的支持,可以说在这场风波中,加拿大如孟晚舟事件一样再一次被人当枪使。因为印度被西方国家视为围堵中国而需要拉拢的对象,而加拿大的主动追随降低了华盛顿拉拢的成本,且加拿大在地缘政治利益中的重要性与印度相比太弱,加拿大的主动出击并没有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盟友的支持,本来正当的担忧不仅被印度完全无视,还被强硬反制,无奈的加拿大只好自己找台阶下,尽量淡化处理,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被全球嘲笑。
特鲁多和印度总理莫迪在G20峰会上
- 魁省40年来规模最大罢工
从秋天就开始酝酿的魁省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大罢工在11月正式施行,先是代表8万医护人员的FIQ工会在10月10-11日、10月24-25日、11月8-9日、11月23-24日、12月11-14日进行了总计12天的罢工,罢工期间除了紧急和基本医疗服务外,其他的相关健康服务放缓甚至暂停,给魁省的医疗服务带来负面影响;接着由CSN、FTQ、CSQ、APTS等工会组成的共同阵线(Front commun,代表约42万会员)在11月6日进行了半天罢工,又在11月21-23日,12月8-14日分别进行了3天和7天的罢工,影响全省的社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而从11月23日开始,拥有6.65万教师的魁省独立教育联盟FEA无限期罢工,导致魁省800多所学校关闭,36.8万学生受影响,主要在大蒙特利尔地区;在12月13-15日之间,代表3.4万专业人士的SPGQ罢工,涉及政府金融、法律等专业服务暂停。这次涉及50万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大罢工是魁省近40年来规模最大的劳资纠纷,持续的时间也相当长了,但目前看来双方的谈判并不顺利,双方都没有退步的打算,工会认为已经被不公平对待太久了,这次一定要把自己的权益争取回来;政府则认为工会多年来一直借用各种资历要求人为限制其他人进入,用人手短缺引发的种种不良影响来迫使政府提高他们的待遇,即使政府提高待遇,依然出工不出力,绩效很差,这次一定要坚持住,不能再对工会让步。原本说可能在圣诞节前达成协议,结束罢工,但共同阵线已经威胁称如果达不成协议,将在2024年启动无限期罢工。
共同阵线成员在魁省议会大楼前示威
- 魁省强制通过医疗系统改革方案
在临近圣诞节休会的最后一分钟,魁省议会经过长达15个小时通宵达旦的辩论,最后启用“终止辩论(bâillon)”手段于12月9日凌晨5点以75票赞成、27票反对、0票弃权强行通过了魁省卫生厅长Christian Dubé主导的医疗改革法案(第15号法案)。这也是自2018年CAQ政党执政以来,通过这一特殊程序(procédure d’exception)强行通过的第4个富有争议的法案。魁省医疗系统效率低、人手短缺、管理不善、设施老旧、官僚作风严重等问题给魁省民众带来的看病难、看病慢等早就引起了民众和政府的关注,几乎每一届政府的卫生厅长都在上任时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对医疗进行改革,但却至今没有一人的改革获得了成功。
这次在Christian Dubé主导的改革派看来,新冠病毒疫情已经验证了魁省的卫生与社会服务部(MSSS)不应同时负责卫生与社会服务网络的规划管理和日常运营,不应该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结果是哪个都做不好,更严重的是出了问题没人评判,没人会受到惩罚,因此MSSS将专注于医疗和社会服务系统的规划、指导、绩效考核和财政预算等宏观工作,而把具体的服务网络内工作交给新创建的准政府机构Santé Québec,以保障医疗和社会服务网络的可预测性、可及性、高效率和持久性。
魁省目前30多个CISSS 和 CIUSSS名称将不复存在,代之以Santé Québec加地区名称。全省现有系统内的1600个机构(包括医院、医疗中心、CHSLD、 CLSC等)都将设立一个负责人,负责指挥和协调日常运作,对上对下负责,而不会像以前那样可以方便地推脱责任。Santé Québec也将成为卫生和社会服务网络工作人员的唯一雇主,医护人员将能够从一个机构转移到另一个机构而不会失去其工龄和相关福利,方便人员流动,简化人员招聘和工资支付,更方便医护人员集体合同的谈判。在目前的医疗系统中,魁省政府需要和136个不同的医疗行业工会进行集体合同谈判,改革后的行业工会经过合并后将只剩下6个。
Santé Québec还要对现有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改善民众获取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服务的便利性,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缩短手术、急诊或与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咨询的等待时间,更公平地分配临床和医疗资源,缩小地区之间的医疗平等差距。比如迫使专科医生(Médecins spécialistes)做更多的事情,例如缩短等候名单、提供周末或晚上的工作时间、参与值班等。除了对医疗系统进行改革外,这次改革还强调患者的满意度和意见应该是各级医疗机构决策的核心,因此设计了一系列反馈机制。
魁省的这次医疗改革由于触动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蛋糕,一直受到来自医疗体系内各个行业工会、专家协会等机构的反对。在法案被强行通过后,又受到反对党的强烈抨击。最终的成效如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让我们拭目以待。
卫生厅长Christian Dubé誓言将魁省医疗系统变得更有效率
总之,在高通胀造成的生活成本大增、经济萎缩、住房危机、极端自然灾害层出不穷、公共部门大罢工中挣扎的2023年马上就要过去,真心希望即将到来的2024年能够不那么暗淡,通货膨胀能再往下走一走,央行开始降息,罢工尽快结束,让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能过得顺遂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