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的疫情 史无前例的措施

Justin Trudeau devant sa résidence.

史无前例的疫情 史无前例的措施 七天记者 梓丰 随着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在加拿大呈爆发性增长,魁省、阿尔伯塔省、安省、卑诗相继宣布进入卫生紧急状况,联邦和各个省份纷纷祭出救市大招,来应对整个社会瘫痪、经济活动停摆带来的严重影响,帮助民众度过难关。 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表示,鉴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货币流、人口流与货物流阻断,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已经不可避免。加拿大咨议局(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则表示加拿大应对得当,加拿大经济可能会避免技术性衰退。加拿大经济有可能从第二季的2.7%收缩中反弹,预计第三季经济恢复增长之势,全年加国经济可录得0.3%的微弱增长。 3月18日上午,因第一夫人索菲(Sophie Grégoire Trudeau)感染新冠病毒而居家隔离的总理特鲁多再次在位于Rideau Cottage的住所外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除了宣布史无前例的关闭美加边境措施外,还宣布总规模高达820亿元的财政刺激一揽子计划,以缓解加拿大经济因疫情停摆受到的负面影响。特鲁多还特意强调目前的防控措施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不便,但却是必须的,也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呼吁每个加拿大人都保护好自己,帮助别人,共渡时艰。 联邦政府除了提供270亿元的救市资金外,同时提供550亿元资金用于帮助家庭和企业税务延付(tax deferrals),总额将达820亿元,约占加拿大GDP的3%。救市资金将给包括遇到现金困难的企业、被解雇或失去工资的雇员、收入减少的自雇者、无失业保险的隔离人员等等提供现金补助,并随着疫情的发展进行调整,有可能增加救助资金。 今年联邦和魁省的报税日期都延长到6月1日,应缴纳的税款或其他扣款可延长到8月31日之前支付而无罚金和利息,这会让民众在这个非常时期拥有更长时间的现金而不必上缴,预计魁省原定缴款截止日期的7月31日有可能随着调整到8月31日。不过税务局鼓励有退税的人早报,并将接受电子签名,立即生效。 财政部长Bill Morneau和加拿大央行行长Stephen Poloz在接下来的新闻发布会中提供了270亿元(约占加拿大GDP的1%)救市资金的分配具体细节。 针对个人的部分: 总金额40亿元的中小企业薪资补贴,立即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临时的薪资补贴,金额为员工工资的10%,为期三个月,最高每位员工可领取1375元,每位雇主最高可申请25000元; 总金额50亿元的应急援助金,对那些没有付薪病假或者无法领EI的人,包括自雇人士、生病、需要隔离或者被迫留在家中照顾病人或孩子的人,可申请领取每两周900元,最长15周的应急援助金,这项福利将通过加拿大税务局支付,预计将于4月份开放,但开放日期还没有确定。一旦开放申请,加拿大人可以通过加拿大税局CRA的个人账户 CRA MyAccount 或者Service Canada 的个人账户 My Service Canada Account 申请,或者拨打无需付费的电话进行申请(电话号码暂未公布); 总金额20亿元的额外牛奶金,为帮助加拿大人度过难关,儿童福利金(俗称牛奶金)的金额将在未来几个月上涨。对加拿大350多万个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政府将在2019-2020年度为每个儿童增加牛奶金300元。平均而言,每个家庭约增加550元,增加金额将在5月发放。 总金额55亿元的税务补贴,针对全国1200万中低收入家庭,政府将在5月初通过GST免税额发放一次性特殊款额,相当于每个单身人士的个人收入增加400元,每对夫妇增加600元; 对于必须从注册退休收入基金(RRIF)提款的老年人,强制提款的最低金额降低了25%; 学生贷款的偿还可以推迟六个月,不计利息; 加拿大抵押和住房公司(Société canadienne d’hypothèque et de logement)将回购500亿加元的债券,以帮助银行拥有足够的现金。 加拿大主要银行将允许客户将房屋贷款推迟最多六个月,呼吁所有面临困境的加拿大人或企业主直接与银行联系,讨论解决办法; 扩大EI覆盖的范围,取消提供医疗证明的要求,如因疫情原因申领EI可不必等待一周; 增设援助原住民资金; 针对这些援助计划,联邦政府表示具体的细节解释和申请办法将会在一个特殊的网站上公布,并随时更新。目前申请EI和应急援助金的网址如下:https://www.canada.ca/en/services/benefits/ei/ei-sickness/apply.html 正如财政部长Bill Morneau 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通常,我的工作是确保加拿大财政状况健康,但是现在作为财政部长,我唯一的工作是确保大家冰箱里有食物,头上有屋顶,负担得起需要的药物。” 救市计划针对企业的部分: 推迟企业的缴税日期至8月31日; 增加大、中、小企业的税收抵免; 提供100亿元对各种规模的企业提供额外的资金和贷款; 10亿元用于各省改善医疗系统、研究、防护设备、放宽就业保险规则及稳定经济; 针对进出口贸易公司,联邦出口发展部还将有额外的措施,帮助受影响的企业; 加拿大央行将采取一切可能的银根放松政策,帮助企业和个人度过难关; 总之,面对史无前例的疫情,联邦政府的大手笔救市也是史无前例的。之前,经济师呼吁的救市援助方案的总额约为250亿元,相当于加拿大经济受疫情冲击的损失额度,约占国民经济总额的1%,但联邦政府宣布的援助力度大大超出了预期,受到各个省、地区的欢迎。 在救市计划之前,联邦政府还宣布为了帮助近3百万身在海外的加拿大人回国,推出“海外加拿大人回家紧急贷款计划”,每人最高可申请5千加元; 而在这之前更早的时候,魁省已经宣布了一系列共渡时艰的政策,如隔离补贴计划,规定凡是从国外回来、感染了新冠病毒或者与确诊者有过接触需要隔离的人,没有失业保险的人可以申领暂时劳工补助,每周573元,通常情况下可领两周,共计1146元,如果需要,这个补助可最多延长4周;再比如扩大投资计划,不仅要加快医疗系统、基础设施等急需领域项目的审批速度,还要扩大企业申请贷款覆盖的范围,简化申请条件,保持经济尽快运转。 … Read more

我们是怎么落到这一步的

七天记者 颜宏 自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在中国武汉爆发以来,中国以外的大部分国家都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围观着中国举全国之力开展的史无前例的抗疫行动。但到了2月底、3月初,中国的抗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之后,狡猾的新冠病毒却在世界各地开花,疫情中心转移到欧洲,自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出现每日几百的死亡病例之后,形势每一天都在变化,一个接一个地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一个接一个的国家宣布关闭边境,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表示国际社会应该保持边界开放,保证人员与贸易的正常流动,而不是在边境加强防控措施来阻断病毒的传播,但惊慌失措的人们已经听不见理性的建议。 面对近期发达国家如美、欧、加等多国面对疫情的手忙脚乱,不仅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人觉得不可思议:中国的抗疫过程就在前面,世卫组织也早早呼吁各国做好准备,但就是没人当回事,好像病毒是有国界的。就连中国著名的媒体人胡锡进都感慨地写到:“我们真的没想到,在经过SARS之后,类似的悲剧又在武汉重演了。我们同样真的没有想到,类似武汉的错误后来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一个又一个国家被推倒。我们尤其没有想到,今天疫情在全球肆虐,中国反而成了最安全、想方设法阻止疫情从境外传入的国家。事态的变化太出人意料了,完全超出了我们以及整个世界的想象力。”   傲慢错过防控时机 让欧美国家改变态度的转折点出现在2月21日的意大利。随着首名意大利公民确诊,疫情从经济最发达的意大利北方地区蔓延开来,不到一周就已遍布全国。3月10日,在病毒面前“节节败退”的意大利宣布全国“封闭”。但新冠病毒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意大利,借助意大利北部作为欧洲经济、文化、交通枢纽的特点,以及欧盟内部无国界自由流动的便利,短短两周内病毒随着往来人员长驱直入欧洲各个国家攻城掠地。临近的南欧和西欧国家首先“中招”;稍远一点的北欧和英国也很快被殃及,即便是在相对较远的中东欧,也未能幸免。目前意大利已经成为全世界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死亡人数超过了2000人,成为每个国家要避免的糟糕样板。 其实意大利最初对新冠病毒还是很重视的,早在1月30日,意大利出现两例来自中国的确诊者之后,总理孔特就宣布意大利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并追随美国的脚步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切段了往来中国的航班。但实际上,从中国直飞意大利的乘客只占入境旅客的20%,其余80%都是通过第三国中转的,同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意大利却并没有真正把新冠病毒当回事,民众的生活一切正常,防疫部门的专家也把新冠病毒描述为“大号流感”,告诉民众不必恐慌,更不提倡戴口罩类的防护措施;甚至到了2月下旬意大利已经出现社区感染的病例时,米兰国立SACCO医院的生物紧急事件分析中心主任Gismondo居然还公开表示“媒体过分煽动了疫情,造成民众恐慌。我们不必担心,病毒分析数据都来自中国,这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这和卫生条件优良、公民生活习惯良好、发达的意大利和欧洲地区的情况完全不同。“ 就是在这种由上至下的傲慢与懈怠中,意大利的“静好”岁月被1号病人打破。根据媒体梳理,这位名叫马提亚(Mattia)的38岁意大利男子没有中国旅行史和清晰的高危人群接触史,他于2月14日出现了感冒症状,向家庭医生报告但未引起重视;2月18日就医时被认为有轻微的肺炎,但由于严重程度尚不足以住院便让他回家休息;2月19日,他再度回到医院时症状已经加剧。当时医护人员仍然按照常规的肺炎流程进行检查,直到一名富有经验的麻醉师坚持要求院方为他检测新冠病毒感染,才终于在2月21日确诊。这名来自北部伦巴第大区的患者引发的“超级传播事件”成为意大利疫情升级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意大利卫生部门事后不完全统计,这名“1号病人”至少直接传染了十多人,间接导致了近千人的感染。 后面的情节大家都知道了,和意大利类似的、包含着超级传播者、社区聚集性传染、大规模群体性活动、政府应对消极和民众心理轻视等一系列因素导致的疫情大爆发开始在多个国家上演,死亡病例也大幅增加。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确诊病例呈爆发趋势,不得不采取各种紧急措施来防控。   积极防控成为主流 新冠病毒疫情在世界各国蔓延开来后,各国的抗疫反应也各有不同。根据笔者的观察,相对来讲,以儒家文化和天主教文化为主流的国家比较积极,选择了强化政府干预社会生活、强调集体主义传统、大力检测发现感染者、号召民众宅家以切断传播途径、延缓病毒扩散速度等积极防控对策,如已经控制住疫情的中国、韩国,正在与疫情传播速度展开赛跑的意大利、西班牙,刚刚开始打响战斗的法国、加拿大等。 而以新教为传统的重灾区如英国、瑞典和德国基本采取消极的“拖延”防疫战略。其核心是放弃严防死守,容忍疫情发展,反正80%感染这个病毒的人可自愈,期待大部分人在若干次病毒浪潮的袭击(比如2年之内)感染后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之后,使得这部分人群获得一种免疫力,用产生的群体免疫力(herd immunity)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的责任首先是提醒社会个人做好自我保护,让经济和日常生活保持按部就班,同时储备战略物资渡过难关。在具体计划上,英国和德国一方面在加大医院ICU床位数量,提高呼吸机数量,为即将快速增加的重症患者做储备,另外一方面也希望民众自觉配合,特别是加强老年人的隔离保护,尽可能延缓大流行峰值的到来。即把达到峰值那个月患者的数量平滑延缓为3个月甚至更长,随着夏天到来发病率自然下降,以减少医院压力。这就是英国和瑞典作出不再给轻症患者做新冠病毒检测这种违反常理决定的理由,也是德国总理默克尔说的德国可能有60-70%的人口会感染该病毒的预期结果。 但这种“不战即降”、让全世界分摊其抗疫成本的消极策略不仅对那些奋力抗疫的国家不公平,更是对本国民众生命的不负责任。首先,这种通过暴露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性”的理论过去从没有在任何人类公共卫生实践中被验证过,特别是没有疫苗的情况下,目前人类对于天花的群体免疫力是人类几百年反复接种疫苗后才获得的;其次,这种大面积的主动感染传播,还会激发病毒基因新的变异,使得病毒更加难以控制;第三,这种病毒造成的危重病例即使只有感染人数的5-10%,相对于各个国家的医疗资源来说也是天文数字,没有国家能够承担,势必会造成武汉疫情早期那种医疗资源挤兑现象,届时死亡率可能就不会是现在的3%以下。 好在关键时刻,老大哥美国给了这些计划“放躺”的国家以严厉警告:3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形下,单方面宣布禁止除英国外的欧洲人入境,期限为30天;3月14日又宣布对英国和爱尔兰实施同样的禁令;3月13日,特朗普宣布美国因新冠疫情而进入紧急状态,表示要大力开始检测;3月14日美国议会又紧急通过了包括使用500亿美元的紧急状态援助法案细则……总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掉以轻心,美国的官方立场已经转到“积极有为”的轨道上来,再加上随着加拿大疫情的快速蔓延,特别是在魁北克率先采取强力抗疫措施的压力下,联邦政府也开始行动起来,推出各项防控政策,世界下半场真正进入了攻坚阶段。   危机可能持续到12月 目前这场全球范围内的抗疫战争被誉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如法国总统马克龙所说的“我们现在处于战争时期,敌人是看不见的病毒。”而这才刚刚开始,很可能是持久战。 飞机、高铁、邮轮、高速公路网和地铁,这些曾带给我们旅行便利的现代交通,现在成为了病毒传播的最大帮凶;餐馆、剧院、电影院、主题公园,这些丰富我们业余生活的现代设施成为了社区传播的主要媒介,疫情带来的隔离和停顿,无疑会深刻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 根据目前人们对这种新病毒的了解,这场史无前例的抗疫战短期内看不到尽头。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可能会持续到7、8月份;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表示,目前无法预期,但无论抗疫持续到什么时候,联邦政府将会出台各种措施帮助民众,坚持下去;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则表示因为人们对这种病毒认识不足,无法作出切实的判断,只能用各种可能的情形进行推演,目前最悲观的场景是严格的抗疫措施将持续到12月份,但魁省政府已经为此做好预案。 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或势力,能调动全球的神经和力量的情况下,一个小小的名叫COVID-19的冠状病毒却做到了,如一双无形的自然之手推动着一场世界性的变革,我们是何其幸,又何其不幸亲眼目睹了这场变革,见证着历史。

CAQ政府第二份预算案出炉 大手笔投资

Image result for Éric Girard budget

七天记者 梓丰 和联邦财政部长每次发布预算都要换一双新皮鞋的传统不同,魁省CAQ政府的财政厅长Éric Girard每次发布预算都体现出魁北克特色。去年发布第一份预算时,他特意换上了一双魁北克制造的跑鞋,开创了“预算鞋”的新观念。今年的第二份年度预算发布前,他再一次创新,穿着换了新刀刃的滑冰鞋出现在媒体记者们面前。 今年的预算也确实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面对新冠病毒疫情在全世界多个国家爆发以及可能的经济衰退,美股近期剧烈震荡带来的金融危机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放缓和环境保护呼声,以省长François Legault为首的CAQ政府最终决定通过大幅增加投资来拉动魁省的经济,以应对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时,中国政府曾大手笔投资4万亿人民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中国走出了危机。今年魁省的投资预算会起到相同的作用吗?会帮助魁省政府达到设定的经济增长2%的目标吗? 今年预算中,魁省的总收入为1213亿加元,包括257亿加元的联邦转移支付;总支出为1186亿加元,包括78亿加元的债务偿还;总支出比去年增加5.1%,主要的投资领域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 CAQ政府一直自诩善于搞经济,但实际上,前一任Philippe Couillard自由党政府花了三年时间紧缩财政,砍掉了很多财政拨款项目,花大力气削减债务,并大力提倡发展经济,终于让魁省政府的财务状况不再恶化,连续达到预算平衡,并在下台的那一年开始出现盈余,但由于其“勒紧裤带”的负责任政策惹怒了那些受影响者,最终在2018年被选民抛弃。运气的CAQ政府上台就接手了一个财政状况良好、拥有大量盈余的摊子,自然有底气做出野心勃勃、重振经济的投资型预算案。 今年预算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新冠疫情 预算中并没有特意为应对愈演愈烈的新冠病毒疫情拨款,但预留了2亿加元的机动资金用于应对各种无法预测的状况。   基础设施和运输 投资4500亿元用于维修和改善2.8万幢楼房、9700座立交桥、3.1万公里的道路以及9.6公里的上下水系统; 未来十年将为魁北克基础设施计划追加151亿加元; 十年内将投入158亿加元用于改善公共交通,包括蒙特利尔、魁北克城、Gatineau等地的多个公共交通建设项目; 购买非燃油车补助计划Roulez vert继续维持,并增加对购买电动或混合动力车主的补助,到2026年计划拨款14亿加元; 2100万加元用于支持圣劳伦斯河上的摆渡公交。   教育 2020-2021年教育总支出增长4.5%; 2020-2021年度将增加2.4亿加元以提高毕业率和教育成果; 五年内拨款1.366亿加元,用于建立4岁的幼儿园,聘请专业老师,增加350个新的4岁幼儿园班,使得四岁学前班在2020-2021年度达到1,010个,到2023-2024年达到2,600个; 未来五年内为优秀学生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2.206亿加元资金; 未来五年通勤校车的预算为1.009亿加元; 每年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500万加元的奖学金; 五年内投入9,850万加元,以扩展和促进青少年娱乐和体育活动。 医疗与社会服务 2020-2021年健康领域总支出增长5.3%; 3.84亿加元用于改善家庭护理; 1.5亿加元帮助成年残疾儿童的父母; 未来两年内投资1.4亿加元,扩建老人护理中心,增加至少900张床位; 1亿加元用于提高长期护理中心CHSLD的餐饮质量; 4.5亿加元用于改善青少年保护组织DPJ,降低问题儿童的等待时间; 在2024-2025年度拨款1.5亿加元用于改善学校对5-25岁问题青少年的介入; 未来五年向Agir tôt早期干预项目提供2亿加元,以便尽早识别有智力或情感困难的幼儿; 1亿加元用于建设新的开放式学校,以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健康或其他上瘾问题; 3000万加元用于减少青少年上网时间; 1.81亿加元帮助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   工作与经济 为了鼓励创新,将文娱作品的版权、科学技术专利、药品专利以及物种所有者的税率从11.5%降低至2%; 对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市的近5,000个公共部门进行重组; 在2020-2021年度裁撤1,211名全职行政员工; 六年内投入10亿加元以提高企业生产力; 设立投资和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五年内优惠金额达5.258亿加元,比如“制造和加工设备,计算机硬件和管理软件包”等税收抵免可达到10%至20%; 将大型投资项目的免税期延长4年; 建立新的移民申请流程,帮助企业吸引外国研究人员和专家; 五年内增加9.01亿加元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其中包括用于圣劳伦斯河沿岸的基础设施建设的1.227亿加元,用于当地道路建设的1.8亿加元和用于旅游业开发的3.16亿加元; 减化酒类许可证的申请程序。   … Read more

献给你最真最美的爱——访马云莲、Yvon Bourassa夫妇

七天记者 颜宏 庚子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在中国肆虐之后,又蔓延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从目前的感染确诊数据以及发展趋势看,情势已经出现了大逆转:中国走完了上半场,基本走完了疫情曲线的一大半,进入收尾阶段,而其他国家则正处于曲线的开始或上升阶段。中国用封锁一座上千万人口的城市、全国停摆、死亡超过3千人的巨大代价控制住这场百年不遇的超级瘟疫,阻止了其在除湖北以外省份的蔓延,除了中国政府强大的行动力、动员力和组织力外,也和全体中国人民的负责担当、守望相助分不开,这其中,海外华人更是在疫情的初始阶段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支持国内的抗疫行动,在得知武汉前线缺乏抗疫必须的防护用品时,更是几乎买空了世界各地库存的口罩、防护服、手套等防护用品,利用各种方法紧急运送回国,为中国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并取得阶段性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魁北克大学三河分校(UQTR)中国学生会的同学们向《七天》编辑部推荐的、居住在魁省Yamachiche的Yvon Bourassa和马云莲夫妇就是这批最早行动起来的、千千万万海外华人中的一员。 马云莲、Yvon全家和魁北克大学三河分校中国学生会的同学们 / 图片由三河分校学生会提供 闻风而动 马云莲夫妇在三河市(Trois-Rivières)从事加中贸易生意,本身有些防护用品的业务,主要是一次性口罩和手套。以往主要从中国进口这类产品,在北美地区销售。今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牵动着所有华人的心。腊月二十九,也就是1月23日,武汉封城的消息传来,马云莲因为自己就是做防护用品的,知道在传染的情况下,有效隔断病毒的防护用品有多么重要,就和在国内的妹妹——一名党校的教授聊起来,双方一拍即合,决定要尽自己所能为防控疫情做点儿什么。 接着武汉医护人员所需的防护物资告急的消息开始在网上流传,马云莲夫妇立刻行动起来投入战斗。因为正值春节,国内的供应商都在放假,他们只好先把自己仓库的防护用品存货打包,同时联系网上的美、加供应商下单,跑遍所在的三河地区商店购买防护服、口罩、手套等物品。马云莲的妹妹也在国内联络起一批人,建立起一个集捐助者和受捐医疗机构人员在内的志愿者群组,根据医疗机构的需求,募集资金,购买防护用品,再送到所需机构。 大年三十那天,马云莲夫妇把两个孩子交给朋友帮忙照看,忙碌了整整一天。接下来的两天就是周六、周日,当地的大部分专业商店、物流机构都关门休息,让本来已经很适应本地这种不管外面如何,周末铁定要休息的马云莲感到非常焦虑:国内的疫情防控紧急,手里的防护物资却运不出去。但是没办法,这就是加拿大。好不容易等到1月27日,为了让物资尽快抵达中国,夫妇两人一大早就开车带着物资来到蒙特利尔市中心的联邦快递(FedEx)发送货物。该收货点位于Place Ville Marie里面,要从停车场穿过商场才能到达,夫妇二人推着装满箱子的推车、穿过长长的商场运送了好几次,才把车上的防护物资送到联邦快递的办公室,价值接近2万加元的物资花了7千多加元运费。当时两人还觉得快递费用好贵,今后要找更便宜的运送渠道。但实际上,当时的运费还算是低的,仅仅几天后,不仅运费要成倍地增加,随着美加相继停飞部分往返中国的航班,运送防疫物资一下子成了突出问题。比如空运费用从1月底的每公斤2加元涨到了2月初的4、5加元,而且还排不到航班。当他们发送第三批防护物资的时候,价值13万多加元防护用品的快递费用已经涨到近4万加元,为了尽可能省下运费,经过多方打听,得知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还可运载货物,但蒙特利尔没有东航的航班,他们又紧急雇佣货运公司把这批物品运到多伦多,搭上东航的飞机回国,节省了近一半的费用。 守望相助 很快,由于供不应求,防护用品价格开始飞速上涨,货源变得越来越紧张。蒙特利尔、三河等地市场上的防护用品几乎被抢购一空,他们开始把搜寻的范围继续扩大,Joliette、Shawnigan、甚至偏僻的核电小镇Gentilly。接着他们又找到当地的媒体《Le Nouvelliste》呼吁任何有口罩、防护衣、护目镜以及红外体温计货源的人联系他们,为武汉的疫情提供帮助。他们的善举2月5日经当地媒报道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多家本地媒体进行了转载,Quebecor旗下的法语电视台TVA也进行了专题报道。报道发出后,很多热心人联络他们,为他们提供货源或者货物信息,甚至有人把自己囤的防护用品出让给他们,当然也遇到过囤货居奇的贪婪商人以及幻想空手套白狼的骗子。 在短短不到两个星期时间里,他们夫妇二人购买、发送了价值近20万加元的防护用品,其中有20万元人民币的用品是捐赠的。鉴于武汉封城,货品都发到他们在国内位于昆山的办事处,再由其中国团队的人员清点、打包、运送给最急需的地方。本来已经春节放假的团队从大年三十开始不分昼夜地义务工作,去机场取货、分货、以最快的速度送货。 团队里的Rose每天一睁开眼睛,顾不上洗脸,顾不上吃饭,先坐在电脑前,一坐下就再也挪不开位置;Candy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后半夜,以至于一坐到电脑前腰就开始痛,同时还为留在武汉家乡的年迈父母担心;在全公司人员都可以在家办公的情况下,财务Cathy却需要在交通管制的情形下经常跑到公司处理业务……这一切都让马云莲感动,也激励着她继续奋斗。这期间,马云莲的家人更是给了她巨大的支持:妹妹在最忙碌时三天只睡8个小时,联系捐赠者,落实捐赠金额,一遍遍地寻找最急需物资的医院,和医院沟通确定所需防护用品的种类、规格等等;哥哥则负责仓库收货、发货;马云莲说这个春节是自己三十年来工作最繁重的时刻,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会看到特别多的信息需要回复,连两个孩子都顾不上管,让马云莲感到非常歉疚,同时也为两个懂事的孩子感到骄傲,感谢他们在这期间给与的支持。在大家都在为帮助国内抗击新冠疫情争分夺秒、尽其所能的特殊时刻,马云莲的先生Yvon Bourassa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异国情缘 Yvon是土生土长的魁北克人,生命的前一半和中国没有任何交集。上世纪90年代,浙江海盐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作为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合作建设的最大项目,采用了加拿大提供的重水反应堆技术,建设两台装机容量728兆瓦的核电发电机组。1998年,工程正式开工,加拿大在全国范围内调集了250多名核电方面的专家到中国帮助建设这项伟大的工程,而当年在魁北克水电局(Hydro-Québec)下属核电站Gentilly-2工作的Yvon就是这批专家中的一员。 马云莲则出生、成长在江苏昆山一个非常贫穷的村庄,经历过70年代初期的贫困、农村改革带来的经济活力、整个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迁,可以说完整见证了中国迅猛发展的改革开放40年。家庭经济情况的好转让马云莲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自己喜爱的声乐,梦想成为歌星。毕业后在当地的一所中学担任音乐老师。工作6年后,因为长期的教学,过度用嗓,她患上了声带小结,不得不辞职。在一个小姐妹的撺掇下,1998年,俩人合伙到海盐开设了一家美容美发店。 冥冥之中的缘分就这样把两个毫不相干的人放在了同一个时空。当时的海盐是一个很小的城镇,只有近6万居民,镇上只有一个酒吧可供这些外国专家消费、放松,于是这里就成了当地年轻人练习口语的英语角。辞职后曾去进修过英语的马云莲也到这里来练习口语,一来二去的就和Yvon熟识了起来。相对于其他地方的加拿大人,魁北克人比较热情、开放、好奇心强,喜欢了解不同的文化,这让Yvon显得与其他的外国专家不太一样。在练习英语的过程中,两个人逐渐熟识起来,对彼此产生了好感。回忆起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马云莲至今还记得那个晚上,两人坐在当时还未开发的海盐广场上,Yvon一直都在谈论自己的孩子,讲孩子们小时候的趣事,自己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自己带孩子们做的游戏等等,让马云莲觉得这是个完全对自己敞开心扉的男人。经过这么多年的共同生活,马云莲则禁不住自嘲说自己当时是自作多情了,因为魁北克人就是这种不设防的交流方式,而不是因为对面那个人有什么特别。 经过了几年的交往,两人于2003年在中国结婚,2005年创建了信倍国际贸易公司,主营加拿大和美国市场的卫浴、厨具和防护用品等业务。 文化碰撞 很多异族婚姻都会遇到因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以及个人成长经历不同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Yvon和马云莲夫妇也不例外,用Yvon的话来讲,两个人每天都会因各种事情而意见不同,而马云莲则表示两个人都是个性很强的,日常生活可谓针尖对麦芒。比如两人商定的结婚日子是西方的情人节,马云莲的家人坚决反对,因为这一天是14号,认为有4的日子不吉利;再比如针对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Yvon认为孩子快乐比什么都重要,没必要给孩子压力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马云莲则和大部分中国家长一样,对孩子比较严厉,希望孩子上进,要好上加好等。这样的纷争在日常生活中不胜枚举,小到什么时候起床,大到给孩子选择哪所学校等等。但共同生活17年来,他们依旧和谐、默契、相亲相爱,这其中的秘诀就是包容和尊重对方。 正如Yvon说的,两个人之间的分歧很多时候是无解的,就是说都是两个人的原则问题,找不到妥协的余地,这是不同文化和生活经历所决定的,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来适应自己,要给对方留下空间,同时想办法适应两个人的生活。比如,在过去的20年里,Yvon就认为自己牺牲的多一些,远离自己家人、朋友和熟悉的魁北克,大部分的时间生活在中国;现在孩子大了,为了孩子的教育,他们决定未来十年呆在魁北克,就轮到马云莲做出牺牲了。无论发生什么,每个人都不要太钻牛角尖,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如果碰到解不开的难题,不妨冷处理一下,或者干脆放在一边,没必要事事都要达成一致。而马云莲的经验则是面对婚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一定要坚持,不轻言放弃。 马云莲和Yvon夫妇只是这场有可能改变世界格局的疫情里涌现出来的普通人,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点事情,但他们身上的责任和担当却是所有海外华人的缩影。当祖国有难之时,那种真切的爱就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记得疫情之初,几乎所有的蒙特利尔华人都行动起来,捐钱、捐物,买光本地的防护用品送回国内;蒙特利尔的华人还自发地成立各种互助群,为从国内归来的自愿隔离同胞提供各种支持,尽管政府并没有建议隔离。现在疫情发展出现了反转,中国不光控制住疫情,随着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防护用品的产能和产量也日益上升,马云莲夫妇又开始利用自己的供货商渠道从国内进口防护用品,来支持美、加两地防控疫情。用他们朴实的话讲就是当下艰难时期,我们要响应政府的需求,做好自己,管理好自己,这是对防控疫情最大的贡献,疫情总会过去的,让我们一起迎接春暖花开! (致谢:感谢赵曼秋女士和魁北克大学三河分校中国学生会林蜜等同学提供新闻线索、前期采访、图片等)

庚子春节回乡探亲战“疫”记(2)

日常 上午弟弟骑着电动车带我一起去镇上购物。出村可以,但必须进出消毒、戴口罩。从加拿大来时因匆忙忘记带电源转换器了(中国与加拿大电压不同,电器插口与插座不适配),虽然许多店铺都关门,最后还是很幸运地在一家五金店买到了想要的插座,我的电脑又可以工作了,不用太担心滞留在老家太久没有事儿做了。最近有两篇论文要修改、投稿,离不开电脑。 街头车少人稀,根本没有春节期间的熙熙攘攘,去两家量贩超市买了一些吃火锅的底料和食材,顾客比平时要少很多,每个人都自觉地戴着口罩。 在县医院工作的侄女今天返回单位了,单位昨天打电话让她回,但是从镇上到县的汽车停运,汽车的门上了封条(镇人民政府封),只能让侄女的小姨开私家车来接,车无法进村,停在村口的桥头,家人迎送在村口,侄女拿上必备物品,大家简单寒暄几句就自觉分头离开了,因为公共场所不能聚众。 晚上弟弟带我和父亲、侄儿一行四人去村西边的田地间走了一大圈。多年前下地干活走的土路全变成了柏油路面,田间还打了不少机井,安装了配电室、变压器等基础设施,建起了一排排的塑料大棚,有种蔬菜的,也有搞养殖的,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转眼到了正月初七,清晨村里的广播喇叭照例响了起来,反复播放从镇政府和上级政府下达的最新通知。 鉴于疫情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于当地时间1月30日在日内瓦召开的会议上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随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新型冠状病毒特别工作组主席Alex Azar也于31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美国紧急公共卫生事件。 由于被困村里,行动不便,朋友专程从郑州开车来看我和父母,令我十分感动。因为不能进村,大家都戴着口罩,互相不握手,就在村口路上站着聊了一会儿。望着不到百米之遥的家不能进,更不用说让朋友喝水吃饭了。这也是只有在疫情蔓延下的当今特有的待客方式了,令我心中很不安。 加拿大的朋友发微信提醒说,前几天上海至多伦多的AC28班机,有17人发烧,全体不能下机。加拿大外交部长商鹏飞(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表示,在中国的疫情地区,已经有 250 名加拿大人向全球事务部登记,其中 126人要求获得领事协助返回加拿大。朋友问我要不要提前返程?我回答说,我是国航的航班,没有停飞,与其这样匆忙撤离,不如老老实实在家呆着,紧急情况解除后再做安排。不动最安全,无论对人对己。 2月2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阿拉伯数字写下来是20200202,正读倒读一样,因此特别引人关注和期盼,大家还把这组数字的谐音读作“爱你爱你”,加倍“爱你”,媒体、网友称为“对称日”、“吉祥日”,被新人们视为 “好事成双” 的“最佳领证日”。根据统计,中国每月登记结婚人数在70万对以上。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新人们在这个吉日登记的愿望。其实,只要有爱,百无禁忌;只要有爱,哪一天都是甜蜜的,哪一天都生机勃勃。疫情对想要结婚的新人产生的巨大影响始料未及。疫情蔓延下的中国红白喜事一律停办。 上午百无聊赖,同时也想活动一下,就去田间小路走了一圈,下午村干部来家里调查登记外来人员信息,所有元月8号之后返乡的外来务工人员、探亲人员都要详细登记回乡日期、从哪儿来、经停城市、乘坐的交通工具及班次。我们家有5个人登记,父母、侄子、大侄女和我。大侄女几天前就开始在网上上班了。 河南商丘宣传部工作的一位原来的老同事老朋友发来微信:“老弟,在你那里能否采购点医用口罩,特别是N95口罩,多少都行。如果可以,给我回信息。谢谢兄弟!” 我回答:我现在在国内,年前送父母回家过年,被困在老家了,待我与加拿大的河南同乡会联系一下,看他们能不能给商丘搞到一些?马上与在蒙特利尔的家人联系,当时各类抗疫物资特别紧俏,魁北克河南同乡会、商会也在紧急抢购物资,对口河南红十字会,家人又立即通过加拿大顽石会联系到一批高等级 1500 N95系列医疗颗粒物呼吸器和手术口罩,共96箱(共计15360个),由于产品不能完全适应国内医院的需求,家人继续寻找货源。 2月7日,正月十四,第一个在微信朋友圈提醒大众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武汉眼科医生李文亮今天病逝。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内官媒都发布了悼念李文亮医生的新闻,当地政府和他生前工作的单位武汉中心医院给李医生家属拨发70万元的抚恤金以示慰问。 特录北大张维迎教授的《信天游》悼文如下: 悼李文亮 黑夜里划过一颗星, 普天同泣你一人。 三千里外雪花飞, 第一次失眠因为你。 鸡蛋壳壳点灯一丁点明, 先封你的嘴巴后封城。 腊月里你吹哨没人听, 正月里没有了锣鼓声。 青天蓝天老皇天, 没等到团圆你已走远。 谁能为你送一程? 泪水洗面待清明。 (作于2020年2月7日星期五,正月十四)   到了正月十五了,月亮很亮很圆,但是没有传统烟花爆竹燃放、大家过了一个异常安静的元宵节。原因是除了疫情原因,还有防空气污染环境保护要求等。农村柴火不让烧,蜂窝煤更是不让用。据说,往年正月十五的村口的烟花会燃放半个小时,各家凑份子花费数千元买烟花呢。 遵照不聚会、不串门、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外出活动的要求,连日来倒是有了充足的时间读书、追剧。与家人一起看徐兵编剧并执导的电视剧《新世界》、反映北京知青上山下乡返乡命运的电视剧《正阳门下》、主旋律电视剧反映新中国外交战线伟大成就的《外交风云》,观看了央视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及《中国地名大会》等优秀节目,很是过了把电视瘾。 濮阳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升级管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切断疫情传播渠道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市域外人员流入,严格控制市域内人员流动,严格执行重点人群全面排查与管理服务规定,严格控制超市、门店、农贸市场人员集聚,严格依法防控依法治理。 母亲反复嘱咐,我应该去看望年事已高、多年不见的大姨。乡镇之间的道路大多被封了,只能与弟弟骑自行车走小路绕进村子,与大姨及两家表哥表嫂见了一面。按照表哥安排,原计划正月初三大家都到大姨家聚餐的,所以年前没有来看望她老人家,一直拖到现在以这种近似地下工作者的方式来访。 如法炮制,骑自行车去孟楼村看望四姨,沿黄河大堤绕行未果,在弟弟建议下我们俩一口气骑到黄河边的黄河大坝。黄河在此拐了个大弯,水不大,对岸就是山东省的鄄城地界。黄沙在河中形成的河湾上有几个人在捞鱼,在疫情笼罩的中华大地上,在本应该喧嚣热闹的春节期间,此时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上显得特别有生机。来去近30公里,又顶风上坡,直骑得全身冒汗,但看到黄河,不虚此行。 接到濮阳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的通知,广大市民确需上班、购物、就医必须出入疫情重点区域的,凭本人居民身份证 和社区(村)证明出入,实行一人一事一证明。 在前一天探路的基础上,弟弟决定骑电动车绕行,在不穿过任何一个村庄的情况下,赶到了四姨家村口的小庙附近,进村是不可能的了,姨父在村口迎接我们,一起去田里,终于见到了正在大棚里干活的四姨。坐在地头拉了会儿家常。 鉴于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原来期待中的郑州和南阳之行不得不取消了,分别和在郑州的妹妹、大姐和南阳的大哥等亲属视频聊天。 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牵挂着全球许多国家人们的心。日本几个社团捐赠给中国抗疫物资包装箱上书写的诗词感动了不少国人。抄录如下: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送柴侍御》。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来自《诗经·秦风·无衣》。原文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取自日本国长屋王偈子。盛唐时,日本遣人来中国学习佛法。长屋赠送中国大德的上千件袈裟,边缘都绣着一首偈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据说,在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大雄宝殿前西墙壁上,便有一块石碑,刻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8个字,体现着中日友谊的源远流长。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一句,则是对《千字文》中“孔怀兄弟,同气连枝”的精彩化用。 返程 返程的日子临近了,花了近一整天的时间办好了出村手续。弟弟陪我先去村委会开具证明、盖章,又到村医的诊所开健康证明,说明本人不发烧,村医签字,再到镇上找管区主任签字,最后盖镇政府的公章才算完成。侄女和邻居家姑娘的出村手续没有办成,因为对她们来说不但需要单位的返工证明,还要单位所在地政府对工作单位开具的复工证明,就目前的疫情形势来讲,这类证明是不可能拿到的。两人心中惴惴不安起来。 网上也有不少关于复工又出不去的评论:“防控疫情严格也没有错,但复工出不去!江苏那边催促让过去上班,这边留着不让出门,动一步需要十四天!前段时间各地信息管控不统一,这边放,那边不接,让人们来回跑!现在那边让进,这边不让出!没车!要晕了!” 这天中午时分,老朋友接我去鹤壁高铁站。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以备各种检查,为车辆办理了濮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行证,朋友办理了回乡的介绍信,外加一张濮阳市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证。同行的有侄女和邻居家姑娘,她们两人也要返回北京上班,尽管证明没有拿到,她们俩决定冒险跟我一起走。在村口匆忙告别亲人,告别住了近一个月的家乡,乘车而去。在去濮城上高速的路上顺便短暂参观一老同学办的化工厂。 … Read more

纽约市党委怎么控制《纽约时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原美国驻华联络处一等秘书、建交后担任美国驻华使馆新闻与文化参赞的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中文名唐占晞)负责两国的文化交流工作。 我国新时期第一批赴美留学人员 1979年初在送走和迎来中美双方第一批留学人员后,汤姆森还要落实美国的“国际访问计划”,即每年选几十个中国人到美国访问,包括媒体、教育等方面的人士。第一批,他邀请了北京5家颇有影响的媒体的国际新闻编辑。 他当时想,“媒体很重要,访问美国后,可以写文章报道,传播信息。”出发前,汤姆森和美国使馆的几个官员请这几位编辑吃饭,跟他们确定访问路线,并安排在各个地点的访问内容。 在汤姆森看来,媒体人士一定要访问纽约,因为那里是美国的媒体中心。他介绍完纽约的情况后,问眼前的编辑: “你们到纽约想看什么?” 编辑们相互拐了拐胳膊肘,确定由一位稍微年长者发言。他非常郑重地说: “我们到纽约去,最主要是想了解纽约市党委怎么控制《纽约时报》。” 33年后的2011年11月15日,汤姆森这位前外交官以美国加州大学北京中心主任身份接受了中青报记者王波的采访,他回忆说: “我当时告诉他们,美国有两大党,但《纽约时报》不属于任何一个党,跟政府没有关系。但他们不相信,一脸疑虑。” 这段现在看似荒诞可笑的旧闻,却真实地反映出经历长期闭塞之后的国人对西方国家的无知达到难以置信的程度。 其实,相似的旧闻还有不少,如改革开放初期由中国政府派遣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留学的部分中国学生,由于出国前长期受到的政治教育是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出国后的见闻立即使他们的观念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结果相当多数的中国留学生学成(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滞留不归。 然而,这段旧闻让我想到的主要是,就在北京5家有影响的媒体编辑访美之前的十多年间,《纽约时报》恰好经历过两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宪法诉讼。两次诉讼都涉及到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对新闻出版自由的保护问题。 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也是宪法修正案的重要促成者,他在1804年的一封信件中指出:“人可以靠理性和真理来治理。所以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向他开放一切通往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有效的道路便是新闻自由。” 《纽约时报》公司诉沙利文案 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宪法诉讼是1964年“《纽约时报》公司诉沙利文案”。 1960年3月29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声援马丁·路德·金和南方争取自由委员会的名为“关注他们的呐喊”的广告,广告描述了南部地区肆虐的种族歧视现象,不点名地批评了当地警方打压民权人士与示威学生的行为。 由于审查者把关不严,广告部分细节失实。事后,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在当地法院起诉了《纽约时报》,初审最终判处《纽约时报》和四名牧师赔偿沙利文50万美元。 1962年8月30日,阿拉巴马州最高法院驳回《纽约时报》的上诉,指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不保护诽谤言论”,维持原判。两审失利后,被各地政府官员相继提起的索赔几乎逼至绝境的《纽约时报》,请求联邦最高法院复审此案。1963年1月,联邦最高法院同意复审该案。 1964年3月9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们以9票对0票,撤销了下级法院的裁判。这是在联邦法庭上首次将宪法第一修正案原则应用于州诽谤法。 由布伦南大法官主笔的判决指出:在美国,参与公共讨论是一项政治义务,“对公共事务的辩论应当不受抑制、充满活力并广泛公开,它很可能包含了对政府或官员的热烈、刻薄、甚至尖锐的攻击……本案中的那则广告,抗议的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主要公共议题,它显然有权得到宪法保护。” 这段话成为日后被频繁引用的经典判词。判决宣布了在美国,针对政府官员的诽谤言论,同样受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美国不存在诽谤政府罪;强调批评政府和批评官员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这个判决也改造了普通法中诽谤诉讼程序。此后,原告必须证明被告明知所言不实,存在重大过错,或者罔顾真相,明显不负责任。 关于该案始末,曾担任过《纽约时报》编辑和记者的安东尼• 刘易斯所写的《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值得一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中译本)。 该判决显然受到美国哲学家米克尔·约翰的影响,他在1948年出版的《言论自由与人民自治之关系》里提出,人民讨论公共事务的言论应当享有绝对的自由,不受限制,公共言论是人民自治的基础,政府不应干预。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设人权事务委员会,在2011年7月的第34号一般性意见中也指出:“在涉及政治领域和公共机构公众人物的公开辩论情况下,《公约》尤其高度重视不受限制的言论。”对政府或其官员的批评,即政治批评的自由正是民主社会的基石。 《纽约时报》公司诉合众国案 第二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宪法诉讼是1971年“《纽约时报》公司诉合众国案”(俗称“五角大楼文件案”)。 1967年,尼克松政府时期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为了检讨陷入泥潭的越南战争的教训,命人组织了一个“越战历史专题组”,收集了几十年来的各种资料,1969年汇集成7000多页的研究报告并被列为绝密文件,这就是后来被称的“五角大楼文件”。 1971年3月中旬,《纽约时报》获得了这些文件的复印件。为了揭露美国政府在越南战争问题上对美国人民的欺骗行为,《纽约时报》决定自1969年6月13日起以连载形式公布“五角大楼文件”的主要内容。 6月16日尼克松政府以触犯联邦反间谍法为由,将《纽约时报》告到联邦地区法院。法官根据政府要求下达了禁止进一步发表文件的临时禁令。同日《纽约时报》在原来计划连载文件的地方换上了这条新闻:“应美国政府申请,法官下令《纽约时报》停止刊登越战文件,等待听证。” 在《纽约时报》停止刊登越战文件期间,也获得“五角大楼文件”的《华盛顿邮报》6月18日又接着连载文件。尼克松政府又把《华盛顿邮报》也告到华盛顿的联邦地区法院。之后其他一些报纸如《波士顿环球报》、《芝加哥太阳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也相继刊登“五角大楼文件”。 6月25日,《纽约时报》在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上诉败诉后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在这个案件中担任《纽约时报》辩护律师的弗洛伊德·艾布拉姆斯所著《第一修正案辩护记》也有了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1971年6月30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6票对3票支持《纽约时报》。“五角大楼文件案”最常被引用的经典内容是由布莱克大法官执笔、道格拉斯大法官加入的法律意见。其中指出:“报刊是服务于被管理者的,而不是服务于管理者或统治者们的。政府审查报刊的权力已被废除,所以报刊将永远保持对政府进行谴责的自由。‘安全’这个词是广泛而含糊的概念,不应被用来废除体现在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基本法。以牺牲信息自由的代议制政府为代价保守军事和外交秘密,并不能为我们的共和国提供真正的安全。” “五角大楼文件案”后,十分恼火的尼克松总统建立了一个调查泄密的专门机构,“管子工小组”,这个小组采取了一些不正当手段调查为上述报刊提供“五角大楼文件”的艾尔斯伯格。艾尔斯伯格是原兰德公司雇员、曾参与过文件制作。这些不正当行为在后来的“水门事件”中曝光。 在1972年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以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这就是著名的“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暴露后,尼克松总统有无直接责任问题成了焦点。尼克松的亲信用一切手段对付调查。《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穷追不舍,通过与代号为“深喉”的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马克·费尔特(事件33年后公开身份)的秘密接头,找到一些重要线索,并通过调查式报道曝光出来,最终对促使尼克松总统辞职起到关键作用。 《华盛顿邮报》这两位记者的成就开创了美国新闻报道的新时代,因为他们摧毁了新闻业的一项潜规则:对“敏感”信息保持沉默,比如肯尼迪总统的不检点行为和约翰逊总统的不道德交易。 在“水门事件”两年后的1974年7月24日“合众国诉尼克松案”中,联邦最高法院以8比0的全体一致投票结果(伦奎斯特大法官因曾在尼克松政府任职回避),裁决命令尼克松总统交出有关窃听的录音磁带,从而促使面临弹劾的尼克松被迫辞职。 当时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中4名是尼克松总统在任期间任命的,但在宪法原则问题上没有一位大法官对总统报恩。美国联邦法院法官为终身制——没有任期和法定退休年龄,因此最高法院的9位大法官中高龄者居多。这个案件经典地体现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独立和权威:没有一兵一卒、手无缚鸡之力的9位老人竟有权对美国总统——世界上最强大军队的总司令下达命令! 记得1995年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研究时,著名国际法和宪法学者路易斯•亨金教授就多次以这个例子来说明美国有尊重宪法和服从法院决定的“宪法文化”。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美国也不例外,总统及其政府滥用权力的例子屡见不鲜。不过,在遏制总统及其政府滥用权力上,美国新闻出版自由和司法独立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12月7日第12版《国门开》(冰点特稿第820期)

一路向北,驾车去北极!

一路向北 “这里有不可思议的景色和极具魔幻色彩的北极光,可是,却只有万分之一的人到达过。”——题记   在加拿大,看见过多伦多的繁华、体味过蒙特利尔的浪漫、经历过温哥华的休闲,却不知道在遥远的西北边陲,还有一片未经开垦的荒野,被大多数人遗忘在了旅行清单中。 加拿大是北美唯一可以驱车进入北极圈的国家,这里拥有北美唯一一条通往北极的公路。 当天幕拉开,流星划过,极光女神悄然而至,这也许就是自然界赐予北方极寒之地漫漫长夜的神秘礼物。不能预期,只可遇见,吸引着每一个热爱冒险的灵魂前往。 江湖上传说:全球每年想去北极的有一百万人,其中十万人做了准备,三万人出发了,却只有一万人走完全程。 想不想成为这万分之一? 机会来啦! 周游联合极地旅行专家C2U,带你奔赴一场豪迈壮阔的旅行,从此跻身万分之一幸运人群!   Day 1 从蒙特利尔或渥太华出发,纵横云端,飞过蓝天白云和无数寂寥的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山头,悠然降落在加拿大育空地区首府白马。帅气的当地向导在机场专车相迎;注意:此时我们已经来到了北纬60度极昼永夜的另一个空间。 旅行手记:育空地区(Yukon Territory)是加拿大三大地区之一,位于加拿大西北边陲,约十分之一面积位于北极圈内,气候严寒,是北美唯一有公路通往北极圈的地区。面积约48.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万,75%居住在首府白马市;第二、三大城市分别为道森市(Dawson City)和瓦森湖镇(Watson Lake)。 坐落在育空西南部圣艾利雅斯山脉的克劳恩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园区内的洛根山,为加拿大最高峰。育空地区为亚极地气候,主要的旅游项目有:欣赏极光、淘金、与野生动物邂逅、泛独木舟、了解原住民文化、狗拉雪橇、滑雪等。 极光是育空地区最著名的自然奇景。 育空的名字来自流经该地区的育空河,首府白马(Whitehorse)的名字也来自于育空河--河上游有急流,水花溅起高如白马,故得名。1898年6月13日育空正式加入加拿大联邦。 白马市是世界上最佳极光观赏地之一,风光与名字一样浪漫。从这里出发,我们将在接下来的9天时间中,体会一场宁静、神秘而又浪漫、雄壮的北极之旅。   Day 2 早晨在酒店品尝过当地美食后,在导游带领下,到市中心户外用品店购买此次旅行的装备,把自己武装起来(相对加拿大其他地方,育空地区只交一个消费税)。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在市区参观。 旅行手记:白马极具极地特色。清澈见底的育空河、原住民风格的民宿、悠闲地在路边闲逛的动物、好吃的印第安美食、漂亮的野生动物皮毛、精美的动物制品、因纽特人的皮毛工艺品、装在木刻画框里的烟熏三文鱼等都是白马的标志。这一切吸引了每年逾30万的游客前来探访,超出白马市常住人口的10倍,难得是白马热闹却不喧闹,依然保持着纯净的本色。 每年的9月,是三文鱼的回流潮,白马市在育空河专门修建一条世界上最长的三文鱼回流堤,在帮助三文鱼回流的同时方便游客观看这一盛况。在奔腾的河水里,成千上万条三文鱼逆流而上,蔚为壮观。跃过堤坝的三文鱼,将游至上游产卵。 除了三文鱼,这里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里还有大量的野生动物,达拉斯绵羊、北美黑尾鹿、麋鹿、森林驯鹿、麝香牛,甚至猞猁。狩猎是这里的传统,岩羊、野牛甚至熊肉都是居民餐桌上常见的美味,对于来自于大都市的游客来说,品尝纯正的野味大餐、享受味蕾上的快乐也是来北极独特的享受之一。 除了三文鱼回流堤外,白马的著名景点还有白马铁塑、S.S. Klondike蒸汽船和麦克博蒂育空历史博物馆。 白马铁塑:二战后艺术家用市民捐赠的铁器制作,成为白马的地标,一直镇守着这里。 S.S. Klondike蒸汽船:曾在大淘金时代航行在白马与道森之间,建了高速公路后改为历史遗迹~展示的这艘是当时舰队中最大的,为运输货物和人起了决定性作用,承载了许多当时人民的梦想,现在作为展示,也是向大淘金时代的致敬! 麦克博蒂育空历史博物馆:展示了白马镇曾经的淘金热以及加拿大北部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到原住民的传统展览,加拿大诗人Robert Service的遗物,Klondike时期的文物和各种野生动物标本。   Day 3 告别城市,正式踏入北极之旅,风景开始奇幻,人迹罕至,空旷寂寥;自己动手生火做饭,品尝荒野午餐,夜晚到达淘金古镇——道森。 勇敢者的游戏来啦:敢不敢品尝一下泡过脚趾的威士忌?经典游戏,花钱又恶心,但几乎可以说一生只此一次机会呦。 旅行手记:第三天,作别白马,正式踏入北极之旅。由于路途遥远,午餐只好用随身携带的食物解决。傍晚,我们将到达育空第二大城市——道森。驱车过程中有许多简易的休息、拍照点,沿途风光优美、景色各异。 道森是育空第二大城市,面积仅32.45平方公里。然而,当1897年一艘载有200万美元黄金(相当于现在10亿美金)的轮船由育空抵达西雅图时,整个世界轰动了,随之也癫狂起来,育空淘金热从此席卷北美乃至全球。 很快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10多万人扑向育空,道森成为淘金的中心地带,也一度是育空的首府。 淘金时代充满了血腥、掠夺与杀戮,据统计,前来淘金的人中仅有4%找到了黄金,有很多人既没淘到金子,也没能返回家园,很多人甚至葬身荒野、永远躺在了这片酷寒荒芜的土地上。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于1897年从旧金山来到道森,二十几岁的他在这里挣扎生活了两年,虽然没能淘到黄金,但成就了他的名作《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从而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名声。 今天道森仍然保留着杰克·伦敦当年居住的小屋,据说他作品中的故事很多是有真实的人物与动物原形的。对这段历史有了了解后,重读他的《野性的呼唤》,应该能更深刻地理解与感受书中的描述。 来到道森,除了参观淘金时代的遗迹,还有一项重口味的挑战等着你——酸脚趾鸡尾酒。这种酒由道森Downtown Hotel一层的酒吧提供,可谓是一款世界上最恶心的重口味饮料。说它恶心,是因为这杯酒里泡着一截货真价实的脚趾。酸脚趾鸡尾酒的来历极富传奇色彩,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烈酒走私商为免受法律的制裁逃跑了,在逃跑途中,脚趾因天气寒冷而长了冻疮。为了不耽误逃跑,他不得不用斧头把脚趾砍了下来,之后他把脚趾头放进一瓶酒中保存了下来。 多年以后,在1973年9月的某一天,这瓶酒被一位名叫迪克·史蒂文森的船长发现。船长把这瓶酒带到了附近的酒吧,宣称“敢喝下这瓶酒并让酒里面的脚趾碰到嘴唇的人能得到奖赏。” 当时到底有没有人出来挑战船长所要求的活动已不得而知。不过自此以后,不仅酸脚趾鸡尾酒被当作这家酒吧的招牌酒保留了下来,此项脚趾头触碰嘴唇的挑战活动也流传开来。现今的基本活动内容是来到这家酒吧,挑战喝下酸脚趾鸡尾酒,让脚趾头碰到自己嘴唇的客人能得到一张荣誉证书,从此成为酸脚趾鸡尾酒协会的荣誉会员。 … Read more

急人所急,雪中送炭 – 上海同乡会免费发放口罩

仿佛是昨天,当2月中旬,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分,蒙特利尔上海老乡们纷纷解囊而出、捐赠物资及时发往了上海抗疫一线,谁料想,一周后,加拿大的疫情也陡然严峻起来,2月28日,蒙特利尔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确诊。 一时间,口罩价格飞涨,甚至一罩难求。为应急解决口罩购置的困难,经蒙特利尔上海同乡会理事会讨论决定,以实际行动来解决实际困难。沈会长紧急采购到了一千个口罩,由会费支出,供我们的捐赠者、赞助者、上海同乡会媒体支持单位、2020年会员和2019年龙舟队员免费领取,每位五个,以备急用。消息一出,群情振奋,大家分走相告,为上海同乡会的这一义举纷纷击节叫好。 口罩发放活动安排在2020年3月1日星期天上午十时举行,感谢琢玉启智教育的胡老师无偿提供这次活动场地。 星期天一大早刚刚9时半,就有会员前来帮忙了。看到会长从车上抬下来好几箱物资,陈思晴和丁鸿城二话不说,立刻帮着一起将物资搬上了三楼。而更让人感动的是,这一千个口罩已经被五个一组分别装到密封袋中了,像上海同乡会其他的活动一样,点滴处都能见到组织者的细致认真、周到负责。 十时不到,领取者陆续到达,口罩登记及发放工作即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起来。谢本立在门口发放号码,方便大家能坐着等候,叫到号码者即可上前领取口罩。义工们会首先核对领取者的姓名是否已在有资格领取者的名单中,然后请他们在发放表格上签下自己的大名,这就做到了每个发放的口罩都有据可查、公平公正。 沈谦会员专程为义工们带来她自己烘培的法式贝壳蛋糕,还有彭文珍会员特意奉上从上海带来的珍贵的大白兔奶糖百年纪念伴手礼一盒。些许心意,代表了大家对同乡会浓浓的情谊。 在领取口罩的同时,还有老会员续费,更有新会员入会,大家还申购或认领了千里迢迢海运来的同乡会五周年纪念品智能体脂秤和陶瓷刀套装。 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五时,截至发稿时间,共有170位领取了免费口罩。参与这次发放口罩活动的有沈会长、马君侃、马君俪、谢本立、陈思晴、杨敏,他们不仅是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也是义工的一份子,让我们为他们点赞!在这样一个温暖的集体中,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守望相助、抱团取暖”,让我们期待春天的脚步快点到来,驱赶一切病魔和严寒,让一切恢复原来该有的美好,期待五月三日同乡会五周年庆典的盛会,我们一起举杯庆贺! 文:吴楠 图:沈俊华

中国南大门疫情防控告急 蒙城花都人火速增援

庚子年的初春无疑是令人难过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千千万万人不得不暂停了脚步,但这个2020年的春天又是令人感动的。 加拿大蒙特利尔花都同乡会的理事会成员在接到来自花都政府向归侨侨眷及海内外侨办侨联朋友发出倡议,广泛动员海内外侨胞发扬爱国爱乡精神,积极行动,支援祖国疫情防控工作。 蒙特利尔花都同乡会由夏绍满名誉会长、江永枋名誉会长、邵凌洲会长、曾广成常务副会长、黄锦灵副会长、罗桂生副会长、邱新培副会长、王福如副会长、张家翔监察长、梁宝文秘书长、夏岳华青年会会长牵头发起,由理事们及乡親们响应,截止到2月25日共筹得善款加拿大元$19100,人民币¥43000元。 其实蒙城的花都人和同乡会的理事们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已经积极参与到蒙城湖北同乡会、华总会、中山同乡会、华商会以及北京海外联谊会等协会的捐款活动。 此次,当再接到家乡人民的倡议,了解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蔓延到全国各地,广东省也已经升级为一级疫区。多少的无名英雄默默奋斗在战“疫”第一线,又有多少海外赤子的心被牵动着…… 截至2020年2月28日24时,广东省内累计确认病例已经高达1349例。广州花都区已经有21人确疹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医院的医护人员急需要医药用品N95口罩,防护服,医药眼镜,消毒液等。瘟疫无情,人间有爱,我们海外华人华侨华人团结-心,众志成城,-方有难,八方支援,蒙特利尔花都同乡会呼吁大家同心协力展开筹款购买所需物资支援家乡,确保要以最快的速度助战-场无硝烟的战役。 蒙特利尔花都同乡会在发起倡议的第一时间,就立即四处寻找与当地匹配的医疗物资,与筹集善款同时进行。邵会长与同乡会的主要负责人在口罩等物资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多个渠道寻找货源。大家親自开車到离蒙城二个多小时的三河市寻找医疗物资,还包括周边的小城镇。只要一听到说有货,就立即前往去親自查看,因为整个加拿大市面都很缺货,就这样,越找越远。第一批医疗物资要找到离蒙城六百公里多伦多。共2万个医用Isolation face口罩,而且卖家要求馬上付款,否则价格还会继续攀升。 这期间来来回回,各种琐碎事项都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办货物出关、进关的手续、当地大使馆协调,以及中国慈善机构对接人的协调,大家经常做到废寝忘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月10日,第一批由加拿大蒙特利尔花都同乡会捐赠的医用物资由南韩的航班运空运回中国广州白云机场。在2月13日,这批带着对家乡人民的心意的物资,辗转万里,已经到达花都慈善总会,并顺利移交到广州花都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使用。整个过程只用了三天的时间,效率之快令人鼓舞! 蒙特利尔花都同乡会的理事们似乎不知道疲倦,刚刚送走第一波物资,又继续寻找第二批防护服和防护鞋物资。当邵凌洲会长知到西人有-间公司有防护服出售,大家就立刻出发前往去购买。巧的是,当一行人去到了购物的货舱地点時,刚好遇见其他社团的负责人,原来大家都是想去购买护服,就這样我们华人就把现场的全部防护服抢购-空,随后,还有很多社团想买都没有货了。加上当天的急忙和兴奋,待大家购完医疗物资,付了钱后才记得中午饭还没有吃,那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截至发稿为止,第二批防护服、防护鞋正在办理中国国际航空空运手续中,在2月22日已发货提运,预计2月28日能顺利运送回中国,此外,蒙特利尔花都同乡会的同仁们还会发扬爱心传递、继续寻找并购买所需医疗物资捐赠中国,希望可以为祖(籍)国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献出-份微薄之力。 血浓于水的乡情,惟愿一同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