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疫情下的加拿大(3月20-21日)

3月20日是加拿大春分过后的第二天。蒙特利尔最高温度达到了17度,天空碧蓝如洗,街上仍然有少量散步、遛狗、遛娃的人,也有一些跑步的人。一辆加拿大国家铁路CN公司的火车从老港的铁轨上驶过,正好有一个锻炼的人在铁轨旁边反方向跑过,给寂静的城市增添了一点儿鲜活感。我顺手拍了一段10几秒的视频,放到微信朋友圈里,好几个朋友留言要借走视频,估计大家也都闷得慌,需要一点儿鲜亮的东西提神。

 

傍晚时分,开中医诊所的老乡送来了几包她自己配置的解毒清肺颗粒冲剂,是她亲手用21种中药搭配而成的,在唐人街所有药铺都关门的情况下,不知道她从哪儿弄来的药材,很感动地收下。微信圈子里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中药方子,但是已经无处可购买中药材。

 

忽然想起来朋友看了我前天的日记非要给我寄口罩被我劝阻的事儿,于是在微信上给她留言,请她给我寄点儿板蓝根和金银花。朋友反应迅速,不但买了我要的这两样,还加了重庆小面,哈哈,大约是我晒过多次在重庆吃小面的场景吧,这位在重庆的朋友前天非要给我寄口罩时说不定已经想好了同时寄小面,被我劝阻后,一定有一种失落感,正好我要中成药,于是赶紧在包裹里加上了小面。想想就是很温暖的画风。

 

踏踏实实带着这种暖意睡了8个小时。醒来时这幅画面却被泼了凉水:国内不准药物、保健品出国!板蓝根、金银花也在限制之列。嗯,国家捐赠可以,民间不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香港捐赠了5000盒石家庄以岭药业生产的莲花清瘟,给意大利捐赠了148万元的这种中成药。意大利是重灾区,已经死了4800多人了,国家出动军车运送尸体,形势非常严峻,支援他们是应该的。我们庆幸能够自保,留下更多的物资给需要的人。

 

21日是周六,我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儿子要到沃尔玛去上班,要求开我的车,让他开走了。自从加拿大实行学校听课、民众宅家的国策后,上大学预科的儿子也放假在家,由于他上学时就在沃尔玛兼职工作,现在时间充裕,商场里要求大家更多的工作时间,我们同意了,因为这个时候更需要为民众提供基本服务的人。在各大公司都裁员的情况下,沃尔玛逆向运行,在全加拿大范围内又多招聘了1万名员工,提供更多的服务,这又是另外一种暖心的作风。当然了,我们也要注意自身的防护,自从疫情爆发,平时乘坐地铁的儿子也改为开车上下班,但凡我待在家里,他就不想开他的车,大约是因为老妈的车更让人有一种安心、安全的感觉。

 

写这篇流水账的时候,加拿大在摩洛哥的滞留人员刚刚起飞,联邦政府动用了加航的飞机到卡萨布兰卡接人,预计几个小时后在蒙特利尔机场降落。虽然这不是撤侨飞机,是商业飞行,乘客要自费,但政府千方百计派出飞机接民众回家,总是让人感动,任何时候只要有政府在你身后,就有底气。

 

相比较于在非洲的那些加拿大人,800名滞留在秘鲁的加拿大人可能就不那么幸运。秘鲁政府3月16号关闭了所有机场,宣布不再对任何国家的撤侨也好,商业也罢的飞行提供便利。小土豆总理很着急地在和各航空公司协商。尽管宣布裁员5100人,加拿大航空还是在关键时刻听从政府安排,世界各地飞着接人,总理在每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不断喊话滞留在外的300万加拿大人:回家回家!

 

加勒比海区域是加拿大人最喜欢去的度假场所,那里被太阳亲吻的海滩太有诱惑了。3月份是加拿大学校的春假,所以大批民众选择前往加勒比海地区度假。太阳之翼(Sunwing)航空除了接回买自己公司套餐的人以外,也允许买其他公司服务的人上飞机,这个值得点赞。

 

七天记者拨打了魁省新冠肺炎热线电话,等待时间已降低到45分钟,政府新增了人手和线路,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去测试,目前测试的重点是有旅行史的,已经有近1万人检测结果呈阴性,还有1500多个样品等结果。蒙特利尔目前是确诊人数最多的魁省城市,有41例确诊患者,市政府公布了其中两人的公交线路,希望身边的朋友无缘这两趟公交。

 

由于试剂盒有限,政府的测其主要针对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的人,而且需要听从安排到指定地点,其他人不要添乱,老实在家发呆。

 

魁省今天新增了4例死亡案例,都是和第一例死亡患者在同一家老人院的老人。新冠病毒在攻击人的肺部的同时,也破坏人体其他器官,目前意大利4825人的死亡案例中70%是70岁以上的老人家。虽然如此,任何人都不可掉以轻心,国家医疗资源有限,不要以身试医。

 

家长们都在焦急等待学校复课的通知,省长说疫情才刚刚爆发,乐观估计5月份。

 

那么不乐观的估计是这学期直接跨过去,等秋季学期了。

 

感谢那些困难时期还在为大家服务的人。

记者手记:疫情下的加拿大(3月19-20日)

 

这几天由于天天绷着神经关注国家大事(呵呵,小人物通常都很关心上头和家里的大事),每天在电脑上敲来敲去,人没怎么着,电脑却累着了,直接罢工了。

安慰了我的电脑,关机让它休息。没了电脑陪着玩,才忽然觉得脖子疼,一个姿势盯着屏幕,脖子都扭酸了。给开中医针灸按摩诊所的朋友打了个电话,看看她那儿是否有人值班,半个钟头后她才回过来:诊所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歇业了,不是老板有多高的觉悟,而是因为这样的中医诊所服务的大多是本地的洋人,他们刚刚经历了3月份孩子们放春假的外出休息,纷纷从不同国家回来,现在全世界尤其是欧洲疫情汹涌,员工们都害怕了,朋友这样解释。

放下电话,走出办公室,准备开车回家。转念一想,不如到唐人街走一趟,看看那里的情形。蒙特利尔的唐人街位于寸土寸金的老港、老城旅游区,平时外来的游客很多,蒙特利尔本地人也喜欢在这里散步、遛狗、遛娃。但在这个特殊时期,街上几乎没有什么人,迎面碰到几个,都没有戴口罩。

唐人街里静悄悄的,平时熙来攘往的人群都消失了,店铺大都关着门,往日坐满人的餐馆,有的直接关门歇业,有的只提供外卖,只有一家坚持营业的,隔着玻璃望进去,只有一个食客。

朋友们在微信群里建议把这个系列的名字起得另类一些,他们甚至还想出了好几个名字,蒙特利尔的河啊、山啊都上了榜,还有北极熊、爱斯基摩人啥的,疫情之下,这也是一种放松。

大家吐槽最多的,就是各级卫生官员们都不建议民众戴口罩,而且不是一般建议,是强烈建议。经过群里的热烈讨论,大家慢慢达成了共识,主要是加拿大太缺口罩了,口罩要留给一线的医护人员。打全场的海外华人们这时又不淡定了,有几个读者给编辑部留言,怎么才能帮到加拿大?

说到中国打上半场,其他国家打下半场,我不太同意用“世界打下半场”这样一种说法,难道中国不是世界的一部分?参加过两届在河南举办的“嵩山论坛”,主题都是“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难道华夏文明不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朋友说:别钻牛角尖,你小时候学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不都是这样分的?

每天去办公室的路上都会路过COSTCO,周五早上,那里的停车场已经满了,不知道人们究竟在抢购啥。

西雅图已经有一个人接受了新冠病毒实验疫苗,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感觉非常好。

加拿大的一个疫苗研发团队正在努力攻关,他们说要先进行42天的动物实验,然后才能人体实验。看来1-2个月内还没有啥希望。特朗普说要买断德国一个疫苗研制开发商的专利,专门给美国人生产,遭到痛批!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全世界的科研人员都在努力攻关,分享知识成果,你倒要买断专利。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推出了远程中医问诊,驻蒙特利尔总领馆也欢迎领区内中国公民自愿登记,以便在紧急时刻提供领事援助。

最近由于个别海外华人的行为,影响了海外华人的形象,希望大家也不要过分在意。毕竟,帮助中国是我们自觉自愿的,说句自私的话,帮助别人是为了自己高兴,说明你还有余力,哪有时间计较别人怎么看?怎么做是你的,怎么看是他的,你又不是做给他看的。何必在乎呢?有那点烦恼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做点让自己高兴的事儿,多好!

接到国内两个省份的通知,说让该省份的华人华侨谨慎回国,也不要去清明祭扫,看起来是关爱,但说出来却不太美气,疫情之下,大家知道该怎么办。

美加边境20号夜里将正式关闭,前天两国政府说出来的时候已经陆陆续续在关了,两国政府都在呼吁自己的国民赶快回家,“家”这个字眼在这个时候尤其珍贵,代表了安全和底气。中国政府在日本接邮轮上的中国公民时车头上的那句“走,咱们回家”曾经让多少网友泪目!大灾大难面前,不但考验人性,更考验一个国家领导团队的执政能力,说实在话,加拿大政府这次真心做得不错,给钱给政策,让群众、企业都不要慌,疫情给小土豆加了分,如果大选放在今年10月份,说不定他还能赢个多数党政府。

像魁省的省长,刚上台时,大家有各种吐槽,尤其是强行通过世俗法案,看现在,执政得越来越顺溜了,人们的好感多起来。

加拿大的生产厂家纷纷改行生产医疗用品,进口都来不及啦。

今天这篇意识流式的流水账就到这里吧。祝大家周末愉快!

 

​记者手记:疫情下的加拿大(3月18-19)

/var/folders/cp/sg6d90_s34s12p8t82bqqlp4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2264ad50-6a03-11ea-b33c-02fe89184577.jpg

独玉

这个系列发了两次之后,有读者和朋友留言:为啥不写成像国内很火的某某日记(朋友原话), 我回答,就是为了区别某某日记。作为记者,每天要梳理不同的新闻和新闻源,也有自己的生活,啦啦撒撒,啰喱啰嗦,就是把一天的流水账从自己的电脑上搬到一个公开的平台上。一是平衡紧张的氛围,让自己和大家都轻松一下;说是“疫情下的加拿大”,其实只是记者一个人的视角,挂一漏万,但却是真实的生活和心理活动,二是记录历史。所以大家将就着,想看就看,不想看秒过。

原来编辑部发新闻的节奏是七天网(septdays.com) 随时更新,微信每天下班前推送一次。周三上午,由于新闻满天飞,关闭美加边境啊、820亿元加币救市啊、有人进了ICU等,编辑们要求加快推送的速度,所以周三中午12点一过,就有编辑按了推送键。其中一条新闻说,魁省有一名新冠肺炎患者进了ICU,我们觉得这位传染了12位医护人员的人不容乐观。

没想到的是,午饭刚过,传来消息,在蒙特利尔东北部Lanaudière地区一家老人院里,一位老人因为接触了携带病毒的访问者而率先走了,省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强调大家要呆在家里,呆在家里,他说你待在家里,发呆,不会有任何事儿!卫生厅长则再次强调民众不要戴口罩,说戴了一点儿用没有,反而让你放松了警惕。他接下来一句话道出了真谛:口罩要留给医护人员。我想说的是,厅长,你要是没口罩,说一声,肯定有人给你捐,但你劝大家不要戴,是会惹众怒滴,虽然我也不喜欢戴,但你不要误导想戴的人。

 

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怼省长:你光说让年轻人遵守政府呼吁,待在家里,年轻人不好管。如果像您这样的婴儿潮一代,六、七十岁的,也管不住自己,不遵守政府规定,到处乱跑,咋办?这位记者还要求省长用英语回答。没想到省长的英语很流利,但回答比较不理直气壮,除了让大家宅家,我没听出来其他的。

我想当时省长平静的外表下,内心一定很汹涌:叫你们不要乱跑,偏乱跑,本来我想把魁省去天堂的人数控制成那个“圈”,没想到那个可恶的身上带着病毒的人闯老人院,老人家就挂了。从0到1,这是历史性的突破!

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个突破,以魁省这次在加拿大率先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蒙特利尔市长又先于联邦政府严格盘查特鲁多国际机场,魁省应该算是做得相当好的,说不定疫情结束还能放个卫星。但是从1开始,事情就难说了。

魁省的确诊病例从周一的50猛增到周三下午1点新闻发布会的94,其中4例危殆。

不断有读者和朋友问我们是否需要口罩,要给我们寄,我都谢绝了,航班都停了,物流也不会顺畅,运费肯定高,不想让朋友们花这个钱。圈子里不断流传着团购啊,从国内进货什么的,我也决定买一些。疫情上半场口罩都去了中国,现在下半场开始了,自己再从中国快递一点儿来,有朋友开玩笑:来回搬运。没办法呀,这就是现实,此一时彼一时。

看了一天电脑屏幕,走出办公室到河边溜达了几分钟,看到还是有不少市民在遛弯儿、遛狗、遛孩子。

周四早饭后,开车出门去办公室。路上车的确比平时少了很多。

政府的大招放过之后,全体加拿大人都平静下来,宅家的看书学习看电视,陪自己的家人和狗狗;我看到邻居在自家台阶上锻炼身体;电台里说有一个10岁的小朋友写了4首有关新冠病毒的歌;还有病患在电台哭诉,原本的一个乳腺癌手术的就医计划被推迟,那位惊慌失措的66岁妇女不知如何是好,电台主持人除了安慰也不知道说啥好,连线了安大略省的医疗专家,大家都说目前一切让位于新冠病毒测试。

特殊时期,保护好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虽然加拿大全民免费医疗,但资源也是有限的,当峰值来临,医护只能看着办,有选择地治疗,那就惨了,所以还是安心宅家,再说了出去也无事可做,商场、娱乐场所都关闭了,有些商场还分时段,或只让老年人买东西,尤其是大家抢购的手纸,没有的就不说了,还有的,只卖给老年人,这也算是加拿大社会最暖心的一幕。

在人们都宅家的时候,联邦政府的议员们逆行回到国会工作。经过一天的努力,联邦政府出台了申领政府补贴的细节和具体办法,有些还在进一步完善中,为政府关键时刻的高效点赞。大家这也是拼了!

每天上午11点联邦政府、中午12点安省政府、下午1点魁省政府都会开新闻发布会,魁省省长虽然保持着翩翩风度,但魁省一天之间增加27例确诊患者。

小土豆已从帅哥变大叔,胡子拉碴,黑白相间。

下午外交部长忽然在Twitter上说他国际旅行回来后也出了流感症状,目前已接受冠毒测试,等待过程中先自我隔离。外长最近一直在旅行,感染几率很大啊!保重!

有读者给编辑部打电话说他们想从国内进口口罩,不知道咋办,想到海关就在办公室附近,午饭后走过去想问问。以前可以随意进出的两个门,现在变成一进一出。进去的门锁着,我隔着门上的玻璃往里望了望,保安也看了我一眼,我拉了一下门,没开,我又望了保安一眼,门开了,保安没说啥,我走进大厅。迎门安放了洗手液,大厅里只有3-4个工作人员,2-3个办事儿的。我找到接待的窗口,没人,望了一眼旁边的工作人员,他对望了我一下,彼此都没说话。这时一个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从里面走出来,问我有什么事儿。我说问问能不能从中国进口口罩,她说要找卫生部拿批文。接着她又严肃地说:你不知道COVID-19 吗?不知道现在都宅家里吗?如果你不是来清关的,赶紧走,回家上网去!

 

 

满城华人服务中心回购文化宫大楼

 

左起华人服务中心现任主席梁少华、主任李西西、蒙特利尔市长Valérie Plante、满城华人服务中心名誉主席黄玉莲、市政议员Robert Beaudry、市政议员Cathy Wong在新闻发布会上

【七天讯】(记者颜宏 摄影吕焕泰)12月9日,满城华人服务中心(Service à la Famille Chinoise du Grand Montréal)在位于唐人街Clark大街1088号的原文化宫大楼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告以330万元的价格回购这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大楼,让这座曾经的华社标志性建筑和精神家园重新回归华社。

蒙特利尔市长兼唐人街所在Ville-Marie区长的Valérie Plante、市政执行委员会负责经济发展的议员Robert Beaudry、Peter-McGill区华人市政议员Cathy Wong、魁省自由党议员Jennifer Maccarone、满城华人服务中心名誉主席黄玉莲、现任主席梁少华、主任李西西以及蒙特利尔华人社团负责人100多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市长Valérie Plante宣布将提供15万的资金用于这座大楼的修缮。

在新闻发布会上,满城华人服务中心主任李西西表示,回购这座大楼不仅升级了服务中心的软硬件条件,更好地为华人提供服务,还对重振社区向心力、重塑文化凝聚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了购回大楼,服务中心倾尽全部积蓄130万加币之外,还主动接洽各家金融机构,最终争取到加鼎银行的200万加元贷款。值得一提的是,加鼎银行还额外给华人服务中心捐助了10万加元。

李西西主任还指出,尽管这座大楼不算旧,但自2005年建成以来没有对中央空调和通风系统进行及时的维护,所以在入住之前需进行必要的更新和维护,至少要到明年夏天才能正式迁入,最终的维修费用可能高达50万元。她还特别感谢了蒙特利尔本届政府、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事馆、40多年来慷慨捐助服务中心的黄氏家族、华总会等多个组织和个人在回购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文化宫前生

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华人社区的多年努力,蒙特利尔市政府最终决定以象征性的一元价格把位于Clark大街的一块地租给华社使用100年,产权归蒙特利尔市政府所有,用于建设一个给华人提供文化、娱乐的场所。为了这个文化中心,华人社区先后筹集了70多万元,再加上联邦、魁省以及蒙特利尔市三级政府提供的资金共约750万元,建设了一栋占地面积近3.4万平方英尺,地上、地下共四层的建筑,并于2005年11月12日正式落成开放。文化宫自成立以来,就成为蒙特利尔市华人社区举办各种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举办过各种各样的艺术表演、展览、文化研讨会等等,楼下的中文图书馆成为蒙特利尔华人的精神食粮殿堂,二楼的大演出厅更是成为华人社区展现才艺的大舞台,而在三楼开展的各种培训班则让华裔移民的后代和本地人了解、认识中国文化和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年的图书馆

当年的二楼剧场

当年的门厅和中国政府政府赠送的孔子像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管理混乱、欠下巨额债务,经营了8年多的文化宫无法维持,不得不关门谢客,文化宫大楼也最终于2014年3月31日被贷款公司Secur finance接管,用于抵押贷款并公开拍卖。拍卖的消息传出后,先后有两间公司争相参与竞标活动:一是一家私立音乐学校Musitechnic,另一家就是今天顺利回购文化宫大楼的满城华人服务中心。

在文化宫关闭之后,这座大楼的命运就牵动着华人社区的心,以满城华人服务中心为主的多个社区组织不遗余力地奔走于加拿大三级政府之间为收回这座大楼的使用权而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经过近3年的扯皮后,尽管遭到华人社区的强烈抗议,但在当时的Denis Coderre市政府的允许下文化宫大楼最终被Musitechnic获得,只留给华人社区40%的使用面积用于组织和举办社会和文化活动。富有戏剧性的是,购买了文化宫大楼的Musitechnic音乐学校却在今年年初爆出资金问题,让满城华人服务中心有机会回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