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记者 颜宏 独玉
连日来,在武汉爆发,继而蔓延中国多个省份及世界多个国家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疫情牵动着每一个海外华人的心。1月23日,当湖北省八家医院发出一次性医疗物资告急的消息后,全世界的华人都行动起来,积极地为武汉、为湖北筹措防疫物资,美国、加拿大的口罩、防护服等用于防控疫情的物资连连告罄。蒙特利尔的华人也不例外,武汉大学蒙特利尔校友会、顽石会、湖北同乡会,浙江同乡会、河南同乡会商会、孔子学校、华总会等组织纷纷行动起来发起捐款捐物倡议,呼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资出物资。全侨反响热烈,各微信群内捐助名单不断拉长,许多人不仅捐钱,还有人自行购买防护服、口罩、手套等医用防护物资直接寄往中国,甚至一些孩子也捐出自己的压岁钱,只为了帮助国内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支持他们防控疫情。
因为疫情突如其来的扩大化以及遍布社会的恐慌情绪,目前蒙特利尔的防护口罩或者防护服都基本上处于缺货、断货状态,无法大规模采购。蒙特利尔的华人们不得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渠道在网上、社会上有资质的机构以及政府部门来协调物资,而且要分秒必争,货款晚一步到位可能就拿不到预先订购的货品。
湖北同乡会
早在1月22日晚上,情系家乡的湖北人就开始商讨能为国内的疫情做些什么,最终在23日早上7点半左右开始在湖北同乡会的两个微信群中发布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湖北加油捐赠献爱心》的倡议,之后会长郭俊与湖北省侨联的副主席刘文华电话沟通当地的情况,当时刘主席表示鉴于当地的交通运输通道已经封闭,建议华人最好捐款,而同乡会也觉得无法保证购买物品的绝对安全,所以在刚开始的呼吁倡议中,主要倾向于捐款。接着,湖北同乡会又携手魁北克华人同乡联合总会一起发出面向全侨的共同倡议书,并成立了应急临时工作组,有条不紊地开展号召、动员、宣传、接龙登记、收款等一系列工作。
得知武汉的医疗一线工作人员严重缺少防护用品,尤其是口罩、防护服和防护眼镜等之后,湖北同乡会决定用捐款购买这些急需物质运回去,并于24日成立了物资工作组。为了保证防控物资的质量和安全,同乡会联系了麦吉尔大学化学博士王大申和他在蒙特利尔大学儿童医院研究中心做高级研究员的夫人曹莹,由他们来承担物品搜寻、技术审核和采购等工作。同时为了把筹集到的物资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同乡会还联系了武汉市第九医院对外联络办公室主任王娜娟,以了解当地的切实需求。为什么选择这间医院?郭会长在采访中解释到,这间医院地处比较偏僻的青山区,规模也不大,在几乎所有人的眼光都盯着那些大医院、三甲医院时有可能被忽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防护物资非常缺乏。同乡会和应急小组的成员通过不分昼夜的联络和沟通,最终确定了购买的物品和货源,1月27日周一上班的第一时间取到了该医院急需的N95 8210型口罩。原本同乡会预定了70箱,但由于采购人太多,最终只得到25箱(每箱8盒,每盒20个,共计4000个)。取到货后,郭会长就和沈康、Simon Guo等人赶往德邦快递公司,卸货、贴标签、办理清关现场手续。而德邦快递公司得知这批货的来龙去脉后,当场决定运输费全免,并保证全力以最快的速度把货物保质保量地送达武汉市第九医院。
买到的4000只口罩
当夜,同乡会的郭会长又联系了湖北省侨联的汪国平副部长,了解通关程序。据介绍,本次货物需要魁北克湖北同乡会出据一份捐赠意向书,给第一接收单位湖北省慈善总会,然后由湖北省慈善总会出据受赠人接受境外慈善捐赠物资的进口证明,再由接受捐赠方的武汉第九医院出据接受捐赠物资分配使用清单,同时填好其他相应表格和盖公章,才能完成通关手续。
由于时差原因,国内和加拿大联系起来不太方便,同乡会还建立了一个捐赠湖北清关群。群里有湖北省慈善总会常务会长范红华、秘书长康锋和工作人员,湖北省侨联汪国平副部长,武汉市第九医院对外联络办公室主任王娜娟,德邦快递负责人太平驸马以及同乡会郭俊会长等,各方面配合,很快就完成了清关所需文件。截止到记者发稿时,这批货品已经送到第九医院医护人员的手中。
湖北同乡会捐赠的第二批物资是第九医院急需的消毒液,根据第九医院反馈的信息,这种强力消毒液涂在手上或者身上可以确保8个小时不受病毒入侵,即使防护服或者口罩的防护等级低一点,也可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但由于消毒液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不能空运回国,该群一名在武汉的成员主动表示可以找到这个物资,并亲自开车去厂家提货,然后把物品及时送到该医院。根据这位群友提供的产品明细跟第九医院确认符合要求后,同乡会拨款54400元人民币购买了能找到的640瓶消毒液,并于1月31日凌晨送到了第九医院医护人员的手中,医护人员用后反馈说效果很好,该院的康复科刘主任特意在同乡会的微信群中表示感谢。
湖北同乡会筹备的第三批物资是应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基层社区人员的请求,准备的杜邦防护服、全封闭高压耐冲击护目镜、3M N95口罩等物品;第四批物资则是第九医院确认的300套医用防护服。
同乡会连夜打印标签贴到箱子上
浙江同乡会
浙江同乡会采取另外一种捐赠办法,在得知国内严重缺乏一次性手术服、医用护目镜、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具后,同乡会发出倡议,同乡会会员提出捐赠意向,同时寻找各种购买渠道。会长王再林等人联系浙江省慈善总会接受境外捐物的负责人,确认提供的物品是否符合对方的要求。据王会长的夫人介绍,浙江慈善总会的人看到他们发过去的物品照片非常激动,表示正是他们急需的物资,并说医生以及二线的医护人员,义工都需要口罩类的防护用品。得到国内的确认后,王会长垫钱下单购买,但由于购买人数太多,供应商几经推脱,表示无法提供,最终经过几番周折于1月30日才拿到了三证齐全的货品。抢到第一批货的浙江同乡会理事们深受鼓舞,他们再接再厉,1月31日继续跟各种供货商周旋,看到合适的货就毫不犹豫地刷卡,王夫人更是忙到下午4点才吃上午饭。
同乡会会长王再林夫妇和快递人员一起打包
截止到记者发稿时止,浙江同乡会共收到94人捐赠的善款19293加元,抢购到1万个医用外科手术口罩,定点捐助给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的乐清市人民医院;1万个医用外科手术口罩,定点捐助给温州鹿城疾病控制中心,由鹿城区疾病防护中心分派到最需要的医院;5000个医用外科手术口罩捐助给杭州西溪医院。
武汉大学蒙特利尔校友会
武汉大学蒙特利尔校友会也是最早发出捐赠倡议的机构之一,从1月23日捐款倡议发出截止到1月26日共收到20871加元、7800元人民币的善款,并于1月28日将全部捐款汇到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下属的“武汉大学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项基金”,定向支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着他们也进入到抢防护物资大战,通过各种职场上、社区里以及私人关系联络生产、销售防护用品的生产商、批发商,甚至零售商。在这个抢购过程中,不仅要熬夜以便和国内沟通,还要充分发挥华人的聪明才智,各种斗智斗勇才能抢到部分物资。
每发现一笔可能购买的物资,要在第一时间把相关的产品信息和图片发回国内确认是否符合那边的防护标准,是否是急需的物资,得到确认后才能下单订购,由于本地商业机构的网上支付并不发达,有些供货商需要有人去银行转账,如果转账或者付款确认晚了几分钟,已经下单的货品就有可能被取消,因为货品被其他抢先付款的买家抢走了。武汉大学蒙特利尔校友会的吕琪舟就表示仅仅因为付款方面的几分钟拖延,就让他们痛失了两笔物资,前面的搜寻、沟通、订购等工作全部白费,还得再次从零开始。对此,吕琪舟表示,尽管抢不到货品有点沮丧,但想到抢购物资的基本都是华人同胞,都是要运回国内防控第一线的,也觉得没关系,反正最后是殊途同归,都是为国内防控疫情做贡献。
武汉大学校友会协同顽石会以及湖北黄冈北美校友会已经通过国航于1月28日把第一批防护口罩运回国内,通过湖北红十字会和湖北慈善总会捐赠给黄冈和咸宁中心医院,目前他们又收到了来自湖北咸宁基层组织以及重庆合川区发来的求助,目前正在积极备货。截至记者发稿时,顽石会已经又抢购到3500个医用口罩,16800件防护服,货物已经在运输的路上。
孔子学校
孔子学校的校长李小琴表示,湖北爆发的疫情一开始就引起了他们的关注,先是在学校内部组织捐款接龙,又于1月28日在公开平台上发布了《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倡议书,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94人的捐款,并已经和国务院侨办下属的华文教育基金会达成援助意向,把筹集到的防护物资送到有需要的医院。
孔子学校在一开始就定下了利用捐款购买国内需要而又暂时买不到的防护物资为目标,但到目前为止进行的不太顺利。她们刚开始在网上订购了一批防护口罩,结果供货商后来表示不能供货,把她们支付的货款退了回来。为了找到货源,该学校的三位老师每天都在工作,利用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接着她们在网上下单订购了1万套防护服,结果再一次因为供应商无法供货而被退款。经过三个人十几天的努力,她们终于在2月4日拿到了第一批防护用品:1万副医用手套,又于2月5日收到了6千个医用口罩。
1万副医用手套
尽管李校长对自己的战果不太满意,但还在不屈不挠地继续寻找可购买的货源。
华总会
已经成立40多年的满地可华人联合总会(简称华总会)也行动起来,发出面向全侨的捐款倡议书,目前已经收到华总会、越华三机构、洪门民治党满地可分部、金发超市、蒙特利尔侨学界国庆筹委会以及个人的认捐1.5万多加元,远远超过华总会初期拟定的一万元目标。其中华总会、越华三机构、金发超市等捐赠1千元加币,蒙特利尔侨学界国庆筹委会捐赠2千加币;个人方面,华总会主席邵礼平1000加元;林典在海南同乡会捐出1000加元后,在华总会群认捐200加元;李浪在已经捐出1000加元的情况下,再次捐出500加元;樊秀清在四川同乡会捐出1000加元后,在华总会群和其他地方再捐出各500元人民币;詹钜辉、曹寿康、颜小梅等分别在华总会倡议中捐出500加元……这个名单很长,很长。
河南同乡会商会
居住在大蒙特利尔地区的河南人也加入到奉献爱心的行列。受到来自郑州多家医院以及河南省侨务部门的委托,魁北克河南同乡会商会理事会的成员们从起草倡议书、发微信公众号、发布倡议书到统计、接收捐款,到分头联系货源,日夜兼程,他们先后联系了美国的河南同乡会、多个生产厂家、供货商等,最后终于购买到5万副医用手套,截至到记者发稿时,货物已经在两位理事会成员的车上,大家还在一起继续努力让货物尽快上飞机送到急需的医生手里。
魁北克河南同乡会商会理事会成员冯肖南在手套出货单上签字 摄影:郑豪
爱心人士
上面提到的各机构、组织只是这股爱心潮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是像你我一样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这其中,自称为“搬运工”的华人地产经纪钟强就很有代表性。
作为执业十多年的地产经纪,钟强拥有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络,还经常接待来自国内到加拿大的投资者、购房者,仅仅在他的个人微信群里就有几百个成员。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后续快速的发展变化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也打乱了很多人的安排。
1月29日,有人私信给钟强,表示蒙特利尔的一些留学生四处购买的近100件防护服由于加航取消往返中国的航班被滞留,想看看人脉广泛的钟强是否能找到人帮忙带回国。然后这个消息被传开,再加上国内关于湖北红十字会分发捐赠物资缓慢、不到位等负面消息不断传来,于是不断有人找到钟强寻求帮助,还有人连夜把买到的防护用品送到他的家中,并骄傲地表示这已经是自己发送的第四批防护用品。
到了2月1日,联系好带货回国的热心人和国内的地接后,钟强把第一批防护用品送到特鲁多国际机场。很快那边的反馈回来物品已经顺利地发送到指定医院,让大家很受鼓舞。接着包括钟强公司的老板Karen Kazandjian以及她的朋友,医护用品制造商Lernapharm公司总裁Razmik Margoosian慷慨捐赠了一大箱电子体温测量仪以及自己仓库里的库存防护用品,这位曾在03年帮助中国度过非典疫情的魁北克人还表示可以把手里的2万套防护服以进价优先转让给华人,但最终这些防护服没有达到国内的医用要求,但他不气馁,表示将从土耳其和其他国家采购医用防护服,直接寄往中国,帮助中国度过难关。
在采访中钟强坦言,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把本职工作放在次要的位置,每天都在忙着沟通、运输、对接之类的事宜,但感觉很充实,很受感动,相比国内医护人员的伟大和自我牺牲,华人的慷慨和热情,自己做的这点事情实在是微不足道。
其实,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无论是那些离开中国不久的95后留学生,还是在这里已经生活多年的移民,都在尽自己的能力,通过各种办法为国内抗击疫情提供帮助,目前市面上医用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防护物资极度紧缺,即使每天都在补货,也架不住蒙特利尔华人每天都在上街扫货。对于华人的防护用品抢购潮,微信圈中传出本地医疗机构已经开始缺乏N95口罩,呼吁华人放手的说法。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蒙大教授、CHUS医院预防和传染控制专家Caroline Quach-Thanh医生。她表示由于华人的抢购潮,市面上的N-95口罩确实很难找了,不过并不会造成魁省医疗机构的缺乏,因为在理论上讲个人是无法直接购买N-95口罩的,魁省的这类口罩采购都是由魁省卫生厅(Ministère de la santé du Québec)集中进行,然后再分发到各医疗机构,而目前魁省卫生厅正和不同的供货商协商以保证医疗健康部门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她还特意提醒华人社区,N-95口罩仅适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染,普通民众的防护使用外科口罩就足够,这是因为普通人根本不会像医护人员那样进行分泌物抽吸、插管等操作,从而遇到大量污染性液体喷溅的场景,所以用不到除了过滤病毒还具有防水特性的N-95口罩。她还强调说无论是在这里还是在中国,普通民众最好不要抢购N-95口罩,以保证不管是加拿大的医疗机构还是中国的医疗机构都能获得充足的供货。她的这一说法也间接印证了最近Canadian Tire 以及Jean Coutu 等商店相继爆出以普通口罩标识N-95口罩出售的假冒事件,还有人指出普通商店出售的N-95口罩多为建筑使用,而非医用。
国航
由于加航暂停了往返中国的航班,目前蒙特利尔华人筹集的捐赠物资主要通过国航运输。记者提出采访要求时,国航蒙特利尔营业部总经理张华宁表示忙不过来没有时间接受采访。他说最近一段时间,机场的航站和货运工作人员都非常忙碌,几乎每天都需要加班加点,忙碌的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一般的捐赠方没有接触过航空运输,工作人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释操作流程,而且蒙特利尔的捐赠方包括很多机构甚至个人,每一拨都是不同的人,同样的操作流程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解释。一般货物达到北京后,在通过国航的货运公司转运目的地机场。不过国航提醒华人注意的是,尽管国航的承运费用全免,但蒙特利尔机场的货运代理因为要帮助报关、打包等,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总领馆
国内疫情也牵动着驻外使领馆。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馆1月27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致魁省侨学界的公开信,呼吁华人关爱自己,关爱他人。连日来,由于华人社团和个人向国内捐赠物资,需要国航提供运输帮助,总领馆在确认捐赠方、受赠方和物资详情(品名、件数、重量等)后,会向国航蒙特利尔营业部提供一封函件,协助物资尽快装运。流程是捐赠的社团需要先提供一些文件,包括购买物品的发票以及物品明细等,然后向国航的货运代理申报,货运代理理清后再向总领馆申请证明函。
归来闭关
在蒙特利尔的华人忙着向国内输送各种防护物资的同时,一些回国过年的华人也在陆陆续续地归来,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来自非湖北地区,也没有发烧、咳嗽等症状,按照加拿大公共卫生部门的建议可不必进行自我隔离,但他们本着对自己、家人以及社会负责任的态度,自觉自愿地采取隔离措施,这其中,地产经纪杨亮的心路历程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杨亮是1月9日回国的,原本计划呆三周,但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发展,他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提前回来,最终于1月28日回到蒙特利尔。早在启程前,杨亮和家人以及一些朋友就在商议如何自我隔离。刚开始杨亮计划回来后找一处临时住房隔离2周,但作为房地产经纪的他深知一座房屋对业主的重要性,担心万一自己有问题,可能会污染别人的房子。最终他们决定是杨亮的爱人和孩子找房子搬出去,而自己则留在自己家里隔离。他们这种负责的态度赢得了朋友的支持和赞赏,很多人都在关心他们的进展,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幸运的是,杨亮对门邻居的房屋恰好空出来,让他的家人在杨亮到达前搬了进去。为了确保完全无接触,他从机场回家的归程排除了出租车的选项,是杨亮的爱人和朋友开两辆车来到机场,留下一辆让杨亮自己开回去,朋友则把他的爱人载回家。到家后,爱人已经给他准备了充足的食物、生活用品以及防护、消毒物品,他进门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一直在进行自我隔离。每次只能通过窗户和爱人、孩子打招呼,相互问候。
守望相助
正是这个过程中,华人社区发现近期从国内归来的人需要一些切实的帮助,在华人聚居集中的Brossard 率先出现了一些互助群和义工群,随后扩展到更大的范围。“非常时期蒙城义工群”就是这样一个建立较早的群。这个群最早进入记者的视线是因为它理性的建群宗旨。文中写道:
“本群为非常时期因各种原因自愿在家自我隔离的朋友们解决生活不便而建,并非为讨论、劝说、要求或强制他人自我隔离而建。
本群不讨论是否应该自我隔离的主题,也不探讨与之相关的权利和自由的话题。
隔离与否,是每个人的选择和自由,我们都会尊重!但我们自发地尊敬和感谢那些主动自我隔离的人,感谢他们牺牲自我而为社区做出的奉献,所以我们愿意组织起来、行动起来为他们做一点小事、实事!
非常时期,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希望大家携手,团结、互助、行动,共赴时艰。”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焦虑、担忧、怀疑、悲伤、愤怒……各种情绪弥漫在蒙特利尔的华人社区,各种混乱、矛盾、甚至造谣的信息在微信圈疯传,还有在网上谩骂、攻击、讽刺做事的同乡会,让整个社区处于一种亢奋且不正常的状态,做事的人要顶着各种压力,夜以继日地努力,不做事儿的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而这个微信群的群公告无异于一股清流,它号召人们放弃无谓的争论,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每个人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创始群主谦虚地表示一开始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因为遇到了求助:一名帮助隔离邻居的华人询问哪里可以买到Lysol消毒喷雾剂,一户全家自我隔离的同胞无米下锅,想请人帮忙采购一些蔬菜食品等等。热心的群主想着能帮一点就好,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一件事解决了,又出现新的需要帮助的同胞,带来新的要求,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愿意提供帮助,结果就像滚雪球一样迅速扩张开来。自1月31日建群,至今还不到一周,他们已经帮助或者对接了53个家庭或者个人,而加入群里的义工也已经接近400人。这些义工根据地域对接原则与需要帮助的同胞再建立一个小群,群里面会有2至4个住在附近的义工为他们提供切实的帮助,比如说为同胞提供接机服务,避免他们乘坐出租车或公共交通工具;再比如说为自愿在家隔离的同胞代买蔬菜食品和其他生活用品;还有的义工陪着自我隔离者聊天、谈心、讲笑话,舒缓他们的焦虑等等。
这个群还特别注重华人的自我保护,大群下创建了一个名为保护组的群,邀请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医生和医务工作者,传播正确的防护知识,并对大家进行指导。
不愿意透漏真实姓名的群主一再强调自己并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反而是经常被大家的善良、热心和慷慨感动着。刚开始建群时,并没有很多求助同胞,义工们要争抢才能得到一点“活儿”;还有人表示自己帮不上忙,但可以捐钱给那些去机场接机的人,补贴一点油费,结果钱打过来后,没有一个人肯接受,最后不得不又退了回去;还有一位群友表示自己来加30多年,没为华人社区做点什么,现在有机会帮到同胞,真的很开心,出钱出力都愿意;还有一些华人家长从国内回来,主动跟学校请假,让自己的孩子隔离两周再回去上课……
华人社区的担当和团结也引起本地媒体的主意,法语媒体Le Devoir就派出记者Marie-France Coallier跟随这个群的义工亲身体验接机和采买。她在文章中一开头就写道:“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威胁,华人社区正在行动起来,避免受到进一步的污名化。”
是的,在疫情向全世界蔓延的过程中,掌握着话语权的部分西方媒体使用“武汉病毒”、“中国病毒”之类具有歧视性的语言来描述;一些国家采取禁止中国人以及到过中国的人入境、暂停签证、停飞航班等过度反应的方式来制造恐慌;甚至一部分华人也提出要求加拿大暂停和中国往来这种自私而富有歧视意味的要求;而在社交媒体网络流传的危言耸听、无端指责甚至谩骂更是比比皆是;还有的地方出现了针对中国人乃至亚洲面孔的人身攻击……可以说自2020开年以来,中国以及华人对外面对恶劣的舆论环境,对内面对还在肆虐的病毒感染疫情,唯一能做的就是练好内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尽力把自己家里的事情做好,就一定能够避免灾难,克服灾难,微笑着迎接胜利的曙光。
后记:
在这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特别是这几天的密集采访的过程中,笔者从来没意识到自己的泪点如此低,常常因为看到的一篇文章、一段视频、一张图片或者听到的一句话而泪目,也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深切地感受到祖籍国的多灾多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和自尊自强,几乎每个接受采访的人都既平凡又伟大,以自己的微薄之力,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帮助自己、本地以及国内同胞,把中华传统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加拿大多元文化版图中充分体现出华人社区的负责和担当。
笔者从事媒体行业多年,从没有在同一篇文章里反复多次使用“截止到记者发稿时为止”这句话,因为华人社区的援助行动一直在继续,每天都有新的人加入,每天都有新的消息传来,相信国内的疫情一天没有控制住,蒙特利尔的华人就一天都不会停下来。其实不止蒙特利尔的华人,加拿大的华人,全世界的华人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美国加州的华人买空了当地的医用防护用品商店,然后开车十几个小时去其他华人少的州扫货;南航从澳大利亚墨尔本返回广州的航班上没有乘客,座椅上全是当地华人捐助的一箱箱防护物资;各地的小留学生们有很多人捐出了生活费;就连那些国际代购都放弃自己的本行生意转而采购防护用品……有着这样可爱的同胞,笔者相信不管疫情有多严重,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抗“疫”战,中华民族复兴的脚步更不会停下来,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必将发展成世界超级大国,让每一个海外华人都能体验到强大祖籍国带来的骄傲、自豪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