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4月26日,即将上市的Uber把上市估值仅定为805亿到915亿美金,远远低于筹备上市时,预估的1200亿美元,仅仅比最后一轮融资稍微高一点;另外一个饱受期待的企业级服务Slack,避开了IPO,选择了非主流的直接上市(direct listing)。
硅谷管那些还没法兑现员工股票的上市公司工程师们叫做“纸富翁”(Paper Millionare)——已经垫付高额行权税金的他们还要等至少6个月才能“解套”出售股票。一些晚加入的Pinterest的员工已经感觉上了贼船,叫苦不迭。
这些到目前还没找到合理盈利模式的公司被给出这么高的估值是不合适的。美国分析机构Guggenheim公开指出这像极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的状况 。
美国道琼斯集团旗下金融杂志《巴伦周刊》也对这一轮IPO持怀疑态度。编辑Andrew Bary表示投资者应该放弃投资这一波疯狂的硅谷IPO,直到看清楚他们的增长路线。
总之,2019年,美国科技股上市这前两枪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期中的火爆。而这也让接下来即将集体扎堆上市的十几个硅谷独角兽们感到凉意。
有网友对于科技公司扎堆上市表示:就像看到末日,再也看不到明天一样(Like There is No Tomorrow)。
就算是硅谷财大气粗的大公司们,也在2019年过得不太轻松——要么扛不住明里开启裁员,要么暗暗停止招聘,以及用各种手段削减开支。
根据猎头公司Challenger, Gray&Christmas上周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第一季度经历了2009年来第一季度裁员数量的顶峰——共裁员19万人。
在第一个季度,Oracle已经裁员500人。此外,根据劳工部门最新发布的官方文件, 5月结束前,包括SAP、Paypal、Instacart在内的5家科技公司已经拟定计划裁员1200人,其中SAP将在硅谷四个园区裁员436人。
同时,游戏公司暴雪宣布裁员8%,EA也已经对外公布350人的裁员计划,以及宣布关停在日本的分公司。
而在匿名网站Blind上,英伟达的员工甚至开始爆料公司有可能进行30%大规模裁员。尽管裁员消息的真实性并没有得到确认,但英伟达暂停招聘的消息已经被多位员工证实。
位于San Diego的芯片公司ARM在今年对蓝牙和LTE两个项目的工程师进行了裁员。
更不用提特斯拉了。特斯拉在本周宣布第一季度交付量不及预期后,宣布将在第二季度继续延续一季度的裁员计划,此外,被迫转岗的销售人员被安排接听电话甚至是洗车。
除了对现有员工进行裁员外,一些公司则选择提前启动2019年的招聘冷冻期。
去年还高喊着要在未来五年内在美国增加20000名员工的苹果,已经在今年1月宣布因受贸易摩擦影响,提早开始针对一批部门的招聘冷冻计划。
一些大公司尽管没有开始裁员,但也开始想方设法缩减开支。
“和往年比,去年各大科技公司的圣诞年会都有缩水。”一位硅谷工程师表示。而且公司零食柜台的免费食物和饮料开始变得廉价——从有机超市的运动饮料下降成了普通饮料。
而哪怕一贯以福利出名的Google也在去年被指责“苛待”员工。一份意外被泄露的内部文件显示,Google曾经在去年考虑背后偷偷地减少员工奖金、锁紧晋升渠道、增加外包员工以及雇佣更多收入较低的低级工程师,从而进行节流。不过,Google后来表示这些只是提案,并没有真正实施。
一位观察人士表示,这些现象都在说明一个问题——硅谷这一轮黄金期已经到了尾声,变得越来越没有活力了。“硅谷本身出了问题。”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发现,创新的领域已经转移。
像贝佐斯、扎克伯格年轻时那样,“几个年轻人在车库里鼓捣出next big thing”,已经不太可能再在现在的硅谷发生。下一轮革新无论发生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AR和VR领域,都已经不是小创业公司可以随意弯道超车大公司的时代。
下一代创新的资源掌握在少数包括Google、Facebook、微软、苹果这样的大公司手里。卖给大公司,成为了很多小公司最后的出路。
“当所有资源掌握在大公司手里,硅谷的活力就被削弱了。”一位投资人匿名对硅星人表示。
另外一方面,除了大公司的围追堵截外,市场上的热钱同样是造成硅谷盛极而衰的元凶之一
在投资人信奉什么火投什么的前提下,一些创业者把创业变成了跟风,不断把自己的后缀从.vr, 改成.ai,再到去年的.io,以期能赶上热潮,圈一笔钱。
“这像极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无论业务是否相关,所有公司都把自己变成.com。光1999年一年,就有60多个和互联网毫无关联的公司将自己的名字改成.com。”这位投资人告诉硅星人。
“解决问题”、“打造一个好产品”已经不再是创业者和VC的目标,“做一个公司把泡泡吹起来让人接盘”成为了整个行业的默契。
创业导师Bret J Fox在自己的博客中表示,在最近一场孵化器路演上,一位非常知名的投资人告诉他,“我并不在乎一个生意是否盈利。”
后来这位投资人的投资伙伴给Fox这样翻译这句话:
“这个时代的投资人只在乎一个公司的业绩是否增长,用户量是否增加,而根本不在乎它去掉成本后是否能真的盈利。当它看起来在增长,就会吸引到更多的投资人追加投资,一起把它的估值吹高。而当估值足够高的时候,投资人就让它上市, 然后再退出圈一大笔钱。只要能把估值吹起来,至于这个公司是不是靠谱,是否能盈利?谁在乎啊。”
Fox表示这和庞氏骗局没什么两样。而庞氏骗局的定义就是利用新投资人投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但既然是集体吹泡泡,就早晚有泡沫破裂的一天。
“这就好像开Party,大家唱歌跳舞。突然有人把灯关了,就有一大批人出来做不好的事情。现在,灯突然又被资本寒冬打开了,你就看清楚大家到底在干什么了。” 在一家科技公司担任总监的王戈说。
在2018年,硅谷的创业公司不少都经历了资金链紧张,甚至是关停业务。除了融资超过8亿美金,曾被硅谷投资人估值90亿美金的真骗局Theranos外,曾经由iRobotics创始人创立的另外一家协同机器人公司Rethink也在融资超过1亿5000万美金的情况下,关门大吉。而其他比较知名的关停的创业公司包括融资1亿美金的Airware,融资6200万美金的Shyp等等。
而直到2019年,这种状况也没有得到好转——被福特高价收购的共享面包车Chariot项目也已经宣布停止运营。
硅谷在这一轮创新中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留下的大多是一地鸡毛。
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悲观的。一位经历了过去两次经济危机的硅谷工程师在华人论坛上发表了这样一段感言:
“2000年那次经济危机,风头最劲的新兴公司微软站出来安慰员工:‘我们存了N亿现金,大家不用怕。’同时最稳健最牛的公司IBM在忙两件事:1 闷声发成果,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延续了“深蓝”的战绩。2 并购了一个大咖PwC,因此调整了自己的业务。注意,那时候,有个很小但是牛人很多的公司叫Google,在一片风声鹤唳中生存了下来,等待经济好转上市。
2008年那次经济危机,当时风头最劲的公司Google站出来安慰员工:‘我们不裁员,大家不要怕。’同时已经由新兴公司变为最牛科技公司的微软忙两件事:1闷声发成果,07年底一次创纪录的辉煌ER让微软股票坐了火箭,MSR(微软里相对独立的研究部门)找人的标准一度与传统激烈的发考题(注:硅谷华人对于教职Faculty的音译昵称)领域持平。2 并购,趁其他公司倒闭赶紧低价入仓,收购了一个大咖Yahoo Search(那次让微软股价大升的ER,让Yahoo跌了30%),因此调整了自己的业务。注意,那时候,有个很小但是牛人很多的公司Facebook,在一片风声鹤唳中生存了下来,等待着经济好转上市。”
而现在,一个周期的巅峰过去,那些抗不过寒冬的公司慢慢凋零,但也有很多新的公司正在蓄力,在下一个爆发期到来时,它们又会像是当初的Google、当初的Facebook一样,成长为新的巨头,推动硅谷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到来。
所以,一代一代,如此循环,历史以螺旋式循环上升发展。每一次经济危机,就是一次大浪。大浪淘过,硅谷才能再次轻身前进。(全文完)
本文来源:硅星人 (ID:guixingren123),作者:Lian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