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春晚20年: 四海同春 华星闪耀

由华二代改编主创的《红楼梦》 。凤凰艺术团图片 摄影 / 严一谔

七天记者 颜宏

2月1日,大年初四晚,加拿大华人社区最盛大的春节晚会“2025加拿大春节联欢晚会”在蒙特利尔市中心演艺区(Quartier des spectacles)艺术广场 ( Place-des-Arts ) 可容纳3000人的剧场Salle Wilfrid-Pelletier举行。200多位来自华人社区和本地其他族裔的艺术家、艺术工作者以及艺术爱好者联袂上演了一台充满中国文化和历史细节的精彩节目,剧场内座无虚席,被浓浓的中国元素和年味所笼罩,让现场的观众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场由魁北克孔子学院和蒙特利尔凤凰艺术团联合主办的春晚在2005年,也就是凤凰艺术团成立之后的第二年开始举办,除了在新冠病毒疫情中停办三年的线下演出外,至今已经举办了20届。这场被誉为蒙特利尔最高艺术水准的春晚年年有,节目质量步步高,特别是在去年推出了原创大型舞剧《唐人街》,更是获得了一致好评。

春晚招待会上。 七天传媒图片 摄影 / 颜宏

演出之前的酒会上,孔子学院院长荣萌感慨地表示,回顾凤凰春晚20年的历史,我们为所有做过的工作感到自豪,也为每一位观众的掌声和笑容感到欣慰。作为晚会总导演的邓琦霞则在讲话中回顾了凤凰春晚于2005年在蒙特利尔这片多元文化的沃土上诞生,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成为蒙特利尔华人社区乃至整个加拿大文化版图中重要文化品牌所走过的过程。特别感谢了用才华与激情点亮了舞台的艺术工作者和老师;以信任与支持让春晚一路前行的赞助商与合作伙伴;用辛勤付出确保每一场演出顺利进行的志愿者和幕后团队;以及用热情与掌声,鼓励凤凰春晚不断进步的观众。她说20年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凤凰春晚将在未来与更加广阔的群体携手同行,让文化成为纽带,让艺术架起桥梁,共同书写更加璀璨的篇章。

庆祝凤凰春晚20年切蛋糕仪式。 摄影 / 罗浩生

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事戴玉明在招待会致辞中说“春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与传统。今年的春节是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在蒙特利尔,春节早已超越华人社区的界限,成为当地多元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共庆春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彼此了解、相互欣赏,共同书写了文化交融与和谐共处的动人篇章。魁北克孔子学院和凤凰华星艺术团多年来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年一度的加拿大春节联欢晚会通过绚丽夺目的文艺演出,为各族裔居民提供了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机会。”戴总领事以“金蛇曼舞和谐韵,玉燕轻裁锦绣春”的诗句祝愿大家蛇年诸事顺遂、事业有成、阖家幸福。

驻蒙特利尔总领事戴玉明在春晚招待会上致辞。 七天传媒图片 摄影 / 尹灵

爱无疆

今年的春晚再接再厉,继续在节目质量上有所提高,节目创新上也不输去年,特别是上下两个半场的压轴原创舞剧《唐人街-申爱无疆》和《红楼梦》。

晚会总导演邓琦霞介绍说,去年创作的舞剧《唐人街》是自己移民20多年来的梦想,即如何把华人移民物质和精神家园的唐人街以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共鸣。演出后获得很多好评,也激励自己把这个主题延续下去,并且每年都与时俱进。如何把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经历、不同文化习俗的华人捏合在一起,需要找到一个人人都拥有或接受的共同点。邓琦霞觉得这个共同点就是爱,无论是父母子女之间的爱,还是恋人情侣之间的爱,抑或是街坊邻里、同事同乡之间,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人类可以是自私并具有破坏性的,但是,我们之所以能成为地球的霸主,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是因为我们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相互关爱的能力。而爱会带来温暖的吸引、强烈的热情以及无私的付出。找到了爱无疆这条基本线,怎么穿起蒙特利尔唐人街与华裔社区联系的粒粒珍珠呢?邓琦霞和团队探讨了很久,最终选定了按照不同地域的原则,而第一个落脚点选在了上海这个城市,不仅是因为上海独特的经济、文化特色,更是因为蒙特利尔与上海40多年的姐妹城市情缘。

1979年,蒙特利尔筹办1980年世界花卉博览会,中国政府指定上海市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花博会。中国参展给世界花博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中国的盆景艺术改变了西方人对盆景盆栽的一些观念,以前西方人一直认为盆栽来自日本,却不知道盆栽艺术其实源于中国。参展的中国盆景艺术在花博会上引起极大轰动,各国媒体做了大量的报道。花博会结束后,上海把所有的盆景都留在了蒙特利尔植物园,留下来的盆景日后成为植物园最受加拿大人喜爱的景致。由此,蒙特利尔萌发了与上海市共建中国园的想法。

由于相互不了解,双方最初沟通非常困难。尽管如此,双方坚持你来我往,经过几年的沟通交流,两市最终于1985年结为姐妹城市。随后两个姐妹城市商讨建设中国园一事,双方签署协议规定中国园的地下设施由蒙特利尔负责,地上的亭台楼阁的设计、建筑材料和建造工人由上海负责。1990年下半年,120多个集装箱的建筑材料运到蒙特利尔,经过50多名中国工人一年多的努力,中国园终于在1991年建成,取名为“梦湖园”,因为它是蒙特利尔与上海的合作结晶,故起名时用蒙、沪两市的中文谐音。如今这座按照中国明朝风格建造的、占地2.5 公顷的传统园林已经成为蒙特利尔旅游的地标景点,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今年的舞剧《唐人街-申爱无疆》共分6幕,讲述一名女孩子在上海机场与情侣分离来到蒙特利尔适应新生活的过程,并和男朋友团圆的故事。从机场离别到蒙特利尔街景,到唐人街寻味,到蒙特利尔华裔小姐比赛,再到职场初体验,以及最后的共度佳节。在大屏幕上徐徐展开的蒙特利尔街头风景和蒙特利尔传奇音乐人 Leonard Cohen 的 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音乐中,展现了世间百态中的互帮互助和相亲相爱。这部舞剧的演员除了来自凤凰舞蹈学校、三月三艺术团外,还有来自L’École de danse Suzie Paquette 、Miss Chinese Montreal Pageant、魅力模特队、福建同乡会 、上海同乡会等社区组织。

新编的舞剧《红楼梦》全部由华二代演员完成,这群生长在加拿大的年轻人,对中文的认知主要是简单的日常对话,还不足以理解《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但邓琦霞按照每个人的个人形象、性格特点以及舞蹈技巧给她们安排了一个固定的角色,平常也按照角色的名字叫她们,不管是金陵12钗还是普通的小丫鬟,给她们以带入感。每次排练前,还会花上大半个小时给她们讲每个人在书中的故事,帮助她们逐渐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元素,包括剧中人的行为、心理、人际关系,乃至礼仪和服饰等。随着排练过程的演进,这些年轻人对自己的角色以及《红楼梦》一书从最初的陌生到逐渐产生共鸣,最后为能参加这个节目而感到自豪。

短短12分钟里,这些演员们既要通过舞蹈展现每一个人物,还要再现一些经典场面,如宝黛一起看《西厢记》、香菱学诗、晴雯撕扇等,用身体语言解构了十二金钗的命运。通过这个节目,华二代让沉淀百年的东方美学与现代移民经验对话。当聚光灯照亮他们兼具芭蕾功底与传统身段的舞姿时,东西方的文化边界正在消融——正如他们的身份认同,本就是流动的诗篇。

求完美

除了这两部原创舞剧,今年的节目还有《大地飞歌》《六匹战马》《南北武林》等舞蹈节目,陈亮和刘幸锦用古筝和尺八/笛子演奏的《悟空》,凤凰艺术团团长曹瑾的独唱《古老的歌》以及来自太阳马戏团演员表演的杂技等,让整台晚会充满了可圈可点之处,真正地让观众品尝了一场饕餮的文化大餐。

为了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创作团队在舞蹈编排、音乐,服装等方面反复研究,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历史,在每一处细节上都力求完美。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贯穿了整个晚会的筹备工作:生病的舞者发烧40度也不愿意错过一次排练;演员每次更换服装的时间必须精确到秒;负责服装的人精心熨烫每一件演出服,并根据演出需要一件件地修改;负责道具的人不仅精心挑选符合演出需要的道具,还在找不到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制作;负责演出衔接的义工高强度跑一天后累到站不起来……辛苦付出的结果是更好的舞台呈现,让这场高质量的演出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反响。

一场晚会的成功除了创作团队和演职人员的努力外,也与主办单位肯砸钱有关。曹瑾团长介绍说这场晚会请了本地与魁北克太阳马戏团合作多年的灯光团队,使得演出的舞台灯光设计与效果达到了蒙特利尔演艺市场的前沿水平;为了体现华人社区与本地社会的融合,还高成本邀请了本地英法裔演员参演。

本届春晚在欢声笑语和掌声中圆满落幕。这不仅是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更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生动见证。无论身在何处,春节的团圆与喜庆依然紧紧相连,让海外华人深深感受到家的温暖。文化的传承需要延续,让我们相约明年,被更多跨越语言的文化符号再次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