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著华章 倾尽余生扬大风 ——张大千再传弟子、大风堂传人、“萌虎”画法第一人张近生

浓墨重彩著华章 倾尽余生扬大风

——张大千再传弟子、大风堂传人、“萌虎”画法第一人张近生

七天记者 颜宏

张近生创作中

在中国绵延5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中,作为中国传统国粹之一的书画艺术一直是东方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古往今来,它犹如一条风景秀丽的长河滚滚向前,虽有时狂暴湍急,有时滞流平缓,但从未断流,汇成今天这样一条浩浩汤汤的艺术大河,成为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其中一朵不容忽视的瑰丽浪花就是由张善子、张大千兄弟二人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创立的大风堂画派。这对昆仲开堂收徒,传道授艺,所有弟子皆被称为“大风堂门人”。“大风堂”具体有多少门人,并没有确切的数字,但这一画派内名家众多,影响力遍及海内外,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中华当代画坛的中流砥柱。

“大风堂”是一个有别于“长安画派”、“海上画派”、“京津画派”等以某个具体区域划分和命名的画派。它是一个延续、开放、包容性极强的中国画画派,不管是人物、山水、花鸟画种,还是工笔、写意、泼墨泼彩等画法,大风堂画派的画风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特色鲜明的特征,尤其重要的是这一画派的画家各个功力深厚,追求个性,且紧跟时代潮流,有着强烈的符号特征,让门下弟子无不以出自大风堂门下而为荣。现定居于北京、被誉为中国画坛开创“萌虎”画法第一人的张近生就是其中的一员。

罕见“萌虎”

1955年在千年古都开封出生的张近生从小喜欢画画,到中学时达到痴迷的程度,一有时间就自己描啊、画啊,因为把课本画得乱七八糟,而受到父母的责骂甚至责打。上个世纪70年代初作为开封第一届国画班中年龄最小的学员开始系统学习国画艺术,先从工笔仕女、没骨花卉入手,继学山水、动物画,尤以画狮、虎、豹、猿见长。1974年正式拜开封著名的书画家、张善子和张大千的入室弟子李宝铎为师,专攻画虎。其实早在拜师之前,张近生就已经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画虎。为了画好老虎,天资聪颖而又异常勤奋的张近生师法古人,临摹古人的经典画作,历朝历代的画虎名作,特别是大风堂的创始人之一、堪称民国画虎大师的张善子的老虎图;师法造化,观察大自然中的狮虎猛兽,跑遍了开封、北京、上海等地的动物园,常常在狮虎山前一呆就是一整天;师法自心,跟着自己的创作灵感、创作欲望走,再加上李宝铎老师的精心调教,他在画老虎方面进步很快,声名鹊起。

赢得了广泛赞誉的张近生却渐渐发现自己在掌握画虎技法后笔墨娴熟,可以画得很快、很好,虎作品幅幅精彩,从没有画坏过。这让他开始反思,做为一个艺术家创作出一幅好的作品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可能如此熟练。思来想去,他认定自己落入了传统技法的窠臼之中。未来怎么办?自己是亦步亦趋地继续在传统里构图临摹?还是冲破传统桎梏求新求变?在不安、迷茫乃至痛苦中挣扎的张近生深知绝不能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要想办法突破。为了帮助自己下定决心,他还专门刻了一枚“癸亥变法”(1983年)印章,时刻提醒自己。张近生主动停止了给自己带来显赫声名的虎作品传统画法,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上,每天研究古今大师的著作和画作,甚至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干脆完全放下画笔,如饥似渴地探索和汲取更高境界的艺术和文学素养。

张近生早期画虎主要采用小写意类画法,后来经过多年的研磨思考,受到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的启发,再加上艺术素养和眼界的提高,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一下子找到了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的大写意精髓,创造出阔笔泼墨画法,补景亦用泼墨,整幅画只用淡彩稍加点染,把“虎威”、“虎情”和“虎趣”融汇入自己的笔端,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萌哒哒”老虎,被誉为“萌虎”画法第一人。

自古以来,虎都被认为是“百兽之王”,代表着威严、权利、荣耀,是体现吉祥与平安的瑞兽,而虎之坚忍不拔、傲视群雄、勇猛精进的特征更是中国精神的写照,受到大部分人的喜欢。又因着有镇宅、避邪、运通、发财等寓意,从而成为名门豪宅、达官显贵家的客厅、书房、走廊等墙壁挂画、装饰画的主要题材之一。

传统国画中的老虎大部分只表现虎的威猛,要么上山要么下山,基本上是程式化的。而虎作为十二生肖之一已是画坛的老题材,要做到独树一帜非常不容易。要求画家独具慧眼,破陈规而出新意。在张近生30多年的苦心钻研下,他笔下的虎不再是大自然或动物园笼中的虎,而是由其“心象”而生的“虎”。既承师门又博采古今名家各派之长,不仅在虎的造型、笔墨技巧和创作构思上有独到之处,还将人的喜怒哀乐注入“虎”中,表现出老虎温情、个性乃至诙谐、萌宠的一面,受到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喜欢。

通常来说,“威”可以说是画虎的灵魂和本质,画虎就要画出“百兽之王”的神威与气势,张近生笔下的老虎“或蹲或卧,或伏或跃,或潜行或狂啸,千姿百态,无不神形兼备,栩栩如生”,用酣畅淋漓的笔墨表现虎的神态、神情、神威。更难能可贵的是,张近生的大写意水墨虎将人的悲欢离合、七情六欲注入其中,让观者从中窥见人性、人情、人间百态和社会万象,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他的《静观人间群犬争》《天伦之乐》以及老虎四条屏《喜》《怒》《哀》《乐》等,与其说是画虎,毋宁说是在表现人,具有丰富的哲理和浓郁的人情味。凭借作品立意上的“特”,造型上的“奇”,张近生的老虎妙趣横生,无论是卧虎、奔虎、还是眯眼笑的虎、搔首回眸的虎……虎不仅被巧妙地人格化,而且寓意深刻,趣味盎然。他的画作《驱邪赖此公》《笑世间可笑之人》《何须眉眼来传情》《难得糊涂》《悄悄话》等,无不传达出画家丰富情感和人生智慧的沉淀。

张近生作品:虎年大吉

书画同源

采访中,张近生多次强调,中国画从立意到技法都与西方画派大不相同,中国画画家笔下之作应该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才能完整体现出中国画应有的文化品位。作为画家,书法一定要好,画中书法提拔得体,文字内容寓意深远,是一个画家成熟专业的标志。传统书画界也认为,一副好的国画作品须“诗、书、画、印”俱佳方能称之为佳作。大风堂创始人之一的张大千不仅是蜚声中外的国画大师,还是著名的书法家,在继承中国优秀书法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独具特点的“大千体”书法。

“大千体”的书法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即结字倾侧跌宕,仿佛振翅欲飞。这是受到很多魏碑写法的影响,侧锋较多源自北碑中的“刀法”;结体的右肩高耸,来自于魏碑的“横画紧结”,并糅入了其师李瑞清与曾农髯的书意。振迅天真、跌宕飘摇的张大千书法,由此也被誉为“风幡体”。而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早年初学书法的张近生曾得到一本没有封面、封底的字帖。虽然不知道作者是谁,但因为喜欢里面的字,揣摩、临摹了20多年,直到后来才知道这本无名字帖居然是张大千的恩师、碑派书法家李瑞清的墨迹。

天天练习“大千体”不缀的张近生书法继承了张大千的笔意,就如张大千所说的“要在刚劲快利中求柔美谐和,柔美谐和里要有刚劲快利,在柔美姿媚中找刚强中正”,“下笔一定要有遒健、圆劲、生动的意趣,一直连绵不断,行笔要快而速,不可迟缓。”达到了“骨力”和“矩形方阵内在之美”的和谐统一,以至于张大千的女儿张心庆在接受采访时对张近生的大千体书法给与很高的评价,说:“大风堂门人张近生的书法神采风韵颇似先父,而且又创出了个人的风格,大风堂有了龙的传人……好似当年见到父亲字迹般倍感亲切。”

张近生大千体书法

实际上,张近生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画虎、书法上,他的泼墨泼彩山水、金碧朱荷艺术造诣更深。不仅传承了师祖大千先生开创的泼墨泼彩技法,而且形成了独有的书画艺术语言和风格,受到海内外艺林同行及书画藏家们的青睐!当下,他是全面继承张大千大风堂艺术四大绝学鲜见的传人。张近生的泼墨泼彩山水、荷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为人们带来了空灵秀美、神奇幽深的境界,创造出具有斑斓色彩和诗意空间的艺术世界。

张近生作品:大千泼墨泼彩花卉

早在1995年,张近生就在河南省会郑州举办了《张近生百虎画展》,成为当地建国40多年来首次以个人名义举办的国画展,辐射河南17个地市,引发巨大反响。至今他已经在台湾、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潮汕、东莞、山东、四川等海内外成功举办个人大型画展30余次;出版有《张近生画虎》《张近生书画新作》《走进台湾摩耶精舍》《张近生书画集》《张近生书法集》等多部书画集;其个人传略、作品被收入《世界美术家传》等诸多名人大辞典。他的书画作品在北京瀚海、保利、中鼎国际、阳光国际、北京世纪金泽、亚洲宸泽、海南世纪来国际等国内外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不断成功拍出,屡屡刷新拍卖纪录,并在北京、上海、广州、广东、山东、河南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独立艺术工作室。

“丹青不知老将至,皓首依然歌大风”。如今年近古稀的张近生在提升自己艺术修养、文化内涵、书画造诣的道路上不断攀登艺术新高峰。

张近生作品:大千泼墨泼彩山水

(本文所有图片由张近生先生提供)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