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记者 颜宏
3月23日,加拿大最后一位冷战时期领导人,被各界高度赞誉的第18任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Brian Mulroney)的国葬仪式在蒙特利尔圣母大教堂(Basilique Notre-Dame de Montréal)举行,加拿大现总理特鲁多,前总理Jean Chrétien、Stephen Harper,英国前总理John Major,现任总督玛丽·西蒙(Mary Simon),联邦、魁省以及蒙特利尔三级政府政要、商界领袖和马尔罗尼生前友好、亲属等1300多人到场致意。
终年84岁的马尔罗尼去年就传出身体健康有恙,先是在夏天接受了心脏手术,今年早些时候,又接受了前列腺癌的治疗。2月29日,马尔罗尼在家中摔倒引发并发症,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一家医院去世,随后他的女儿Caroline在X平台上证实了父亲的死讯。作为国葬的一部分,他的灵柩于3月19日被送到渥太华国会山的John Macdonald大厦安息,加拿大总督、联邦总理等政要前往悼念后,向公众开放吊唁。3月21日,灵柩被送至蒙特利尔,安放在蒙特利尔Saint-Patrick大教堂,供政要和公众悼念。四天的公开吊唁期间,共有近4000人专程来和这位出生在魁省小镇Baie-Comeau的前国家领导人告别。
圣母大教堂内举行的葬礼仪式
小镇青年
马尔罗尼于1939年3月20日出生于魁北克一个偏远小镇Baie-Comeau的中产之家,是家中四个孩子的老大,父亲是当地纸浆厂的一名电工,母亲是家庭主妇,父母都是来自爱尔兰的移民。他的早期教育在自己的家乡完成,而为了学好英语,高中时马尔罗尼前往新不伦瑞克省(Nouveau-Brunswick)St. Thomas 大学所属的寄宿高中就读。1955年秋天,16岁的马尔罗尼前往Saint-Francis-Xavier 大学就读。入学的第一年就被当时的进步保守党(Progressive 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大佬Lowell Murray招募,成为该党校园俱乐部的一员。年轻的马尔罗尼显示了出色的演讲天赋和辩论技巧,成为校园辩论队中保持不败战绩的一颗明星。在这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结识了一批年轻的朋友,同时也得到保守党一些资深党员的赏识,为日后进军政坛初步建立了人脉。
1964年,在拉瓦尔大学(Laval University)获得法律学位的马尔罗尼进入蒙特利尔的律师事务所Howard, Cate, Ogilvy et al工作。虽然两次在律师资格考试中败北,但他为人随和,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律师事务所并没有因此把他除名,而是保留职位直到他最终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正式成为职业律师后,马尔罗尼选择了劳工法作为自己的从业方向。他在处理法文媒体Le Press劳资纠纷时,凭借着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娴熟技巧和专业知识居然平息了一场被很多人认为难以避免的罢工,从而受到普遍关注,并赢得了Le Press老板的信任,最终在1971年成为这家媒体的合伙人。在加拿大乃至整个西方社会,和媒体建立友谊是一名政客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为那些具有重要影响力媒体的报道,可以直接影响选民手中选票的去向。1973年,已过而立之年的马尔罗尼与来自南斯拉夫的移民Mila Pivnicki结婚,婚后育有3子1女,分别是Nicolas、Mark、Ben (顶级娱乐节目主持人)和Caroline(现任安省福特政府内阁部长)。他和Mila的婚姻被认为是他政治生涯中的支柱,Mila也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竞选党领
马尔罗尼在家乡就曾以反腐败斗士的人设而闻名,在詹姆斯湾水电大坝施工现场爆发暴力事件后,马尔罗尼被任命为审查该项工程的Robert Cliché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之一,揭露了黑手党在这一工程中的渗透。这期间新闻媒体对这一调查过程进行了全程报道,让表现不俗的马尔罗尼成为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也成为进步保守党重要的金主和党内的重要人物。1976年,雄心勃勃的马尔罗尼第一次参加党魁的角逐,惜败给另一位党内重要人物Joe Clark。失败后马尔罗尼欠下巨额债务,一度精神低迷,还染上酗酒的恶习。Joe Clark当选党领后,曾力邀马尔罗尼担任影子内阁成员,但负债累累的马尔罗尼选择进入商界,成为美国三大钢厂子公司Iron Ore du Canada的执行主席,次年当选为主席。马尔罗尼因此可以有很好的收入来帮助他偿还债务,最终在夫人的帮助下戒掉了酗酒恶习,并成为滴酒不沾的人。
1979年,来自阿尔伯塔省、40岁的Joe Clark带领进步保守党击败了已经连续16年执政的老特鲁多组建的少数政府,但上任不到一年就因为财政预算案在议会上通不过而不得不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被卷土重来的老特鲁多赶下了台,也让他的党领地位受到质疑,不过Joe Clark到现在都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
觊觎党魁位置很久的马尔罗尼看到机会,开始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无间道”操作:公开场合依旧支持年轻时的老朋友Clark继续担任党领,幕后则积极活动试图推倒Clark,让自己取而代之,并最终经过四轮的投票,成功挤掉了Clark,成为新一任党魁。上任伊始,他一面着手修复党内的裂痕,一面为迫在眉睫的大选做准备。为了与老特鲁多的自由党分庭抗礼,他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政治主张:弱化政府的职能,突出私人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让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减少联邦政府的权力;强调保护法裔作为少数族裔的权利;加强与美国的关系等。而当时自由党和老特鲁多本人长期执政,已经使加拿大人产生了“审美疲劳”。老特鲁多的个人行事风格和政策,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异议。
最终选举结果,马尔罗尼领导的进步保守党以压倒性多数赢得了大选,赢得221个席位,是加拿大历史上多数党赢得席位最多的一次选举,他最大的突破来自于自由党的传统票仓魁省,一举拿下75个席位中的59席,一时间让魁省成了保守党的魁北克。但长期没有执政的进步保守党缺乏经验以及内阁成员营私舞弊的现象严重,在他执政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无所作为,特别是在处理1985年6月发生的印度航空公司航班爆炸事件中,事先对于安全警告的漠视以及事后处理的失当都曾被广泛诟病。唯一的亮点似乎是在外交领域,加拿大政府敢于不盲从美国和英国的政策,反对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敢于反对美国里根政府出兵侵略尼加拉瓜。
亲美总理
1984年当选总理后,马尔罗尼定下了两大目标:首先是重振加拿大停滞的经济,其次是“把魁北克也带进1982年宪法”。马尔罗尼设想的重振加拿大经济的途径就是跟美国的经济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他一上任就取消了前任总理老特鲁多搞的“国家能源项目”(National Energy Program),并把原本为了限制外国资本收购加拿大产业的“外国投资审核局”,改为“外国投资局”。一字之差下理念大不相同,外国投资局的宗旨不再是评估风险、限制外资而是大力引进外资,特别是美国的资本,并积极推动遭到很多人反对的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其实马尔罗尼自小就对美国颇有好感,是著名的亲美政客。他小的时候,芝加哥的传媒大亨Robert McCormick每次来到他爸所在的工厂视察,都会要求嗓音很好的马尔罗尼唱歌给他听,之后给他50元奖励,这在上个世纪40年代时可是一笔不菲的数额,成为小马尔罗尼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之一。出任总理的马尔罗尼对同是爱尔兰后裔的美国总统里根非常敬仰,也非常赞同他提出的自由经济理念。上任第二年就邀请里根在爱尔兰传统节日Saint-Patrick期间在魁北克城会面,史称“三叶草峰会”(Shamrock Summit)。三叶草是爱尔兰的国草,两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夫妇还合唱一曲《爱尔兰的眼睛在笑》(When Irish Eyes Are Smiling)。在马尔罗尼的领导下,加拿大比以往更加紧密地同美国团结在一起。
美加两国领导人及其配偶
经过几年的波折,《加美自由贸易协定》(Canada–United States 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CUSFTA)最终于1989年生效,消除了美加两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把2,700万人口的加拿大和2亿5千万人口的美国整合在一起。据后来解密的白宫文件指出签订跟加拿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是美国的一大“胜利”。美国谈判代表层说:“加拿大人不明白他们签了一个什么东西,二十年后他们得围着美国经济的指挥棒转。”
在马尔罗尼的第二个任期,正赶上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加拿大的债务高企,马尔罗尼政府推出了面向全体消费者征收的“商品和服务税”( Goods and services tax,简称GST)。这项税收遭到了80%加拿大人的反对,马尔罗尼不得不动用宪法中所赋予的“紧急”条款强行执行这一税法。遗憾的是,这一税收并没有扭转加拿大的债务危机,在马尔罗尼离任前夕,加拿大的债务已经和它的GDP相等了。
高居不下的国债和不得人心的税收,使马尔罗尼人心大失。破屋偏逢连阴雨,1990年,马尔罗尼所提议的把魁省纳入宪法的“米奇湖法案”(Meech Lake Accord)遭遇了失败,两面不讨好,还激发了新一轮的魁北克独立浪潮。马尔罗尼领导的进步保守党也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局面。阿尔伯塔省等西部地区的进步保守党人因为不满马尔罗尼偏向魁北克等东部省份的能源分配政策而脱离进步保守党,另行组建改革党(Reform Party of Canada),而魁省等东部地区的保守派人士,甚至部分内阁成员退党组建了魁北克政团(Bloc québécois),以谋求魁北克独立为自己的宗旨。
1993年,看到自己连任无望,马尔罗尼宣布退出政坛,由国防部长Kim Campbell接任进步保守党党魁和加拿大总理。但在当年10月进行的大选中遭遇滑铁卢,进步保守党,这个加拿大最为悠久的政党只赢得了两个席位。马尔罗尼当时已经退出政坛,但人们普遍认为他应该为这一惨败负责。马尔罗尼下台的时候可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他与美国政府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并没有被废止。这一协议后来又包括了墨西哥,成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他所强令推行的GST也一直执行至今。
老年生活
退出政坛的马尔罗尼曾被当时的Jean Chrétien政府指控在向加拿大航空公司出售空客飞机时,从德裔加拿大军火商Karlheinz Schreiber那里收受了500万元的回扣。但在1997年经过皇家骑警的调查还了他清白,他为此起诉联邦政府诽谤,并最终获得210万元的补偿。但几年后,当Schreiber因逃税而面临被引渡到德国时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即马尔罗尼在卸任后不久接受了他秘密支付的30万元与加航购买空客飞机相关的现金。2009年,当时的哈珀政府曾被迫发起公开调查,马尔罗尼则在调查中表示,这些款项用于游说和咨询服务,但主持调查的法官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他曾经提供过任何服务。最后这项公开调查得出结论,马尔罗尼在卸任总理后收受Schreiber的现金行为“不当”,但因为已经过去多年,没有对他提出任何指控。
尽管陷入空客受贿丑闻之中,马尔罗尼并没有过着隐居生活,而是继续在各种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保持着对加拿大公共事务的兴趣和参与。他重返律师行业,进入了收入丰厚的Ogilvy Renault律师事务所,为大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并参与了一些重大的法律案件:他涉足金融和国际贸易等领域,加入了多个大型企业的董事会,担任一些高级管理职务;他积极参与慈善组织的公益活动,支持了一批涉及教育、医疗研究和社会福利的非盈利项目;出版了一些关于政治和领导力的书籍;他经常参与公共事务,分享他的政治经验和见解,比如尝试令魁北克省与加拿大西部地区和解,再比如当2017-18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逼迫加拿大重新签署新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陷入困境时,马尔罗尼也曾短暂出山帮忙。他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拥有一座房产,离特朗普的海湖庄园Mar-a-Lago不远。凭借他和特朗普之间的私人关系以及和美国政坛的深厚人脉,马尔罗尼成为新北美自由贸易协议顺利签署的重要幕后力量。
纵观马尔罗尼的一生,他给加拿大留下了复杂的政治遗产。他力主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把加拿大的经济和美国绑在了一起,同时也加速了国有企业的抛售和私有化,包括加航和能源巨头加拿大石油公司。他强令推行的7%的商品和服务税提高了加拿大各地的物价,但也有助于稳定国家财政。他注重环保,推动与美国签署“酸雨协议”,以遏制破坏水道的二氧化硫排放,还让加拿大成为首批批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气候变化协议的西方国家之一,但也在1988年签署《加拿大-美国防空协议》,将美国的防空任务扩展到加拿大领空,授权美国空军在加拿大领空内执行空中拦截任务,并在必要时进行飞行追击,引发主权和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