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艰苦谈判 COP28达成历史性协议

  • 七天记者 颜宏

史上第一次COP28達協議推動化石燃料轉型|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最终协议落槌后大家起立鼓掌

12月13日凌晨,经过一整夜的激烈磋商,出席在阿联酋最大城市迪拜举行的COP28会议的194个缔约方最终达成历史性协议,同意开始减少全球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的使用,推动各国从化石燃料过渡到其他类型能源,以避免最严重的气候变化冲击。这个协议被称为“阿联酋共识”,历史上首次包含了有关化石燃料的措辞,各缔约方同意采取行动,“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统中转型脱离化石燃料,在关键十年加速行动,以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历史性协议

COP的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最高决策机构。该公约于1992年通过,是全球首个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框架。第一次缔约方大会于1995年在德国柏林召开,被列为COP1,之后每年举办一次,以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到今年已经举办了28届,所以被称为COP28。其中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的COP会议主要有:

  • COP 3(1997年举办):这次大会通过了影响深远的《京都议定书》,其中规定了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使温室气体控制或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
  • COP13 (2007年举办):通过的《巴厘路线图》为引导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并为达成全球气候协议(最终成为巴黎协定)奠定基础。
  • COP 15(2009年举办):在《巴厘路线图》框架下发展出的《哥本哈根协议》强调了各国的自愿性行动和国际财政支持,突显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承诺。
  • COP 21(2015年举办):通过《巴黎协定》,以取代《京都议定书》,要求缔约国提供财政支持和技术支持遏阻全球暖化失控趋势,目标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远低于”2摄氏度的范围内,同时将升温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 COP27 (2022年举办):首次设立“损失和损害”基金,向因气候变化导致的风暴、洪水、干旱和野火而遭受“损失和损害”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赔付。

今年的COP28会议是迄今规模最大、盛况空前的一届气候大会,也被认为是继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气候大会。这次大会是里程碑式的《巴黎协定》签署8年后首次“盘点各国的气候目标进展”情况,各缔约方将基于全球盘点的成果探讨如何进一步落实全球温控目标,并通过盘点识别气候资金缺口,改变传统气候资金的定义,创新气候资金的来源。而始于2015年的《巴黎协定》,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今年参会的缔约方达到198个,有140多位国家元首和高级政府官员出席,注册参会人数高达10万人,总参会人数高达近8万人,是去年COP27会议规模的两倍。与历届COP相比,都是规模最大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代表团的加入,从中国中央政府到各个地方政府,再到各类企业,以及开设的“中国角”场馆,都使参展人数和活动数量创下纪录。

COP28 : plus de 80 000 participants dont Patrick Pouyanné, Luc Rémont et  Antoine Arnault - Deklic

参会的部分国家领导人

本次大会的口号虽是“团结、行动、交付”,但各国谈判博弈的主要焦点集中于难以达成共识的能源转型和资金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从COP26一直吵到去年在埃及举行的COP27会议上都未能达成共识的化石能源逐步淘汰(phase out)还是逐步减少(phase down)的问题。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意味着各个国家和地区必须逐渐放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确保全球能源使用100%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目前有一众海洋岛国、美国、加拿大、欧盟在内的100多个国家支持这个方向。逐步减少指各国承诺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但并不完全结束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盟友则支持这一派的观点。

经过两个星期的艰苦谈判和激烈磋商,在临近闭幕前一天发布的、多次修改后的协议草案还是引发了美国、欧洲、拉丁美洲和一系列海洋岛国的反对,原因在于这份21页的协议草案并未直接使用“逐步减少”或“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表述。在延期磋商的过程中,各国代表团相互会面,并会见负责起草最终协议的东道主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各方在午夜穿梭外交中表明诉求,一度让外界担心最终的协议可能无法达成。

好在在务实外交、灵活变通的思想指导下,最终的协议版本采用了折衷文字,避免使用引发产油国反对的“逐步淘汰”字眼;借鉴了太平洋岛国所提出的语言,即在能源系统中转型脱离化石燃料;同时又提出比初版文字更为明确的诉求,满足推行较为激进气候政策国家的诉求,包括要求各国有责任采取步骤,加速减少煤炭使用的努力,加快碳捕获和储存等技术的发展,清理难以脱碳的产业,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增加两倍等。

这一协定敲定后,包括欧洲国家、加拿大、丹麦等国的环境部长都认为是一项鼓舞人心的突破,首次明确了减少化石燃料的能源转型方向。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长、本次会议上八位“超级谈判代表”(指会议主席的联合协调人)之一 Steven Guilbeault就认为或许这个最后文本不够野心勃勃,但至少是30多年来气候谈判中首次在国际协议中提及化石燃料。美国总统气候特使约翰·克里(John Kerry)也表达赞许称“这是多边主义真正团结的时刻,人们从个人利益出发,并试图定义共同利益。”由200多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发言人Rachel Cleetus表示,这份文件“相当不错”,尤其是在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持续施压的情况下。

但受到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海洋岛国和部分环保人士则表示“文本存在一系列的漏洞”,主要指协议文本的措辞极其含糊,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只是“邀请”会员国从一系列措施中选择减排措施,缺乏整体连贯性。

成果不菲

不管大家对最终协议的看法如何出现分歧,这次大会还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COP28开幕第一天,大会就正式达成关于“损失与损害”基金的协议,让这项延宕已久的安排突然成为现实,令人惊喜。按照通过的决议,该基金将向所有发展中国家开放,先由世界银行托管4年,并要求各国自愿捐赠。东道主的阿联酋首先宣布提供1亿美元的资金,随后各国开始了现场认捐的环节,德国表示捐款1亿美元,后来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认捐2.45 亿元;英国表示至少5050万美元,后提高到7500万元;日本承诺捐款1000万美元;美国给出的数额为1700万美元,被一些国家认为这与美国的实力和责任不匹配,并且质疑交由世界银行托管是否能保证公平性;不敢僭越的加拿大紧随美国其后,承诺捐款1600万元,至今多国已承诺提供的资金合计超过7.2亿美元。

实际上,首日“损失与损害”基金协议的达成,已经奠定了这次大会的基调,达成了多项资金安排。主办国阿联酋推出了气候投资工具Altérra,旨在到2030年筹集 2500亿美元来支持全球南方国家的气候行动。作为先行者,阿联酋承诺提供 300 亿美元的催化资本,并为特别提款权释放2亿美元,其中的“Altérra Accélération”项目将筹集 250 亿美元,引导私人资本进行大规模气候投资,从而支持向净零排放经济的转型;“Altérra Transformation”项目将筹集 50 亿美元,鼓励对南方国家的投资,并为最不发达国家创造机会。

世界银行宣布2024年和2025年每年增加90亿美元,为气候相关项目提供资金;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累计增加超过226亿美元的气候行动资金。绿色气候基金获得35亿美元的额外补充资金,并宣布为气候适应基金提供1.336亿美元。

除此之外,还通过了抗气候变化债务条款,即国际金融机构和国家承诺在贷款中提供抗气候变化债务条款,允许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暂停偿还债务,其中世界银行承诺在这种情况下暂停债务和利息两年。本次大会还通过了11项具有历史性和变革性的承诺和宣言,包括有关粮食系统转型、健康、可再生能源和效率以及重排放行业脱碳的宣言,详见下图:

总之,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各个国家因其各自的情况而观点不同,但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气候危机,各国只能聚焦于找到能体现最大包容性,又能明确前进方向的方案。而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来说,谈判只是第一步,各项成果的达成还需要各个缔约国去落实,这才是最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