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火看气候变化的恶性循环

七天记者 颜宏

由于加拿大地广人稀,大部分区域都被林木覆盖,每年爆发几场山火并不罕见,但今年的山火季节不仅来得早还格外猛,从4月就开始,随着5、6月份高温、干燥天气的到来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至今已经烧了两个月,还没有停歇的迹象。截止到7月1日,全国各地还有至少500处仍在燃烧,其中75处被列为“失控状态”,已经燃烧了两个月的山火焚毁森林面积超过1950万英亩(约8万平方公里),打破了历史纪录。仅在魁省,今年烧毁的林地就有360万英亩,是过去10年年平均水平的147倍,而这几天魁省的大雨刚好错过了山火最活跃、最需要雨水的地区。西部卑诗省的火灾也是该省有史以来最大的,唐尼溪(Donnie Creek)的山火覆盖面积比罗德岛还大,不幸的是那里的降雨也未能缓解凶猛的火势。

7月4日火势图

加拿大不仅用上了所有的消防力量,还得到了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南非等国家消防人员和森林灭火专家的支援,但依然无法有效控制山火。一名参与救火的外国消防员向媒体表示,有时候他们面对的是延绵上百米的高大火墙,远远超出消防人员通常面对的场面。而且,救火队员面对的不仅仅是明火,满地落叶以及各种有机物腐烂物形成的腐殖土也在高温下缓慢燃烧,并随时可能迅速变成熊熊大火。开始长出绿叶的树冠也会因为树干内的树脂在高温下起燃,借助风力,迅速扩散,这样的情形可能将持续整个夏天。

恶性循环

山火的直接起因可能各有不同——闪电、高压电线起火、交通事故、商业开发、游人疏忽、故意纵火等都可能引发火灾。然而,在越来越多旷日持久的罕见山火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在推波助澜,那就是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高温和干旱,使得高温—干旱—大火的恶性循环接连上演。

2023年7月3日,根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的数据,全球的平均气温达到摄氏17.01度,超越了2016年8月创下的16.92度纪录。最近几周,热浪席卷北半球,多个国家遭遇持续性高温天气。即使是目前处于冬季的南极洲,也出现了异常的高温。位于南极的沃纳德斯基研究站(Vernadsky Research Base)最近录得8.7摄氏度,打破了7月份的最高气温纪录。而这只是今年创下的一系列新纪录中的第一个,随着气温持续升高造成北极地区永冻土加速解冻,释放出千亿吨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再加上加重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使北半球的气候变得温暖和干旱,还会有新的创纪录的高温。今年7月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月份,而这个“有史以来”的意思是从大约12万年前的艾木间冰期(Eemian interglacial stage)算起的。

在高温的烘烤下,加速融化的不只有冰盖和冰川,北极圈内的冻土层也面临着严重威胁。冻土层是指温度低于0℃并含有冰的土或岩层,按存在年限可分为永久冻土(又称多年冻土,连续冻结时间2年至数万年以上)、季节冻土(冻结时间为半月、数月至两年以内)等。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估计,北极圈冻土区储存的陆地有机土壤碳约有14600到16000亿吨。预计到2100年,约25%的多年冻土将会融化,70%的近地表多年冻土有可能消融。如果冻土融化,这些有机碳就会转化为二氧化碳和甲烷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加速全球升温。分布在北纬45度至北纬70度之间的寒温带地区,从加拿大到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到北欧的北方针叶林区是环绕北极的绿色护卫带,全球陆地碳储存中,有近30%都集中在北方针叶林地区。一旦这些地方着火,也将会向大气输送大量的碳。根据欧洲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CAMS机构的数据,这次加拿大持续两个月的大火排放的碳量已经达到160兆吨,是自2003年有记录以来加拿大全年碳排放总量的最高记录,占到2022年全球与森林火灾有关的排碳总量的10%。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全球森林每年吸收约20亿吨二氧化碳。也就是说,所有的植被内都含有碳,这些碳一经燃烧就会被释放,重新回归到大气中,继而加剧气候变化。随着各地森林大火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难以控制,频率越来越高,森林这个原本巨大的二氧化碳天然吸附场,已经转化成温室气体的排放场,从而进一步加重气候暖化,形成恶性循环。可以说森林大火和气候变化正在相互加剧:气候变化加剧了干旱、高温、相对湿度降低、闪电和强风,导致火灾季更炎热、更干燥、持续时间更长,从而使山火形势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山火又破坏了敏感和富含碳的生态系统,如泥炭地和热带雨林,更加剧了气候变化,直接导致相关生态系统变成了火药桶,使人类控制气温上升变得愈发困难。

如何应对

在2015年,全球196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时,目标还是在本世纪末将全球变暖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高2摄氏度。但由于相关工作进展不如预期,2018年又把这一目标降为限制在1.5摄氏度,这个门槛正在悄悄逼近,从近几年频繁发生的致命高温、前所未见的山火以及史无前例的洪水等极端气候灾害中就可以看到温度升高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预计气候变化和土地用途的改变将导致山火发生得更加频繁和猛烈。预计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极端火灾的数量将增加14%,到2050年底将增加30%,截至本世纪末将增加50%。该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彻底改变在山火方面的支出,将其投资从反应和响应转向预防和准备,强烈建议政府将三分之二的支出预算用于规划、预防、准备和恢复,用剩下三分之一用于应对。目前用于火灾发生之后的直接响应的支出通常会占相关预算的一半以上,而规划和预防的支出却不到 1%。

201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曾发布一份名为《全球暖化摄氏1.5度特别报告》中指出,全球暖化将在11年后面临失控,极有可能在2030年前升温1.5 ℃,到时候我们要面对的是极端的干旱、森林大火、洪水以及足以影响上亿人的饥荒。根据这份报告,人类仅有12年时间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五年后的今天,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持续增加,这一挑战变得更加严峻。根据2023年3月发布的IPCC最新报告,现在全球的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 1.1°C,给世界上每个地区的自然和人员造成了越来越危险的影响,让世界上几乎一半的人口都生活在极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

不过IPCC的科学家们还是认为目前已经有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案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帮助人类适应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如果全球各国齐心协力应对,还是有可能实现既定气候目标的,关键是要立刻行动起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做出迅疾、影响长远、前所未见的改变。为此IPCC为各国决策者列出了5个步骤:

  1. 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在2010年基础上减少45%;
  2. 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球发电量85%;
  3. 煤炭使用减少到接近零;
  4. 能源作物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平方公里;
  5. 到2050年全球实现碳净排放为零;

而在社会生活方式上,IPCC则给出了不少有助于抗衡气候变化的生活方式:

  • 少吃肉类、乳制品、奶酪、黄油等,多吃本地产的水产和蔬果,减少浪费;
  • 多乘火车、公交车,少乘坐飞机;能走路、骑自行车抵达的地方就不开车;如果开车尽可能开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
  • 多开视频会议,减少商务旅行;
  • 少用烘干机,多用晾衣绳;
  • 提高自家住房的保暖水平,减少热量流失;
  • 购物时有意识选择低碳的商品等;

其中改变饮食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参与方式,《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等量的不同食物产生的温室气体不同。其中以牛肉的碳足迹最高,减少动物类食物(尤其是反刍类动物,如牛肉和羊肉),转而增加豆类、豆制品、坚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将大大减少食品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并对健康带来许多重要的积极影响。

或许,加拿大这场已经持续了2个月,还将持续下去的山火,以及多日来的烟雾污染能让民众和政府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能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而减少碳排放,但愿汇集起来的滴水能形成滔滔江河,抵御或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