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军事冲突180天 世界站在刀刃上

  • 七天记者 颜宏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in maps — latest updates | Financial Times

8月24日即是乌克兰的第31个独立日,也是今年2月24日爆发俄乌军事冲突整整半年的时间节点,各路专家、学者以及媒体纷纷解读这一彻底改变世界的事件,不约而同地指出这只是个序幕,未来还将有更大烈度的战争,冲突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非常大,给“站在刀刃上”的世界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演进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历史性访华,举世震惊,中美迅速和解,携手对付苏联,冷战格局彻底改写,这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整整50年后,再次出现了“改变世界的一周”。2022年1月21日,从2014年开始持续至今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发生重大变化。俄罗斯总统普京先是召开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大会,俄罗斯各高层表态支持乌克兰东部宣布自治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普京随后在晚上签署总统令正式承认这两个“共和国”独立,并签署俄罗斯与这两个“国家”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双方将就保卫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防、维护和平等方面密切协作,为期至少10年。2月24日,普京命令俄武装力量进入顿巴斯地区维护当地和平,开展“特别军事行动”,拉开了持续至今的二战以来欧洲地区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据说普京在决定进行这场军事行动之前,设想的是一场速战速决的“特别军事行动”,甚至有传言普京希望复制50多年的“布拉格之春”军事行动:特种部队空降,迅速控制乌克兰的机场和政府部门,抓住总统泽连斯基,让他自己宣布自己犯了错误,不应该要求加入北约,并对全世界承认俄军越过国境,并不是侵略,而是自己请求他们过来镇压国内的“新纳粹”势力,这样两个国家都有台阶下,也解决了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但没想到俄罗斯的计划提前被美国获知,不仅提前告知了乌克兰和其他欧洲国家,总统拜登还通过媒体公开了俄军行动时间,迫使俄罗斯不得不提前行动,让俄罗斯的“偷袭”以及之后的大范围穿插计划既没有获得预想中的成功,反而暴露出自身的弱点,被很多军事爱好者嘲笑“不过如此”。不过,俄罗斯虽然开局难看,但很快换将并调整策略,集中精力在顿巴斯地区稳扎稳打。时至今天,俄乌双方战事的焦灼状态及其影响的范围都远远超出了各方预期,而这种超预期的演变也在直接影响着俄罗斯、乌克兰和美国主导的北约三方各自的得失评估以及下阶段的战略规划。

有不少国际问题研究学者指出战事持续到今天,俄乌双方都认为时间站在自己这一边,都希望在这场消耗战中,对方是先被拖垮的那一方。俄罗斯方面希望在战场上稳步推进的同时,也能够利用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能源需求高峰这一契机,增加欧洲在这场消耗战中的压力,消耗欧洲对乌克兰的援助,消磨欧洲的耐心,从而使法、德等国可以对乌克兰施压,迫使乌方尽快重回谈判桌,通过谈判结束战争。而乌克兰方面则利用无人机和潜伏的特工对俄罗斯的军事设施、占领地区甚至平民发动袭击,一方面巩固总统泽连斯基通过这场冲突所构建的强人、反抗威权的形象,进一步团结民众,让战争持续下去,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制造混乱来增加美国对乌克兰持续援助的信心。而对美国来说,乌克兰无论如何不能输掉这场战争。在美国精英阶层的认知里,全球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联盟,其中最有价值的联盟是北约。如果乌克兰被击败,北约在欧洲安全架构中的地位会遭到严重削弱,而且随之而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会使北约的架构松垮下去,这是美国绝对接受不了的。所以,当美国发现乌克兰在战争中没有后续力时,他们对乌克兰的援助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目前俄罗斯推动的“攻坚战”以及乌克兰主导的“游击战”都取得了相应成效, 但完全改变战局走势的拐点性事件并未出现。双方激烈的斗争和博弈都有所增加,并有向着手段更暗黑方向发展的趋势。从双方近期围绕扎波罗热核电站攻击的相互指责、后方的克里米亚频遭爆炸破坏以及发生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郊外对俄罗斯学者杜金女儿的暗杀行动都在进一步改变着两国内部对于这场军事冲突的认知以及对结果的预期。

陪绑

进入21世纪后,改变世界的四件大事普遍认为分别是2001年的“911事件”、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开始持续至今的新冠病毒疫情以及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而俄乌冲突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以及长期后果远比其他事件更严重。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大国和新兴国家之间,甚至是欧盟内部国家之间都因这场战争产生严重的撕裂,整个世界地缘政治局势正在重新洗牌,而这一变化将对整个世界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影响。

作为交战的双方,俄罗斯和乌克兰自然会蒙受难以计数的损失,这是任何战争的爆发都不可避免的,但这场军事冲突对全球经济、能源和金融市场格局的深远影响却远非战前能预估的,让我们有幸却又不幸地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历史,各种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旱情危机、社会危机……而“风暴眼”就处在俄乌所在欧洲大陆上。

在新冠病毒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全球性的“居家封闭”措施导致大部分生产、生活活动停摆,造成石油价格暴跌,甚至有石油期货跌倒了负数,当时很多专家都估计油价可能再也涨不起来了。但短短两年后,世界,特别是欧洲却陷入了能源危机,石油的价格一度攀升到超过150美元一桶、令人咋舌的程度,现在虽然有所回落,但也徘徊在每桶100美元左右的高位。而盲目追随美国对俄罗斯采取强力制裁措施的欧洲不仅没有获得预期中的效果,反而加剧了自身的能源短缺。遭遇酷暑、干旱的欧洲正在饱尝能源危机的恶果,而未来还将面对更难对付的严寒凛冬。

其实早在2021年,推行激进环保政策的欧洲多国就把天然气作为能源转型中煤炭的替代能源,导致全球的天热气供应紧张,到了下半年,世界能源市场受需求反弹、供给能力不足等多因素的叠加影响,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价格出现大幅上升,随后在今年年初爆发的俄乌战争再次推升了化石能源的价格。而俄罗斯的化石能源是部分欧洲国家的能源命脉,2021年欧盟进口的化石能源中40%的天然气、27%的石油和46%的煤炭都来自俄罗斯。更雪上加霜的是乌克兰是俄罗斯油气流向欧洲的关键通道,俄罗斯通向欧洲的7条天然气管道中,“兄弟”、“北极光”、“联盟”三条均途径乌克兰。而作为对一些国家制裁俄罗斯的反制措施,俄罗斯已停止对芬兰、波兰、保加利亚等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对德国、奥地利等国的天然气供应也大幅削减,让欧盟深陷能源危机,近半数天然气面临供应短缺问题,石油供给也面临较大压力。

虽然欧洲不同国家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程度存在差异,但如果天然气供应短缺情况继续恶化,欧洲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几乎是一种必然”。这将不仅限于高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全球天然气价格的波动以及天然气储气能力不足也将令英国等其他欧洲国家面临冲击。能源短缺导致欧洲消费者价格指数进一步增长,通胀压力增加,也将导致全球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虽然为解决能源危机,欧洲国家,特别是受天然气短缺拖累严重的德国四处寻找替代能源供应,但无论是愿意帮忙、借机分得能源市场蛋糕的美国还是加拿大都面临天然气基础设施缺乏的窘境,远水不救近火。

回顾历史上全球所出现过的能源危机,几乎都影响了全球通胀水平以及国家的经济运行,对世界各国的能源安全,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的挑战,其连锁反应产生的影响正在民生领域越来越肉眼可见地显现,最终埋单的还是广大民众。

更可悲的是,俄乌冲突是一场影响国际格局转变的结构性冲突,结构性冲突的一个特点是任何一方都不会选择妥协,因为失败方的结局将异常悲惨。所以双方都得硬着头皮让冲突越来越升级,越来越扩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