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题发挥,英国加拿大当马前卒 罔顾事实,联邦反对党又挑事儿

8f8df876-ed0d-4f66-bd09-a1142f2ad433_eb5ff

七天记者 颜宏

从2010年开始,无法接受中国崛起的美国就一直在想尽办法对中国进行各种形式的围追堵截:奥巴马主导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挑起中日钓鱼岛争端、挑动南海仲裁闹剧、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科技战等最都无疾而终。美国的国力和公信力不断下降,中国在各种打压下不断前进。2020年的新冠病毒疫情把两国之间影响的此消彼长和实际国力摆在世界面前,扒掉了美国刻意营造几十年的自由、民主、平等、富裕的华丽外衣,让全世界看到了美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真实情况。

十多年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中国围堵、打压的失败让美国越来越无奈,越无奈就越焦虑,越焦虑就越抓狂,这种力不从心的无力感让原本被认为是理性、温和的建制派拜登政府摆出难看的吃相,拉起少数几个追随者对中国进行歇斯底里的诬陷、抹黑,可悲的是,加拿大就是这少数几个被人当枪使的愚蠢角色之一。

美国新政府赤膊上阵

从拜登宣誓就职新一任美国总统开始,拜登政府的所谓理性、资深官员就试图明确自己对中国的态度,即把中国描述为对美国经济和安全的挑战,需要采取比特朗普政府更具战略性和更有计划的方式去应对,他们一再宣示“注重盟友的美国回来了”。但我们熟悉的那个美国是回来了,世界却不同了。美国主导、通过各种国际机构和组织在世界上呼风唤雨的时代结束了: 以前能给中国政府施加巨大压力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拜登在特朗普政府退出后重新加入后却成了观察员国家,连正式成员都算不上了;主导全球抗疫的世界卫生组织,拜登在特朗普退出一年后再重新加入,却已经失去了相应的话语权;还有美国领导创立的世贸组织,特朗普因不满世贸组织没有“美国优先”而使用各种手段把巴西籍总干事阿泽维多(Roberto Azevedo )提前逼走后,力推美国籍的副总干事沃尔夫(Alan Wolff)上位,但最终结果虽然因美国反对而拖延了几个月,WTO 新总干事人选还是落到了尼日利亚籍的伊维拉(Ngozi Okonjo-Iweala)身上……

于是,在各种多边机构里屡屡碰壁的拜登政府不得不赤膊上阵了。拜登亲自签署行政令重返《巴黎气候协定》,在公布美国的气候政策时却要求中国强化自己的减排承诺,提出的理由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做得不够,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但实际上美国的人均碳排放世界第一,而中国早在去年9月份就承诺将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来中和碳排放,力争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而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美国的呼吁应者寥寥。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上任第一天加上拜登总统先后给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打电话要重建被特朗普破坏的与北约的关系,重申美国对北约的承诺是“神圣的”,要和盟友一起共同应对一系列挑战,包括中国崛起、恐怖主义、阿富汗和伊拉克问题以及俄罗斯等,但北约却直接回应“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法国外长更是直接说要“制定欧盟自己的太平洋战略”,完全没有和着美国的节奏起舞的意思。

新任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与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外长举行了两场(Quad)会议,虽然讨论了应对疫情和气候变化上的四方合作,以及打击虚假信息、海上安全、缅甸局势等议题,但其呼吁推进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用来制衡中国的计划却最终没有达成一项落到实地的措施,甚至连四方联合声明都没能发表,最终是四方在会后自说自话,提都没有提到中国,意味着这场被美国社会给予厚望的“亚太战略”的失败。

最终在拜登亲自出马的“G7峰会”上,虽然七国领导人在视频会议中详细讨论了有关中国的问题,但随后的声明中并没有提供多少细节,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回避相关话题。这代表了以德国默克尔为代表的欧盟成员国在如何与中国打交道方面与美国存在着明显分歧,各国领导人都希望避免“G7峰会”成为“反华阵线”。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是拜登首次以美国总统的身份在世界舞台上亮相,却连自己的政治主张都发不出去,逼得拜登在之后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只好自行宣布鉴于中国实行“经济滥用和胁迫行为”,美国将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但与会的、深受疫情困扰的欧洲国家“小伙伴们”实在是“跟不起”,因为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一些关键技术的制造商。

加拿大政客无知无畏

无论是奥巴马、特朗普还是拜登,美国打压中国的正常招数基本上用完了,没一样取得预想中的胜利。焦虑的美国人在无底线的特朗普时代开始丧心病狂地诬陷、造谣、抹黑中国,针对香港问题、新疆问题、西藏问题、新冠病毒等等谎话连篇,完全不顾事实,不讲道理,一次又一次刷新人们的认知底线。即使是对一些已经辟谣的信息依然反复宣扬,以期达到臭名昭著的“戈培尔效应”: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于是针对中国“在新疆建立集中营拘押数百万维吾尔人,对维吾尔人实施宗教控制、政治灌输和恐吓酷刑,强制维吾尔族女性绝育,强制新疆人劳动”等等谎言就出台了。

尽管中国政府通过各种平台、各种场合澄清事实,给出具体的数据和信息,先后发表了8本新疆问题白皮书,组织外国使节和媒体人员到新疆参观访问,与民众见面,制作了各种涉疆纪录片,还在今年2月4日发表长文《关于涉疆问题的谎言与事实真相》,就24个典型涉疆谣言有针对性地予以回应,列明事实,说明真相,以正视听。但已经决定誓死抱美国大腿、又需要给美国新总统奉上投名状的英国、加拿大还是完全不顾事实真相地跳了出来。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2月初发布所谓“重磅调查报道”,通过采访几名自称曾在新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西方媒体称之为再教育营)目睹“性侵”的女性以及一名“警卫”,炮制出“中国新疆‘再教育营’中的妇女遭到系统性强奸和酷刑”这一耸人听闻且漏洞百出的“大新闻”,急于获得抹黑中国“弹药”的西方媒体如获至宝,不做任何求证迅速跟进,一边倒地大肆炒作。报道里出镜的这几名爆料者要么被证实谎话连篇,要么是在国内涉嫌犯罪,受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资助的非法出境者或者正在申请政治庇护的难民。媒体检索发现自去年8月以来的6个多月里,从炒作“强迫劳动”到最新的“系统性强奸”,BBC发表了至少41篇涉疆文章,但其中有30篇没有署名,BBC这个自称“准确、公正”的国际知名媒体,更像是一家炮制和传播谣言的网站。

BBC的报道一出来,美国国务院、英国议会、澳大利亚外长纷纷表态谴责中国,加拿大的行动更为迅速,直接上升到国家层面。保守党外交事务评论员、华裔议员庄文浩(Michael Chong)日前提出动议要求国会众议院确认中国政府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政策;魁北克政团(Bloc québécois)议员Alexis Brunelle-Duceppe则要求国际奥委会更换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地,最终这个动议在2与22日被投票通过,加拿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国家议会层级明确给中国定下“种族灭绝罪”的国家。

实际上,联合国大会1948年通过的《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中对“种族灭绝罪”有严格的定义,是指蓄意全部或局部消灭某一民族、人种、种族或宗教团体,犯有下列行为之一者:

(a) 杀害该团体的成员;

(b) 致使该团体的成员在身体上或精神上遭受严重伤害;

(c) 故意使该团体处于某种生活状况下,以毁灭其全部或局部的生命;

(d) 强制施行办法,意图防止该团体内的生育;

(e) 强迫转移该团体的儿童至另一团体。

资料显示,目前新疆地区清真寺数量较40年前增加了10倍,人均拥有比例高于许多伊斯兰国家。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在2010—2018年间上升到了1271.84万人,增长25.04%,显著高于全疆各民族人口13.99%的增幅和汉族人口2%的增幅。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套不上“种族灭绝”的大帽子,加拿大议会却执着地要通过这项不具约束力的动议。

这项动议投票时,338名国会议员中除了总理特鲁多、自由党政府的几个部长和少数议员缺席投票,在场的自由党外交部长Marc Garneau宣称“代表加拿大政府”弃权外,有266名议员投了赞成票,没有人投反对票,包括全部绿党议员(3)和独立议员(5),除两人外的其他全部保守党议员(118)、全部新民主党议员(22),除1人外的全部魁北克政团议员(30)以及大部分自由党议员(88,自由党议员总数为154人)。

就算特鲁多拒绝使用“种族灭绝”的说法,并和其内阁成员们缺席投票,也并不意味着他本人或加拿大政府在对待中国问题上放弃了涉疆议题。可能只是他不愿意与保守党“同流合污”,编造谎言用种族灭绝这个罪名来污蔑中国,以免造成政治污点,危及未来的政治生涯。Marc Garneau外长虽然在投票时弃权,却在声明中表示需要对所谓“种族灭绝”的指控“进行可靠的国际调查”,并称“我们对关于‘新疆侵害人权的可怕报告’感到深深担忧”,例如“强制劳动”、“强制绝育”等。

除了涉疆议题,保守党党领欧图(Erin O’Toole)还一个劲儿地抛出“因人权问题,中国不适合主办2022年冬奥会”的提议。他之所以卖力地推动这个议题是因为现在执政的自由党是少数政府,可随时倒台,而在下次联邦大选中,万一他当选的话可在是否让加拿大参加2022年冬奥会上具有更大的话语权;绿党党领Paul Manly不仅要求加拿大政府支持2022年冬季奥运会易地举行,更提出让加拿大代替北京举办这场世界体坛盛事,这种荒唐说辞让这些政客们的“私心”昭然若揭。

美国新总统拜登(Joe Biden)上台后,舆论场针对中国新疆议题的关注度显著增加。而炒作涉疆议题,已经成为政客们展示对华强硬态度,收割政治资源的“方便”手段。这次甘当马前卒的加拿大、英国冲在最前面,政客们只图一时嘴快,最终究竟能获得什么好处却不愿意多想,选票政治中的自私自利犹如司马昭之心,而看客们却都抱着看皇帝新衣的兴奋,这实在是这个时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