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唐人街鼓与呼
——访魁北克进步华人联合会发起人赵秀媚律师 近几年火热的房地产开发正在悄悄地改变着蒙特利尔市中心的版图和面貌,处在这个区的唐人街也不例外,在面临经济和文化没落的同时,古老的唐人街还有被疯狂抢地的地产资本吞噬的危险。而关于唐人街的未来到底该开发还是该保护以及如何开发和保护,唐人街所在的Ville-Marie区并没有具体的规划,蒙特利尔市政府也没有明确的中长期计划,而是等待着华人社区拿出一个具体的、可执行的方案来商讨。在华人社区内部也没有形成统一的主张,有些人认为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充分发展,开发一些大的商业、住宅项目,特别是华人自己开发的项目;另一些人则觉得应该用心规划让唐人街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在形成统一意见之前应该暂停所有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后一个意见的代表人物是社团组织——魁北克进步华人联合会(Chinois progressistes du Québec)创始人、主攻婚姻家庭事务的律师赵秀媚(Sau May Chiu),由她发起的就如何保护唐人街进行公众咨询的网上签名活动截止记者发稿时已经获得了1,200多个签名,再加上为抗议魁省议员Emilise Lessard-Therrien的辱华言论而组织的抗议游行活动,让离开公众视线十年多的赵秀媚重新回到了聚光灯下。 在蒙特利尔生活多年的人应该对她还有印象,记得她曾在2006年挺着即将分娩的大肚子在Lasalle-Ville-Émard选区参加联邦大选,代表魁人政团(Bloc Québécois)挑战当时的加拿大总理Paul Martin。她的参选曾在华人社区以及本地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方面她是第一个在魁省参加联邦竞选的华人,代表的又是大部分华人不喜欢的分离主义政党,另一方面是籍籍无名的她对阵当时的加拿大总理。在这次大选中,第一次参选的赵秀媚最终以28.7%的支持率名列第二;两年后进行的魁省选举中,她又再次代表分离左派的魁北克团结党(Quebec solidaire)在Outremont选区对阵当时的自由党财政部长Raymond Bachand,最终获得了11.43%的支持率,名列第三。 两次大选后,赵秀媚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她并没有停止为华人的权益、为弱势群体以及华人社区的发展而奔走抗争。 跌宕起伏人生路 赵秀媚于1965年在香港出生,父亲是台山人,在60年代的赴港大潮中去了香港,站稳脚跟后回乡娶了赵秀媚的妈妈。赵秀媚是家中老大,六岁时跟随父母来到加拿大,投奔落脚在魁省三河市(Trois-Rivières)的姑姑,所以她是在三河市长大的,直到上大学时才来到蒙特利尔。 她在康考迪亚大学学习艺术和哲学史,当时正是南非反种族隔离运动如火如荼的阶段,康大的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声援以曼德拉为首的南非黑人的抗争,初出茅庐、来自小地方的赵秀媚激情澎湃,自然也投身其中。 在参加这些抗议、声援活动中,她开始关注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她曾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为什么要帮助远在非洲大陆的人而我身边就有很多的人需要帮助,这埋下了她服务社区的种子。幸运的是,毕业后她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蒙城华人服务中心(Le Service à la famille chinoise de Montréal)做翻译。那时候蒙特利尔还没有这么多来自大陆的、已经具有一定语言基础和经济能力的留学生和新移民,主要服务的对象是语言不好、从事最底层工作却依然挣扎在温饱之间的老侨以及投奔老侨的亲戚朋友。他们来到华人服务中心寻求涉及签证、居留、歧视、权益受损等各种问题。赵秀媚的主要工作是为这些人充当翻译,帮助他们和律师沟通。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她意识到有那么多可怜的人需要法律帮助,而理应帮助他们的律师们却高高在上,不为客户的利益着想,这让热心、善良的赵秀媚很失望,也让年轻的她为帮不到自己的同胞感到沮丧,于是她决定辞职,全职去麦吉尔大学学习法律。 法律本科学业完成之后,她知道自己一旦进入律师所工作,将很难抽出大块的时间度假,所以在找下一份工作之前,她决定回中国呆一段时间,来熟悉自己的根,寻找自己的文化。她还清楚地记得,在上大学预科时,一个当地老师曾询问她一个有关中国的问题,她诚实地回答说不知道,并解释说自己不可能知道,因为自己和班里其他同学学一样的课程,当时那个老师盯着她说道:“真是可伶,你知道吗?你错过了自己丰富的文化”。当时她的第一个反应是不高兴,觉得自己不仅是中国人,更是魁北克人,凭什么要知道其他人不知道的东西,接着她又觉得自己可能确实忽略了某些重要的东西。 于是在1994、95年间她来到山西大学教授英语和法律。到现在她都认为这是她一生中做出的、最美好的决定。在这之前,除了自家的亲戚,她几乎没有和中国人交往过,更没有华人朋友。而山西之行让她认识了很多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和传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真正认同了自己的华裔血统并为之感到骄傲。因为在上大学之前,曾经有一段时间,赵秀媚觉得本地人似乎更优秀,并为自己的亚洲容貌感到自卑,甚至走路都不敢抬头挺胸。 1996年,赵秀媚考取了律师执照,加入一家移民律师事务所。2001年应蒙城华人服务中心即将退休的主任蓝何梅嘉之邀成为该中心的新主任,直到2006年因参加大选而离开。 大选结束后,赵秀媚先是在家待了一年多,照顾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然后再次投身到公益组织魁省妇女会(Fédération des femmes du Québec)负责处理相关的法律问题。工作了近一年,又来到Côte-des-Neiges区一个名叫 Projet Génèse的社区组织工作,这是一个致力于帮助贫困人口的组织。在这里她看到了很多她从来没有见过,甚至想象不到的贫困状况,人们住在有霉菌和老鼠的房子里,甚至处在流浪街头的边缘,不被人关注。她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多点时间就再次失业,因为这些非盈利机构主要依赖政府拨款来维持生存,而政府的拨款会随着执政党更迭和每年的预算侧重点不同而有所波动,拨款减少时就不得不裁人。最终,赵秀媚决定加入律师事务所,成为自雇律师,专注婚姻和家庭法律事务,接很多法律援助的案子,非常辛苦且不赚钱,但能帮助那些因经济原因而无法维护自己应有权益的人就是她获得的最大安慰。 关注衰落的唐人街 无论是做援助律师还是参加大选,赵秀媚关心的都是华人的权益,操心华人社区的发展。自2014年蒙特利尔中华文化宫因资金短缺、难以为继被关闭以来,她就一直到处奔走,希望能让为华人服务的蒙城华人服务中心借住这座大楼,离开原来那个狭小、逼仄的办公地点,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文化宫在2018年被西人的音乐学校l’école de musique Musitechnic买下。 文化宫的易手是唐人街衰落的一个具体例子。尽管来到蒙特利尔的华人越来越多,但唐人街的常住人口却越来越少。没有了以文化宫为中心的中文图书馆、艺术表演、展览展出、中文学习班、夏令营、中华文化研讨会等各种文化活动,唐人街的文化凝聚力日渐减弱。 唐人街里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且没有进行必需的维护和修缮。房屋破败,房租又高,现在的唐人街几乎找不到愿意住进来的新租客,只有那些早期华人移民还固守着这块他们眼里的“家园“,人数却在逐年减少,唐人街正在演变为白日人来人往,夜晚空空荡荡的“旅游景点”。 唐人街曾是大蒙特利尔地区华人世界的经贸中心,是华人购物、吃饭、休闲的必选之地,然而现在除了临街的门面还有一些小店铺外,几乎找不到大型的商场,这些小店面也普遍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许多店主日益年迈,面临退休,而子女长大成人后,融入北美社会,根本无意接手父辈们的小生意,更是让传承难上加难,唐人街的经济凝聚力也在逐渐消亡。与此同时,以康考迪亚大学为中心,主要面向华人留学生的新华人中心(比较流行的称谓是第二唐人街)以及南岸brossard市主要由华人移民组成的华人中心正在崛起,威胁着传统华人中心——唐人街的地位。而这不仅仅是蒙特利尔唐人街面临的困境,也是北美主要大城市唐人街面临的普遍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的唐人街都处在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在房地产蓬勃发展的当下成为房地产开发商垂涎青睐的黄金地块,一直都在被蚕食、被持续开发中。 蒙特利尔的唐人街已经在本世纪六十、七十年代被联邦政府征用了大片土地用于建造魁北克水电局总部大楼(Hydro Quebec )、联邦大楼(Complexe Guy-Favreau)、 会展中心 (Palais des Congrès)和加鼎广场 (Complexe Desjardins)。现在在Saint-Laurent 和Viger夹角处,唐人街南大门牌坊旁边正在建设着一幢新的酒店和公寓大楼,对面的空地也已被买下,而唐人街上新开的商家也不再完全是华人企业。如果听之任之,唐人街就会以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被慢慢蚕食掉;如果华人社区不迫使政府控制开发速度,想办法保存当地小商家和居民,承载着无数人记忆和华人情感寄托的唐人街就会在地理上和文化上逐渐消失。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