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归还孟晚舟女士的自由了!

洪田 特鲁多政府之所以拒绝解除对孟晚舟女士的拘禁,其理由包括:1)加拿大是一个法制国家,政府不宜也无权干涉司法独立;2)中国把两名加拿大公民扣作人质,如果释放孟晚舟来换取这两名加拿大公民的自由,则会鼓励其它国家仿效中国,那么,在世界各地的加拿大公民随时都有被扣作人质的危险;3)中国在对待新疆维吾尔族居民、香港市民等问题上严重侵犯了人权,对于这样的国家,加拿大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妥协。 上述理由,如果只看理论陈述,都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些理论原则在使用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出现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加拿大重视保护人权,将其视作自己重要的价值观。加拿大同时关注其他国家保护人权的状况,并且坚持不会因为经济利益或者其它利益牺牲自己的价值观。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对待人权问题的时候,应该明辨什么是“侵犯人权”,不能将“打击犯罪”和“侵犯人权”混淆;在宣扬自己的人权价值观时,不要摆出教师爷的姿态,四处指手画脚,令人反感。假如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动辄拿加拿大境内原居民的遭遇和其它少数族裔的遭遇对加拿大进行批评或者说教,加拿大人会是什么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加拿大政府对此应该反思。 把孟晚舟一案和中国政府是否侵犯人权相联系,这本身是在把司法问题和政治问题挂钩,是不可取的。孟晚舟一案和人权问题没有任何瓜葛,孟本人并非政府官员,和中国政府没有任何行政关联,无论加拿大政府官员如何评价中国政府的行为,都没有道理把这种评判作为释放孟晚舟的前提条件。 因此,第三条理由是难以成立的。 在孟晚舟女士于温哥华机场转机时被突然拘留不久,中国政府以间谍罪逮捕了境内的两名加拿大公民。在加拿大政府看来,这是中国政府的蓄意报复,是将两名加拿大公民扣作了人质。这又将司法问题政治化了。加拿大政府应该从法律角度来帮助这两名公民,而不是通过政治途径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如果加拿大警察应美国司法部门的秘密要求突然拘捕孟晚舟是正当的,那么,有什么理由认为中国把有间谍嫌疑的加拿大公民拘捕是在蓄意报复,是在扣留人质呢?这种“臆测”只会激化矛盾,而无助于解决矛盾。 无论出于怎样的动机中国政府逮捕了中国境内的两名加拿大公民,加拿大政府都不应该将其视作不能释放孟晚舟的理由。是否释放孟晚舟,关键在于孟本人是否真的触犯了美加两国的法律,是否依法要被引渡到美国。如果担心其他国家效仿中国把加拿大公民扣作人质而拒绝释放孟晚舟,那加拿大政府是把孟晚舟当作了人质,向中国和世界各国宣示加拿大的强硬。你本身反对其他国家把加拿大公民扣作人质,却又为了自己的目的把他国公民扣作人质,这种自相矛盾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因此,第二条理由是难以成立的。 加拿大拘捕孟晚舟是应美国司法部的秘密要求进行的。美国司法部向世界几十个国家发出了这种要求,加拿大政府是唯一的执行者。为什么其他国家予以拒绝呢?因为孟晚舟本人无罪,拘捕孟晚舟是美国政府打压华为公司的一个手段。特朗普本人的所作所为,早已向世人表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无论什么人,如果不听他的话,只能离开政府部门。美国的司法部不是净土,它的所作所为是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的。拘捕孟晚舟与其说是出于司法目的,不如说是出于政治目的、商业利益目的。这是稍有头脑的人都可以明白的。 那加拿大警察为何还要听从美国司法部的调遣逮捕孟晚舟呢?如果此事是在加拿大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那加拿大政府的内部运作出现了问题。如果此事是在加拿大政府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那最可能的解释是,加拿大政府希望以此缓和和美国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减缓来自美国方面的贸易压力。 我们难以肯定特鲁多政府是否预料到中国政府的反应会如此强烈,是否预料到中加关系会由此而跌至深谷。如果没有预料到这种结局,那说明相关的政府官员和智囊团体出现了问题。如果明知结果如此却依旧如此行事,把自己卷入本可以避免的政治漩涡中,让自己的国家付出这样大的代价来满足他国的自私自利,实在是得不偿失。 当特鲁多本人三番五次请求美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施压,请求特朗普本人向中国政府施压释放两名加拿大公民的时候,让人匪夷所思。别说美国政府无力干预,特朗普本人无力干预,即使有力干预,他们会干预吗?他们会关心加拿大公民的安危吗?堂堂一个大国的总理,公开请求藐视、辱骂自己的人去解救自己的公民,实在让人脸红! 孟晚舟案本事不是一个纯粹的法律问题,而是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商业利益色彩的案件。加拿大政府以不干涉司法独立为由而置身事外是难以成立的。 假如孟晚舟一案是纯粹的法律问题,那么加拿大政府是否就可以置身度外了呢? 美国政府对于伊朗的制裁,美国政府的“长臂管辖”政策都是蛮不讲理的。但既然这是美国的既成法律,具有法律效力,我们姑且将其视作“合理”。 作为华为的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女士为了向汇丰银行贷款,向银行的有关人员说明华为和伊朗没有直接的业务往来,她所用的PPT文件至今还保留在汇丰银行。这一过程都是清清楚楚,有案可查的。如果孟晚舟女士明知自己在作假却还要亲自去进行游说,把“犯罪证据”留在受害人那里,是不会有人相信一名高智商和情商的“罪犯”会如此愚蠢的。孟之所以这样做,因为她自己并没有要有意欺诈对方。况且,她有什么必要冒着身败名裂甚至身陷囹圄的风险去欺诈对方呢? 从相关法律的记录看,我认为孟晚舟女士没有撒谎,而且她的陈述也没有给汇丰银行带来任何风险,因为最终华为从其它渠道获得了足够的资金,并没有从汇丰银行贷款。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的司法部依旧认定孟晚舟犯有“欺诈罪”,而且加拿大的法官也认定,此事如果发生在加拿大,孟晚舟也犯有“欺诈罪”。这一判定结果,令人难以信服。如果我是孟的辩护律师,对此我会上诉反驳的。对于这一过程的分析,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此处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浏览《孟晚舟“欺诈”?一个跨国大笑话!》一文) 更有甚者,在进一步的法庭调查过程中发现,孟晚舟女士在温哥华转机的时候,是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拘捕,其拘捕程序是违反了加拿大的相关法律规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孟晚舟女士的拘捕和指控就更加可疑,更加难以令人信服。 因此,单纯从法律角度而言,孟晚舟女士是以可疑的罪名在加拿大被非法拘捕的,她应该被释放。结果如何,是律师和法官之间交锋的结果,我们姑且不予过多置评。然而,存在这样多的疑点,存在这样多的法律漏洞,按照加拿大的法律,加拿大的司法部有权对此进行干预。遗憾的是,加拿大司法部对此却不置一词。 姑且认为孟晚舟女士纯粹是因为法律原因被捕,对其审判过程加拿大政府部门无意干涉,那么事到如今,加拿大政府是否依旧可以置身事外,无所作为呢? 在2020年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美国的特朗普总统公开表示,美国政府会把孟晚舟作为美、中贸易谈判的一个筹码,公开将孟晚舟一案政治化;2020年年底,美国司法部门通知孟晚舟,如果孟本人承认自己有不当行为,会考虑免除对她的法律追究,这有公开进行司法诱骗的嫌疑,同时说明孟的“罪行”并不严重,是可以被免除的。在这样的情形下,加拿大政府是否有必要坚持孟晚舟一案是司法案件,政府无权干涉呢?是否还要宁肯损害加拿大自身的利益,也要坚持把孟引渡到美国去呢?按照加拿大的法律,如果司法部长认为引渡案件的背后含有政治动机,是有权予以干涉并终止的。 因此,无论从哪种情况进行分析,加拿大政府不应以司法独立为借口,对孟晚舟一案不闻不问,让一个柔弱的女子,担负中、美两国冲突带来的压力;以加中两国的关系为筹码,替一个不讲道理的邻居买单。 因此,本文开头所提及的第一条理由也是不成立的。 随着美国政府的更替,特朗普的任性妄为可以告一段落了。他的一些荒唐甚至疯狂的举措也将成为历史。加拿大和中国的任何公民都没有理由因为特朗普的任性而受到牵连,加拿大和中国的关系不应因为美国的蝇头小利而遭受损害。特鲁多政府应该依法释放孟晚舟,结束引渡的闹剧,结束无辜家庭的悲剧,这是在维护无辜者的人权,在捍卫加拿大自身的价值观。 是的,该让孟晚舟女士回到中国了,该让孟晚舟女士回到自己家人的身边,自由生活了!(2021年1月11日)  

民法典如何“典”亮中国?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2021年1月1日,中国《民法典》实施,也标志着中国民法体系完成了“法律”到“法典”的进化,正式迈进“民法典时代”。根据民法典相关条款作出的一系列“首判”,引起社会关注。 中国《民法典》立法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1949年起曾多次启动但又多次搁浅,直到2020年5月终于梦想照进现实。中国《民法典》借鉴和吸收了西方国家立法经验以及平等、保护私权等理论,但又有着其独特的特质。其一,通过将“优良家风”“夫妻互相关爱”等传统文化基因入典,体现了“民族性”。其二,改变传统民法“重物轻人”、及时回应互联网时代关切,显得“新”意十足。 民法典的重要意义在于“确定”关系,即确定国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关系,进而起到稳定社会运转,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拿破仑法典》就是法国大革命引发社会关系急剧变化后,拿破仑为巩固革命成果、适应社会变化、稳定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一部法典。至今,历经多次修改的《拿破仑法典》仍是法国现行法律,在治国安邦、经世济民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发展转向快车道,各种新问题新挑战随之涌现。户籍制度逐渐破除加速了人口自由流动,城镇化的推进打散了原有的传统家庭模式,商业持续繁荣和模式转变产生了更多纠纷······中国也亟需一部民法典来匹配中国社会的变化。 伴随民法典实施,中国方方面面也将迎来“典”亮时刻。首先,各种执法困境得以化解。单行法时代,法律条文散乱零碎或相互冲突,导致司法判决经常面临不畅,甚至出现“同案不同判”的尴尬。民法典对零散的单行法进行梳理、整合、完善,也是对原有“BUG”的及时修复。 其次,民众生活幸福指数提升。民法典对以往单行法未曾涉及或模棱两可的地带给予了界定、补充、明确。不仅高空坠物谁来担责、见义勇为担心惹祸缠身、公共交通“霸座”如何惩治、遭遇婚内出轨受害方该不该要赔偿、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如何处理等老问题终于有法可依,基因编辑、数字遗产、网络侵权、网络暴力等新问题也不再处于盲区,可谓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回应了社会焦虑。 再次,市场营商环境迎来优化契机。“禁止自带酒水”“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这样的霸王条款并不鲜见;期待明确私人物权和国家物权一视同仁,是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心声;缺乏有力的违约制约机制,导致中国市场上频现违背契约的案例。民法典对市场主体享有哪些权利、触碰红线将受何种惩治给予界定,不但有助于调动各种要素高效配置、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也为中国经济健康良性运转提供了制度基石。 最后,有助提升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在单行法时代,司法机构在处理一些民事关系时无法找到对应的条文依据,这为公权力干预民事权利提供了钻空子的可能。即便很多地方通过行政法规填补了民法空白,但这种政策普遍欠缺连续性、稳定性,同时也在严谨性、规范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避免了公权力的任性,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与时俱进、同国际接轨的中国民法典,推动“法治中国”走入社会细微之处、走进国民生活之中。

“马首”回家了,中国文物追索依旧“路漫漫”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近日,在海外飘零160年的十二生肖铜像之一“马首”重回北京圆明园。至此,已有七尊流失海外的“兽首”踏进了“家门”。流失的中国文物有着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中华文化根脉的一部分。让它们回家,是一种文化寻根,能更好发挥它们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作用。马首“回家”,也是全球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 由于近代历史上中国积贫积弱,大量文物或在战争中被掠夺倒卖,或因不法商人走私而流散海外。1949年后,在中国政府及海外华侨华人共同努力下,已有15万件文物先后“回家”。不过,追索文物是世界性难题,而中国流失文物数量大(据统计多达1000多万件)、流失渠道复杂、流失年代远,进一步让这条追索之路困难重重。 目前中国文物追返主要有三种途径。其一,外交和法律途径。目前,中国已加入了《1970年公约》《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这些国际法为国际社会合作打击文物走私、促进文物追索提供了法理依据。近期,英国向中国返还了68件文物,就是依据这些公约框架进行的。 其二,商业回购。即通过购买的方式实现文物回归。2000年中国保利集团买下牛首、猴首、虎首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文物公司买下乾隆年代文物藏于北京某博物馆,都属于回购方式。 其三,捐赠方式。即个人或企业将其所藏或购买的文物捐赠给中国政府或文博机构。港澳人士、海外华侨华人在这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澳门企业家何鸿燊向中国捐赠了猪首、马首,英国华人赵泰来先后向中国捐赠的文物价值8亿元人民币。 不过,解决海外文物回归难的问题,仅靠目前三种途径似乎仍力有不逮。首先,目前国际法规仍存在“力不能及”的地方。一方面,发生在公约生效前的掠夺、盗窃、走私等文物流失,在追讨上依旧缺乏国际法理支撑。另一方面,公约只对缔约国有约束效力,非缔约国不会受到制约。其次,商业回购出发点固然没错,但也被外界质疑存在“推高文物价格”“助长文物走私”等隐患。最后,捐赠方式可遇不可求。毕竟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价格十分昂贵,具有捐赠能力的人终是少数。 由于国际公约完善、文物举证的认定、公众意识的培养、法律障碍的消除都是系统性复杂工程,注定中国文物追返工作耗时费力。对中国官方而言,需要在三方面下功夫。首先,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进一步堵上制度漏洞,加大打击文物走私、文物犯罪活动,从根源处减少海外流失文物的“增量”。其次,追索上要讲求策略。在方式上要有先后主次之分,先集中资源追返珍贵的、非法的文物。最后,中国要创新思维。在借鉴他国经验同时探索更多元的追返途径,为文物回归找到更多突破口。寻求互利共赢,可能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海外华侨华人除了捐赠途径外,也要积极发挥自身融通中外的优势。比如收集信息及时、熟悉当地法律、具有本地人脉……在中国文物“回家”过程中发挥铺路作用。  

从特朗普到拜登(下) ——美国人不愿直视的是是非非

七天评论员 洪田 问题三 大选之后,特朗普何去何从? 虽然特朗普极其不情愿,至今也不肯承认败选,但他终究还是同意开始权力过渡。卸任后的特朗普会干什么?他不需要为了赚钱而去四处演讲,也不需要为了钱而急于出版回忆录,他完全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美国富豪总统和平民总统卸任后的一大差别)。对此,众人可以有众多的猜测,甚至是带有调侃性质的离谱猜测。 他会建立自己的媒体吗?这应当是四年总统任期内他感慨最深的地方。他被主流媒体片面报导太多,和他们的关系很紧张;他所依赖的“福克斯新闻”在选举结束后不顾他和他的团队的极力反对,早早承认了拜登当选,让他深为愤怒。是的,他可以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和选民直接交流,但恶虎害怕群狼,在强大的传统媒体的聒噪声中,他的声音往往被人曲解和忽视。或许,建立一个自己可以直接控制的媒体,是他的首要目标。而他的众多支持者和粉丝们,会很容易成为他的新闻媒体的忠实追随者。 四年后,他会重新参加总统竞选吗?四年后,新当选的总统拜登是否要竞选连任,是否有能力竞选连任都是问题。如果特朗普要重新披挂上阵,他所面对的对手或许是其他更加年轻的民主党人。那个时候,共和党是否会允许他代表共和党重出江湖?时代是否会接纳他重出江湖? 以特朗普的个性和行事风格,他很可能做一些常人不敢想象的事情,对于原本裂痕深深的美国社会,这或许不是什么好的兆头。对于他的政治对手们来说,不大可能让他和他的家族为所欲为,通过税务等政治外的手段来打压特朗普,很可能是一种选项。 特朗普的亲侄女不久前出版了一本书,暴露自己家族的丑闻,认为特朗普的精神有问题。我们难以置信美国民众的选择会如此不堪,但在回顾他执政期间、大选之后的任性妄为,我们也不能不怀疑,这究竟是特朗普的性格问题还是他的心理问题? 现代的美国社会很分裂,很复杂,常人的思维难以理解! 问题四 大选之后的美国何去何从? 无论是个人性格还是政治理念,拜登和特朗普都截然不同。这种总统个人间的迥然不同,几乎贯穿了美国近三、四十年的政治史。 从拜登的政府人选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很注重少数族裔和妇女在内阁中的比例,这和特朗普内阁中几乎清一色的欧洲裔男子明显不同。人们在欢迎这种平衡的同时,还需要观察这些人能力如何,是否能够面对分裂严重的美国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今日的美国社会和奥巴马执政时已经有很大的变化,如何弥补社会裂痕,让社会重新和谐共处会相当棘手。 有些朋友问我,美国社会既然如此混乱,为什么它依旧会如此发达呢?这一方面是因为短时期的混乱并不会对美国这个庞大的国家造成明显的伤害;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美国政治上的混乱并没有波及到其它领域。当人们看到新闻报导中街头混乱、政治人士互相攻击时,不要忘记镜头以外还有更多的美国人在那里默默辛勤地工作着,为了生活在那里紧张地忙碌着。不止一位在美国生活过的朋友和我说起过美国人的工作如何忙碌,压力如何山大。一位阿拉伯裔的医生更是直言不讳地说,美国人的生活就像奴隶一样,需要不断地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计。不管人们如何评价,正是这些勤奋的工作,托起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力。 在美国,政治和其它领域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对于其它领域的活动少有直接的控制,大多是间接的影响。这种社会架构,可以减轻政治风波在整个社会的冲击力。如果我们把美国社会比作一个生命体,它的政治生活就像是它的神经系统,它的其它领域,如经济、金融、科研、军事等等都可以看作它的某一个器官。如果神经系统发生了短时间的混乱,会造成躯体的不适,但只要身体的其它器官依旧强健,躯体的健康就有恢复的可能。 可以说,美国政坛的变动,对于美国国内形势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因为美国社会是个利益驱动的社会,真正影响国家的是利益集团,是物质利益和金钱。但对于国际社会而言,美国政府有更大的权力行使空间。这种权力来自它强大的军事、经济、科技实力,也来自美国民众对于国际形势的漠视甚至无知。这种漠视和无知,可以让美国政府无所忌惮。 拜登率领的民主党政府对于加拿大自由党政府而言是个喜讯,对于欧洲的左翼政党是个喜讯,这些政党可以松一口气了,不必为特朗普的任性和蛮横而挠头。但是,这些国家应该坚持独立的外交路线,不应盲从美国,因为美国政府的行为是为了美国的利益,其它国家没有必要为其买单。加拿大政府尤其需要坚持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把加拿大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绝不应为了迎合美国的短期利益而牺牲加拿大人的长期利益。只是,加拿大政府是否有勇气,有担当来这样做呢? 对于俄罗斯而言,拜登上台或许不是什么喜讯,因为拜登公开抨击特朗普对于俄罗斯过于纵容和软弱。但只要俄罗斯内部不发生混乱,它的强大武力以及使用武力的决心足以震慑敌手的蠢蠢欲动。如何保持内部的和平、稳定,如何保持周边盟友的稳定和忠诚,是俄罗斯普京政府需要面对的难题。 对于中国而言,它不需要面对特朗普打打杀杀的“明枪”,但需要防范民主党人微笑寒暄下的“暗箭”。特朗普把自己的盟友得罪甚多,但这些国家依旧没有放弃追随美国来遏制、打压中国。拜登会选择更加温和、团结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盟友,和他们一起来共同对付中国崛起,中国无疑会承受更大的外部压力。来自台湾的蠢蠢欲动,来自印度的无知者无畏式的挑衅,中国政府都需要展示不惜使用武力的能力和决心。可以预见,台湾的统一,只会在台独者的猖狂中更加快速地到来。今天的人们或许有幸见证中国历史掀开新的篇章。对于印度,中国政府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帮助印度国内受到压迫的贫苦大众,让丑恶的种姓制度成为历史;去帮助长期受到印度霸凌的弱小邻国,让它们彻底摆脱对印度的依赖。 美国的共和党人喜欢用军队来解决问题,每一任共和党总统都要派兵征战(特朗普是个意外)。民主党总统要温和得多,更喜欢通过从内部制造矛盾来瓦解敌人。特朗普政府蓄意制造中国国内执政党和民众之间的矛盾,新疆维吾尔族民众和其他民族间的矛盾,以及港台地区和中国大陆之间的矛盾,但他的国务卿是个蹩脚的演员,把戏演砸了。相对于美国国内局势的混乱,中国政局稳定,中国民众不会轻易上当受骗。美国的民主党人则不同,很擅长于唱“人权戏”,“民主戏”,这是中国政府需要格外当心的,这也是其他国家需要注意防范的。其实,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把国家内部建设得繁荣富强,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五 小结 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的政治面貌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将影响国际形势,也将影响美国国内形势的日后走向。从人口比例,教育水平,国家实力等多个方面考察,今日的美国已经今非昔比。特朗普希望让美国重新“伟大”,恢复到他曾经熟悉的美国,那个延续了自古希腊、古罗马开始的有着严格的社会阶层分工和赤裸裸的种族歧视的社会结构的美国,已经难成现实。或许,他是最后一位怀揣这一梦想的美国总统了。 当初,当特朗普高呼让美国“重新伟大”时,一位反对派人士反问道:美国“伟大”过吗?是啊,没有人异议美国是个“强大”的国家,但伟大,则有着更高的道德要求。 如果拜登在其古稀之年能够率领美国成为真正“伟大”的国家,那是美国大多数民众的福祉,是世界大多数民众的福音。(全文完)(2020年11月25日完稿)  

从特朗普到拜登(中) ——美国人不愿直视的是是非非

七天评论员 洪田 问题二 特朗普何以有那么高的支持率? 当媒体在津津乐道拜登获得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总统竞选人支持票数的时候,他们似乎不乐意提及,特朗普获得了美国历史上在任总统获得的最多的支持票数。拜登和特朗普的支持率几乎不相上下,这也是让特朗普不肯轻易认输的原因之一。 既然特朗普有那么多的政敌,为何还有那么高的支持率?这方面的分析会很多,但真正说明原因的会很少,因为这牵涉到美国政治现实中尴尬的局面。 传统而言,美国共和党提倡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政府干预越少越好。最典型的莫过于前共和党总统里根的主张:政府本身就是个问题。因此,共和党通常被认为是富人的俱乐部,资本家的大本营。时至今日,共和党依旧是传统工业的利益代言人。民主党则更多地代表了中产阶级的利益,提倡政府积极参与,有所作为,节制资本势力,实现社会的公平。通俗地说,共和党主张放任自流的“马太效应”,能者通吃;民主党提倡劫富济贫,从富人那里多收税,以减轻中下层民众的负担,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从支持者的人员组成来讲,富有阶层、持种族主义的人士是共和党的支持者;有色人种、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是民主党的支持者。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的富豪,这些高科技富豪逐渐成为民主党的盟友,和传统工业的富豪阶层形成对立。 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竞争,也是竞选资金的竞争,谁获得的捐款多,谁就有更多的宣传自己的机会,更大的胜算把握。因此,富豪们的支持很重要,但这并不是竞选获胜的充要条件,只能说是个必要条件。如何平衡富豪和中产阶级之间在利益获取上存在的矛盾,争取中产阶级和底层民众的支持,同样重要,但这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民主党的桑德斯为例,他的偏向于维护穷人利益的主张得到了民主党内众多中底层民众的支持,却让华尔街的富豪们深深不安,被冠以“社会主义者”的帽子,最终没能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而是败给了持中间路线的拜登。在欧美政坛,要打败一名政治人士,甚至诋毁一个国家,有时只要一顶有严重抹黑效果的帽子就足够了。 美国总统出身各异,但在担任总统之前都有从政的经历,以此掌握政坛游戏规则。特朗普则不同,他是由一名商人直接上位,有管理公司的经验,却没有从政的经验。他不了解政坛的运作规则,是其执政的一个缺陷,但这让他少了官场的虚伪和世故,又未免不是一件好事。他经常抨击政客们只会夸夸其谈,却不肯做实事儿。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他公开抨击美国政客们的虚伪,这些都是他真实想法的告白,也是让长久以来疲于政客们虚假表演的美国普通民众耳目一新的原因。 四年前,在特朗普宣誓就职美国总统的时候,他很自豪地说,他的当选,标志着美国总统的权力从华盛顿政客的手中,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上。这样的话出自他这样一位亿万富豪的口中显得有些滑稽,却颇能获取人心。这反映出美国政坛已经和民众脱节,成为政客们任意摆弄的橡皮泥,也反映出民众的无奈和厌恶。特朗普以一个“非政治人士”的普通民众代言人自居,很容易获得这些人的共鸣和支持。 以选举的方式来产生各级领导人,而这些领导人并不能真正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政坛成为追逐个人和集团利益的“名利场”,这是今日美国政治的悲哀。 作为一名在商场跌打滚爬的商人,特朗普对当今美国社会面临的问题有更加直接的接触,更加真实的了解,也更乐于直截了当地解决这些问题。产业空心化,财政入不敷出是美国现在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他的武断作法在国际上影响不佳,但让普通美国民众直接看到这些政策给美国带来的经济利益,看到解决美国所面临问题的希望,因此获得了这些普通民众的支持。 就民主党而言,消除种族歧视,消除社会不公等主张都是正确的,但如果矫枉过正,从一个片面走向另一个片面,则容易引发民众的不安和反感。某些民主党主政的地方因为过于强调政治正确,脱离社会现实,忽视民众心理可以承受的程度,让原本支持他们的人变成了反对者,这些反对者继而对于联邦民主党也产生了疑惧,转而支持共和党。特朗普的一些更加鼓励公平竞争的主张迎合了这些民众的想法,因此获得了他们的支持。 对于那些骨子里认定“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者来说,特朗普是他们的知心人,同盟军,是他们旧梦重温的希望,或者说,至少让他们没有彻底失望。这些人同样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 有些朋友常常困惑,民主党为何要推举拜登这样年事已高的人来和特朗普竞选,为何不推举年轻一些的竞选人。这和民主党内的帮派利益有关,也和民主党人的担心有关。在美国政坛上,一个人竞选总统失利后,往往没有再次竞选的机会。一年以前,特朗普在民众中的声望如日中天,民主党胜算的几率很少,将近八十岁了的拜登最后一搏,即使失败也可以无憾人生。那时的民主党人大概没有人会相信能够打败特朗普,因此,有政治前途的人士对这次竞选迟疑不决。事实上,如果没有今年的疫情发生,也很难相信特朗普会被打败。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放手一搏的拜登凭借疫情的“助攻”,险胜看似不可战胜的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年长的总统。(未完待续)  

从特朗普到拜登(上) ——美国人不愿直视的是是非非

七天评论员 洪田 跌宕起伏的美国总统选举终于落下了帷幕。虽然特朗普口头不服气,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心里堵得慌,但既然参与了这场游戏,那就得遵守游戏规则,特朗普将成为前总统,拜登将成为新的总统,整个权力交接过程,纵然道路会曲折不平,但结局终归是明确的。 这场选举,创下了美国总统选举史上的多个“第一”,回顾这一过程,或许会让人们对于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有更多的了解,而这些现实的是是非非,是很多美国人不愿直视,不愿面对的。 问题一 谁打败了特朗普? (一)拜登战胜了特朗普? 单凭拜登一己之力,绝对不是特朗普的对手,这从选举结果的得票差距就可以看出来。拜登混迹于政坛已经将近五十年,可谓政坛老将。从他的个人生活轨迹看,他是个对于底层民众有同情心的人,但难以说是名优秀的政治家。特朗普曾经挖苦地说,拜登四十多年政治生涯中干的实事儿,还不如他四年以来干的实事儿多。拜登有拜登的苦衷,这种挖苦难免有失偏颇,但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 (二)特朗普败给了前总统奥巴马? 这次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前总统为自己曾经的副手出力之慷慨巨大,实属罕见。奥巴马擅长演讲,他不但在各地演讲支持拜登,还亲自打电话给选民为拜登拉票。特朗普公开鄙视奥巴马,奥巴马也公开抨击特朗普,二人可谓水火不容,并且毫不掩饰这种不和,这在美国的政坛十分少见。按照美国的政治惯例,卸任后的总统和现任总统无论心里想什么,表面上都相敬如宾,不会互相攻伐。特朗普和奥巴马打破了这一惯例。可以说,没有奥巴马凭借自己的三寸之舌鼎力相助,拜登是否能够胜出会很玄乎,但单凭奥巴马一口之力,很难战胜特朗普,特朗普的口才不弱于奥巴马,同样具有煽动性。 (三)媒体战胜了特朗普? 在众多的美国主流媒体中,大多数的媒体对于特朗普怀有敌意或者不信任感,其中CNN是急先锋,以至于特朗普当着CNN记者的面训斥CNN的报道都是“假新闻”,甚至一度阻止CNN记者进入白宫参加任何采访。《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紧随其后,对特朗普鞭挞甚多。《华盛顿邮报》是著名网购巨头亚马逊的创办者,现为世界首富的贝索斯“不小心”按错键盘买下的。因为《华盛顿邮报》和特朗普过不去,特朗普的朋友便揭露了贝索斯的婚外情,让这位世界首富因为离婚而实实在在地损失了一笔。这也算为特朗普报了一箭之仇。 在众多的主流媒体中,媒体巨头默多克麾下的“福克斯新闻”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这一媒体以“语不惊人死不休”而著称,对于希望了解真相的人来说是个笑话,但对于那些右翼极端人士来说则是提振精神的卡洛因,需要定期吸食。多年以前,特朗普就是在看了福克斯新闻报道后产生了进军政坛的想法,因为这一媒体在“重新塑造”选民的想法方面有着巨大的蛊惑力。 乍看起来,以一个名声不佳的“福克斯”来对阵威力更为巨大的“反特朗普”媒体大军,颇有以卵击石的弱势,效果可想而知。可是,在自媒体、社交网络发达的时代,传统媒体左右民众想法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了。无论是四年前特朗普对阵希拉里,还是今年特朗普对阵拜登,传统媒体所做的民意测验和实际结果都严重偏离。特朗普抨击说这是媒体在选举前故意摆下的“迷惑阵”,以此削弱特朗普支持者的信心,而我则认为这是传统媒体失去民心的结果。 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以挽回民众的信任,是今日美国传统媒体需要反思的问题。美国以外的一些听众、观众对于美国传统媒体或许依旧言听计从,但在美国国内,有多少普通百姓依旧相信传统媒体的观点则令人怀疑。通过众口一词的口诛笔伐而毁灭一个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特朗普直接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和大众交流,掌握了自己的话语权,严重削弱了传统媒体对政局的控制。另外,众多不那么入流的右翼媒体推波助澜,同样可以掀起狂风巨浪。 当政治对阵强烈的时候,人们往往更喜欢浏览自己中意的媒体,来强化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倾听反对意见,来纠正自己的偏颇。因此,虽然特朗普遭到众多传统媒体的广泛抵制甚至攻击,对于他的伤害非常有限,对于改变选民对特朗普的看法非常有限。 (四)共和党内部的反对派打败了特朗普? 特朗普在自己的商业王国里说一不二,口无遮拦,当了总统之后依旧保持这一习惯了的风格,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抨击共和党元老级的人物麦肯;批评前总统小布什;被他撤职的共和党要员更是一大摞,而这些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他是美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没有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共和党总统,这让共和党的传统金主——美国军工界,少了一大笔收入;他公开嘲笑美国国防部的高官,说这些人希望他发动战争来发财;被他除职的要员纷纷写书揭露他的缺点;他自己的亲侄女写书揭露他的阴暗,甚至公开声称他有精神病;前共和党总统里根的儿子抨击他的任人唯亲…… 我不知道美国历史上是否还有第二位总统在党内树敌这样多,遭到的反对和抨击这样多,但对已经习惯了骂声恶语的美国民众来说,尤其是特朗普的忠实粉丝们来说,这些人的“内幕揭露”、“公开抨击”只不过是在发泄自己的私愤,丝毫也撼动不了特朗普在他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和“热度”。特朗普曾经向朋友传授经验:只要你能够把一个人变成你的信徒,你对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他做到了。 对于特朗普的党内反对者们而言,即使他们反感特朗普,但也不可能因此背叛共和党,去帮助自己的政敌民主党。在拜登选举获胜之后,小布什作为唯一在世的共和党籍前总统,是最早向拜登发出祝贺的政界要员之一。这是他借机向特朗普发泄不满。但他本人是否会投票给拜登呢?他或许会弃权,但不大可能投票给拜登。 敌我分明,这是美国政界的一个特点。对于共和党内的特朗普反对者而言,他们不喜欢特朗普,但不会因此支持民主党。他们在特朗普败选中所发挥的作用有限。 (五)那么,究竟是谁让特朗普败选了呢? 可以说,拜登本人的努力,奥巴马的鼎力相助,传统媒体对特朗普的合力鞭挞,共和党内部对自以为是的特朗普的反感,都是特朗普败选的原因。但所有这些不利因素集合在一起,依旧难以导致特朗普的失败。 真正让特朗普功亏一篑的是肆虐不止的新冠疫情。 对于政敌的攻击,特朗普反击说他们是在诽谤抹黑,说政客们只会喊漂亮的口号却很少干实事儿,因此在妒嫉他。对于奥巴马和拜登,特朗普公开鄙视他们的无能,在辩论中宣称正是因为不满意他们的执政结果,自己才亲自竞选总统。对于媒体的联合鞭挞,特朗普反击说他们是在制造“假新闻”。所有这些,选民们都可以被说服相信,因为特朗普所说的都有事实根据,即使有些夸大其辞,甚至夸大很多,也可以信以为真。而特朗普难以让那些迟疑不决的选民信服的是他在对付新冠疫情上的无能和不作为。 对于特朗普这样的富二代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于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生活,已经习惯于在别人对自己言听计从的环境里生活。他的环境,他的生活,总是依照他自己的愿望在运转。这种自我为是的心态,在特朗普入主白宫后依旧保持如初,以他自己的女儿、女婿为核心的白宫工作人员,也尽可能满足他的愿望。不符合特朗普心愿的,很快被扫地出门。 可是,病毒不懂人世间的规矩,比特朗普更横,更冲,更能要人命。特朗普可以有万般说辞来告诉人们新冠病毒不可怕,可以以自己和家人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新冠病毒很容易战胜,但那上升不止的感染人数,住院人数,死亡人数,却是任何美丽的言辞也掩饰不了的。 自始至终,特朗普没有对肆虐美国的新冠疫情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奥巴马曾经讥讽地说,特朗普即使不关心他人的死活,但作为一个总统,他至少可以装作关心,可是,他连装都不肯装。特朗普的这一率真,这一不合政治常规的率真,直接导致了他的竞选失利。 对于把白宫当作真人秀大舞台的特朗普来说,他为何不肯放下身段表演一下同情他人疾苦的角色呢?真让人搞不清楚。但对于很多“摇摆选民”来说,疫情依旧这样无休无止地肆虐下去,谁能保证自己或自己的家人不会染病,不会发生不幸?对于特朗普的铁杆粉丝而言,“不自由,毋宁死!”宁肯染病,也不愿戴个口罩,但对于那些理智尚存的选民来说,现实的威胁更值得关心! 可以说,正是新冠病毒,成为压垮特朗普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是最重的一根。这种赤裸裸的危险,让“摇摆选民”不再摇摆,把选票投给了拜登。(未完待续)  

机毁人亡: 台军沦为“废品回收站”

本月17日,台湾军方一架F-16战机在花莲外海失联,飞行员至今音讯全无。这是20天内台军摔落的第二架战机,也是其今年以来第四起机毁人亡的事故。 台军意外频发,民进党当局难辞其咎。一段时间以来,他们为了倚美谋“独”、“联美抗陆”,对美售台武器不论淘汰多久、价格多高,都来者不拒、照单全收,致使台军损失惨重、事故频发,沦为可怜的“废品回收站”。 10月29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布会,吴谦正告“台独”分裂分子:以武谋“独”就是死路一条 明眼人一看就清楚,所谓美对台军售,其实质不过是美方部分政客和军工利益集团将台湾当成“提款机”,把大量淘汰的二手装备废物利用、天价变现的把戏。整个交易完全由美方利益决定,台湾根本插不上嘴。再怎么差的破铜烂铁美方都是一口价,强买强卖,甚至还闹出过美方宣布军售而台军高层不知情、最终“硬吞”的乌龙。 据媒体报道,台军10月底坠毁的F-5E战机已经服役超过40年。台湾方面曾先后于2016年和2018年两度向美方求购相关零部件,但均未获得任何回复。民进党当局对美卑躬屈膝,连累台军士兵命丧大海。媒体披露飞行员生前曾向家人透露老旧的F-5迟早要出事,果然验证! 即便如此,为了提升与大陆对抗的筹码,民进党当局仍甘强充出手阔绰的大买家,不惜债留子孙,不断加大对美军购力度。据统计,本届美国政府在四年内已批准十批次对台军售,总价超过180亿美元,远超前政府八年的总额。要知道,在大陆牢牢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主动权的当下,民进党杂七杂八的破玩意儿买得越多,台军士兵的生命安全就越没有保障。美国的老旧装备更像是台军的催命符,而不是什么护身符。 台空军与海巡队持续进行大规模搜救,目前已经探测到9个音频信号 当然,一心谋“独”的民进党当局根本不管台军的死活。他们不断挑衅升级谋“独”言行,公然叫嚣美售台武器“可打到大陆沿岸”,企图进一步升高两岸紧张情势,强行将台军捆上“台独”战车。可现实是,两岸军事实力对比悬殊,解放军军机战舰常态化绕岛巡航,以及在台海地区的实弹演习都让台军面临空前的压力。据台媒统计,F-16失联前,今年台军已发生多起重大意外,共造成15名官兵死亡,是不折不扣的“超级灾难年”。面对解放军的反制威慑,台军便已然疲于应对、事故不断,若两岸真到了兵戎相见的一天,那些百衲衣般的美式装备能顶何用?台军真的要充当“台独”的炮灰吗? 民进党当局为了一党一己之私,不断煽动两岸敌对情绪,极力配合美国将台湾打造成所谓“战斗豪猪”,实际上是将台军推到了两岸冲突的最前沿,是对台军士兵生命的极度漠视。众所周知,战争一旦打响,这些台当局高价从美方买来的破铜烂铁根本派不上用场。正如国防部发言人对“台独”分裂分子发出的严正警告,搞对抗没有出路,以武谋“独”最终更是死路一条。台军将士应该清醒了。

中国“他经济”崛起重构消费版图

七天评论员 贾罗 在中国消费市场中,不少商家一直把“抓住女性和小孩就等于抓住消费”作为金科玉律。似乎男性群体一直处于消费链的底端位置。不过,这一传统认知正在打破。某电商平台统计今年“双11”医美医疗订单发现,三成消费者是男性。近日出炉的《2020年新白领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医美人群中30%为男性,每月投入过千元人民币,与女性基本持平。 其实,中国男性“闯入”本有女性主导的美妆世界,只是“他经济”崛起的一个缩影。很多年来,男性消费主要集中在香烟、白酒、汽车、手表、数码产品等领域,如今他们的消费则呈现出了潮流化、高端化、广泛化等特质。比如波士顿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男性消费的种类和额度都在增加,他们每年在线上的平均开支超越女性。“他经济”在中国异军突起,除与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密不可分外,还有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男性中产阶级力量的崛起。近年,中国跻身“中产”的人群持续壮大,男性占了很大比例。其中40岁到50岁男性因在职场上处于上升期,财富也有了一定积累,消费水平和档次更是高于其他年龄段。他们在理财、旅游、汽车、保健养生、高端美食、户外运动等领域的兴趣尤为突出。比如滑雪、潜水、跳伞、骑行、海钓、冲浪、极地探险等旅游项目,很受这一人群追捧。这个群体的不断崛起,为“他经济”(尤其是中高端消费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二,男性消费意识发生改变。一方面,随着外在形象、服饰穿搭、融入潮流等成为职业、社交中的加分项,很多男性开始通过增加对自身颜值、衣着、时尚文化的投入来提升自己个人魅力和价值。另一方面,年轻男性由于从小受互联网等科技产品影响,对新兴事物接受程度更高,较少考虑传统习惯(比如哪些是男性或女性专用),更多考虑的是商品代表的文化和实用性。这些“变化”让年轻男性消费呈现出“去性别化”“帅酷潮化”等特点,也让男性消费领域不断扩张。他们不仅容易对各种潮流文化(比如二次元文化、新潮服饰、网红包袋)表现出浓厚兴趣,也愿为护肤品、彩妆、整容、配饰、美发等消费埋单。 其三,庞大的单身男性群体。数据显示,中国单身人数已达2.4亿,其中单身男性数量远高于单身女性。20到30岁的单身男性比女性多2200多万,30到40岁的单身男性比女性多700多万。这些单身男性中有不少是优质“剩男”,他们有着稳定的工作、较多的可支配收入,眼下没有结婚或生育的家庭压力,在消费上不仅有许多个性,在享受品质生活上也更从容自如,赋能了“他经济”发展。扫地机器人、迷你洗碗机等智能化、迷你型电子产品或家电很受他们青睐,游戏、旅游、成人玩具、体验消费、户外运动等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多年来消费领域“重女轻男”的缘故,精耕细作下的中国“她经济”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化妆品、女装等欧美洋品牌也难免败走麦城,欧洲女装品牌ETAM便已“卖身”求生。相对而言,中国男性消费市场仍是一片蓝海。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间,中国男性美容市场零售额平均年增长13.5%,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5.8%。近年几家国际奢侈品牌已陆续向中国推出男士化妆品。不过,中国“他经济”显然并非限于彩妆、护肤等领域。 对各国企业而言,需要尽快跟上中国男性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同时结合自身优势产业布局“他经济”,把握好这片蓝海释放的商机。

美国大选后,特殊的加美关系能复归吗?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尽管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获得了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但特朗普政府以选举舞弊为由拒绝承认败选,且在多个地方发起了诉讼。谁是下任总统的“官宣”,可能还要等段时日,不过舆论普遍认为特朗普翻盘机会不大。近期,不少欧美领导人已向拜登表示了祝贺,其中便包括联邦总理特鲁多。积极示好的背后,折射的是欧美各国对“特朗普主义”的不买账。外长商鹏飞公开表示,“拜登上台”对加拿大是个好消息。 特朗普任内的四年,给世界带来了很大冲击,也让加美友谊小船颠簸不断。上任伊始,他就颠覆了美国历届总统首访加拿大或墨西哥(更多时候是加拿大)的传统,而是出访了中东,两国特殊关系面临尴尬。随后,华盛顿高举“美国优先”,导致两国在自由贸易、气候变化、与北约关系等多个重大议题上分歧不断。比如渥太华原本期待借“签署TPP融入亚洲市场”、对美贸易在加拿大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国际地位和安全一直依赖北大西洋同盟体系······华盛顿接连“退群”和高举贸易大棒下,加拿大陷入困境。 面对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白宫的反科学态度以及防疫不力,导致美国疫情迅速蔓延,也让加拿大防疫“压力山大”。特朗普还宣布退出世卫组织,进一步削弱了全球抗疫合力。过去四年,华盛顿将渥太华卷入到大国竞争之中,孟晚舟事件使得加中两国龃龉不断。 从拜登以往政坛经历上看,他重视国际规则,强调多边主义。在竞选过程中,拜登提到改善盟友关系,恢复美国领导力。从拜登的外交团队来看,诸如布林肯、赖斯、坎贝尔、伯恩斯、沙利文等人都曾是奥巴马政府时期的“老臣”。这可能意味着,未来四年美国外交将烙上奥巴马时代印记,即重视盟友关系,重返全球化。 渥太华与华盛顿关系迎来“重启”契机,加拿大在大国博弈中面临的美国政治压力有望减弱。《巴黎气候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等谈判也迎来新机,北大西洋同盟体系危机缓解,加拿大经济和安全迎来更多确定性。在与特鲁多的通话中,拜登表示期待与加拿大就应对疫情、振兴双边经济关系、巩固北约和对抗气候变化展开密切合作。这是否意味着,特殊的加美关系又回来了? 其实,加拿大不能对未来四年太过乐观。首先,美国内政问题可能掣肘拜登政府的外交施展空间。根据拜登的竞选主张,只有国内问题处理好,外交上才有话语权。目前,美国一方面被种族问题、经济衰退、社会分裂、疫情蔓延等顽疾缠身,另一方面面临着增强科技实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精尖人才培养等挑战。回顾历史,美国总统因国内问题焦头烂额时,他们对国际事务关注就会降低。罗斯福任期初年美国经济遭遇大萧条时,也是世界法西斯主义抬头之际,但罗斯福还是选择了“先内后外”。目前,在多重内部压力下,拜登政府能抽出多少精力投身国际事务,还有待观察。何况,目前民主党只是以微弱优势保住众议院,参议院共和党继续掌权的可能性很大,拜登可能成为跛脚鸭总统。这意味新政府内政外交都要受到诸多掣肘。 其次,加美关系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短期很难化解。表面上看,加美关系紧张局面是特朗普任内出现的,实际上两国关系在奥巴马时代已悄然生变。其一,加美在产业融合上出现“不对称”。最具代表性的是能源供给不再是加美关系的“压舱石”。多年以来,加拿大生产的七成石油和全部天然气卖到美国。由于奥巴马任内开启了页岩气革命,美国从石油进口国变为石油出口国。此外,由于拜登倾向清洁能源,加美115亿美元的“拱心石”输油管道项目可能面临关闭风险,这将让困境中的加拿大石油产业雪上加霜。另外,由于老龄化趋势加剧、市场狭小等原因,加拿大在美国商界眼中的“权重”下滑。其二,加美在对外战略上也不同步。当下,加拿大依旧重视与欧洲关系。无论是奥巴马任内的“亚太再平衡”,还是特朗普任内的“印太战略”,都一再表明华盛顿的对外重心已转向亚太。由于种种原因,加拿大未能跟上美国这种步伐,也导致两国在一些领域难以“同频”。 这次美国大选暴露出的社会分裂(比如两位候选人选票相差不多),似乎暗示美国未来还存在重回“特朗普主义”的可能。对加拿大而言,不能对白宫“新主”有过高期待,而是要继续走多元化外交和经贸路线。  

疫情之下,华商如何发挥与中国的联结优势?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20)》近日在北京发布,至今,该蓝皮书已累计发布10 部。蓝皮书认为,海外华商实力增长的最重要原因,是华商更勤劳更节俭,更热衷于经商以致富。此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也是其财富更快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很多国家仍被疫情缠身,经济复苏举步维艰,中国则是少数摆脱经济低迷的经济体之一。华商要保证财富持续增长,需要更好抓住中国机遇。 根据《世界华商发展报告》估算,目前全球华商企业总资产规模约为 5万亿美元。虽然仍有不少华商从事着餐饮、零售、旅游、 贸易等小规模经营,但也有不少华商已成功蜕变,建立了跨城市、 跨国的商业版图。北美华商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展现亮色,拉美华商在矿产、进出口贸 易等领域建立了大型集团公司,非洲华商在农业领域发展潜力巨大,东南亚则是全球大型华商企业的重要聚集地。新冠病毒在海外蔓延、反弹,成为了所有华商之痛。将目光转向中国,既能分 散经营风险、实现“自救”,也是未来“成长”的关键。 首先,华商要打好中国经济复苏牌,抓住中国旺盛的内需。在整体控制住疫情后,中国经济重回正轨,消费重新“起飞”。 在 2020 年“双 11”购物节的第一波(11 月 1 日至 3 日)热销中, 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都取得了开门红。“中国消费者购买力回到疫情前水平”,成为了不少外媒对中国经济复苏现状的定义。 此外,疫情让更多中国人开始重视心理健康和免疫力提升,健康相关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从线上到线下,植物性食品、保健品、 营养品、中药等商品近期都呈现出供销两旺。 目前,多年深耕中国市场或 “后疫情时代”及时将目光转向中国的华商,已收获了预期的经济回报。澳洲华商企业“澳佳集团” 表示,近期公司的葡萄酒、蜂蜜 等产品在华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十一”期间销量比去年同期增加 20.45%。随着各地拉动内需政策和商业促销行动的发力,中国将迎来一个更强劲的消费旺季。 即将在中国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华侨进口商品博览会”(简称侨博会),有望给更多华商提供拓展中国市场的商机。华商大多具备双语能力,熟悉祖(籍)国和“第 二故乡”的法律法规、商业规则,具备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优势, 只要用心观察、积极布局,便能在中国寻到适合自己的商机。 其次,搭好中国开放的顺风车,抓好“十四五规划”机遇。近年,中国开放大门越来越大,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不断“扩容”的自贸区, 都为华商提供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一方面,一些华商在高科技、旅游、 康养、法律、金融等方面积累了优势,把握中国机遇既能实现自身成长,也能助力中国经济“换道超车”。目前,新加坡大华银行已在粤港澳大湾区开设了多家分支机构。另一方面,华商也要善于利用好自己的角色。中国开放脚步不止,就会吸引更多外商瞄准中国。华商熟悉双方语言、 法律、文化、消费习惯,是外资在华拓展业务的潜在合作伙伴。 中国公布的“十四五”规划 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到,将坚定不移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也提到未来五年要让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实现 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中国在高新技术、养老、健康、 环保等方面释放出了更多发展机 遇,对华商而言“机不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