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说说德日进的一些概念及其当代意义(3) 步虚 为了阐明“物之里”与“物之表”以及“结构的复杂性”和“意识”之间的关系,德日进进一步提出了“切线能”和“轴心能”新概念,用以指称相互影响的两个宇宙曲线及其作用。 所谓“切线能”(Energie tangentielle),相当于一般科学上所指的能量,因此也可以称之为“物质能”。而“轴心能”(Enrgie radiale)这个概念,在德日进的理解中,指的是精神力量。这是一个不容易让科学界接受的概念,德日进本人也非常清楚这一点。因此,对照“切线能”或“物质能”,所谓轴心能指称的就是“精神能”、“心智能”。 “切线能”或“物质能”起排列组合的作用,把同类的物体如原子和原子、细胞同细胞等组合在一起,建立纯粹的外在联系,使物体增多或扩大;而“轴心能”即“精神能”则具有向深度和高度发展的功能,它指导物体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使物体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而出现生命或意识,如它使物体从量到质的飞跃、无机体变为有机体、人类意识的出现和增强,等等。 通过德日进的论说,人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理解:“物质能”和“精神能”各自独立,但互相之间的影响极其深刻;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但又不是直接的关系。 换一种说法就是,物质能和精神能之转变不是直接的转变,物质的增加不一定使精神成正比地增加,但它们之间具有不可否认的关系。“物质能”虽然主管物体外部结构,但物体的组织结构会增进“精神能”;而“精神能”虽然属于物体内部的指导性力量,但也能作用于“物质能”。在物体意识形成之后,即物质发生质变、跨过了思想这一临界点之后,“精神能”起全面的主导作用,引导整体向更高层级进化。 总之,“物质能”和“精神能”之间相互依存,有时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则互为因果的。在意识形成之前,即在宇宙和生物的生成阶段,“物质是精神的模型”、“物质能”起主导作用;在意识形成之后,“精神居临物质之上”,“精神能”起主导作用。任何时候,二者都缺一不可。由于它们,才出现进化现象。最初,由于它们,宇宙得以形成;尔后,依然由于它们,出现生命、思维等。概而言之,由于“物质能”及其起排列组合作用与“精神能”及其深化和提升作用,宇宙及宇宙中的物质、生命、心智才得以不断进化,并向着越来越高的层级,越来越完美的境界演进。(2021-08-29) 【诗文春天】 人间仙境蓬莱游 谭文春 来到山东,必游蓬莱;提起蓬莱,必说八仙。八仙的故事,蓬莱独占;八仙的文化,蓬莱传承。来了蓬莱,你就是第九仙。过一过神仙日子,逍遥自在;凡人的烦恼,统统扔进大海。 八仙过海口,传说中八仙过海的地方,是一座三面环海的岛屿,形状像硕大无比的宝葫芦,横卧在黄海的海面上。 要上岛,首先就通过一座桥,叫做八仙桥,是胶东半岛最长的一座石拱桥,桥长65米,宽6米。当地的朋友当起了导游,一面走一面讲解说,走上这座桥的人,都是有福气的人,蓬莱这里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八仙桥上站一站,无灾无难保平安。八仙桥上走一走,一生多福又多寿。”我们满面笑容,大步而行,神采奕奕,飘然若仙。 过桥看见一面牌坊耸立,正面上书“云外仙都”四个大字,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字迹。“云外仙都”是神仙们聚集修炼的地方,堪称洞天福地。牌坊后面是“得道成仙”四个大字,是米芾同时代的大书法家黄庭坚所题。前面潜心修炼,后面得成正果,顺理成章。启示凡人如我者,凡事努力,皆有收获! 随后又见一楼,叫做“仙源楼”。楼匾上的“仙源”二字是唐太宗李世民所题。传说当年李世民东征高丽时,途经此地,恰遇海市蜃楼,空中仙亭缥缈,神阁隐现,惊叹之余,信笔写下“仙源”二字,意指蓬莱乃中国东方仙文化的源头,是仙人的家乡,跨进仙源大门就如步入仙境一般。 八仙的故事妇孺皆知,在“八仙祠”可以详参八位神仙的传说。奇怪的是,里面供奉了16位神仙。左右手两边各有四位站官,右手边的四位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属于东西南北四方神,保佑人间出入顺利,四方平安。俗话说:拜了四方神,出门遇贵人。拜了四方神,平安守金银。左面四位是我们所熟悉的风雨雷电神仙,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正中才是传说中的八仙。 从右往左看,第一位就是八仙中长相最英俊的韩湘子,相传他是唐朝大是韩愈的侄孙,生性豪放,宝器是手上的洞箫,名为紫金箫,吹箫降雨,为民解旱。第二位是成仙最早的汉钟离,大眼睛,红脸膛,头上扎了两个娃娃髻,袒胸露乳,手摇棕扇,神态自若,像个闲散的汉子。第三位是风流潇洒的吕洞宾,在民间对他的传说有很多,像“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等等。他手持拂尘,身背宝剑,仙风道骨,风流倜傥,是一位很有人情味的仙家,也是一位相当有诗才的仙家,那句“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给人一种仙家的豪迈气势。第四位是年龄最大的张果老,民间有张果老倒骑毛驴的故事。为何倒骑驴?告诫后人,凡事回头看,为人处世要小心谨慎,多总结经验教训,三思而后行。手中法器是一只渔鼓,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第五位是铁拐李,长相丑陋,但道行最高,坐下宝葫芦,里边装的不是酒,而是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经常为穷苦百姓治病,被称为“药仙”。第六位是八仙中唯一的一位女性何仙姑,她是广东增城人,因为孝贤至诚感动了天帝,让吕洞宾度其成仙,成为大家喜爱的女仙。手中盛开的荷花就是她的法器。第七位年龄最小的蓝采和,他是一位能歌善舞的翩翩少年,成仙时年仅14岁,可谓年少有为。宝器是怀中花篮。第八位是八仙中唯一当过官的曹国舅,宋仁宗的曹皇后之亲兄弟,对皇亲国戚的骄纵不法、恃势妄为等行为,深恶痛绝,深以为耻,遂弃官入山,修炼成仙。手中法器是一块笏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倒是很符合曹国舅的身份。 当年八仙过海的时候,并没有乘船,而是各施法器,各显其能,途中宝气震撼了龙宫,跟龙王发生了冲突,双方大战了一场。场面精彩万状,激烈非凡。双方僵持不下,后来还是经过观音出面调解,双方才和解。八仙最终是漂洋过海而去,从此留下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样的美谈。 “八仙”跟中国神话中那些凭空捏造的神圣庄严的神仙形象截然不同,他们中的每一位都能够在人间找到原型,正是因为来自人间,他们都有丰富多彩的凡间故事,扶危救困,济世助民,是东方仙文化中最接地气的神仙,深受民众喜爱,尊奉他们为“平安仙”。 赞曰:人间仙境游蓬莱,东方文化寻仙源。八仙祠里参八仙,行走世上保平安!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二) (九)王伾与王叔文 洋中鱼 王伾和王叔文都是“永贞革新”的领袖,两人都为革新运动做出了不朽贡献。然而,比较起来,两人的人品却有很大反差,王叔文口碑较好,王伾口碑甚差。 王伾是杭州人,《旧唐书·王伾传》称他“始为翰林侍书待诏,累迁至正义大夫、殿中丞、皇太子侍书。顺宗即位,迁至左散骑常侍,依前翰林待诏。”又说他“唯招贿赂,无大志,貌寝陋”、“伾与叔文及诸朋党之门,车马填凑,而伾门尤盛,珍玩赂遗,岁时不绝。室中为无门大柜,唯开一窍,足以受物,以藏金宝,其妻或寝卧于上”。韩愈《顺宗实录》曰:“上(顺宗)学书于王伾,颇有宠”,由此可见,王伾的书法不错,他擅长隶书。他是德宗末年以书待诏翰林的,较之叔文,他更得太子李诵(即顺宗)的信任,可以在东宫出入无阻。 王叔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称是前秦丞相王蒙的后代,而刘禹锡在《子刘子自传》里说他是北海人。我怀疑他因出身贫寒而以王蒙之后自标。《旧唐书·王叔文传》说他“以棋待诏,粗知书,好言理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较之王伾,叔文人格要好,他因为贫寒出身而颇知民间疾苦,棋艺虽精,但意不在棋而在于政,应该说他是一个有慷慨大志、有较高社会活动能力的政治家。他在陪太子李诵下棋时经常谈论国家大事,而且有些见解与太子不谋而合,所以就被太子器重。一次德宗生日,皇太子敬献佛像作为贺礼,德宗命韦执谊为画像写了赞语。德宗让太子赐给韦执谊缣帛作为酬劳。韦执谊得到太子的酬谢,按照礼节到东宫表示谢意。就在此时,身为太子的顺宗郑重地向时为翰林学士的韦执谊推荐了王叔文,从此,王与韦相交,且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二王”集团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王叔文的最大缺点就是气量小,容不得人。在“永贞革新”运动中,他恃才傲物盛气凌人,张皇威福排除异己,因此得罪了不少藩镇和内外臣僚,失去了大家的支持,甚至还迫使一些很有实权原本赞成革新的官僚最后成了反对革新的坚强力量。比如,宣州巡官羊士谔因出公差来京,看到叔文决断国家大事无不结党营私,因此对一些朝廷大员说叔文这种搞法于国家不利。叔文获悉,大怒,想以顺宗名义下诏书杀了羊士谔,与他同处一个战壕的宰相韦执谊坚决不同意,最后只好贬羊士谔为宁化县尉。 王伾与王叔文被后人并称“二王”,虽然他们领导的革新运动深得百姓拥护,但是因操之过急、任人唯亲、凌亵公卿、卖官鬻爵等原因而失败。宪宗即位后,贬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由于尚在朝的韦执谊、刘禹锡等人想营救,结果触怒宪宗,第二年正月初一就诏令杀了叔文,王伾则到任所不久就病死了。 韩愈称叔文为卑鄙小人,柳宗元却十分敬佩。他在多篇诗文中提及叔文,叔文贬出京城前母亲病故,柳宗元还为其写了祭文,可能是出于知遇之恩吧。 【细语微光】 家乡小龙虾 紫月天 这是个龙虾上市的季节,潜江的小龙虾早已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展开了龙虾的盛宴。夜市大排档一盘盘的龙虾,卷着红彤彤的色彩,飘着浓郁的芳香将挑嘴的武汉人征服在麻辣鲜香之中。龙虾如同将军一般占领了盛夏的餐桌。 龙虾不仅味美绝伦,而且营养丰富。富含着优质蛋白质,性味甘、咸、温,入肾经,含有矿物质硒,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抗癌防癌。如此优质美食,怎能令人们爱不释手呀! 我也爱龙虾。可是我偏爱家乡的小龙虾。 我的家乡在武汉的鄂东南,黄陂的六指乡。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的小池塘,留着儿时嬉戏追逐鸭群的憨笑;这里的农田里,印着幼年插秧种田的身影;这里的洋槐树下,飘过恐惧毛毛虫的惊叫声;这里的猪圈里,有呼唤猪儿们吃食的叫唤声。这里牛儿,是我的朋友,它的犄角是我挂书包的支架;这里的知了,是盛夏的小喇叭,知了声声唤朋友;这里的雪花,凝结成冰凌,是玩伴们“战斗”的武器。这里是记忆,是盛满童年童趣的乐土。 然而儿时的家乡没有龙虾。当我长大回到家乡,却见到叔叔端将一盘颜色喜人的龙虾上桌。真正是惊喜不已。 这些年,家乡的土路修成了平整的水泥路面,乡亲们家家户户将楼房盖,小汽车洋气的停在楼房的院落里。就连小龙虾也搬迁到了田地间! 这里的小龙虾带着田间地头丰收的喜悦,蕴含着父老乡亲富裕起来的快乐。每每婶娘弄上一盘麻辣小龙虾,都是喜滋滋的味道,都是麻辣欢爽的味道。 我好奇的跟在婶娘的身边,来到往日的田间。只见一个个层层叠叠的网子搁置在田野里,婶娘开心的侍弄着网子,说:“武汉开发新农村建设,龙虾也被引进来。你们在家里住上一晚,明天,你看,还会有更多大个龙虾吃。”我笑得合不拢嘴。孩子在身边兴奋地盯着网子找龙虾。 小楼里的一层是做饭的厨房,煤气已经通到家家户户。婶娘还是喜欢用以往的大锅灶做饭,她说锅里留存着往日的香味。我们一起将捉来的龙虾用清凉的井水洗净。孩子试图抓一只来洗,只见大龙虾的爪子,一张一合。小小的手实在是无处下爪,只得在一旁乖乖看着我们和龙虾的“搏斗”。 去过头的龙虾,短短的尾巴浓缩成了一个卷。婶娘是做麻辣龙虾的高手。只见她麻利地将干辣椒,葱,大蒜、花椒,香叶洗净放在盘里。龙虾去除虾线之后,清洗得干净透亮。在大锅中,放入食用油,烧热。盘里的作料倒入锅中爆香,紧接着放入豆瓣酱,迅速翻炒,爆出香味。此时,龙虾入锅。配料和龙虾活在一起,大力气翻炒,入味。开一瓶啤酒倒入,继续翻炒。加入适量的耗油,盐,适量的水,不盖锅盖煮上20分钟左右。只闻得阵阵香气扑鼻。装盘,撒上香菜。美味小龙虾,就可以出锅了。 满含笑意的吸吮手指的吃法,是吃家乡小龙虾的自然之态。那美味真正是三日绕梁。吃过一次,就巴望着来年快些到来。在偌大的武汉,哪里的龙虾能和家乡的龙虾相提并论呢?遍寻不着,只此一家。 我最爱的,还是家乡的小龙虾。 【乔乔散文】 从写稿与投稿看时代的变迁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