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之美,美不胜收!

七天评论员 小七 中国的古诗词,仿佛是一座宏伟的文学宫殿,收藏着无数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景。这些古老的文字,如同一把魔法钥匙,轻轻一揭,便能打开思绪的闸门,引领我们穿越时光,漫步在千年的风景里。 当我们轻声诵读古诗词时,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便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或是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或是长城脚下的苍茫壮阔,或是雪后皑皑白山,或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景致,仿佛凝结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透过文字,与我们的心灵交融。 今年的4月19日是第十五个联合国中文日,《中国电视》专区本周推介了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AI看典籍》《中文这么美》节目,让我们有了与中文与美景相遇的时刻。我们可以回顾中国古代诗词的辉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 中文,作为一种充满韵律美的语言,将诗意融入了生活的点滴之中。每一个字,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声韵,每一句话,都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当中文与美景相遇时,或许是一首婉约词赞美春天的绚丽,或许是一首豪放诗颂扬大漠的壮美。无论是山水之间、人文之间,中文都能与美景相得益彰,相互映衬,共同构筑起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人文画卷。 在庆祝联合国中文日的同时,让我们一起领略中文之美,感受美景之魅力,让古诗词的华章再度闪耀,让中文的光芒照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愿中文与美景永远相伴,共同书写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未来!  

中国电视-《中文这么美》

中国的古诗词中,蕴藏着无数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景。只需轻声诵读,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便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当联合国中文日来临,当中文与美景邂逅,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动人故事?《中国电视》邀您关注短视频节目《中文这么美》,在闽南、潮州、广州、客家方言中感受中文的美。 在春日的和煦阳光下,我们聆听摇橹声富有节律的欸乃,注目水面上泛起的金色涟漪。九百多年前,中国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湖光春色图;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中,有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描绘,仿佛让我们置身于一幅跃然纸上的夏日画卷;秋天的傍晚宁静而美丽,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水天一色的景象,令人心驰神往,不禁思念起远方的亲友;至于冬天,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描绘,将冬日江雪的孤寂与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冬日的宁静与深邃。 中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的沉淀。请珍视这份千年的传承,将中华文化的美代代相传,让中文的韵律之美,绵延不绝。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中文这么美》更多精彩内容: 闽南话版:https://yspapp.cn/23Jk 潮州话版:https://yspapp.cn/23Jm 客家话版:https://yspapp.cn/23Jl 广州话版:https://yspapp.cn/23Jn  

诵诗观剧,在加拿大体验中文之美

  文 / 七天评论员 小七 图 / 颜宏 在4月19日第15个联合国中文日到来之际,魁北克孔子学院、蒙特利尔佳华学校等机构组织学生观看了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千秋诗颂》《山海传奇》《诗画中国》等节目,同时举办朗诵、书法、文化日、文化角活动,一起诵千古诗篇,品魅力中文,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千秋诗颂》节目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将其转化制作为唯美的国风动画,沉浸式再现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和人间真情。《中国民间故事》中那些蕴含中国智慧、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传统故事,以及丰富的音效、影视表达方式,对海外青少年学生来说就是听觉盛宴。《来龙去脉》历数了河南濮阳的蚌塑龙、红山文化的C型玉龙、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战国时期的龙形玉饰、汉朝的龙纹瓦当等一连串盛世“龙颜”,是回望了中华龙悠久历史的权威之作。《诗画中国》借助经典名画、古典诗词为载体,探寻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中国书法大会》讲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在海外学习中文,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的兴趣和家长的坚持等多方面的因素,重要的还要有合适的教材。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精品文化节目走进加拿大学校,让海外中文的粉丝们对中国文化的脉络、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更多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在内心根植了深厚的文化自信。  

上海峥嵘龙舟队举行2024年首训

文:朱丽萍 图:丁鸿城 上海峥嵘龙舟队2024年首次训练活动4月14日下午12时在Lachine Canal的室内水池举行,超过30名队员和教练参加了活动。 新老队员们陆续到达,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室内水池阁楼。沈俊华会长兼领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对老队员表示感谢,对新队员表示欢迎,并对所有赞助商表示感谢。他预祝上海龙舟队能延续去年的勇气,再创佳绩。 冠名赞助商加拿大峥嵘金融服务公司叶峥嵘朱钡娜总裁伉俪亲临训练场地,资深投资理财顾问吕学迪女士、金融规划顾问谢斐女士、杨晖先生等当场捐款赞助,叶健女士送来了甜橙,鲍伟立女士送来了稻香村糕点,马君侃女士送来了茶叶蛋,方岳美女士送来了赞助支票,龙舟队对他们的慰问、鼓励和赞助表示感谢。 在首训聚会中,队员们推选黄孟根、黄宇、朱丽萍、丁鸿城、肖冰、徐敏为今年上海峥嵘龙舟队队长,杨晖为技术总监,他们将带领上海峥嵘龙舟俱乐部旗下龙舟队、女子队和50+队等多支队伍迎接新的挑战。  

中国电视-《AI看典籍》

如果中华典籍能冲破纸张与岁月的禁锢,化身为新潮的AI视频画面,能绘就一番怎样的图景?我们先向您介绍系列微短剧《AI看典籍》。 《AI看典籍》节目以史志、文学、农学、茶学、医药学等中国经典典籍为创作蓝本,众多凝聚古代先贤思想哲理的经典文献、承载中华文化共识的故事志异在节目中通过AI微短剧形式一一呈现。 这个节目已发布的第一集《周处除三害》取材于中国两部古老的典籍《世说新语》与《晋书》。《AI看典籍》对这个故事的诠释,不仅忠实于原著的叙事结构,更通过AI技术拓展了中华美学在影视创作领域的新境界;不仅在武斗场面上展现了除害安良的壮阔景象,更在人物经历世间百态后的深刻人性觉醒上,呈现出丰富的戏剧张力。通过赋予角色生动的个性和情感,引领观众深入体验典籍故事的瑰丽世界,身临其境地感受典籍的魅力,更勾连起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精神谱系。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AI看典籍》更多精彩内容: 第一集: https://yspapp.cn/1ZPs  

播下希望的种子——Hope慈善音乐会后记

文 / 七天记者 颜宏 摄影 / 冠冠 4月6日晚由蒙特利尔知名钢琴教育家李晨及其学生熊梦婕博士联袂策划的希望慈善音乐会在蒙特利尔圆满举行。500多人的剧场座无虚席,迟到的观众不得不坐在楼梯上,一曲奏罢,观众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气氛十分活跃。第一次举办慈善音乐会,又是比较小众的严肃音乐,却获得如此的成功,她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七天传媒作为本次活动的合作伙伴,演出结束后采访了主要组织者李晨和熊梦婕的父亲,听他们聊聊幕后的花絮。 没想到 谈到首次举办慈善音乐会的经历,记者原以为会听到各种艰难,各种挑战,结果他们首先提到的却是多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的是《七天》报纸的影响力。七天记者的专题报道出版后,不仅一下子卖出100多张票,还把过去几十年有过交集但已失去联系的人再次链接起来。李晨老师曾经的学生和家长看了报道后打电话过来叙旧;已经搬离蒙特利尔的人表示先捐钱订票,有时间的话一定来观赏;更多的是既买票也捐钱来支持这场慈善音乐会的人。梦婕的父亲表示在找《七天》报纸合作时,只是想给自己这场有别于商业演出的慈善音乐会的正当性找个背书,没想到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如此之大,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没想到的是有如此多的人热心慈善活动,积极参与。作为雕塑家的李晨爱人Jacques在自己的艺术圈和亲友圈发布信息后,反响热烈,全部的亲戚、邻居、同事以及相识的人购买了100多张票,连本地社区媒体的记者都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进行宣传。李晨老师的儿子Charles不仅承担起主持人的工作,还负责舞台上各个节目之间的衔接、演员的催场等,并承诺在未来类似的场景中分担更多妈妈肩上的担子,刚生下孩子不久的儿媳也在其中忙碌。梦婕父亲所在的幼儿园业主微信群也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不仅提供大量的帮助,还联合购买了近200张票表示支持。更有人提前捐了钱,上午刚乘坐飞机从外国度假归来,时差还没倒过来,晚上就带着家人去看演出。 第三个没想到的是组织一个活动有如此多的事情要操心。李晨之前的演出要么是有经纪人操持,要么有组织者负责,自己只要弹好琴就可以。而这次的音乐会却需要从A到Z的全程参与,担任各种角色,考虑各种各样能想到或想不到的小事,大到整个演出流程的设计,承担舞台总监的角色,小到现场志愿者佩戴的胸牌、进场二维码门票的扫描乃至小演员紧张情绪的安抚等。由于是慈善性质的演出,可以给捐款人开具抵税发票,而要开发票,就需要输入捐款人的全部个人信息,是一件相当耗时耗力的事。尽管如此,两位主办人都对未来每年举行一场慈善音乐会充满憧憬和信心,现在就开始总结本次组织过程中不尽人意的地方,以便未来改进。比如这场音乐会捐款箱的设置不太醒目,导致演出结束后还有人想捐款却找不到捐款箱;再比如这次有不少人自发购买了大束的鲜花献给两位钢琴家,如果能提前表达,老师们更希望把买鲜花的钱省下,捐出去。 看未来 这次演出过程中的一些小故事也让李晨和梦婕父亲觉得非常值得一说。 一位朋友的孙女看完演出回到家,吵着要买钢琴、要学琴。一位华人观众带来的老外朋友看完演出后非常感慨,看到多才多艺的华人儿童,开始自责,觉得孩子小的时候自己什么都没做,导致孩子们长大后什么才艺都不会。还有一位白发苍苍、靠助力车行走的西人在剧场门口表示希望看演出,但是没票,热心的组织方决定满足他的愿望,同意他进场。出乎意料的是,这位老人听完音乐会后,弓着腰,颤巍巍,艰难地推着助力车竟一直走到台上,当时的舞台上挤满来献花和拍照的演职人员和观众,担心老人摔倒的工作人员赶紧过来询问,才知道这位老人想知道捐款箱在哪里,他要为这场慈善演出尽一份力。 采访中,李晨和梦婕父亲都表示尽管第一次组织这么一场规模不小的活动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整个过程给了他们很多历练,感觉成长了不少,更经历了不少暖心的人和事,让他们看到了慈善音乐会的意义。通过这次活动更坚信了慈善音乐会是艺术和慈善的完美结合,是社会责任的担当和体现。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表演,吸引人们关注社会问题,激发人们的善心。而观众则通过捐款、捐物、做志愿者等方式参与慈善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种艺术与慈善的结合,使得一场音乐会不仅仅是一个娱乐活动,更是一个充满爱心和关怀的社会活动,可以使社区成为一个更加温馨、和谐的地方。音乐会刚刚结束,主创人员就开始反思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比如说在节目编排上如何做得更完美,如何让节目的精彩度和难度更有机地结合等。 本次演出筹集到的资金会捐给Ste-Justine医院心脏科,为心脏病研究和治疗尽一份微薄之力。今后会选择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机构进行合作,让更多的本地机构感受到来自华人社区的爱心,充分展示华人社区的团结和积极融入本地社会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虽然,这次的慈善音乐会已经告一段落,但李晨、梦婕和熊爸爸都计划把慈善事业常年做下去,印在海报上的捐款邮箱将长期有效。每年的筹款金额会以一年一度的慈善音乐会为分水岭,分别交给当年合作的机构。正如梦婕父亲在朋友圈所说的,美好和善良会像种子一样,在春天,随风落地,慢慢发芽,无声生长。

天文大片 全民追日!——北美日全食全景回顾

七天记者 颜宏 4月8日,期待已久的今年唯一一次日全食在北美大陆上演,更难能可贵的是此次日全食带横跨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境内的大片陆地区域,仅在魁北克省就有610万人观看了最长达3分28秒的日全食过程。蒙特利尔的老港、Jean-Drapeau公园、奥林匹克馆(Stade olympique)、市中心的演艺广场(Quartier des spectacles)、蒙特利尔大学的CEPSUM体育场、麦吉尔大学体育场、处于日全食较中心地带的Bromont滑雪场、Saint-Georges小镇以及处在著名“暗夜保护区”(Dark Sky Preserve)的观星圣地梅岗蒂克公园(Parc du Mont-Mégantic)都挤满了一起观看这一天文奇观的人群。连事务繁忙的国家首脑和民选官员也不愿错过这个罕见的天象,联邦议会所有活动暂停,以便议员和工作人员能参与观看这一壮观景象。联邦总理特鲁多出现在总理办公室的屋顶上;官方反对党党领Pierre Poilievre带着十多名保守党议员聚集在国会山广场,随着太阳被遮住,黑暗到来,凉风乍起,这个瞬间在他看来颇“超现实”。 全过程 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在地球上投下阴影时,就会发生日食。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当月亮经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三个天体处于同一直线上并完全挡住太阳时。因此日食并不罕见,就全球来说,每年最多可发生5次,如1935年;最少可发生2次,如2017年。但实际上普通人能看到日食的机会并不多,因为日食带范围不大,仅在月影扫过地面的局部地区才能看到,如果赶上乌云密布的天气也看不到。日食尚且如此不容易看到,人的一生能看到日全食的几率就更低了,因为日全食带更小,只占地球约1%的面积,同时又要满足在陆地上、天气情况可观等条件。因此这次日食能在北美大陆留下一条宽200公里左右的日全食带,而且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确实是人生难得的一次经历。 此次日全食覆盖的范围 本次日全食从南太平洋上空开始,穿过北美,经过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第一个可以观测到日全食的地点是墨西哥太平洋海岸,4月8日美西时间上午11点07分(东部时间14点07分)出现日全食,然后穿过俄克拉荷马州、阿肯色州、密苏里州、伊利诺伊州、肯塔基州、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纽约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和缅因州后进入加拿大,经过安省、魁省、新不伦瑞克省、爱德华王子岛、新斯科舍省和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并于纽芬兰夏令时17:16 (东部时间15点44分)离开北美大陆。 日全食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5个阶段,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由于月亮是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也就是说面向太阳时,月球一定是从右向左(或说自西向东)遮去太阳。 初亏是指当月亮的东边缘刚接触到太阳圆面的瞬间,也就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这是月球圆面与太阳圆面首次相切(月面左边缘与日面右边缘外切)。 初亏过后就是食既阶段,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著下降。当日面最后一丝光芒消失时,月球圆面与太阳圆面第二次相切(月面左边缘与日面左边缘内切),全食阶段开始,这一时刻称为食既。 食既以后,月亮继续向东移动,当月面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时,就达到食甚。食甚是太阳被月亮遮去最多、天空最暗的时刻。 食甚过后,月亮继续向东运动,直到月球圆面与太阳圆面第三次相切(月面右边缘与日面右边缘内切),这一时刻称为生光,意味着日全食阶段的结束,再次出现日偏食。 生光之后,随着月球继续向东移动,月球圆面与太阳圆面第四次相切(月面右边缘与日面左边缘外切),这一瞬刻称为复圆,整个日食过程结束。 日全食的全过程 4月8日这一天魁省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能见度很高,可以全程观测从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到复原的全部过程,历时2个小时22分钟。而最激动人心的日全食发生在下午15点27分左右,太阳完全被遮住,只剩下一圈白色的日冕光环,它的亮度和满月差不多,天空突然变黑。记者所在的Bromont观测点,日全食发生的一瞬间,欢呼声、惊叹声、尖叫声、掌声席卷小山岗。现场天文主持人提醒民众摘去观测眼镜,裸眼观看这一壮观而又令人震惊的景色,指导民众分辨太阳旁边那两颗最亮的星,哪个是金星,哪个是木星,解释日冕,色球层……在太阳被遮住的几秒钟时间里,地表温度下降了十几度,由于温差的变化,风也起来了,让人们感到阵阵凉意;光能感应的路灯亮了起来,天际线上出现了太阳落山的晚霞,一切仿佛夜晚来临;大约3分15秒之后,一弧像钻石似的光芒突然从被遮住的太阳下方出现,一瞬间光芒万丈,好像钻石戒指上引人注目的闪耀光芒,这就是著名的钻石环了,在日全食时可以看到的晚霞、日珥、日冕等现象迅即隐没在阳光之中,星星也消失了,阳光重新普照大地。 震撼体验 魁省梅岗蒂克公园内的天文台和ASTROlab天文馆这次正好处在最佳的观测位置,2700多名观众挤在一起,这里的日全食过程持续了3分28秒,是魁省范围内最长的。包括魁省著名电影人、最近大热电影《沙丘》的导演Denis Villeneuve,幽默演员Boucar Diouf,蒙特利尔大学艺术和科学学院院长Frédéric Bouchard, Trottier 系外行星研究所教育和科普协调员Marie-Eve Naud等公众人物也来到这里。还有不少人专程从加拿大西部、美国、欧洲等地赶来。已故加拿大天体物理学家Hubert Reeves的儿子Benoît Reeves专程从法国巴黎赶来,这位致力于科学传播,在法国经常组织观测彗星和日食等天文现象的天文科学协调人不是第一次目睹日全食,但每次都会被深深感动。他自嘲地说已经对日全食上瘾,不会错过任何亲眼观测的机会。 蒙特利尔Jean-Drapeau公园的日食观测点是全省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当天接待了大约10万人。出现在现场的还有联邦创新、科学和工业部长商鹏飞 (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 、曾经登上太空的宇航员David Saint-Jacques、宇航员Laurie Rousseau-Nepton 、蒙特利尔市长Valérie Plante等知名人士。活动主办方不仅准备了15万副观测眼镜分发,还在现场设立了大屏幕、天文科普主持人、天文知识展板,甚至请了知名的DJ Champion、Diane Dufresne以及大蒙特利尔交响乐团(Orchestre Métropolitain)来活跃气氛,艺术家们以逐渐变暗的天空和逐渐变得冷清的天气为背景,献上了赞美世界的《美的赞歌》(Hymne à la beauté),仿佛过节一样。这里的日全食持续了1分27秒,人们亲身经历了太阳光明逐渐减弱、黑暗降临、寒意升起的人们被这壮观的景象所震撼,有人甚至激动地流出眼泪。现场人们的欢呼声和掌声随后被沉思所取代,不少人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 由于Jean-Drapeau公园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民众,导致离去成为一个难题。人群拥挤,行动缓慢,仅仅为了进入Jean-Drapeau地铁站就需要等1个小时以上,于是不少人选择步行回家,但为了走上Jacques-Cartier大桥也需要等45分钟,还有人不得不走到Longueuil地铁站,再换乘地铁回到蒙特利尔岛上。总之,这段平常只需要10分钟地铁的旅程在日全食结束后要花上2个半小时以上。笔者从Bromont回到蒙特利尔也花了平时三倍的时间,在路上还看多条从较佳观测地点返程的道路上到处都是长长的拥堵车队。 尽管在蒙特利尔老港只能看到短短17秒钟的日全食,但还是聚集了数千人,看着圣劳伦斯河面上的波光由明渐暗,再由暗转亮。同其他地方一样,当太阳被完全遮住时,人群爆发出欢呼声、尖叫声和掌声,圣劳伦斯河里一艘船也适时吹响号角,响应人们的欢呼和惊叹。 科研盛宴 这次壮观的“天文大片”不仅给亲身观测者带来震撼,成为终身难忘的瞬间,也为科学家提供了一场难得的科学盛宴。当罕见日全食在北美开场时,科学家将对日冕、地球电离层等开展深入研究,也将研究日全食对动物和人类行为的影响。美国宇航局(NASA)在此期间启动了五个开创性的科学项目,以更好地了解日全食期间的太阳。这些实验旨在揭开太阳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奥秘,增强人们对太阳物理学和大气科学的理解。还有40个公民科学项目也围绕日全食开展。从使用手机应用程序记录温度和云量,到记录日食期间的环境噪音,整个日全食期间,人们将从各个层次不同角度充分享用这场“盛宴”。 其中最为雄心勃勃的项目就利用NASA的WB-57高空研究飞机从地球表面上方5万英尺(约15240米)处拍摄前所未有的日食景象,这能够避免因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而错过日食。此外,由于飞机可以大约每小时740公里的速度飞行,能让观测日全食的时间延长约25%,达到约6分22秒,可让科学家能够获得更长时间的观测数据。飞机上搭载的科学仪器将帮助科学家们更准确地测量日食,并收集有关日冕的温度、化学成分以及日冕质量抛射(一种巨大的太阳物质流出)的数据。这些信息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日冕的结构、太阳对地球大气的影响,并可能帮助寻找靠近太阳运行的近太阳小行星。由于太阳目前正处于活动高峰期,科学家们渴望通过各种只能在日食期间进行的观测来获得重大发现。 NASA还在日食之前、期间和之后从弗吉尼亚州东部连续发射三枚探空火箭,测量地球高层大气的电、磁、温度和密度变化。科学家们利用高灵敏度的雷达和射电望远镜来测量日全食期间太阳辐射的细微变化。在此轮日全食期间,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和欧空局的太阳轨道飞行器也对太阳活动开展观测,以揭示更多太阳的秘密。 后续 … Read more

中国电视-《翠云廊》:延续千年,细述过往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微纪录片《翠云廊》,聆听千年蜀道中翠云廊的历史、文化及背后的故事。 在历史长河中,翠云廊构筑起一道贯穿千年,囊括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长桥,也寄托着文人墨客的情思和遐想。从诗人李白感慨蜀道之难,到唐玄宗李隆基兵荒马乱的蜀道逃亡心境,再到诗人杜甫入川蜀时发出的惆怅……《翠云廊》回顾了这条古蜀道路上的历史印记,也完整讲述了这一“交通活化石”的变迁。从秦朝时期的修筑驰道,到后来的传达军报、开山凿岩,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岁月的沧桑巨变以及风云迭代的历史变迁。 (描绘翠云廊古蜀道的画作) 翠云廊有着迄今保存最完好、里程最长、数量最多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也是迄今为止最古老且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道路交通系统,它既是“蜀道灵魂”,也是“世界奇观”,可谓当今生态和文化的双重瑰宝。节目以第一视角进行讲述,从蜀道中最靓的“剑阁柏”独白到生态守护人马文宝的心声,每个章节都以轻松有趣的形式娓娓道来,诠释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之美、灵动之美。 节目体量短小精悍,却传承了浓厚的文化精神。翠云廊历经时光淘洗,拥有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天下太平时,它是商贾云集的物资集散中心;兵荒马乱时,它是据险为要的兵家重地。中国的蜀道文化、三国历史文化、唐朝历史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节目立足于翠云廊的参天古柏,通过这部活着的“史书”,让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奔流不息、浸润人心。 (翠云廊在古蜀道的地理位置)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翠云廊》更多精彩内容: 第2集:https://yspapp.cn/1SJb  

中国电视-《翠云廊》:综述

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这难于登天的古道上为何古柏成荫,郁郁葱葱成就一片翠云之廊?千百年寒来暑往,日月更替,这片翠云廊见证了怎样的人文盛景、山川变迁?在历史长河中,翠云廊又是如何与外部世界沟通交流的?《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微纪录片《翠云廊》,在片中找到答案。 翠云廊是古蜀道上的一串明珠,它以中国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为中心,呈人字形三线分布,绵延数百里,见证了蜀地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历史。翠云廊得名于《剑门路》一诗 :“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翠云廊上的古柏沿蜀道种植,它是目前存世时间最长、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树群,号称“蜀道奇观”“森林活化石”。这些千年古柏历经风雨洗礼,成为自然与人文共生的珍贵标本。 蜀道奇险,开拓艰难,保护更不易,然而“翠云廊”这样的古蜀道、古柏却能留存至今,堪称奇迹。微纪录片《翠云廊》以五集、每集5分钟的体量,讲述了翠云廊的前世今生,以及与之共生的生态、文化与文明,于细微精妙处窥见历史长河中人类刚健质朴的生存印迹。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翠云廊》更多精彩内容: 第1集:https://yspapp.cn/1SxS  

魁省庭院种菜攻略

七天记者 梓丰 作为农耕文化的传承者,中国人对土地的热爱刻在骨子里挥之不去,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菜种到哪里。来到地广人稀、四季分明的北美大陆的华裔移民也不例外,有院子的,在院里开辟小菜园;没有院子的,也在楼梯上、阳台摆上花盆种,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两个养花种菜群,种菜的季节来临时,大家在里面讨论得热火朝天。 这种现象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生活智慧。院子里种菜,不仅可以让家人吃到新鲜、健康、完全有机的蔬菜,减少对外界的依赖,还能在种植过程中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健康益处、乐趣和成就感,特别是对成天对着电脑工作的现代人来说,休息时到自己菜园里晒晒太阳,剪枝疏果,采摘成熟的蔬果无疑是千金难买的惬意时光。 如今又是一年春好处,正是筹备春耕的好时候。为了节约生活成本,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更为了吃到更健康、更新鲜的蔬菜,就让我们发挥华人的种菜本能,在后院、在阳台上或在一切有充足光照的地方种上点什么吧。 种菜的时序 蒙特利尔的地理位置属于气候比较温和的5区,非常适合种菜,一年可以种三季蔬菜。春天雪一化,就可以种些耐寒的叶子菜,如菠菜、生菜、雪里蕻、莴笋、上海青、小白菜、鸡毛菜等;同时开始给夏季菜育苗,如生长期较长的茄子、辣椒、西红柿,也可以等到5月份直接到园艺店或苗圃购买现成的菜苗。5月初可以播种不需要育苗的蔬菜,如豆角、黄瓜、西葫芦、南瓜等,等夜晚气温升到10度以上,一般在5月中下旬,也就是母亲节过后就可以把育苗的蔬菜移栽到地里了。在立秋前后,也就是7月底、8月初,还可以在拔掉春菜或其他早熟蔬菜的地上播种秋季抗寒的蔬菜,如萝卜、白菜、莴笋、各种叶子菜等,可以一直吃到落雪。 种菜的准备 种菜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满足有土、有光、有水即可。如果家里有后院,可以选一块一天之中有阳光照射至少4-6个小时的地方,挖掉草坪建一块菜地,或者自制一个简易菜床,也可以购买现成的,有各种尺寸大小、材质的菜床可供选择。如果没有后院,也可以使用容器在向阳的阳台或露台上种菜,容器可到一元店购买2加仑以上的花盆或者用过的大可乐瓶、空油桶之类的塑料容器。 种菜的土可直接使用去掉草坪后的土,不过由于这些土的肥力不够或过度板结,需要购买一些堆肥土或动物粪土来改良土壤,也可以去家居店或者苗圃购买现成的土。市场上销售的土主要有以下几种: 表面土(Top Soil)或黑土(Black Earth):是最便宜的土,30升一袋的也就1、2刀,几乎没什么肥力,使用的目的就是用来装饰和补充表层因冬天流失的土壤,可和其他有肥力的堆肥土混合使用,降低种菜的成本。 泥苔土(Peat Moss):泥苔土是在泥沼内的古代树木,经过长年堆积沉淀取出来的物质,本身非常碎细。这种土没有养分,但具有中和土壤的作用,还能保证土壤疏松,可用于改良土壤或者自己配制种植土。 堆肥土(Compost):是用各类有机质如植物秸秆、草坪碎草、厨余、枯树枝、树叶、虾壳等有机肥料长期发酵、腐熟后形成的混合土。一般也比较便宜,一包1、2元,打折时更便宜。堆肥是一种极好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持水性,给蔬菜提供营养。这种土可到商店里购买,也可以等到5月中下旬市政府分发花卉、烹饪香料植物的时候领取。每个社区分发的日期不同,可及时查看自己所在社区分发的时间和领取地点。 动物堆肥土(manure):是由素食动物的粪便、草料、泥土等混合发酵、腐熟而成的堆肥,最常见的是牛粪土cattle manure、或是cow manure、羊粪土sheep manure、鸡粪土chicken manure,还有马粪土、兔粪土、甚至蝙蝠粪土等。价格也不贵,3、4元一大包,春季栽种的季节经常打折。动物粪土的包装袋上都标有3个数字注明氮、磷、钾3种元素的比例。其实在各种粪肥土中,还可能有其它元素及养分,但因为含量都不大,太分散,因此只列出氮、磷、钾3种元素的比例。动物粪土的使用方法最好是与原有的土壤混好后再使用。另外也可以将各种土壤:泥苔土、堆肥土、表面土等混好后再使用。 种植土(Potting Soil或者Potting mix):则是已经配制好、可直接使用的种植土,里面已经包括一些土壤、植物纤维的粉碎物和有机肥,但价格很贵,动辄8、9元甚至10几元一袋。其实了解了它的成分完全可以自己配置,配制方法也很简单,3份最便宜的表面土加1份泥苔土、1份堆肥土、再加1份动物粪土搅拌均匀就可使用。 品种选择 下面列出几种华裔家庭后院必种也很受欢迎的蔬菜品种,供各位读者参考。 沙拉菜:包括生菜、小白菜、苦苣、樱桃萝卜等。这些时令蔬菜新鲜味美,生长期短,生长迅速,也很容易种植,只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只是很容易遭菜青虫、鼻涕虫之类的虫类侵害,可在早春播种或秋天播种以减少虫害。只要后院的雪全部融化,就可以将它们播种到地里,可以间隔两三周种另一茬,保证常年都有得吃。 菠菜(Spinach):菠菜色泽墨绿,富含卫生素A,B2和铁,钙及蛋白质等,是优良的营养蔬菜。菠菜比较耐寒,可全年播种,但夏天气温高时会很快抽薹开花。一般播种后六周就可收获,也可以间隔两三周播种,以交错其收获季节。蒙特利尔卖菜籽的店里还有一种新西兰菠菜(New Zealand Spinach),很耐热,可以种一次一直吃叶子到霜冻。 香菜(Chinese Parsley):香菜或“芫荽”是华人餐桌上重要的调味品。它也可全年播种,喜爱阳光,生长迅速,在早春播种后,可间隔两三周播另一茬以便全年有得吃。 韭菜(Chinese chive):韭菜为多年生植物,且几乎没有病虫害,动物也不光顾,不用围隔墙,随处可种,比种草还省事,一次栽种成功,多年受益。但是韭菜从种子开始种植比较麻烦,需要两年才能吃上,可跟其他菜友要来韭菜根移栽,当年就可以采收。一般来说,一平方米左右的韭菜足够一个小家庭享用。 西红柿(Tomato):西红柿易于栽种,抗病虫害能力强,品种多且产量大。大的如拳头,小的如樱桃,做菜、当水果皆可,一般家庭栽种十株左右就够用了。五月中下旬栽种,七月份进入收获季节,持续到九月下旬仍在结果。另外,西红柿出蔓时需要插架,有4英尺左右高的架就可以,还要注意,西红柿的成长过程中要经常打叉,以免无用的枝条疯长。 豆角(Beans):豆角有很多品种,如扁豆、油豆角、紫豆角等,属高产攀藤较少的豆类,但需要搭架子。还可以播种不需要攀爬的矮棵品种,比如本地早熟的黄豆角、绿豆角。豆角收获期短且比较集中,因此不宜种的太多,一个小家庭六至八株左右即可。 黄瓜(Cucumbers): 黄瓜也是人见人爱、亦菜亦瓜的攀藤类植物,有各种各样的品种。黄瓜非常好种,在5月初或月中撒下种子,一周就会出苗,等出蔓时插上约6英尺高的架,一般一个月后就会开花,开花后一周就可以吃上鲜嫩的黄瓜。一般三四口之家,五到十株即可在整个夏季有黄瓜吃。 西葫芦(Zucchini): 西葫芦也是最容易种植的蔬菜之一,庭院的边边角角留给它就行了。只要不缺水,不需要太多的管理。西葫芦产量颇丰,三口之家种两到三棵足矣。 椒类(Peppers):主要指辣椒和青椒,它们都是华人喜爱的蔬菜,其适中的高度和鲜艳的色彩,比如“朝天椒”甚至可以种在大花盆里当花一样培育。5月下旬栽种,不需要太多的管理,从早春到秋天,只要温度在摄氏15到35度之间,都适合其生长。 小葱:栽种非常简单,一种方法是把从超市买来的小葱,带着胡须剪下5、6厘米高,直接栽入地下,注意不要埋得太深,过几天就会有葱叶从土里长出来,可以随时摘葱叶来用;另一种方法是直接撒种子,但小青葱是2年生的,第一年撒下的种子当年不能收获,需要等到第二年。 注意事项 对于种菜新手来说,有四个注意事项,分别是兴趣入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赏用兼顾。 首先,兴趣最重要。毫无兴趣的人即使学着别人的样子种上一些菜苗也管理不好,不仅没有收获或得不偿失,还会把院子搞的千疮百孔。“兴趣入手”的另一层含义是喜欢吃什么就种什么,不喜欢的蔬菜即使种了也不爱吃。 其次要“因地制宜”。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以自己庭院的环境和居住条件为基础考虑种植的品种和规模。比如较小的庭院就不适于种南瓜等攀爬较多的瓜蔬;阳光不够充分的庭院就不宜栽种豆角等喜欢阳光的蔬菜。栽种面积较小的住家也可以考虑盆栽的方式,走道两旁、阳台边上都可以见缝插针,交错摆放,以拓宽空间。 “循序渐进”指的是凡事要有个过程。刚开始不妨从一些容易种植的品种入手,比如生菜、西红柿,黄瓜等,逐渐培养技术和兴趣。不要一次种很多品种,购买许多工具和辅料,搞的疲惫不堪。 最后要赏用兼顾。自家的后院毕竟不是农场,周围还有左邻右舍,我们的一切种植最好符合法律及当地社区相关规定,且照顾到周围的环境和美观,食用要和观赏结合起来。最好不要将整个院子完全变成一个大菜地,要注意与花卉和绿地的协调。使用沤制的绿肥时要考虑味道不能扰邻,攀藤类蔬菜不要穿越篱笆给邻家造成困扰等。 总之,在这个动荡且什么都涨价的世界里,或许是时候开始种菜,播下小小种子,收获满满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