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人与自然新未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COP15)在蒙特利尔开幕

七天记者 颜宏 德昊 独玉 2022年12月6日,《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活动在蒙特利尔会展中心(Palais des congrès de Montréal)开幕,来自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代表将在未来12天里商讨如何确保支撑人类文明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生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联邦总理特鲁多、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蒙特利尔市长Valérie Plante等政要的陪同下发表重要讲话,令人震惊的言辞接二连三。古特雷斯首先指出“自然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没有自然,我们一无所有;没有自然,我们一无是处。”然而,人类正在向自然“发起战争”。由于对不节制和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毫无底线的追求,人类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灭绝性武器”,而这场大会是结束这场破坏狂欢的机会。他还尖锐地警告说“忘掉一些亿万富翁的白日梦吧:不存在B星球。因此我们必须与自然签订和平协议。”他还提出了具体的三项行动措施:首先便是各国政府必须制定跨部委的国家行动方案,覆盖财政、粮食、能源和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其次是加强私营部门对自然的保护,各行各业必须要考虑到其经济模式对自然产生的影响,朝着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转型;发达国家应当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因为他们恰恰是地球自然财富的守护者,这也回应了在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7上提出的“气候正义”基金。 COP15 开幕式上发言的嘉宾。左起:Onondage 民族酋长Tadodaho Sid Hill、加拿大联邦总理特鲁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中国生态环境部长黄润秋、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 蒙特利尔市长Valerie Plante 、昆明市长刘佳晨 / Sept Days 七天传媒图片 关于COP COP(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即缔约方大会,除了我们熟悉的、刚刚于11月20日在埃及的Charm el-Cheikh结束的COP27气候大会外,还有世界卫生组织(WHO)、《生物多样性公约》等也会定期举办缔约方大会,这次在蒙特利尔召开的就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COP大会。这两个COP有什么区别呢?COP27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这个COP大会第一次于1995年在德国柏林召开,被列为COP1,之后每年举办一次,到今年已经举办了27届,所以被称为COP27,这个大会要解决的是全球变暖问题,目标是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远低于”2摄氏度的范围内,同时将升温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也就是2015年《巴黎协定》达成的气候目标。 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在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得到通过,并于当年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峰会上得到150多个国家的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被签署之后第一次缔约国大会(COP1)于1994年在巴哈马举行,大会通过了1995年-1997年中期工作方案;COP2于1995年在印度尼西亚举行,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决定将《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设在蒙特利尔。与气候大会每年举办不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COP会议除了刚开始的前三年每年举办外,后面基本上是每两年举办一次,正在进行的就是第15届。这届COP大会早在2016年的COP13上就确定了中国为主办国,本该于2020年秋季在昆明进行,但由于年初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原因而不得不推迟到2021年,并主要通过线上进行。这次大会还被拆分成两个阶段,在昆明举办的线上会议为第一个阶段,而需要各界代表见面讨论、各国政府代表磋商的线下会议则为第二阶段。由于中国采取严格疫情防控措施,无法接待那么多的外国来宾,不得不考虑易地举行,而蒙特利尔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就成为默认选项,再加上加拿大政府也很支持大会移师蒙特利尔,因此在今年6月份做出决定后只给了蒙特利尔不到5个月的筹备时间。第二阶段会议虽然换到蒙特利尔举行,但中国将继续作为COP15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和会标等大会主要元素保持不变。而这次大会之所以格外重要,是因为这次大会将会产生一份全新的框架公约或新协议。与气候大会的关注点不同,《生物多样性公约》COP大会要解决的是生态系统的问题,目标主要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公平公正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等。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也就是说从基因到个体,再到物种和种群,到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生命系统的全部层次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范畴。这个概念最早于1984年由美国生物学家、博物学家爱德华·O·威尔逊(Edward Osborne Wilson)提出,并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签署之后被世界各国所认可。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依存的生命网,其中每个成员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地点所有生物(或称生物群落)与群落生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既包括生物、地质、土壤、水文、气候等,也包括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循环,因此生物多样性是支持陆地和水下所有生命的基础,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健康的方方面面。它为我们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富有营养的食物,加强我们对科学的理解并提供医药资源,帮助我们抵抗疾病和缓解气候变化。因此生物多样性关系着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现在的地球正在经历自恐龙以来最大的生命损失。首先,因为农业活动的增强、过度捕捞和各种污染造成的生态系统破碎化、损害或改变。其次,土地转变为建造各类构筑物、道路、停车场、建筑物等的人类用地,生物栖息地被种上经济作物,改造成公园、露营地等也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最后,运输和贸易的发展也加重了各地外来生物的入侵,严重破坏了本地的物种和生态系统。总之,人类的活动改变甚至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涵盖了从景观格局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方方面面,而有些生态系统在遭到破坏后可能会完全丧失恢复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在2019年的估计指出,世界近四分之三的陆地表面和近66%的海洋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警告称有100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如果不采取严肃行动,那么“在几十年内将会有许多物种灭绝”。一些科学家也断言,地质历史上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数十亿的个体种群正在消失。其中以昆虫数量直线下降的趋势最为惊人,甚至有人说人类正在经历一场“昆虫末日”;还有超过500种陆地动物濒临灭绝,可能在20年内消失;五分之一的爬行动物面临灭绝;八分之一的鸟类物种受到威胁;世界上40%的植物物种正处于危险之中。 更可怕的是,与气候变化不同的是,即使需要数千年的时间,气候变化也可能是可逆的,物种灭绝却是永久性的。 生物多样性目标 虽然,每次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都会制定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但人类从来没有实现过,比如在2010年制定的全球十年框架协议中提出的20个目标,到2020年之际,无论是治理污染还是保护珊瑚礁,还没有任何一个目标得到完全实现,在这之前的十年的情况也差不多。但现在的情势以已经完全不同,不管愿不愿意,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成为事关人类共同命运的重要话题。在刚刚结束的COP27大会上,尽管南北矛盾重重,参与方各打各的小算盘,但还是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包括重申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的目标,以及全球需要在20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更重要的是为创立“损失和损害”(loss and damage)基金达成共识,让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气候资金问题,终于迎来了一丝转机。 而旨在扭转自然生态破坏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协议》最新一版草案也在去年发布,提出了“到2050年,生物多样性得到重视、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维持一个健康的地球,并为所有人带来必要的惠益”的2050愿景,而在2030使命中指出“在全社会采取紧急行动,养护和可持续地利用生物多样性,确保公平和平等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的惠益,到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复苏之路,造福地球和人类”。为此,这个草案提出了雄心勃勃的21项具体目标,如: 确保至少有20%的退化的淡水、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确保全球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地区得到保护; 减少各种来源的污染,使其降低到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健康无害的水平,包括将流失到环境中的营养物(nutrients)至少减少一半,杀虫剂(pesticides)至少减少三分之二,并消除塑料废弃物(plastic waste)的排放; 管理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的途径,防止或减少至少50%的引入率(rate of introduction)和建立种群的概率(rate of … Read more

江泽民去世 一个时代落幕

七天记者梓丰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因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中国官方迅速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之名发布讣告,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讣告中称他是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还用较长篇幅历数了他一生的作为以及带来的影响。自讣告发布日起至其追悼大会举行之间,北京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和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这期间,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驻外使领馆设灵堂,接待港澳地区和驻在国吊唁。如此高规格的国葬待遇可以说是自邓小平去世后绝无仅有的。 江泽民的去世也在海外产生重大的反响,联合国安理会11月30日就不扩散问题举行会议前,全体代表起立,为江泽民默哀一分钟;俄罗斯总统普京等世界各国领导人都第一时间致电哀悼。 开挂的人生 1926年8月17日,江泽民原本出生在今天的扬州,祖父江石溪原来是行医的,1915年弃医从商,进入航运领域工作,家境颇为富裕;父亲江世俊曾是一家电气公司的会计,后来成为一个渡轮公司的经理,两位叔父都参加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共产主义运动,并成为共产党员。1939年其叔叔江上青遇到地主武装袭击牺牲,因为家里只有两个女儿,江泽民的父亲就决定把13岁的江泽民过继给江上青,而江上青的部下就有后来提携江泽民的汪道涵、张爱萍等开国领导人,这个举动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江泽民的生命轨迹,也为他今后成为中共的最高领导人打下了基础。 江泽民学习能力强,语言能力强,天生的“学霸”,而唐诗宋词、书法、音乐等各类教育的熏陶又给他打下了深厚的艺术基础。他完全以自己的能力考入以西方教育为模版、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扬州中学,当时这所学校的录取率是在1800名申请人中录取50人,非常难考。而过继给江上青后,他又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积极参与到抗日爱国活动中,20岁时入党。一九四七年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后,江泽民前往一家生产冰淇淋的中美合资企业——上海海宁洋行工作,在工人群众中和青年会夜校职业青年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一九四九年还组织工人群众开展护厂活动,迎接上海解放。 新中国成立初期,江泽民先后担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第一副厂长、上海制皂厂第一副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科长等职。1951年,江泽民与同为扬州人的王冶坪结婚,两人育有二子。 一九五四年,国家在长春兴建第一汽车制造厂,需要大批专业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江泽民应调前往,一九五五年赴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制造厂实习。 一九五六年回国后,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力处副处长、副总动力师、动力分厂厂长。 一九六二年,江泽民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负责该所科研领导工作。 一九六六年,江泽民调任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代理党委书记,后任党委书记,组织原子能发电设备设计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江泽民也同样受到冲击。 一九七〇年,江泽民调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一九七一年任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派驻罗马尼亚专家组组长,一九七三年回国先后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外事局副局长、局长。 一九八〇年,江泽民开始担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成员,主管实施广东、福建两省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试办经济特区等开创性工作。 一九八二年,江泽民先后任电子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部长、党组书记,为中国电子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九八五年,江泽民任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一九八七年,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担任上海市长、市委书记期间,江泽民带领上海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勇于探索,推动上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浦东开发开放蓄势谋篇,推动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中国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江泽民拥护和执行党中央关于旗帜鲜明反对动乱、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决策,维护了上海稳定。 一九八九年,在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同年成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一九九〇年,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一九九三年起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二零零二年卸任总书记,二零零三年卸任国家主席。 力挽狂澜 江泽民担任国家领导人期间,正是苏联解体后整个世界动荡之时,也是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走向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转型之时,面对的挑战和困难非常多,但江泽民审时度势,任内努力修复了因八九政治风波事件而限于孤立的国际关系,维持了美国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经过7年多艰苦的谈判,最终成功让中国加入WTO,为中国的经济迅速腾飞打下基础。 江泽民在当时的中国领导人中学历最高,又是技术出身,既受过中国传统教育,也受过西方式的教育,还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视野更开阔。他还能够运用英文、俄文、罗马尼亚文与人交流,还粗通德语和日语。一个风趣幽默,会演奏多种乐器,能够向美国听众背诵林肯的演讲,向西方人熟练背诵《哈姆雷特》中的片段和雪莱的《西风颂》诗句,即兴会唱起猫王的名曲——《温柔地爱我》的中国国家领导人让当时的西方政界耳目一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外交。 他在处理1993年“银河号”事件、1996年台海危机、1999年南斯拉夫大使被炸事件以及2001年南海撞机等各种危机中都表现出富有智慧、灵活务实的作风。面对群情激愤,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时候,他领导的中国政府一方面坚持原则立场,迅速作出反应;另一方面选择了隐忍,平稳度过可能引发的冲突式危机,给中国换来了至少20年的“战略机遇期”。正是抓住了这黄金20年的战略机遇期,使得中国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911”事件发生后他的反应。中美要和平共处,主要是基于两个前提:一个是两国有着共同的敌人或“共享的敌人”(shared enemy),尼克松访华至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正是基于这一基础;另一个是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两国“共享利益”(shared interests)的机会。但到了90年代末,随着苏联的解体和美国的一家独大,美国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开始有意识限制中国的发展,并开始有把中国视为威胁的苗头。而“911”事件的发生让江泽民敏锐意识到中美可以面对新的共同的敌人——恐怖主义,再加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也扩大了双方共同利益的基础。因此,中美不仅有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必要,还很有紧迫感。于是他第一时间向美国表达了中方将跟美国一起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奠定了新世纪中美合作的基础。根据已故外交官吴建民在《外交案例》一书中的披露,“9·11”事件发生后,江泽民立刻召开会议商讨局势和对策,在事发后五个小时就给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打电话,强烈谴责恐怖主义,对美国人民表示慰问和哀悼,并表示愿意加强和美国的合作,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江泽民的这一举动,使中国成为最早向美国表明共同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立场的大国之一,而美国也在“911”事件之后战略转移向反恐。江泽民成功利用“9·11”事件扭转了美国遏制中国的态势,增加中美合作的因子,改善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让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博弈中抓住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回顾江泽民的一生有数不清的类似事例,甚至有不少决定让当时的国人很不满,甚至口出不逊,但过几十年后再回头来看,正是当年看似忍耐甚至屈辱的决定为中国赢得了和平发展期,可以聚精会神搞经济建设,让中国强大起来。当然也有很多人批评说他当政期间,中国腐败横行,经济野蛮发展,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等。 逝者已逝,功过自有历史评说。

税税税!蒙特利尔2023财政预算出炉

七天记者 颜宏 11月29日,蒙特利尔市市长普朗特(Valérie Plante)以及执行委员会主席兼财务官(président du comité exécutif)Dominique Ollivier在marché Bonsecours向蒙特利尔人公布了蒙特利尔市2023年的财政预算以及未来10年的基础设施支出计划(programme décennal d’immobilisations)。同以往一样,连任的普朗特政府的这份财政预算案再创蒙特利尔财政预算新高,达到67.6亿元,比去年多出3亿元,增幅为4.7%,还包括了自2011年以来的最大地税增幅。而在未来10年的基础设施支出计划中,预算同样高达220亿加元,2021年则为195.4 亿加元,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年内,蒙特利尔每年在交通、民生等基础设施上的投资超过20亿元。自普朗特在2017年成为蒙特利尔市长以来,蒙特利尔市政府每年的运营费就一直在快速增长,从原来的52亿元涨到今年67.6亿元,5年时间内增长了30%。 新预算中最大的一块是公共安全方面的支出,占到总预算的18.4%,其中大部分资金将来自于魁省政府为改善蒙特利尔治安情况而提供的一项五年资助2.25亿元的计划。另外,蒙特利尔警察局(SPVM)的预算将增加6320万元,达到7.871亿元,并计划从现在起到2025年再额外招收270名警察,使得警察人数达到4793人。同时,额外增加的资源,包括资金和警力将加大打击涉枪犯罪和有组织犯罪,进一步扩大ARRET (Action-Répression-Résolution- Engagement-Terrain)项目,即从犯罪源头抓起的“沉入式执法”的警察服务改革试点项目,让警察在既不佩戴武器也不穿制服的情况下到社区去工作,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等到事情发展到要拨打911的程度再去解决。沉入社区的警察靠近那些流浪汉、瘾君子、家庭暴力受害者、精神病人、独居老人等弱势或容易出现问题的群体,和他们沟通交流,给他们提供社会资源并解决其问题,甚至和他们一起买菜、做家务以便了解他们的日常并理解他们的思维,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这将极大缓解民众与警察的对立情绪,还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警察还会和社会工作者以及非盈利组织、社区组织一起沉入到年轻人当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有可能的犯罪行为掐灭在萌芽状态。 其次是偿还债务方面的支出,达到17.6%;再下来就是行政方面的支出,占11%,和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占10.3%;紧接着就是公共交通方面的支出,占9.9%,包括上个星期宣布的自明年7月1日起65岁老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而预留的预算。 2023年财政预算的支出明细 地税大增 这次预算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蒙特利尔业主明年的地税账单平均增幅度达到4.1%,其中3.4%由市政府决定,0.7%由各个行政区决定,这个增幅或多或少与加拿大会议委员会(Conference Board du Canada)预测的2023 年蒙特利尔的通货膨胀率将为4%基本相符,但也创造了自2011年的最高峰,当年的地税增长幅度高达4.3%。更比去年(2%)高出一倍多。非住宅物业的地税将增长2.9%,也比去年的1.5%高出近两倍。这之前,大蒙特利尔地区商会(Chambre de commerce du Montréal métropolitain)曾要求市政府对非住宅物业地税的增幅不要超过3%,因此这份预算一推出就得到蒙特利尔商界的欢迎,并对增加的水费表示理解。 在市政府决定的3.4%增幅中,包括了地税增幅2.7%,与水相关的税增加了0.6%;与市政府债务相关的税增加了0.1%;而在各个行政区决定的0.7%增幅中,0.6%是与各种市政服务相关的税,剩下的0.1%是与基础设施投资相关的税。虽然全市地税的平均增长幅度确定为4.1%,但因物业所在的区以及该区给出的评估价格不同而有所区别,其中以Ile-Bizard的增幅最高,为6%;东部的Mercier-Hochelaga-Maisonneuve以5.7%位居第二;增幅第三的是新移民居住集中的Côte-des-Neiges-Notre-Dame-de-Grâce区,为5.4%;而市中心Ville-Marie地税涨幅最小,为1.7%,具体见下图: 2023年各区地税增幅情况 对于一座市政评估价格为56.7万元的住房来说,如果按照地税平均增幅来算的话,明年业主需要支付的地税将提高164元,从2022年的3989元上涨到4153元。而市政府在今年9月份提交的未来三年的地产价格评估报告中,全市待评估单位的建筑物和土地总价值达到 5263 亿元,比上一次的3845 亿元高出1418 亿元,大涨了32.4%,是自2007年以来最大的涨幅。其中尤以蒙特利尔东部(52.5%)、Senneville(45.9%)和Dollard-des-Ormeaux(45.1%)等地的涨幅最高。各个行政区不仅在房屋市政价格评估的增幅上有所不同,也在地税上涨幅度的制定上有所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业主支付额外地税的数额也各有千秋。例如,Outremont地区的住宅市政评估价格大涨30、40%之后,地税增幅确定为4.8%,这些业主的平均地税涨幅将达到542 元,而治安环境堪忧的Montreal Nord地区的物业评估价格并没有涨多少,地税增幅也只有3.2%,一间小型公寓业主明年的地税账单平均增加26元。 两项新税 今年的预算中,商业、工业、办公等非住宅物业的地税增幅再次少于住宅类物业的增幅,但市政府决定对非住宅物业收取两项新的生态税。一是水费,另一个是停车税。 对非住宅物业征收水费早在2000年时就由当时的市长Gérald Tremblay提出过,要在蒙特利尔辖区内给所有非住宅物业安装水表来计算用水量,并根据用水量缴费,虽然每年都在讨论这件事,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能实施,20多年后终于将由普朗特政府实施。 从2023年起,非住宅物业的用水量超过1000立方米需要缴纳水费,用量在1千到1万立方米之间的,每立方米用水费用为10分;1万到10万立方米之间的,每立方米水需缴纳20分;超过10万立方米以上的每立方米费用为60分。明年一月,非住宅物业的业主就会收到一张无需缴纳水费的“虚拟账单”,账单显示的是他们在2022年的用水量,以便让业主有个心理预期,明白减少用水的重要性。到明年12月才会发出真实的水费账单,让业主在2024年支付。这项新税将让市政府一年可获得1500万元的额外收入,而根据蒙特利尔市政府的测算,大约50%的非住宅物业用水量不会超过1千立方米,也就不会接到水费账单。 停车税则是另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财政措施,今年已经开始在市中心执行,并为蒙特利尔市政府带来了近500万元的收入。这项措施是对面积超过2万平米的室外停车场征税,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把征收来的部分资金用于公共交通的建设上;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征税让停车场业主反思所占土地的使用情况,找到最佳的土地用途。 生态转型 今年6月市政府发布的涵盖46项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气候计划(Plan climat Montréal)将在2023年加速实施,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在未来十年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中也有大量资金用于生态转型,主要包括: – 1.03亿元用于购买电动或混动的政府用车,以及安装充电桩; – 5.071 亿元用于鼓励自行车出行,减少汽车使用量,其中3亿元用于扩展快速自行车网络(Réseau Express Vélo),1亿元用于维护现有自行车道; – … Read more

物业评估价大涨,不满意怎么办?

七天记者 梓丰 今年9月14日,蒙特利尔市政评估和财产评估服务局局长Bernard Côté提交了未来三年的地产价格评估报告,报告中列出的全市502789 个评估单位的建筑物和土地总价值达到 5263 亿元,比上一次的3845 亿元高出1418 亿元,大涨了32.4%,是自2007年以来最大的涨幅。其中以蒙特利尔东部(52.5%)、Senneville(45.9%)和Dollard-des-Ormeaux(45.1%)等地的涨幅最高,主要是由于这些地方的工业建筑在所评估地产中占比较大。随后蒙特利尔的业主也相继收到了未来三年的房屋价值评估通知(Property Assessment Notice),房屋价格一下子上涨几万、十几万甚至直接翻倍的通知让很多业主感到惊讶。虽然市政府一直在安慰民众说评估价格只是2023 年、2024 年和 2025 年征收地税的基础,并不意味着市政府将按照这个评估价格来提高地税金额。具体的地税计算办法还要等到今年秋天的年度市政预算中才会确定计算办法和适用税率,不过所有人都知道既然房产评估价格大涨,那么房主应缴纳的地税也会确定无疑上涨。 果然,蒙特利尔市长Valérie Plante先是在接受采访时说明年蒙特利尔的地税增长幅度在3%-6%之间;之后,蒙特利尔市政府的二号人物、市政执行委员会主席Dominique Ollivier在11月7日举行的首届蒙特利尔税收论坛上叫苦,称鉴于住房建筑成本、除雪作业所需能源成本的上升以及跟随通货膨胀的员工工资等,蒙特利尔正面临艰难的财政措施选择。如果得不到魁省政府的资金帮助,蒙特利尔将很难将地税的上涨幅度维持在2%,上涨幅度可能要达到3%到6%之间。不过她强调为了减少对民众的冲击,地税增幅将分三年进行,逐渐增加。 市政评估 所谓政府评估价,就是以税务为目的对辖区内的物业以货币的形式量化,成为计算地税的基础。尽管说省政府和联邦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个人所得税和销售税,但地税依然是市镇等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用以维持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如垃圾回收、供水、排水、除雪、公园及娱乐设施、消防等。从法律上来讲,政府评估价不是房地产市场买卖的指导价格,也不是土地和房屋的实际价值,它只是政府征收物业税的参考值。一般来说,物业的市政评估每3年更新一次,这次发布的是2023-2025三年的评估值。 影响物业市政评估价格的因素有200多种,其中构成85%决定因素的有5种,分别是地段(Location)、占地面积(Lot Dimensions)、居住面积(Living Area)、房龄等(Age of the property, adjusted for any major renovations or additions)、建筑质量(Quality of Construction)等。在同一个区域里,新房子的市政评估价要高一些,占地面积和居住面积大的价格也要贵一些。影响物业评估的还有其它因素,比如说,在高压线附近、在铁路附近、机场附近、交通灯附近的物业,在评估时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反之,房屋附近有树林、自然保护区、高尔夫球场等,在物业评估时会有正面的影响。 蒙特利尔的市政评估做法是每年审查2.5万笔房地产交易的情况,这些房屋的成交价格从而成为不同建筑类型(住宅、商业和工业)市政评估的参照价格。而自2020年新冠病毒爆发以来,蒙特利尔的房地产市场如同其他城市一样不仅没有如预期的那样下跌,反而异常火爆,逆势增长。购房者不仅争先恐后地加价抢offer,还自动去掉房屋贷款批准、验房、不要求法律保障等条款以便获得卖主的青睐,也让蒙特利尔及其周边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在疫情两年中飙升了39%。最新的市政评估报告就是根据截止到2021年7月蒙特利尔以及周边15个地区这2.5万家房屋的交易价格算出来的,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正式生效。新的市政评估中,蒙特利尔独立屋的平均评估价格达到84万,高出三年前平均估价(60万)24万,因此各家各户接到的通知中评估价格大幅上涨也就不足为奇。 实际上蒙特利尔采用的这套物业评估办法并不完美,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可能降低物业价值的特殊因素。比如一所常年不维修升级的房屋和一所刚刚做完翻修升级的房屋仅仅因为处于同一地区或同一条街上就使其评估价格相差不多,但对那个翻修房屋的业主来说并不公平。 如何申诉 一般来说,业主们都不希望看见市政评估价格上涨,因为这意味着多交地税。但当地政府的财务健康状况也同样至关重要,否则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上下水、治安、交通、消防、图书馆、公园及康乐设施、除雪作业、垃圾收集及街道清洁等事情谁来管呢。因此接到评估通知后,可以简单地问自己一个问题:“当下,我的房屋是否可以以政府评估价售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评估就是正确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业主就可以联系市政府进行申诉,要求重新评估。但是之前要想好申诉的理由,比如曾经漏过水,被污染,有噪音,发生过火灾,靠近高压线等,这才能让政府重新审查这个物业。 针对最新的市政评估通知,在生效日期开始后的5月1日前都可以提出申诉,也就是说到2023年4月30日之前都可以。具体做法可以到市政府的网站http://ville.montreal.qc.ca/portal/page?_pageid=3077,3531693&_dad=portal&_schema=PORTAL下载申诉表格或者去Accès Montréal的办公室索要申诉表格,填好并附上相关的材料,然后寄到房地产评估审议办公室。具体的费用根据物业评估价格不同而不同,评估价格低于50万的物业,申诉费为75元;房屋评估价格在50万元到200万之间的,申诉费用为300元;200万到500万之间的物业,费用为525元;超过5百万的豪宅,申诉费用为1050元。政府收到申诉请求之后,会先发一封确认回执表示受理了你的申诉,并告诉你会在180天以内做出重新评估,最多不超过240天。期间,市政府可能会在征得业主的同意后派出专业人员入户检查评估,也可能根据你提交的材料就做出决定。 根据资料,在2017-2019 年市政评估通知发出后,蒙特利尔共有2774 业主对评估不满,提出申诉,其中56%的申诉得到了支持,他们的物业价格得到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的不同程度的下调;而在2020-2022年市政评估通知发出后,蒙特利尔有1842 名业主提出了申诉,这次的成功率为46%。简而言之,如果对物业市政评估不满,业主选择申诉的话会有一半左右的成功率。 如果对重新评估的结果仍不满意,业主还可以在接到结果60天内向魁省行政法庭(Tribunal administratif du Québe)的房地产事务部门(Section des affaires immobilières)上诉,这是个独立的类似法院的审理委员会。  

COP27闭幕 喜忧掺半

七天记者 颜宏 11月20日,在延期两天,并经过40多个小时“马拉松式”谈判后,在埃及Charm el-Cheikh召开的COP27大会才在最后一刻就气候赔偿问题达成了突破性的决议——为遭受气候灾害重创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损失和损害”(loss and damage)基金,让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气候资金问题,终于迎来了一线转机。 迫在眉睫 今年开年以来,除了改变世界政治版图的俄乌军事冲突外,层出不穷的极端自然灾害也给这个不太平的一年带来沉重的记忆。今年2月6日,位于南极半岛北端的阿根廷研究基地埃斯佩兰萨创下了18.3℃的新纪录,打破了2015年3月24日录得的17.5℃的纪录,而这仅仅只是开始。3月份,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8度,比正常年份早了一个月,且高温、干旱长期持续到5月份。不仅在南亚,东亚的中国、日本,北面的俄罗斯、南欧地区、北美地区等几乎北半球的气温都异常高:加拿大原本气候凉爽的温哥华六月中旬就迎来超过30度的热浪;美国经历了有记录的127年来的“最热6月”,加州山火肆虐;俄罗斯北极地区录得32.3℃的高温……2022年的地球真是热得快“冒烟”了。专门研究干旱的美国宇航局(NASA)资深科学家Benjamin Cook表示:“这一年北半球旱灾处处,相当不简单。北美洲、欧洲、地中海地区和中国同时遭受迫近纪录甚至是破纪录的热旱影响”。其实不仅北半球,受严重影响的地区还有东非、南美和澳大利亚局部地区。 而与高温、干旱并行的还有洪水和飓风。4月,南非第三大城市Durban在48小时内遭遇450厘米的降水,引发南非60年来最严重的泥石流,造成至少 461人遇难、87 人失踪;5月,巴西连续6天暴雨,造成至少106 人死亡、10 人失踪;而巴基斯坦在经历了3月至5月的极端高温后,又在6月迎来全国范围内的历史性大暴雨,引发自2010年以来最严重的全国性洪灾,导致3300万人受灾,上千人死亡,财产损失高达300亿美元,让巴基斯坦2022-2023财年的GDP增长预测直接降低两个百分点。而在北美,飓风“菲奥娜” (Fiona)和被称作史上最强飓风的伊恩(Ian)也给加勒比岛屿和美加带来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11月16日发布的《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今年的极端热浪、干旱和破坏性洪水已经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并造成数十亿的损失。报告还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热量不断累积,在其推动下,过去八年已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八年,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制定的低于1.5℃目标几乎不可能。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也愈发严重:全球变暖仍在继续,2013年至2022年的10年平均气温估计比工业化前高出1.14℃;自1993年以来,海平面的升速已翻了一番,而自2020年1月以来,已上升了近10毫米,今年更达到了新高;欧洲和两极的冰川在加速消融,如不采取措施,仅南极一地冰盖消融就会使海平面升高2-5米,更不要说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灾难。目前,全球科学界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随着全球日益变暖,原有的气候模式被打破,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会更频繁出现。因而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高的气候相关会议COP也就变得越来越受世人瞩目。 矛盾重重 COP(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即缔约方大会,旨在每年召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国家,讨论如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今年已经是第27届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3万5千人参与了此次气候峰会,包括各国政府代表、行业代表、观察员和民间人士。今年的会议围绕四个主要议题展开:减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适应极端气候)、融资和合作。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开幕式致辞时就给大会定了调:“我们正驶在前往气候地狱的高速公路上,而且还脚踩油门。”而“人类有一个选择:合作或灭亡。要么是气候团结公约,要么是集体自杀公约。” 道理虽然大家都懂,但在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和资金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巨大,谈判异常艰难。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的富裕国家必须承担主要责任。毕竟,自工业化时期以来,大气中增加的碳绝大部分都是由富裕国家造成的。而发达国家却认为,新兴经济体国家也应该与自己承担同样的气候责任。实际上,随着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日益严重,温室气体排放量小的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享受发达国家工业化带来的高质量生活,反而受到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重创,带来巨大损失。雪上加霜的是,发展中国家往往缺乏应对气候问题的财政与技术实力,因而更难从重创中恢复,陷入“气候不正义”的困境。 换句话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造的孽,自己不想着如何弥补,反而试图一笔购销,要发展中国家承担一样的责任,这遭到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强调承担共同且有区别的责任。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排放国,印度位居第四。但是,就人均排放而言,这两个国家人均排放的总和才等于第二大排放国美国的人均排放。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拥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工业制造业体系,为全世界生产商品,必然会带来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如果不是从商品生产国的角度,而是换做从商品消费国的角度来审视碳排放,中国的碳排放会大幅下降,而依赖中国商品的美欧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就会大增。 2021年全球碳排放数据 其实,发达国家也不是不知道这一点,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就曾承诺到2020年前每年支付1000亿美元以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又在去年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把这一承诺延长至2025年。但这项已经立下的气候资金承诺,不仅与实际需求有着巨大缺口,还从来没有实现过,最接近的2020年还差170亿美元。而若想达到《巴黎协定》把气温升高限定在2度以内,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的资金支持至少要达到3000亿美元。另一项研究指出到2030年前,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2万亿美元资金应对气候变化,其中一半需要外部融资。也就是说,目前每年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资金,甚至不到总需求的十分之一。 究竟谁在拖延气候资金的到位?按照海外发展研究院(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基于国民总收入、1990年以来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口三方面因素的计算,美国每年应出资约430亿美元,日本117亿,德国83亿,英国58亿,法国54亿,意大利47亿,加拿大42亿,西班牙34亿,澳大利亚29亿。按照其他责任分担原则测算的结果虽有所出入,但总体来看,美国和欧盟应各自承担约45%和35%的气候资金份额。但是,气候资金责任最重的国家——美国却一直拖后腿。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数据,2018年,美国仅承担了本国应付总额的20%。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英国也都没有将应付的气候资金拨付到位。法国、日本、德国进度虽看似乐观,但考虑到这些国家的气候资金大部分是借款而不是赠款,实际融资进度还应该打上一个问号。 喜忧参半 不管愿不愿意,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成为事关人类共同命运的重要话题。尽管参与方各打各的小算盘,但还是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包括重申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的目标,以及全球需要在20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2030年碳排放减半的气候目标。而最大的成果就是经过了发达国家多年的抵制,今年与会国首次同意设立一个基金,向因气候变化导致的风暴、洪水、干旱和野火而遭受“损失和损害”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赔付。尽管这项“气候正义”赔偿资金的具体行动方案,特别赔偿责任划分的细节,依然不明朗,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来敲定基金运作的细节,包括如何分配资金,以及哪些国家可能有资格获得赔付等,但至少意味着气候赔偿机制迈出了第一步,开了一个好头。 目前,在发达国家中,欧洲国家对气候赔偿问题表态较为积极。爱尔兰、奥地利、比利时、丹麦、德国等欧洲国家都已经承诺出资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损失和损害”。但最大的人均碳排放国美国态度强硬:总统拜登在3个小时“旋风式”出席COP27会议上承诺美国将削减甲烷排放等减排举措;但却对“损失和损害”资金只字未提,而美国气候特使约翰·克里则表示美国不会支持这项损失补偿基金,美国代表团则始终回避由G77+和中国提出的气候赔偿机制表态,直到最后一刻才不得不妥协。美国的态度不仅引发了发展中国家的不满,也让积极表态的欧盟国家颇有微词。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强调,美国、中国和其他富裕的非欧洲国家也要出资,帮助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虽然在气候赔偿制度上迈出了第一步,但这次气候大会在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方面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而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也让近期内使用化石燃料的做法得到了肯定。 下一次COP28气候大会将于2023年11月在阿联酋的迪拜举行,大会将对世界各国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首次全球盘点,意义非凡。而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来说,谈判只是第一步,各项成果的达成还需要各个缔约国去落实,这才是最难的。  

魁北克水电局前华裔研究员王跃生被捕——再看加拿大对华裔科学家的信任危机

七天记者 独玉 颜宏 事发 11月14日周一中午,加拿大皇家骑警宣布逮捕魁北克水电局前华裔研究员王跃生(Yusheng Wang)。七天传媒在当天的【七点一刻】短新闻第7条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消息一出,震惊了朋友圈。王跃生是在其位于蒙特利尔南岸小城Candiac的家中被捕的,他于今年8月被魁北克水电局解雇。 11月15日周二一早,七天记者赶往位于蒙特利尔南岸的魁省龙阁驿法院(Palais de justice de Longueuil)。路上看到一个指示牌,上面写着Varennes, 以前路过多次,从未注意过,而今天,这个地方却格外清晰,而这正是王跃生工作的地方。 9点30分记者抵达法院停车场,已经几乎没有车位。走进法院,询问了值班警察,警察示意在公告栏查找。公告栏位于法院1楼的中庭,就是一个4面都可以贴信息的大柱子。今天只在两面贴有信息,记者翻看了众多信息,在最后一页找到了王跃生的名字,上面有基本信息:名字、事由、法庭翻译语言等,但是没有标明在哪个地方开庭。记者心急,不想再仔细研究文件,直接再次询问值班警察:我要旁听这个案子,在哪里。警察指了指楼梯,微笑着说,到二楼,1.28房间。 走上二楼,记者吃了一惊,本地英法语媒体的众多摄像机、照相机、手机等正在采访一个人,走近了,认出是加中友谊促进会会长朱九如。英法语媒体记者看到七天记者,询问从哪里来,当听到是从蒙特利尔来时,他们显然有些失望。过了一会儿,加拿大广播公司记者走过来询问七天记者,能不能接受他的采访,记者说:我也是来采访的。他说本地华人社区有何反应,七天记者答:震惊。 大约9点50分左右,王跃生的女朋友出现在走廊里,记者的长枪短炮又对准了她。七天记者同她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她说王跃生被捕时她不在现场,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律师。看得出,她也在震惊中。 10点,法官、控辩双方、法庭秘书等开始走流程,王跃生通过视频出庭。法庭只开了少数几个对着法官和检控双方的屏幕,旁听席只能隐隐约约看到屏幕上的画面。王跃生不会说法语,英语也说得不好,因此法庭为他指定了翻译。 法庭指定的翻译进行了简单的宣誓后,走到屏幕前,他本来想直接把指控文件用中文宣读,法官想了一下说,还是我一句一句读,你一句一句翻译。 检方指控他犯有四宗罪,分别是在2018年2月至2022年8月间为中国获取商业机密,损害加拿大利益;未经授权使用电脑;以欺诈行为获取机密信息以及违反公职人员信任条例等。这是加拿大历史第一次有人被正式指控为“经济间谍”。 宣读完,法官说经控辩双方商量,推迟到11月18日第二次开庭,问王跃生是否同意,他回答:不同意。法庭为他指定的辩护律师说我需要3天时间研究证据来处理这个案子,推迟对你是有好处的。法官则说其实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说推迟三天就推迟三天。翻译则示意王跃生不要多说,并把辩护律师说的推迟对你是有利的的话翻译给他听。 因恐其脱逃,法庭暂不允许王跃生保释。 回顾 王跃生被捕事件令人震惊,但并不罕见,最近几年来,加拿大已经发生了至少三起华裔背景科学家或研究人员被解职或被指控的案件,最出名也最神秘的就是病毒学家邱香果被解雇事件。 2019年7月,任职于加拿大安全防范等级最高的国家微生物实验室(Nation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的华裔科学家邱香果和她的丈夫,生物学家成克定以及来自中国的学生被皇家骑警带出了实验室,加拿大公共卫生署PHAC(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指控他们违反了安全规定。 邱香果是国际知名的病毒学家,曾任公共卫生署微生物实验室特殊病原组主任,致力于埃博拉病毒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研发,她和同事Gary Kobinger因发明埃博拉病毒治疗药物ZMapp赢得国际声誉,并在2018年获得加拿大总督创新奖(GGIA)。邱香果他们被逐出实验室之后一直处于带薪休假状态,直到2021年2月份,加拿大卫生部才宣布邱香果夫妻自2021年1月20日起,不再受雇于加拿大公共卫生署,但以保密为由,拒绝透露更多信息。有媒体报道称邱香果事件的原因是他们在3月份把埃波拉病毒(Ebola)和亨尼巴病毒(Henipah)样本发往中国,但加拿大公共卫生署官员一直表示向中国提供这两种病毒样本符合相关法律和规定,加拿大过去也曾与其他国家的同行分享病毒样本,这件事不是她被逐出实验室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加拿大政府一直讳莫如深,以相关信息涉及隐私和敏感信息,披露当中细节会“影响加拿大的国家安全”,甚至“损害国际关系”等为由拒绝披露,引发一轮又一轮反对党的抨击。经过多次斗争,直到2022年11月初,新一届的联邦自由党政府才妥协,与反对党保守党、新民主党和魁北克政团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只有进入特别委员会的议员才能查看有关邱香果被解雇事件的相关材料。进入这个委员会的议员必须签署保密协议,才能在安全的设施中查看该文件,而如果委员会成员对有关可以向加拿大公众发布的内容存在任何争议,将由三名退休法官组成的小组决定,不过到发稿时这个法官小组尚未成立。 2021年12月8日,家住Brossard的加拿大国家航天局(Agence spatiale canadienne)前工程师郑万平(Wanping Zheng)以滥用信任指控被皇家骑警逮捕。根据皇家骑警当日公布的信息,郑万平涉嫌以加拿大航天局工作人员的身份帮助一家中国公司就在冰岛架设一个通讯中继站进行过谈判、协商。对他的调查是从2019年10月接到航天局的举报开始的,由国家安全小组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调查,最终发布了逮捕令。根据网上搜到的信息,郑万平是一家名叫天仪研究院的副总裁,这是一家自称“中国商业化SAR遥感卫星及科研卫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提供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的小卫星研制及数据应用整体解决方案。”而任职航天局的郑万平毕业于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曾主持和参与过国际空间站、太空雷达、雷达卫星、科学卫星、试验卫星等多个太空项目。 根据2022年3月的庭审文件,加拿大安全情报局 (Canad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 , CSIS)曾就郑的“可靠性状态”向加拿大航天局(CSA)发出过三次警告。第一个警告在 2015 年发出,但并未提供有关其担心的许多细节。之后又在 2016 年 3 月和 5 月发出了两次后续警告。第二年,加拿大航天局将郑的安全许可延长了 2 年,而不是通常的 10 年,就是为了监督郑对航天局内部政策的遵守情况。2018年12月17日,郑被告知进行内部审查,几天后他请了病假。2019年9月,航天局向皇家骑警报告,怀疑郑向第三方传递了秘密信息。郑在航天局工作26年后,于同年12月辞职。 … Read more

高通胀持续 魁省兑现竞选承诺

七天记者 颜宏 为了对抗高昂的通货膨胀,加拿大央行像其他发达国家的央行一样从今年春天起开始连续加息,至今已经加了6次,让利率从原来的0.25%飙升至3.75%,也让加拿大的通货膨胀曲线一度出现掉头的趋势,但加拿大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最新10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数据却十分令人失望,居然和上个月持平,稳定在6.9%。加拿大统计局对此的解释是因为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汽油价格重新开始上涨,在加上因利率上升带来的借贷成本上升,导致通货膨胀继续维持在高位。 加拿大民众每天都需要使用的汽油平均价格在10月份比9月份高出9.2%,而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则提高了17.8%。好消息是一直增长速度较快的食品杂货价格增幅开始放缓,总体价格在十月份的增幅为10.1%,比9月份的10.3%要低一点。如果细分的话,10月份的肉类价格增长了5.5%,新鲜水果的价格增长了8.9%,新鲜蔬菜的价格增长了11%,也都比9月份的增幅要低一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汽油价格和利率的上升带来的影响。 在央行强力并反复加息的措施下,加拿大的通货膨胀在6月份达到8.1%的峰值后开始下降,CPI指数在7、8、9月份分别降到7.6%、7%和6.9%。采取同样措施的美国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10月份的通胀才从峰值的9%下降到7.7%,都远远高于美联储或者加拿大央行能够承受的2%-3%区间。同时这个异常缓慢的降幅让饱受物价高涨的民众感到沮丧,不知道要忍受多久。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对通胀做出论断:“一切通胀问题的根源都是货币问题”,而这一轮世界范围内的通胀同样是货币超发的结果。特别是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抗疫无能的情况下,美联储、各国央行开启“直升机撒钱”模式,大肆发钱给民众以帮助他们对抗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影响,造成流动性泛滥,人们在享受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上涨的同时,也在推高物价水平。 其次是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启的制造业供应链全球化布局,使得各国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也日渐加深。然而近年来,由于中国制造的崛起,竞争不过的美国又开始高举保护主义大旗,带领盟友掀起逆全球化浪潮,严重扰乱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而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又进一步给已经开始紧张的供应链带来延误、混乱乃至断裂,直接导致各类商品的成本上升。 再者,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人口都出现了自二战以来的首度萎缩,同时人口出生率也开始下滑,各国面对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而劳动力短缺同样会推高通货膨胀,因为劳动力紧缺,员工就会提出更高的薪资要求,而当工资增长并不符合劳动生产率或是利润率的增长,被增加出来的工资费用,势必会迫使雇主为转移成本而抬高商品价格,进而推动通胀。其次,同样因为劳动力紧张,企业会更倾向于进行更多生产和投资,以此弥补劳动力短缺、抑制全球化之下的民族主义和地缘政治压力,但这会增加生产成本并且提高员工在薪资上的议价能力,为高通胀埋下伏笔。 第四,自2月份爆发的俄乌冲突也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明显的推高作用,原油、天然气等价格都出现暴涨。再加上发达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的一系列制裁和经济限制措施,覆盖经济、金融、能源、科技等诸多领域。制裁不仅使俄罗斯经济受到打击,更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贸易,让通货膨胀更加雪上加霜。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被美联储、加拿大央行多次判定为“暂时性”的通货膨胀都不会很快过去,可能会持续数十年。民众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出各种办法省钱,抵消高物价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生活质量,能忍到物价回落或者收入涨幅能抵消通货膨胀影响的那一天就是人生赢家。 政府在行动 为了对抗通货膨胀、减轻民众生活压力,现在执政的CAQ政党在省选竞选初期就提出了一系列名为“抗通胀盾牌”(bouclier anti-inflation)的措施,主要包括四项基本内容:减税、发钱、给70岁以上老人发补贴和限制政府服务费增长幅度等。 减税是指从2023年起,前两个个人收入税阶的税率将减少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全省460万年收入低于5万的魁北克人,每年可少交329元所得税;而年收入低于8万的魁北克人,每年可少交629元。此后,魁北克人的所得税将每年减少0.25%,直到2032年,以便确保魁省不再是世界上税率最高的地方之一。而10年后,第一级税率将从15%降至12.5%,第二级税率将从20%降至17.5%。CAQ政党预测这项减税计划总计让政府少收74亿元,并希望民众省下来的这笔钱能带来更多的消费,起到经济振兴发动机的作用。 发钱是指CAQ政党承诺在今年12月再次给魁省民众发布一次性补贴以对抗生活成本的提高,并在11月9日公布了具体的细节:2021年申报收入低于5万元的大约460万成年人将获得600元的政府补助;年收入在5.4万到10万之间的150万人将获得400加元的补助;年收入在5万元到5.4万元之间的人获得的补助将从600元开始逐渐减少直到400元。所有在2022年12月31日年满18岁的人都有资格获得这笔补助,而发放将从11月底开始,直到12月底结束,发放办法是直接存入报税时使用的电子账户中,没有电子账户的人,政府将会寄出支票。因此个人无需采取任何行动,任何与领取补助相关的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电话等等都是诈骗。 提高老人福利金是指把给7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的补贴金额从411元提高到2000元。这意味着一对收入不高的老年夫妇每年最多可获得4000元补助,可让全省110万老人受益。 限制政府服务费增长幅度,是指政府将从2023年开始控制大部分政府服务费用的增长率低于3%,如果通货膨胀率低于3%,那么增涨幅度随着通货膨胀率波动;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3%,那么涨价幅度将维持在3%。而魁省财政厅长Eric Girard也在11月16日公布了这一措施的详情。从2023年1月1日起到12月31日之间,第一批被冻结增幅的政府收费包括车辆登记费用、驾照更新费用、住院保险费用、针对克里(Cris)原住民的健康和社会服务费用以及长期护理中心(CHSLD)的私人和半私人房间费用等。财政厅长还承诺在省议会复会后,提交一份冻结其他政府收费增幅的法案,最迟到2023年6月30日就会生效。而冻结政府费用增幅这一措施将使魁省的收入在未来四年里减少3.31亿元。 针对民众关心的冻结电费上涨幅度的问题,Eric Girard厅长表示魁省水电局(Hydro-Québec)自有一套计费管理系统,并不受政府的制约,但政府会施加一定的影响力。还邀功说如果不是政府介入的话,今年魁省电费的上涨幅度会达到6.4%,而不是4月1日开始的2.6%。 其实对普通民众来说,即使政府拨出天文数字的补助,分摊到每个个体身上都是杯水车薪,更何况政府的钱都是纳税人缴纳的,而政府补助的另一面则会进一步推升通货膨胀,也是难以持续之计。面对可能长期的高通胀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衰退,民众能做的最关键一步就是投资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抗打击的能力。比如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让自己在什么情况都能找到工作或者能赚到钱;锻炼身体,健康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让自己少生病、不生病;多交朋友,获得更多信息;保留最少8个月以上的生活费积蓄以及房屋按揭款;把住房按揭从活动利率改为固定利率;小心不要失业等等。  

房地产遇冷 地产经纪面临艰难时光

七天记者 梓丰 今年以来,为了抑制加拿大的通货膨胀,加拿大央行已经在短短8个月时间里加息6次,分别是3月2日首次加息25个基点,4月13日及6月1日分别加息50个基点,7月13日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地暴力加息100个基点,9月7日再加75个基点,10月26日的加息50个基点,使得央行的政策利率从原来接近于零的0.25%一下子提高到3.75%,达到2008年1月以来最高。不过这次央行的加息意外地放慢了加息步伐,只加50个基点,低于市场预期的75个基点,似乎显示央行不愿意以伤害经济为代价,继续激进加息、打压通胀。而央行行长Tiff Macklem也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以及11月1日在参议院经济委员会开幕致辞时都表示,为了平衡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央行正不断接近本轮加息周期的终点。 不论央行的加息周期什么时候结束,基础利率的增加直接影响到了各种借贷的利率,早在这次央行议息会议召开之前,一些银行就已经抢在前面再次上调了房屋按揭的固定贷款利率(fixed-rate),使得最受欢迎的固定贷款利率从去年的1.5%左右提高到现在的5.7%左右,浇灭了一度火热的房地产市场。 其实从去年年底开始,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疫情两年来逆势繁荣的疯狂后就开始出现放缓的迹象:抢offer的人数减少,房屋出售时间变长,房屋交易量下降……但到了今年3月份,被瑞银年度报告中评为全球房地产泡沫最大的多伦多房屋价格才开始出现下降,连续小幅跌了几个月后,多伦多房地产的疲软开始蔓延到全国各地,包括房价一度坚挺的魁省。业内人士都表示这次受银行利率提高、经济前景暗淡以及通货膨胀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等多重负面因素引发的房地产市场降温将是加拿大至少40年来最大的房地产市场调整,而这种调整将至少持续到明年,曾经客户什么条件不提、闭着眼睛买房还唯恐被其他人抢offer从而让地产经纪轻松赚钱的好时光也已结束,他们需要重新调整销售策略。 热潮已退 从今年春季房地产的高峰期过后,每个月、每个季度的房地产报告数据都在显示市场在放缓,比如魁省地产经纪人联合会APCIQ(Association professionnelle des courtiers immobiliers du Québec)刚刚发布的2022年9月份魁省房地产交易数据就显示,大蒙特利尔地区的房屋销售量只有2537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是最近10年来9月份房屋销售的最低点。APCIQ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报告也显示,魁省的房屋销售量在这3个月里下降了18%,共有18146 笔交易,低于疫情前第三季度的平均水平。房屋的平均价格也从第二季度的高点回落,独立屋的价格比高峰期下降了10%,从之前的44.8万下降到40万,其中又以蒙特利尔岛上的独立房屋价格跌幅最大,下跌幅度达到12%。 而另一份报告则显示,今年上半年大蒙特利尔地区一共开工建造了1072套房屋,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4%,这意味着疫情中曾短暂出现的建房热潮已经消退,多个地区的独立房、半独立房、联排别墅以及公寓项目的开工率都有所下降。除了高通胀、利率不断提高等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因素外,自疫情爆发初期因远程办公、远程授课需要而迸发的大住房需求也随着时间被消化,前两年急迫换大房的需求消退了不少。而从历史上看,蒙特利尔岛由于稀缺且价格高昂的土地带来的高昂成本以及受土地用途划分的限制,能开工建设的房地产项目已经越来越少,让市政府不得不要求开发商增加住房的密度。 今年第三季度魁省房价对比 除了房地产市场的数据显示曾经火热的房地产市场风光不再外,业内的房地产销售机构包括Royal LePage、La Capital、Remax、加拿大房地产协会 (CREA)等,金融部门如道明(TD)银行、皇家银行、加鼎银行等业内机构和经济学家也提出房地产红火不再的预测。悲观的预测如加鼎银行预测明年的房价将会下跌25%,道明银行曾预测房价降23%,过了几个月又修正为11.2%;而稍微乐观的预测,如RE/MAX的专家表示今年秋天和冬天,房价将再下降2%-10%,但到明年就会保持稳定,理由是整个加拿大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住房供应短缺问题。不管是悲观还是乐观的预测,业内人士的基本共识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正在各地加快,但距离触底仍有一段距离。 艰难时光 在房地产热潮渐渐衰退的同时,地产经纪人领域的滞后效应才刚刚显现。在房市逆势繁荣时,希望进入房地产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在大幅增加,仅魁省申请获得地产经纪人执业证书的数量就从2020年的1805份增长到2021年的2197份,而魁省在册的地产经纪人数量也从2020年的14 772人增加到2022年的16 682人(OACIQ数据)。购房者更少,房子更难卖,相互竞争的地产经纪人数量却在大增,无怪乎一些地产经纪感叹世事艰难,特别是那些刚刚入行的新人。有新入行的地产经纪表示,自己辞掉了原来的工作,专职参加了为期5个月的房地产经纪人培训课程,缴纳了5500元费用,结果获得执业证书不但不会开始赚钱,而是自掏腰包赔钱的开始,因为挂靠房地产销售公司需要钱,租办公室需要钱,打广告需要钱,制作名片、宣传单都需要钱,什么时候能签到住房销售代理协议或成功售出一套住房看起来好像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Royal LePage 和RE∕MAX新闻发言人都表示两年来客户闭着眼买房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现在的房地产经纪需要磨练自己的技能才能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而一些买卖房屋超过20年的资深地产经纪则感叹,过去两年他们的工作如同拍卖师,不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来促进销售,只要出价高就可以。那个时候的购买者也没有犹豫的空间,通常在参观房屋5分钟就要做出决定是否购买,而为了在其他购房者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常常主动加价或去掉条件。现在却完全不同了,卖房者可能要等上几个月才能遇到真正的买家,代理销售的经纪也需要挽起袖子、勤奋工作才有可能完成委托代理的销售工作。 众所周知,房地产经纪是加拿大流动性非常大的行业之一,职场淘汰率逐渐上升,到第十年离开地产经纪行业的人数超过50%,到20年后最终还留在市场上的也就只有20%左右了,再加上地产经纪入行前期需要投入金钱和大量时间、精力才能建立起今后长久受益的人际关系网的特性,使得很多新入行人员不得不另外打工来维持生计,特别是在如今高通胀的背景下,一份工都不见得能支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在房屋熊市的大背景下,对一个地产经纪人来说最重要的技能是如何正确评估客户的房屋价值,既让卖房者卖出尽可能的高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又是购房者能够接受的价格。估高了,房子长时间卖不出;估低了,房主吃亏,自己的佣金也跟着减少,而这需要多年的实地经验摸索,没有捷径可走,毕竟每一个房子的情况都不一样,而每一个地区的情况也千差万别,无法形成一套标准,只能依靠地产经纪的经验、知识来做出判断。

联邦大幅增加移民 魁省怎么办

七天记者 颜宏 从去年以来,加拿大严重的劳动力人手短缺问题就一直困扰着疫情后的经济复苏,限制了工商企业的发展。联邦及各省、市级政府都表示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会采取各种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提高从业人员工资,发放奖金,提供税务抵扣以鼓励更多的退休人员重返职场,增加新移民和外国临时劳工数量等等,而加拿大统计局在10月底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经过一年多时间,今年8月加拿大依然有96万个职位因找不到人而空缺,也就是说有约5.4%的职位找不到人,与去年8月的5.5%相差无几。特别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如零售业增加了2.02万个职位空缺,比去年同期增加20.4%;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部门现在有15.2万个工作岗位找不到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4%。 其实在发达国家行列中,加拿大的疫情后经济复苏做得还是不错的,是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但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给加拿大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为了改变这一不利的局面,应对未来几十年将面临的社会和经济挑战,联邦政府放了个“大招”。联邦移民、难民和公民部部长弗雷泽(Sean Fraser)于11月1日在多伦多宣布了未来3年,即加拿大2023-2025年移民规模计划(Canada’s 2023–2025 Immigration Levels Plan)。移民规模计划是对某一年加拿大将接纳多少永久居民的预测,并为每个移民类别的总体接纳名额设定目标。根据《移民和难民保护法》,移民部长必须每年向议会提交规模计划。根据刚刚发布的这份移民规模计划,加拿大将在未来三年接收145万新移民。其中2023年的移民目标是接收46.5万新移民,比去年的移民规模计划增加了1.8万人;到2024年,这一目标将增至48.5万,比去年的计划增加了3.4万人;而到了2025年将进一步增加到50万新移民。同时,联邦政府计划改进现有的移民选拔标准,以便应对“医疗保健、技术工作、制造和 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的严重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其实,加拿大在2021年接收了超过40.5万名移民,就已经打破了历史移民纪录,上一次,也是这之前唯一的一次加拿大一年接收超过40万移民的纪录还是一个世纪前的1913年。今年预计将有近43.2万名新移民登陆,将再创新高。而目前加拿大四分之一的人口都是移民,而仰赖移民人口的不断加入,加拿大的人口增长速度几乎是其他G7经济体的两倍,到2032年,预计移民将占加拿大人口增长的100%。 如果回顾一下加拿大在2105年制定的移民规模计划,当时确定的是在24-26万人之间,到2025年的50万人恰好是在10年内增加了2倍的移民数量,而这可能也与自由党的理念有关。自特鲁多的自由党在2015年执政以来,一直有一个“大国梦想”,既到2100年让加拿大的人口达到1亿人以增加加拿大的经济体量和在世界舞台上的重量,还为此成立了一个名为“世纪倡议”(Century Initiative)的非盈利组织,得到了当时的工业部长Navdeep Bains和财政部长Bill Morneau的支持。 移民促经济 众所周知,加拿大由于人口生育率低以及人口老龄化严重,每年都需要大量引进外国移民才能保持人口和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占加拿大人口比例最大的900万婴儿潮世代到2031年时,将达到65岁的退休年龄,而到2050年时,婴儿潮一代最年轻的也将年满85岁,从而让加拿大85岁及以上的总人口数量超过270万。这意味着工作人士与退休人士的比例预计将从50年前的7比1转变为2035年的2比1。而随着加拿大社会老龄化的深入,越来越多人的离开职场,日渐变老,不仅让劳动力市场人手紧张的问题日趋严重,他们的养老、医疗、健保等支出也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加拿大政府必须未雨绸缪,通过引进移民增加造血机能来解决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去年加拿大接收的新移民填补了疫情中受到严重影响的医护行业、交通运输、制造业等行业的劳动力短缺口,使得全国的劳动力增长几乎100%由移民构成,移民人口已经成为加拿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加拿大商业协会总裁Goldy Hyder就曾多次在本地媒体撰文指出不要低估移民对加拿大经济的贡献。首先,新移民多是具有高学历、高能力的各国家精英,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而从祖籍国连根拔起到加拿大最先面对就是买房安家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不仅移民拥有房屋的比例远超本地人,新移民所购房屋的平均价格也是本地人的两倍以上,可以说40万新移民买房,就相当于近百万加拿大人买房;其次,新移民初来乍到除了要买房,还要买车、买家具、购物、给孩子找学校甚至去上私立学校、旅行……在加拿大各个领域消费。而在创新和创业方面,移民的表现远远超过他们在全国人口当中的比重。根据加拿大商业发展银行的数据,移民从事创业活动的可能性是在加拿大出生的同龄人的两倍多;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也表明,移民创立或拥有的企业更有可能实施创新的商业实践。之所以会这样,原因也很简单,很多移民的骨子里都具有冒险主义情怀,否则也不会离开熟悉的、没有语言障碍的祖籍国来到加拿大寻找机会。 即使在对待移民态度最保守的魁省CAQ政党也在今年省选获胜后改变了口风。省长François Legault在胜选之夜的演讲中明确表示不应该把移民视为问题,而应该视为解决魁省面临挑战的资源。不仅只在口头上说说,他还任命了具有商界背景、希望扩大魁省移民规模的前大蒙特利尔商会CCMM(Chambre de commerce du Montréal métropolitain)主席Christine Fréchette为移民厅长。她在蒙特利尔投资局(Montréal International)以及在CCMM的工作经历让她与工商企业接触很多,比较了解魁省企业的现状和需求,也知道如何吸引人才和资金来到魁北克。而工商企业界一直在呼吁魁省扩大接收新移民的规模以解决本地劳动市场人手和技能极度短缺的问题。 未来移民组成 弗雷泽部长在新的移民规模计划中强调,维持适当的移民规模可巩固加拿大在世界顶级人才目的地中的地位,为持续的经济增长打造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家庭成员与他们的亲人团聚,并履行加拿大的人道主义承诺。 此次移民规模的重点包括: 注重移民带来的经济增长,到2025年,经济类移民的比例将超过总移民人数的60%; 利用快速通道体系(Express Entry)的新功能,欢迎具有加拿大职场所需技能和资格的新移民进入面临严重劳动力短缺的行业,如医疗护理、制造业、建筑行业和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 通过省提名计划(Provincial Nominee Program)、大西洋移民计划(the Atlantic Immigration Program)以及乡村和北部移民试点计划(Rural and Northern Immigration Pilot),强化地区性的项目,以满足当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注重吸引新移民到包括小城镇和乡村社区定居,以振兴边远地区经济,满足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让更多的家庭更快团聚。家庭团聚是除经济类别外的第二大移民通道,可申请配偶、伴侣、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获得永久居留权; 确保魁省以外的新永久居民中至少有4.4%是讲法语的人士; 支持全球的危机事件,为那些面临迫害的人士提供安全庇护,包括扩大经济人才流动途径试点计划(Economic Mobility Pathways Pilot)等,长期以来,加拿大一直享有向逃离本国不安全局势的流离失所者提供庇护的声誉; 弗雷泽部长还解释说,这次公布的移民规模计划在制定过程中与各省和地区代表进行了广泛互动接触,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建议,还咨询了相关业内人士的意见和专业人员的研究结果,并倾听了普通公众的呼声,经过综合、归纳、整理而出台的,充分体现了加拿大社会需求、经济运行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实际情况。 魁省被挤到墙角 当加拿大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张开手臂欢迎大量新移民的时候,同样受老龄化和劳动力人手短缺困扰的魁北克却因其微妙的态度而陷入尴尬境地。魁省因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对移民问题总是有点疙疙瘩瘩。既需要移民来提振人口和经济,又担心大量移民的到来冲击魁省独特的语言和文化;既想到世界各地抢人才,又要给移民申请者提出法语能力、魁省文化价值观等限制条件;既希望新移民能快速融入本地社会,提供各种资源让其学习法语,又为了保住北美这块“莫里哀语”地盘限制甚至惩罚没有完全遵守《法语宪章》的工商企业,影响移民的融入,而现在执政的CAQ政党更曾以保护法语、减少移民的主张而上台。 … Read more

RSV病毒来势汹汹 魁省再成重灾区

Here're 10 things to know about RSV, surging in young kids in Canada | The Star

七天记者 梓丰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婴幼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的病例数在全国各地蔓延,而魁省的病例激增,将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城的阳性率推高至1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数倍。蒙特利尔的Sainte-Justine 医院、儿童医院(Hopital de Montreal pour enfants)等地挤满了RSV感染者。而且今年RSV病毒似乎不仅仅针对婴幼儿,还因为前两年实施的疫情防控措施出现首次感染的3岁和4岁儿童患者。 啥是RSV 虽然一到冬天,患上呼吸道疾病的婴幼儿就会增多,但急诊医生会格外关注这样一些小病人:年龄不大,小脸憋得通红,口唇周围发青,离近了还能听到嗓子里发出“丝丝”的声音。医生一看到这些症状就会高度警惕,因为这很可能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RSV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这种病毒产生的早期症状和感冒很像,很容易被家长忽视,却可能导致儿童出现重症肺炎,6个月龄以下婴儿病死率也高,且至今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 这种病毒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引起5岁以下儿童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指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的首要病毒,也是婴幼儿因肺炎住院的首要因素,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成长。据报道,现在全球每年约有三千万5岁以下儿童因RSV病毒感染导致肺炎,约10%的患儿需要住院治疗,病死率可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病例的13%-22%。 RSV病毒感染最易累及呼吸系统,主要有三大致病机制:气道阻塞、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气道高反应性。首先,这种病毒感染可引起气道纤毛和气道上皮细胞脱落,脱落物在气道中积聚,同时黏液的过度分泌及气道的水肿会加剧气道阻塞,故而孩子出现痰多、痰堵、呼吸困难等症状。其次,感染后气道神经末梢释放大量活性物质,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患儿出现喘憋,可听到喉部或肺部有“丝丝”的喘鸣音。第三,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后易发生气道高反应性,这与孩子长大后的反复喘息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 患儿感染后,早期多为感冒样症状,如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部分患儿可以进展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此类患儿年龄多小于2岁,还有患儿出现中耳炎。一般患病2-4天后出现咳嗽加剧、喘息,进一步加重的话可出现呼吸急促、点头样呼吸、喂养困难、精神萎靡等。大部分患儿的感染可持续一周左右,但有些病例可持续数周。 如何预防 这种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染,经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散布,以及接触感染(如握手、触碰受感染的玩具等)触摸到他人的眼结膜、鼻黏膜或口腔等部位而感染;属于易传播、高感染性、且会重复感染的呼吸道病毒,在幼儿园、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很容易传播。通常儿童从幼儿园或学校携带病毒回家并将其传染给比他们年龄大的儿童,或者父母感染了这种病毒但以为是感冒而没有注意防护,而把病毒传染给孩子,可以说所有人在2岁之前都至少感染过一次这种病毒。而且这种病毒感染后不能产生永久性免疫,曾有幼儿在几个月内多次感染。迄今为止,人们对这种病毒还没有找到特效治疗方法,所以日常的预防和患病后的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儿科医生建议家庭预防可从以下这些方面入手:提倡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避免让婴幼儿暴露于烟草和其他烟雾中;在病毒流行季,限制高风险婴儿去儿童保育机构;任何人有感冒症状时不要亲近孩子;在任何场所均应洗手;定期清洁孩子的玩具和生活环境;家长若发现小孩即使是轻微的伤风、发烧、咳嗽,都不要让孩子到学校去等等。 对大部分健康儿童来说,感染RSV病毒并不需要入院治疗,在家调理就好,注意患儿居室温暖,通风和采光良好,一般保证室内湿度在50%左右;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均衡;患儿因发热及喘息水分丢失较多,故需保证其每天的液体摄入量;注意呼吸道隔离,患儿物品单独使用,接触患儿的家长要加强手部卫生,防止病原体播散;若喘息影响睡眠质量,可遵医嘱在睡前给予雾化吸入减轻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如果症状严重的话,还可以使用注射器和盐水滴鼻剂去除鼻腔的分泌物;使用冷空气加湿器,保持患儿的周围空气湿润,便于呼吸;服用非阿司匹林药物来缓解发烧等。而对于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或患有其他疾病的高危儿童还可以每月注射一次含有 RSV 抗体的药物来预防。通常符合条件的2岁以下儿童可凭儿科医生提供的证明定期到医院注射RSV抗体药物,但由于它的保护是短暂的,因此必须在冬季的每个月都要注射一次,直到医生认为孩子不再处于RSV 感染的高风险中。 重灾区 一般来说,RSV病毒感染的季节通常在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之间,但今年8月份,魁省医疗机构的数据显示阳性率已经达到了5%,而往年到9月底的阳性率还只有1.1%左右,这使得魁省卫生部门针对高危儿童的预防宣传活动提前到9月中旬就开始了,但似乎并没有遏制住这种病毒的传播。每周的检测数据显示,现在全省的患儿阳性率徘徊在14%左右,而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城这两个主要大城市更是达到15%。而从全国的数据显示,另一个人口大省——安大略省的阳性率为 2%,东部大西洋地区的阳性率为3.4%;卑诗省的阳性率为 1.4%,而西部的大草原地区为 1%,都远远低于魁省的水平。而在美国,今年秋冬多个地区的RSV病毒感染人数及相关的急诊和住院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一些地区已接近季节性峰值水平。 无论是加拿大还是美国的卫生专家都表示今年秋冬季民众将面临新冠、流感以及RSV病毒的三重威胁。建议人们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应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和加强针及流感疫苗。疫苗虽然不能完全预防病毒感染,但能预防病毒引起的重症和死亡。 雪上加霜的是,在新冠、流感以及RSV病毒三重风险下,包括魁省在内的加拿大各地却在承受儿童用感冒药短缺的问题。自今年春末夏初以来,由于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导致的需求大增,供应链的混乱乃至中断使得各地的感冒药库存严重减少。不仅是治疗咳嗽和感冒药存在短缺问题,其他药品也存在短缺问题,一些儿童常用的Tylenol、Advil 或 Motrin 等药物更是在货架上找不到,而由于儿童药物的分量通常是基于体重而生产的,因此不能用一些成年人服用的药物来代替儿童感冒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短缺情况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全国各地的药店都不得不限制顾客购买的数量,并呼吁民众冷静,不要过量囤积,以确保有需要的人能够获得这些药物。 总之,家有幼儿的家庭今年秋冬需格外注意,尽可能做好防护。如果孩子或其他感染RSV 的人出现呼吸困难、高热或肤色发蓝,尤其是嘴唇和甲床发蓝等重症症状,应立即就医。而目前魁省各地的医疗机构都在超负荷运转,患者需要在急诊室等待很长时间才能见到医生,而由救护车运送到医院的患者等待时间通常要比在急诊等待的时间要短,家长们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