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八)
陆蔚青
秋天落叶的时候,张洪立来,手中拎着一把烧水壶,还给郁欢。说他就要回国了,反复掂量过,觉得还是深圳有前途。这两年也没白来,拿个洋学位回去,对未来升职有好处。又留下电话号码,说如果去北京一定找他。郁欢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张洪立说没有,来时两个箱子,回去还是,轻装。然后张洪立说,他一直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会不会考虑回归?郁欢呆一呆,郁欢说出来这么多年了,回去能干什么,还有位置吗?
狄先生下了最后通牒,房租也到期了,刘翔紧张了三个月,必须做一个了断。时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它让紧张变得麻木,让看似遥远的事物就在眼前。既然该想的方法都想了,还没有办法化解,只能顺其自然。刘翔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破产。原本以为无法承受,真的来了,反而平静下来。刘翔定下心,开始有条不紊的收尾,好像一场战争,到了打扫战场的时候。他开始给烟酒公司打电话,处理货物,能退的退,不能退的,就折价处理,一时小店乱作一团。客人们来,对此很吃惊,问及原因,都说房东贪婪,哈利是犹太人,听说房东与刘翔同族,摇头说他真的不必要,我们犹太人都是相帮的。
刘翔的事情未了,三楼黑美人却也被狄先生赶了出去。
那时他们三个月没付房租了,有一天狄先生来修房子,发现了大麻和注射针头。丁俊惠说难怪不交房租,这样子以后也难保有钱交。很可能是第二个酋部落,趁黑跑路。于是就起诉,法院裁决房东胜诉。
清晨法院来了一个穿夹克衫的男人,男人从站在门前开始,计算时间,狄先生和几个人来得早,在门外等,门一开就进去,往外扔东西,一个小时之后东西扔完了,黑母亲和一群小黑孩儿就站在大街上,法院的人一分钟也不多耽误,狄先生锁了门,这一场房东与租客纠纷案就完成了。
郁欢第一次对黑美人产生了同情。
以后你怎么办呢?她看着一地的东西和孩子说。
黑美人一口气打了好几个电话,不一会儿,三个父亲都来了,各自带走了他们的孩子。这时就只有黑美人,她不跟任何一个男人走。
我哪也不去,她喜眉笑眼地说,我回牙买加休息一下,看看我的故乡。
郁欢对黑美人的不知死活表示敬佩。她想如果是自己遇见这样的事情,肯定急着找房子,急着有落脚的地方,急着打工赚钱,到餐馆跑堂端盘子,到衣厂剪线头叠裤子,只要能挣来明天的房租和饭钱,什么都干。
但黑美人不这样。黑美人送走了她的孩子,自己去自由了。
装满家用的黑色塑料袋被拿走了一些,还剩几个,黑美人说能帮我个忙吗?我想把这些存在你店里,郁欢对她的豁达表示赞许,她是活在当下的真正践行者。
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生活。郁欢望着黑美人的背影,对刘翔说。为什么我们必须按部就班的遵守传统生活规则?
刘翔说不是不可以。问题是你能不能做到。
郁欢想一想,自己回答办不到。但同时,隐隐地感到一种松弛。或者,破产也没有什么不好。天上飞的鸟儿,都只有翅膀。
当晚,郁欢在网上申请了学校。她知道,躲在丈夫身后过日子只是自欺欺人,只是鸵鸟把自己的头埋在沙中,尾巴还是暴露在风沙里。当郁欢看到刘翔的眼泪,心像被某种钝器击了一下。她的心因为疼痛而苏醒了。
郁欢对刘翔的选择无话可说。破产了,他们就重新进入风雨飘摇的就业市场,他们没有资金重新来过。他们重新回到十多年前,那个刚刚踏上魁北克大地的冬天。那是飞雪的寒冷冬天。他们一夜间回到了刚来的日子。好在如今他们对这个城市有所了解,不再是盲目无知。
就像十年前他们第一次见到狄先生一样,双方相互看一眼,眼神就移开了。他们谁也没说话,擦肩而过。刘翔将钥匙挂在锁上,留下一个空荡荡的房间。
两个人走出来,见希腊餐馆的乔治围着围裙,倒坐在一张木椅子上,胳膊架在椅背上,脸朝着小街深处张望,见他们走过来,就微笑着点头。郁欢停下脚步,问乔治在看什么,乔治说在看日落。郁欢抬头看过去,果然见一轮落日正从云层跌下来,挂在正在变红的枫树上,好像一个巨大的橘子,天空被染成一片火红。两个人就站在乔治身后,一起凝望着落日时分,不说话,好像被美景震慑了一样,浑然忘记了一切。
明天是个好天气。郁欢说。(全文完)
栀子花开
张林利
初夏的风吹过,一朵朵栀子花竞相开放,洁白素雅,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又把我带到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天子小学任教。背着行囊,一路颠簸,辗转三次车才到达目的地。“天子村”名字叫得霸气响亮,却是个穷山僻壤的苦地方。天子小学座落在村子东头,教学楼是村里唯一的一栋楼房。
站在学校中央,我的心里有些失落。校长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指着教学楼旁边的一大片栀子花对我说:“我们村里家家户户喜欢种栀子花,它不择环境,不求给予。孕蕾在冬季,花开在夏季,历经风霜雨雪,才开得如此芳香馥郁。”看似不经意间绽放,原来是经历了长久的努力与坚持。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优秀教师,我也要为梦想努力!
学校安排我教学前班,我很快融入到这个充满童真的世界里。我不仅教他们语文数学,还教他们唱歌、跳舞、绘画,给他们讲故事,带他们到操场上做游戏……课后,我用毛巾小心地洗净学生脸上的污垢,给女同学梳起羊角小辫,别上漂亮的小发夹,农村淘气包变成人见人爱的小天使。孩子们依偎着我,叽叽喳喳。
栀子花开了,清晨我打开门,门口、窗台上放满了栀子花。拿起一朵轻嗅,好香啊!我四下张望,树后面、花丛中露出一个个小脑袋,看到我便一窝蜂地跑开了,只留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我把花插在瓶瓶罐罐里,满屋生香。一朵朵花就像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的心里溢满幸福。
办公室的桌子上,堆满了栀子花。花香四溢,伴着我改作业、备课。
教室的讲台上,学生用废弃的饮料瓶做成花瓶,插上栀子花。女同学把栀子花插在头上,别在纽扣里,藏在衣袖间,我们沐浴在花香中上课,神清气爽,精神抖擞。要是不经意把花放在书中,书香浸染着花香,氤氲出另一番美好与烂漫。
一晃,我在天子小学工作了十四年。那个夏天,栀子花开得正浓,我接到工作调令,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这个撒下我青春和梦想的地方。
樱桃树下的守望
吴圆圆
我家小院里有棵樱桃树,在过去二十年里,母亲一直在树下踮脚守望,她年年盼着樱桃红,盼着我回家。
儿时馋,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吃樱桃,我也缠着母亲去买。那时候家里日子比较紧巴,母亲没钱买樱桃,只能去别人家讨要一把樱桃来给我解馋。我跟母亲念叨,我们家要是有棵樱桃树就好了。母亲当时没吱声,等秋天时,她就默默地在院子里种下了一棵樱桃树幼苗。母亲说这棵樱桃树结的果,是像一元硬币一样大的大樱桃,可甜了,到时候保准让我吃个够。我还不曾吃过母亲说得那么大的樱桃,母亲这番话令我对这棵樱桃树又平添了许多期许。樱桃树种下后,母亲悉心照料着,给它浇水、施肥、修剪枝叶。
时光荏苒,一年又一年,樱桃树在母亲日夜期盼中,逐渐出落成亭亭玉立的样子。它在春天里摇曳着满树熙熙攘攘的花瓣,无需等太久,就迫不及待结出一簇簇绿油油的小果子,随后不断变红、变大。初夏时,就长成圆滚滚,红彤彤的大樱桃,红色的樱桃缀在绿叶中间,阳光一照,满是诱人的色泽。
每到摘樱桃的时节,母亲的脸上从早到晚都挂着笑意。她拎着小竹篮,将樱桃小心翼翼摘下来,挑着最红、最紫、最好的给我吃。小院的樱桃和母亲当初说得一样,一颗有硬币那般大,吃在嘴里,特别甜。每次吃樱桃,我都少不了把肚皮吃撑。母亲瞧着我不停打饱嗝的样,嗔骂我吃樱桃没点数,吃多了容易坏肚子。我哪里肯听,一个劲地往地上吐樱桃核,惹得我家猫上蹿下跳。最后,我吃不下了,我家猫也跑累了。
后来,我长大离家,第一次出门在外。母亲给我打电话,喊我回家吃樱桃。我说樱桃哪里都买得到,不回家吃了。执拗的母亲却是不依,几天后我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满是樱桃。我看着包裹上写得歪歪扭扭的字,眼底发烫。母亲不识字,从村里到集镇上的邮局要走很远的路,我隔着时空,好像看到了母亲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泥土路上的样子,也看到了她请求别人代写地址时,满脸堆笑的歉意。那年的樱桃,吃起来满是酸涩的味道。
再后来,我结婚成家,有了孩子。母亲院子里伴我成长的樱桃树,也逐渐成了孩子的惦念。每逢春天,小小的孩童,会拿着竹竿在樱桃树下胡乱地扑打,他仰着脸,看漫天落下的花瓣,乐得咯咯直笑。等到樱桃熟了,他会挑一个最大最红的果子塞到母亲嘴里,奶声奶气念叨着,姥姥吃。这时候,是母亲笑得最开心的时候。我见她抱着孩子,将孩子举得老高,祖孙俩的欢笑声,在每一片樱桃叶上轻轻拂过,然后,于不经意间抵达我的童年。
我从没想过,母亲有一天会忘记喊我回家吃樱桃。
那是去年的春天,母亲罹患重病的消息在满树樱桃花中散开。我第一次觉得,樱桃树过往绚丽的白色,竟如此明晃晃地扎眼。起初,母亲在医院里还笑吟吟地说樱桃快熟了。可等我把樱桃摘下来送到她嘴边时,她已经难以下咽了,母亲艰难地摆摆手,嘱咐我多吃一点。我把樱桃放在嘴里,一点点嚼了,是苦的。母亲离世的脚步略显匆忙,等我赶回家时,小院里盛大的樱桃树不知被谁拦腰砍断,孤零零的树干上,留下比碗口还要大的疤。樱桃树随着母亲一起去了,从此,我再也吃不到樱桃,再也见不到母亲。
年少时期的目光总是向上,时常辜负了母亲在樱桃树下的守望,如今,又是一年樱桃正红,我守在那棵樱桃树生长的地方,想我的母亲……
艾草青青端午长
李靖涵
也许,是远古传说的时期吧,天地混沌,蒙昧初开,神农氏走遍天涯,尝遍百草。原野上,你青青柔婉的模样,吸引了他的目光。从此,你便再也不是无声寂寞的野草,而是百草之王,是跳动在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上最动听的一个音符,是美丽神奇的东方密码。
也许,是西周东周的时候吧,有一个采艾的女子,衣饰古朴,明眸善睐,皓腕霜雪,素手擢擢,那勤劳质朴的模样,那窈窕曼妙的身姿,搅动了多少男子无穷的相思。“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从此,这远古时期最朴实却又最浪漫的爱情,这风流婉转的古老歌谣,就永远铭刻在了中华民族的基因里,成为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与动力。
也许,是在战国时期纵横驰骋的荆楚大地上吧,在屈原《楚辞》《离骚》的风韵里,在湘君湘夫人的洞庭里,艾艾香草,芝兰美人,长路漫漫,理想坚决。“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汨罗河畔追思长,端午时节艾草香,从此,家家户户,都会有一束束艾草守候在门前。我想,那一定是屈子对祖国炽热滚烫的一颗心,是对我们最诚挚的庇佑与祈愿。
也许,是在蔚蔚唐宋的诗词歌赋里吧,是李白杜甫,还是白居易?是苏轼秦观,还是李清照?日暖桑麻起,风来蒿艾香。端午又上十三楼,谁家水调唱歌头?“我有青青好艾,收蓄已经三载。”年年有端午,从此更多采。这青青的艾草,摇曳着动人的诗情,每每读来,都让我们心神俱醉唇齿生香。这深情的端午,寄托着文人们的才华与风骨,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也许,又是在曹雪芹的大观园里吧,十年辛苦著春秋,红楼梦里梦红楼。大观园里的端午,有粽子,有香囊,有蒲艾簪门,又繁花锦绣,有酒宴赏午,有元春赠宫礼,有丫鬟斗百草……那琳琅满目的习俗,那青春灵秀的女儿家,那纯美哀伤的爱情,总是那么令人神往。你听,那端午的欢笑,从来都不曾走远;你看,那园子里的俊采风流,一直流淌在我们的胸口。
也或许,是在今天,小院里,家门口,艾草青青,端午情长,那独特的芳香,从远古的深处飘来,那古朴深厚的韵味,是悠悠时光的沉淀。这晚春初夏的艾草,那一种美丽清新的绿,总让人无端欢喜。“青青少艾”,是一个人最美的年华,充溢着清新蓬勃的绿意和健康。艾草离离,郁郁葱葱,遍及大江南北万里山河,这小小的一棵草,昭示着生命的美好与葱茏。
艾草青青,端午情长,这每一个古老的节日,都是祖先留下的智慧和慈悲。这个端午,插一束艾,闻浓郁的艾草香;采一把苇叶,包香甜的糯米粽;买几只香囊,挂在家里随便哪个地方;再买点桃子与石榴,放在水果盘里,捧给家人尝……这节日里的很多事,还是亲自来做更有感觉和意义,这节日里的祝福,就在这亲自动手的点点滴滴的仪式里。
这个端午,依然有艾草作伴,万物依旧清新明媚,生活也一直都是那么可爱啊!
又是一年栀子花开,梦里我又回到了天子小学,在满溢着栀子花清香的教室里上课,孩子们那一张张纯洁的笑脸,如同一朵朵盛开的栀子花……
一路漂泊
关立蓉
老屋门前的这条河,我见证过它的繁盛和宽阔。那时,它的两岸有成片的芦苇,葳蕤鲜活的草木,长满河岸。而今,它的右岸有一家木器厂,它的左岸是一家机械制造厂,它逐渐蜷缩,成了一条小河,河面上,常常泛着不清不白的光。春天来了,从它的上游,无数幼萍滑行而来,涌动起伏,这一片片凌乱的绿,让沉寂一冬的河流恢复了生机。这些明显硕大些的圆圆的水绿色浮萍,也可以见证,河流的上游,依旧水草丰美。这些浮萍,就这样,一路聚聚散散,停停走走,汇聚在这条小河中。在漂泊中,感知着这个世界的冷与暖,悲与喜。
我与萍的相识,来源于与猪鸡的联络。小时候,放学回家,随即奔往河边,彼时,它还是一条相当宽阔的大河。我右手执一根长长的竹杆,顶端用尼龙丝织成细密的网,左手是一只红色的有锈迹的小铁桶。我用竹竿打捞靠岸的浮萍,它们鲜嫩、翠绿,带着浮生的根须。水面上发出细碎的哗哗流水声。这声响,是萍的疼痛和呼喊么?捞尽萍的河面,留下一片空白,白得刺眼,令人恐慌。暮色中,苍凉的感觉从水面四围弥漫上来。想起大人说起的河边水怪的传说,收好工具,飞也似的逃离。一路奔跑,回到家,将萍置于菜板之上,用一把不很锋利的锉刀碾碎,煮熟,拌上一些米糠、麦麸之类的饲料,倒进猪食槽,成为猪的一顿美食。
长大后读了书,读到《诗经·国风·召南·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这是诗经时代的祭祀场面。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礼之于宗室,牲用鱼,芼之以苹藻。原来他们准备的祭祀物品不是青铜之类,而是刚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的蘋。蘋即萍。这看起来虚浮与轻渺,颠沛流离的水草,竟跃居神灵的位置,尊享贡品带来的荣光。采萍于祭祀,行走在水波卷涌的岸边,何等的大气与壮观,接通地气。在古人看来,水边正是祭祀的佳境,萍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而水,是一切生命繁衍的始端,吟唱水中之萍,正是对生命的敬祭。人的一生,从最初的起点,一路漂泊,回到最初的终点。这一河萍的倒影,如岁月的镜像,叶落归根。
这个春天,我又站在河边,面对着这弥漫的绿意,叶浮水面,根连水底,茎细于莼荇,叶大如指顶,我用手捧起一把,面青背紫。《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它当做药物记载,称之为紫萍,具有止血消肿去毒功效。紫,高贵典雅的色彩。低到水面的水草,随时都有消失危险的水草,一生漂离在乡间的河沟池塘,谁也不知道它的去处,流到何方,何时消失,它却拥有这样高贵的符号。轻盈柔弱的背影之后,还有诗歌吟唱的声音:过尽干帆不是,斜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每一个岸上的旅者,都会在它绿意盈盈的隐语里,知晓它将沿着水流,奔赴远方,无怨无悔。
在乡间,有称作“萍”的女子,她们是朴素勤劳的邻家姑娘,蓬勃着乡村的生活。某一日,她们赶早打起行囊,沿着公路铁路奔向远方。服装厂、工地、电子厂……都可以看到她们忙碌的身影。她们是无法落根的浮萍,在人潮汹涌的水域里飘零,用一生的碧绿,抚慰亲人,诠释自己。
花间读书滋味长
郑贵华
风和日丽的双休日,如果蜗居在家,我觉得甚是浪费;如果全用来游玩,看不上书,心里又觉得不踏实,甚感不安。
先生平日工作繁忙,休息的时候喜欢去郊外垂钓。我既想去野外踏青,又想看借来的小说。正犹豫间,先生说:“那就把书带上和我一起去吧!现在田野里有很多野菜,出门转转,比窝在家里强,挖不到野菜的话,你就看书好了。”
我欣然同意,便与他一同出门。
来到目的地,只见田埂上开满了各色的小花。蓝幽幽的,像细碎的蓝宝石,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密密的绿叶间;白亮亮的,如幼童们清澈的双眸,纯净得不带一丝杂质;红的、紫的、粉的,像仙女们的裙裾,蓬蓬圆圆的,竞相展示自己的美丽。
见此美景,我完全忘却了小说,独自一人顺着池塘边的小路走向芳草深处。忽然,在一处杂树丛里,一朵朵明黄的小花不停地闪烁,哇噻!那不是蒲公英吗?我心心念念了好久的东西!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朝着它们的位置,小心地探出脚去,一手紧拉住树干,一手扣住蒲公英的根部,轻轻一提,整棵嫩绿的蒲公英就握在手中了。拔完一棵,又看见一株,照着法子提起来,不大一会工夫,竟然有一小堆呢!还有几棵在远处很陡的坡面上,实在不敢往下走,只好往“苗”兴叹了。
后来我在别处又采到许多其它的野菜,合起来有一小捆。我抱着它们,喜滋滋地回到原处,给先生展示我的成果。他笑笑,招呼我去看他钓的小鱼。待我走近,他提起鱼护,里面竟然有几十条寸把长的小鲫鱼。看他自得的样子,我也很开心。
这时太阳上来了,我便选了一处既平坦又阴凉的地方,拿起小马扎,置身花草间,开始阅读由曾智中创作的长篇传记小说《三人行》。这本书里讲述鲁迅、许广平和朱安的故事,内容很新颖,结构安排也独具匠心,我沉浸在书里,渐渐忘记了周遭的一切。
忽然,一阵低低的嗡嗡声传来,循声望去,只见几只蜜蜂扇动着薄薄的翅膀在我身边的花丛中飞来飞去,有一只伏在一朵黄色的菜花上,把头藏在花蕊里,尾部轻轻地左右摇摆。我担心被蜜蜂误蛰,准备挪挪凳子,又看见一只白色的蝴蝶翩翩落在那丛紫色的小花里,这朵枝头站一下,那棵草上停一会儿,忽又扇着又大又圆的翅膀飞走了。
我放下书,站起来,伸个大大的懒腰,一股湿润的芬芳的气息沁人心脾,我深深地吸一口气,陶醉在这美丽的乡村风光里。
后来有好几个周末,只要不下雨,我总会和先生一起,他钓鱼,我寻野菜,待到阳光明亮,便去阴凉处看书写文章。眼睛疲劳的时候,抬头就是深邃的蓝天,远眺便是连绵的青山;身体疲乏的时候,低头闻闻花香,伸手逗逗蚂蚁;近看波光粼粼,远听鸟鸣啾啾……置身花丛间,书香绕着花香,宁静伴着安详,真个是花间读书滋味长!
《草木祁谈》:一本写给孩子的科普读物
文远
假期,哪也没去,而是宅在家里沉浸在祁云枝的新书《草木祁谈》当中。祁云枝是西安植物园的研究员,她一直致力于将各种植物用优美的文字和有趣的漫画推广给每一位热爱植物,热爱她作品的人们。我也曾读过她的几部作品,但都是给成年人的。
而这本《草木祁谈》却与她其它的作品有所不同,她之前的作品只是科普读物,单纯通过自己的文字和漫画介绍给读者,让读者了解植物,且语言用成人语言来描述。而《草木祁谈》就如封面所写:“科学家给孩子的植物手记”。
《草木祁谈》分为上下两个篇章,上篇“草木植物”,下篇“木本植物”,各介绍了十五样植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植物档案,包含有所介绍植物的照片,还有植物中文名、别名、门类、科属、花期、果期、植物习性、主要分布地区等信息,就像是人的身份证。另一页便是所介绍植物的大照片,对照照片是作者所写的五百字以内小文,用身边的真实经历,来介绍植物的习性、哲理、特点。文字另一面是作者手绘的漫画,配以与该植物有关的《诗经》、唐诗、《本草纲目》中的描述等。而每篇最后则设置拓展训练,提出五个问题,例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形态各异,写写你的观察结果、你知道该植物有什么营养价值、作者的这篇手记,主要讲述植物哪些特点、写出观察手记及将采集的标本粘贴在标本采集页并完成标本采集打卡。
而作者所介绍的植物都是生长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未曾留意,或见过却了解不多的植物,如瓦松、仙人掌、地衣、水仙、车前草、小麦、凌霄花、爬墙虎、柏树、银杏、云杉、竹子、香椿、无花果、玉兰、蜡梅、胡杨等等,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让我们对这些植物有了更多的了解。
诚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每写一种草木,哪怕是我最熟悉的植物,我都要先从科技论文里去了解它,了解它的科学属性,看它最新的研究进展。”这就是科学家的严谨。
她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科学普及用生动、简单、易懂的文字和漫画推荐给大朋友、小朋友。人生活于草木之间,不能不了解那些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共存于大自然的植物们。而祁云枝的这本植物手记恰是一本写给孩子们的科普读物,老少咸宜,读之,令人受益匪浅。
各位家长,闲暇之余陪着孩子读读《草木祁谈》,既增进了亲子关系,又学到了知识,何乐而不为?
(责任编辑:葱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