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文化视野(10月1日)

【飞鸿传书】

十月放歌

史红霞

晨曦微露,金光轻轻牵着,牵着十月温润的山风,又默默吻着,吻着蓝天下安详的土地,撩起金秋桂子香飘四溢的情绪,濡染开一幅恬静的画面,凝视着这幅祥和之景,所以质朴的歌声,朴素的情感歌唱祖国。

十月,累累硕果坠满香甜的季节;十月,五彩缤纷欢歌笑语的世界;第一缕情丝梦一片故园,梦一片故园舒展自如的蓝图美景,同颂中华,齐唱祖国。啊,祖国,我若是丹青者,我将调出最艳丽的色彩来描绘您的锦绣;我若是诗人,我将选择最富有情感的诗句来礼赞您的壮美。我是一名媒体人,那么,就让我以最灿烂的生命之花倾吐对您深深的爱恋吧!我愿是悠悠岁月长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为您的丰饶欢欣和雀跃;我愿是您颂歌中一个美妙的音符,谱成您雄浑、激昂、深沉的旋律;我愿是您熔炉中熊熊燃烧的煤,为您的光明释放点点光和热。

啊,祖国,高耸在旗杆挺立着您伟岸的风采,引来万众瞩目的仰望。血染的纤维、战火的锤炼,编织着时代的激情与豪迈,时空的跨越、岁月的纵横展示着东方巨龙飞腾的矫健英姿。于是,每一声虔诚的祈愿,温馨在碧波万顷的广阔领域;每一句殷殷的深切祝福,甜美辽阔的雪域高原……

今天,在这辉煌的十月,我们放歌,豪情满怀;今天,在这壮丽的十月,我们讴歌,心花怒放;今天,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我们赞美,愿您以龙的睿智、龙的胆识、龙的气魄在鲜红的党旗的指引下创造金灿灿的未来。

 

【文化杂谈】

说说德日进的一些概念及其当代意义(5)

步虚

前面,我们谈到了德日进理论著述中与“生物圈”概念相关联的“智慧圈”概念。

应该说,“智慧圈”一词并非由德日进首创。在1926年出版的《生物圈》一书中,苏联学者、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主要创始者维尔纳茨基就提出了“智慧圈”概念。他认为,“智慧圈是地球新的地质现象。在这里,人首次成为巨大的地质力量。他能够而且应该用自己的劳动和思想改造自己的生存领域。与过去的改造相比,这是根本性的改造。也许我们的儿孙辈可以接近智慧圈的繁荣。”

“人是巨大的地质作用力”,这是维尔纳茨基的基本思想。随着人的出现,生物圈受新的力量——人的智慧的力量的改造,生物圈的自然进程受到破坏,其性质发生变化,从生物圈演化到了新阶段——智慧圈。也就是说,是地质历史中生物圈许多演化阶段的新阶段。”目前,人们对生物圈概念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其一,生物圈就是生物界,即狭义的理解;其二,生物圈就是生物界与其环境的统一体,即广义的理解;其三,生物圈就是广义的生物圈与人类的统一体,即更广义的理解。作为地质历史中生物圈许多演化阶段中新阶段的智慧圈,就是更广义理解的生物圈。

通过对生物圈概念的阐释和运用,德日进实际上普及与深化了维尔纳茨基的理论主张。在1947年发表的《智慧圈的形成》一文中,德日进阐释了他本人对智慧圈的理解。他认为,智慧圈包括精神和思维,它所指称的是“在生物圈之上正在形成的另一全球包裹层,一个由‘思维物质’构成的包裹层”。

德日进所说的“思维物质”,既不是完全独立于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的抽象存在物,也不是毫无灵性和认知能力的呆木存在物。思维物质使生物圈演化为“智慧圈”,而智慧圈的出现能够导致人类活动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并发生“质变”。正如生命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地质圈一样,思维物质的出现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生物圈。

思维物质或智慧圈的形成是与物质的最初凝结、与生命的第一次出现,同样真实、特殊和伟大的事件。然而,需要肯定的是,在德日进的理解中,智慧圈与生物圈相对应,但两者之间绝非完全的相对立或相脱离。(2021-09-26)

 

【诗文春天】

日本司机驾着中国梦

谭文春

朋友开车,带我们在东京闲逛。

“你来东京多长时间了?”我们问。

“快两年了。上周我的日本驾照满一年,才摘下新手标志。”

“类似国内新手上路,在车身上贴的那种印有‘实习’两个字的黄色车贴吗?”

“有一点类似。不同在于,国内的新手车贴属于个人行为,日本这个新手标志贴是法律强制。驾驶员取得驾照之后,一年之内,必须粘贴类似的标志,如果违反规定将会被罚款4000日元,并扣一分。”

“这个规定对新手的保护有积极意义,老司机会谅解新手的失误。”我们分析。

“对。在日本,这类的标志还比较多,目的是识别一些特殊的驾驶员,比如年过七旬的高龄老人标志、肢体障碍者标志、听觉障碍者标志等等。”

“这个很贴心啊。日本有车的人多吗?”

“在东京,据我认识的日本人,十个当中有六个人有车。”

“但是很少看见堵车的现象。”

“很少。日本人开车的素质,的确是很高,不急不躁。大家都是在规定的限速内行驶,没有随意变线,很少有加塞和超车的现象,更是听不到喇叭声。即使在上班早高峰,都保持适当的车距,人人都是遵守礼让的原则,大车礼让小车,老司机礼让新司机,车辆礼让行人。”

说话的时候车经过一个路口,朋友示意我们:“看见前面地上写的那个‘止’字了吗?表示‘一时停止’。意思是每辆车到这地方都要主动停下,左右观察,确保安全后才继续行驶。”

“减速慢行不行吗?”我想起国内开车经过路口,是这样做的。

“必须一停、二看、三通过!我刚拿驾照的时候,有一次见路口无人,没有停车观察,就是减速通过,不一会儿警察拉响警笛追了上来,罚了七千日元,好心痛!”

我开玩笑:“这个教训很深刻吧?”

他像日本人一样严肃点头:“够我记住一辈子了!”

“日本道路监控摄像头很少,警察是如何知道你违章?”

“用我们的一句成语形容:‘神出鬼没’!日本警察大部分地方还是用一个特别古老的方法,就是开车巡逻。你不知道警车会躲在什么地方暗中观察,但是你不遵守交通规则,警车突然就冲了出来,让你靠边停车接受处罚。”

“听说日本的高速公路限速80公里,东京首都高速限速60公里。国内开惯了120公里,很不适应吧?”

“慢慢就习惯了。即使不适应,超速被罚一次就刻骨铭心了。在日本开车违规处罚很重,目的就是要让违法者长记性,二次违法有可能吊销驾照,以后再也不能开车。”

“这个的确够狠!”我们暗暗吸了一口气。

“但日本判罚超速跟国内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如果一长串车辆超速,只处罚头车。理由是大家开车,都会不自觉地跟上前面的车速,出现超速,那一定是头车的责任,后面的车只不过是被带节奏跟着跑而已,就不被处罚了。”

“日本这个处罚方法倒是挺新鲜的。”大家又乐了。

前面出现了一辆自行车,骑行挡住了道路,朋友减速慢慢跟着。

“可以鸣笛超过去吗?”

“不要按喇叭,那是不文明行为,慢慢跟着走就好了。等他意识到后面有车的时候,他会主动让开,这时才可以超过去。开车的最高原则,就是礼让和安全。”

我们点头受益。朋友伸手打开了车载音响,竟然是《纽约的司机驾着北京的梦》。

“我喜欢这首歌,”他说,随即跟着唱起来,但是改了几个字。“日本的司机驾着中国的梦,每一朵白云像似模仿你的脸容,小小的车拥有宽宽蓝蓝的天空,想你的感觉为何依然那样浓。”

歌声引起了前面骑自行车人的注意,他回头看看,偏向道旁,让我们过去。我看见朋友冲他露出一个微笑。

在下一个路口,我们的车向右转弯,后面的车停了下来,等我们转过去之后,他才起步前行。朋友开启双闪,闪烁两下。

“转弯打转向灯就行了,转过了你开双闪干什么?”

朋友一笑:“在日本,人家的车给我礼让,开双闪是表示谢意。”

双闪还能这样用?真是有意思。

“日本车多,道路窄,但很少发生交通事故,都是得益于彼此互相礼让。”

途经人行横道,我们的车停下让行。几个背着书包拎着水壶的学生,经过之后,深深地对我们鞠一躬以示谢意。这种礼貌行为,让人心为之一暖。

驶回朋友的住宅小区,是一条很窄的小马路,只能过一辆车,而且还不是单行线,对向也有来车。前面有人正在倒车入库,我们停下来等他,他慢慢倒进去之后,打双闪谢我们,提示我们可以通行了。我们往前开,迎面一台车过来,他靠边停好,让我们通行。我们过去后打双闪示意谢谢。行驶数米,对面又来了一个车。我们这边较宽,靠边让他。他开过去打双跳谢我们。刚要起步往前,对向又来一驾车,我们继续靠边,让他过去。他打过双闪之后,我们正常行驶。

撇开历史仇怨不论,仅仅从礼貌行车这一点上看,日本人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讲规矩、守秩序、有礼貌,体现良好的素质,全民素质高才有和谐的社会环境。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系列二

(十一)一年三个皇帝

洋中鱼

在柳宗元短暂的一生中,最幸福同时最痛苦最有梦幻般感觉的一年大概就是公元805年了。这一年四月九日,柳宗元从正八品上的检察御史里行连升两级晋升为正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八月初,“二王刘柳”集团失势。九月十三日,柳宗元被贬邵州刺史。半路上,又被追贬为永州司马,而且是有职无权的“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

柳宗元之所以如此多舛,是因为这一年出了三个现任皇帝:德宗、顺宗、宪宗。德宗李适于贞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崩,顺宗李诵即位,至同年八月初四顺宗退位,宪宗李纯嗣位,皆用贞元年号,未改元。八月初五,顺宗始以太上皇“诰”改称永贞元年。所以,这一年有三个现任皇帝和两个年号。

德宗李适公元779年即位,是个猜忌心很强、性情急躁又刚愎自用的人。他晚年宠信宦官,派宦官当宫市使,负责在长安城中为宫廷购办日用货物。宫市使下置有数百小宦官,专门到宫外采购宫里需要的东西。这些太监见到老百姓在市上出卖货物,只要他们需要,就强行购买,只付十分之一的价钱。后来,索性派了几百个太监在街上了望,看中了什么,抢了就走,叫做“白望”。这种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抢夺的行为让老百姓受害很大,白居易的《卖炭翁》就是一张现场照片。

顺宗李诵本来是个很有抱负的人,他目睹了德宗晚年藩镇跋扈纲纪隳败的社会情景,受“二王”影响,他在心底里是主张积极革新的。可是,关键时刻却因一个偶然性因素的作用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历史的走向。正当他身边的革新集团顺利发展时,时任太子李诵忽然在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中风,舌头不听使唤讲不出话来,之后一直吃药变成了药罐子,到死也未能留下片言只语。尽管李诵即位后支持王伾王叔文进行了一场政治改革,但是因为操之过急得罪了不少即得利益集团,所以阻力重重最后以失败告终。

顺宗长子李纯这一年跟柳宗元一样,可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命运。他在短短的时间里被立为太子,稍后即位称帝。而且,在被立为太子的过程中,遭到了“二王”的极力反对。倘若不是韦执谊关键时刻突然倒戈王叔文,给了俱文珍、郑絪、卫次公、王涯、李程等入宫机会,他恐怕也不能顺利被立为太子。

 

【风雅月梅居】

母亲的那一跪

侯兴锋

他六岁时,父亲便因病去世了,母亲和他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苦。
他很懂事,也很争气,整个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回回都是第一,尤其是作文写得特别出色。到了初中,在老师的推荐下,发表了不少作品,大家都称他“小作家”。
于是,出类拔萃的他成了母亲的骄傲,也成了母亲唯一的希望。
后来,他考上了师范学校,成了我的同学,又是同一寝室的室友。
在城市的校园里,他的才华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校报编刊少不了他;节日晚会演讲少不了他;运动会比赛少不了他。他是校园里众人注目的焦点,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
他飘飘然了。
在班里,在寝室里,他总是很慷慨,出手很大方,穿戴玩乐毫不在乎,而且动不动就请几个要好的哥们到校外的小饭馆里吃喝一顿。有时我就想,他家里并不宽裕,所挣的稿费也支撑不了这样的奢侈呀。
记得有一天,同寝室的一位同学从邮局取了五百元钱,细心地做了记号,放在了箱子里,就去上课了。中午放学,箱子开了,钱不翼而飞。这位同学傻眼了,欲哭无泪,这可是半年的生活费呀。我们报告给了班主任,班主任汇报给了学校。
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们都打开了各自的箱子,带有记号的五百元钱竟然藏在他的箱子里,而此时有人仿佛记起课间,他曾回过一趟寝室。所有人都懵了,这还是那个从农村走来的淳朴少年吗?
他无话可说,一脸的羞愧,一下子低下了那曾高高昂起的头。
“必须开除!”政教主任说。
“先把家长叫来吧。”头发已经花白的校长说。
那个秋日的下午,他的母亲来到了学校,一位瘦弱的老妈妈,说话的时候满脸的沧桑与悲凉。我内心不禁一阵揪心的疼痛:多么辛苦,多么善良的母亲,儿子做出这样的不肖之事,让她那颗已渐老迈孱弱的心灵如何能承受得下啊!这是在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吗?
她静静地看着儿子,说:“我的话,你还听吗?”
他不敢直视母亲,嗫嚅着:“我知道错了,您说什么我都听。”
她说:“那好,我们现在去求校长,这是你唯一的机会了。”
校长办公室里,她数落着儿子的不是,责怪着自己教育不到,娇惯坏了孩子,反复恳求校长给儿子一个改过的机会。校长一直没有说话,只是沉吟着,而旁边的政教主任则连连说着一句话“这件事很严重。”
突然,她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举动,对儿子说:“你跪下!”
“ 这怎么行,我再有错,也不该下跪。”他倔强地顶撞着,直挺挺地站立着,把脸扭向了门口,外面围着许多的同学。
“扑通”一声,他的母亲跪了下来。
母亲在为他下跪!他心里波涛汹涌着,刹那间,他哭了,扑过去跪在了母亲身前,抱住了母亲。
这时,老校长说话了:“还是不要开除了,给个记过处分吧。”
他扶起母亲,擦干眼泪对校长说:“谢谢您,今后我一定加倍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做人。”
老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你有一个好母亲,要好好报答她。”
在人生的路途上,他没能抵挡住诱惑,放纵了自己的欲望,浮躁了,堕落了,滑向了泥潭,坠入了深渊。是校长的宽容,母亲的一跪点醒了他,挽救了他,把他重新拉了上来。
看到这一幕,我的眼睛湿湿地,鼻子酸酸地,心里默默念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细语微光】 

绿萝繁盛

紫月天

绿萝的花语是对生命的坚守和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她是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植物,被称为“生命之花”。

单位搬了新的地址,新大楼新的办公设备处处透漏着庄重大气。我们都欢喜异常,迫不及待地坐在新桌椅上感受一把。还没有笑出声,一股难闻的气息钻进鼻腔,人立即站了起来,冲出办公室换气。相当明显,室外绿植茂密,空气清新。室内,气息浑浊。是甲醛,同事们纷纷不满意这刺鼻的气味。

不一会儿,单位后勤部门运来一车的绿植,每个办公室每位老师都分到一盆绿植。我则随意拿了一盆绿萝。翠绿的叶子,天然给人一种亲近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其他同事的文竹、仙人掌、多肉其实也惹人喜爱。

我是个工作忙起来,会忘了自己喝水的人。绿萝跟着我,常常是身处沙漠,一两个星期滴水不沾。第一盆绿萝悄无声息的在办公桌上耷拉着脑袋,变成黄叶,离我而去。等到我沉痛哀悼绿萝离去时,同事纷纷嗤笑,仙人掌适合我。

哪种绿植适合我呢?我不用心,养什么绿植都是无法成活的。

周末,来到花鸟市场,认真选了一盆绿萝,还向花农讨教绿萝的习性,发现绿萝喜阴,土干了再浇水,对于我挺合适的。我在办公桌上又摆了一盆绿油油的绿萝,同事看后直摇头:你是头倔驴子,工作这么忙,还想养活绿萝?翻开桌上的台历,我思索了一会儿,写上了一行小字:绿萝需要我的爱护,每天浇点水,她会对我笑!

吸取第一次的经验,我常常一大早来到办公室,看看绿萝,土稍微有点干了,就浇水。绿萝像是有灵性的植物,我只经常记得滴些水给她,她便发出淡绿的嫩芽。嫩芽卷着柔柔向上的枝丫,静静的伸展,那是一个可爱的宝宝刚刚从熟睡中醒来,打着哈欠,伸着懒腰。泡上一杯清茶,闻着沁出来的芳香,用心感受绿萝勃勃的生机,窗外微风轻拂,竹叶摇摆生风。我憧憬,我希冀,拥抱自然的美好就在那一瞬间抵达我的心灵。

可是秋风萧瑟,好景不长。绿萝在自来水的灌溉下,营养不良。深秋时节,叶子一片片泛黄。我无奈,只得用剪刀一刀一刀剪去枯黄的叶片,绿萝能扛过秋的凉薄吗?冬的寒冷吗?温度不断下降,我浇水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当我穿上厚厚的冬装保暖,绿萝也所剩无几了。我是如此的无能为力,难道心爱的绿萝等不到春暖花开?

上网查一查,我该如何解救我的唯一?原来,和人一样,要想成长,需要养分。绿萝需要施肥,秋季还需要换盆换土!

经过一个冬天漫长的等待,和风细雨的春天终于如期而至。我立即将仅剩的那丢丢绿萝捧到室外的泥土旁,将早已准备妥当的小工具拿出,一铲一铲的挖出黑黝黝的沃土给绿萝。

寒来暑往,每一天的关注,每一次的灌溉,每一次的喷洒,绿萝都攒足了劲的吸收,发芽,生长!时光洗礼,绿萝满满地罩住了花盆,向四处伸展游走,绿色的精灵垂向地面,将绿的活力布满整个桌子。

在时光的晨昏里,绿萝尽展绿色的笑颜,顽强的抵抗着夏的烈日冬的寒冷,静谧努力的生长。每一次凝视绿萝,我都享受着生命的馈赠,内心笃定,成熟安然。

绿萝繁盛,文竹、吊兰、芦荟…..也渐次走入我的办公室,我的家。

人生漫长,随时会有新的开始,欣然接受,笃定从容。只要你迈步向前,路就会在你的脚下延伸!如同绿萝的密语:生命之花。

 

【乔乔散文】

国庆,是我最美的记忆

乔加林

今年的国庆节,是我和妻子结婚20周年纪念日。每年10月1日,既是举国欢庆的国庆日子,也是我和妻子的结婚纪念日。这一天,永远是我和妻子最美的记忆!

1989年3月,我穿上了梦寐以求的绿军装,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锻炼了十三年。2001年,我从部队转业回乡,在等待政府分配工作期间,老表给我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大专毕业后分配在县油嘴油泵厂工作,是一名车间检验员。我们相处了半年多,彼此倾心,决定走进婚姻的殿堂。

为了感恩祖国,我和妻子把结婚日期定在10月1日国庆节这一天。婚礼是在老家举行的,简朴而热闹,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福。可巧,2001年10月1日恰逢农历八月十五,国庆节也是中秋节,真是太有意义了:举国同庆新中国诞辰的时候,我们结婚啦!千家万户团团圆圆的时候,我们结婚啦!

从此,国庆节对于我和妻子来讲有了新的含义:结婚纪念日。我对妻子说:每年的结婚纪念日,我们都可以跟着国庆节一起庆祝,5年一小庆,10年一大庆,每年都要庆。每当国庆节到来,大街小巷都会听到“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这首优美熟悉的歌曲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兴高采烈地跟着唱起来!

今天回忆起这些往事,我的心里感到无比甜蜜,这是因为我们日益强大的新中国已经成立72周年了,而我幸福满满的小家也迎来第20个结婚纪念日。

新中国成立72年来,我们的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追梦前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经历过新旧社会两重天的穷苦百姓,无不感恩中国共产党让他们当家做了主人;生长在红旗下的几代人,无不感受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是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70后。一路走来,我目睹了祖国由贫穷一步步走向富强,见证了改革开放给国家及我的家乡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社会经济、科教事业,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都让我由衷地为之讴歌。

国家强盛了,人民生活自然也就水涨船高,而这可喜的变化也反映在我的小家之中。我转业后,被分配在县交通运输局工作,收入稳定,生活无忧。我们的女儿已经16岁,上了高中,长成1.70米的大姑娘了。她是我们的骄傲,小小年纪就成为中国散文学会、江苏省宿迁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中国校园文学》《儿童文学》《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当代小作家》《莫愁》等媒体发表作品200余篇,多次获得全国、省级征文比赛一等奖。她还是《莫愁》《青年文学家》《漫维》杂志签约作家呢。

我和妻子结婚一晃20周年了。这份爱伴随着我们走过了风风雨雨,尝过了酸甜苦辣。从走进结婚殿堂至今,我们生活在苏北泗洪这个小县城里,过着上敬老、下育小、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这20年里,我懂得了真爱的内涵:爱是给予、是付出、是宽容、是责任,是一点一滴的关心和呵护,是同甘苦、共患难。幸福的家庭都是夫妻齐心的,家和才能万事兴。这20年里,我们的婚姻没有经历大起大落,而是相亲相爱、和和睦睦地过日子。

当我的父亲身患癌症、母亲又因脑梗而瘫痪时,是妻子帮他们擦洗身体和洗涮、做可口的饭菜,如同对待亲生父母一样,从不嫌弃。我由于在单位负责“五城同创”、投诉举报处理回复、宣传等工作,提前上班推迟下班已成习惯,家里所有的家务都靠妻子打理。正因为有妻子的支持,我才年年被上级评为先进个人,2013年还被江苏省运输管理局评为先进个人,在宿迁地区我是唯一一个。这些成绩与荣誉都是与妻子的默默付出分不开的,我很感谢她,庆幸今生能够遇到她。

老婆,我爱你!今生只愿牵着你的手,慢慢陪你一起变老,度过我们以后的一个又一个20年。幸福是什么?我认为幸福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我们头发花白的时候,我们还能互相搀扶着一起前行。

我相信,每年10月1日国庆节,都将成为我和妻子最美的记忆!

 

【国庆文萃】

祖国万岁

张洲

 国庆是个好日子,多少人起名叫国庆,多少人的婚庆选在国庆,千家万户都在国庆吃饺子。

总是在国庆的早晨,我不由自主地歌唱: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

歌声在金色的太阳里自由飞翔,歌声在树梢,河畔,在山顶,在田野,在每一寸土地上飞翔连同那招展灿灿的五星红旗。

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声宣告起,亿万人民家肩负繁国昌民的梦想,用生命和汗滴奏响前进的凯歌。

从此,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当家做主,科学耕耘,让单亩创吨粮。

从此,油灯换银光,土窑变楼房,云罗绸缎代替了粗布短袄。

从此,绿了山川,秀了水区。海市蜃楼的梦想实现了,康庄大道在高速上奔跑。

从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到十二航天载人飞船的成功,我们看到了祖国的腾飞和文明的领航。

谁不说时代好,我看着祖国一步步的走向繁荣富强,我看着未来的花朵正迎春怒放。

我感谢我生在这个伟大的复兴时代,我知道我更应该为这个伟大奉献什么。

我应该感谢曾经为今天奉献出热血和生命的先辈和英雄们,我不仅歌唱他们,更应该为未来的繁荣做出榜样。

其实,我们都有同一个名字,那就是中国,一个让我们心甘情愿为她富裕的祖国。

祖国万岁,万岁祖国,我们世代为你骄傲的中国!

 

塞罕坝的颜色

贾志红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塞罕坝人用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描绘了从黄沙遮天日到今朝松柏满目绿的绿色奇迹,总书记的到来是对塞罕坝人最好的肯定和最高的赞誉。

“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黄色荒漠。建国初期,塞罕坝一带已经彻底荒漠化。“黄沙卷地乡音断,衰草连云日月空”,风吹沙起,雪暴雨凇,成了看不到尽头的一片荒原。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而浑善达克沙地与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浑善达克沙地的海拔高度1400米左右,北京的海拔43.71米,紧邻的浑善达克、巴丹吉林等沙地沙漠继续南侵,像两头饿狮,直犯京城。国家气象资料表明:上世纪50年代,塞罕坝此时已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草木不见,黄沙弥漫,风起沙涌,肆虐地扑向一百多公里外的北京城,导致北京年平均沙尘天数56.2天。作家李春雷曾描述荒凉的塞罕坝:“如果这个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堵不住,那就是站在屋顶上向院里扬黄沙”。这就是塞罕坝曾经的颜色。

“林海莽苍苍,松柏满目绿”的绿色奇迹。用生命灌溉沙土,用信念孕育希望,半个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在沙地里播种,在石头缝里植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也为首都树起了绿色屏障,塞罕坝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林地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2%,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淡水2.84亿立方米,每年释放氧气59.84万吨。瞰松柏蔚然,泉水清澈,塞罕坝是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光辉样板。绿色发展是塞罕坝人的不懈追求,一代代塞罕坝人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想,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生态优先、协同共进,提振保护生态的内生动力,担起守护生态责任,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支撑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绿色发展,久久为功,林场还为当地百姓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3200多贫困人口从林海中收获幸福。塞罕坝人用青春、汗水和生命换来了“林海莽苍苍,松柏满目绿”的绿色奇迹,这是塞罕坝现在的颜色。

“红色基因传,英雄越千秋”的红色精神。艰苦奋斗是塞罕坝精神的鲜明特质,红色基因在塞罕坝人的血液中代代传承,无数英雄“戈壁扎营织梦幻,荒原拓土战风霜”,坚持不懈、埋头苦干。“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是塞罕坝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的真实写照。山河为证,77岁的第一代务林人陈彦娴曾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上山劳作,实在撑不住就和工友们唱着革命歌曲互相鼓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棵树”,是“望海楼”瞭望员刘军王娟夫妻的铮铮誓言;28岁的刘鑫洋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林场当技术员,她的爷爷和父亲也都是塞罕坝林场的务林人。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塞罕坝红色精神在每一代务林人心中传承。“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塞罕坝人用热血丹心谱写了红色精神的最美华章。

从“黄色”荒漠到“绿色”奇迹当惊世界殊,见证了中国人民血脉传承的红色精神,并让这种精神熠熠生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奇迹。

 

【生活大碗茶】

医疗专家的医术与普通老头的招法

戴俊马

前阶段,我的左手中指上长了个疱状的东西,虽然不怎么疼痛,却一直让我担心,怕是什么不祥的“怪物”。我吃了一些内服的消炎药,还涂抹了一些外用的消炎药,均不见疗效,心里不免有些发急。

一天上午,我来到一家非常著名的大医院寻求就诊,在“导医处”问询挂什么科时,值班人员看了看我手上的疱说:“你这病还真应该重视起来,别看它不起眼,往往就是这样的东西邪乎。”我一听心里更紧张了,忙问怎么治?值班人员说:“正好,今天有一位专家坐诊,可以治疗你的这种病,你可以挂一下他的号。”我一听机会来了,便毫没犹豫地挂了这位专家号。专家号比普通号贵得多,普通号5元钱一个,专家号则要60元。

号虽然挂了,但我的前面还排有几十个人,一时半会儿看不上,我只好在医院的楼道里耐心等待,从上午10点一直等到下午3点多。下午3点35分左右,我被喊进了专家的就诊室。一名男医生坐在那里,脸上罩着一副眼镜,看样子40多岁,说话慢条斯理的。他简单问了问我的病情,听完我的陈述后,又看了看我左手的中指,然后对我说:“你这(病)需要手术治疗,这样最快最有效。”一边说一边给我写了个条子,让我到“第三手术室”去做手术,整个过程没用上2分钟。

“我这是什么病哪?”我不清楚自己得的啥病,就稀里糊涂地去做手术?

“是个很顽固的疣子,必须手术。”专家口气异常坚定。

“要紧吗?”我觉得心里没底,不知道该不该做。

“不打紧。”专家可能看出了我的担心和犹豫,随即又转口道:“不过,手术是要做的。”

经过一番打听,我好不容易才找到“第三手术室”。里面有3个人,不知道是不是都是医生,其中一人接过我的条子,看了看,问我道:“想好了吗,做还是不做(手术)?”我想既然来了,就做吧,于是回答道“做”。那个人迅速为我开了个单子,对我说:“交费去吧。”我接过单子一看,上面写的费用居然高达1350元。“这么贵呀?!”由于大出意料,我便脱口而出地喊了一声。

“这还贵吗,一次手术才收你一千多元钱也叫贵?你是没见过贵的!”

“这,这……”我犹豫了。我真没想到会用这么多钱,按照我的预想顶多花个三四百元。

“到底做不做,不做的话就离开,别耽误我们时间。”手术室里的人都有些不高兴,个个脸色阴沉。

这时,站在旁边走廊里的一位陪家人看病的60岁左右的老头慢慢地靠了过来,瞅了瞅我手指上的疱,小声地对我说:“你这就是个寻常疣,没啥大不了的,不用动手术。”

“是吗?”我瞅了瞅老头,心想你又不是医生,懂这个吗?

老头显得很有把握,对我说:“你回去买一瓶浓度90%的酒精,每天擦拭几次,不出半月就能痊愈——我以前也得过这病,就是用此法治好的。”我看老人模样挺朴实,又听他讲得很肯定,就信了他,将手中的单子撕了,花7元钱买了瓶浓度90%的酒精。

回家后,我按照那位老头的说法做,果然有效,没过几天疣子就逐渐变小了,一周后疣子就小得如米粒般大了,半个月后,疣子就彻底消失了。老头的话真是不虚!

一场不必要的手术被一位普通的老头给避免了,一次原本需要一千多元的花费被七元钱给解决了。这里到底是专家的医术高明呢,还是普通老头的招法实用呢?普通老头可不是医生哪,更不是专家!

 

无花果

王辉

 老陈在自家后院种了一棵无花果树,今年终于结果了,老陈望着那一树慢慢泛红的无花果,满心喜欢。

对面二楼新搬来一户人家,每天窗口站着一个中年女子,朝这边张望,神色戚然。有一天,老陈在屋里突然听到后院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 他拉开窗帘一看,对面窗口的那个女子正拿着一根树条对着无花果树一阵抽打,一边抽一边狠狠踩踏落在地上的无花果。老陈急忙从屋里奔了出来,大喊一声:“住手!”一把夺过了女子手中的树条。

女子却失声痛哭起来,肩头激烈地耸动,泪水顺着俊美的脸颊汨汨流淌,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老陈的心一下软了,愣怔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一个长发男子匆匆跑过来,扶住女子的肩膀说:“咱们回家吧。”随后牵着女子的手边说边离开。

老陈望着地上被踩烂的无花果,十分心痛,弯腰捡起来,一边嘀咕道,她这是为什么?

第二天旱上,老陈出门遛达,在一拐角处迎面碰见昨天那长发男子;男子也一下认出老陈来,歉意地对老陈说:“大叔,昨天让您受惊了,真不好意思。”

老陈问:“昨天那女子是谁?她好像跟无花果有仇。”

“她是我妻子。”男子说,“其实,她以前非常喜欢无花果,可自从发生了那件事……”男子忽然眼里涌出泪水来,喉咙哽住了。

“发生了什么事?”

“唉,说来话长。”男子停了停,就对老陈说起了数年前的一件事,“那时候,我们住在一个小镇上,镇上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一颗无花果树,每年夏天结满了果子,她常去采摘。那时候,我们的儿子才六岁大,很懂事。有一次,妻子生病了,嘴里发苦,儿子知道妈妈爱吃无花果,就偷偷跑到小河边去摘,儿子不慎从树上掉下来,头部撞到石头上受了重伤,等发现时已经晚了;昏迷中,孩子还说着要给妈妈摘无花果。她受不了这个打击,从此落下的病根,看见无花果树就伤心落泪,精神恍惚。不久,我们卖掉房子,离开了那个伤心之地。这些年,为了给她治病,我们四处求医,她的病总算慢慢好了起来,我们在这儿也安了新家,准备开始新的生活,谁知道又……”

老陈听了这个不幸的故事,非常同情,叹了口气,说:“唉,原来这样……她现在怎么样了?”

“情绪倒是稳定下来……”

“但愿她没事,一天比一天好。”老陈说。

男子又对老陈说:“实在不好意思,给你添这么大的麻烦。”

老陈摆摆手,说:“没关系,我能理解。回家好好照顾你的妻子。”

男子感激地点点头,说还要去给妻子抓药,转身离开了。

男子走后,老陈来到后院,对着无花果树,发了好久的呆。

几天后,老陈的小孙儿来了,跑到后院去看无花果,可是树没有了,无花果也不见了,孙儿就问爷爷那棵树呢?爷爷说:“我把它锯了。”孙儿心疼得直掉眼泪,问:“为什么要把树锯了?”爷爷就将男孩和妈妈的故事说给了孙儿听,爷爷最后说:“孙儿,你想一想,那个妈妈每天一开窗就要面对那棵花果树,她的心里该有多难受多伤心啊。凡事多替他人想想,这是做人的道理。”

孙儿听了,擦了擦眼泪,说:“爷爷,我懂了。”

老陈抚摸着孙儿的头,满意地点点:“虽然无花果没了,可我们却收获了心灵的果实啊。”

 

随手可为可不为的事

刘文华

进入6月,一天比一天热,也一天比一天重要。这个月,既有全国低碳日、全国土地日,还有世界环境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这么多重要日子无不在提醒我们,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壤,已然疾病缠身。它们后脚赶前脚地赶来,也许就是为了给我们的生态环境来一场集体会诊。我不是专家,也不是官员,不奢望参与会诊,但我作为一个不讳疾忌医的个体,委实在做着随手可为可不为的事。

 

一开始,我只是把喝过的残茶积攒起来,意欲积攒到一定分量了,做一个茶叶芯的枕头。我在一本台历上看到一条生活小常识,说残茶填充到枕套里,温软,舒适,芳香,既有助于睡眠,又安神补脑,是典型的变废为宝。那时我正饱受神经衰弱之苦,常常为睡不好觉而寝食难安而痛不欲生,故深以为然,深为此前倒掉的残茶自责、难过。痛定思痛。忙找来筐子筛子等器具,准备开启生活新篇章。

生活中就怕有奔头。一旦明确了目标,茶便喝得格外起劲,也不管是毛尖普洱铁观音,还是茉莉苦丁竹叶青,逮住什么喝什么,喝什么都喝得津津有味。其实喝茶已成为形式,积累残茶才是目的。我天天伺候着这些残茶,晾干,摊晒,通风,极尽小心翼翼之能事。残茶的色泽本就不好,又苦于没有区别晾晒,结果攒了大半年,好容易攒得初具规模了,却花花绿绿的,斑斑驳驳的,叶片大小不匀称不说,还香气全无,怪味杂陈。尤为不堪的是,不知哪次没晾透彻,有一部分还发霉长毛了。拿给妻子让她做枕头,她看了看又摸了摸,径自笑了说,你枕上这种枕头,怕是更睡不好了。

茶叶枕头是做不成了,但把满满一筐子又一筛子的茶叶倒掉,即便是残茶,也于心不忍,感情上已难以把它们等同于一般的生活垃圾。在垃圾尚未彻底分类的当下,一出家门,它们的命运不难预料,要么被无辜地深埋,要么被更无辜地焚烧。妻子见我舍不得,又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让我退而求其次,径直发酵了这些茶叶,给阳台上的花草施肥。我不知她的建议有多少可行性,专事上网查证了一下。百度上说,废茶中含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有机碳等,将茶叶渣堆沤后,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迅速增加,既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又可以抑制硫酸铵、尿素等铵态氮肥的硝化作用,减少无机氮肥的挥发损失,是良好的有机肥料。我一颗失落的心由此得到莫大的慰藉,在远离农事多少年后,又兴冲冲地干起积肥沤肥的活儿。几个花盆太小了,根本用不了多少肥料,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余下的装箱打包,在回老家的路上,顺道把它们撒到了庄稼地里。

 

接下来,我发现生活中能够变废为宝的东西多去了,且大都随手可为。比起残茶来,花生壳、核桃壳、松子壳、瓜子壳,以及苹果皮、香蕉皮、橘子皮、红薯皮,乃至发黄的菜叶和带着泥巴的菜根什么的,更富于循环利用价值。只要把它们分门别类地积攒起来,在晚上散步或凑巧外出的时候,顺便拿到田野里去就行。一位从事农林工作的朋友说,这些原本来自泥土的物质,发酵腐熟一下固然好,但没条件发酵腐熟的话,可直接撒到泥土里,大地有更强的消化吸收能力。比如森林里的落叶,山坡上一岁一枯荣的花草,庄稼地里还田的秸秆,莫不生于大地,到头来又滋养大地。朋友是这方面的专家,他的话给我贸然的行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再干起这活儿来,更加乐此不疲。我想,一个人位卑言轻如我,虽不能像位高权重者那样人尽其才,但把来自泥土的东西再随手送还泥土,也算物尽其用了吧。

当然,大地并不是垃圾桶,并不是随便什么东西都能往里扔,比如瓜子壳。我们家一般是买那种没经过任何加工的生瓜子吃,偶尔买一回熟的,也是原味的。这样的瓜子嗑出的壳,特别是生瓜子壳,黑白分明,纤尘不染,令人赏心悦目,怎么看怎么不像垃圾。我就把它们单独存放起来,不敢与那些加了盐、糖等调料的瓜子壳混装在一起。那些瓜子多是同事朋友婚嫁时连带喜糖请柬一块送来的,你不能苛求人家也给你送生的或原味的熟瓜子。加过调料的瓜子壳处理一下也许也能当肥料用,但我苦于一无技术,二无设备,只觉得它们成分复杂了,怕是营养不了土地,反而影响庄稼的生长。所以,同样是瓜子壳,也只能区别对待,眼睁睁地把它们丢进楼下的垃圾桶里。

再后来,我们开始用淘米的水洗菜,用洗了菜的水涮拖把拖地,然后再根据其色泽和质地,用以浇花或冲马桶。有一次我下夜班回家,刚进小区门口,看见几只流浪的猫狗围着一个垃圾桶兜圈子、打转转,想是嗅到了什么美味。垃圾桶是那种可移动的塑制品,可能没放稳,它们在上蹿下跳中,硬是合力把垃圾桶弄翻了。垃圾飞溅一地,落得它们头上也是,身上也是。这时哪还有什么美味,倒是各种难闻的气息充斥,令人掩鼻。不知它们找没找到好吃的,听到动静的保安就晃着贼亮的手电筒赶来了,一通棒喝,把它们惊得四下逃窜。那以后我有了新的心得,即便吃剩下的鱼刺鸡骨头,也不是一点用没有,只要不跟其他的垃圾混装,就可以拿给那些四处觅食的流浪的猫狗。望着它们一边大快朵颐地进食一边冲你赞许地颔首,乃至于撒娇邀宠地围着你转,温情脉脉地嗅你的裤管舔你的手,你会心生暖意,会觉得这些随手可为的小事儿,一桩比一桩有趣哩。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说,一个人一件事坚持做21天就会养成习惯。从随手积攒残茶算下来,至今已过去21个月不止。不免浸淫其间,积习成癖,老是想着拓宽随手可为的空间和领域。日久天长,我更吃惊地发现,就像随手可为的事儿越来越多一样,随手可不为的事儿也遍布生活的角角落落。尽管限塑令已颁布多年,但在民间的买卖市场上,塑料袋仍大行其道,招摇过市。每当看到树上墙上电线杆上悬挂的塑料袋,我都忧心忡忡,不知这些飘来荡去的塑料袋,何时才能风化,何时才能分解。多年以后,当我有幸有了孙子孙女,当他们懵里懵懂地问我空中那些花花绿绿的塑料袋为何物的时候,我想我一定会难以启齿,会羞于说那是爷爷时代的人随手抛掷的垃圾。我的爷爷留给我的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我给我的子孙留下的,怎么就成了灰蒙蒙的天上飘塑料袋呢?

这样说有点扯远了,回过头来说现在。

现在,我外出购物的时候,通常会提一个篮子去,或拎一个环保袋去。如果在没篮子、没环保袋的下班途中捎带水果或蔬菜,就直接放到车筐里,不用他们免费提供的塑料袋。只不过一两个小小的塑料袋,也能见证世态人情。除了极个别的人视你行为怪诞,不以为然,更多的人则表示理解、认同,跟你交流的目光或说话的口吻,明显变得友善、亲切。碰上特别实在的,还会追着撵着往你的车筐里再添一两个水果、一两棵蔬菜。你看,你非但没亏反还赚了,你这些随手可不为的小事儿,岂不恰好大有可为!

最后,得说说我那辆骑了13个年头的自行车了。它是当初一位朋友祝贺我们家结束租房生涯、乔迁新居时送的礼物,我格外看重和爱惜,视其为宝贝。尽管它曾不止一次地断过链子爆过胎,但修修补补还能骑;尽管岁月沧桑了它的容颜,有人不止一次地动员我把它换了扔了,我都一只耳朵里听一只耳朵里冒,照样与它不离不弃;尽管我偶尔也会开车上下班,但更多的时候,还是选择骑自行车出行。我与它风来雨去13载,早已人车一体,日久生情。这些年,雾霾天气多发,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很多人一边躲在汽车里怨天尤人,一边一如既往地排放汽车尾气,甚至因为视线受阻不得不低速行驶,从而排放比平常更浓烈的尾气。虽然汽车尾气不一定是雾霾多发、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但终归有嫌疑。而自行车是清白的,甚至是快捷的。它小巧灵便,来去自如,不用像饱受拥堵之苦的汽车那样,举步维艰,进退两难。

时值2017年节能宣传周,我骑着我的宝贝自行车穿街走巷。我期待穿过重重热浪,一抬头或一转脸,又惊喜地看见新的随手可为可不为的事。

 

【岁月如水,往事如歌】

透鲜的霉豆渣

陈青延

      年轻的时候,在我家乡的县城内,有朋友请客,大都有人提出,要到兴禹大酒店旁边一条深深的小巷里,去吃霉豆渣。

俗话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居住的县城位于洞庭湖边,全县辖区属于洞庭湖冲积平原,这里虽然无山无冢,但每年都是鱼虾肥美,豆米丰富。每年,家乡的人们,除将鱼虾和稻米进行一番加工外,还要将丰收的大豆加工成霉豆腐和霉豆渣。

于是,霉豆腐与霉豆渣便成了我们洞庭湖水乡一道独特的美食。这不,每年县城的小街小巷内,就有一些夜宵摊点和饭店酒家的老板,开动脑筋,想尽办法,拿霉豆渣烹饪成特色菜,获得食客的青睐。

兴禹大酒店旁边那条深巷子内有一家小饭店的老板,有一手很好的烹饪技术,他做的一种招牌菜,就是“泥鳅鱼炖霉豆渣”,不知道他配了一种什么佐料,那个美味呀,透鲜滴,叫人食欲大增,有一种吃了还想吃的欲望!

可以说,小巷这家小饭店的老板开店三四十年了,给我的印象是,小店不但没有萧条,而且还扩大了经营规模,生意越做越红火。在我年轻时代,小店老板做的那一道“泥鳅子炖霉豆渣”菜,吃了好几代人了,至今,一直还是他店子里的特色,有人喜爱吃。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我家乡不少的人,拿着霉豆渣做文章,科学利用,巧妙烹饪,从此,他们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前不久的一天,我一位在海南工作的老同学回老家,由我作东,请他去县城一条小街上吃晚饭,他说,点一点家乡的特色菜即可。我问店老板店里有什么特色菜,店老板立即向握荐了他店里的特色菜: 弄子鱼炖霉豆渣,还推荐了油炸游刁子、清蒸小龙虾等几道菜。酒过三巡后,老同学一个劲地夸那道“弄子鱼炖霉豆渣”,即我们土话里所说的“弄拱子鱼炖霉豆渣”菜,味美好吃,是不错的家乡“特色”。

我问店老板,在这里开店多久了,他答,已有好几年,他是农村的一个贫困户,凭着他的招牌菜“弄子鱼炖霉豆渣”、“旁皮鱼炖霉豆渣”和“泥鳅子炖霉豆渣”开店,顾客吃红了他店子的生意,也吃得他脱贫致了富。

再说说我老婆吧,自从县供销社下岗以后,师承她母亲开始学做麻辣菜,什么麻辣豆笋、麻辣豆丝、麻辣干子、麻辣豆腐、麻辣豆皮和麻辣霉豆渣等,都成了她的拿手好菜。 其中,她做的麻辣霉豆渣,更是辣里透鲜,其味无穷,令人垂涎欲滴。

在我的记忆中,老婆开始做麻辣菜后,每天天刚刚蒙蒙亮,她在厨房里,弄出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就把我从睡梦中惊醒,透鲜的麻辣霉豆渣味,也飘进了我的鼻中。

经过老婆多年经营麻辣霉豆渣等麻辣菜,我由一个从无房结婚、到租房结婚的家庭、演变成了一个拥有宽敞商品房和私家车的幸福家庭。

小桥流水的安然,倦鸟归林的静谧,霉豆渣里的鲜味。都是我一生中最香最甜的回味。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透鲜的霉豆渣,是我家乡挥之不去的美食文化,是我家乡人民致富的助力神器!

 

铭记一生的教诲

殷建成

 昨天晚上,老家江阴农村的妹妹和我视频聊天了,她说,教师节快到了,想不到邻村的陈老师因病去世了,享年79岁。听到这个消息,我愕然了,怎么会呢?今年“五一”外甥女结婚,我回老家喝喜酒时,在镇上见过一次陈老师,他刚好去超市买菜,我们在一起聊了学生时期的趣事、糗事和江阴的变化和发展。

陈老师是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高高的个子、白晰的皮肤、浓眉大眼,说话面带微笑,是非常和善亲切、风趣幽默、知识渊博的老师。他给我们讲的一个个红色革命故事,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潜移默化地伴我们快乐成长。

那时候我是四年级的班长,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那是一个酷暑难耐的夏天,学生都趴在桌子上午休,陈老师去办公室了,坐我后排的一位同学推了推我,小声说,建成,我们去偷甜瓜吃吧,昨天我去偷了两个,没事。

我禁不住他的诱惑,两个人静悄悄地遛出了教室,我们走过学校东边的小桥,又走过一段小路,看到了甜瓜地,此时真是酷暑难耐,路上没有一个行人,我们一人偷了两个,拔腿就跑。跑到一颗大树下,用小拳头砸开就吃,真甜啊!还没有吃完一个甜瓜,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往大树这边跑来,边跑边喊,抓小偷!抓小偷!

我们做贼心虚,慌慌张张往学校跑去,走到小桥上时,中年妇女把我们逮住了。

当我们来到学校时,四年级开始上课了,中年妇女拉着我们的手大声喊道,陈老师,你教的两个好学生,不在学校上课,来偷我家的甜瓜吃。

陈老师满脸微笑地从教室走出来,和蔼地说,大姐,真对不起,我没有教育好这两个学生,给你赔礼道歉了。说完,给中年妇女鞠了一个躬。

陈老师又把中年妇女拉到一旁,一直在道歉,并保证下不为例,又从口袋里拿出两元钱塞给了中年妇女,这才离开学校。同学们在课堂叽叽喳喳地议论纷纷。

陈老师严肃说,你们两个在学习上都很好,但是今天你们去偷甜瓜吃,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影响到学校与乡亲的关系啊,好学生不光要学习好,还要思想品德好。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啊!好好反思一下。

陈老师让我们两个罚站在教室外,我的双腿站的酸痛难忍,直到下午放学,同学们都走后,陈老师又让我们两个去办公室补课。并语重心长地说,今天你们知道错了吗?我们说,知道了。

最后陈老师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同学,晚上你们回去每人给我写一份检查,要深刻。

第二天,我来到办公室将写好的检查交给陈老师,他微笑地说,写的不错,认识也很深刻,以后要好好表现啊,作为班长,要在同学中起到榜样的作用,回去上课吧!陈老师的一席话,让我无地自容。

后来,我离开了老家江阴,来到了中原小城。每当我工作上懈怠,想走捷径,陈老师的教诲犹在耳边,不由地振奋起来。

如今,听到老师仙逝的消息,46年前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陈老师的殷殷教诲值得我铭记一生。

 

念 想

李艳情

 我写了几句想念奶奶的感慨发到朋友圈。同学徐芳给我一个很长很长的回复,她说,她记得我奶奶给她缝帆布书包,记得奶奶给她做的那碗热汤面。她得知奶奶去世的时候,伤心流泪,我看到她的留言好感动,奶奶的好不经意间长在了徐芳的心上,奶奶不单单是我的念想也是徐芳的念想。

在用粮票布票的年月里,我家人多,粮票布票不够用。过年的时候,家里的米面不多了,父亲坐在门槛上抽烟,抽了一颗,又抽一颗……对门刘叔叔见到父亲,二话没说回家拿了几斤粮票,几尺布票塞给父亲说:“过年了给家里置办点东西去吧。”父亲的眼睛湿润了,刘叔叔家的日子也不宽裕,也是省了又省,细了又细。父亲搓着双手对刘叔叔说:你看你,你看你,还惦记着我……刘叔叔去世多年,几十年过去了,父亲依然经常念叨着刘叔叔的好。刘叔叔始终是父亲的念想。

去年深秋的一个晚上,我从北京拼车回家。司机健谈,自报家门是哪个村的,问我是哪个村的,问我认识他村里的谁?我一一说出了同学们的名字。他还继续追问,还有你认识的吗?我想了想说,有一个同学艳红,是听说她毕业就到北京上班了,二十多年没见过。当我说出艳红的名字时,司机问我了我的名字,他兴奋的告诉我,艳红是他姐。他姐经常念叨我,所以,他对我的名字很熟悉。我有些意外,既惊讶,又惊喜。

车到服务区,我们下车,他给我拍了照片,发给他姐。拨通他姐的电话,我们听到了彼此的声音,我头脑里闪现出那个皮肤白皙,大眼睛,长辫子的艳红同学。

我和艳红是初三年级的同学,那会学校没宿舍,还要上晚自习,我家离学校近,艳红借住在我家。几个同学凑合着挤在一条土炕上,也没有特殊照顾着艳红同学。我们初中毕业,一别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回到北京,艳红约我见面,我们离好近,一站地的距离,近在咫尺,却不相知,她做东请我吃饭,一起话桑麻。时光荏苒,岁月催人老,少年的我们,再见时都已是添了银丝的中年。

过年放假了,我正准备回老家的时候,接到艳红的电话。她给我买了北京烤鸭、茶叶。一股暖扑面而来,多年不联系,她热情满满。我和我的家人始终是她的一个念想。

 

又见小字本

饶哲生

 中午下班回家,客厅里飘来一丝清香。循香望去,只见客厅沙发上躺着一个小字本,那洁白的本子上印有粉红色的图画,画中,一系红领巾的小学生在伏案认真解答习题。学生身后一架科研飞机正呈弧线凌空飞翔,孩子头顶上密密匝匝的繁星在璀璨眨眼。画面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个少年奋笔求知的感人瞬间,让人在宁静的秋日,看到了中华教育的希望。

四十年前的七十年代末期,老师布置作业,叫同学们练习写拼音和汉字。没本子的我,回家向母亲要小字本(父亲在乡镇教书,不在家)。那时家里条件拮据,听说我要本子做作业,母亲的眉头漾起了一层小小的“梯田”。但一想到儿子终于也能上学求知了,她慈爱的脸庞很快又绽放了喜悦的笑靥,她摸着我的小脸蛋安慰我:“孩子,耐心等两天,妈妈一定想法给你买本子!”

次日五更时分,母亲早早地起床了,她只身一人来到家中花生地里挖花生。花生禾上盈盈的露水湿润了母亲的裤脚,潮湿的泥土弄脏了她的手掌,母亲全然不顾,依然继续拿铁耙挖花生。天渐渐亮了,太阳晕染了母亲热汗涔涔的脸。怕母亲累了,睡过不着的我也来到母亲身边,和母亲一起挖花生。

傍晚,母亲递给我一本浅褐色印着校园风光的方格小字本。看到小字本,我眼睛湿润了。我知道,那是母亲用卖花生的钱买的本子。由于亲身经历了挖花生,我体会了劳动的可贵和学习用品的来之不易。当晚,我用心并认真地做完了连日来老师布置的所有家庭作业。次日,我的作业被老师批上了大大鲜红的“优”字。为那一个优字,我高兴得好几夜没睡过安生觉。

从那以后,我开始珍视父母给我的每一个小字本和每一本书籍,并用本子记录我身边的感人事。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范文念,老师的鼓励,催生了我对写作的爱好,一路走来,直至今天经常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小时候一个个小字本促进了我的进步、成就了我的一个又一个成功。自从有了人生第一本小字本后,我和小字本就有了不解之缘。读书时期,父母给我的所有小字本,我都作了细细珍藏。

生活中,任何一个小物件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小字本不贵,但父母给我们的情谊贵;小字本不厚,但它价值无穷,只要我们珍惜,并在方寸“田地”里用心耕耘,一定能计算出有趣的习题、描绘出多彩的故事、开垦出无限明媚的春光。我爱并眷恋生命中的每一个小字本,那些小字本不只是一个本子,它还凝聚了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和无限希翼。

 

一程山水如初见

谢尚园

 前些天,我们全家游九溪十八涧,携一程山水,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假日,触目所及是重峦叠嶂,茶苑葱郁,溪水叮咚,单纯美好,一切犹如初见。

九溪十八涧位于西湖之西的群山中,自龙井村蜿蜒曲折七公里入钱塘江。我们一路欢歌走入九溪景区,瞬间拥入无垠绿海中,深吸一口气,入肺清凉。游走在浅浅的溪岸边,耳畔传来泉水叮咚声,此刻,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心境已然归属到这片原生态的山水之间。放慢脚步、缓下心思,尽情领略山崖、绿树、溪声、鸟鸣、云影……

时值处暑,阳光被遮天蔽日的树冠挡在山外,只从树叶缝隙间漏下几缕光,温柔地撒在水面上。 我们在大自然的静谧里默而不语,静静地感受脚底来自五颜六色的细石的研磨,缓缓地将身心融于溪与绿交织成的迷人色带中。这条不长的原始道路足以消磨一个上午的时光,只因其间碰到九条从地上爬过的清澈溪流,给夏日带来丝丝凉意,引诱着我们脱了凉鞋泼水嬉戏。

孩童最爱戏水了,他们穿上泳衣,配上溯溪装备,一场水仗,可以打个没完没了。“看,水里有新娘子!”一个眼尖的孩子满目欣喜地指着不远处溪水里的人物倒影,原来是水杉处有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镜像效果十分清晰。

走过九溪十八涧,再绕过一个小湖,我们看到了一个瀑布,湍湍流水又为整座山增添了一丝活力,嬉戏的少女拨动着柔荑溅起水花,令人痴醉。

从九溪十八涧原路走回到泊车的农家院,体验当地农家茶文化。我们选了一款明前龙井,沏茶倒水,好不惬意。茗一口茶,唇齿间茶香馥郁,清冽甘甜,回味无穷。我们的午餐是白米饭,配上几道农家小菜,菜品还算精致,味道尚可。饭后,继续静心品茗,适当放空身心,享受难得的一段慢时光。

正当我们醉心品茶时,有一位老阿姨也携全家来农庄喝茶闲坐。她的老母亲九十多岁依然健朗,安然地坐着喝茶;她的小孙子六岁十分活泼,在溪边戏鱼;她的先生与儿子儿媳一边喝茶一边打桥牌,其乐融融。这景象,就像是在大自然创造的水墨画中,添了一笔四世同堂的小幸福,别有一番韵味。

一家人闲坐,看小桥流水,微风轻轻地吹过,阳光细碎的影子在浮动,一杯茶喝到淡。乏时,再起身,去茶园漫步,青山远黛最养眼。

一程山水,一座院落,享受一天的慢时光,抬眼,就能看见家人温柔的笑脸,生活如此简单美好。因此,虽已过去多日,但我仍对那次出游回味无限!

 

(责任编辑:洪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