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博大文化视野(4月30日)

【芬芳文苑】

少年威廉的遭遇 (下)

洪田

但事情的发展并不那样如人愿。威廉的母亲离开家,自己单独租了一个公寓居住,威廉和父亲依旧住在豪宅里。每到周末,威廉会到母亲的公寓里和母亲待两天,等到星期天傍晚的时候,再由父亲接回豪宅。这样过了不到一年,母亲找到了新的男朋友,两人住在了一起,威廉便感到有些不大方便,不大情愿再去母亲那里。很快他的母亲和新交的男友要到另外的城市生活了。威廉来送别,他的母亲拥抱着他洒了些眼泪后,从此就再也没有了音信。威廉的父亲也很快有了自己的女朋友,一位年轻妖冶的女士,很快这位新的女朋友也住进了豪宅。威廉的父亲依旧忙着自己的生意,威廉的继母整天忙着打扮自己,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威廉就像豪宅角落里的一株野草,没有人呵护,却蓬勃成长了起来。

豪宅的空间很大,足以容纳十口之家。但是,当人心不和的时候,再大的空间也难以同时容纳两颗心。处于青春期的威廉,有着很强的叛逆性情,这种性情,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可以化作奋进的动力,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则可能成为破坏力量。缺少父爱和母爱的威廉缺少正确的引导,他的性格越来越偏激怪诞,时常和继母争吵。开始的时候,威廉的父亲还可以充当绝缘板,终止争吵;后来,随着威廉逐渐长大,这种绝缘板的功效越来越弱,有时不得不报警解决。终于,在威廉17岁那年,他的父亲忍无可忍,把他赶出了家门,只是每月给他一定的生活费。在他十八岁生日那天,父亲给了他一张贺卡作为祝福,从此便少有来往,也不再提供生活费了。从此以后,威廉不得不自己打工来养活自己。他原本可以边上学边打工的,但他的心早已不属于学校,不适合在教室里安静地坐着学习知识了。

他选择了辍学,选择了酗酒,选择了吸毒;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他19岁那年,他的父亲突然心脏病发作,来不及抢救就死去了,他的遗产全部由威廉的继母继承。威廉在父亲去世一个月以后才知道这一噩耗。当他来到昔日的家,想凭吊自己的父亲时,他的年轻继母已经变卖了豪宅,带着所有的钱到了美国的扭城,投靠了自己认识很久的一个名律师。

威廉站在自己出生于斯,成长于斯的豪宅前,不禁泪如雨下,放声狂呼。房屋的新主人,一位风度翩翩的女士在屋子里看到了这一切,怀疑威廉的精神有问题,不得不叫来了警察。而自那一刻起,威廉的精神的确发生了问题,以至于后来不得不依靠药物治疗。

威廉的继母所投靠的律师正是大名鼎鼎的布朗先生。年事已高的布朗先生那时正在准备重新回梦城居住,希望自己年轻姣好的女友能够和自己一同荣归故里。但在同居了一个月以后,这位娇好的女士便悄悄地离去,不知所终。布朗先生有多少女友,和多少女友同居过,他自己也记不得了。对于布朗先生来说,女人就像屁股上的裤衩,可以随时更换而无可怜惜的。但威廉继母那样神速、悄悄的绝别,让布朗律师还是惆怅了足足十分钟。其实,布朗先生无情,威廉的继母更无情。对于她来说,男人就是脚上的袜子,可以随时随地丢弃的。这样一对男女凑在一起,怎能长久相处?扭城虽大,却容不下多情人,在第十一分钟的时候,布朗先生就重新恢复了常态。

正是:千般恩爱嘴上挂,心中全无半点情。待到情趣生倦怠,劳燕分飞各西东。哀,豪门奢院里,住了一帮原始虫。

 

【鹏翔万里】

黑眼圈

贺鹏

天旱,已经是阴历三月了,地上仍然没有一点绿意。

吃了一冬天饲料的羊,把眼睛都盼红了,草场就是不泛绿色,隔三差五倒是盼来了不少次的沙尘暴。

父亲守着羊过了一辈子了,看着那些盼草盼得眼圈都红了的羊们,他的眼睛也红了。

打了春已经有些日子,天气也暖了,一点雨也没有;往年,就是春天不下雨,头年冬季还下几场雪呢,天气一暖和,草场就有些颜色了,那些羊们也有个盼头。可今年一点点绿色都看不到,每天尽是黄沙漫天,盼啥呢?

父亲蹲下身,摸着黑眼圈的头,叹了口气,唉!命苦哇!

黑眼圈是冬天才出生的羔子,一身洁白,只有眼圈是黑的,很特别,也很好认,家里的这群羊只有它有名字,黑眼圈!

黑眼圈见主人抚摸它,抬起头“蛮!蛮!”地叫了几声,两只眼睛呆呆地望着远处,父亲知道它是在祈盼绿色,鼻子一酸,就掉下了几滴眼泪,对着黑眼圈说:这是你的命啊!草场偏偏今年到现在都不泛青。

黑眼圈仍然在圈里吃饲料草,干干的,没有一点味道。

一天夜里,一阵电闪雷鸣,老天终于掉了一阵儿雨点子,但小气得很,天一亮,就停了,可沉睡着的土地倒有点蠢蠢欲动的样子。

雨后的第二天,太阳刚从东方升起,天蓝蓝的,在太阳周围还涂了一些红色,均匀地过渡着,好看极了,极目远望,有了许多绿意。

父亲笑了,地上就缺一点点雨水,只要有雨水,羊的日子就好过,父亲的日子也好过了。

就在父亲尽情呼吸着稍有湿润的空气时,黑眼圈突然跳起来,跨过栅栏,冲出了羊圈,疯了一样地冲着远处的绿色猛跑,父亲追了几步,黑眼圈全然不顾,父亲又大声喊黑眼圈,黑眼圈就像没有听到一般,还是拼命往前跑。

父亲从拴马桩上解开马,翻身跨上去 ,朝着黑眼圈奔跑的方向追去。

等父亲骑着马追上黑眼圈的时候,黑眼圈已经爬在还没有完全泛青的土地上断了气。

父亲把手搭在眉头,向前望瞭望,远处的那些绿色,其实只是地平线上泛出来的一点绿意,那哪是嫩草!

 

【种玉蓝田】

我该会炫了谁的耳鼓

蓝狐

小明总经理要我给他的公司创编一套电话炫铃的台词,我欣然应允,并即兴创作,如期交上了答卷。不想,刚拿到稿子,小明的电话便急追过来,告知我说:“哥们儿,本家那边准备明天就安排制作,可是我就觉得你的嗓音最合适不过,所以,您老人家是不是把好事做到底啊?”

我听得出他一脸坏笑的样子,原本想有意刺激他几句,可是那边,苏雷他们早已经在大白鲨酒店连续向我发出了几次通牒,我索性随口答应小明:“承蒙您如此信任,这档子好事,我想我愿意坚持到底的,您看好么?”

电话那边,小明拿腔作调的男低音,让人听起来就像是起哄。

“好,那就这么定了。明儿一早,广播电台录音间,不见不散。”

“什么?明早?哥们儿,我可是要看球的啊。”

“葡萄牙对法国这场是吧?没问题,我也看。”

随即,撂了电话。

“喂,喂,喂……”

我傻傻地喊了两嗓,只得承认上了贼船。因为我自己明了,稍后的大白鲨一聚,哥几个的酒肯定不会少喝,喝多了难免会醉,醉过了还要看球,球看完了……嘿嘿,我想我一准儿会嗓音沙哑地钻进录音间去,为亲爱的小明经理炫出一串杂音。可是他偏要坚持着赶早,唉……

果不其然,在大白鲨,我被罚了。白酒。因为我迟到了。

尔后,果真醉了。待到酒醒,天已渐亮。

尔后,愣愣地坐在电视机前看了半场难说精彩的球赛。

尔后,发觉离赶去录音的时间不远了……

匆匆赶到录音间时,小明却只派来个属下作陪。我们寒暄过后,我开始进入到工作状态。是的,这里的环境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毕竟,在我并不嫌短的广播主持生涯中,录音间几乎每天都要光顾的,在这里,我甚而感到连气息都觉得是那样的谙熟与亲和。

或许,也正因此吧,我的声线虽然并不在状态,且依然还有酒精在大脑中运转,但是面对自己创作的台词,面对熟悉的话筒和调音装置,我还是很快便找准了语感,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了录音任务。

走出录音间的瞬间,我蓦地想到,自己这已然生锈了的嗓音,居然也给弄成了炫铃。可是,如此的炫音该又会炫幻了怎样的耳鼓呢?而且,听得了又会怎样?是就此挂断?还是会一听再听呢?

 

【杨柳依依】

沉湎于一场演出之中

杨邹雨薇

 

前年九月,小女子休假去云南丽江旅游,跟团游览四天后,于夜雨中抵达丽江。

第二天一早,大家去玉龙雪山。山上风景神美,原始森林、高山草地、雪峰……都给我留下了挺不错的印象。

从巍峨壮美的玉龙雪山下来时雨停了,导游带大家在3100米海拔的雪山脚下观看了一场《印象·丽江》之“雪山篇”的实景演出。随着大家穿过狭窄的甬道,进入场馆,视觉忽然触电:眼前豁然开朗,浓郁厚重的土红色舞台映入眼帘,五层“之”字形道路盘旋而上合成一个圆,尽显高山原生态的质朴与粗犷。

古老的民族音乐如溪水,先是从岩石下渗出,然后汩汩流淌,汇流城河,漫过浩瀚的森林,观众的心也像一棵干涸良久的树,根部突然遭遇滋润,那种幸福的感觉难以言表。

几分钟后,舞台顶部传来的高亢嘹亮的歌声,像是飞机掠过森林的轰鸣声,与原本清澈蜿蜒的溪流汩汩流淌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好像要驾驭溪水的流淌。一大队汉子骑着矮脚马从四面八方驰向舞台中央,唿哨声、马蹄声、欢呼声瞬间扬起,揭开了“古道马帮”表演环节的序幕。

矮脚马,是滇西茶马古道上流动的符号,也是纳西族千年澎湃的心跳。那些骑马汉子,个个骑术精湛,他们一下在马背上站立,一下又坐起挥鞭狂奔,似在表演,更似在恶劣的环境里与大自然抗争,挺起纳西族坚强的脊梁。集聚、散开、列队、行走,特别是在“之”字的山路往上翻越,仿佛再现了几百年前茶马古道上“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场景,给人一种行走在天上的感觉……

少数民族似乎天生能喝酒,对于热情好客的纳西人来说,朋友来了怎能不喝酒?一边喝酒、一边唱歌,或一边喝酒、一边猜拳行令,雪山脚下的热血汉子,高兴了喝酒,不高兴了也喝酒,以酒待客客欢喜,以酒浇愁愁溜走,他们有洒脱般的粗犷,也有着孩子般的欢乐。喝得兴起,纳西汉子跳上桌子大跳民族舞蹈,一派野性豪放,好一阕“对酒雪山”,将雪山脚下的热血汉子的豪情和好客展现得淋漓尽致!

“天上人间”尤为感人,几乎在抽吸观众的泪水。自古以来,玉龙雪山,就是纳西情侣们的极乐世界。丽江的殉情故事很多,在这里,因为父母阻扰而殉情,是光荣和神圣的。恋人若是决意殉情,将会成为家族的骄傲。你看:一名男子牵着自己心爱的恋人,慢慢坡道走向山顶。女子的亲友们在远处无奈地张望,悲凉低沉的调子缓缓传递着亲人的不舍与祝福,她回身忘了望亲人们,眼里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最后只是洒泪、诀别,毅然转身离去,追随自己心爱的人走向悬崖……

“组歌打跳”是丽江少数民族的大众娱乐活动,人们围成圆圈,手拉手欢乐共舞。纳西族、彝族、藏族、普米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姑娘小伙跳着精彩纷呈的舞蹈,有小伙纵马驰骋的“马鞍舞”,也有姑娘身背箩筐劳作的“箩筐舞”,他们用舞蹈和歌唱来愉悦身心,也通过舞蹈令男女之间自由交往,更显民族风味与民族和谐。

纳西人崇拜天,在“鼓舞祭天”表演时刻,数百汉子擂响牛皮鼓,老东巴诵起《东巴经书》:“我是九天先祖的后代……三袋炒面一口吞下不呛的后代,三根腿脚骨一口咬断牙不碎者的后代,身经百战而不死者的后代……”

在震撼人心的鼓声中,在老东巴振振有词的唱经声中,观众仿佛已感受到了一个生生不息的纳西民族的心跳。

结尾的“祈福仪式”是纳西人对远方来客的衷心祝福。在空灵的音乐背景中,少数民族演员们面向着玉龙雪山,双手合十伸展双臂,许下心中庄严的期待:“站在这神奇的玉龙雪山前的我们,虔诚地为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您祈愿,祈求天为您实现心愿,为您喜降福气……”

应该说,《印象·丽江》里没有什么夸张的舞蹈动作,只是选取了本地少数民族的一些习俗,运用歌、舞、服装等,向游客们展示出丽江古老的历史文化与风俗习惯,整个演出淳朴、感人!

起身离开的那一刻,我感觉到有一滴泪从脸颊悄悄滑落,有一朵花在心底悄悄开放。

玉龙雪山,印象丽江,令人动容!回到长沙半年之后,那些旅行中的诸多细节已经忘记,只有《印象·丽江》那场演出,让我一直沉湎到如今。

 

【风雅月梅居】

岁月深处槐花香

侯兴锋

老家的门前有一颗老槐树,树冠巨大,宛如伞盖一般。所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喜欢在树荫下逗留,尤其是炎热的夏季,这里简直成了避暑的天堂。当火辣辣的太阳西沉,落日只留下一抹余晖的时候,附近的几家邻居,都像约好了似的,赶趟儿一样地汇聚在老槐树底下。大人们端着一碗饭、一碗菜走在前面;小孩子们端着自己的小碗,小心翼翼地走在后面,走着走着,便忍不住地吃了起来。于是,小孩子的嬉闹声,妇女的喧笑声,大家的招呼声,在这个时刻,一起从老槐树下飞了出来。

在这个临时简陋的饭场里,大家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一个人只吃了一个菜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一样的饭菜,大家也要互相尝尝,看谁家的菜做得香,味道好。当然,好吃的菜是大家消灭的第一对象,菜的主人也会因此感到莫大的荣幸。

老槐树下的地势原来比较低洼,每逢下雨总是积起一洼洼的水,大家经常要在这里纳荫乘凉很不方便。于是经过商量,大家就在下地干农活回来的时候,你捎一车土,我捎一车土,很快就把地面铺得平平整整的。

春末夏初,正是槐树花开的时期,在那个年代,农村的物质生活还比较贫乏,所以,采摘槐树花,就成了大多数农村人用来改善生活的一种必需。每到这个时候,几家邻居就会选一个相对清闲的日子出现在老槐树下,男人们负责采摘槐树的花骨朵,女人们负责分拣,清洗。劳动了一天之后,晚上就到了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首先,大家平均地把摘洗干净的槐花分好,按顺序去领,那个时候,虽然大家的生活都不是很富裕,但是谁也不愿意多拿半点,不愿意多占一点便宜。

“今天,我家那口子没有在这里干活,哪能分这么多呢。”东邻戴大婶说着就把她分到的槐花倒了一些在一张木桌上。

“我家人少,吃不了那么多。”西邻张大妈说着也抓了几把放在了木桌上。

“我看我的那一份明显比他们都多了一些,这可怎么行?”身体一直不太好的李奶奶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往桌子上也倒了一些。

做晚饭的时候,从每家的厨房里都飘出了槐花的清香,馋得我们几个小孩子直咽口水。吃饭照例是在在老槐树下的饭场里,清一色的都是用槐花做的饭菜,有的用槐花炒鸡蛋,有的用槐花拌面蒸后凉调,更有不怕麻烦的用槐花做馅包成包子。大家分享着槐花带来的福利,高声地谈笑着,而从小就生长在老槐树下的孩子们,或许是耳濡目染了父辈们的习性吧,也都像大人们一样养成了分享的习惯,好菜一块吃,玩具一块儿玩,哪怕是特别稀罕的东西,也很少一个人享有。

如今,我早已离家多年,老家的那棵老槐树也因为要拓展路基而砍掉了,即便是偶尔的回到老家,却再也看不到绿盖如荫的老槐树了,闻不到满树的槐花香了,听不到无忧无虑的笑闹声了。

在装修豪华的饭店里,槐花被包装成了一道特色菜,奢华而矜持,价格不菲。但吃在嘴里,总觉得寡淡无味,和记忆中老家的槐花味道相去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思忖良久,不由了然,也许槐花本身是一样的,只是老家的槐花里承载着太多的童年记忆,更有来自于对那时淳朴人情人性的一种偏爱。可是,时光不能回头,那一片净土,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诸子一家】

我爱这脚下的土地,西安

高洋斌

西安的美别具风采,一眼望去,大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独自穿梭在灯红酒的市井小巷,咀嚼着特色鲜明的风味小吃:凉皮,肉夹馍、胡辣汤、油泼辣条子等一系列天物,让多少异地的游客食欲大开,流连忘返。听小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一点也不觉得聒噪,反而,是这样的优美动听,像极了蟋蟀弹奏琵琶,好一个世外桃源。

即便一个人游走在西安的大街上,也不觉得凄清。缓缓穿过厚重敦实的西安城墙大门,领悟这方水土孕育的特色文化气息,畅享在诗意的国度里,感触良多。一路向南出发,大雁塔、小雁塔、钟楼,一系列美不胜收的名胜古迹让人啧啧称奇。此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忙碌一天的烦恼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只剩下肉体的买醉和灵魂的流涤,仿佛要彻底的融入这座城市,久久的不愿登岸。

记的当初,刚到西安扩展业务的时候,正值盛夏。西安市中心烈日当头,热度一点也不比“四大火炉”的城市低。自己穿的一双皮鞋早己没有了形状,成了塑料做的烂泥。鞋子里面都是水,即便脚上的血泡流出黄水来,也丝毫没有动摇自己心中持续奋斗的决心,清冽的痛楚使我一点也不敢麻痹大意。相反的,痛并快乐着。一双大脚是我既廉价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劳动力。这一刻,它的作用被发挥到了极致。

在西安的夜色中游走,每一次,最后的落却点都是回民街。这里有一家小吃店专门经营“东南亚甄糕”,俗名甜米饭,这是我的最爱。小时候的我,不知道央求了爷爷多少次,给我买来,填饥饥肠。也许,这甄糕里有我太多的重年记忆,时至今日,虽已到了而立之年,仍然记忆犹新,恰似昨日旧梦。

西安的面貌,永远都是这样的熟悉。既有西北汉子的粗狂大气,又有江南水乡的古韵飘香,像足了一个混血儿,时刻焕发着新鲜的点液和拼搏的动力,吸引着无数慕名而来的远方游客驻足,一芳容。趁兴而来,载誉而归,这是西安最大的魅力。

有时候,我常想,为什么我对西安会有如此多的依恋。或者,只是因为这里有让我安逸的生活环境;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都有我挥酒的汗水和青春;这里的每一棵花草都保留着我思念的感情。可惜的是,我不是归人、只一个过客。夜色中,我一路尾随西天边的黄月,隐匿在西安这座不夜城的夜色里,享受这清闲一刻。不自觉吟诵起:“梦身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

古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短短几句话道尽人生无尽的心酸,我只能喝一口异乡的烈酒,对着明月醉一次,醒一次,再醉一次。

近日,趁着周末双休的时间,我又走了一圈西安的街道。这座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外驰名的十三朝古都,更是国人口中代代相传的西北门户。任何时候谈论起西安,都是人们饭后谈天说地的不朽话题。

 

【飞鸿传书】

文人的济世情怀

惠军明

细细品读历代文人们千古华章,随处可见流淌其中的济世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在中国文人看来,生命不是孤立的,既然传承了圣人之道,便应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心忧天下,救国救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济世情怀应是文人与生俱来的品德和素养。中国文人们言出必行,心口合一,他们终身实践着他们的追求,为理想“虽九死而犹未悔”,犹如精卫填海般执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什么中国文人的责任感如此强烈,为什么中国文人的济世情怀如此炽烈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其一是因为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激发了文人们的济世情怀。中国历史动荡不堪,战乱频发,生灵涂炭,老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文人们目睹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他们感同身受,痛入骨髓,于是渴盼改变,渴盼和平。文人们饱读诗书,胸藏万卷,满腹经纶,他们希望以自己的智慧之力驱除黑暗与野蛮,匡扶社稷江山,重整朗朗乾坤。社会的不堪,催生了文人们的正义感;朴素的变革意识,让文人们的济世情怀潜滋暗长。
其二是因为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培养了文人们的济世情怀。追根溯源,儒家思想乃是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中国历代文人们深受其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圣人孔子,亚圣孟子,都有具浓烈的济世情怀。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孟子曾游说诸王,他们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虽然屡次受挫碰壁,却从未后悔放弃。历代的后生学子们以圣人为师,读圣贤书,谈圣贤道,岂无圣贤之志哉?他们读书伊始,便效法圣人,树立了拯救苍生的宏大志向,将个人的荣辱与天下的兴衰紧密结合。强烈的道义感,炽烈的家国意识,将文人们紧紧地包裹。浪漫主义情怀和强烈的功名意识催促着他们成长,召唤他们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其三是杰出人物的言传身教,强化了文人们的济世情怀。中华文化一直在坚韧不拔地前进,期间既有强大,也有衰弱;既有盛世,也有坎坷。但不论世情如何,正直的文人们从来都没有放弃希望,放弃忧患。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后世做出了表率。例如屈原虽遭谗言被罢官,依然为国家奔走呼号;诸葛亮虽年已老迈,依然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韩愈虽被贬潮州,依然记挂朝堂;杜甫茅屋虽被风吹散,依然挂念天下寒士;陆游虽年老多病,依然想着收复失地。历代文人先贤,他们的言行举止、文字篇章无不溢满爱国热情,蕴满责任担当。杰出人物的家国意识、济世情怀,率先垂范,深深影响了其他文人们。
经过一代又一代优秀文人们的努力,济世情怀已经渗入、扎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民族能历经磨难而浴火重生,中华文明能绵延数千载而生生不息,文人们崇高的济世情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洪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