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文化视野(5月15日)

【芬芳文苑】

水流千遭归大海(10)

洪田

孔子和毛泽东主席

现代的不少中国人认为毛主席是反对孔子的。其实,这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余。孔子和毛主席生活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他们的思想不可能完全相同,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两位相隔两千多年的巨人、圣人,他们的思想在根本上是相通相和的。将两大思想体系进行比较,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是一两篇文章就可以完成的,在这里仅作简要的阐述。

在反驳梁漱溟的讲话中,主席对孔子进行过比较尖刻的批评(见《批评梁漱溟的反动思想》一文):

“关于孔夫子的缺点,我认为就是不民主,没有自我批评的精神,有点象梁先生。‘吾自得子路而恶声不入于耳’,‘三盈三虚’,‘三月而诛少正卯’,很有些恶霸作风,法西斯气味。我愿朋友们,尤其是梁先生,不要学孔夫子这一套,则幸甚。”

孔子其实并不缺乏自我批评的精神,也无恶霸和法西斯的作风,读《论语》孔子的言谈可以深切感受这一点。主席在这里的即席发言中是借古讽今,影射以儒家继承人自居的梁漱溟先生,并非针对孔子。

主席主张古为今用,提倡推陈出新,但他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他好读古籍,是个务实的史学大家,不可能全盘否定孔子。他晚年发动的“批林批孔运动”也是一场政治性运动,也并非真正针对孔子本人。

作为一名务实的思想家,主席反对把孔子神话,反对借尊孔的名义反对新思想,新文化;作为一名追求社会正义的政治领袖,他反对借尊孔的名义来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压迫普通民众;作为一名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大师,他反对把孔子的思想“固化”成人们思想的枷锁。作为人民的领袖,主席是从不同的视角来对待孔子及其思想,和“家天下”的封建帝王不同。

“不破不立”,社会政治制度如此,人的思想意识同样如此。当人们能够以一种平常心来看待孔子,来看待孔子的思想时,才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到孔子的伟大,认识到孔子思想所蕴含的朴素真理。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打破人们头脑中被人为歪曲、异化的孔子思想,清除人们心目中被强行灌输的扭曲了的儒家思想,从而让人们能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和辨别。这也是后来主席发动“文化革命”的意义之一。

近代中国涌现了很多的仁人志士,这些人或许党派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但他们的个人品格却往往令人钦佩。正像主席所说,他们这些人“都是夫子的学生”;他们的高尚情操,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那么主席是否完全赞同孔子的思想呢?当然不是。对于和谐社会的产生,孔子采取的是一种温和的方式,对于不合理的现象更趋向于“非暴力不合作”,而主席则主张斗争,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斗争中解决矛盾。这种差异,和二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有关。孔子面对的是一个原有秩序逐渐被破坏,国家正在走向混乱的局面,而主席所面临的是一个中国饱受欺凌,几乎亡国,需要战胜强敌生存下去,并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发展、富强的局面。面对的环境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态度和方法自然就会不同。假如孔子生活在近代,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选择时,他会怎样?他绝对不会在那里空叨“仁义”的!当年齐国要攻打鲁国,孔子命令自己的学生子贡想办法挽救鲁国,《史记》对此有详尽的记载。

孔子的思想和毛主席的思想是相通的。虽然方法不完全相同,但目的相同,都是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大众的和平、幸福。可以说,毛主席以及他那个时代的共产党人心目中的理想,是孔子及其弟子心目中理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某些方面更是升华。今人如果认识不到二者之间内在的连续性,只看到表面的一些不同并盲目地扩大,很容易陷入对现实的困惑和对历史的迷茫。将孔子的思想和毛主席的思想结合起来,在不同的环境中辩证应用,是相得益彰的完美结合。(未完待续)(2020年5月)

 

【鹏翔万里】

微型小说两则

贺鹏

 

◎策划

马总沿着中山路从东走到西,又从西返到东,把整条街都看了个遍,怎么也没有看见和丰州国粮农业有关的任何一块品牌推广的广告牌。

怎么回事?马总心里开始犯嘀咕了,难道董事长在诓我们?

他赶紧给董事长打电话,说悬挂在中山路那块广告牌是哪一块啊?怎么找不到?

董事长说,中山路最大的那一块。

马总抬头再看,不远处的确有一块非常大的巨幅广告牌,可那上面只是一个三点式的美女写真照。

没有啊,最大的那块是一幅美女照。

董事长说,对,就是那块!

啊?马总一下就惊呆了!这块怎么可能是丰州国粮农业的品牌推广广告牌呢?

丰州国粮农业是一家经营米面粮油的民营公司,尽管口号是“和转基因食品死磕到底”,但丰州谁又能知道这家公司呢?对于靠老百姓口碑生存的企业来说,这是公司最致命的问题。于是,马总便组织市场推广部、企业品牌部以及企业文化部联合研究了好几次,提出的所有品牌推广方案都没有得到董事长的批准,董事长总是说缺少策划。

马总和几个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天天进行头脑风暴,一晃就是几个月,还是没有风暴出个结果来,无非就是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何如何宣传,什么软文、硬文的,基本都是老套路,别说董事长那里通不过,就连马总自己都觉得没有新意。

突然一天,董事长对马总说,快别让那几个部门的人浪费时间了,该干嘛就干嘛,我在中山路租了一块广告牌已经挂起来了。

这是大手笔啊!

马总说完,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这路牌广告也没有新意啊。

不管怎么样,既然董事长已经将广告牌挂起来了,马总还是召集丰州国粮农业的一些头头脑脑们赶到了中山路,一是捧个场,二是也想看个究竟。

中山路是丰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不分白天夜晚,人头攒动,比肩接踵,十分热闹,在这样的地方悬挂一块广告牌,从位置上讲,无疑是对的。这样的话,广告牌上的内容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马总站在中山路上,仔细端详了大半天,怎么也没有看出这块广告牌和丰州国粮农业有关的任何内容来,广告牌上三点式的美女妖艳无比,照片下面有一行字倒是很醒目:4月2日我将脱去上面的。

这真是闲的蛋疼,这个广告和丰州国粮农业有什么关系呢?连许多路过的人都纷纷议论,这是什么意思?有的说这是卖胸罩的广告,还有的说是哪个摄影公司的广告吧。

丰州国粮农业的其他领导看见马总盯着这块广告牌发呆,说不会就是这块牌子吧?

马总无奈地点了点头。

大伙都笑出了声,说我们快走吧,董事长在逗我们玩。

其中一位同事说,不管怎么样,4月2日我们再来一次,看看是不是真能脱去上面的。

4月2日,马总没好意思约其他领导,一个人悄悄去了中山路,巨幅广告牌上的美女,如期露出了美乳,他在广告牌上搜索了许久,还是没有看见半条和丰州国粮农业公司有关的信息来,但美女下面那行醒目的字变成了:4月15日,我将脱去下面的。

马总有些愤怒了,董事长这是在干什么呢?这可不仅仅是在玩公司的人,实际把整个丰州的人都当猴耍了。

中山路上路过的许多行人看见这个广告牌都炸开了锅,不少好奇者说,难道真的能露出下面的?这块广告牌一时间成了丰州大街小巷议论的话题。

董事长到底在玩什么呀?最后怎么收场呢?

马总惴惴不安地一直熬到了4月15日,一大早,太阳和往常一样,慢腾腾地从丰州林立的楼房缝隙中升了起来,中山路上的人流量明显超过了往常,拥挤不堪,马总远远瞅了一眼,巨幅广告牌上的美女,变成了全裸的美女背影艺术照,旁边闪烁着丰州国粮农业的LOGO,下面那“讲述田园情怀,塑造经典粮油文化。丰州国粮农业说到做到!”的几个大字金光闪闪,耀眼无比。

哇——

马总恍然大悟!丰州国粮农业在丰州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局

史老师突然在旧城大东街开了一家当铺,引起了丰州人的轰动。

史老师退休前是丰州六中的数学老师,他一辈子没有经营过任何生意,师范学校毕业后没挪窝教了一辈子书,关于当铺还是小的时候从爷爷当老板、父亲当伙计的那个老式铺子里隐隐约约记得一些,解放后,当铺没了,爷爷死了;文革中,父亲也被红卫兵小将按剥削老百姓的资本家斗来斗去,实在熬不过去,跳井自杀了。

其实史老师对当铺的经营不是很明白,尤其对那些古董之类的,更没有多少把握,因此,他很少收那些不了解的当品,生怕上当;这样,虽然生意做得不大,但还是稳当保险,本来史老师开当铺主要是打发退休后的无聊,解决儿女不在身边的空虚,当然也不能排除对祖上的一种寄托。

清明节的第二天,一个小板寸青年抱着一个瓦罐子进了史老师的当铺,说是母亲得了重病,没钱医治,不得已,只好把祖上传下来的这件西汉时期古董当了,这件古董价值连城,只要有钱便马上赎回去,没钱就只好由当铺处治了,当期是半年,价格不能少于两万元。史老师一听青年是为病重的母亲筹钱,觉得他满虔诚、满有孝心的,也就不管自己懂不懂古董,上不上当了,二话没说,留下罐子,付给了青年两万元。

第二天,史老师就知道自己上了当,那个罐子并不是什么古董,而是丰州陶瓷厂新出品的还没有烧好的仿古陶罐,这个青年也不是因为母亲生病缺钱医治,而是社会上的一个小混混,因为吸毒没了钱,从陶瓷厂偷出一个没有烧好的陶罐来骗史老师的。

史老师的几位学生听说这件事后非要报警,说是一定要抓住这个小混混严惩。

史老师拒绝了大家要帮他的好意,只是把在丰州电视台和丰州晚报工作的两位学生和周围几个关心他的朋友找来,在当铺旁边的谷香村酒楼摆了一桌。席间,所有人也不免为史老师打抱不平,又为史老师不报警而费解。史老师说,报警也没用,当铺的生意就是这种性质的,都怨我自己没眼力,这次就算花钱买个教训,以后一定努力学习,生意就要按生意的规矩行事,不能感情用事。随后让店员把他提前包好的那件古董抱来,冲着摄像机镜头就扔在地上,砸了个粉碎,说是这回上当了,就算花钱买个教训。

第二天,晚报和电视台都以“砸了假古董,花钱买教训”为题目刊发了史老师的新闻报道。

半个月不到,那个当陶罐的板寸青年出现了。

说他当得可是价值连城的西汉古董,一定要赎回当品的,当即把店员吓傻了,这可怎么办呢?罐子也砸了,又没有留下什么证据,可史老师不慌不忙地说,你先收款吧。

板寸青年是看了电视以后才来的,心想,你还装什么傻,我早知道你给我砸了,还假装平静。看我给你拿出钱来,你给我拿什么东西?哼!过不了一会儿,你就得赔我几十万。板寸青年得意地笑了,一个小小的把戏,没想到你就真的上当了。

店员连本带利收完板寸青年的款后,看了看史老师,史老师交给店员一把钥匙,说到仓库我的柜子里把这位先生的西汉古董拿出来交给他。

店员拿出陶罐递给板寸青年,板寸青年举在眼前上下左右看了又看,喃喃地说,这不可能,这不可能,我明明看见电视上说你把它砸了。

史老师拍了拍板寸青年的肩膀说,这件是你的吧?又指了指罐底用刀歪歪扭扭刻上去的“西汉”字样说,这大概就是你的笔体吧,用不用请字迹专家鉴定一下。

板寸青年端着罐子望着史老师,史老师又说,我的一个学生在陶瓷厂工作,帮我花5元钱买了一个和你这个一模一样的古董,我砸的是那件,你这件一直等着你来拿呢!

板寸青年的脸由红变白,又由白变成了紫色,对着史老师大喊大叫,这是局,你给我设的一个局——

史老师笑了笑说,是啊,这的确就是一个局!

 

【种玉蓝田】

我心疼你的每一滴眼泪

蓝狐

宫婵娟一直对自己的母亲有一个深藏许久的心愿,她总是期盼着能有一个机会让自己面对母亲亲口表达。猛一想来,不就是一句话吗,何必要去等二十年才肯出口?然而,我们往往有所不知,深切的饱含着浓厚感念的情愫,又怎能是唇齿间随意掸落的一星泡沫!

据说,宫婵娟刚刚三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因一次意外远离她和母亲而去。失去了本该一生相依的温厚臂膀,婵娟的母亲险些再无力支撑。特别是每当她看到孩子脸上依然洋溢着的天真无邪的快乐表情,心下陡然而生的一种空落,便总是会毫不费力地令她涌出泪来。一滴滴眼泪,像是一串串疼痛的心跳,不知濡湿了娘儿俩多少寡淡悲苦的岁月。转眼,孩子一天天长大了,懂事了,做母亲的需要面对的问题也自然随之多了起来。尤其令人心疼的是,如果仅仅是生活上的问题尚还可能捱上一阵儿,可偏偏还有那么多精神上的问题摆布开来,她一个当妈的有时候真就不知如何是好。也正是在这一段并不算短的时间内,婵娟的母亲日益变得晴明起来,细腻起来,笑傲起来。尽管,有的时候,在晴明、细腻乃至笑傲的间歇,她依然会背着孩子、悄悄地去流一个女人总不嫌少的眼泪。

婵娟也不是一个仅仅知道撒娇的孩子,特别是常年与母亲心境相融的共同生活,加上作为一个女孩子所特有的缜密和细腻,比之其他孩子更早也更多地品位了苦涩滋味的婵娟,难免不会在母亲刚刚揩去泪水的眼角旁读出其中掩藏的“奥秘”。她知道,那里边除了孤独的艾怨,剩下的便全是对她这个宝贝女儿的痴痴怜爱了。尽管,更多的时候,这份怜爱显得是那么深沉,那么绵长,那么不动声色,轻描淡写。

有人说,母女间的对话方式更多的就在双眼之间,又哪怕是欢喜和忧伤。尤其是女儿长大了之后,她所传导给母亲的款款心语也就更不易于显露在唇齿之间;她也会像母亲一样,日益变得安详起来。然而,在婵娟这里,毕竟已然在漫长岁月的积淀过程中,早已积攒下了一种记取一种感念一种同情甚至是一种报答的冲动,哪怕那仅仅是一句感恩的言辞,也如至醇的情怀,令人陶醉。

于是,在一次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智力竞赛节目期间,宫婵娟面对全国亿万电视观众,面对就坐在不远处观众席上的母亲动情地说道:“妈妈,你给予我的所有的爱我都知道,我心疼你的每一滴眼泪……”

世上,如果所有的女儿都能心疼母亲的每一滴眼泪,我们的心头该会照彻多少温婉的烛光?而如果,世上所有的母亲都能融入烛光点亮爱心,我们的心胸又该会承载多少炽热的光芒?

假如啊,假如每一滴眼泪都能浇灌出一株成熟的硕果,谁说我们的世界不会遍撒爱的芬芳!

 

【杨柳依依】

与古诗人一起赞美劳动者

杨邹雨薇

转眼间,又到了“五一”国际劳动节。

人类的历史,就是劳动的历史。人类通过劳动,不仅创造了社会,也创造了文明。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劳动是歌咏的对象。翻开我国古代诗歌作品,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赞美人类辛勤劳动的诗篇,捕捉到了许多劳动者的背影,让后人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感悟劳动的美好和幸福。

在我国的诗歌源头——《诗经》中,处处可见先人劳动的身影,质朴文字所描绘的劳作场面,欢快愉悦,充满着生活的情味,仿佛大海捧出的珍珠,在三百余首诗歌中散发着独特的劳动之光。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诗经》中的这首《芣苢》,“采采芣苢”出现六次,描绘的是一种车前草,因为有药用价值,引得人们反复采摘的劳动场面。诗句简单,韵律叠复,读起来画面感极强,眼前恍如有一群田间劳作的姑娘,三三两两,于风和日丽中,一边采摘车前草,一边唱歌民间歌谣,回荡山谷,若近若远,美不胜收。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魏风•十亩之间》勾画的是一幅桑园晚归图。夕阳之下,一片丰饶的桑园,碧绿的桑叶,采桑的女子,忙碌了一天,她们相互邀约,结伴回家。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简约的文字,抒发了采桑女轻松愉快劳动的好心情。

《吴越春秋》是东汉赵晔编撰的一部书,其中的《弹歌》,仅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便高度概括出我国远古渔猎时代劳动人民的狩猎场面。他们砍竹,接竹,制作弹弓捕猎禽兽,通过紧张的劳动获取食物,反映了原始人类获得更多猎物的渴望。

东晋诗人陶渊明,弃官归隐,躬耕自食,是一个真正扛着锄头的劳动者。他一边劳动,一边写诗,生活过得其乐融融。在组诗《归园田居》中,他描绘出了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画卷:“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字字句句间刻画着悠然之美。质朴的诗句清新自然,言简真挚,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朴实生活。

唐代诗人王维在《渭川田家》中描绘了这样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白描之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份劳作中的平静悠闲,油然而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的《悯农》是古代反应劳动的经典古诗,被千载流传。描写的具体生动,字字如金,对后人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它警示我们,一粒米,一口粥,都是通过艰辛的劳动得来的,千万不要浪费粮食。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如此描述农民通宵打稻的情景:“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写出了农民收获的欢乐和劳动的愉快。而他在另一首同题诗里有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夏日农村的劳动场景:男耕女织,日夜操劳,虽然辛苦,却也其乐陶陶,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读来意趣横生,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宋代翁卷的这首《乡村四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前两句是美丽的乡村景色,后两句描写江南四月的繁忙农事。乍看,在赞美美丽乡村;细看,是在讴歌辛勤的劳动者。

……

劳动是人类共同的主题。热爱劳动的人,总是生活中最美丽、最值得敬仰的人,也是值得讴歌的人。通过读古诗,与古代诗人一起赞美劳动者,可以促使我们更加爱岗敬业,辛勤劳动,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本栏目由加拿大“博大集团”冠名赞助)

(责任编辑:洪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