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这把“火”包含了哪些城市元素?
0:12 / 4:08 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正在传递中,成都也向世界发出“青春的邀约”。三位外国留学生分头寻找火炬设计中的成都元素,彰显天府文化与城市底蕴。(何芦恒 高嘉琪 金冠池 剪辑:邱川浩)
0:12 / 4:08 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正在传递中,成都也向世界发出“青春的邀约”。三位外国留学生分头寻找火炬设计中的成都元素,彰显天府文化与城市底蕴。(何芦恒 高嘉琪 金冠池 剪辑:邱川浩)
中新网成都7月6日电 (韩金雨)“成都大运会的举办意义重大,振奋人心,这将是一届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德国中华工商联合会将在地球另一端举行收看活动,让更多当地群众与我们一道祝福成都大运会。”6日,谈及即将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德国中华工商联合会会长易冰如是表示。 据悉,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举行。近日,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华人、侨团侨领接受中新网采访,积极分享对成都大运会的感想与祝福,期待为成都大运会贡献力量,助推中外国际交流和合作。 委内瑞拉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郑海燕表示,成都大运会不仅是中国西部地区举行的一次体育盛事,更是展示中国青年运动员精神面貌与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平台。“我将不遗余力地支持和宣传这一盛事,让更多的侨胞了解、关注和参与到大运会中来。祝愿成都大运会能成为一次传递友谊、交流文化、增进了解的国际盛会,让世界各地的朋友们领略到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成都大运会不仅是一个展示中华文化的舞台,更是一次彰显民族自信和促进文化交流的盛宴,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大学生将在成都实现他们的运动梦想,同时感受到中国独特的魅力和巴蜀文化的独特韵味,并留下深刻的记忆和珍贵的友谊。”西班牙侨商总会会长金浩表示,海外华侨华人承载着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自己将积极参与此次盛会,将成都的风景、文化和活力向外推介,让更多海外朋友关注成都、关注大运会。 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署理会长颜登逸表示,即将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为世界校园体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为年轻一代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激发他们追求卓越的激情,更能让他们在体育竞技的同时,感受中国的文化之美。“作为马来西亚华人,我对中国的日益强大感到欣慰。我相信通过本届大运会,中华文化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深入人心,这将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打开一扇了解中国、了解成都的窗口。”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吸引全球各地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健儿汇聚成都。成都将向全世界展示国家形象、城市魅力和人文风采,让全世界更加了解、认识成都。在此我真诚地祝愿成都大运会取得圆满成功,希望每一位参赛者都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埃及川渝同乡会会长高杰说道。
7月7日迎来小暑节气,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国之大雅·二十四节气》和《方言这么美》,遇见小暑节气。 《国之大雅-二十四节气》:小暑篇 “倏忽温风至 因循小暑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正式拉开三伏天的序幕。竹簟(diàn)、竹衣、竹夫人、荷塘莲藕… 中国古人究竟发明了多少避暑神器?本期《中国电视》邀您收看《国之大雅·二十四节气》小暑篇,和王冰冰一起造访中国避暑圣地武夷山,探寻流传千年的避暑智慧。 古诗词中蕴藏着流传千年的避暑智慧。节目里也想用古诗词来考考大家。避暑神器之一——“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您知道这个“簟”(diàn)是什么意思吗?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的避暑神器,自然也离不开竹子,所以簟在这里是指蕲竹所制竹席、凉席。 此外,古代用来消暑纳凉的竹制品很多,比如竹衣在中国古代又称隔汗衣、凉衣、竹衫儿,是重要的降温祛暑服装。竹衣的应用十分广泛,戏剧演员尤其喜欢穿着。在没有空调的古代把它穿在身体和行头(xíng tou)之间,既通风凉快,又隔汗,避免汗水浸透精美的戏服。竹夫人也是中国民间热天消暑的清凉之物,可抱怀,可搁脚。因有孔洞,空气可以对流,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制作供人取凉。 (竹夫人) 避暑神器之二——“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您一定猜到这是什么了吧。小暑正是荷花盛开时节,冰冰来到一座守望千年的古镇“白莲之乡”——中国武夷山市五夫镇,共赏池中荷叶翩翩,看蜻蜓飞舞于池水花海之间,置身于一片清凉世界。 冰冰跟随当地白莲种植人,在大大的荷塘里面挖呀挖呀挖,采摘新鲜藕带和莲子,体验荷塘中“寸步难行”的乐趣。莲花瓣、莲藕、藕带、莲子都是消暑祛火的优质食材,在荷塘小亭中,品一桌清香荷花宴。在徐徐清风里,聆听朱熹母亲“煮莲教子”的故事,在故事中品味人生,愿生活亦如抽掉苦心的莲子,只剩甘甜。 《方言这么美》:小暑 7月7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小暑预示着暑热的开始,中国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小暑前后中国南方进入雷雨多发、潮湿炎热的时节。如何在这期间悠然度夏?古人有哪些避暑妙招?本期《中国电视》邀您收看《方言这么美》,一同走进中国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学习蕴含在其中的智慧。 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清晖”二字取“山水含清晖”的诗意。为适应岭南湿热的气候,清晖园在造园上采用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前有宽阔的水塘、狭长的小溪和瀑布,后院的房屋虽然密集,但通过巷道、天井、柱廊等来自然通风,使得夏季的凉风能不断吹向后院住宅。此外,园内各处树木花果繁茂,亭、台、楼、榭与假山池水贯穿其中,无论日头如何灼热,行人都不会暴晒在阳光下。 “境由心造 园为心居”。中国古人除了“硬件”上的巧思,还注重营造清凉的心境。清晖园的门窗采用灰雕、陶瓷、木刻、彩色玻璃等装饰,图案多选芭蕉、菠萝、杨桃、龙眼等岭南特色花木瓜果,更存有一套清代套色雕刻玻璃“羊城八景”山水图画。这些图案每每让观者如入世外,而心旷神怡。当您游走于清晖园,欣赏“景中有景、画中有画”的同时,无论从体感还是内心都会清凉起来。此时更能感悟到古人造园的精妙所在。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国之大雅·二十四节气》《方言这么美》更多精彩内容: 《方言这么美》:https://yspapp.cn/1doN 《国之大雅·二十四节气》 https://yspapp.cn/1dqo
长江,不仅是世界第三大河,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纪录片《长江之歌(文明篇)》以长江为主线,展现自古至今的时间脉络;通过地理与文明的相互关系,展现长江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中国电视》邀您共赏。 第一集 源远流长 《长江之歌(文明篇)》以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为线索,展现了长江流域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景德镇) 在长江流域星罗棋布的窑址中,如长沙窑、越窑、龙泉窑、直到今天还窑火不熄,仍然在烧制享誉海内外的瓷器。其中,最辉煌的要数江西景德镇。景德镇拥有两千多年的制陶史,1000 年的官窑史和600 年的御窑史。景德镇逐渐发展成为长江中下游的制瓷业中心,借助昌江码头,景德镇出产的瓷器从鄱阳湖进入长江,被国内外商人运往世界各地。 (中国四川省三星堆铜像) 位于长江上游的三星堆遗址,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表明,古蜀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并融合了中原、西北和长江流域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例证。可见,长江流域的古文明并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对其它文明保持开放的格局,取各文明之所长。 第二集 文化之江 在《长江之歌(文明篇)》第二集,从长江边一首古老的歌谣开始,以人文视角审视长江流域的千年文脉。 楚,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南方第一大国,越,是先秦时期(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中国南方一个族系。《越人歌》是中国最早的译诗(越语翻译成楚语),它对楚辞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以屈原为代表所创制的《楚辞》,代表着长江流域的楚地文学,吸取了大量民间歌谣内容。屈原生于长江上游的巫峡与西陵峡之间的湖北秭归。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被秦军攻破,屈原感到救国无望,那一年五月初五,屈原抱石自沉于长江支流汨罗江,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由此而来。 (湖北秭归屈原祠) 2009年9月,中国“端午节”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民俗文化,也传播到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等亚洲多个国家。虽然各国的风俗不同,但是人类祈求平安健康的心愿,跨越了时间与空间,从未改变过。 此外,长江流域的戏曲百花齐放,书画艺术自成体系、成就突出。千百年来,长江流域得地利之便,开风气之先,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恢宏史诗,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第三集 大江东去 长江边的大事件一次次推动着中国的历史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长江边最强大的国家是楚国。公元前306年,楚怀王派大臣昭滑率军伐越,越国疆域被并入楚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此归于一统。 长江号称天险,有宽阔的江面和险要的江岸,可以据江坚守。长江防线一旦被北方突破,南方政权缺乏必要的缓冲地带,将束手就擒。因此,中国历史上多次的统一决战,都在长江边摆开战场,长江目睹了一个个王朝的鼎盛与衰亡。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正如《三国演义》的开篇,明代状元杨慎写的那首《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近代的洋务运动、武昌起义、中国共产党诞生、渡江战役等历史事件,都发生在长江流域,中华民族这艘巨轮也在一次次挫折与磨难中奋起。 第四集 生态家园 在《长江之歌(文明篇)》中感受长江流域的勃勃生机。 180万平方公里的长江流域,滋养了三亿七千万亩耕地,生产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粮食,五分之三的水稻。这里分布的水生生物多达4300多种,拥有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的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400多种鱼类,也是280种哺乳动物和14000余种高等植物共享的生命家园。 金丝猴、羚牛在秦岭山地栖息,它们与朱鹮、大熊猫同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秦岭四宝”。得益于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实施,各类珍稀动物在秦岭的活动范围也逐渐变大。长江不仅养育了中华民族,它流域内丰沛的水系与湿润的气候,还庇护了无数的自然生灵。 (大熊猫)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长江之歌(文明篇)》更多内容: 宣传片:https://yspapp.cn/1byL 第一集: https://yspapp.cn/1bay 第二集:https://yspapp.cn/1bgH 第三集:https://yspapp.cn/1byJ 第四集:https://yspapp.cn/1byK
这里川流不息、精彩纷呈。这里,是香港。这座城的精彩,值得回味。《中国电视》邀您关注《这里是香港》。在文化之门、市井之门、活化之门、未来之门的开关闭合之间,读出一座城市的脉动,遇见香港承前启后的生命和灵魂。 文化之门——香港拥有汇聚诸多世界著名文艺项目的西九文化区。跟随镜头,我们将穿过维多利亚港,来到它旁边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惊叹历史文物穿越时间而来的震撼;再走入戏曲中心细腻精美的艺术之门,看一出好戏,切身感受对传统文化的怦然心动。 市井之门——我们乘坐有着百年历史的双层有轨电车,在街头穿梭,遇见艺术与生活。在快节奏的城市喧嚣中,等待一只焦黄浓香的菠萝包;裹挟着市井的馥郁韵味,游走在油麻地、深水埗、石板街、都爹利街等具有浓郁港式情怀的街巷,共赏夜色中的香港。这里有艺术家们向往的远方,也承载着平民百姓热爱的生活,这是香港的市井之门,也是通向真实香港的繁华之径。 活化之门——搭乘天星小轮,沿着维港寻遍香港的前世今生,纵览那些被活化的历史建筑;逛逛中环街市,流连忘返于南丰纱厂,历经半个世纪,现如今,已成为年轻人趋之若鹜的网红景点……时光荏苒,也许文物终会褪色,但历史传递的中国精神将在这片土地生生不息。这是属于香港,新潮与古韵并存的活力之门。 未来之门——多元绚烂、汇聚万流的文化,有厚重的中华历史作为根基。生生不息、充满希冀的未来,却有赖于一个个努力奋发的身影。为粤剧坚持付出的青年演员、将现实世界微缩呈现的手艺人、肩负使命与责任的画家……他们用生命孕育生命,用理想成就理想。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这里是香港》更多精彩内容: 宣传片:https://yspapp.cn/1ac0
近日,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正在热播。本期《中国电视》邀您共赏。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中既包含“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等重大议题,也蕴含着“知来处、明去处”的东方智慧。纪录片《寻古中国》以“寻根探源,叩问来处,讲述中华文明故事”为主旨,首批将推出七个系列。节目深化“思想+艺术+技术”创作理念,充分运用自由视角、大场景3D扫描、XR+等新技术,创新设计视觉形象,把视角从博物馆直接带到考古现场,以一眼万年的古今“穿越”,展现从未断流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和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生动反映中华民族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2集《古滇记》系列探寻了史籍记载中的古滇国如何建立、发展和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以及古滇人在与中原地区、古蜀地区的交流交往中创造的璀璨青铜文明。5集《古蜀记》系列通过对神秘古蜀王国的最新考古发现,深入揭示古蜀文明如何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文明交流融合,呈现了古蜀文明的辉煌以及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该纪录片后续五个系列《玉石记》《寻夏记》《云梦记》《稻谷记》《河洛记》也将于近期陆续与观众见面。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寻古中国》更多精彩内容: 《古滇记》第一集《古国寻踪》: https://yspapp.cn/16vj 《古滇记》第二集《走向融合》: https://yspapp.cn/16Du 《古蜀记》第一集《古蜀之源》: https://yspapp.cn/196g 《古蜀记》第二集《悠悠宝墩》: https://yspapp.cn/1abJ 《古蜀记》第三集《三星夺目》: https://yspapp.cn/19tT 《古蜀记》第四集《璀璨金沙》: https://yspapp.cn/1abK 《古蜀记》第五集《再续华彩》: https://yspapp.cn/1abL
端午时节,纪念先贤,品尝时令美食,如果有一家餐厅供应的美食零卡、美味、又硬核,食客还能吃得有滋有味、回味悠长,客官您是否愿意一试?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中国电视》邀您收看《众生戏》的首支短片《零卡餐厅》。 《众生戏》是一档新媒体短视频节目,是以独特视角,巧妙地创意,打破戏曲与现实的边界,演绎芸芸众生之戏。通过讲述一个个覆盖国人衣食住行的生活故事短片,融入拆解后的戏曲本体元素,提炼戏中人物的精神内核,结合当下青年人所关注的社会热点进行再创作,用当下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述戏曲与生活相应照的场景和故事,输出有温度、有味道、有趣味的内容,传递中华戏曲的“新的打开方式”。 中国浙江湖剧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这个百年剧种全国仅有一个团。《众生戏》首支短片《零卡餐厅》是以国家级非遗、湖剧经典剧目《朝奉吃菜》为内核的创新演绎,通过科幻叠加荒诞的手法,时尚融合传统的包装,给观众带来一种思考和关注。片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八十三岁高龄的湖剧名家高兴发,用朴实生动的无实物表演,将看不见的美食绘声绘色地“吃”给观众看。让人们探究传统文化的心被激发出来,从而透过故事,走进湖剧天下第一团。 当戏曲再次嵌入人们的生活时,它不只是文化遗产,而是焕新的活态传承。它所述说的浓浓乡愁将化身为热情,它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将生生不息。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众生戏》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1aZb
6月22日,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是中国传承千年的民俗大节,今日《中国电视》邀您关注《传奇中国节·端午》,祝您端午安康。 此次《传奇中国节·端午》特别节目将以“千年龙舟渡 全球共端午”为主题,聚焦全球多地端午龙舟的赛事活动,展现龙舟在江、河、湖、溪、海等不同水域空间竞渡拼搏的景象,感受团结搏浪的精神内核。除此之外,节目还将突出丰富性、趣味性、国际范儿,展示形质各异的龙舟轻桨,表达中国人对于奋勇拼搏、迎难而上精神的践行,感受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节目还将通过端午节日中民俗、竞技、文化、历史、美食等方面的体验和探访,将千年端午的文化品味、文化品格传达给海内外观众。与此同时,节目中将对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部分仪程进行转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2023年《传奇中国节·端午》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1aZa
当人工智能狂飙突进,机器不断捕获人类心智奥秘时,在技术突围与时代洪流之下,我们迈入了怎样的阶段?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这期《中国电视》邀您共赏大型科学纪录片《智能时代》,回答这些“未来之问”。 6集科学纪录片《智能时代》寻访了超过百位顶尖专家,其中不乏院士、国内外顶尖高校教授、全球高端科技公司的专家,深入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从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以及同样身为渐冻人的科学家彼得·斯科特-摩根的永生实验说起,追踪了相关前沿科技的发展脉络和现实状况,围绕人工智能的诞生历程、技术突破、社会影响等,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用高端精彩的采访、生动有趣的动画完成创新表达,在时空纵横交错中给观众描绘出一幅智能时代科技发展的“千里江山图”。 纪录片还呈现了科技进步给社会带来的挑战:让英国1/3的卫生机构陷入瘫痪的“想哭”勒索病毒、涉嫌泄露八千多万用户数据的脸书公司……同时也关注人类社会从未停止与这些挑战的博弈:首次在法律意义上提出现代隐私权概念的文章、中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规范人工智能的阿西洛马人工智能原则的出现……这些内容让受众在对“历史之问”的审视中洞察智能时代的发展奥秘。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智能时代》更多精彩内容: 宣传片:https://yspapp.cn/14p7 第一集《谁在改变一切》:https://yspapp.cn/14nx 第二集《人有人的用处》: https://yspapp.cn/14wV 第三集《AI的突围》: https://yspapp.cn/14H 第四集《风险地带》: https://yspapp.cn/14TI 第五集《城市的远见》:https://yspapp.cn/156L 第六集《我们,向何处》:https://yspapp.cn/15pG
本期《中国电视》邀您共赏《东西艺鉴》。 探寻东西方山水风景画的异同(第一集) 大自然是艺术家创作灵感来源之一,山水画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艺术中都有着悠久历史,两者既有明显差异,也有相似之处。《中国电视》邀您关注《东西艺鉴》。 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轻艺术家决定画出托斯卡纳的美丽风光,而他在画作中仅仅描绘高山树木等自然风光,这是前所未有的。这幅素描标志着欧洲艺术的革命性时刻。这位画家就是后来的艺术巨擘达·芬奇。对比中国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著名画家之一唐寅所画的山水画《湖山一览图》,画中山水相映,可以看到地平线。由于采用了挂轴的形式,因此有多个透视角度。中国画作更强调写意,画中留白给观者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而西方画家则努力重现他们所看到的真实景象。 列奥纳多·达·芬奇素描作品 明代唐寅所作《湖山一览图》(局部) 《东西艺鉴》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展现了东西方艺术家对于自然之美的共同追求,在探索多彩文明的过程中互学互鉴、美美与共。 探索东西方动物画及其文化内涵(第二集) 以动物为主题的中外艺术作品不仅反映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也展示了东西方多元的艺术风格与文化背景。 中国画家齐白石以细致描绘小昆虫而闻名。如果用齐白石的蟋蟀跟西方的画比较,我们能发现很多不同。齐白石在昆虫的身体部位之间都留白了,这样我们能感受到呼吸感,感受到昆虫栩栩如生。 齐白石笔下的蟋蟀 扬·范·凯塞尔的昆虫作品 在西方,昆虫经常出现在圣经场景画中,它们被视为生命短暂的象征。中国画中的昆虫则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蝴蝶,象征长寿和美丽。蜜蜂,象征勤劳。 齐白石笔下的虾 骏马也是中外美术作品中的常客。在这些作品中,马的形象又有怎样的异同,与马相关的艺术创作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思考呢?18至19世纪的欧洲画家创作了有关马的名作,许多骏马图因其肌肉构造的精确和高贵优雅的姿态而备受推崇。马也常出现在西方肖像画中,它们的骑手作为英雄带领部队取得胜利。然而,中国艺术家则以不同的方式向马“致敬”,他们更专注于“神似”。 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油画《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之一 据考,明清时期所作的《相马图》,为赵孟頫风格,作者不明 中国人物画与西方肖像画(第三集) 肖像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东西方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就像时间胶囊,揭示了不同世纪的样貌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北京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着一幅由19世纪末中国著名画家任伯年创作的历史人物画《苏武牧羊》,这幅画凸显了他很独特的线条运用方式,将画中每一个元素都用线条刻画的栩栩如生,非常有表现力。 任伯年《苏武牧羊》 西方著名画家梵高一生中对平凡人肖像有着特殊的情感,相比于皇室与上流社会,他更愿意去描绘眼前的生活,所以他想刻画农民、工人等身边的普通人。他的画作《园丁》中,画中的男人身着鲜艳的衣服,面带微笑,让所有观看者都能感受到梵高热烈的笔触与炙热的情感。 梵高《园丁》 对于西方的肖像画来说,中国肖像画会显得有一些严肃,其中一个区别就是中国古代的肖像画使用的是二维视觉,而西方更多地使用透视技法,有光有影。当然,东西方艺术也有交汇之处,2022年夏,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中国明清肖像画主题展览,引起了公众的兴趣,共展出50幅馆藏肖像画,从这些画作中能看出西方艺术的影响,例如光影的运用。 木版画、浮世绘与西方印象派(第四集) 中国木版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然而,它们的艺术价值却不如日本浮世绘那般广为人知。 1867年,日本工艺品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后,欧洲掀起了一股 “东方热”。身着和服、极富东方元素的女性画成为了当时艺术界的时尚。西方印象派代表人物法国画家莫奈从未去过日本,却也紧跟潮流,在他位于吉维尼的家中,到处都摆满了日本木版画,还为自己妻子创作了一幅肖像画。 莫奈为妻子所创作的肖像画 浮世绘是一种绘画风格,多以木版画的形式来呈现,通过雕刻技术来表现其内容。中国艺术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微妙而深刻。中国画谱《芥子园画传》于1726年流传到日本。1748年,日本的第一版翻印问世。在那本画谱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树木、船只、房屋、甚至桥梁的绘画示范。它的受欢迎程度,可以从中国和日本两国多次重印中得到证明。此外,姑苏版画作为中国版画的代表之一,融合了东西方美学传统,是中国康熙到乾隆年间的民间版画的形式,也是中国文人画美学的代表,流传到日本之后被称为“唐物”,暗含姑苏版画很珍贵的意思,对日本浮世绘也有深远影响。 中国画谱《芥子园画传》 《中国电视》邀请您关注《东西艺鉴》更多精彩内容 探寻东西方山水风景画的异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kGUxHshaSc 探索东西方动物画及其文化内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4lka4Lt21U 中国人物画与西方肖像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EbQlNcgW_c 木版画、浮世绘与西方印象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758SfbLU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