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周末哪里开门,哪里关门

从3月29日到4月1日的复活节长周末是全国的公共假期,有些机构会关门,有些机构则会调整营业时间,为此特意汇总了一下蒙特利尔哪些地方开门,哪些地方关门,以方便读者。 完全关门: 和市政相关的311服务; 许可证申请柜台; 市政府动物救助机构,SPA de Québec; 联邦、魁北克和市政府的各级服务部门,如SAAQ、Service Canada; 加拿大邮政; 周日关门: 购物中心和大型超市; 大麻店SQDC; SAQ店; 银行和收银机周五、周日关门,但周一开门; 市属图书馆周五、周日、周一关门,周六开门; 开门: 中小型超市和便利店; Écocentres按照往常时间开门,但周一关门 药房; 餐厅和酒吧; La Ronde、Biodôme、Biosphère、Jardin botanique、Insectarium e、 Planétarium等娱乐场所; 公共市场; 加油站; 垃圾服务照常;

海外媒体赴青岛探究新质生产力 领略城市新魅力

  中新网青岛3月21日电(胡耀杰 王宇轩) “探究新质生产力,探寻城市新魅力”2024海外媒体“青岛行”20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启幕。本次采访团由意大利、阿根廷、马达加斯加、阿联酋、埃及等多国媒体记者组成。此次媒体行围绕新质生产力、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参访,同时,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领略青岛城市新魅力。 2024海外媒体“青岛行”首站走进位于青岛胶州的上合示范区。王宇轩 摄 启幕当日,采访团一行首先参访位于青岛胶州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简称“上合示范区”)。这是中国唯一一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位于该区域的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简称“上合之珠”)成为采访团关注的焦点。 作为山东省和青岛市推动上合组织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双多边资本、技术、人才深度交融的重要平台,上合之珠集展览、商贸、旅游、文化于一体,不仅成为上合示范区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展示青岛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表示,上合示范区不仅是一个集中展示各类商品和技术的平台,更是一个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通过这一平台,青岛乃至中国的新质生产力得以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同时也为国与国间的经贸合作开辟了更多可能性。 采访团参访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王宇轩 摄 采访团参访至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城市之窗时,深入了解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阿联酋中阿卫视主持人毕诺感慨道,青岛西海岸新区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就能够达到如此成就,许多发展理念与发展策略值得世界上很多城市借鉴。 据悉,此次媒体行为期3天,以“探究新质生产力,探寻城市新魅力”为主题,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和中国新闻社山东分社主办,旨在展示青岛在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的成就,对外展示青岛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推进青岛对外的国际化传播。 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青岛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在家电电子、轨道装备、船舶海工、高端服务等多个领域,具备较强产业优势。2016年青岛市GDP突破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第12个GDP突破万亿元城市。2023年,青岛GDP达到15760.34亿元人民币。同时,青岛目前已构建起覆盖51个国家89个城市的友城网络。

2024中国•无锡太湖鼋头渚国际樱花节暨“华文媒体感知无锡”活动盛大开启

      春意浓,万物生,龙翘首,花正盛,3月12日,在无锡太湖鼋头渚风景区樱花谷,舞者们身着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服装,在龙吟乐声中献上龙樱舞秀,拉开了龙年鼋头渚国际樱花节帷幕。副市长张立军,市委宣传部、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市政园林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国资委、市文旅集团、市侨联、滨湖区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领导莅临活动现场,和中外媒体、海内外游客、无锡市民共同见证2024中国无锡太湖鼋头渚国际樱花节暨“华文媒体感知无锡”活动盛大开启。       本次活动由市侨联和市文旅集团主办,无锡太湖鼋头渚旅游集团承办,旨在探索文旅创新融合发展新路径,加强与海外华文媒体的合作,进一步讲好无锡文旅故事,进一步提升太湖鼋头渚樱花节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无锡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此次国际樱花节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会,通过多场精彩纷呈的活动,给海内外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让更多人了解、认识、感知无锡这座山水名城,向世界展示“太湖明珠 江南胜地”的美丽风光和深厚文化,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法国侨报》副总编王萍在活动中表示,海外华文媒体具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通过华文媒体强大的国际传播力量,他们将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全球人民感知无锡、了解无锡、走进无锡、爱上无锡,共同为无锡文旅海外推广出谋献策,助推无锡文旅高质量发展。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是中法文化旅游年。为进一步打造向世界展示无锡的窗口,积极引进来走出去,市侨联牵线《法国侨报》创始人钱海芬女士为无锡文旅海外推广出谋献策,更好地展示无锡独特魅力与城市温度。市侨联还邀请数十家海外华文媒体通过线上线下感知无锡,向世界讲好无锡故事。十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开幕式上被聘为“无锡文旅海外推广大使”。       《欧洲时报》北京办事处副主任戴九悦、美国华兴报副社长朱小林、法国侨报副总编王萍、法国法中网副总编文化州、西班牙欧洲侨声报副主编黄美、意大利侨网总编王卫平、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西非华声》总编金浩、中国网络新闻传媒集团总经理吴嘉元、中国传真新闻社社长李家辛参加现场活动,《美国侨报》《欧洲时报》《美国华兴报》《美中报导》《南美侨报》《葡新报》《委内瑞拉委国侨报》《法国侨报》《欧洲侨声报》《华商报》《德国侨报》《德国时报》《欧洲青年报》《欧洲侨报》《欧亚时报》《中文导报》《关西华文时报》《日中商报》《日中报导》《新华报社》《国际日报》《迪拜鼎星传媒》《中国周报》《西非华声》、美国华视、加拿大七天传媒、法国法中网、法国华人头条、意大利侨网、希中网、澳华电视传媒、澳视传媒等来自五大洲3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关注并祝贺活动成功举办。《香港商报》《澳门日报》《台湾新生报》,中国网络新闻传媒集团长三角频道、中国传真新闻社等媒体发来祝福。

特鲁多和魁省省长会面:魁省不会获得更多移民权利

3月15日,联邦总理特鲁多和魁省省长在蒙特利尔会面讨论有关移民、健康转移等多个民众关心的问题。会面之前,就有传闻说魁省将向联邦要求更多有关移民事务的权利,以阻止大量进入魁省的难民申请者,但特鲁多在会面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拒绝说魁省不会拥有更多的有关移民的权利,因为魁省在移民相关事物上已经具有了其他省份没有的权利。 说到大量难民申请者给魁省带来的沉重财政负担,特鲁多虽然没有明确承诺支付魁北克省要求的全部金额,但也认识到这笔费用不仅对该省的财政造成了压力,还对魁省卫生和教育系统造成了压力。他保证魁省将获得来自联邦政府的相关赔偿,也会在工作会议上讨论这些数字。 尽管魁省民众对这次会面的结果表示失望,但魁省省长认为双方进行了一次非常富有成果的会谈,不仅讨论了移民问题,包括难民申请者、临时劳工签证等,还讨论了健康和经济增长的问题。双方决定在6月30日前再次进行面对面的会谈。

蒙特利尔放宽20-20-20法案 给房地产开发商松绑

3月14日,蒙特利尔市政府正式宣布修改著名的混合型大都市法规,俗称的20-20-20法案,放宽相关要求以减轻房地产开发商在困难经济背景下的财务负担,并加快社会和城市建设更多负担得起的房子,缓解日趋严重的住房危机。 这个法案是蒙特利尔历史上第一女市长普朗特(Valérie Plante)在2018年的市政选举中承诺自己上任后解决蒙特利尔愈演愈烈的住房危机而提出的方案,即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应预留出20%的面积用来建造经济适用房(指价格不高的房屋),20%面积用于社会廉租房(即由政府或非盈利组织拥有或管理的房屋),20%的面积用于家庭房(拥有3个卧室以上的大房),以此来解决可负担性住房的供应问题。 但当选后的普朗特市长很快发现这个雄心勃勃的20-20-20计划遭到房地产商的集体反对,根本推不下去,不得已在2019年提出了一个精简版的方案供市政议会讨论,并美化为北美第一个“商住共赢方案”的所谓“混合大都市方案”(une métropole mixte),即地产开发商在建设一个新项目时,必须预留出一定比例的经济适用房或者为社会住房预留出资金。其中把20%的家庭房比例降到了5%,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比例降到了10%到15%之间,还只适用5套以上住房的大型房地产项目。之后又经过多次辩论和修改,原本计划于2021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法案拖到2021年4月1日才开始正式实施,并缩水到建设5-49套住房的中小型房地产项目可以不建设按比例分配的经济适用房。 其实在这个法案退出之时,就有不少业内人士批评说根本行不通,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现实确实如此,蒙特利尔市政府在推行几年都进行不下去的情况下,最终宣布放宽相关要求,给房地产开发商松绑。

真想不到!加拿大人也挨饿抢食物 警察介入

在经济不景气、高通货膨胀以及住房危机等多的多重重压下,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求助食品银行才能饱腹,比疫情前高出至少30%。蒙特利尔地区因为相对低廉的房租、便利的公共交通以及社会服务设施齐全的Parc-Extension区受到很多新移民,特别是难民申请者的青睐,聚集了众多领取最低工资、打零工甚至还在找工作的人群,他们为了省下微博的薪水来付房租、通讯等必要的花费,在日常饮食上需要求助当地的食品银行。而随着求助者数量的增加,一些食品银行的供应也捉襟见肘,无法满足帮助所有来求助的人,直接导致人们为了拿到一袋食物,早早来排队,甚至疯抢的局面。当地提供食物的组织Cuisine et vie collectives Saint-Roch 不得不报警,请警察来维持秩序,并在社交媒体上发文通知食品不够,不要来。该机构的负责人Gloria Fernandez表示工作30多年来,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强劲的需求,因为库存有限,只能早到早得,每天不得不拒绝大约200个来领食物的人,她更想不到在加拿大这样富裕的国家,居然还有这么多人要抢食物吃。 2023年使用食品银行的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230万人,而每个月都需要到食品银行取食物才能过下去的家庭从2019年的34.5万个增加到2023年的68.2 万个,让魁省免费提供食品网络中大约有1300家机构都面临重压。尽管魁省政府在去年以及今年的预算中都加大了对食品银行的资金支持力度,但在如此巨大的需求面前都显得杯水车薪。就在使用食品银行服务的人数在大增的同时,食品银行的主要捐助者,如食品生产商、加工商、零售商等为了降低成本,开始更好的管理库存,使他们能捐出的剩余产品数量更少,也是导致各个食品银行压力巨大的主要原因。

(两会观察)中国密集释政策信号提振信心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 李晓喻)一如此前各界所预期,中国在全国两会期间密集释放政策信号,对外释放中国经济的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为5%左右,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此前的预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也居于前列。观察认为,此举意在向世界表明,中国仍有能力和决心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仍将成为拉动全球经济的主要引擎。 这一数字也提振了人们对中国出台更积极有力措施稳经济的预期。两会期间,不少政策信号已经释出。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图为北京一户外大屏播放开幕会。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国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现在,官方正在抓紧制定具体方案。今年赤字规模也上升至4.06万亿元,较去年年初预算明显增加。 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加大财政投入之际,中国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力,将有效管理市场预期,显著提振市场信心。 针对部分民企投资信心不足,中国国家发改委称,今年将最大力度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深入整治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还准备实施“放心消费行动”,鼓励人们增加消费。商务部表示,将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目前中国消费增长较快。龙年春节假期,国内电影票房、旅游收入等创下新高。有分析人士指,此时部署促进消费是“趁热打铁”,可有效推动扩大内需,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为应对严峻外贸形势,中国宣布将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积极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商务部称,将进一步加强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保障,推动便利商务人员签证申领。 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将推动落实已生效自贸协定,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这充分凸显了中国坚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有助于稳定各方对中国政策的预期,也将提振全球合作信心,重建人们对未来的信任。 目标既定,更多具体措施料将陆续推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采取务实行动增强民众对发展前景的信心,不仅利好本国,更惠及全球。

(两会观察)问答之间,见中外互动的开放姿态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外交是一门沟通的艺术,而面对面对话无疑是最直接的方式。 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用一场超90分钟的记者会,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21个问题,对外阐述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 问答之间,两个具体的场景,外界可直观感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第一个场景是一次“剧透”。 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王毅向大家“剧透”:从3月14日起,中方将进一步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国试行免签政策。 这一最新安排是中方便利中外人员往来政策的延续。过去一年,中方对多国实行单方面免签,简化来华签证手续,增加国际航班数量,为外国游客提供便利。 王毅说,要打造人员往来的快捷网络,推动国际客运航班加快恢复,持续扩容中国免签“朋友圈”,与更多国家达成形式多样的多年多次签证安排。 让中国公民说走就走,让外国朋友宾至如归。在全国两会的舆论场,如何让外国游客便利使用中国移动支付等话题,屡登社交媒体热搜榜单。见微知著,“把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是中方的政策宣示,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3月7日,跳过网红舞蹈“科目三”,被外交部长王毅认出的中阿卫视记者方浩明在记者会后引发媒体关注。 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另一个场景是王毅向记者的一次提问。 “我在短视频看到过你跳‘科目三’,还继续跳吗?”王毅对中阿卫视记者的提问,令现场中外记者会心一笑。从爆红社交媒体,到走进外长记者会现场,网红舞蹈“科目三”让外界看到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可爱一面。 记者会结束后,能讲一口流利中文的中阿卫视记者说,每每遇到“火出圈”的事物,自己都要了解、学习。只有融入中国社会,才能了解当地百姓如何生活,才能让大家看到真正的中国。 相互了解,是打开中外互动的逻辑起点。近年来,从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到“奋斗者”号极限深潜,从荒漠化治理到低碳生活,从杭州亚运会到“贵州村BA”,外国记者讲述的中国故事层出不穷。 更重要的是,中国故事并不是孤立的,也是中国和世界相互成就的故事,是一个由“我”到“我们”的故事。在记者会上,王毅面向中外记者发出邀请:“欢迎更多外国朋友一起来讲述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故事。” 如今,中国受到的关注前所未有。面对赞美与掌声,面对误解与误读,外界关注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而外长记者会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回答。 凌晨时分,中外媒体记者为了更好的位置,早早开始排队等待。“长枪短炮”的队伍,是外界对中国关注的缩影。而在问答对话之间,中国正持续呈现友善诚意和开放姿态。

特写:“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当全球都在忧心人工智能或许会越来越替代人的技能时,一场关于“工匠”的讨论在中国最高领导人和全国人大代表之间进行。 “光图纸设计得好还不行,最后要落实到焊工手里,‘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 彼时,与他对面而坐的,是来自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的孙景南代表。作为一名巾帼电焊工,她讲述了自己完成多项焊接工艺创新和技术攻关的经历。 习近平听了很有感触:“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改变和塑造着中国。从鲁班到蔡伦,一代代能工巧匠铸就“工匠中国”。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人们感慨大国重器的背后,是大国工匠的执着汗水和奔波身影。 新能源汽车、高速公路里程、高铁、大飞机……在审议现场,习近平以交通行业为例,生动地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发展自力更生的过程。他感慨地说:“交通行业一步一步往前,走在国际的前头,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工匠。” 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我们要把职业教育发展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他们的待遇条件保障好。要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他们是顶梁柱。”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对大国工匠的培养,习近平始终关注。 2019年在甘肃考察期间,他特意来到一所职业学校观看职业技能实训。“通过3年实训可以达到什么技术水平?”“有没有机会到工厂实习?”“毕业后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学习?”习近平问得很细。 他勉励大家,中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我支持你们!”习近平当时对学生们说。 如今,新质生产力成为社会热词,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正是人才。在审议中,习近平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冀经济大省辐射带动力 习近平再释新质生产力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当下的政经热词。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阐释了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为”与“不为”。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再聚焦,再到这次全国两会上深入阐释,不到一年时间,习近平从概念认识到实践方法论,渐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出论述。 对于何为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曾凝练概括,“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外媒评论认为,这一概念将为中国加快经济转型带来新的动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这次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划出的这些要点无疑都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密切相关。 这些要求也见诸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任务的第一项,正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涵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具体领域。 有外媒解读称,通过这一份事关未来的施政安排,可见中国希望利用高科技和技术革命突破来催生生产力。 今年全国两会之前,众多省市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也都提及“新质生产力”,各地召开“新春第一会”进一步予以部署,从东南沿海到中西部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各有侧重。 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为”?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立足一域,放眼全国,强调“因地制宜”这四个字。 同时,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否意味着放弃传统产业、是否要搞一种模式,外界仍有一些疑问。习近平在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后,话锋一转,强调了“不为”。 习近平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通过讲清新质生产力和传统产业间的关系,明确“有所不为”,有利于各地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他还强调,江苏要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同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去年,习近平在江苏代表团点题高质量发展。如今,习近平在江苏代表团阐释新质生产力,也让外界更好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评论指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为”与“不为”,也正是中国对未来发展谋划的审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