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屏实力,大有不同:华为手环6正式发布, 引领全面屏手环设计新风尚,支持两周长续航和Spo2监测功能 6月11日正式登陆加拿大市场

2021年6月11日,华为加拿大正式发布智能穿戴家族新一代产品——华为手环6。这款产品在外观设计、续航、健康和运动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升级,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对手环类穿戴产品的功能需求。 华为手环6首次采用一体化炫彩全面屏设计,1.47英寸的超大AMOLED屏幕拥有高达64%的屏占比,呈现更多信息的同时也让外观设计变得更加时尚大方。此外,华为手环6延袭华为穿戴家族的优质基因,为用户带来两周超长续航体验。 对于智能手环而言,既要做到佩戴舒适,又要保证体征监测准确,因此对外观设计、产品材质及各类传感技术有极高的要求。华为手环6的重量仅有18g,戴在手上“轻若无物”,健康和运动监测“如影随形”。华为手环6不仅是华为首款支持全天候血氧监测的手环,还为用户提供了心率、睡眠、压力、生理周期等全方位健康监测服务。多达96种运动模式和专业的运动数据监测与分析能力,帮助用户打造科学的运动方式。 引领全面屏手环设计新风尚 华为手环6采用了1.47英寸的超大AMOLED屏幕,这块屏幕具备194*368分辨率,画面呈现更加清晰。相比上一代产品,华为手环6的显示面积提升148%,屏占比也大幅提升,高达64%。更大的屏幕是手环呈现更多丰富功能的基础,在这样一块屏幕上,内容显示比例更加友好,可以呈现更多日常信息,运动和健康实时数据。此外,用户能够进行上下左右全方位滑动,在手环上实现手机般的交互体验。 两周长续航,小身材大能量 更大的屏幕需要更强劲的电量支撑,华为手环6继承了华为穿戴家族的长续航基因。在低功耗芯片及智能节电算法的加持下,华为手环6开启连续心率和科学睡眠监测,仍然拥有长达14天的续航,确保用户优质使用体验不间断。配合磁吸式快充,华为手环6在典型场景下充电5分钟可正常使用2天。18g轻巧重量的华为手环6,兼顾了全面屏显示与两周长续航的完美体验。 全天守护,引领主动健康生活新方式 在备受消费者关注的健康监测功能方面,基于华为TruSeenTM 4.0自研心率技术,华为手环6实现了全天候连续血氧监测,时刻关注用户的健康状态并在低血氧水平时自动发出提醒。连续、快速和精准地为用户提供心率、睡眠、压力和生理周期监测也是它的看家本领,当用户心率过高或过低时,手环会及时提醒。不仅如此,手环6还支持心脏健康研究计划,全天候监测用户心脏健康。 华为手环6的运动功能也给用户带来了新的惊喜: 室内外跑步、骑行、跳绳等11种专业运动模式,健身类、球类和舞蹈类等85种自由运动模式,实现了96种日常运动模式全面覆盖。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手环6采用自研TruSportTM 专业运动算法,通过精细化、专业的运动数据监测与分析,帮助用户打造科学的运动方式。 华为FreeLace:无线耳机再升级 华为FreeLace无线耳机也将于6月11日同步上市。HUAWEI FreeLace采用镍钛合金与液态硅胶相结合的记忆线缆,柔韧亲肤、弹性十足,既保持与颈部舒适贴合,又方便出行时折叠收纳,不易缠绕。耳机配置9.2mm动圈单元,让声场更加广阔;超薄TPU振膜,低音澎湃有力;复合镀钛工艺,高音延展悠扬。其内置的Type-C接头可以插入华为手机,一步完成蓝牙配对,大幅缩短配对时间,简化蓝牙配对步骤。接头也可插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PC的Type-C接口,让其给耳机反向充电,随时随地补充电量,充电5分钟,播放4小时,满电量可连续播放音乐18小时或语音通话13小时。在操控便捷性上HUAWEI FreeLace同样升级体验,内置霍尔磁吸开关,智能识别耳机状态,吸合时,自动断连,节省电量;分离时,快速回连,畅享音乐。 华为手环6于2021年6月11日在加拿大上市,有曜石黑和赤茶橘两种配色可供大众选择,参考零售价为98.99加元。      华为手环6和华为FreeLace将在包括Amazon, Staples, Canada Computers, Visions Electronics, Walmart, Newegg, Memory Express, TSC 等指定零售商发售。  关于华为消费者业务: 华为的产品和服务遍及170多个国家,服务于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北美、欧洲、日本、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4个研发中心。消费者业务是华为三大业务之一,产品全面覆盖手机、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移动宽带终端、家庭终端和消费者云等。基于华为三十多年通讯行业的深厚沉淀,凭借自身的全球化网络优势、全球化运营能力和全球化合作伙伴,华为消费者业务致力于将最新的科技带给消费者,让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享受到技术进步的喜悦,以行践言,实现梦想。 华为加拿大成立于2008年,跻身全国顶级企业研发投资者之列,致力于为加拿大提供更优质的联接,打造更美好、更光明的未来。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consumer.huawei.com/ca/

百岁诞辰

张芷美 鸿儿的干妈今天百岁,我们去给她过寿。我称她汪姐。 汪姐已经一年多没出门了,倒不是腿脚不便,而是受疫情的限制。餐馆终于解禁了。鸿儿有意带她出去吃一顿,不过想到她有过敏性反应,不能打疫苗,还是不要冒这个险了。毕竟疫情刚刚有所缓解,新的变异仍在不断出现。 汪姐吃素。我们到餐馆买了份素炒面,寿面不可少,和两个素菜,里面都有她最爱吃的豆腐。鸿儿略带歉意地对我说,“今天要委屈你了,陪着吃素。” 其实我的饮食也偏素。我们还买了她爱吃的芝士蛋糕(cheese cake)。为了创造点儿气氛,我们到中国画廊买了一个折扇,正面是百寿,背面是百福,加上一副寿桃的贴画。鲜花当然不可少,选了一盆喜庆的红花,配个红花盆。最后,细心的鸿儿把车停放在一个阴凉处,让我坐在有冷气的车里等候。自己跑进马路另一边的 “一元店” 买了显示 100 的蜡烛。这才算备齐了。 汪姐见到我们十分开心。疫情时期我没敢去看望她。现在打了两针预防,心里踏实多了。我们买的饭菜,品相虽然不太抢眼,但吃起来很可口。连嘴刁的鸿儿都说,“真是不可貌相。” 汪姐焖了一小锅饭,边吃边表示歉意,说是焖得太烂了,是她平时吃惯了的火候。汪姐一口牙不剩几颗了,但她不愿镶假牙。这点倒很像我的母亲。 饭后鸿儿把蛋糕端上,点上了蜡烛,请干妈许个愿。汪姐闭上双眼,默默地低下头。她在想什么,我们不得知。鸿儿把刀递过去请她切第一刀,她说等等,让鸿儿把供佛的器具端过来。她选了五个青花小碗,整整齐齐地放在眼前,然后按照碗的大小切了五小块寿糕,按顺序放进碗里,碗口干干净净。鸿儿帮她放在托盘上,端到客厅的佛龛前。我站在一旁看她操作。她熟练地等距离地把五个小碗放好,配上五双红色的筷子,筷头对齐。一切就绪后,汪姐退后一步,满意地望了望。之后从香盒里取出五柱香,分别插在两个香炉里。三柱插在阿弥陀佛像前,两柱在观世音菩萨前。 上好了香,汪姐把头发理了理,衣服拉拉平,虔诚地鞠躬拜佛。年纪大了,腿脚弹性不足,跪不下去了,只能站着拜。此时我站在侧面不知所措。没有面对佛像,拜佛恐怕不敬吧?我拿不定注意,只好在心中默默地拜。我一向认为心中有佛是最重要的。 拜完佛我们开始吃蛋糕,但忘了为寿星唱生日快乐了。饭后,鸿儿把桌子收拾了,锅碗洗了,饮水器添满了。有条不紊地一件件认认真真地把洗涮好的东西,放回原处。多少年以来,鸿儿雷打不动,每周去看望干妈一次,为她买菜收拾房间,以前还带她去佛堂。汪姐曾对我说,“我在大陆、香港和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没遇到过第二个像鸿儿这样的人,比亲人还亲,不图回报地付出。” 一点儿不夸张。 饭后聊天,我问汪姐一个人过日子闷不闷。她说一点也不闷,平时在Template 上看新闻和历史故事,其中有她熟悉的人物和历史背景。她还讲了一段许多年前到美国朝拜,一位法师送给她一张活佛显灵照片的来龙去脉。除了耳朵有点背,汪姐说起话来,根本不像百岁老人。头脑清醒,说话有条理,情节清晰,记忆相当不错。而且还关心时事,曾兴致勃勃地从头到尾看英国菲利普亲王的王室葬礼全过程。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我怕汪姐累,起身告别。她轻手轻脚地走进卧室,拿出两个红包,一个给我,另一个给鸿儿。“按习惯,到了这个年龄,人们会来“讨寿”。你们没有讨,我主动给你们,是“添寿”。“托您的福”我上前紧紧拥抱了她。这是疫情以来,头一次拥抱,弥补了长期无肢体接触的缺憾。 其实,长寿没有秘诀,只要心善、心静、心暖就行了。        

由与书法相关的高考作文说起

亚君 今天,以中国举国瞩目的2021年语文高考已经落下帏幕。 新高考全国卷Ⅱ的作文题刚一出炉,就引起了包括我在内的书法爱好者的注意,更引发了中国书法界不小的欢呼声,书法报公众号更是在第一时间就公布了这个“喜讯”,并且搜罗了近几年来所有与书法篆刻等元素相关的中高考题目,甚至包括数学考卷中的一道填空题,计算一个半正多面体有多少个面,棱长是多长,这样一个题目也忝列其中,只因为这个半正多面体的原型是一个金石印信;似乎中国书法的21世纪的春天马上就要来临! 是的,虽然近年来高考全国卷及地方卷中都陆续出现过与书法相关的题目,但是直接与语文高考占分比最大的作文题目相关,还真的是第一次!也许正是这一点,让书法界的同仁们看到了国家层面对书法艺术的重视,由此奔走相告,欢欣鼓舞,热血沸腾! 我仔细阅读了该作文题目,它给出的材料是4张组图(题目说是漫画,但事实上丝毫没有漫画的夸张变形,与其说是一纸漫画不如说就是一页正规的毛笔书法字帖)。第1张图是撇的起笔写法:逆锋起笔,藏而不露,第2幅图是捺的起笔写法:中锋用笔、不偏不倚,第3幅图是捺尾收笔的写法:停滞迂回、缓缓出头,第4幅图则是把包含了撇和捺的“人”字的完整写法放在一个习字用的描红的田字框中。要求考生从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自选角度和立意,自拟文体和标题来作文章。笔者以为,在图文的提示下,这篇文章其实不难写,命题者的想法显然是要用书法运笔的原理来暗示做人的道理。 没有学习过书法的考生应该也会写这篇作文,只不过,学过练过书法的人可能对这道作文题的材料理解得会更加深刻一点,如此而已。对于高考作文试卷的研究,我不在行,在这里也不必置喙,其实我想说的不是作文,而只是想说说这个作文题目引出来的书法及其他弥足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问题。 高中生不练书法久矣,大学生、初中生、小学生以及绝大部分中国人不练书法亦然久矣,指望仅仅因为今年作文题目出现了书法题材就在全国掀起一场学书法练书法的热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高考的指挥棒未必有那么灵验!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在更广阔的层面作出努力,需要更多中国人重视和参与。 虽然有人说,作为书写工具的毛笔砚台早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让位给书写起来更加方便的钢笔、签字笔、圆珠笔了;更何况,在计算机、平板、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好多人都已经习惯作键盘侠甚或语音输入,连需要用笔的地方也不是太多了。 诚然如此,毛笔砚台作为书写工具的没落不可避免,但在艺术层面,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字书写的一门独特艺术,生命长青!中国文字取法于日月山川、草木飞禽,中国书法更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它的一笔一划,一字一顿,起承转合,疏密得意,虚实相生,凝神贯气,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妙,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日月变换、斗转星移,中国书法走过了篆、隶、楷、行、草的漫长岁月,依然焕发着迷人的魅力!笔墨纸砚的水墨清氛,浸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源远流长、挥之不去、历久弥香。书法艺术值得我们每一个华人珍视热爱和大力弘扬!国画、戏曲亦然!它们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靓丽名片!试想,蒙特利尔唐人街的街口如果没有那张京剧的海报壁画,是不是就不那么像唐人街?对于我们这些海外华人,如果都来学一学书法,练一练国画,唱两嗓子京剧,是不是更能向外国友人展现我们中华文化的美好和独特魅力?  

这一次,华人的眼睛为何湿润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近日,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就1911年的“托雷翁惨案”向墨西哥华人社群道歉。在那起排华事件中,超过300名华人被杀,大量华人餐馆、银行、住所被洗劫。洛佩斯表示,道歉的意义在于“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尽管这句道歉迟到了一个世纪,但还是湿润了墨西哥华人的眼睛,也慰藉了全球华人的心灵。 华人海外移民史是一部血泪史。北美一度吸引了大量华人移民。先辈们靠着勤劳和智慧在这些陌生国度有了安身立命之所,也为北美经济建设付出了汗水和心血。在墨西哥,早期华人参与了中央铁路建设、开渠种植棉花等工作,每开垦10万平方米棉田就有华工死去;在美国,1万多华工用鲜血浇灌出了太平洋铁路,几乎每根枕木下都埋着一名华工;在加拿大,大量华工同样参与了铁路建设,数千亡魂最终沉睡在了铁轨之下。 不过,他们的牺牲没有换来应有的尊重和认可,仇恨、驱逐、暴力等排华浪潮反而揭开序幕。美国出台《排华法案》,加拿大推出《华人移民法案》,墨西哥对华人伸出暴力之手……华人先辈们不仅在教育、就业、经商、从政等领域无法享有平等权益,就连最基本的人身安全也无法保障。 百年光阴漫漫,今年不同往昔。出于国家形象塑造、选举需要,加上华人自身经济地位提升等原因, 21世纪以来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对当年不光彩的历史道歉,加拿大 联邦政府、卑诗省、温哥华市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之中。 推动一些国家就排华历史道歉,的确是华人追求平等与尊严的一次里程碑式胜利,但这绝不是“终点”。道歉案只是就历史排华事件做出的一种政治正确表态,不意味着现实世界中种族主义病毒彻底消亡。美国联邦国会2009年通过了对非洲裔的道歉案,但从非洲裔失业率高、收入低,到NBA快船队老板发表种族歧视言论,再到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跪杀”, 无不表明对非洲裔的歧视依旧系统性、广泛性地存在于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2012年美国国会就《排华法案》正式道歉,但有的主流媒体却没有进行新闻报道,这一现象同样耐人寻味,不少人甚至质疑这是隐性歧视。事实上,近年越来越多海外华人感觉到从职场到商界再到政界,很容易触碰到“竹子天花板”。 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人类一场灾难,也是一面种族歧视的放大镜。从欧洲到澳洲再到美洲,“中国病毒”“功夫流感”等种族主义的火苗迅速蔓延,海外华人也面临高频的挑衅、谩骂、殴打等言语和人身攻击。 美国密歇根大学近日发布的仇恨亚裔调查报告指出,华人受害者最多,占到了六成。加拿大温哥华、蒙特利尔、渥太华等城市一年来针对华人的仇恨犯罪数量也迅速上升。加拿大华裔百人会创会会长丁果近期刊文警告说,目前反华人事件,与百年前的排华风潮有相当相似之处。 正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所言:“(奋斗)直到公正像水一样流淌,正义像潮流一样澎湃。” 要消除种族歧视、提升华人地位,道歉案远远不够。海外华人还须在完善反歧视立法、讲述华人历史贡献、积极参政议政等方面做出全方位持续性的努力。  

昭化古城:行走在天府旅游名县的路上

七天讯“昭化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在这里能感受古朴、温馨与人情,我会向海外华人介绍、推广美丽的昭化,让他们回来看看国内的大好河山。”17日,国际日报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执行社长张春梅在游览广元昭化古城时表示。 昭化,古称葭萌,史称“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昭化古城坐落于此,距今已有4000余年历史和2244年连续建县史,是中国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较好的一座古代县城城邑和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 如今,厚重的历史文化促使昭化作为剑门蜀道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昭化区围绕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天府旅游名县建设,形成多元化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昭化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334.6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2.9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2021年一季度累计接待游客197.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83亿元。 在昭化旅游地图中,昭化古城无疑是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古驿道、古关隘、古城墙、古庙宇、古居民、古墓祠、古井、古桥、古树……在昭化古城,这些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迹得到完整保留,踏上古城里的石板路,一种时空交错纵横感扑面而来。历史上,昭化古城以城为关,北枕秦陇,西凭剑阁,南通阆巴,金牛古道穿城而过,是古时北上长安、南下成都的必经之地,也是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军事重地和交通要塞,历史上昭化发生过多场重要战争,尤其在三国时期,张飞挑灯战马超,马超降归刘备,黄忠、严颜勇退曹兵,姜维兵困牛头山等皆发生于此,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时期,很多人对三国历史耳熟能详。这次到昭化,能身临其境地回忆三国历史,这种感觉很有冲击力。”迪拜新闻网副总编辑杨志红表示。 据介绍,昭化目前正在争创四川“天府旅游名县”,昭化区位交通优越,位于成都、西安、兰州、重庆四市几何空间中心;人文历史厚重,其剑门蜀道遗址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旅游资源富集,除昭化古城,还有四川考古发现的最大先秦遗址西周古城遗址、嘉陵江水洄澜等可开发人文自然旅游资源4770处;自然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57%以上,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60天以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条件突出,当地紫云猕猴桃、昭化韭黄、王家贡米等“昭化造”农特产品享誉国内外。  

广元市朝天区生态康养旅游发展:不负绿水青山 方得金山银山

“栈道之都,养生天堂。”这既是来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游客的感叹,也是本地民众的心声,更是朝天区重视康养旅游发展的结晶。 近年来,朝天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以全域旅游为统领、生态康养为特色,推动生态、文化、康养、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的康庄大道。 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 初夏的朝天,繁花吐蕊、绿意葱茏,纷至沓来的游客无疑是这绿水青山中最为动人的色彩。 据统计,“五一”小长假期间,朝天区共接待游客41.9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 16.5万人次,走进乡村,住特色民宿、逛乡村市集、尝地道“土”货、享农耕乐趣,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假日出游的首选。 “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整个人轻松又惬意!”五一小长假期间,来自西安的张女士带着家人来到朝天,行走在李家镇永乐村地龙坝农旅结合示范点、两河口镇“花千谷·田园综合体”以及沙河镇“岭上荷塘”等众多乡村旅游打卡地,他们寻找到了在城市久违的幸福与快乐。 “美丽乡村正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民宿、民俗、民风、民景都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力,乡村旅游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近年来,朝天区大力发展田园式、体验式乡村旅游,激活群众多元收益。 截至目前,朝天区已建成9个特色休闲农业观光园区、52个精品旅游村落和3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培育乡村酒店、农家乐、客栈276家,带动社会就业达3.1万多人,受益人数超10万,促进旅游地区农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 康养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近日,走进大型国际生态康养度假区项目——曾家山荣乐养生谷项目建设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曾家山荣乐养生谷作为省级重点文旅项目,由重庆坤伍集团计划投资70亿建设,规划范围面积约500公顷。据荣乐养生谷项目部行政副总经理杨从杰介绍:“项目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康养度假、观光游览、文化体验、运动休闲一应俱全,将成为游客在曾家山康养度假的重要据点。 为培育一批引领性重大项目,不断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朝天区编制实施了《曾家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规划》,开发吊滩河生态休闲景区;建设曾家场镇—毛坝—两河口镇黄柏村—荣乐旅游风景廊道;打造山地越野体育运动公园、汽车营地、主题村落等休闲体验度假业态…… 在项目带动下,朝天区点、线、面结合,加大旅游综合设施配套,不断提升承载力。以景区带动为龙头,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个;依托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建成精品旅游线路5条;建成西成客专朝天站,开通旅游直通车,全区旅游景区、景点实现互联互通,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四川省旅游度假区。 文旅业态培育成效明显 “春赏花、夏避暑、秋赏叶、冬戏雪”,唱响全域旅游“四季歌”,朝天区形成了单一旅游产品向全民、全域、全时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2020年8月,曾家山成立生态康养旅游联盟,167家成员单位,涵盖乡村酒店、农家乐、旅游地产等多个涉旅行业抱团发展,共同打造生态康养、休闲度假、精品美食等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曾家山生态康养旅游品质,促进康养旅游不断发展。 现在的朝天区,文旅业态培育实现从少到多、从优到特的大提升:曾家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按照规划硬件建设和服务配套正在加快推进;中子铺细石器遗址成功创建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正加快建设;大蜀道文化走廊的明月峡、龙门阁景区基础配套和业态培育大提升成效明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朝天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朝天区将紧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历史机遇,以大融合为路径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将曾家山创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南方滑雪场集群核心区;将朝天区创建成中国长寿之乡和全国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打造秦岭南麓康养游重要品牌,成为全国知名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鄢怀林、苗志勇)  

海外华文媒体点赞“养生朝天”: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

“探访栈道之都 聚焦养生朝天”,5月15日至16日,“2021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广元朝天行”活动在四川省广元市朝天举行,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21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用脚步丈量美丽的朝天大地,切身感受并见证近年来朝天区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新成就。 夜晚的曾家山汉王老街,流光溢彩。听知客贤话、赏麻柳刺绣、观平溪傩戏……15日晚,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行走仿古“天街”,实地体验当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以及充满活力的食、游、购、娱、体、展、演一体的多元消费市场。“夜景特别迷人、民俗文化演艺非常精彩,来了就不想走了!”一边拍照留影、一边在朋友圈广而告之,印尼《国际日报》董事长特别助理、执行社长张春梅说,晚上回去连夜就发稿,要让海外的朋友都知道四川有个美丽的曾家山。 微风、鸟鸣、青草香,16日清晨的林家坝山庄,草坪上的草尖上还挂着些露珠,阳光洒进森林,雾气升腾,如梦如幻。据了解,林家坝山庄是曾家山鸳鸯池国有林场内的两大森林康养核心区之一,山庄森林覆盖率98.68%,海拔1600米,夏季平均气温19.9℃,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环境清幽静谧,是夏季避暑的绝佳胜地。而像这样的林区,在曾家山鸳鸯池国有林场,一共有2.135万亩。 “阳光灿烂,天空远阔,原野碧绿。”漫步草坪、穿梭丛林,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纷纷为曾家山得天独厚的生态康养旅游资源所折服。《关西华文时报》副总编辑蒙令华感叹不已:“作为一个常年在日本大阪生活的华文媒体人,像发展这么好、体量这么大的生态康养旅游产业,我还真没见过,而且它又离广元市区这么近,是广元人名副其实的‘后花园’,广元人实在是太幸福了!” 塔架林立、机器轰鸣、车辆穿梭,移步曾家荣乐养生谷、曾家山·原乡、曾家山滑雪场国际度假区等一系列重点文旅项目集群,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一组数据可窥见朝天区文旅融合的迈进步伐:据统计,2021年仅“五一”期间,朝天区就接待游客41.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 8063.16 万元,同比增长486.46%,文旅经济实现新的飞跃。 “曾家山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康养项目建设有力,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生活幸福感非常高。”意大利侨网总编辑王卫平表示,将通过他们的平台,把朝天区发展生态康养旅游的新理念,以及保护利用生态资源和改善自然环境为群众谋福祉的创新做法,宣传并推广出去,让更多的朋友、更多的海外友人,能够了解祖国、了解四川、了解朝天曾家山。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穿行于集“先秦古栈道、金牛驿道、嘉陵江水道、纤夫道、宝成铁道、108国道、原108国道、西成高铁、京昆高速、航空道”古今十道于一峡的明月峡景区,巧夺天工的栈道和壁立千仞的胜景深深吸引着大家。中非新闻社亚洲采编部主任林璐说:“我从小就读过李白的《蜀道难》,也读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直憧憬着能实地感受一下蜀道有多难,今天来到明月峡走了古栈道,感觉非常震撼,但更多的是自豪:高速、高铁、航空等现代立体交通的飞速发展,已让‘蜀道难’真正成为了历史!” 如何凭借优越的资源禀赋,擦亮“栈道之都 养生朝天”文化旅游品牌?近年来,朝天区紧紧抓住天府旅游名县创建重大机遇,充分挖掘大蜀道文化和大生态康养两大核心竞争力资源,紧扣中子细石器文化挖掘、古蜀道文化提升和曾家山农旅文融合示范区建设文旅经济“三大引爆点”,大力发展文旅项目,培育文旅新业态,做大文旅市场,优化完善公共配套服务,建成4个国家4A级、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9个特色休闲农业观光园区、52个精品旅游村落和3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促进旅游地区群众年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 “朝天阁上话朝天。”行程的最后,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登临朝天阁,俯瞰朝天城区新貌,了解朝天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就,历史朝天、诗意朝天、民俗朝天、大道朝天给各位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纷纷表示:将利用好新闻媒介,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美丽中国声音,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展示和推介新时期的中国新形象。  

“天府之国”是如何“炼成”的? 除了都江堰还有什邡

自古以来,四川就被称之为“天府之国”。成就此美誉的,不仅有享誉世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功劳,还有一直默默无闻的朱李火堰的建树。而这两座水利工程都出自同一个大师的手笔,那就是李冰。 史载,李冰通过“导洛通山”解决了当地的水患。其中,“导洛”修建的朱李火堰就位于现在的德阳什邡市洛水镇高景关。那么,李冰是如何在高景关“导洛通山”的呢?5月8日,什邡市洛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廖兴林讲述了他心中李冰的治水过程。 如何“导洛通山”? 李冰治水过程的猜想 位于什邡的高景关,远远望去,绝壁千仞,与对面的云盖山左右对峙,形如一道雄关铁门,名叫“瀑口”。瀑口的山形地貌,酷似都江堰内江的宝瓶口。每当雨季,洪水从狭窄的山中水道而来,穿过“瀑口”直下,分别注入朱堰、李堰和火堰后,水势渐弱,缓缓的流向平原地带。 汹涌的山洪在朱李火堰的约束下,不敢造次,只能乖乖的按照2000多年前就已设计好的路线流动,而这得益于李冰的智慧。为了纪念李冰和颂扬他的功绩,当地政府在高景关、洛水旁,立下了一块石碑,上面书写着“李冰导洛遗址”。 修建的朱堰、李堰和火堰是“导洛”,那什么又是“通山”?什邡市党史市志办公室资料记载,高景关本来是两山相连的。李冰采用“火烧水击”的方法让高景关被凿开一个大缺口。再修鱼嘴,即洛堋(石埂分水岭),东面为外江,主要功能是泄洪,西面为内江,主要功能是灌溉。又在内江上中下段修建朱堰、李堰、火堰。 “在李冰那个时代,仅靠人力去开山,根本是完不成这项工程。”在廖兴林看来,李冰可以称得上是一名科学家,他懂天文地理,懂热胀冷缩的原理,所以才会采取这种“火烧水击”的方法来开山。 烧山其实很好办,而借水就需要讲科学方法。作为土生土长的什邡人,廖兴林深知什邡九顶山区有500多平方公里的积雨区,且海拔差很大,海拔从700米到4400米,在雨季极容易形成暴雨。一旦连降暴雨,山洪必然滚滚而下。而历史水文资料也显示,最大暴雨时候,高景关水流量是平时水流量的181倍。 “李冰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可以向天借水。”廖兴林说,李冰算准了降雨的时间,然后提前烧山,等待暴雨来临。当被烧的滚烫的山体突然遇到冰冷的暴雨,山体就容易裂开,而且山中的水势很大,裂开的山体就会被冲垮。 李冰修建都江堰,在那里待了10年。在什邡治水,直到累死在任上,共待了20多年。“开山这个过程,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用了很多年,毕竟山体也十分的坚固。”廖兴林说。 都江堰与朱李火堰 共同成就“天府之国”的四川 “水旱从人,不知饥饿。”这既是对都江堰发挥效果的肯定,也是对朱李火堰起到作用的肯定。 “可以把它确定为小都江堰。”2019年11月2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所长、研究员赵殿增来到什邡参观朱李火堰后这样说道。他还建议把朱李火堰也纳入到世界文化遗产中。 为什么赵殿增会把朱李火堰说成是“小都江堰”?原来朱李火堰的设计竟与都江堰如出一辙,犹如双胞胎兄弟一般。为了更形象的展示出,什邡市洛水镇党委副书记王胜全还专门对朱李火堰进行了高空拍摄,然后与都江堰的航拍图进行了对比。 历史记载,李冰在都江堰治水10年后,便来到了什邡治理水患。因此从时间来说,先有都江堰,后才有了朱李火堰,或许是这个原因,赵殿增才将朱李火堰称之为“小都江堰”。 对此,廖兴林认为不应该把朱李火堰叫“小都江堰”。在他看来,朱李火堰和都江堰发挥的作用同等重要,没有孰大孰小之分。两座水利工程共同造就了1000多年来的“天府之国”。 “朱李火堰灌溉了什邡、绵竹、广汉、新都、金堂等成都平原部分地区。”什邡当地学者、原什邡市政协副主席郭辉图老人说,四川有两条大的水系,一条是岷江水系,一条是沱江水系。正是因为李冰在岷江水系修建了都江堰,沱江水系修建了朱李火堰,才真正把蜀地变成了“天府之国”。 西华大学副教授、四川省李冰研究会副秘书长李钊认为,李冰蜀地治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应该单纯地指由鱼嘴、宝瓶口与飞沙堰为主体工程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应当涵盖整个成都平原的水利工程,什邡是李冰蜀地治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什邡当地来说,朱李火堰的修建不仅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饿”,还发挥了其他的作用。“李冰治水促进了什邡城市建设和生态改善。”李德阳市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喻晓钢认为,朱李火堰使什邡、绵竹等县成为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洪水肆虐对洛水两岸田园农舍的危害。适宜的气候、良好的人居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生境吸引了众多的“四方来客”到什邡平原安家定居,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什邡的城市建设,使一个川西平原边缘小镇什邡逐步发展成为享誉川内外的“小成都”。 千年流经什邡平原的石亭江(洛水),发源于龙门山脉九顶山区,这个区域由于特殊的 “华西雨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偏少,四季分明,适宜多种生物生长繁衍,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二十七个热点关注地区之一。加之典型的“川西屏立地貌”阻挡了西北利亚的寒流,自第四季冰川以来,这里就成了野生动植物的“避难所”,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动物)、珙桐(植物)等上千种野生动植物在这里生长繁衍。喻晓钢说,李冰什邡治水,“导洛通山”,凿开了古瀑口,疏通了洛水,避免了雨季洪水肆虐,预防了山区山体崩塌,促进了自然生态良性化转变,改善了龙门山脉和什邡平原的小气候和生态环境,也有效地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和生长环境,使什邡的生态环境更能可持续发展。 无论何地人 李冰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历史上,一直对于李冰的籍贯存在很多争议。自清代以来,关于李冰的籍贯有三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影响力最大的,就是蜀人说。什邡市博物馆馆长杨剑更认为李冰有可能就是什邡人。 杨剑从成都平原发现的船棺、出土的“十方王”方形印章、《蜀王本纪》提到李冰所说的“魂归天彭阙”以及什邡当地有关李冰的遗迹等,来印证“什邡出现李冰有其历史必然性。” 但李钊指出,从现在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都没有形成一个关于李冰籍贯的完整证据链。赵殿增表示,不管李冰是哪里人,都代表了一种先进文化,是一个造福后世,万代敬仰的伟人。 “不管李冰在哪里出生,但他数十年都在四川治水,而且在什邡就长达20多年,且最后累死在什邡。在我们什邡人看来,他就是我们当地人了。”廖兴林说。 比李冰籍贯更重要的是,李冰治水精神的传承。什邡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李冰治水的精神值得我们党员干部的学习。 “一是主动融入时代的担当精神;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三是尊重自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四是勇于探索,善作善成的创新精神。”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李冰自觉的把自己的职责和秦国统一大业联系起来,在蜀郡担任郡守。为了治理这里的水患,让老百姓有一个安定的居住环境,李冰亲自考察山形水势,决定工程选址,查看民情与施工环境;在修建过程之中,亲临指挥调度,特别是工程遇到困难之际,更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以过人的胆识、魄力和实干苦干的作风带领他的治水团队攻坚克难。由于劳累过度在什邡以身殉职。 该负责人说,李冰设计修建的水利工程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创新,更是尊重自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体现。李冰的治水精神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 除了朱李火堰,在什邡境内,还有大王庙、升仙台、高景关、礼斗峰、川主庙、李冰陵园……从这些与李冰有关的遗迹可以看出,历朝历代的什邡人民对李冰有怀着深深的敬意。 “我们洛水镇境内的李冰陵园在去年已经成功升级为国家级3A景区。”廖兴林说,目前,我们正在与成都的一家设计公司开展合作,以李冰陵园为主,打造一个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让今人在旅游观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李冰文化。 李钊建议,朱李火堰是世界文化、自然及灌溉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中提炼出什邡李冰文化形象的定位。加强媒体合作宣传,将“不到什邡,等于没有看到一个完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类似的宣传口号融入四川旅游规划方案中;举办高端学术论坛,强化李冰“葬于什邡”的唯一性,强调李冰蜀地治水的系统性、科学性以及对人类发展传递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世界普遍性价值;策划《清明节李冰祭祀大典》,每年在李冰陵举办清明节李冰祭祀大典活动;深度挖掘李冰文化的历史价值及其当代价值,撰写《什邡李冰文化及其当代价值》,提升社会受众对李冰文化的感知度,激发什邡居民对李冰文化的认同感,并籍此提升李冰文化自信。  

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打造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

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参观中 / 中新社四川分社图 “从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体现出来的建设实力,能看到未来中国建设大发展。”14日,在参观了中国五冶位于成都的建筑科技产业园后,香港东盟卫视副台长陆峰接受采访时表示。 由四川省侨务办公室、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共同组织的“行走中国·2021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活动11日至17日在四川举办。14日,七天传媒代表与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21家海外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记者走进中国五冶(成都)建筑科技产业园,探访装配式建筑的建造“秘密”。 当前,成都民众耳熟能详的网红地标,都有着或壮观、或奇异的钢结构造型,如亚洲最大单体建筑成都环球中心、亚洲最大室内场馆成都大魔方,世界最大的全景声半露天半室内双面剧场成都露天音乐公园,“魔幻网红”五岔子大桥,大邑空铁试验线等,这也说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变“现场建造”为“工厂生产,现场装配”,既是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的要求,也是顺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的需要。 笨重粗糙的钢材如何从“大块头”变成造型百变的建筑产品?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的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给出答案。该基地由中国五冶集团与成都交投集团联合打造,厂房规模达12万平方米,下设16条各类自动化钢结构生产线,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走进该生产基地,天窗明亮、走廊宽敞,一台台加工设备有序排列,构成一道道精密的工业生产线。该基地负责人魏建峰介绍,该基地的生产线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数控切割机,几乎可以实现任何异形零件边缘坡口的切割与加工的切割,并配备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的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同时,机器人还拥有电弧跟踪和焊丝接触传感两大先进技术,可以轻松“擦掉”焊接后的焊缝,“祛疤”不留痕。 “除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外,五冶还拥有强大的钢结构研发和施工水平,目前已建成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中心西部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在该产业园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五冶集团首席专家、钢结构及装配式工程分公司总工程师姜友荣介绍称,先进的技术让产品不仅能造得出,还能装得上,用得好,做到“所想即所见”。 据悉,四川省部分“网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就应用了五冶的“独门绝技”。例如,在成都五岔子大桥的钢结构制作及安装施工中,为了确保双曲抛物面异形大跨度钢箱梁结构成功呈现出“莫比乌斯环”造型,技术人员突破了大跨度双螺旋装配式钢箱梁桥制安过程中焊接变形大和结构应力分布不均等难题,打造出了科幻的造型和“无痕桥身”。 在该产业园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基地,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目睹了建造效率在智能管理下大幅提升。据了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基地下设5条自动化生产线,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年设计产能将达到25万平方米,可用于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 来到车间内部,生产线采用的电动布料及振捣设备由计算机全自动控制,可根据产品长度、宽度、厚度这些数据计算需要浇筑的混凝土用量。更为重要的是,厂内采用了智慧化生产管理系统,能提供基于云端、数据驱动、灵活可配置的多平台实时协同,通过车间大屏及管理看板,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车间管理。 该生产基地负责人孟鹤飞介绍,相较于传统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程度高、成品质量优、现场拼装快、环境污染低。据统计,高层建筑采用装配式建造形式可缩短35%左右的工期,多层和低层则可缩短50%以上。 “今天参观了中国建筑装备产业园,感受很深,中国装配式建筑已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且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逐渐增长,将来发展会越来越好。”迪拜新闻网副总编辑杨志红评价称。  

揭秘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 ——走进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观中/ 中新社四川分社图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变“现场建造”为“工厂生产,现场装配”,既是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对于推动行业生产方式创新,推进行业供给侧改革,引领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意义非凡。 作为建筑业全新的生产方式,装配式建筑是如何从工厂中生产出来的?5月14日,记者走进位于成都市的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深入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智慧生产基地,探访装配式建筑的建造“秘密”。 第一站: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 “网红建筑”从这里诞生 亚洲最大单体建筑成都环球中心、亚洲最大室内场馆成都大魔方、世界最大的全景声半露天半室内双面剧场成都露天音乐公园、魔幻网红五岔子大桥、大邑空铁试验线……这些成都人耳熟能详的网红地标,都有着或壮观、或奇异的钢结构造型,成为各大平台的“爆款”。 笨重粗糙的钢材如何从“大块头”变成造型百变的建筑产品?秘密就藏在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的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里。 该基地由中国五冶集团与成都交投集团联合打造,厂房规模达12万平方米,下设16条各类自动化钢结构生产线,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明亮的天窗、宽敞的走廊……这座装配式钢结构工厂,完全没有传统建筑生产的踪迹,反倒是一个个加工设备有序排列,构成一道道精密的工业生产线。 生产基地负责人魏建峰介绍到,钢结构制造环节就像裁布制衣,钢材需要被切割成大小、形状各异的零件,切割面的角度也不尽相同。传统的钢结构制造常用人工进行火焰切割,对工人技艺要求极高。而这里的生产线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数控切割机,配备了等离子无限回转头,几乎可以实现任何异形零件边缘坡口的切割与加工的切割,速度是普通火焰切割的5倍以上,切割质量也大幅提升。 切割完成后还需要对零件进行焊接组装,这时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就派上了用场。魏建峰介绍,该机器人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配备了“焊接专家条件数据库”和“用户焊接条件数据库”两颗大脑,工程师仅需要将编制工件轨迹程序输入“大脑”就能实现全自动焊接,同时,机器人还拥有电弧跟踪和焊丝接触传感两大先进技术,可以轻松“擦掉”焊接后的焊缝,“祛疤”不留痕。 此外,这条生产线还拥有钢结构制造行业最大的重型矫正机,校正厚度达到常规矫正机的2倍;用于桥梁运输作业重型平板车,额定载重达100吨,西南第一,有360度转向等8种行驶模式,并集合双向及遥控驾驶功能。此外,还有西南地区最大的钢结构预处理线,可在30秒内实现上料、清理、除尘、喷漆、加热、烘干、下料等近10项预处理工序,堪比上百名熟练工人的协作效果。 第二站: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最强大脑”造就独门绝技 “除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外,五冶还拥有强大的钢结构研发和施工水平,目前已建成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中心西部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中国五冶集团首席专家、钢结构及装配式工程分公司总工程师姜友荣介绍,先进的技术让产品不仅能造得出,还能装得上,用得好,做到“所想即所见”。 据悉,四川省部分“网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就应用了五冶的“独门绝技”。例如,在成都五岔子大桥的钢结构制作及安装施工中,为了确保双曲抛物面异形大跨度钢箱梁结构成功呈现出“∞”的造型,技术人员通过潜心研究,突破了大跨度双螺旋装配式钢箱梁桥制安过程中焊接变形大和结构应力分布不均等难题,打造出了科幻的造型和“无痕桥身”。在成都露天音乐公园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五冶研发的双曲钢箱拱+马鞍型预应力索结构施工技术,让建筑仅用两条腿,就撑起了成都最大的穹顶天幕。而在正在建设的大邑空铁试验线上,五冶研发的“装配式悬挂单轨交通轨道梁”、“倒U形悬挂单轨交通轨道梁”、“组合式悬挂单轨交通轨道梁及其加工工艺”等19件发明及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 目前,中国五冶在装配式钢结构领域已获专利超200件,省部级以上工法14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中国工程建设鲁班奖2项;形成了核心技术成果14项,其中2项成果水平达到国际领先、3项成果水平达到国际先进、9项成果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对我国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创新突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三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基地 智能管理大幅提升建造效率 后疫情时代,对建筑行业的供应链稳定性和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样在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内,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基地便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促进行业提档升级的重要“火车头”。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基地下设5条自动化生产线,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年设计产能将达到25万平方米,可用于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 来到车间内部,生产线采用的电动布料及振捣设备由计算机全自动控制,可根据产品长度、宽度、厚度这些数据计算需要浇筑的混凝土用量。在自动浇筑完成后“排气”“塑型”的振捣环节,生产线选用了具有三维立体振动模式的振动台,经实测在同等情况下,振动时间可由40秒缩短至20秒,并显著提升振捣后的混凝土质量。而在混凝土智能蒸汽养护环节,“大烤箱”一般的养护窑中,温度、湿度都可以按照事先设定的参数曲线进行自动控制,过程中传感器还会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动态调整,与传统人工养护相比,智能蒸汽养护不仅一次成优率显著提高,养护时间也大幅缩短。 更为重要的是,厂内采用了智慧化生产管理系统,能提供基于云端、数据驱动、灵活可配置的多平台实时协同,用轻量高效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打通信息孤岛,能通过车间大屏及管理看板,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车间管理。 生产基地负责人孟鹤飞介绍,相较于传统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程度高、成品质量优、现场拼装快、环境污染低。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据统计,高层建筑采用装配式建造形式可缩短35%左右的工期,多层和低层则可缩短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