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澳门双行线》第二季

今日澳门–这个“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是什么样的?《中国电视》邀您观看大型文旅真人秀《澳门双行线》第二季,沉浸式打卡澳门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感受澳门旅游的购物体验! 节目以澳门“旅游+”发展策略为视角,通过“经典焕新”和“创新溯源”两条差异化文旅探寻线路,以“双行有礼,澳门等你”为主旨,甄选出具有澳门特色的24个礼物,加上本季节目成为第25个礼物,为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献礼,呈现今日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新景象。 双线交织 撰写一部澳门风物百科 《澳门双行线》第二季在“双线结构”的模式上内容全新升级。从第一季以美食为打开澳门的方式,呈现“世界美食之都”的文化历史,到第二季以澳门零售业为切入点,展示“购物天堂”的琳琅满目;从第一季14位演艺嘉宾增加到第二季的25位,形成了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视角和体验感受。第二季每期节目两位主持人与四位观众喜爱的嘉宾三三组合,分成两路,围绕设定主题,以行业为经,聚焦澳门零售行业,如澳门特色的文创产品、服装饰品、珠宝饰品、面点手信、调味香料等尽数展现;又以人物为纬,通过交流沟通、考察体验,寻访澳门“守业人”:这些人既有行业见证者,也有在传承中坚守创新的年轻人。他们的故事承载着澳门的昨天、今天和未来。 多元融合 打造一份澳门购物指南 本季《澳门双行线》从“面面俱到”“共饮濠江”“云窗画栋”等12个主题出发,设定24条兼具观光、购物、娱乐、文化、体育、美食等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休闲线路,在不同地标的深入打卡中尽览澳门的文化历史、社会发展、人文力量。手工诚制的手信、百年古法酱油——曾经的老手艺、老行业在这里焕发新貌;在世界文化遗产澳门老城认识葡萄牙砖画艺人,欣赏葡式风情的墙上青花;探访青石小道的巷陌,体验古法的金石雕刻,在飞针走线中欣赏传统裙褂的浓情蜜意;中西文化在这里共生共融;徜徉澳门,“活化”遗产、传统文化、现代艺术……异彩纷呈的会展活动,描绘着丰富多彩的澳门文旅图鉴,呈现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的澳门。当24个代表性礼物集齐后,与本季《澳门双行线》节目一起,组成“25件可以带回家的礼物”。 《澳门双行线》第二季把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澳门零售业故事呈现给观众,引领观众探究背后的历史人文精神,立体展现了澳门文化的交融荟萃,以及独有的历史积淀和城市内涵,从独特的文旅视角展示了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辉煌成就。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澳门双行线》第二季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xUj  

独家视频丨彭丽媛参观澳门博物馆

12月1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夫人郑素贞陪同下,来到澳门博物馆参观。彭丽媛仔细察看馆藏文物,深入了解澳门的历史变迁和中西交融的建筑、行业、文化生活等情况,同当地瓷砖画制作、木雕等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 在博物馆三层大堂,彭丽媛和刚刚参观完展览的小朋友们交流参观感受,并来到文创集市观看文创产品展示,现场参与杏仁饼制作。彭丽媛勉励大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爱国爱澳情怀,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积极投身澳门建设和国家发展。

濠江欢歌向未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文艺晚会今晚播出

12月19日晚8时,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濠江欢歌向未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文艺晚会》将在总台多个电视频道、广播频率和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 此次文艺晚会主要演员和表演团队均来自澳门各界群众。晚会以“同心同庆 共创未来”为主题,分为“澳门欢迎您”“扬帆大湾区”“最美中国心”三个篇章,充分展示回归祖国25年来澳门各界“爱国爱澳”的心声和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功。 拥抱欢腾盛景,感受幸福澳门。12月19日20:00档,《濠江欢歌向未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文艺晚会》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含港澳版)、新闻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CGTN英西法阿俄语频道、4K超高清频道,中国之声、环球资讯广播、大湾区之声、台海之声、音乐之声、经典音乐广播、文艺之声,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网、云听、央广网、国际在线等平台同步直播。 本次文艺晚会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共同承办。

中国电视-《你可知澳门》

归家廿五载,镜海正扬帆。《中国电视》邀您观看《观览澳门》特别节目——25集系列短视频《你可知澳门》,见证金莲盛放、幸福梦圆的难忘时刻。 系列短视频《你可知澳门》呈现了25个可触可感的故事,讲述澳门在中西文化融合、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高水平推动澳琴一体化建设等方面的成就。 一碗传承三代人的竹升面,一碗融汇中西的土生菜,澳门的味道里,有正宗的粤菜、地道的葡餐,也有寻常的烟火、世界的风味。 机器人下水、火箭升空、“澳车北上”、轻轨贯通,从“一业独大”到“多元”发展,这里在传承中创新、多元里并进,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繁荣。 《你可知澳门》同步推出中文和葡语两个版本,充分挖掘本土特色,集中展现了回归祖国后,澳门在经济、文化、体育、音乐、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繁荣发展。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你可知澳门》更多精彩内容: 第一集:https://mp.weixin.qq.com/s/udlK9XSI0VtH1CWC9nEK8A 第二集:https://mp.weixin.qq.com/s/A_T5diN1NqAg4BRdhx2hqA

开放与包容是黄埔精神的重要文化内涵——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

作者:何人 “黄埔军校”对我而言是一个很特殊的名词,它记载着我们父辈那一代人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也影响了我们这些后人割舍不断的家国情怀。我对“黄埔军校”的认识是从陌生、了解,再到崇敬、自豪,对它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特殊感情。今年年初,我的堂兄在看到一段有关“黄埔军校建校十周年校庆”的历史影像时,特意转发给我,深信他的父亲、我的伯父(黄埔八期)也在队列其中而感慨万千。今年(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海峡两岸,甚至海外许多地方为此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借此机会,作为黄埔后人理应写点什么,也算作是一种参与,为纪念黄埔军校的百年华诞增光添彩。 ~~~~~~~~~~~~~~~~~~~~~~~~~~~~~~~~~~~~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有人说,一座黄埔军校,半部中国现代史。黄埔军校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吸纳、融合外来文化,并结合中国军事需求的探索史。无论是军校初创阶段,还是抗战时期,黄埔军校都能根据中国的军事需求主动地吸收各国先进的军事思想与教育模式,不仅体现了这所军校高度的适应能力,也为其自身发展不断地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种开放与包容不仅体现在军事教育上,更塑造了勇于创新、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的黄埔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黄埔军校在中国军事史上独树一帜,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军事指挥官,为中国现代军事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现代军事教育的摇篮,其发展历程贯穿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军队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从广州的初创,到南京的扩展,再到成都的坚守,黄埔军校在不同历史阶段展现了对多元军事文化的吸纳与融合,成为了一所具有开放包容文化的军校。 1)广州时期(1924-1930)——革命与实用的结合 黄埔军校于1924年在广州创立,诞生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其教育模式深受苏俄军事体系和日式教育(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保定军校)的影响。 黄埔军校在创建初期有一个特殊的教官群体,这就是苏联顾问团,他们分布在政治、炮兵、步兵、工兵、军需、通讯、卫生等各个教学岗位上。这些苏联教官大多数都身经百战,战功卓著,有的指挥过大兵团作战,有的从事军事教育多年,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底和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些杰出的教官为黄埔师生带来了苏联红军的优良传统,同时还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思想、最新式的军事技能。据有关资料表明,从1924年到1926年这两年期间,在校执教的苏联教官及职员约有300人左右。 苏联顾问团在校内推行军事与政治教育并重的理念,强调革命军队的思想建设与组织能力。课程设计涵盖步兵战术、军事宣传和政治理论,使学生具备革命军人应有的觉悟和实战能力。 除了苏联顾问团之外,黄埔军校的留日士官群体,以及保定军校毕业生始终是军事教官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埔军校的各级领导、教官,多为保定军校生,如校长蒋介石、副校长李济深、先后任教授部主任和教育长的王柏龄、先后任教练部副主任和教育长的邓演达、学生队总队长严重、军事教官顾祝同、刘峙、刘尧宸、钱大钧、季方、金佛庄、郭俊、张治中、周至柔都是保定军校的毕业生。除了政治理念以外,黄埔军校在教学、治军、训练上都体现出保定军校严谨的日式训练模式的特点和风格。 这一时期,黄埔军校将苏俄的革命精神与日式的实战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出了一批具有革命信念和实战技能的军事人才。这种开放姿态奠定了黄埔军校包容多元文化的基础。 2)南京时期(1930-1938)——科学化与现代化的引领 北伐战争获取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黄埔军校也从广州、武汉等地迁到南京。这一阶段,国民政府与德国展开了广泛的军事合作,推动了军队现代化的全面改革,黄埔军校迎来了与德国军事体系的深度融合。 1930年,黄埔军校第8期开始调整学制,改革了之前的苏式和日式教育,采用德式教育,并且由原本的1年速成教育转为3年正规教育,其中规定学生在学期间,第一学年为入伍生教育,使之明了军队生活,熟谙军士以下勤务,第二、三学年为学生教育,学习各兵科初级将校必要之学术及指挥技能。新的招生规定,须持高中毕业文凭方能报考,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入学门槛,保证学生文化素质和教育程度。 以汉斯·冯·塞克特为代表的德国顾问团帮助中国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革,涉及战略规划、装备更新和军事教育。黄埔军校在此阶段融入了德国军校的训练理念,如战术推演、参谋体制和综合战术的运用。德国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战略全局观与部队管理能力。黄埔军校在这一阶段展示了对德国军事文化的吸收和本土化。 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黄埔军校开设了“自然科学学科”课程:数学、物理、电工常识、地理、密码通讯、防毒化学、航空、机械常识、有线电通信等;外国语教育也被纳入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选修英、德、日3种外国语的其中一种。除了德国军事专家之外,军校亦聘请了一批曾在国外大学留学的专家担任相关学科的专科教官。 这段时期,德国顾问团将其科学化的军事教育体系引入黄埔。课程内容涵盖参谋工作、战略规划和现代化战术训练,学员不仅要学习基础战术,还必须深入了解战场指挥与后勤管理。 德国的层级管理模式和精确的战术推演方法被黄埔全面吸收,提高了学员的组织能力和作战素质。 黄埔军校展现出对德国军事文化的高度适应,逐渐确立了其在战略规划与现代化教育中的先进地位。 3)成都时期(1938-1945)——国际化与实战化的融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黄埔军校迁往成都,继续培养军官以应对抗战的需要。此时,黄埔军校与英美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纳粹德国的军事顾问很快离开中国,取而代之的是大批的美国军官。尤其是抗战中后期,国民党军队全面引入美国顾问,军事教育体系也开始了全盘美国化。国民党方面甚至将陆军大学改为参谋学院,又增设了联勤专科学校、副官学校等专科军校,后来美军顾问也大搞短期培训班,连国民党军队检察人员、保密人员乃至普通文书,都由其负责培训。 课程设计以英美军事体系为蓝本,涉及现代化装备操作、空军指挥、机械化作战和联合作战等内容。英美盟国提供的军事援助进一步促进了黄埔的现代化教育。 针对抗日战争的需求,黄埔强化了实战训练,将空地一体化作战、后勤保障和现代化指挥能力作为核心教学内容。 与盟国的合作不仅引入了先进的军事技术,还拓展了学员的国际视野,使其能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在这一阶段,黄埔军校不仅实现了对英美军事文化的吸收,还成功地将其本土化,进一步彰显了其包容开放的教育特质。 至抗战结束时,黄埔军校教官的“拼盘”更大。除以上黄埔教官主体部分外,还有留学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苏联等国军事院校的毕业生50余人,学习自然科学的留学生120余人也加入到黄埔军校军事和自然科学学科教官队伍中。 黄埔军校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军事教育的标杆,正是因为它在不同时期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本土需求的结合。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传统,不仅提升了中国军队的素质与战斗力,更为国家的独立和复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黄埔军校的历史经验,既是中国现代化的缩影,也是其开放文化的真实写照。

圣诞新年假期活动指南

BOUTIQUE DE NOEL DE QUEBEC: Ce qu'il faut savoir pour votre visite (avec photos)

七天记者 梓丰 临近圣诞新年假期,蒙特利尔市的各个商场早早地就装饰上了圣诞元素,播放着好听的圣诞音乐。大街小巷装饰的圣诞彩灯、充气雪人、圣诞老人、圣诞精灵以及标志性的圣诞红、圣诞绿让一条条街道都变得异常好看,浓浓的节日氛围也让人心情无比愉悦。在12月里,蒙特利尔市里市外会组织一系列精彩和有趣的活动,无论是和朋友相伴还是家庭出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乐趣。 一、市内活动 演艺广场:从11月28日到3月9日,蒙特利尔市中心演艺广场(Quartier des spectacles)举行Lumino光影展,这里将安装30多处灯光艺术装饰,创造梦幻的冬季氛围。同时这里还有个名叫Esplanade Tranquille的室外滑冰场,可伴着悠扬的乐曲在冰上漫步。在11月22日到12月30日之间,演艺广场周边的四条街构成了一个大型的圣诞市场,有大约80名本地的艺术爱好者出售自己制作的各种手工艺品,还有各种节日美食和热红酒以及超过150场的免费娱乐活动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尽享节日的欢乐。 地下购物城:市中心的地下商业街,长达17千米,总面积达400万平方米,连接着10个地铁车站、2000个商店、200家饭店、40家银行、34家电影院、2所大学、2个火车站和一个长途车站,在12月份这里将变成一个神奇的地方:充满优美的装饰、绚丽的色彩、美味佳肴、令人难以置信的促销、乐队演出、音乐喷泉表演等等。从Eaton Center、Place Montréal Trust到Complexe Desjardins 都将成为圣诞老人的王国,而圣诞老人也会多次出现,和小朋友们互动,拍照。 老港:在旅游胜地的老港,既可以在圣母大教堂外的广场上欣赏灯火,也可以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内欣赏宏伟的多媒体表演 AURA。每个周末日落之后,Cité Mémoire 还会在这里的建筑物外墙上投射表现蒙特利尔历史发展的教育视觉作品,探索这座大都市的过去。这里还有著名的室外滑冰场、摩天轮、Zipline滑索等。 冬季观光游船:从11月2日到明年3月1日期间的每个周六晚上,豪华Bateau-Mouche游船提供特别设计的冬季游览体验,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观赏雪景中的圣劳伦斯河与老港全貌。带领游客在充满节日装饰和音乐背景音里,在Pont Jacques-Cartier大桥和钟楼(Tour de l’Horloge)的霓虹下品尝美食。游船上的晚餐从晚上6点半开始,持续4个小时,可点4-6道菜,一个人的价格从89元起。 科技馆:位于老港的科技馆是孩子们在刺激和互动的环境中,探索科学和实验的乐园,展区包括生活中的科学、专为7岁以下儿童设计的互动空间、人体探索以及自己动手的Fabrik创意工作室,还有著名的、拥有七层楼高巨幕IMAX电影院。今年上映的影片是3D版的《澳大利亚:狂野大陆》,这部时长40分钟的纪录片将带领人们穿越澳大利亚最狂野、最美丽的风景,寻找解释这片大陆特殊性的秘密。 音乐节和跨年夜:以组织夏季音乐活动而闻名的非盈利组织公共区域(Aire commune)将在12 月 29 日至 31 日在老港举办名为零度之下(Sous Zéro)的冬季音乐节。三天时间里,每天下午1 点至下午 5 点为适合全家人出动的冬季亲子活动。31日晚上这里还会举办传统的跨年夜晚会,包括从晚上8点到凌晨2点的免费音乐会、新年倒计时以及壮观的烟火表演。 二、市外活动 去年冬天,为了让民众更容易接近大自然,享受户外活动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的益处,魁省政府提供资金让魁省公园管理局SÉPAQ(Société des établissements de plein air du Québec)下辖的公园免费对公众开放39天,而今年面临财产赤字大幅增加,各个机构都在勒紧腰带的情况下,这笔预算自然也没了。虽然公园的免费门票没有了,但各个公园依旧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冬季活动,让民众在雪季中尽情享受独特的冬日风光和体验。 冬季的SÉPAQ 说到SÉPAQ公园,大家熟知的主要是露营、爬山、划船、钓鱼等夏季活动,其实在冰天雪地的冬季也有很多好玩的活动。SÉPAQ是一个准政府机构,成立于1972年,专门负责管理和经营省内的戶外活动场所。它的主要职责包括: 1.管理自然公园: SÉPAQ管理着魁省境内的23个陆地自然公园和位于Saguenay–Saint-Laurent的海洋公园,包含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如森林、湖泊、山脉、湿地、河流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包括徒步旅行、露营、骑车、滑雪、钓鱼等。华人比较熟悉或距离蒙特利尔较近的公园包括Mont-Saint-Bruno,Oka,Iles-de-Boucherville,Mont-Orford、Mont-Tremblant等。 2. 推动生态旅游: SÉPAQ从创立之初就致力于推动生态旅游,致力于平衡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开办各种活动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提供环保教育,引导游客尊重环境,确保人们在享受户外活动的同时,对自然保护有更深的认识。 3. 提供多元化的户外活动和住宿: SÉPAQ管理的场所提供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满足了不同年龄层和兴趣爱好的游客需求,包括露营、徒步、快艇、骑马、狩猎、滑雪、狗雪地探险等等。SÉPAQ还负责管理公园内的住宿设施,包括度假村、度假小屋(chalet)和露营地。 4. 促进冬季活动: … Read more

邮政罢工 工运变味

Grève nationale illimitée chez Postes Canada

七天记者 颜宏 11月15日的东部时间零时起,加拿大邮政(Postes Canada)的55,000名员工正式开始罢工,除了派送政府福利支票外,所有的信件和包裹既不会分拣,也不会配送。原以为罢工只会持续一、二个星期就会因为双方的妥协达成协议而结束,然而近4个星期过去,劳资双方的谈判不仅没有取得进展,反而关系更为恶化,除了相互指责外,看不到一点达成协议的迹象,而饱受罢工影响的企业和个人,以及依赖加拿大邮政运转的北部边远地区在不断要求联邦政府介入,联邦政府面临的民意压力在持续加大却依然置若罔闻。 历史演变 加拿大邮政是一家国家级机构,也是加拿大最大的邮政服务机构,为全国各地的个人、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服务,服务包括邮件递送、快递、包裹投递等,同时也运营一些金融和商业服务。 这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机构,甚至比加拿大建国的时间都长。早在1753年,英国就任命本杰明·富兰克林为第一任邮政总长,负责管理北美英国殖民地的邮政业务。到了1784年,连接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城的加拿大第一条官方邮政路线开通,由马车和渡船完成邮件的运送。加拿大殖民地在1851年从英国政府手中获得独立管理邮政的权力,成为全球首批推出邮票制度的地区之一。到加拿大联邦成立的1867年,邮政服务成为联邦政府的职责,皇家邮政局(Royal Mail Canada)正式设立,管理全国的邮政服务。1874年,加拿大加入万国邮政联盟(Universal Postal Union),使国际邮政交流更加便捷。之后随着汽车、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邮件配送的速度和范围也不断提高和扩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邮政服务的效率,并减轻财政压力,皇家邮政局于1980年改组为现在的加拿大邮政公司(Canada Post Corporation),成为一个联邦政府全资拥有的独立企业。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扩大服务范围,加入快递和包裹递送业务,并推出线上服务。进入新千年后,随着电子邮件和数字通信的普及,传统邮件业务逐渐下降,再加上电子商务的突飞猛进,加拿大邮政也将重点转向包裹递送和电子商务物流领域。 相比于加拿大邮政的历史,邮政工人工会的历史则短得多。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会运动在加拿大逐渐兴起。1872年,加拿大首次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随后各种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在20世纪初,为了争取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工作条件,邮政工人也开始建立工会组织。到1911年,最早的全国性邮政工人工会——加拿大邮政员工联合会(Canadian Postal Employees Association)成立。1944年,《加拿大劳动法》(Canada Labour Code)颁布,为工会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并规定了集体谈判的程序。然而,即便有了法律框架,劳资双方的冲突依然时有发生。1965年,加拿大邮政工人首次举行全国性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经过长达数周的抗争,最终迫使政府同意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这次罢工以及取得的胜利成为邮政工人工会历史的转折点,促成了目前的加拿大邮政工人工会CUPW(Canadian Union of Postal Workers)成立。CUPW的成立标志着邮政工人权益组织的正规化和集中化,并通过多次谈判和罢工,推动了邮政工人的工资平等、福利改进以及更安全的工作环境,并赢得了多项劳动者权利,比如带薪产假,这使得加拿大邮政成为加拿大第一个为女性员工提供带薪产假的机构。 随着邮政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以及竞争对手的加入,为了保障邮政工人的工作岗位、更高的工资和福利,并反对强制裁员,CUPW多次与邮政管理层对抗。大型的罢工包括2011年为期17天和2018年为期五周的轮流罢工,但这两次逐个城市轮流罢工,把负面影响控制在有限范围内的罢工最后都被联邦政府立法而强制结束。但这次全国范围内的全面罢工已经持续近4周,联邦政府却还没有介入的迹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罢工影响 工会在这次大罢工的时机选择上可谓经过了精心计算,恰好处于“黑色星期五”购物季和年末假期临近的消费高峰之际,就是为了对加拿大的物流、经济和民众生活等造成尽可能大的冲击,以逼迫政府答应他们的要求。 而随着罢工时间的推移,罢工的影响从大城市到偏远地区全面显现。加拿大邮政的停摆迫使数百万消费者和企业在圣诞节前夕转向其他快递公司,如邮政的物流子公司Purolator、UPS和FedEx。然而,随着这些快递公司的业务量激增,货物流动明显放缓,积压问题日益严重。12月6日,Purolator宣布,由于恶劣天气和送件量的大幅增加,其整个网络的服务出现中断。该公司正积极努力解决问题,以期尽快恢复正常服务。还从本周开始暂时冻结部分合作伙伴的服务。这些合作伙伴包括一些承揽小型电商等客户的包裹递送业务的小快递公司,比如作为小型电商与大型快递承运商之间的中介eShipper,已被暂时禁止使用Purolator和UPS的服务。而美国邮政也暂停了所有寄往加拿大的邮件服务,进一步加剧了物流困境。 对于加拿大的农村和偏远地区居民来说,情况更加糟糕。由于加拿大邮政是唯一能够覆盖这些地区的快递服务提供商,许多人甚至无法收到延迟的货物,物流瓶颈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生活不便。 加拿大独立企业联合会(CFIB)在12月2日发布的的一份声明表示,邮政大罢工持续两周后,就已给中小企业部门带来至少7.65亿加元损失,预计至今带来的损失已经超过10亿元。在繁忙购物季发动的这场罢工让许多加拿大人和商家陷入困境。CFIB的总裁Dan Kelly表示,这次罢工对依赖加拿大邮政完成网购订单的小型零售商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而随着私人快递也不再可用,更让很多会员陷入灾难的困境。 民意调查机构Angus Reid在12月4日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邮政工人罢工已影响到70%的加拿大人。除了商家企业外,还包括哪些在等待假期间慷慨捐赠支票的各种非盈利组织、社会救助组织;申请了护照更新、签证、出生证明、电动车补助支票等政府相关文件的个人等等。一些受影响的加拿大人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不满,大骂“去他x的加拿大邮政”。 加拿大就业和社会发展部(ESDC)向媒体证实,截至12月1日,大约有18.5万本护照因罢工被加拿大服务局(Service Canada)暂时扣留,等待罢工结束后邮寄。这一数字较11月19日的8.5万本有显著增加。 分歧严重 这次罢工中,强硬的邮政工人工会在要求增加工资外,其他的诉求主要有5点: 工作保障:工会要求资方提供更强的保护措施,以应对技术变革的影响,也就是说即使在自动化分拣技术大范围使用,不需要那么多人工的情况下,也不能裁人,得保证工人的岗位; 养老金:工会反对资方提出的将新员工的养老金计划改为固定缴费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并主张保留目前的固定福利计划(Defined Benefit Plan); 工作条件:改善现有的工作条件,提高安全措施,提高残疾福利,并确保带薪病假; 乡村员工权益:要求在乡村及郊区工作的邮递员获得平等的工作保护,包括统一时薪标准,并维持每日八小时的工作时间; 扩展服务:工会建议扩大加拿大邮政的服务范围,包括邮政银行和电动车充电站,以提高公司长期运营的可持续性。 而加拿大邮政这间准国有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行业挑战,多年来一直陷入财务困境,主要表现有: 传统盈利模式断崖式下降:随着电子通信方式(如电子邮件和短信)的普及,传统信件寄送需求显著下降。自2000年代起,加拿大邮政的信件业务收入持续减少,每年的信件寄送量平均下降了5%至10%,对其核心业务模式构成了直接威胁; 包裹业务的竞争加剧:尽管电子商务的兴起带动了包裹寄送业务的增长,但加拿大邮政面临来自私营快递公司的激烈竞争(如FedEx、UPS等)。这些私营公司往往在价格、配送速度和服务多样性上更具优势,再加上经常爆发的劳资矛盾,使得加拿大邮政的包裹递送份额连年流失; 巨大的财务负担:加拿大邮政的高运营成本、高人工支出、固定养老金支出以及现代化投资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其财政困难。例如,2023年的报告显示亏损接近7.5亿加元,而今年仅第三个季度的亏损已经达到3亿加元; 基础设施现代化压力:随着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加拿大邮政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升级其物流和分拣中心,以应对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还要考虑环境和社会责任要求,例如采用电动车队、减少碳排放等。但作为准国有企业,其效率和灵活性在某些方面难以与私营快递公司相比。 面对双方仿佛活在不同世界的现状和诉求,联邦政府却显得很淡定,面对越来越强烈的出面干预呼吁,依然重申不会介入罢工事件,只是“敦促双方重回谈判桌,双方必须努力达成协议,因为谈判达成的协议始终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可能联邦政府也知道,双方的诉求相差天地,根本无法调和,索性不参与。 每一次重大的劳资纠纷都是特定时代背景下各种矛盾交织的结果。它不仅仅是雇主与雇员之间利益分配的问题,更是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纵观最近几年加拿大各行各业强势工会的罢工,无论是码头工人还是铁路工人,都是在拿公众利益当人质来谋求他们的个人或小集体利益,本质上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大环境下,打着人权、平等的旗号在保护劣质生产力,而那些曾经为劳苦打工人争取福利的工会也沦为贵族工人,只为维护自身的特权而做精细的计算,而把公众的需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责任统统丢在一边。  

中国电视-《共同的符号》:以创新赋予符号崭新活力

雷山县铜鼓节

陶器上静态的原画、纹样如何“活”起来?大家熟知的文化符号怎样进行全新故事化解读?看节目如何通过创新为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符号赋予崭新活力?《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国家记忆》栏目系列纪录片《共同的符号》,一起来探秘! 在叙事构建方面,节目秉持着“共享记忆,共绘中华”的创作理念,以历史主线为经,以中华民族符号的传播、发展为纬,巧妙地从历史脉络、文化传承、民族融合等角度,展现每一个中华民族共同符号的产生、创新与应用。不仅回顾了过往,也揭示了它们如何跨越时间的长河,成为连接古今、融汇多元文化的桥梁,让观众在历史的漫步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符号生生不息的力量与魅力。同时,节目将宏大叙事与微观视角相结合,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而感人的故事,细腻而深情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与文明范式。 在学术支持方面,节目创新性地采用了跨学科合作模式,邀请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及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学者加入,从中华民族的高度对已被大众熟知的中华文化符号进行全新故事化解读,共同构建了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文化解析框架,展现了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相互融合的历史进程,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回味悠长的文化盛宴。 在技术创新方面,节目通过三维动画和AI技术,为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符号赋予崭新活力。比如,三维动画再现了史前时期陶器诞生的神秘与辉煌,让陶器上静态的原画、纹样“活”了起来,构建出一段段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让古老的制陶技艺焕发新生,引领观众穿越时空的长廊,感受远古时期人类智慧的火花,领略文化的韵味。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国家记忆》之《共同的符号》更多精彩内容: 第一集: https://yspapp.cn/2JWL 第二集: https://yspapp.cn/2Ka2 第三集: https://yspapp.cn/2KsQ 第四集:https://yspapp.cn/2KHE 第五集: https://yspapp.cn/2TkS  

中国电视-《共同的符号》:综述

截屏2024-12-04 13.58.15

符号是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共同记忆与文化传承。《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国家记忆》栏目系列纪录片《共同的符号》,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 陶瓷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汉字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筷子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礼仪和文化传统;鼓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力量;锦绣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美丽和优雅。火锅从就地取材的简单制作到各民族间的烹饪技法融合,不仅让味蕾的体验更加丰富,也让全国各地的饮食文化进行了有机的组合;农耕文明不仅传递着先民智慧,更启迪着今天的绿色发展之路;茶文化跨越山海,不仅是东西方交流的见证,更承载了健康生活与和谐共处的智慧;传统民居以因地制宜的设计智慧,为现代建筑的生态理念提供了宝贵灵感;而“龙”作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图腾,则彰显出包容与创造力。这些符号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共同的符号》分为《陶瓷》《汉字》《筷子》《鼓》《锦绣》《龙》《农耕》《民居》《茶》《火锅》等篇章,节目聚焦中华文明的核心符号,从历史传承到现代发展,生动解读了这些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深刻内涵、历史流变和当代意义。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国家记忆》之《共同的符号》更多精彩内容: 第一集: https://yspapp.cn/2JWL 第二集: https://yspapp.cn/2Ka2 第三集: https://yspapp.cn/2KsQ 第四集:https://yspapp.cn/2KHE 第五集: https://yspapp.cn/2TkS

中国电视-《衣锦天下》:法国华裔青少年体验汉服,将骄傲穿在身上

  为了让法国华裔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服饰文化,近日巴黎的中文学校特别聘请法国博衍汉章传统研习会会长仲月茹(仲巾函)向学生们开展了汉服讲座及体验活动,华裔学生通过观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精品节目、沉浸式体验汉服,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中播放了不久前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播出的《衣锦天下》特别节目,身着秀美汉服的仲月茹结合节目介绍了汉服的特点和演变过程,纹样的来源、组成和寓意,以及相关历史背景和独特的中华文化韵味。在仲月茹的讲解下,学生们在纸上描绘出不同纹样,既有龙凤呈祥的纹样,也有各类花卉的图案,有的学生还根据自己对色彩的理解,涂上各种各样的颜色,领略到在传统上创新的意味。 随后孩子们又把各式的汉服穿在身,好似跨过了时间长廊,“梦回大汉”,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博大精深。 中文学校校长徐嘉蓉表示,本次活动犹如一扇通向认知的窗口揭示了中国传统服饰的丰富内涵,让华裔学生亲身体验来自祖先智慧的骄傲,在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中增添自豪感和自信心,做好文明互鉴的桥梁。 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衣锦天下》节目组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于2024年10月在法国巴黎拍摄完成的特别节目,节目以2024“丝绸之路周”收官系列活动之一:“中法时尚之约:丝路文化遗产创新设计发布会”为契机,邀请中法两国设计师共同创作,将千年丝路文化遗产与现代时尚设计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一场时尚视觉盛宴。节目得到了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法国吉美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国际博物馆协会服装专委会、马兰戈尼时装学院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衣锦天下》更多精彩内容: 第一集:https://yspapp.cn/2S54 第二集:https://yspapp.cn/2S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