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农耕春秋——时和岁丰》:渔猎时代的遗产

/Users/reborn/Desktop/《农耕春秋-时和岁丰物料/渔猎时代的遗产/(八岔村赫哲族村民的“别墅式”住房)图片9.png(八岔村赫哲族村民的“别墅式”住房)图片9

在2024年的一个寻常冬日,鱼皮衣技艺非遗传承人王海珠接到了一个订单,要为赫哲族小女孩木木制作一件鱼皮衣。鱼皮衣是怎么制作的?为什么赫哲族人要穿这样的衣服呢?《中国电视》邀您关注系列微纪录片《农耕春秋——时和岁丰》,走进八岔村,了解非遗传承人王海珠的生活。 八岔村位于一望无垠的三江平原,距离村子不到300米,就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黑龙江,是中国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八岔村赫哲族村民的“别墅式”住房) 上千年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赫哲族人民曾经就靠着捕鱼、狩猎发展生息。他们是古老渔猎文化的传承者。没有棉麻,他们就用鱼皮做成衣服,创造出独特的中国赫哲族鱼皮衣制作技艺。 (正在缝制鱼皮衣的王海珠) 村里5岁的赫哲族女孩儿木木将要在幼儿园的晚会上表演节目,非遗传承人王海珠要为她制作一件鱼皮衣。王海珠需要将干硬的大马哈鱼皮变得像布料一样柔软亲肤。赫哲族鞣制鱼皮使用的是玉米碎,无数次的鞣压让玉米碎微小的颗粒一步步渗入鱼皮,慢慢摩擦,将脂肪和纤维与鱼皮脱离开来,而一件小朋友穿的鱼皮衣,需要30多张大马哈鱼皮。 (木木穿上了定制的鱼皮衣) 随着现代生活的改变,鱼皮衣已经不是赫哲族人的生活必需品,但是作为传统生活智慧的载体,鱼皮衣制作技艺成了赫哲族文化的代名词。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系列微纪录片《农耕春秋——时和岁丰》更多精彩内容: https://www.yspapp.cn/3NaH  

跟着外国记者探访永生重工 解码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企业崛起密码

7月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济宁曲阜举办之际,来自俄罗斯、加拿大、韩国、菲律宾、巴基斯坦、阿联酋、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等十余个国家的媒体记者走进位于济宁市高新区的永生重工有限公司,深入探访这家中国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企业的雄厚生产实力与卓越技术创新能力。 外媒记者们首先来到底盘行走系统生产车间展示产品的小型展厅,这里陈列着铸造车间和锻造车间生产的铸锻件,涵盖了0.8–4000吨级工程机械整机所需的核心零部件,种类丰富、工艺精湛。工作人员介绍道,永生重工是一家拥有近30年历史的老牌机械制造企业。多年来,企业以技术革新为驱动,展现出强大的魄力与韧劲。从最初仅生产锻压件,到如今自主制造锻压母机,永生重工实现了华丽转身,从单一的工程机械零部件配套企业升级成为涵盖绿色铸造、精密锻造、锻造母机、加工母机、热处理技术装备五大基础产业,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型现代化企业。 随后,外国媒体记者们走进了A区生产车间,只见项目厂房内一片繁忙景象。“左前方这条线,是我们全面对标美国卡特彼勒,自主设计的链轨节生产线,是目前全亚洲最先进的,类似生产线,我们有11条。”工作人员用手指着旁边的生产线自豪地介绍,“你们看,这是亚洲最大的组合机床,这台机床用来加工矿用大型链节,可依次实现五个工序的加工,加工精度可以达到0.001毫米,远超全球同行业水平。”工作人员的介绍让现场记者们惊叹不已,纷纷拍照记录这一先进设备。 在核心零部件加工区,从德国、韩国进口的高精密加工机床一应俱全。“采用锻压机身一体化加工工艺的,目前行业内只有我们,德国舒勒和日本栗本都还是分段铸造加工。”工作人员的这番话,再次让外国媒体记者们对永生重工的技术领先地位有了深刻的认识。来自京仁放送的记者金万洙不禁感叹:“今天参观的是与韩国浩星企业合资的企业,企业采用尖端设备和环保能源,产品不仅在中国销售,还出口到韩国等许多国家,期待今后更多中韩企业积极合作。” “我们生产的锻造设备、精密锻造件、精密铸造件、高端工程机械底盘件等适用于多种行业,像矿山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等。”工作人员向外国媒体记者介绍道。目前,永生重工凭借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实力,已成为美国卡特、日本小松、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推股份等众多知名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因其生产零件的高质量,永生重工成为徐工集团的首家质量免检供应商及独家配套供应商。 参观结束后,不少记者表示,永生重工的生产实力刷新了他们对中国制造业的传统认知。其在核心技术、智能化生产、国产化替代等方面的突破,不仅展现了中国高端装备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也为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

跟着外国记者游济宁 聚焦高新区高端装备产业“硬实力”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济宁曲阜启幕。7月10日,来自俄罗斯、加拿大、韩国、菲律宾、巴基斯坦、阿联酋、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等十余个国家的媒体记者走进济宁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城,探寻济宁高新区逆势崛起背后的辉煌奋斗史。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济宁作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文化是其最为鲜明的标签。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丰厚的文化底蕴之外,济宁的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同样成绩斐然、毫不逊色。 走进济宁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城展示中心,济宁市高新区的发展历程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展开。自1992年创区以来,历经30年的砥砺奋进,高新区已形成工程机械、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7大主导产业集群,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 讲解员带领媒体记者们回顾了1992年到2007年间高新区的发展轨迹。彼时,高新区从最初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仅有26家入区企业起步,逐步建立了小松山和“火炬城”。在此过程中,济宁市高新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推动各类产业逐步昌盛起来,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7年到2017年,高新区不断加强和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而自2017年以来,高新区更是开启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深刻转变,全力打造国际一流高端装备产业城,力求在技术支持、全产业链完整性、生产成本、服务配套等方面达到顶尖水平。沉浸式裸眼3D数字沙盘影院播放的立体化规划影片,让外国媒体记者们仿佛置身于产业城的未来场景之中,对产业城的未来有了更清晰、更直观的展望。 从2019年中韩高端装备产业园底盘件制造基地的成立,到2021年装备制造基地的开工,再到2022年基础零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布局,产业城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有条不紊。左侧机械臂展示的挖掘机设计图样,两侧呈现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与智能装备产业智能化生产流程,无一不展现出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给各国媒体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纷纷驻足观看、拍照记录,不时与讲解员交流探讨。 步入汽车及零部件展区,展区内正缓缓播放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投影影片。影片生动直观地向参观者们展现了商用汽车整车生产的流程,从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到整车的组装下线,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呈现。随着讲解员专业的解说,媒体记者们对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知不觉,大家来到了展馆的最后一部分,大屏幕中呈现的集科技与数字为一体的数字智慧平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该平台充分展现了智慧园区的运营解决能力,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园区的智能化管理和高效运营。 此次参观活动,让各国媒体记者全面了解了济宁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城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潜力。来自菲律宾《星报》专栏作家李天荣感慨道:“原本以为济宁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想到高端装备产业也发展得如此出色,这里先进的技术、完善的产业链和智能化的发展模式都让我大开眼界。”

中国电视-《农耕春秋——时和岁丰》:探寻农耕文明蕴含的智慧与魅力

章丘大葱种植、宁夏滩羊选育、赫哲族鱼皮衣制作、龙口粉丝制作、古法红糖制作、徽墨制作……《中国电视》邀您关注系列微纪录片《农耕春秋——时和岁丰》,探寻农耕文明蕴含的智慧与魅力。 该节目在《葱田人生》《八岔村的冬天》《粉脉相承》《滩羊保种记》《甜蜜故乡》《古墨徽馨》6集中,以每集10分钟的体量,呈现了6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非遗技艺,从不同维度解读农业文化遗产的深层生态智慧。 (山东章丘葱农宋光宝和他种出的超过2米的大葱) 山东章丘大葱栽培系统,是章丘大葱两千年优秀传统种植技艺和经验的延续。宁夏盐池滩羊,则是在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中孕育出的奇迹,体现出中国人认识自然、顺应自然的智慧。 (山东招远龙口粉丝制作技艺传承人在晾晒粉丝) 而赫哲族鱼皮衣制作技艺、“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古法红糖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等非遗技艺,也无一不蕴藏着中国农耕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哲学观点。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系列微纪录片《农耕春秋——时和岁丰》更多精彩内容: https://www.yspapp.cn/3lF2 https://www.yspapp.cn/3NaI  

“机遇中国 多彩泰安”外国媒体泰安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山东泰尚黄精

7月11日,“机遇中国 多彩泰安”外国媒体泰安行主题采访活动最后一站走进山东泰尚黄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一场传统文化体验与现代科技探索交织的古今交融之旅。从传统文化到智能工厂,从黄精品鉴到中医传承,外媒记者们零距离领略了泰安黄精产业的独特魅力与创新活力。 15时许,媒体团抵达山东泰尚黄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精作为‘药食同源’珍品,在泰山脚下已有千年种植与应用历史……”在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解说声中,记者们步入泰山黄精博物馆开启了文化探秘之旅。讲解员一边带领记者们在博物馆的展品间穿梭,一边将泰山黄精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与现代产业发展娓娓道来。过程中,记者们不时举起相机,将镜头聚焦于古代黄精题材诗文展板、传统炮制工具与现代黄精产品,定格文化与时光交融的印记。 “第一次如此系统地了解黄精这味药材,尤其是泰山黄精从传统种植到现代产业链的跨越,让我看到了中国中医药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这种将历史传承与科技创新结合的模式,让古老的药材焕发了新生,值得深入报道和推广。”加拿大七天传媒编辑部主任陈汝燕说。 15时20分,记者们前往泰尚黄精智能工厂参观。步入车间,数字化云平台的实时数据大屏首先映入记者们眼帘。“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能精准监控每一棵黄精的品质指标,实现从消费终端到生产源头的全流程追溯……”讲解员细致阐释了泰尚黄精从种植、采收、加工到成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外媒记者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自动化分拣设备与智能烘干生产线,领略了现代科技为传统产业带来的巨大变革。 随后,记者们移步至黄精品鉴大厅,参与了一场黄精丝茶特色品鉴会。专业健康茶艺师手持茶具,向记者们依次展示了黄精丝 “三泡一食” 的技法与要领:第一泡,与天同享,茶汤澄黄透亮;第二泡与地同享,草木清气四溢;第三泡,与人同享,甘醇回甘悠长;第四食,细细咀嚼、静心品味,汲取养生精华。“这是我们结合传统养生理念与现代工艺研发的特色饮法,既保留了黄精的营养,又赋予了它独特风味。” 茶艺师介绍。外媒记者们边品尝边交流,脸上不时洋溢出惊喜的表情。 本草传千年,文化韵万千。品完黄精茶,媒体团步入陈宝贵传承工作室,在讲解员指引下观摩了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展区。随后,记者们又前往产品展销区,参观了黄精丝茶、黄精即食片、黄精酒、黄精面条等特色创新产品,并深入了解了其特点与功效。“在这家企业,我们体验了中国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真的是不虚此行!”阿塞拜疆电视广播公司记者Afag Jafarova欣喜地说。 16时,体验之旅结束。媒体团成员们表示,此次泰尚黄精之行,不仅让他们领略了泰安黄精产业的发展成果,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的独特火花。今后,希望有更多机会来泰安探寻泰山黄精故事,助力这项承载着泰山灵气与匠心智慧的产业,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绽放光彩。

2025“机遇中国 多彩泰安”外国媒体泰安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泰山新闻出版小镇

7月11日,2025“机遇中国 多彩泰安”外国媒体泰安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泰安高新区泰山新闻出版小镇。外国媒体记者们参观智慧展厅,感受中华传统印刷文化的独特魅力。 泰山新闻出版小镇位于泰安高新区,是全国首个服务于新闻出版行业的特色小镇,其业务覆盖编辑出版、印刷发行、仓储物流、版权交易、研学旅游等产业链各环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外国媒体记者们通过观看微缩模型并动手体验,深入了解新闻出版行业大数据平台、小镇数字孪生平台、小镇智慧运营服务平台等前沿信息,对小镇的现代化管理与运营模式有了直观认识。 在印刷体验互动区,不同铅字块组合出的丰富词语和诗句吸引了外国媒体记者们的目光。他们纷纷俯身凑近,仔细观察字块纹路,指尖轻触字模边缘感受凹凸质感。 来自阿塞拜疆的两位记者对古典打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反复敲击尝试。“这种物理触感与电子输入截然不同。”阿塞拜疆电视广播公司记者Afag Jafarova说。步入古色古香的泰山印刷博物馆,外国媒体记者们被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璀璨辉煌的印刷文化深深震撼。博物馆以传播印刷和出版文化为核心,以展示印刷和传媒科技为辅助,充分反映文化繁荣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内在关系,馆内展陈的印刷设备、古籍善本、文献资料等实物与史料,系统勾勒出我国古代印刷术从起源、演进到传播的完整脉络,生动再现了这一伟大发明的发展历程,让记者们领略到了古代印刷术的智慧与魅力。 “我不只领略了泰山文化的意义,在今天来到新闻出版小镇了解了新闻传媒产业的历史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这对于我们非常具有启发性,我们在吉尔吉斯斯坦有很多的外国媒体同行,他们也是从苏联时期的媒体印刷产业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我相信他们也会对这里的一切都很感兴趣,我回去要通过我记录下来的一些信息和我的外国同行分享。”吉尔吉斯斯坦丝路新观察全媒体记者杨海博说。 近年来,泰安市依托出版印刷产业优势,精心打造泰山新闻出版小镇。通过拉长壮大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构建起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出版印刷产业 “雁阵”。

机遇中国 多彩泰安丨外媒记者观看《中华泰山·封禅大典》 沉浸式感受泰山文化跨越时空的精彩演绎

7月10日晚,2025“机遇中国 多彩泰安”外国媒体泰安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泰山天烛峰景区,外媒记者们齐聚一堂,共同观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这场以泰山五千年历史文化为脉络的视觉盛宴,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完美融合,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领略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项目,位于泰山东麓“原生态”特色的天烛峰景区,舞台依泰山山势而建,自然天成、雄奇险秀的山水实景为封禅大典剧场营造了无与伦比的恢弘气势。演出自2010年开演以来,已连续运营16年。为丰富泰山文化新元素、构建“时空穿越”沉浸式新体验,演出于今年5月1日全新升级改版后亮相。外国媒体记者满怀热切与期待纷纷就座,静候这场精彩演出拉开帷幕。 演出以“全景展现五千年泰山文化”为核心理念,历经6个月升级改造,总投资4100万元。新版剧目由著名编剧梅帅元执笔,内容将单一的帝王封禅主题拓展为百姓祈福、诗人唱颂等多维度文化表达,剧目分为“文化起源、秦王封禅、万国朝宗、诗圣望岳、苍生祈福”五个篇章,通过166名“00后”专业演员的精彩演绎,生动串联起泰山文化的五千年脉络,全方位展现泰山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随着天色渐暗,舞台灯光亮起,演出正式开始。“小石头”的出现,悄然串联起秦、汉、唐、宋、清五朝帝王封禅的故事。外国媒体记者们全神贯注地观看演出,眼神中满是专注与惊叹,仿佛瞬间穿越时空,一头扎进了悠悠历史长河。在这奇妙的沉浸式体验里,他们仿若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秦皇汉武的封禅大典,感受着仪式中透露出的庄严与神圣;领略了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盛世仪仗彰显的大唐繁华与荣耀;聆听了宋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诗意咏叹,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风雅与情思;还见证了现代奥运火炬登顶泰山的壮丽场景,奏响了一曲激昂奋进的时代交响。 “第一次来泰安就被这场演出深深震撼了,演出非常壮观,看完后我内心意犹未尽,这不单单是一场演出,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来自韩国的内外新闻记者何尚奇说。 观看封禅大典已为泰山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2025版《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科技与传统的深度交融更成为演出的最大亮点。338台数字化灯光设备、6组激光表演器、16台水雾机及68支阵列音响系统,构建全方位的视听矩阵;舞台新增水效区、LED车台屏幕及轨道车、机械马车等22件创意道具,配合声光电的精准调度,为观众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的演出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它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随着演出质量的不断提升和游客服务的不断完善,封禅大典成为泰安市对外文化教育宣传基地,也是弘扬泰山文化、宣传泰安形象的重要窗口,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为传播泰山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机遇中国 多彩泰安”外国媒体泰安行:在岱顶开启科技人文交融之旅

7月11日,2025“机遇中国 多彩泰安”外国媒体泰安行主题采访活动进入第二天,来自韩国 Korean News、加拿大七天传媒、吉尔吉斯斯坦丝路新观察等7家外国媒体的记者们齐聚泰山,在岱顶开启了一场融合科技体验与人文采风的独特旅程。 上午8时50分,媒体团抵达南天门。在这里,他们开展的第一场活动是体验穿戴式登山助力机器人。这款机器人通体采用碳纤维材质打造,肩背式设计搭配腿部助力装置,通过传感器实时捕捉人体动作,能为登山者减轻30%以上的负重压力。 穿戴上助力机器人,韩国内外新闻记者何尚奇尝试着登上了几级石阶。他惊喜地说:“感觉像有一双隐形的手托着我,在陡峭的山路上,这种科技太实用了!” 体验结束后,记者们穿戴着登山机器人合影留念,定格下这科技感满满的“人机协作” 场景。 随后,媒体团步入天街采风。这条海拔1500余米的 “天上街市”,青石板路早已被岁月磨得光滑温润,两侧鳞次栉比的商铺,引得记者们不时驻足。在一处泰山煎饼摊位前,记者们被煎饼师傅行云流水的制作手法深深吸引,纷纷举起相机记录这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瞬间。手捧煎饼卷大葱,阿塞拜疆国家通讯社记者Shahin Jafarov边品尝边点头称赞:“简单的食材做出了独特的美味,这就是泰山的风味吧!”在一家旅游纪念品商店,记者们还饶有兴味地观赏了桃木平安符等泰山文创产品,领略了泰山文化的独特魅力。 离开天街,媒体团成员沿石阶东行来到泰山大观峰。“这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十三年也就是公元725 年封禅泰山时所书的《纪泰山铭》。” 随着工作人员的指引,记者们将目光投向崖壁东侧大气恢弘的唐代摩崖石刻,石刻上遒劲有力的唐隶碑文,引得他们赞叹连连。 沿崖壁缓步西行,跨越唐、宋、金、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160 余处石刻接连映入眼帘。它们如一部立体“泰山史书”,向外国记者们静静诉说着中华古代文明故事。阿塞拜疆电视广播公司记者Afag Jafarova一边用手比划着石刻的笔画,一边说:“如此巨大的摩崖石刻,真是太有价值了!它们不仅是艺术品,更是研究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资料!” 接着,媒体团开始向泰山极顶—玉皇顶攀登。在 “五岳独尊” 石刻前,工作人员为记者们详细讲解了泰山在中华文明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古代帝王封禅泰山时的礼仪流程,记者们听得津津有味。不久后,媒体团登上玉皇顶。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争相捕捉这变幻莫测的自然奇观。 11时30分,媒体团返回南天门,结束了这段兼具科技感与文化味的岱顶行程。近年来,泰山迎来的外媒采风团日益增多。泰山的厚重底蕴、雄奇风光与创新科技,正通过外媒记者的镜头与笔,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第十届中加国际电影节圆满落幕:光影十年,共筑文化桥梁

——感恩同行者,致敬每一份热爱与支持 蒙特利尔,2025年7月11日——第十届中加国际电影节(Canada-Chin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CCIFF)于今日在蒙特利尔1379-A Rue Sherbrooke O.盛大开幕。本届电影节以“光影十年·匠心同行”为主题,通过开幕式、颁奖典礼、开幕影片首映及导演见面会等丰富活动,为中加两国观众奉献了一场穿越文化、跨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 🎞️ 十年荣耀:以电影为媒,聆听彼此 自2015年创办以来,中加国际电影节始终致力于搭建中加文化交流的桥梁。开幕式上,电影节组委会劳勤校长动情回顾了十年来的难忘瞬间:从旅法青年导演的初露锋芒,到胡玫导演《进京城》的京剧之美;从《追月》的深情演绎,到本届《多幸运遇见你》与《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匠心呈现。 十年光影流转,电影节不仅成为中加电影人展示才华的重要平台,也见证了无数艺术梦想的萌芽与绽放。 ⸻ 🌟 开幕盛况:浪漫与经典的碰撞 两部风格迥异的影片点亮了本届电影节的开幕夜: -《多幸运遇见你》(Love Island),由田蒙导演执导,蓝盈莹、刘奕畅、盛一伦主演,改编自泰国电影《教师日记》,以水上学校为背景,描绘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奇幻爱情。影片的诗意画面与细腻情感深深打动观众。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 Match of Gold and Jade),则以全新视角诠释经典文学IP,将东方美学与当代影像语言完美融合,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导演田蒙在VIP晚宴与签名见面会上深情表示:“电影是命运的礼物,感谢中加电影节为这个故事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 ⸻ 🎉 特别致谢:温情守候,礼遇宾朋 在本届电影节中,特别感谢魁北克云南同乡会慷慨赞助的100份精美伴手礼,为嘉宾们送上了来自家乡的温暖与祝福。每一份心意,都为这场文化盛会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 ⸻ 🚀 致敬未来:光影不息,共赴新程 电影节主席在闭幕致辞中深情表示:“十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中加影视合作与人文交流,让更多优秀作品走向世界,也让更多故事被温柔聆听。” 十年光影路,感恩有你同行。 下一个十年,我们再见,仍在光影中。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开幕

7月9日上午,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幕式在山东曲阜举行,来自五大洲、70多个国家的560余位嘉宾参会。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马尔代夫副总统侯赛因·穆罕默德·拉提夫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今年论坛的主题令与会嘉宾心生共鸣,在全球现代化的浪潮中,我们应从差异中汲取奋进力量、发现文明之美,鼓励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 柬埔寨国务大臣陈乐提在致辞中表示,本届论坛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恰逢其时。这一主题昭示我们:现代化绝非忘记历史,恰恰相反,能否负责任地实现现代化,这依赖于我们能否铭记本源——明辨自身是谁、从何而来、以何种价值走向未来。 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让·路易·罗班松表示,通过举办尼山论坛这样的活动,中国为不同国籍、背景和文化的人士搭建了深度交流对话平台,为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推动了多样文化和文明和谐共生、共同繁荣。 本届尼山论坛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联合会共同主办,将持续至10日。 其间,与会嘉宾将围绕“文明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成人之美”“文明视野下的家庭意义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等6个方面展开对话。 此外,还将举办华侨华人论坛、尼山儒学对话会、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会、世界文化遗产论坛、中医药文化论坛等7场平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