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甘肃行——玛曲县长杨智明推介玛曲县

玛曲藏语是“黄河”之意,位于甘、青、川三省结合部,是甘肃省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严酷、唯一不产颗粒粮食的纯牧业县,境内平均海拔3600以上,总面积1.0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拥有集中连片的天然优质草场1288万亩,是河曲马、阿万仓牦牛、欧拉羊和河曲藏獒四大优良畜种的中心产地。这里矿产、水电、风能、太阳能、藏药材、旅游等资源丰富,特别是黄金储量居甘肃省首位;风电、光能、抽水蓄能分别可装机180万千瓦、1640万千瓦、300万千瓦,是甘南州新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151种野生药用植物,冬虫夏草、雪莲、贝母、红景天等20余种名贵药材可采集利用,素有“天然藏药材宝库”之称;这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高原明珠”之称的首曲大草原、有被誉为“花和鸟的海洋”的西梅朵塘、有令人神往的“七仙女”峰等,还有历史悠久的11座藏传佛教古刹,“天下黄河第一弯”“世界最大最美湿地草原”“格萨尔发祥地”“中国赛马之乡”“藏族民歌弹唱故里”等品牌享誉海内外。 玛曲生态地位十分重要,黄河虽发源于青海,但成河于玛曲,黄河干流从南、东、西三面环绕玛曲433公里,形成了久负盛名的“天下黄河第一弯”,水源补给量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58.7%,故有“中华水塔”“地球之肾”之美誉,是维系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天然屏障。 近年来,玛曲立足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地位,牢固树立上游意识,主动担起上游责任,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累计治理沙化地33.99万亩、“黑土滩”退化草地127万亩、修复湿地42.3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98.4%,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同时,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抓招商、上项目、优环境,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民生保障、新兴产业等领域发展步伐,全县呈现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现代畜牧业阔步前行、文化旅游欣欣向荣、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增强、新产业强劲崛起的发展局面。如今的玛曲,处处闪现着幸福灿烂的笑容、处处散发着现代文明的气息、处处洋溢着繁荣和谐的景象。 玛曲因黄河而得名、依黄河而兴盛,也必将依靠黄河走向繁荣。我们真诚邀请各界朋友来玛曲草原感受世上最浓烈的人情,聆听天下最嘹亮的歌声,解读雪域最神奇的奥秘,体味高原最宁静的人生,徜徉世界最自由的户外天堂。我们期待各界朋友到玛曲观光旅游、投资兴业,与玛曲人民一道共创玛曲幸福美好的明天。

“藏族民歌弹唱故里”甘肃玛曲非遗数字化焕新生

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文化馆馆长拉毛卓玛1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介绍说,近年来,该县通过拍摄非遗宣传片、数字化整理非遗档案、非遗传承人线上教学等方式,让草原上的说唱内容得以永久保存,依托网络平台让非遗走近年轻人。 拉毛卓玛说,玛曲是“不产颗粒粮食”的纯牧业县,纯牧业生产生活方式孕育出了诸如藏族民歌弹唱、格萨尔说唱、牛角琴演奏、藏鹰笛演奏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玛曲被誉为“藏族民歌弹唱故里”。 “利用互联网让更多年轻人爱上‘非遗’。”拉毛卓玛说,该馆鼓励藏族民歌创作发展,培养民间弹唱艺术家,创编了以“格萨尔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文艺作品,全面摸排县域内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等,对濒危的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抢救。 5月8日,格萨尔说唱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才布扎现场表演。九美旦增 摄 截至目前,玛曲县共有国家级、省级等非遗项目100多项;有国家级、省级等非遗传承人300多名。该馆已对65项非遗进行数字化整理和展示。 58岁的玛曲县尼玛镇牧民才布扎是当地格萨尔说唱传承人之一。随着牧民产业结构改变和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大众传播媒介日益普及,才布扎曾一度为格萨尔说唱的传承忧心忡忡,直到数字化非遗保护的推动,让他宽慰不已。 如今,才布扎还通过微信网络平台教授学生,目前有来自青海、四川、甘肃等地的学生30多人。 5月8日,牛角琴演奏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尕藏旦巴展示其创作整理的演奏曲谱。九美旦增 摄 “80后”尕藏旦巴是玛曲县牛角琴演奏第二代传承人。他说,牛角琴是玛曲县独有的一种弦乐器,曲谱的缺乏和牛角琴制作工艺的复杂,使该艺术传承后继乏人。 “数字化是让民族艺术瑰宝得以完整保存的必经之路。”尕藏旦巴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4首曲目已被刻录成光碟,通过网络平台得到广泛传播。目前,他正在创作牛角琴的演奏曲谱,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 据玛曲县文化馆介绍,该馆还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当地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传习所,通过非遗传承人授课传艺,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民间艺术,最终加入保护、传承、弘扬非遗的队伍。

海外华媒点赞扎尕那:让更多游客解锁甘肃宝藏村寨

村子里的道路不仅可以通大巴车,而且满足现代生活的水、电、网络都很畅通,更难得的是村庄的原始民俗风貌保留得依旧很好。” 24日,秘鲁秘华商报总经理谢允亭表示,近年来,甘南迭部县对于扎尕那生态的保护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令人印象深刻,作为海外华文媒体,要通过报道,让更多华侨华人了解这处古老的村寨。 6月24日,海外华媒甘肃行来到迭部县扎尕那,拍摄当地民族服饰和表演。九美旦增 摄 由中国新闻社、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组织的“行走中国·报道中国”海外华文媒体甘肃行采访活动在甘南州举行,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2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踏访甘南州多个县市。24日,采访团走进迭部县扎尕那。 “我平生未见过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记》的作者曾看见这里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20世纪20年代,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曾多次来到扎尕那,这里给他留下深深的震撼。 6月24日,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一行采访扎尕那民宿老板。九美旦增 摄 扎尕那村位于迭部县益哇镇,海拔3000米左右。“扎尕那”在藏语中意为“石匣子”。从迭山高处俯瞰,扎尕那的地形宛如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完整古城。2023年,扎尕那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乡村”,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探秘仙境。 “过去我们家里放牧,我到外面跑大车,一年赚个五六万元,日子紧巴巴的。2021年靠政府补贴把家里的民宿建好,这两年游客多,年收入翻了好几番。”扎尕那代巴村村长卓玛交告诉记者,现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借当地不断攀升的游客流量,开起了民宿当上了老板,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幸福指数提高了不少。 近年来,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当地政府花大力气提升扎尕那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将文旅产业打造成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据了解,2023年该县全年接待游客413.1万人次,而全县人口为5.1万人。 6月24日,图为扎尕那村中的帐篷民宿。九美旦增 摄 在了解了几户村民通过打造原生态民宿发家致富的故事后,海外华媒代表们赞叹不已,新西兰BNE佳讯全媒体集团董事长张书豪表示,这次来到扎尕那感受到了当地民众的勤劳和智慧,他希望将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故事带回新西兰,让更多游客来亲身感受这个“宝藏”民族村寨,深入了解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特色。 在扎尕那采访过程中,时而下起雨,时而又晴空万里,智利南美新闻网总编辑王雪琰面对此情此景时说,这样的自然景观在智利也有类似的场景,然而淳朴亲切的村民与生态和谐共生的景象,在扎尕那采访期间留下深刻印象。

与世界握手!盛夏的迭部迎来海外华文媒体团

6月24日 迭部迎来了海外华文媒体甘肃行采访团 穿越洛克之路,邂逅最美风光。高耸入云的山峰、清香自在的杜鹃花、潺潺流淌的溪水……顿时让采访团忘却路途的疲惫。大家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畅游,惊叹洛克之路的惊险与神奇,享受大自然的惊喜与魅力。 用镜头定格美景,用心体验藏家蝶变。迎着朝阳,采访团走进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扎尕那,亲身体验当地正在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及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古朴宁静又充满现代色彩的扎尕那代巴村、达日村、东哇村、业日村给采访团家的温馨与亲切。大家一起住民宿、品藏餐、学唱原生态民谣……感受现代村落的发展与变化,同时采访了当地民宿建设运营及文旅产业收入等情况。 藏族服饰独具特色雍容华贵,美观大方让采访团为之叹服。在扎尕那仙女滩采访团采访拍摄民族服装展演,蓝天白云下美丽的仙女滩成为藏装秀的背景,明媚的阳光成为最自然的“打光灯”,精美的民族服饰在独一无二的环境中更显魅力无穷。 县委副书记牛学勤在欢迎晚宴上致辞,对华媒采访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在泰吾赛雍藏寨采访团体验了特色美食,欣赏了罗罗舞表演。罗罗舞舞步优雅、轻缓、柔和,欢乐舒缓的曲调深深吸引着采访团。 跋山涉水,向世界呈现迭部。据了解,本次活动由中国新闻社、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联合组织举办,25位海外华媒代表分别来自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南非、韩国等国家。 他们用独特视角、专业的技术、斐然的文案……将迭部之美推向世界。 听采访团怎么说~ 迭部视野 ,赞36 秘鲁秘华商报总经理谢允亭分享一路感受。 迭部视野 ,赞100 CHANNEL33新西兰中文电视台宋雨璇表示,通过体验扎尕那淳朴的民风,欣赏优美的环境,与群众促心交谈,对藏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迭部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山水生态与田园风光各放异彩,吸引更多海外游客走进迭部,爱上迭部,同时也为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中国电视-《金牌新字号》:城市“技艺” 彰显“金牌”价值和文化底蕴

地方“绝活”,城市“技艺”。《中国电视》邀您跟随《金牌新字号》的镜头,探寻“金牌新字号”企业的价值,感受中国城市的文化底蕴。 生态智慧牧场 节目探访小分队走进呼市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这里机器人在投喂奶牛、挤奶。两小时牧场奶源直达工厂,全程4℃冷链运输,年产6万吨,可保障128万婴幼儿每年的奶源供应18条生产线,每小时可灌装40000包牛奶。而呼和浩特有12000多座光伏大棚,年均光伏发电量超18亿度,这相当于60多万吨煤炭燃烧产生的能源。光伏发电与现代农牧业有机结合,是当地绿色发展生态循环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牛奶无人运输车 宁波澥浦船鼓是当地的非遗项目,是一种集打击乐(以鼓为主)、船型道具和民歌小调为一体的反映浙东渔民生产生活习俗的民间舞蹈样式,渔家风味十足,已流传百余年。节目探访小分队向当地传承人学习非遗技艺,还参加了热闹非凡的宁波“村晚”,带领观众一起感受当地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澥浦船鼓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金牌新字号》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1PzA  

中国电视-《艺术里的奥林匹克》之《2024年巴黎奥运会海报》

节目海报-奥林匹克

6月23日是国际奥林匹克日。《中国电视》邀您关注《艺术里的奥林匹克》之《2024年巴黎奥运会海报》,一起探寻这件作品的独特之处,共同期待巴黎奥运盛夏开幕。 系列节目《艺术里的奥林匹克》,通过对古今中外与奥林匹克相关的艺术作品的展示与解读,融合历史背景、人物故事、文化渊源为一体,用艺术视角展示奥林匹克文化、阐释奥林匹克精神。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海报》这期节目中,专家将东西方文化结合,诠释了海报中圆形的水所代表的生命力量,运动活力;圆形的地标组合所象征的不断循环,联结和圆满的意境,以及其中无处不在的奥林匹克历史与体育精神,用想象的翅膀创造美的奇迹,凸显这幅图既是一幅体育盛会的宣传海报,更是一件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独特之处。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艺术里的奥林匹克》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2cZT  

中国电视-《甜蜜星球》:综述

生活也许平淡,也许艰难,但总有些甜蜜的瞬间,为我们驱散困扰与疲惫。《中国电视》邀您关注《甜蜜星球》,带您探寻全球的甜点,共赴一场视觉和味觉的双重盛宴。 中国和荷兰合拍的6集系列纪录片《甜蜜星球》,记录了世界各地来自不同文明背景的人们对甜食的共同追求与创造。摄制组历时4个月,走过全球10个国家,从中国潮汕地区到美国纽约,从巴基斯坦到加拿大,从北极圈到南美大陆,从“自然之甜”“甜的传承”“甜的迁徙”“甜的灵感”“甜的碰撞”“苦尽甘来”6个维度切入,采取逐集递进的叙事手法,将节目镜头对准北极圈的冰岛海盐巧克力、南美大陆最南端的乌斯怀亚甜品小屋、巴基斯坦的传统甜品、加拿大的枫糖浆、中国春节传统潮汕甜食、哥本哈根传承百年的老蛋糕、以及承载纽约两代移民传承技艺的甜甜圈等代表性甜品,突出自然是“最伟大”的甜品酿造师,展现甜食背后的文化碰撞、交融与传承,讲述人们从生活中汲取甜食制作灵感、以及甜食带给人类的慰藉与温暖的故事,串联起全球观众对于美食的共同热爱。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甜蜜星球》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2ebq https://yspapp.cn/2ebs  

又是一年省庆时——一文了解魁北克省庆日的来龙去脉及今年的相关活动安排

七天记者 颜宏 6月24日,是一年一度的魁北克省庆日(La Fête nationale du Québec),也被本地人称为Saint-Jean-Baptiste节。实际上这一节日与通常意义上的建国或建省无关,而是一个源自法国、为纪念圣经中记载的施洗约翰而设立的具有宗教色彩的节日,被法国移民漂洋过海带到了北美,迄今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从赋予它政治含义的Ludger Duvernay事件开始算起,今年恰好是190周年。 缘起 1534年,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埃(Jacques Cartier)率领2艘船和61个水手离开法国港口圣马洛(St. Malo)向西航行,寻找传说中的东方以及香料和金银财宝。他们先是抵达了纽芬兰,绕行后发现这只是一个岛。继续航行到达了今天的新不伦瑞克省(New Brunswick),和当地的原住民做起了生意,法国人用携带的铁器交换土著人的毛皮。接下来卡蒂埃来到今天魁省的加斯佩(Gaspé)半岛,遇见了一群打鱼的易洛魁人(Iroquois)。卡蒂埃当着易洛魁人斯塔达科纳(Stadaconé)部落酋长唐纳科纳(Donnacona)的面儿,竖起来一个十字架,上面写着“Vive Le Roi de France”(法兰西国王万岁),又花言巧语地让酋长的两个儿子(也有记载说是绑架)跟他们一起回了法国。1535年,卡蒂埃带着3艘船、110个水手和酋长的两个儿子再一次出发前往北美,这回他一路顺着圣劳伦斯河深入内地,到达了今天的魁北克城和蒙特利尔。等卡蒂埃巡视完整个蒙特利尔岛回到港口时已经临近冬天,无法航行了,只好在斯塔达科纳部落的领地上过冬。船员们染上了严重的坏血病(主要是因为缺乏维生素),死了25个水手。还是原住民用煮熟了的树木汁治好了他们的病,但作为回报,卡蒂埃和他的船员们把欧洲的传染病(主要有天花、麻疹、流感、鼠疫、疟疾等)传给了毫无免疫力的当地人(在前一年,圣马洛港口曾爆发严重的瘟疫)。卡蒂埃临走时还恩将仇报地绑架了唐纳科纳酋长和其他四个人做人质,带回了法国。部落的人为了赎回酋长,提议用另外五个人换那五个人回来。卡蒂埃表示同意,但等5个人到达后却并没有如约放回酋长等人,最终被绑架的唐纳卡纳酋长再也没能回到北美,而是死在了法国。 卡蒂埃的一系列航行和被称为“新法兰西之父”的萨缪尔·德·尚普兰(Samuel de Champlain)的探险活动成功地帮助法国在北美大陆上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殖民地,奠定了“新法兰西”殖民地的基础,也把法国文化和传统带到了魁北克,包括法国人过的“施洗圣约翰节”(La fête Saint-Jean-Baptiste),而随着“新法兰西”的扩张和发展,这个节日逐渐成为北美地区所有法裔人的节日。根据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说法,“圣约翰”生下来便能张口讲话,而且句句洗脑,成人之后专门负责在约旦河边为他人施洗,他最著名的施洗对象就是耶稣。“圣约翰”给他人施洗,劝人悔改,直言他们的罪过,包括国王的不是,最终得罪了当时的王——犹太王安提帕斯(Hérode Antipas),王将其逮捕并处死,后人为纪念他而设立了这一节日。 但直到1834年,这个节日才开始具有政治意味。当时一位印刷厂老板、报社编辑Ludger Duvernay是一个激进的法裔主权保护者,曾为了反抗英裔的统治四次被捕。他在这一年和他人一起成立了Société Saint-Jean-Baptiste 协会的前身Société Saint-Jean-Baptiste de Montréal,宗旨是激发魁北克法裔的自豪感和为争取自由抗争的勇气。1843年,这个协会开始正式组织6月24日的节庆活动,希望能把这个节日办得像爱尔兰人的圣帕特里克节(Fête de la Saint-Patrick)一样团结起所有的爱尔兰人,并为自己的族裔感到自豪。 这个协会组织的第一次Saint-Jean-Baptiste 节庆祝活动是在John McDonnell律师的花园里举行的,就是今天的蒙特利尔温莎车站(Gare Windsor)旧址。在这次活动中,他曾提出著名的祝酒词:为所有合法权力的源泉——人民干杯!(peuple, source primitive de toute autorité légitime),第一次正式把魁北克人祝颂为奠定并应该拥有合法权力的人民。 第二年举办的Saint-Jean-Baptiste 节则在Rasco 宾馆举行,并提出了新的口号:希望、祖国、团结(Espérance, patrie, union),也是在这一次庆祝活动中,年轻律师、音乐人George-Étienne Cartier 演唱了他创作的《Ô Canada! mon pays, mes amours》(注:这歌名虽然跟现在的国歌差不多,但并不是现在版本的加拿大国歌)引起广泛关注,并在以后的英裔和法裔的对抗中承担起类似中国抗日战争中《义勇军进行曲》那样激励人心的作用。 Saint-Jean-Baptiste协会之后找到作曲家Calixa Lavallée为该诗谱曲,Adolphe-Basile Routhier爵士重新填词,于1880年6月24日第一次在魁北克城唱响,引发全城轰动。当时因为这首歌的歌词只有法文的,所以民间又产生了许多英文版的歌词。官方英文版的歌词则是使用了Robert Stanley Weir法官在1908年写的一首诗,跟法文版有一点点相似,但又不是直接翻译,并删除了法文原版中的宗教用语,如花环,宝剑和十字架等,而歌名《O Canada》也是在同一年才确定下来的。这部伟大的作品在一个世纪以后的1980年才被正式确定为加拿大国歌,并在首都渥太华举行了国歌命名仪式。 … Read more

中国电视-《方言这么美》之夏至篇

VCG211332242181

岭南五月熏风吹,荔枝初熟红累垂。《中国电视》邀您关注《方言这么美》,带您“品尝”夏至时令下广州增城荔枝。 古代关于荔枝的记载很多,《上林赋》中称荔枝为“离支”,到东汉时变为“荔枝”沿用至今。唐代白居易不仅喜欢荔枝,还多次写诗吟诵它“奇果标南土,芳林对北堂。素华春漠漠,丹实夏煌煌。叶捧低垂户,枝擎重压墙。始因风弄色,渐与日争光”。诗人把硕果累累的荔枝与红日相媲美。 荔枝原产于中国南方,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因其种植荔枝历史久远,栽种面积占全国之首,且有桂味、糯米糍、仙进奉、水晶球等优秀品种而成为荔枝的主产地。身处珠三角的增城,夏至蒸腾的暑气夹带着果香扑面而来,刚摘下的荔枝浅尝几颗后,将其余的果实带回家,做出几道美食佳酿,只为把夏日的甜美封存在此。简单的做法是将白酒、冰糖和剥皮去核的鲜荔枝泡一坛荔枝酿;还可以将荔枝肉和玫瑰花,加冰糖腌渍成玫瑰荔枝酱,果香与花香融于一起相得益彰。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方言这么美》更多精彩内容: 广州话版:https://yspapp.cn/2eFp 客家话版:https://yspapp.cn/2eFq 沪语版:https://yspapp.cn/2eFr  

2024海外华文媒体杭州行采访活动启动

【加拿大七天传媒讯】(记者陈汝燕 杭州报道)2024年海外华文媒体杭州行采访活动6月18日在杭州新侨饭店举行了启动仪式,来自加拿大、英国、美国、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近30位华文媒体代表及杭州有关部门代表出席活动。活动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杭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上城区侨办、侨联、余杭区侨办、侨联、 富阳区侨办、侨联承办。会议由杭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侨办主任王新宇主持。杭州侨联党组书记赵欣浩致辞。 杭州市侨办主任王新宇主持启动仪式。 杭州市侨联党组书记赵欣浩在致辞中说:“很高兴在江南初夏时节,在历史、文化、时尚交融的杭州与大家相聚。我谨代表本次主办方杭州市侨办、侨联,向出席活动的各位海内外华文媒体朋友和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杭州是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勇立潮头的创新活力之城,风景秀丽的生态文明之都。近年来,杭州在创新创业、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当前正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目标定位,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2023年,杭州成功举办第19届亚运会,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透过“亚运之窗”向世界多维度展示了“中国特色”。今天,我们希望通过各位媒体朋友的镜头和笔触,将杭州的魅力传递给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州、关注杭州、爱上杭州。 海外华文媒体是传播中华文化、讲好杭州故事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杭州市侨办、侨联围绕“杭州亚运”“共同富裕”“创新创业”等主题,连续组织海外华文媒体杭州采风活动,向世界推广杭州、宣介杭州,扩大了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已经成为杭州侨界的一项品牌活动。 今年的海外华文媒体杭州行采访活动,我们也安排了丰富的行程,考察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和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深入“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黄公望隐居地,探寻富春江一脉灵气;我们在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看见南宋,体验宋韵文化;还将采访余杭区未来乡村共富工坊,见证杭州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我们相信,今年的海外华文媒体采访杭州活动,不仅是一次新闻传播的盛会,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宴。 我们真诚希望,通过本次海外华文媒体杭州行采访活动,大家能够亲身感受、亲眼见证我市上城、余杭、富阳等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发生的可喜变化,感受杭州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向世界呈现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别样韵味和风采。我们热切地期待各位媒体朋友通过笔尖和镜头,深入挖掘杭州的独特魅力和发展亮点,用生动的文字和精彩的画面向全世界展示杭州的美好形象和蓬勃发展。 最后,我预祝此次海外华文媒体采访杭州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媒体朋友在杭州度过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时光!” 纽约商务传媒集团董事长冰凌先生代表海外华文媒体致辞 参加此次活动的媒体代表合影 启动仪式前,媒体代表参观了杭州特色街区清河坊。 清河坊是中国开放式街巷制的起源地,是目前杭州城内历史渊源最深厚、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街,街区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商业业态繁华,是中外游客体验“宋韵杭风”的必到之地。 清河坊历史街区西承西湖文化景观,东接京杭大运河,位于南宋都城临安城遗址的中心位置,由河坊街与中山中路(南宋御街)十字交叉形成核心骨架,占地约22万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年均客流量超过3000万人次。 自2001年开街以来,街区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荣膺国家AAAA级景区、中华老字号第一街、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等十多项国家级荣誉,是展示杭州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商、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 2021年和2022年,清河坊历史街区同时斩获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首批旅游休闲街区荣誉称,成为上城区首个“双国字号”景区。 围绕南宋皇家文化和市井民俗文化交映相协的主线,街区内非遗、老字号品牌汇集,现有胡庆余堂、方回春堂、朱炳仁·铜等非遗企业33家,万隆火腿庄、景阳观等老字号企业30家,历保文保40余处,文博艺术类场馆10余处。   代表们参观了浙江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这座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博物馆位于吴山脚下南宋皇城根处,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及其子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军岷用毕生精力、耗时10余年打造。 民居以明清时期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呈现。除立墙和地面外,馆内的门、窗、瓦、脊梁、立柱、家居、艺术品等全部采用铜质结构和装饰,共耗费150余吨铜,是中国第一座铜雕艺术博物馆。 江南铜屋以铜为基调,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绘画、雕塑、建筑、书法,交融和合,是中国唯一一座铜建筑民居大宅。集铜雕艺术所有类型,数量达2000余件。 江南铜屋回廊穿连,厅楼叠筑,铜光闪烁,古朴华贵,内部共设六大展厅和二个展览馆,分别是:序厅、建筑厅、佛教厅、民居厅、艺术厅、文创厅,以及朱炳仁文献馆、地宫熔铜艺术展览馆等。 博物馆收藏陈列了“朱府铜艺”的典型代表作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铜艺术品,朱炳仁当代熔铜艺术作品等各类兼具艺术价值和时代价值的藏品,以及从传统到现代各种铜文化相关的珍贵文献资料。 目前“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馆内共有藏品2000余件,是中国收藏近代铜艺术最多的铜雕艺术博物馆。 该博物馆建成17年间,一直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每年吸引千万游客驻足观看。这座集规划展示、学术研究、创作教育为一体的铜艺术博物馆,是浙江重要的国家非遗铜雕文化与艺术展示基地,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是杭州最具魅力民间博物馆之一。 代表们还参观了著名的胡庆余堂。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编辑独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