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艺海无边 ——访雕塑艺术家程树

  七天记者胡宪 2009年加拿大国庆节前夕,编辑部接到电话,对方说,为了表达加国华人对加拿大的感激与热爱,愿将自己的雕塑作品,名为“高山仰止”的特鲁多前总理头像赠送给有关方面,希望七天报社帮忙玉成此事。 他,就是原中国美术协会会员,著名雕塑家程树人先生。 高山仰止 国庆节后,记者在蒙特利尔拉瓦市程树人先生家中的“潜心庐”对他作了专访。 潜心庐不大,陈列着程树人的多件精品。《屈原铜像》获1985年上海艺术优秀奖,参加了中国第六届全国美展;《滥竽充数》获1989年上海城市雕塑40年优秀奖,铜原稿参加保加利亚第9届国际讽刺与幽默双年展并被收藏,还有表现中国石油工人的作品《开拓》,歌颂奥运体育精神的作品《超越》,每一件都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震撼人心。 其中最显眼的是一尊石膏雕像,巍峨高山之上,特鲁多总理带着自信的微笑,深邃地望向远方。这就是程先生准备献出的作品——“高山仰止”。 在程树人先生的心目中,加拿大有两位英雄,一个是白求恩,一个是特鲁多,白求恩为中国人民献出了生命,特鲁多则开辟了中加关系的里程碑。他说:“那时,我已经大学毕业了,我就是从他的身上,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政治家。40年前,特鲁多总理置个人毁誉于不顾,高瞻远瞩地发展同中国的外交关系,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可谓是惊人之举。他对世界的贡献有目共睹,从那以后,世上也再没人小看加拿大,今天我们能愉快地生活在这里也全是拜他所赐。” 2000年,特鲁多总理病逝,当时身在温哥华的程树人感慨万千。作为一个雕塑家,他渴望用艺术的手法歌颂这位伟人。 “我在美国考察过‘总统山’,之后就一直有个梦想,”程树人说:“如果给我一座山,我将怎么做?我觉得特鲁多总理很值得做一座山,名字就叫‘高山仰止’。” 他的想法受到温哥华华人社区的欢迎,为了赶上追悼大会时用,他必须在两天之内完成作品。程先生说:“两天之内做个‘急就章’,对文字、书法、绘画来说还行,对雕塑艺术则非常困难。因为人物雕塑不能不像,不能创造,它要求从N个角度使被塑者在观者眼中‘复活’。我当时收集了特鲁多总理从小到大在各种场合的大量资料,选定他的特定时期,力图把他生命中最精彩,也最有概括性和代表性的一点定格。”这幅作品在温哥华一家画廊展览了一段时期后,程先生作为个人收藏品带到了蒙特利尔,后来又不断听取好友意见,进行加工修改,直到采访的当天上午才最后完成。 程树人认为特鲁多属于全体加拿大人民,包括华人,如果没有特鲁多,就没有我们加国华人的今天,因此他的“特鲁多”作品也应当属于全社会。 艺术殿堂 程树人1942年生于南京,中学开始习画,59年高中毕业考入中央美院雕塑系。“我一生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六年的大学生活,我像一步跨进了艺术殿堂,每天和米开朗基罗、罗丹大师的作品为伍,一有时间就去故宫、美术馆倘佯,老师们都是国内的顶尖人物,我们下了课可随时去他们的家中求教拜访,除了美术类课程,我们还学人体解剖和建筑,这些都非常有意思。可以说,我幸运地接受了一套完整的美学教育,为我的艺术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5年程树人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广告公司、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和上海园林设计院工作,期间主要作品有《聂耳纪念像》、《屈原铜像》、《女娲补天》、《宝玉下凡》、《开拓》、《滥竽充数》等。他的一些作品今天依然在中国的公园里被人们欣赏和赞叹,成为人们的摄影背景。例如云南昆明翠湖公园的聂耳雕像,就是程树人先生1985年制作的。当时,上海要举办纪念碑雕塑展览,程树人构思了聂耳主题。记者问为什么,他说:“中国人一直有一种英雄情结,我也一样。小时候我们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长大后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聂耳,是中国人民的英雄。学了雕塑后,我明白,雕塑艺术在艺术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雕塑家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就像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的象征,雕塑作品一定要有永恒的魅力。” 程树人的雕塑设计稿展出后深受好评,1980年获上海城市雕塑设计优秀奖,1984年昆明市委和团市委从18件全国征稿中选用了他的设计并邀请他在聂耳的故乡完成了那件高2.7米,连基石高4.4米的花岗石雕像,胡耀邦总书记为雕像亲笔题词:“人民音乐家聂耳”。 1987年3月英国伦敦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将他列入《世界名人录》。 十年磨剑 “在上海,我感到很难再有重大突破。艺术需要不断的刺激、需要来自生命的‘火花’体验。” 1990年10月,程树人怀着对“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的艺术憧憬来到加拿大。 刚来时,他包过面条刷过漆,用他的话说是“三条腿走路”:坚持艺术、生存拼搏、学习英语。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程树人先生成立了自己的专业公司——“树人环境艺术”,那年他51岁。 2000年,为了纪念和表彰华人对加拿大的杰出贡献,加国三级政府决定在温哥华市树立主题雕像,在全国范围内征稿。 程树人苦思一个月,在20多个方案中反复推敲琢磨,最后,他的设计在全国98个参赛艺术家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的构思过程很复杂,”程先生说:“首先我确立了作品标题为‘加华丰功纪念碑’,那么加国华人有哪些丰功呢?第一代华工修了铁路,这个人人皆知,但是第二代华人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却有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正是这批华裔士兵回国后,政府才给了华人以公民权。这下更大的问题来了,出现了两个主题,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如何才能把两个主题有机结为一体?最后,我从华表找到了灵感:以‘中’字为主体建筑,一边是华工,一边是华兵,正反一幅对联‘加华丰功,光昭日月;先贤伟业,志壮山河’,这样就把一个建设加拿大,一个保卫加拿大这两个主题全部表现出来。” 华表,是中国古代皇帝上告天庭的柱子,程树人用一个高高的“中”字,以华表的英姿将加国华人的丰功伟业昭告于天下,名垂千古。 这个“中”字,除了代表中国人和中国哲学的中庸之道,程先生在这里还赋予了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融合、加入进去,以此表达移民与当地社会的相容关系。在旁边的中山公园和中华文化中心的环绕下,雕像和周围的环境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如此博大精深的东方理念和极富现实意义的西式创意,难怪无人可与争锋。2003年11月2日,这座饱含着程树人先生的智慧和心血的纪念碑在温哥华华埠纪念广场宣告落成。 程树人先生对这件作品非常满意,他说:“我用了整整十年来等待这个机会。终于,我可以对自己、对故国、对加拿大‘交账’了。” 艺海无边 说是可以“交账”了,名义上也确实退休了,但是与程先生深入交谈,记者分明听出“老骥伏枥”的声声嘶鸣。 当记者问起“潜心庐”的寓意时,程树人先生笑着说这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浮躁。 “我其实很苦闷,艺术究竟能走到哪个境界?”程树人告诉记者。有朋友劝他说,搞你的雕塑就行了,想那么多干嘛? “我能不想吗?”程树人略显激动地说:“世界已经进入21世纪了,电脑时代的科技对人体艺术的冲击我能不想吗?”在这些想法的撞击下,他一有时间就往工作室跑,经常废寝忘食。他的桌上堆满废弃的手稿,画板上是怎么也画不完的半成品。 程先生说:“拿着养老金,和老伴女儿还有外孙过着开心的日子,不用为衣食发愁,可是没有了‘饥寒交迫’,那种为生存而奋争的冲击力也没有了。” 其实,程先生谈了好几个构思,对记者来说,每一个都匪夷所思,每一件作品一旦真的面世,都必定惊世骇俗,可是程先生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件作品拿得出手。 他认为这是由于自己不够“狂”造成的。 “‘少学规矩老要狂’,这是我退休两年来思索的结晶。”程树人说:“少年时学习规矩是必要的,但是人到老年而不‘狂’,则无法突破原有的束缚,则难以跟上现代的艺术感觉。例如,这尊特鲁多的雕像,完美而合理。然而,特鲁多那让人佩服的、敢为人先的‘狂态’也许需要另做艺术构思来反映。”程树人对此颇感意犹未尽。 他说:“我知道自己应该变,但是怎么变?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我还没有找到答案,也许一辈子也找不到。” 他说:“给我个题目,我能做出很好的作品,但要创造一个新的领域,带领一个新的风潮,我还做不到。也许是高度不够?也许是狂的不多?也许,就是缺少那么一口气。” “……” 像程树人这样已经成名的艺术家,到了老年还在为自己的“艺术风格”而困惑,为将来的“艺术方向”而烦恼,这应该说是艺术家的志气,人类艺术发展的福气。 “七天创造世界” 尹灵 我是从这几个字中认识程树人先生的。 胡宪采访、发表程树人先生文章的前后, 我一直都在出差,所以既没有参与采访,发表前也没有读过原稿。有一天,胡宪交给我一幅字,打开来,“七天创造世界”六个苍劲有力的草书出现在面前,我一下子泪奔。 我把这幅字拿去进行了装裱,挂在七天办公室里。如今,每一个走进七天办公室的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七天创造世界”。他激励着七天人,在创造世界的进程中不断向前….. 见到程树人先生是2010年8月。我和胡宪参加一个横跨美国的旅行活动,先从蒙特利尔飞抵温哥华,在温哥华稍事休息一两天,然后乘车进入西雅图,从西雅图开始一路向东,丈量美国。 那时程树人先生已经搬到温哥华,他开车到宾馆来接我们,带我们到了温哥华唐人街,先看了几幅壁画,是程先生创作的华人题材的作品,他向我们一一介绍每个建筑物,每面墙,每个人物,创作的构思、背景、细节等。然后程先生把我们带到了温哥华唐人街的地标:“中”字纪念碑前。我们一下子被眼前的雕塑所吸引,在异国他乡见到中国的华表,那种亲近、亲切、激动的感觉,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看到修铁路的华工、扛枪保家卫国的战士……一段不算久远的历史出现在眼前。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人对加拿大的贡献,也许只能从历史书中找到,而一件雕塑,一件矗立在街头的艺术作品,则无声地述说着华人在加拿大的存在,对加拿大的贡献,过去、现在、未来……永远。作品虽然是无声的,但无声胜有声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如此震撼,它传递着华人的情感、激情、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人,不忘历史,贡献社会。 我们在雕塑前拍完照片,程先生又带我们在温哥华华埠继续转悠,向我们一一指出哪个建筑、哪面墙可以创作哪些作品,在程先生的心中、眼中,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攀登,就是他的日常生活。 而我们,每天都在程先生的鼓励中,行走在书写华人历史的进程中,虽苦犹甜。 七天创造世界。 2016年7月15日于飞机上  

郴州“一”瞥

C:\Users\Administrateur\Desktop\中国行2017\湖南资兴\5、资兴风光图片\东江湖\曹广文:东江湖.jpg

文图:明居 九月五日,乘坐时速达300公里的“和谐号”G73次高铁南下,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曾经熟悉而今又变得陌生的风景,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直奔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湖南郴州。 出发前对郴州的了解是有限的,只知道她是湖南的南大门,是老一代中国女排成就“五连冠”伟业的福地。通过几天的走访,我对郴州的认识和了解逐渐“立体”起来,她的美让我惊诧,她的建设成就让我惊讶,我有点羞于自己以前对她的“无知” ,甚而至于怪罪起她的低调来了。 郴州古称林邑,意为林中之城,全市森林覆盖率70%,名副其实。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标准,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到每立方厘米1500个时,是空气清新的标准,达到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上,则具有医疗保健的功效。郴州别名“福城” ,生活在每平方厘米高达数万个负氧离子的森林之城的郴州人,实在有福气。查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郴字除了地名和姓氏,也没有别的意思,这一点倒是和我的家乡河南濮阳有一比,濮字独属濮阳,郴字独属郴州。 郴州“北瞻衡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人文毓秀之所”。郴州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是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也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是湖南省重点打造的“新增长极”。 魅力东江湖 曹广文 摄 按照当地人的权威概括,湖南郴州的特色可以用“一山一湖一泉、一城一岭一会”这六个“一”来描述 :“一山”是莽山,中国南方面积最大、生物物种保存最完好的国家森林公园;“一湖”是东江湖,有“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的美誉;“一泉”是汝城热水温泉,号称“中国华南第一泉”,高温98度,可直接煮鸡蛋花生,富含保健成分“氡”;“一城”是桂东县,森林覆盖率达86.4%,负氧离子平均每平方厘米2.25万个,还是第一军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发源地;“一岭”是书仙岭,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的美誉;“一会”是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无愧于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称号。 雾锁小东江 渔民撒网忙 飞天山绝壁悬棺 “一山、一水、一泉”是郴州山水风光的精髓。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这次无缘去登临莽山、拜谒桂东、书岭求仙,遗憾只能下次来弥补。几天来,飞天山的奇(“无一山不奇,无寸土不丽”(徐霞客语), 东江湖的秀,小东江的雾(“仙境原来非梦幻,随风飘落在人间!”厉以宁语),资兴古八景之首的兜率灵岩的幽,汝城热水温泉的润已经令人流连忘返了。 兜率灵岩 钟灵毓秀 曹广文 摄 汝城中华温泉博览馆 或许用几天时间全面认识一个城市有点太短暂,所以这种“立体感”也许算不上全面,那么现在就允许我对郴州的所见所闻,不妨再多用几个“一”来做补充。就象一幅美丽的拼图,放上最后几块,在山水美景之外,添加些人文色彩。 一台昆曲 这次南下旅途中正好有余秋雨的《中国文脉》一书相伴,跟着大学者的思绪梳理中国文脉。从远古的《诗经》,到先秦时期的屈原和《离骚》,从司马迁的《史记》,到唐诗宋词的文学高地,一直到元代,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一个重大缺漏—戏剧,才得到了填补,明清两代五百四十余年,中国文脉严重衰弱,昆曲是明代的一个传奇,是与古希腊悲剧和印度梵剧齐肩的文化奇迹。 郴州在文化上没有让我失望,来到第一天就让我邂逅了戏剧的活化石—昆曲。昆曲是”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迄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是世界三大古老剧种中独存于舞台的剧种,2001年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全国七大昆剧院之一的湖南省昆剧团(湘昆)居然在郴州! 昆曲《游园惊梦》剧照 在昆曲系统中,虽“腔出吴中”,但“声各有变”。湘昆音乐既有文雅的共性,又有质朴的个性,表演上优美细腻中显出粗犷豪放的风格。受本土地域文化的影响,湘昆接地气、节奏明快,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田汉称湘昆是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近年来,湘昆成了一张推介郴州、宣传湖南、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美名片。当晚演出的是描写鲁智深醉酒模仿十八罗汉的《醉打山门》和《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片段,一武一文,相得益彰。没想到,在郴州,我还把了一下中国文脉!   一座书院 一座城市没有水就会缺少灵气,一个地方没有书院就缺少厚重。汝城县是理学鼻祖周敦颐著述《爱莲说》、《太极图说》、《拙赋》等千古名篇之地,汝城濂溪书院为郴州增添了文化上的厚度。濂溪书院是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播宋明理学的文化宝地。濂溪书院为仿宋建筑,四合院砖木回廊结构。自创办以来,书院人文蔚起,声名远播,濂溪遗韵历久弥光,历代名师在此传道授业,一大批经天纬地之才脱颖而出。濂溪书院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哲学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在理学发展史上,更处于其他书院无法比拟的核心、灵魂和渊源的显赫位置。 周敦颐是宋代著名哲学家,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是把世界本源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肇始者。与其理学思想的后世传承者朱熹相比,周敦颐的著作现存世的并不多,但影响深远,都是名篇,其中《太极图说》仅二百多字,《通书》也不满三千字。相传1063年的5月,周敦颐应邀与一群文朋诗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致,大家便相约写诗作文。周敦颐一气呵成挥笔而就一篇119字的散文,就是名传后世的《爱莲说》。其中“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更是人人称颂。 理学鼻祖周敦颐 《爱莲说》从衬托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从中表示自己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据介绍, 濂溪书院现在还是郴州市干部的廉政教育基地,正是恰如其分的选择。 一个故事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述了一个“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这件体现军民鱼水情的真实故事, 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湖南汝城县沙洲村。 习总书记讲话原文如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这个故事经习总引述后变得家喻户晓,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也给平静的小山村带来了许多变化。如今, 沙洲村正在开发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文化基地, 徽派民居鳞次栉比,修通了公路,建设了文化广场,”半条被子”的故事通过舞台以艺术的形式向游客和来访者再现。 “半条被子的故事”实景演出 9月9日上午,我们走访了沙洲村,参观了徐解秀故居,与年逾八旬的徐解秀的两个儿子进行了交流。旧故事,千里寻,新故事,尤感人。来自澳大利亚的两位团友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两位老人嘘寒问暖,并悄悄地留下了一笔慰问金,这件事还是后来才听说的,感动了许多人。 在参观访问现场,几天来在其他场合,我们注意到郴州当地许多干部胸前都别了一枚党徽,叫做”共产党员岗”,意在作出表率,接受监督,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拒腐防变。这种现象以前回国没见过,在国内其他地方也没见过,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一位来自日本的团友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有一种论点,如果日本没有侵略中国,共产党就不一定会发展壮大并最终取得全国政权;现在可以更加肯定地说, 如果日本没有侵略中国,共产党也一定会发展壮大并最终取得全国政权,因为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为民族解放而不惜牺牲的仁人志士。在新形势下,由习总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只要做到不忘初心,精诚团结,就一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将是全国人民之福,也是海外华人华侨之福,更世界和平之福。 故事的主人公徐解秀的大儿子朱中武(左)和二儿子朱中雄(右) 在沙洲村不到两个小时的参观很快就要结束了,在郴州4-5天的参观访问也接近了尾声,下午大家各自乘高铁踏上归途,我们收获了太多感动、太多友情……几天时间内爱上一个城市是否有点太短暂了?但扑面而来的美景、美食、美好感受、美丽见闻和动人故事由不得你自己,我再一次相信什么是一见钟情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郴州再见!我会再来的!到那时候,你的美丽、你的发展变化别让我这位海外游子认不出来了啊!

Post #401

Our Approach You could also call this heading “Our philosophy” or “Our vision.” This is the place to talk about what drives you and your business and what’s unique about your process. What you write here should be something distinct and interesting about your business that sets it apart from others in the same industr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