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方言这么美》:凛风吹霜雪,岁寒有暖阳

6931672294972_.pic

当新年的霞光普照万物,治愈严冬的冷峭。冰雪中梅花凌寒独开,迎接着大地新一轮的枯荣。2023年1月5日迎来小寒节气,小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第23个节气。风吹腊梅香,小寒日初长。飒飒寒风吹来早梅的清香,白昼一天比一天渐长。伴随片片飘落的雪花,我们走进这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中国电视》邀您在《方言这么美》中,感受闽南话、广州话、客家话和潮州话这些中国地方方言里的小寒。新的一年,从最冷的时刻开始,眼前是萧索,心里是希望。人间的温暖,足以融化一切严寒,风吹雪落,即问冬安。 小寒,如约而至。小寒带着“小”字,看似不足为虑,实则非常寒冷。在中国客家地区,有一句气象谚语“小寒不寒寒大寒,大寒一到天就寒”就形象描绘了此时的情形。 小寒时节,中国潮州的广济桥矗立在平静的韩江上,在水天一色的映衬下,多了几分清寒。这里没有“开门雪满山”的漫天飞雪,也没有“千山鸟飞绝”的寂寥;这里有木棉花与枫叶共舞,梅花与青山齐秀,寒风与细雨同眠。 (中国潮州的广济桥) 中国闽南俗语“大寒小寒,无风家己严”,意指大寒小寒期间,即使没有风也会感到寒气逼人。小寒之后的腊月十六,是闽南人一年最后一个牙日,称为“尾牙”,“做牙”仪式最为隆重。在这天,闽南人家家户户都会在厅堂内祭祀土地公,并将供品摆在门口祭祀“地基主”和“门口尪(wāng)”,称为“尾祭”,用以酬谢神明一年来的保佑。 小寒过后,就进入最为寒冷的“三九天”了。伴随着雪花落下,中国不少地方的梅花也跟着绽放,也算是一片肃杀的冬日里为数不多的浪漫。 f (梅花) 小寒料峭,盼雪迎春,年味已温馨。团圆的日子,近在眼前了。小寒,愿您天寒人不寒。愿您有热茶,有火炉,愿您暖且安。 《中国电视》邀请您关注《方言这么美》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2ST

中国电视-妙笔生“春”

f1976622bbd836475b7b8cff58a9c07

征集!#妙笔生春#活动开始啦!《中国电视》邀您参与活动,向世界展示您对“春”的独特理解。 春是鸟语花香、也是落英缤纷;春是万物复苏、也是草长莺飞。您眼中的春是什么样子的?春节就要到了,脸书“学汉语”(@CRILearnChinese)专页发起面向全球网友的征集活动啦!将您手书的“春”字或您记录春日的独特方式,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您的作品就有机会被选中并得到展示哦!  

中国电视-冬日暖阳,热剧分享

descript

本周为2023年第一周,《中国电视》推出《冬日暖阳,热剧分享》专题,与您轻松开启新一年。电视剧《人世间》伴您品人生百味,看沧桑巨变;电视剧《向风而行》与您向阳而生,随风起航;电视剧《县委大院》邀您看大院内外的生活百态;电影《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带您挖掘人类历史,溯源远古文明;纪录片《沙海之上:敦煌和威尼斯》同您跨越千年,探究双城传奇。今天让我们在《人世间》中看人间温暖。 《人世间》 58集电视剧《人世间》通过中国北方城市里一个平民社区“光字片”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轨迹为故事脉络,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呈现了一部中国式家庭变迁的生活史诗。 (《人世间》剧中人物——周秉昆) 剧中的长子周秉义从光字片走出,不论身处低谷还是高位,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 二女儿周蓉为了爱情远赴贵州山区,一句“我绝对不会和冯化成离婚”是其对爱情笃定的独有浪漫,但随着婚姻的破裂,这位先锋女性也将独自面对人生的重大转折。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周秉义的理想、周蓉的热情和周秉昆的质朴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挑战,但在一次次碰撞中,周家兄妹从家里汲取了无尽的力量和希望。   《向风而行》 40集电视剧《向风而行》讲述了鹭洲航空客运飞行部副部长顾南亭和飞行员程霄共同经历冲击与考验,一路披荆斩棘、相扶成长、携手筑梦的故事。 《向风而行》聚焦中国民航从业者们,借由这一群不平凡却又普通的人物职场故事,讲述他们的成长转变和执着坚守,展现当代中国新青年踔厉奋发的积极形象。剧中的顾南亭是一个封闭心门却充满担当的机长。他沉着内敛、低调理性,对自我、对他人要求极高,追求无止境的完美。另一位女主角程霄是一名自由不羁的潇洒女飞行员。性格洒脱而英气,张扬而奔放。 除了聚焦两位机长、飞行员的成长历程,该剧更将镜头对准空乘、地勤、机务等不同岗位、各色背景的中国民航从业者们。蓝天是他们每个人都憧憬的梦想。 《县委大院》 在24集电视剧《县委大院》中,光明县新任县长梅晓歌与县委书记吕青山、副书记艾鲜枝等成为同事,此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急需修复与发展的光明县,林林总总的难题和麻烦接踵而至。 剧中梅晓歌是光明县县长。在初任县长之时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治理能力和天然的亲和力。他走入光明县的每个村镇倾听百姓心声,帮助时任县委书记的吕青山解决迫在眉睫的一系列难题。艾鲜枝则是梅晓歌的得力副手,治理理念与其不谋而合,为梅晓歌在光明县推行的诸多举措找到了发力点。 光明县时任县委书记吕青山面对县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杂症和迫在眉睫的财政危机,难免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梅晓歌的到来为他打开了新的局面,其破釜沉舟的勇气也激发起他的斗志。 院里院外都是故事,在《县委大院》中看基层干部奋斗图鉴,品光明百姓苦乐酸甜。 《沙海之上:敦煌和威尼斯》 “走完这三十日路程的荒原后,便到达一个叫做沙州的城市”,这句话出自《马可 · 波罗游记》。这里的“沙州”,是敦煌曾经的名字。地处中国河西走廊的“沙州”敦煌,与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的“水城”威尼斯,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缘分? 1987年,敦煌莫高窟与威尼斯及其潟(xì)湖,同年被选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项目。它们也是目前全球少有的符合全部六项认定标准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而在更为久远的14世纪,敦煌出现在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名游记中。两个古老的城市,从此有了奇妙的连结。 《沙海之上:敦煌和威尼斯》共4集——《拼图》《地平线》《遗产》《面孔》,每集篇幅50分钟,围绕城市诞生、交通交流、遗产保护和人文记忆四个方面展开。它首次以历史地理学和人类学视角观察和比较了这两座千年文明古城。敦煌和威尼斯是人类历史上文明的十字路口,古丝绸之路的东西大门,而本片所呈现的不仅是一次跨文化的城市文明比较,也是两座千年文明古城隔着沙与海的互望。 《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 人类作为灵长类的成员之一,已经有700万年直立行走的历史。我们从哪里来?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我们的祖先经历了怎样的生命历险才演化成今天的我们? 《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覆盖的中国史前史时间跨度长达一百万年。基于最新考古发现,影片再现人类进化史上的重大发展,涉及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原始族群。在史前神秘的自然中,我们的祖先和这片土地上独有的大型动物共生,为生存展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影片开头描述了直立人如何发现火。影片结尾则讲述了在距今只有两万年前的史前时代,智人是如何离开中国辽阔的疆域,而迈向远方的美洲大陆,去探索一个新世界。 电影通过别开生面的故事、情感、情节和其他故事片元素来演绎关于人类起源的最新科学成果。全片通过七个短小的故事,以最贴近科学、最贴近史实以及最符合史前时代真相的方式讲述了人何以成为人、现代人何以成为现代人。 愿《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凝结中法两国的深厚友谊,愿这部影片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历史的久远与厚重。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更多精彩内容: 《人世间》:https://yspapp.cn/FXE 《向风而行》:https://yspapp.cn/FY4 《县委大院》:https://yspapp.cn/FXw 《沙海之上:敦煌和威尼斯》: https://yspapp.cn/Gx4 《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https://yspapp.cn/FXk

中国电视-启航2023

1111横版主视觉

以梦为帆,全新启航。2022年逐渐进入尾声,新的一年即将开启,《中国电视》邀您与《启航202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一起奔赴新一年的诗和远方! 《启航202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将以篇章结构徐徐铺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变化,生动呈现中国一年来的收获和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景。在轻松、欢乐、温馨的氛围中,跨年晚会期望与观众一起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跨年夜,共同迎接2023年。 这次的舞台坐落于中国台州梦创园,梦创园整体外型酷似一艘巨轮,晚会主舞台设置于园区正中心,由不同造型的帆组合而成,寓意千帆竞发,蓬勃向上! 《中国电视》邀您在北京时间12月31日20:00档收看《启航202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一起启航2023!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启航202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GqS https://yspapp.cn/Gxb

中国电视- 光影中看中国智慧

descript

2022年即将进入尾声,本周《中国电视》推出专题《光影中看中国智慧》,邀您在《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中了解中国人民的奋斗故事,在《了不起的决心》中看24组人物故事讲述中国人的决心;在《我和我的中国故事》第二季中,从世界各国朋友眼中了解中国;在《动析中国式现代化》中读懂“中国智慧”,在《典籍里的新思想》第三季中,从中国典籍出发,找寻其背后的深刻含义。 《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共五集,从青山绿水到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从乡村蝶变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从教育兴邦到守护文化根脉,均以具体、朴实的百姓故事来记录生活的变迁与发展,诠释中国人民“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做出的努力。 您如果对《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这个节目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一下: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special.html?toc_style_id=feeds_with_title&specialId=17516204449134787218&share_to=copy_url&page_type=share&reco_id=u8tZmI2QP8UQXmkmcg&track_id=C9B762A9-5A1A-4EB7-968C-F2ECFF2A8456_693065898043 《了不起的决心》 《了不起的决心》聚焦24组人物故事,向世界真切讲述中国十年巨变,深度展现中国人民屡创奇迹背后的精神力量,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和世界息息相关。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为了共同的地球家园,中国正在为世界提供着中国经验、智慧与方案。纵跃千年,横跨四万公里,从笙管琴瑟的袅袅余音,到万里铁轨的锵锵巨响,从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到链接世界的电子平原。坚韧、勇气、醒悟、执着……《了不起的决心》用24组人物故事,讲述着中国人的决心。这份决心,有如青山初醒。它正于碧江水上,伫立远望,目光所向,白虹照亮。 您如果对《了不起的决心》这个节目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一下: https://yspapp.cn/zKl https://yspapp.cn/AaQ 《我和我的中国故事》第二季 来自美国的林登,用38年书写一封给中国的情书。他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来自苏格兰的弗格森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向世界呈现真实的中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来自伊朗的哈米在中国生活近20年,是浙江义乌伊朗商会会长,也是义乌鸡鸣山社区“国际老娘舅”调解团负责人。来自西班牙的“追象人”康牧飒说中国致力于保护大象,也希望他的工作有助于人类与大象共存。来自法国与大海结缘的“新海南人”高德华,培养出了一支成熟专业的码头管理人才队伍,并和团队打造出亚洲第一个获得“白金五金锚”认证的码头。来自也门的哈里德从1994年来到中国求学、工作、成家,他在中国发展,也在见证中国的发展。 您如果对《我和我的中国故事》这个节目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一下: 美国人林登—用38年的经历写一封给中国的情书: https://yspapp.cn/FmB 大卫·弗格森—用自己的力量向世界呈现真实的中国: https://yspapp.cn/FmD 《典籍里的新思想》第三季 《典籍里的新思想》第三季为五集动画产品。以虚拟主播典典和新新穿越古今场景的形式呈现,从解析象形文字的演化过程入手,解读中华典籍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阐释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的思想根基与文化传承。跟随本期《中国电视》,一起在《典籍里的新思想》第三季中品味典籍,感悟思想。 打开大门迎接客人,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待客之道。孔子的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开放和包容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代代传承的文化内核,从5000年前的《尚书》主张人民之间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的“协和万邦”,到2000多年前的中国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荀子主张的“四海一家”,再到“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当下天宫空间站的“和平利用太空”理念,和“天眼”的全球对外开放,无不传承着中华民族超越民族、平等互助、和谐共享的思想与胸襟。 您如果对《典籍里的新思想》这个节目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一下: 朝鲜语:https://korean.cri.cn/2022/10/16/VIDEkAMIqWo6dd4QUBP0CxiS221016.shtml?spm=C78723.PV6MHGtXainA.E3j9I3W8jndi.128 日语: https://japanese.cri.cn/2022/10/17/ARTIS4iQCSfIVIPosYOvHbNw221017.shtml 《动析中国式现代化》 何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有怎样的发展逻辑?其本质特征和世界意义又是什么?这些都能从多语种融媒体节目《动析中国式现代化》中找到答案。 《动析中国式现代化》通过艺术置景、主播与动画融合互动等多种技术加艺术手法,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本质特征和世界意义。用数字化手段将文字内容具象化、可视化、趣味化,深入浅出讲解了“中国智慧”给世界带来的红利。主播们不停穿梭在各种置景道具中,人景融合,用视觉的信息打破文化壁垒,活用图片、动效等可视化元素为海外受众划重点,形象地讲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不同,呈现了中国人秉持“天下一家”的大同思想,同世界分享更多的市场机遇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国与国和平发展的现代化理念。 (《动析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插画) 您如果对《动析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节目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一下: 朝鲜语:https://yspapp.cn/ELz  

高铁让东方之珠更加真实,航拍使得香港更加震撼

龙阁伊人 最近看了中国中央电视总台《航拍中国》第四季香港那一集,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3年前去香港探望朋友的那次愉快经历。 此前去过几次香港,有乘飞机去的,有坐大巴过关的,2020年1月初去,却是乘坐高铁,这次往返,让我对中国的高铁再次刮目相看。 记得那天到了深圳,朋友从香港发来微信,说晚上设宴,邀请几个朋友一起聚聚。他让我买一张从深圳福田到香港西九龙站的高铁票,他到高铁站去接我。 我从住的酒店打的到福田站,买了去西九龙的高铁票,高铁车厢和内地高铁并无多大差异,登上去之后,找到位置坐下,兴奋地发了一条朋友圈,随后想跟朋友更新一下信息,告诉他我已经上车了,哪知广播里却传来西九龙就要到了的预告声,正诧异呢,才想起来这段路程其实就是十来分钟,拍照、发圈、发微信,时间哪够用啊! 出了高铁,由于我持加拿大护照,通关处人比较少,工作人员给了我3个月的停留期,我说三小时就够了,就是吃顿饭,一会儿还要赶回深圳去。他说最晚一班车大概11点,要在这之前赶回来。我说我买了9点的返程,误不了。 坐朋友的车出了高铁站,满眼的高楼,还是那个心向往之的城市!每次来,每次都满心欢喜,希欢这座城,喜欢这里的高楼林立,正像《航拍香港》呈现的那些画面,美丽的维多利亚港给这座城市增添了秀美和靓丽。 和朋友到了吃饭的餐厅,不一会儿,大伙儿都聚齐了,吃饭、聊天、寒暄,时间倏的一下就过完了,我说9点我还要回深圳福田站,朋友们一看,时间不够啊,干脆那张票不要了,直接再买个11点的回程票吧,一位朋友就在手机上三下两下就帮我预订了一张新票。方便得很。 祖国四通八达的高铁,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出行,也让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和祖国紧紧地连了起来。下次再去香港,我要去看看维港边的那座鼎,看看那里的故宫文物。 借此机会,祝《航拍中国》节目组圣诞、新年节日快乐! 希望看到更多来自祖籍国的美景和航拍节目。

中国电视-《方言这么美》:方言中的冬至

12月22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漫漫长夜后,我们一起静待春风吧。《中国电视》邀您在《方言这么美》中,感受广州话、潮州话、客家话和闽南话这些中国地方方言里的冬至。 (焖饭) 冬至吃冬节圆,其实就是祈求家人团圆,家族和谐。对中国潮汕地区的人来说,冬节是仪式感十足的小过年,所以有“吃过冬节圆,就算大一年”“冬节大过年”的说法。冬至那天,全家人都需要喝上一碗冬节圆熬成的甜汤,寓意着添了一岁。 中国粤东地区的客家人到了冬至一定要做“焖饭”。煮饭时用小火慢慢熏,让饭在蒸汽中慢慢熟,这就是客家人所谓的焖。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食补法。用白糯米加上三层猪肉,在锅里焖熟后,加上味料、蒜苗或葱花,即做成了美味可口的糯米饭。 (碨米绞粞搓红丸) “咱厝人,冬至时,碨米绞粞搓红丸,搓糖粿,无稀奇,捏住捏狗捏金鱼……” 这是一首闽南童谣,不仅描述了中国闽南地区过冬至的热闹景象,还讲述了什么是“碨米绞粞搓红丸”,充满闽南地区文化特色。除了有童谣,中国作家冯骥才对冬日也有描述,他在《冬日絮语》中,带我们进一个崭新的冬日,打破人们对冬日的固有印象,带我们走进冬日,触碰冬日,发现冬日意想不到的美,“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冬至已至,愿美好如期而至。 《中国电视》邀请您关注《方言这么美》更多精彩内容: 广州话:https://yspapp.cn/Fl2 闽南话:https://yspapp.cn/Fl3 客家话:https://yspapp.cn/Fl4 潮州话:https://yspapp.cn/Fl5  

中国电视-《良渚》: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寻根之旅

descript

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多年来,在几代考古人发掘与研究的接力之下,面目俊秀、风姿卓越的良渚文化惊艳了世人。《中国电视》邀您关注《良渚》,细腻入微地了解来自远古的文化密码,剥茧抽丝地探寻史前时代的隐秘。“最初的中国”在这里绘就,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画卷在这里展开…… 礼玉天工 通神之物 有人说,中国的良渚文明,是用玉器表述的文明。在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区,出土的玉器有上万件。其中,出土于反山王陵12号墓中,13斤重的“玉琮(cóng)王”最引人瞩目,它不仅器形大,而且刻有八个完整的神人兽面纹,上半部是人,下半部是兽,是人非人,是兽非兽。 (玉琮王) 这件玉琮高约8.9厘米、重约6.5公斤,是迄今发现最为宽大、造型及图案最为典型的史前玉琮,因而被称为“玉琮王”。和玉琮王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大型玉钺(yuè),因其制作精美,也被称为“玉钺王”。这两件重器出自同一墓穴,在目前发掘的良渚墓葬中规格最高。 在玉琮王的四面凹槽中,共有8个似人似兽的繁复刻纹,而玉钺王的刃角两侧也刻有相同图案,五官鲜明,似怒非怒,神秘威严。考古人员首先联想到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兽面纹,在那些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上,这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的“鬼脸”比比皆是,后人认为它们是贪吃无度的怪兽饕餮,于是又称之为饕餮纹。它们大量出现在良渚玉器之上,让兽面纹的历史一下子前推了1000多年。然而,它们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 其实,这种图腾崇拜在考古界并不陌生。由于史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大自然的力量充满敬畏,又无法解释天上飞鸟、水下游鱼的超人能力,似乎一切都受鬼神支配,自然崇拜由此而生。在彩陶文化中的鱼型、蛙型和鸟型纹中就可以一见端倪。古人还把一些大型猛兽整合幻化成现实中不存在的神物顶礼膜拜。 (玉钺王) 有学者认为“以玉事神”正是祭礼的本源。而良渚玉琮大多外方内圆,中间贯通,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理念。因此,玉琮很可能就是良渚人用于沟通天地的法器。玉琮就是一个完整神像,是一个神权拥有的象征,也是应该是请神用的一个东西,所以它那个纹饰雕得很细密,对神长什么样,那只有这个通神的人才知道,所以这个就是用来掌握神权的一个手段。和玉琮相比,玉钺的造型更加直观,它来自作为兵器和生产工具的石斧。 礼玉天工 精湛雕刻 揭开良渚玉器的奥秘,为研究良渚文化打开了一扇门,但同时带来了更多疑问,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时代,5000年前的良渚工匠用什么攻克坚硬的玉石?良渚神徽在它比火柴盒还小的面积上有上千条细密的刻纹,史前的良渚人何以有如此精湛的雕刻技艺? (良渚神徽) 新石器时代的良渚人主要使用石制工具,即使是细石器,也无非石刀、箭头。但《诗经》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燧(suì)石这种石料在良渚制玉作坊遗址中出土最多。燧石是一种石英岩,硬度可以达到7度,高于良渚的透闪石类软玉。除了微雕,良渚玉器的其它制作工艺也显示出非常规范的技法。从一块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半成品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施画在玉料上的设计定位稿,钻孔的圆和四周的方形设计线条都显而易见,也让我们感叹良渚古人对玉器的理解和设计规划能力。 (玉料上的设计定位稿) 而良渚时期的废弃玉料的剖面上可以看到钻孔时留下的细密纹路,与现代金属钻头留下的痕迹极为相似。线切割和片切割技术在良渚治玉中最为常见。线切割就是用绳索或筋条沾上石英砂来回摩擦切割玉料,类似今天的钢丝锯,良渚玉器上的那种圆滑的弧形切痕就是线切割留下的。而片切割的工具是片状的,以保证平直的切割方向。良渚玉料上的平直凹痕就是片切割工艺留下的。 (燧石) 良渚古人不仅掌握了史前最高超的治玉技术,其制玉作坊也不止一处。由此判断,良渚时期的玉器制作已经达到规模化、专业化的程度,从选料、切割到雕琢,各取所长,分工明确。 大城筑梦 筑梦时代 5000年前的瑶山祭坛,在良渚部族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上,新的首领“珺”向天下宣告了一个重大决定:“顺天意,遵神谕,建大城”,开启了一个以城池为标志的筑梦时代。 (模拟的莫角山台城) 作为良渚文化等级最高的墓地,反山和瑶山墓群当时出土玉器超过六千件。在反山墓群东侧仅800余米、一个名叫莫角山的地方,暴露出一座高约1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大型人工台地。经过深入勘探,这座长方形覆斗状土台,东西长约630米、南北宽450米。土台上分列3个夯土台基——依次被命名为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其上还有数十座200-900平方米的房屋。因此,莫角山很可能是一座建有宫殿的巍峨台城。莫角山台城一经出现,便以庞大的体量,独尊的形制和若隐若现的政治内涵凸显了自己的地位。 (良渚时期稻米种植工具) 紧邻良渚遗址的杭州湾周边地区,考古人员在8000年到5000年之前的跨湖桥、马家浜与河姆渡等史前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稻作农业的遗存,证明在良渚文化之前,这一带就是人工栽培稻的主要产地。而良渚人在稻米种植上又进一步发扬光大,从耕地用的耒耜到分体式石犁,从骨镰到石镰,从存粮的陶器到干栏式粮仓,良渚社会已经进入了稻作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阶段。 历经近五年锲而不舍的勘查,考古队以莫角山为中心,首先发现了良渚古城的西城墙和北城墙,继而又发现了东城墙和南城墙,一座四面闭合的城墙系统就此展现出来。2007年,中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宣布了良渚古城的存在,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南方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古城址。 大城筑梦 水利工程 良渚古城是一座包括莫角山宫殿区、内外城墙以及水利系统等在内的三重向心式结构的史前大城,这里的水利系统工程宏大,设计巧妙。 (模拟良渚的水利系统) 由岗公岭、老虎岭、周家畈组成的东部高坝,由秋坞、石坞、蜜蜂垄组成的西部高坝,最终呈现为一个由6道“谷口高坝”、4道“平原低坝”、加上塘山长堤共同组成一个庞大完整的水利系统。它们通过不同高程的坝体逐级拦蓄,形成一个库容总量达到3个西湖、约4600万立方米的大中型水库,控制和影响的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无疑,良渚人以超乎想象的大手笔构筑了一套完备的水利系统和水运通道。 (草裹泥层) 良渚的水坝是用何种工艺建造的?其实是草裹泥。草裹泥是良渚土工建筑中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工艺,就是用底草包裹起淤泥,再用篾条缠起来,类似于现在的编织袋。实验表明,泥裹草后,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大大提高,草还能起到排水的作用,极大地加速了土体压缩变形再稳定的过程,比使用纯淤泥筑坝时的效果好得多。 良渚城墙周长约6公里,高度4-5米,总土石方量约110万立方米,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够建造完成呢? 最终的估算结果表明,整个城墙铺垫石单层面积约29万平方米,工程量为8.4万人工天,而铺垫石仅占良渚遗址全部土石方量的百分之一,再加上其它停工因素,按1万人计算,完成工程至少需要20年,因此整个良渚城池及其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个历经几十年完成的系统工程。 不废江河 失落之谜 缤纷灿烂的良渚古国,仍然摆脱不了兴衰交替的命运。在持续了近1000年的璀璨历程后,层层涟漪慢慢平复,这中间又潜藏着怎样的文明密码呢? (卞家山墓地) 2003年,在良渚诸多考古成果中,一个良渚晚期聚落“卞家山遗址”也许并不突出,但其中出土的一具女性骨骸却极为特殊。长江以南的酸性土壤对保存尸骨极为不利,但这具遗骨却颇为完好,成为迄今良渚古城区唯一完整提取的人骨。 卞家山北部500平方米是聚落的墓区。卞的墓穴位于北部边缘,是整个墓区年代最晚的第三期墓葬之一。和前两期相比,第三期墓葬不仅数量减少,分布也凌乱无序,虽然还有陪葬品,却毫无新奇之处。尤其卞的墓葬,小到仅能容身,甚至没有任何随葬品,很像被草草掩埋。此后,这片墓区便被黄粉土覆盖,再也不见新的墓葬。这一切,似乎暗示着某种非常的变故。 (墓区“黄粉土”) 卞家山距离良渚王城的统治核心——莫角山宫殿群只有一公里,这里不仅有连接古城内外的重要码头,也有规模化的手工作坊,尽享都邑生活圈的平和安逸,卞家山的墓主人们绝不会想到不能在这里颐养天年。除非情况有变,而这种变化似乎是逐渐显露的。 到了良渚晚期,曾经被人仰望的圣地莫角山竟然沦为了普通人的居住地。高高在上的莫角山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表明王权的统治力明显下降,辉煌了近千年的良渚社会唱响了落幕的挽歌。 不废江河 积水成涝 卞家山出土的女性遗骨卞的墓葬覆盖着厚厚的黄粉土层,这是被洪水淹没后,由于水流搬运作用形成的层状粉砂沉积物。黄粉土沿杭州湾北岸自东向西分布,越向杭嘉湖平原内部越为稀薄,也就是说洪水主要来自海潮。良渚古人一直在修堤建坝、战天斗地,仅仅是循环往复的海潮就足以让一代辉煌归于沉寂吗? (158号墓) 2019年11月,中国钱塘江南岸、距良渚古城200公里的宁波九龙湖,中国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张华教授率团队在进行一项浅钻勘探工作。五年前他们通过对当地鱼山遗址的研究发现,这个良渚晚期文化区遭受过强风暴侵袭。证据表明,大约4580年前,一场超强台风袭击了钱塘江南岸的鱼山聚落,中心风力12级以上,在海上掀起十多米高的巨浪,风暴不仅侵入到30到40厘米厚的泥炭层。 更惊人的是,王张华对遗址地层的分析显示,那场史前风暴发生后的120年间,杭州湾的海平面快速上升了1米左右,也就是说,当时海拔高度仅2、3米的杭嘉湖平原仅仅比杭州湾海面高不到2米,潮水一到,顷刻就会变成一片汪洋!所以,很可能原有的海潮在强风暴变本加厉的推动下,席卷着泥沙一路向西,冲到良渚古城,而外高内低的水位差阻挡了退潮,又进一步加剧了内涝。 的确,超级台风裹胁钱塘大潮的同时,又带来倾盆大雨,风暴潮与洪水相互叠加,铺天盖地,良渚古城和它的整个水坝体系都难以抵挡,世纪灾难终于降临。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良渚》更多精彩内容: 礼玉天工 通神之物: … Read more

中国电视-《良渚》:带你看五千年前的“东方古国”

descript

良渚是五千年前中国的祖先曾生活的地方。他们以玉事神,沟通天地,土筑高台,修坝围城。历经四代考古人孜孜以求的文明叩问,终于揭开一座跨越千年的东方古国……《中国电视》带您收看4集大型历史文化类纪录片《良渚》。 良渚古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一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良渚位于中国杭州主城区西北方向约20公里,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自古经济富庶,人文昌达。早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时期,古吴国、古越国已可争霸中原,南宋(1127年—1279年)临安定都于此,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座高峰,明清(约14世纪—20世纪)至今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1936年11月,杭州良渚镇棋盘坟,一个年轻人整日徘徊在这里,他就是施昕更,是良渚镇人。此时池水已近枯竭,施昕更迫不及待地趴在露出的土层中仔细端详着,在棋盘坟地层中发现的黑色陶片,他想起了几年前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发掘的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城子崖遗址。良渚与山东城子崖遗址一样,都位于中国东部,而且都是黑陶与石器在同一地层中相伴出土,在研读了《城子崖》考古报告集后,施昕更茅塞顿开,这二者会不会有联系呢?施昕更敏感地猜想,良渚遗址的发现从横向上说,可能与城子崖存在传继关系,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传播到江南的一支;从纵向上说,它将浙江古代文化至少上溯至4000年以前,施昕更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了,他做出了一个未来将改变历史的冒险决定,立刻向他供职的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提出采掘申请。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施昕更迅速在良渚展开抢救式发掘,调查范围遍及良渚镇周边几十公里,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等等,数量多、种类齐全,之后他在一个月之内就完成了包括五万字正文、100多张图片的《良渚》报告清样。遗憾的是,报告刚刚出版,施昕更于1939年5月在瑞安因病去世,年仅28岁。而随着良渚古城遗址逐步示人,后续三代中国考古人孜孜以求不懈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一跨越千年的东方古国。考古人发现,良渚是五千年前中国的祖先曾生活的地方。可以说,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良渚》更多精彩内容: 《良渚》宣传片 https://yspapp.cn/u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