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可洪门分部迎来131周年庆典


5月25日晚上,加拿大洪门民治党满地可(蒙特利尔)分部在唐人街举办成立131周年庆典。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事馆戴玉明总领事,王红副总领事,焦开领事,洪门满地可分部主委许伟安、华总会主席曹寿康、华总会名誉主席邵礼平、魁北克华人同乡联合总会会长黄星、蒙特利尔中华文化基金会主席黄显淑、洪门党员以及蒙特利尔华人社区领袖、社会名流等近400人出席活动。

洪门主委许伟安在讲话中回顾了洪门跌宕起伏而又光辉的历史,从明末清初创建时的“反清复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扶危救困到新时代的心系同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洪门一直在自我更新,自我变革,为社区注入新的活力。

戴玉明总领事在讲话中深有感触地表示“洪门历史悠久,在加拿大有161年历史,落户蒙特利尔也已131年周年。一百多年来,洪门兄弟承袭前辈忠肝义胆、爱国爱乡、吃苦耐劳、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在国家和民族苦难时期慷慨支援,为支持中国统一仗义执言,为侨胞权益和华人社区建设积极奔走,为弘扬中华美德和传统文化不遗余力。

一直以来,洪门满地可分部心系同胞,致力于帮助蒙特利尔华人华侨更好地立足当地、融入主流、回馈社会。此外,洪门满地可分部也热心华社建设,积极参加侨社各项活动,在丰富侨胞生活、维护侨社团结、密切侨胞同祖(籍)国情感联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洪门满地可分部还十分重视自身建设,一直求贤若渴、招贤纳士,对四海精英尤其是青年才俊敞开怀抱,不断激发组织活力,弘扬洪门精神,为侨社侨胞、当地社会和中加友好贡献了积极力量。”

加拿大的洪门创立甚至早于加拿大建国,早在1863年,洪门弟子在卑诗省Barkerville成立堂所“洪顺堂”。当时的华裔因言语不通,环境恶劣,生活得艰苦,洪顺堂则发挥侠义精神,团结照顾当时的侨民;1868年又改建成规模较大的堂所,并订立了章程,改称致公堂,后改名为洪门民治党,是加拿大的第一个洪门组织,也是第一个华裔社团,其宗旨为“我等建立致公堂,皆欲和睦梓里,遵大道以生财;妥诸同人,效居奇而乐利。”从此发展迅速,全盛时期在加拿大30多个城市设立支部,为凝聚加拿大的华人做出了重要贡献。蒙特利尔的洪门支部成立于1893年,后来又陆续成立了满地可洪门闲园艺术研究社、满地可洪门体育会以及满地可洪门妇女会等机构。

洪门人在历史上“反清复明”,在辛亥革命和民国时期汇入共和革命的大潮中,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在西方政客敌视新中国,西方媒体大肆丑化、歪曲新中国,西方民众歧视华人的大环境下,再次旗帜鲜明的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支持,不仅邀请、接待来自新中国的人员,还在海外华人中几十年如一日的牵头主办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国庆活动。

洪门从建立之初就设立了“忠,义,侠”三大信条:忠诚救国,义气团结,侠义除奸,作为加拿大全国性的华人社团,一直致力促进侨社团结,维护华人正当权益。在华人倍受歧视的年代,当大部分华裔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不公默默忍受,敢怒不敢言时,是洪门人站了出来。对外,面向针对华人的种种不公,挺身而出,据理抗争,找警察,找市政府,找议员,签请愿书,组织大游行……维护当地华人的利益。对内,洪门人为华裔排忧解难,扶危救困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随着时代的变迁,洪门的职能也随之变化,从原来为华人提供生活上的帮助转向为满足华人精神上的需求,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从原来的抱团结社寻求自保互助转变为张开双臂,拥抱文化多元。正如戴总领事在致辞中说的,希望洪门在各位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华人社区的广泛支持下,越办越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开创新的辉煌。

晚会精彩瞬间,摄影:颜宏


到场嘉宾合影

嘉宾准备采青

采青后合影

戴玉明总领事致辞

许伟安主委致辞

洪门委员们祝酒

委员们演唱《洪门之歌》

精彩的文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