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内自产自销的各类水果。(点新闻记者敖敏辉摄)
11月14日,2023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主题参访调研团来到清远英德市连樟村。六七年前,连樟村还是一个省定贫困村,通过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村集体收入从2017年的不足5万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2022年的15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1.5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2.14万元。华媒高层表示,连樟村不是依靠政策和补贴改善村容村貌、实现农民增收,而是通过导入产业,引导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实现了脱贫致富。结合地方特色打造产业,中国乡村振兴的很多经验做法,很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
环村小河河水清澈,河道两侧干净整洁。(点新闻记者敖敏辉摄)
干净整洁的村道、环村小溪河水清澈见底、村口即是草莓种植园,村民坐在家门口售卖特色农产品,在连樟村里的所见所闻,令参访团成员们惊喜不已。抵达后不久,一支庞大的游客队伍出现在连樟村环村通道上,他们一边参观,一边在街边两旁沿街摆卖的小店购买农特产品。不少参访团成员主动与这个旅游团的导游和游客攀谈起来,原来,他们来自广东韶关,通过旅行社报名,来到连樟村旅游。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山村,能吸引这么大体量的游客团体,有华媒高层连称「不可思议」!
「离乡不离土、进厂不离家」。在连樟村,产业和就业就在家门口。比如,在连樟村村委会旁,原本闲置的小学校舍,被改造成玩具加工厂,直接解决就业人员200多个,员工月工资收入达到两三千元。截至目前,结合连樟村本地特色而打造的产业项目,已经接近30个,村民在当地实现了长久就业。
参观过程中,美国《华兴报》社长程汝钊十分激动,对于连樟村乃至清远市、广东省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的成绩,由衷感到高兴。他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他在山东济南郊区当知青,住的房子里放着一缸腌菜,大家每天就着腌萝卜腌白菜吃饭,「吃完米饭时,萝卜白菜还没吃到一半,因为碗里的腌菜水太咸了,实在难以下咽。如今,中国不仅整体脱贫了,而且建立了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让人钦佩!」
马来西亚《亚洲时报》业务发展董事、新媒体编辑张嘉宙说,参观后收获很大。连樟村周边有很多大棚蔬菜,村民可以常年在家门口工作,不用依靠政府「输血」,而且能够产生税收,这种乡村振兴模式非常好。
参访团在村里的蔬菜种植大棚参观。(点新闻记者敖敏辉摄)
「马来西亚农村也有有机肥,但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村民少量的有机肥只够种菜自己吃。我觉得马来西亚同样可以这样操作,结合本地特色建设蔬菜大棚,让农民常年有收入。」张嘉宙说,未来,他会考虑与马来西亚当地政府对接,组成农业考察团,到连樟村这样的地方参观,借鉴中国在乡村振兴中好的经验做法。
11月10日至17日,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主办的「2023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年会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主题参访调研」活动在广东举行。活动邀请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五大洲的73家海外华文传媒共同会聚广东,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前沿阵地的建设成就和发展变化。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是香港文汇报于2009年10月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发起成立、邀请五大洲华文传媒机构加入的世界性媒体组织。目前,合作组织成员媒体已发展到逾百家,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及香港、澳门、台湾等33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了海外华人华侨的主要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