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中华黄河故事|与大河共舞,志在青山绿水间

640-31
与大河共舞,志在青山绿水间

人民网记者 麻 潞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蜿蜒奔流的黄河水,于老牛湾“撞”开山西的大门,掉头南下,至风陵渡处,折向东去,一如臂弯,拥山西入怀。

位于山西最南端的运城,处于黄河由南向东的最后一“弯”特殊的区位,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

640-30
  黄河流经运城8个县市,共345公里,占山西全省的34.7%。立足独特的山川资源、区域优势,“举全市之力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运城担当、作出运城贡献。”在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中,运城置身新格局发出时代强音。

640
保护修复为先

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千里汾河,始出管涔,终入黄河。

  运城位于汾河下游,是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最后一道关口。汾河自新绛县龙兴镇南梁村入境,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附近汇入黄河,境内河长145.2公里,流经新绛、稷山、河津、万荣4县(市)。浩浩汤汤,蜿蜒奔流。

  汾河万荣段水质问题一直是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当地强化生态湿地修复建设,栽植护岸林300亩、水源涵养林500亩,帮助恢复河道自然生态,汾河、黄河水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万荣县实施总投资7200万元的

汾河入黄口生态景观及修复保护工程。

  现在正在修建的2390亩的人工生态湿地,将通过100多种湿地水生植物的净化,出水水质就可以达到Ⅳ类标准,从水源地确保水质清澈。

  站在望河台上俯瞰,又见汾河如玉,黄河如带,由此交汇,一路南去。汾河入黄口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也设立在此,10组在线监测设备不间断地对汾河水质11项指标进行监测。2020年6月,汾河流域国考断面全面退出劣Ⅴ类,2021年全部提升到Ⅳ类水质以上,2022年上半年Ⅲ类及以上断面比例达52.4%,稳定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围绕贯彻山西省委、省政府“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决策部署,运城在全省率先启动编制《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科学编制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修复规划实施方案》《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年)》,明确了“控污、清淤、增湿、绿岸、调水”五大工作重点,全面打响保护山西“母亲河”的攻坚战。

  ——构建“河湖长+河湖长助理+巡河湖员”工作模式,建立了汾河四级河长体系,确定河长155人,构建“五位一体”河湖长工作机制,聘用54名汾河流域专职巡河员每天不定期巡河,实现对水域岸线的专业动态监管,推进河道日常巡河及管护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全面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高压推进沿汾排污口全面清理整顿,对发现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违法违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制度,沿线89个排污口全部整治到位,清除违章垃圾等堆积物10.3万立方米、违章房屋6座、其他违章建筑近2000平方米。切实维护了黄、汾河道秩序,为母亲河筑牢安全红线。

  ——成立高规格的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督查组,紧盯阶段性目标任务,以“四不两直”方式实地督查,印发情况通报19期,下发督办卡12期,开展公益诉讼13起,剑指问题,狠抓整改。

……

如今,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与

高质量发展迈入“快车道”:

  河水全年均值达到地表Ⅳ类标准,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汾河新绛、稷山城区段新增蓄水面积140万平方米;稷山汾河湿地公园恢复湿地2000余亩、绿化3000亩;万荣入黄口段建成生态廊道十余公里;夏县白沙河、垣曲亳清河、盐湖五龙峪等黄河支流实现清水复流……

640-35
  一条条在河渠两岸延伸的绿色廊道,一幅幅野鸭戏水的和谐画面,一个个热火朝天的生态修复场景,都在讲述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运城故事”。

640
“五条绿色走廊” 

绿色崛起的基础支撑

  驻足黄河边,自然景观与蜿蜒大河共绘壮美画卷;

置身鹳雀楼,与古人同频体味“更上一层楼”;

身处小浪底,看大河浩浩荡荡不舍昼夜;

……

  古老黄河在运城进入历史新境界,展开历史新画卷。

去年以来,运城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着力打造沿黄、沿汾、沿涑水河、沿中条山和峨嵋岭的“五条绿色走廊”,以项目建设带动发展全局。

640-38
  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串联生态、农业、文化、乡村旅游等资源,全力实施特优农业、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五大基地。15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正加紧实施,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和万亩韭菜、山药以及万亩水产、水稻等,成为农民的钱袋子。风陵渡度假区、尧王台民宿小镇等独具晋南特色的黄河文化风情体验带华章初展。

  “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分布于145公里汾河岸线的4个县(市),围绕水生态治理、生态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共梳理谋划了七大类39个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总长度116公里、配套“主体、慢行、服务、信息、景观”五大系统的汾河旅游公路,以多维度构筑“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一条水清岸绿、村靓业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水利长廊、生态长廊、文旅长廊正跃然眼前。

  围绕200公里的涑水河,沿线6个县(市、区),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同时,融合农耕文化,导入特色产业,立体化建设集“田园胜景、康养福地、农旅廊道、产业沃土”于一身的沿涑水河田园风光示范带,实施总投资144.52亿元的项目。到2025年,预计将有50家以上田园综合体盛装迎客。

  以中条山生态廊道为脉,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所涉8个县(市、区),串联沿线五老峰、泗交、历山、凤凰谷等风景区,通过实施总投资141.7亿元的56个建设项目,支撑发展生态观光、文化旅游、山地运动、健康养老等生态经济,构建起生态保护扎实、文化价值活跃、文旅融合充分的新生态文旅经济带。一个融合生态、文化、休憩空间,拥有多层次文旅产品体系的生态文旅康养福地呼之欲出。

640-41
  横在运城中央,拥有165公里高效便捷公路网的峨嵋岭绿色产业示范带,依托孤峰山、稷王山等丰富的农林生态资源,全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技术装备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山西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国家晋南苹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及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大产业基地建设等,呈现出城郊农业、观光农业、康养农业新业态。

  今年运城共实施项目329个,总投资564.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6.09亿元,截至6月底,完成投资82.26亿元,完成率46.71%。谋划2023年至2025年项目249个,总投资达1880亿元。五条飞扬的“绿飘带”,正集聚起运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640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眼下,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运城段满目皆绿。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和彩色慢行道相映生辉,后土祠、鹳雀楼、大禹渡等文旅景观与鱼跃龙门、浪漫沙滩等打卡地相互叠加,游客在自然和人文景观中领略千年河东的文化底蕴。

在聚力建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过程中,

  运城紧密结合沿线的产业发展、历史文化、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生态保护等方面融合发展,并与旅游公路的服务、景观、慢行、信息等同步建设,全力构建覆盖全域的黄河、汾河、涑水河、中条山“三水一山”旅游公路网,带动全市“五条绿色走廊”建设。截至今年6月份,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运城段已建设807公里,完成投资43亿元。

  5月,大禹渡景区,一排排造型新颖、设施完美的“太空舱”组成的度假休闲湾,惊艳亮相,引人注目。

640-44
  “太空舱”按照五星级酒店配置,舱内自循环新风系统,自动调节温度、湿度、气压,自动改善空气质量,家电、厨房、卫浴全部智能化操作。

  居高临下,遥望“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日落时刻,清风吹拂“山河无忧风起皱,落日余晖天尽愁”;雨后远望,秦岭苍翠,“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此空”。

640-45
  围绕黄河文明、生态观光、农旅融合三大主题,运城不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永济市串联起鹳雀楼、普救寺等15处景点,形成了一条全域旅游“黄金通道”;平陆县黄河湿地天鹅起舞,茅津古渡焕发新颜;夏县彩虹路蜿蜒中条,泗交山水风景宜人;垣曲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山水相依,历山舜王坪绿草茵茵,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在此握手太行。全市开启了全域游、全景游、全季游新模式,已开通9条“城景通”旅游线路,城景衔接,舒心游玩。

640-46
640-48
  顺着平整通达、绿荫遍地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南行,不多久就能来到临猗县孙吉镇薛公村。通达的道路、集中连片的黄河滩涂、天然的水质、宽广的土地,这些因素的叠加,让这个黄河岸边不起眼的村落,凭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该村发展水产养殖和旅游提供了更充沛的生命力。游客们在这里饱览母亲河风光的同时,还可购买到新鲜的大闸蟹、小龙虾和品质上乘的莲藕。

  串联一路风景,承载一脉文化,造福一方百姓。该市实施了“百十万”粮安工程,建设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10万亩玉米高粱基地、万亩水稻基地。各县市突出产业把沿黄公路打造成花果绿道、蔬菜通道、观光资源路,加快农产品外销,增加农民收入。

640-49
到2025年,

  运城将创建200个左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示范村,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及主干道串点成线、连片成带,推动乡村振兴,形成独具晋南特色的黄河文化风情体验带。

640-50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作为黄河中游重要腹地城市,运城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合唱”中,奋楫而进,笃力前行,正一步一个脚印踏响筑梦未来的强劲足音。

  (原载8月22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