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作家协会园地:文化视野(3月5日)

【文化杂谈】

虚假信息、政治谎言与“后真相”现象(中)

步虚

我们说过,在“不断炮制和兜售针对自己心目中的异类(别的国家或文明、别的人群或政党)虚假信息和政治谎言”、“有意放纵和驱动这类信息与谎言的流传散布”方面,美国无疑是西方世界的老大,是名副其实的“谎言帝国”。

今天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知晓,并越来越见怪不怪地看到,在美国,政治与媒体、整治活动与信息操控和谎言制造活动从根本上是密不可分的。曾经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的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就在公开场合作过这样的表示:“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我们还有一门课程专门来教这些。这才是美国不断探索进取的荣耀。”冷战时期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东方国家展开的“知更鸟计划”,为中南美洲和亚非国家领导人编织的各种无厘头罪证,伊拉克和叙利亚战争中“洗衣粉”之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生化武器”闹剧,……等等,在一个又一个这样充满虚假信息和无耻谎言的“帝国伟业”中,美国政府粗暴干涉和侵略其他国家被美化为维护民主价值,美国资本势力强取豪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财富被粉饰成促进公平正义,美国军队狂轰滥炸甚至直接使用生化武器被描绘成保障自由人权。

1992年,美国《国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海湾战争的文章《后真相及其后果》(Post-truth and Its Consequences),首次使用了“后真相”一词,以表达“情绪的影响力超越事实”这样一种舆论政治状况。但这个词语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直到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和美国总统选举,从政治体制和政治传播机制乃至于政治制度层面,凸显了这样一类事实:西方媒体与政客合谋,采用情绪化的语言和方式,把编织和兜售各种虚假信息作为相互攻讦的武器;道貌岸然地虚构道德和价值高地,将谎言包装成真相传递给它们的受众群体。如此这般的政治舆论情势让“后真相”一时间成为了一个被广泛使用的热词,以至《牛津词典》将“后真相”评为2016年英语世界的年度热词,以凸显西方社会政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诉诸情感”比“事实陈述”更能影响舆论的现象。经此,“后真相”迅速成为西方舆论空间中的热点议题,“后真相”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遂越来越呈现于西方人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进而波及整体世界。(2022-02-06)

 

【星光如许】

每一次着笔都是对生活最真的感动

——读田明霞《我的记者路》散文随笔系列文集

许星

作为报社多年同事和最好的文友朋友,又是同住一个小区的邻居,首先对田明霞《我的记者路》散文随笔系列文集《羌山情》《笔走山水间》《爱情荡漾》的出版表示祝贺。这套近60万字的文集,语言质朴、行文流畅,内容真实、情节感人,思想积极向上,从一个侧面诠释了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

《羌山情》四个专辑收录的40余篇文稿中,“5·12”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感恩的话题,又是一个新生的话题。作为一名党报的新闻记者,田明霞长期深入绵阳极重灾区北川县城、乡镇一线采访,以新闻的视觉和文学写作者的态度,用镜头笔触忠实地记录灾区可歌可泣的抢险场面和精彩瞬间,亲眼目睹和亲身体会了灾区人民不畏灾难的坚强意志和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经常都被那一幕幕如火如荼的灾后重建场面所感动和感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北川在切实真情的大爱中站起来,北川人民的生活如三月桃花开满茫茫羌山。而这一切也无疑给予了田明霞创作的冲动和灵感。

《笔走山水间》八个专辑收录的100余篇文稿中,田明霞像一个资深的导游,用个性化的文学语言,为读者展示和解读了绵阳的山水人文、民俗风情。反映“人文风物”的香飘千里的尼木寨、古道悠悠的新茶山、隐藏数百年的文星庙;反映“三线建设”的跃进路上歌声飘、华丰厂的流金岁月、长虹电视伴君行;反映“涪江风姿”的雪宝顶深闺奇异、虎牙河秘景、古韵新风江油关、三江竞秀说千秋、潼川古镇展新颜;反映“村寨风情”的蜚声全国七曲村、李白印记今犹在、“世外桃源”厄哩寨、归去来兮村史馆;反映“红色印记”的青林口红军桥、先烈故事留芳园。以及“川外游踪”“凡人短歌”“把梦追寻”等专辑,每篇作品都是诗意盎然,有的作品图文并茂,为读者带来了唯美的文字和视觉享受。

《爱情荡漾》三个专辑收录的39篇文稿中,田明霞用温情的文字,真实地再现一个个平民百姓,甚至缺胳膊断腿的畸零小人物,痛并快乐的真情生活故事,也展示着田明霞用文学的笔墨所传递的人文关怀。比如“情深意长”中的《东方女孩》《临婚大考》《为爱离异》《爱的选择》;“情满人间”中的《三江姐妹》《非常明星》《女保尔》;“情天恨海”中的《怒斩命根子》《把我的恩情还给我》《我想有个家上电视后》等等,都紧紧围绕“爱情和婚姻”这个主题,通过一个个故事的表达,客观反映和反思现实,启迪爱情,启迪生活。

田明霞的“我的记者路”散文随笔系列文集《羌山情》《笔走山水间》《爱情荡漾》三部作品同时出版,既是对她从事记者工作23年的一个圆满小结,也是对我们所有新闻工作者职业追求、职业精神、职业风采的一次完美展示。而她在新闻路上孜孜不倦的创新着文学表达,无疑为“新闻人”包括“文学人”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标杆。

 

【诗文春天】

农夫与野兽

谭文春

人和野生动物都是自然界的生灵,生命平等,没有高下优劣。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强势地主宰着大自然,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毋庸置疑地侵占了野生动物的权利,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友善,当产生出冲突的时候,日本农民是这样做的。

力斗偷果实的猴子

藤山先生在一座山脚下经营着一片果园,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果实累累。日本人一向致力于精耕细作,种植完美的农产品。每到丰收的时节,果实的甜香在空气中弥漫飘荡,藤山先生和果农们时刻提高警惕,小心翼翼地防备着前来偷食的窃贼。

时近中午,气温高热,藤山先生和果农们正在休息,周围环境一片安静。突然,果园里的狗吠声响起,此起彼伏。惊动了藤山先生和果农们,大家迅速行动起来,冲出休息室,跑进果林,嘴里发出呵嘿呵嘿的叫声。顿时,人吼狗叫响成一片,与之相对应的是果树摇晃,枝叶间中传出偷食者惊慌地吱吱叫声。

这是一群生活在山里低海拔森林里的猴子,它们常常在果实成熟的时候下山,穿过车流不断的公路,接近果园。它们聪明伶俐,避开疾驰的汽车,对果园的防范了如指掌,知道哪里是薄弱位置,轻车熟路地翻越进来。

藤山先生并没有使用伤害猴子的方法,他们只是人力驱赶,效果不大。猴子会跟他们捉迷藏,从一棵树跳去另一棵树,追赶不及。后来藤山先生养了几只日本柴犬,将它们训练成为驱猴狗。日本柴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犬种之一,猴子怕狗,纷纷逃出果园,窜回山上。但猴子们并不会熄灭了偷盗之心,果林里的香甜,诱惑着它们明天还会再来。每次冒险都有收获,虽有危险,还是值得的。藤山先生虽然气恼,但并不使用极端的措施,只是猴来人赶,用展开拉锯战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果园。

智擒偷蜂蜜的黑熊

花谷先生是一位蜜蜂养殖者,经验已经超过六十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最令他头疼的事情偶有发生——偷食蜂蜜的黑熊会侵袭他的蜂房。面对这个不速之客,花谷先生毫无办法,撵又撵不走,打也打不得,而且还打不赢。

熊类专家铃木教授带领自己的团队给予了帮助,他们以蜂蜜为诱饵,精心设置一个陷阱。贪嘴的熊并不聪明,触发机关受困陷阱是注定的。出于安全考虑,铃木教授预先给黑熊打了一支麻醉针,然后把它抬上车,送回大山森林深处。

这是一段危险的车程,需要驾驶一个多小时。黑熊被一张布匹包裹着,放进车的后厢里,随时会醒。这让人难免紧张,但铃木教授早已对此习以为常,他几乎天天都在抓熊,有的时候一天抓五六只。每一只抓到的熊,都会给它耳朵上挂上一个识别标签,送回大山森林的怀抱。

放熊也是让人紧张,熊醒得早了,会对人发起攻击。熊长时间醒不来,铃木教授还要等在原地,怕人走了之后,昏迷的熊没有看护,受到其他的伤害。好在今天的这头熊醒来的时间很合适,教授和工作人员把它放进山林之中,躲在远处守护着,几分钟后熊就醒了,迷茫又惊讶地看看身边的陌生环境,掉头跑进了森林深处。

强拦袭击庄稼的野猪

田中先生的农田靠近一片庞大的密林,时常有野猪出来糟蹋庄稼。日本的野猪很多,野猪的破坏力非常大,一晚上拱翻一块庄稼地是轻而易举地事。为了保护自己的稻田,仅靠人力无济于事,田中先生拉上了电网,将田地圈了起来。

电网在我们国内是禁止使用的,因为它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电压非常高,非常危险,动物一触及死。日本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允许使用电网。日本这个电网用的是直流电,电压低,电源有的是干电池,有的是太阳能充电器。电网的布置很简单,两根裸体导线,一根正极,一根负极,绕着稻田围一圈,中间用绝缘胶棍支撑。电网不会把触网野生动物电死,只会给它们身体产生刺痛,将其惊吓逃走。

这样一套设备大概是三万多日元,价格根据田块的大小和电网需要的长度还有增加。每一块地都需要这么一套设备,照此算下来农民种田肯定没有利润了。但日本政府对这种防止野生动物糟蹋庄稼的设备,有百分之五十的补贴,农民实际上只需要花一半的钱,这个设备可以长期使用,数年分摊下去并不贵。

万物平等,生命有爱,日本农夫对野生动物采取的宽容和忍让态度,值得学习。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系列(二)

(19) 遣散奴婢

洋中鱼

柳宗元早年最崇拜恩师陆质和道州刺史阳城。道州出产侏儒,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侏儒。阳城到任后十分同情他们的生离死别,便决定不进贡。皇帝派人去要,阳城写了一个奏章说:“道州这地方的百姓个头都矮小,如果要进贡,不知道哪些可以进贡。”从此就不再进贡了。阳城在道州还做了许多好事,他打击流寇盗贼,勒令大户释放卖身奴婢,同情百姓而故意不按时向上级缴纳税赋,导致湖南观察使多次指责并派判官来催办赋税。阳城因此内疚把自己囚禁在牢狱里。判官非常震惊,奔入牢狱,拜见阳城说:“您有什么罪啊?我只是奉命前来给你请安罢了。”判官在道州停留了几天,勿忙告辞离去。顺宗即位,想召回阳城,可是阳城已死了。

柳宗元到任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复崩坏了的文宣王庙(孔庙),积极传播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然后,学习阳城废除柳州奴俗,解放当地奴婢。

当时,柳州一带有”以男女质钱”的”土俗”。劳苦农民交不起地租或者是向富豪之家借了高利贷,得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债主家作抵押,”子本均,则没为奴婢”。无力及时还债赎回,就利上加利,到了利息与债款相等的时候,被抵押的穷家子女就要终身沦为任人驱使、毫无自由的奴婢。柳州地区曾经出现过”豪家婢妾百余,男仆数百”的现象,许多穷苦家庭遭到破碎,社会生产受到破坏,地方税收也受到很大影响。一向主张”以生人(民)为己任”的柳宗元决心改变这种恶习。他运用朝廷颁发的”不许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驱使”的法律规定,制订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那些已经沦为效婢的人,都可以按时间算工钱,抵完债即恢复人身自由,由州府命令债主把人质释放回家和亲人团聚。此外,柳宗元还”出私钱”帮助一些穷人赎回了被典当的子女。柳宗元的这一改革措施,不仅使柳州许多穷苦百姓感恩戴德,而且受到了直接上司桂管观察使裴行立的赏识赞许,当作好经验在桂管的州县加以推广。”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一年时间,便使上千人获得了自由。柳宗元的朋友韩愈在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刺史任上,也仿照柳州的做法,为数百名沦为奴婢的穷家子女解除了痛苦。

其实,早在“永贞革新”时期,“二王”就效仿阳城释放了数千宫女。

 

【风雅月梅居】

春插瓶

侯兴锋

中国北方的冬季寒冷而且漫长,如果不翻看日历,往往春天都到了人却仍然无法感知。一日,在屋内闲极无聊,正冻手冻脚,只见妻子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枝黄色的迎春花。这种花可以说是春天的信使,迎春而开放,还开得最早,开得最勤。看来,春天已到无疑了。

为了能够让家里也早早地沾染春日的气氛,我找来一只细口的漂亮瓶子,把这枝迎春花插入瓶中,置于书桌上,还别说,真的有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宛若春在家中。

其实,折来一枝花插入瓶中,制成瓶花在案头,在古代可是极其盛行,成为风尚。“柏子香中霁日妍,一瓶清供晓窗前。玉梅破蕊先含笑,春色今年胜旧年。”这是清代沈俊的一首诗,写出了古人迎春的雅与乐,诗中的“清供”实际就是瓶花。清供原是古人在节令、祭祀时供奉的清香、鲜花、蔬果等清雅供品,后来泛指诗书之家的厅堂和书斋陈设的各种古器、文房、书画、金石、盆景、瓶花等精雅之物,瓶花是清供的类别之一。那么,为什么小小的瓶花能够赢得古人的如此垂青呢?说穿了就是一种文人的林泉之心在作怪,明代袁宏道有一首诗可以说是道尽了这一点,“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一枝两枝正,三枝四枝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仿佛杨枝水,入碗酪如茶。以北颜君斋,一倍添妍华。”

玩赏瓶花,除了用来寄寓一种林泉之心,渲染季节的氛围,还可以抒性遣怀、寄托忧乐,甚至于表达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庾信在《杏花诗》中写道:“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这杏花开得如许好,折来一支,剪裁插置在花盘里,金色的盘子衬托着红色的花蕾,真是恰到好处的美丽,室内有花清芬,正好款待宾朋。郑板桥有诗云:“寒家岁末无多事,插枝梅花便过年。”看似无所求,实则示高雅,在春节到来之际,家贫无所有,只能插上三两枝瓶花,给室内带来一丝生机,一丝活力。郑板桥插梅、咏梅,实际上是借梅怡情、抒怀、表节,不管身置何处,心境如何,且插一枝梅花迎春吧。

不仅如此,古人读书之余,信笔点染,还将之入画,记录书斋雅趣。古代的绘画中,山水、人物画上的水阁、草堂里,往往有瓶花搁在书案,有的甚至独立成画。最著名的莫过于明末清初陈洪绶的一幅《瓶花图》,画中绘有折枝梅、竹、山茶花并插于古铜瓶之中,瓶中梅花点点,次第开放,数朵红色山茶花,姿态挺拔,鲜艳无比,配以双钩竹叶一丛,暗示着主人的清雅高洁以及独特的人文追求。还有,清代历城人陈嘉乐擅画山水,也喜欢画瓶花图,曾绘《瓶花石供图》,并题“石欲玲珑花欲鲜”一首,情趣盎然。

生活中,不是人人都清闲,可以四季游玩,即便是有了闲暇,但天地间山高水阔,遥不可及的地方很多,况且草木花卉生长于大自然中,受制于天气和环境,令人意犹未尽的更多。而如果能够免于舟车劳顿之苦、风尘奔波之劳,将四时之花,“折来一枝春插瓶”,供于案上,使之成为可移动的“案上园林”,便能令我们见微知著,欣赏四季变换的风韵,体味清雅、幽逸、散淡、简单、闲适的生活本相,岂不甚好?

 

【细语微光】

鸟鸣曲踪

紫月天

探寻城市里鸟儿蹁跹的身影,听一曲百鸟争鸣,绝对是一种心灵享受。

徜徉在初春的温暖里,踏入小城镇的密林深处,仿若走入人间桃花源。山花烂漫遥映衬,碧水微恙云千里,怎不喜?鸟儿从四面八方翩迁而至,躲入竹林间,时而啁啾,婉转之音如清晨竹叶间的露珠青翠欲滴,喜不自胜;时而飞于一碧蓝天,引吭高歌仿佛青葱意气风发的少年,所行之处,皆是灵动的气息;清晰而美妙的旋律如《韶》似《武》,飘飘洒洒,悠悠入耳,胸中所有与红尘有关的琐事闲愁瞬间便被滤除干净,心如止水,澄澈碧透,只有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在心灵的原野上如敦煌飞天舒袖曼舞。

自由骑行于磨山景区,蜿蜒在东湖绿道碧水之滨,真真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休闲时光里探寻湖光山色,奇花珍鸟,是生活一大乐事。远山如黛,架上望远镜里,白鹤展翅,湖面鸳鸯戏水,蜂鸟小巧凌波微步,轻轻然,晶莹的水滴漾起层层巍澜。沉醉不知归处。闭目聆听鸟鸣之声尽收心底。细细密密的“吱吱”声,像极了花与鸟的情话,悬空飞翔中吐露着对芳香的无限眷念;疏疏忽忽的“哗哗”声,仿若鸟儿临空一跃告别对树尖的依念,一纵身便是开唱高飞的凯歌;时缓时急的“啾啾”声,如是小鸟和母亲欢快的对话,温言细语是母亲的微笑,欢快节奏是小鸟的稚嫩之语。

每一种鸟鸣声,都是那么清晰,那么纯净,仿佛空谷幽兰弥漫着脉脉馨香,醉了心,洗了耳,含着情,撩拨得游玩之人沉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千树万树梨花开,嬉戏于桃红柳绿间。平平淡淡的生活里,有花有草有鸟鸣欢歌。泡一壶茉莉绿茶,弹一曲《高山流水》,焚一炉沉香幽幽,与成群白鸽合奏,叙一番知音的靡靡宏声;与三三两两喜鹊合音,报一声声欢心喜讯以享太平盛世;与一只黄鹂伴奏,清澈其声,婉转之姿,气势动人;与一众麻雀共鸣,低声调里窸窸窣窣安然安心。近的,响亮;远的,悦耳;高的,浑厚;低的,细腻;这一曲堪比《广陵散》云水掩映,又与《流觞曲水》不分伯仲。如此这般,掩映其中,飘飘渺渺,将人引入时光长廊中,融化在古老的传说里和如洗的碧空中……

举起杯中酒,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展“天人合一”的美丽画卷,鸟鸣成了一种天籁之音。果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人间乐事,沉淀一颗浮躁之心,安养悸动的灵魂,鸟鸣是最廉价的心灵按摩。

山川河流湖泊,城市里,最幸福的事不是每日匆匆皆为利往,而仅仅是——想做一只鸟,歌唱生命的平凡!

 

【八方文萃】

冬日火炉

惠军明

又到冬日,寒风凛冽,冰凉刺骨,不由让人想起昔日老屋的火炉,丝丝暖意涌上心头。
在乡村生活,冬日是最难熬的。长辈们早早便开始绸缪,购买御寒的衣物,窖藏大量的萝卜,腌制好几瓮酸菜,用粮食换来许多土豆红薯。除了准备衣食,那角落里布满尘灰的小火炉又被拎了出来,它是家人冬日取暖的必备物件。
我家的火炉换过好几次,最初的是小煤炉。这种小火炉呈圆柱形,不到一米高,三铁脚支撑,内壁搪耐火材料,外面用铸铁包严实,炉膛窄小,刚好放置蜂窝煤,最多放四块。煤炉炉盘上面有两个铁圈,可以用来配合不同大小的锅。炉膛下面有个可以抽动的篦子,抽出来就可以把烧过的煤球擞下来。炉壁下面有一个炉门,可以掏煤灰,也可通过调整它的大小控制火炉的温度。
小煤炉的优点是轻巧方便,可以随意置放,而且操作比较简单,只需一把长铁夹将蜂窝煤夹进夹出就行了。但是它的缺点也不少,例如生火就挺麻烦。小时候经常见奶奶和妈妈点煤炉,我也常常去帮忙。我们先把煤炉拎到院中空地,在火炉炉膛里放些旧报纸、枯树叶、废木柴等易燃物,划火柴点然后,把一块蜂窝煤压在火上燎,还要不停用扇子对准炉门扇风。这时候煤炉上方浓烟冲天而起,宛如一条黑色巨龙翻滚不绝。人处在煤炉左右,尽管捂鼻掩眼躲避,但也会被呛得咳嗽流泪。膛火渐渐将蜂窝煤烧成一片通红,我们会在其上面再压一块蜂窝煤,最终将煤炉引燃。当然除了这种方式,生炉火也有捷径可走,就是从别家的炉子里夹一块火势正旺的蜂窝煤,放在自己家的炉子里,上面再压上一块新煤,不一会便生火成功。去邻家借夹蜂窝煤,除了一通客气话,自然还有不成文的规矩,自带煤块交换。
将生好火的煤炉拎回房屋里,冬日的寒气缓缓被驱散,房屋里渐渐温暖起来。坐着小木凳,我们祖孙三代围坐在小火炉四周,烘烤着冰凉的手足,开心聊着闲话。煤炉有点小,坐在一起有点拥挤,而且炉火的热量也有限,但我们一家人毫无怨言,其乐融融。小火炉烧水做饭虽然有点慢,但冬日里我们有的是时间来等待。放上铁锅水壶,打开炉门,终于听见油滋滋啦啦,看见滚水沸沸腾腾,闻见食物的香气氤氲。冬日里人们宁愿躲在房里享受慢节奏,乡村的大锅大灶这时有些寂寞了。我们孩童喜欢在大人们烧水做饭时,在锅壶边煨上红薯、土豆、馒头,看见它们变酥软变焦黄,里里外外透着诱惑。冬日的小煤炉,映亮了我的脸庞,滋润了我的肚肠,温暖了我的童年时光!
随着家境的好转,我家的小煤炉变成了炭火炉。这种炉子一米多高,从外形看比小煤炉大好几倍,肚大腰圆犹如罗汉,炉盘上的铁圈也增加到四五个。炭火炉的结构与小煤炉基本类似,犹如小煤炉的放大版,只不过燃料从蜂窝煤换成了焦炭。炭火炉设计有排烟孔,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相比小煤炉有了很大进步。自从有了新火炉,爸爸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从市场购买回数个白铁皮排烟管,有直有弯,回到家便指挥大家着手安装铁皮烟囱。扣紧炭火炉排烟孔,排烟管相互套合,接口缠上铁丝固定,在大门窗玻璃上钻孔,在全家努力下,铁皮烟囱一路高歌径直伸向窗外。炭火炉排烟系统架设完毕,生火开炉,不久屋内炉火熊熊,屋外烟气缭绕。
炭火炉用焦炭量大,产生的热量也高,不用坐在火炉旁,也能感受到它的热情。用它做饭烧水,效率相比从前提高了好几倍。妈妈微笑着在火炉上熟练摆弄着锅碗瓢盆,驾驭着刀铲汤匙,煎炸烹煮,忙得不亦乐乎!冬日里的饭食在炙热炉火下的作用下,展现出它们的最大魅力,我们在腾腾蒸汽中大快朵颐,好不快哉!那时候我最喜欢妈妈做的砂锅乱炖,无论是排骨肉块、木耳蘑菇、粉条豆腐、还是白菜萝卜,都让人吃得有滋有味。
时光如水流逝,一晃离开乡村很多年了。听闻如今家乡提倡节能环保,电热炉一统天下,煤炭炉已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冬日火炉给予我的那些温暖记忆,却令人永远难以忘怀啊!

(责任编辑:洪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