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博大文化视野(11月5日)

【文化杂谈】

说说德日进的一些概念及其当代意义(7)

步虚

德日进不仅是一个严谨求实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同时也是一个独具生命哲学情怀和理念的人类学家。作为地质学家,德日进把地球的各个地层看作一个活的巨大有机体。作为古生物学家,他证明物种进化不仅仅是零散片断的,而且还是同步并列的。在人类学方面,他把人类进化的条件、动力、方式和目的问题作为自己始终关注的焦点。在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和人类学三个方面,德日进看到了同一个运动,它把地质圈、生物圈和智慧圈连贯在一起。

身为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德日进,同时还是一位有着坚定信仰的神学家。德日进的信仰无疑是对他心目中作为至高存在和至高境界的天主和天国的信仰,而归根结底,正如他自己所强调,这种信仰是一种“对人的信仰”(foi en l’homme)。德日进一生的全部努力,在于展开一种“人类生成”研究(une anthropogénèse),或者说建构一种作为生命科学延伸的人的科学。

这种信仰和这种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告诉我们,生命的出现乃至人类的生成不是偶然的事件,而是必然发生的。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无处不在,只要条件成熟,生命便会破土而出。而生命的发展遵循两个规律: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化, 组织活动越来越内在化。人类出现之前的生物发展是辐散性的,而人类在不断增长的复杂性中辐合于自身,内卷于自身,内化为自身,人类发展的前景是一个自卷着的世界(un Monde qui s’enroule),一个汇聚辐合着的世界(un Monde qui converge),像枚郁金香一样,朝内心发展,朝深处发展。人类代表着目前生命的最高阶段。随着人类的发生及发展,宇宙生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进化的重心和导向越来越离不开内在的“思想物质”即心智的发展,离不开内在的有意识的思维和反思能力的发展。

德日进用“人的现象”( le phénomène humain)一词指称宇宙中出现的有意识的思维和反思的能力这件大事。德日进认为,如果科学足够真诚和坦然,那么它就不能忽略宇宙中人的现象(即思维和反思)这个基本事实,它必须以实在论的态度将思想物质的存在及思维和反思能力的出现看作是与物质的最初凝结、与生命的第一次出现,同样真实而精彩的自然事实。在这个意义上,人的现象该与其他自然现象一样,都是科学描述、分析和研究的对象。(2021-10-24)

 

【诗文春天】

日本超市里的抢购风

谭文春

爱贪便宜是人的天性。即使在国民素质普遍被认为很高的日本,贪便宜的事件,时时上演!去日本旅游,见过日本人争抢打折商品的情形,只有两个字来形容——疯狂!

日本的便利店或者超市很多,基本上步行二十分钟就开设有一家,满足附近居民的日常购物需求。对于长期居住附近的日本人,他们有确切又牢靠的购物经验,知道附近的便利店或者超市几点钟开始打折商品。便利店或者超市里的食品,都有一个赏味期限和一个贩卖期限。了解一下,赏味期限是指食品保持最佳口感的期限;贩卖期限指的是食品可安全食用的期限。拿牛奶来举例,一盒牛奶的贩卖期限是本月10号,那么它的赏味期限是本月6号,超市要在本月5号这天给牛奶打一个8折。如果没有卖完,到了本月6号晚上,会再给它打一个5折。如果到本月10号晚上关店的时候,这个5折的牛奶还没卖出去,第2天就会进行废弃了。但是,这个是理论上的事情,真实情况究竟怎么样?我负责任地告诉所有人:牛奶绝不可能被废弃!因为牛奶是日本人日常必备的饮食之一,便利店和超市里新鲜牛奶的销量相当大。

我们是自由游,有一天下午六点的时候,去附近的超市购物,目睹了日本人抢购打折商品的盛况。日本超市有专门的打折人员,下午六点正值打折的时间,我看见导购推着一个车子进入超市,那个时候,我感觉到超市里面的四面八方的眼睛,都在盯着那名导购。超市打折人员的行进路线是固定的,先打什么商品,再打什么商品,依次而为。我发觉最受欢迎的打折商品就是牛奶,当导购走到牛奶的冷藏柜前面,我都体会到导购的紧张,因为那些抢货的日本人会呼啦一声围拢过来,让我想起一个成语——蜂拥而至!

据我观察,导游打折的程序是这样的,她把那些需要打折的牛奶,全部从货架上取下来,转移到身边的小车子上面,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往上面贴半价的标签。在导购贴标签的时候,她周围的那些日本人就在旁边喊开了:“给我!给我!给我!”同时一支支手臂长长的伸展过来。但导购不可能谁喊就给谁,这样的话肯定会被投诉。我听见导购耐心地说:“请你们等一下。”导购做法很程序化,拿起一盒牛奶,贴完打折标签,再把它放回到小车子上,再让他们自取。很夸张的情形是,只要导购的标签一贴上去,手上的牛奶立马就被一只快手抓走,根本不知道是谁抢走的。更有那不讲理的,他们不只是从导购手上抢,也有从其他客户手上抢,只要没付钱,谁抢到手就是谁的,而且被抢者也搞不清是被谁抢了,那一刻真是个乱啊!我甚至看见有一个大概70多岁的老奶奶,尽管她挤在最前面,靠打折车最近,依然不能抢到牛奶,导购心生怜悯,看不下去了,就在贴完一个标签的时候,看似随意却是有意地往她手边一送,可是当她的手刚刚摸到了那盒牛奶,立马有旁边另外一个男客人从她手上把牛奶拽过去了,看得我又好笑又好气,心里充满了鄙视。都说日本人素质高,其实不见得,为了占到打折的便宜,连上了年纪的老太婆都抢,只能证明其素质低下!

据旅居日本的友人说,除了半价牛奶是抢手,超市里每周三早上的特价鸡蛋也是特别的受欢迎。正常的鸡蛋价格是一盒10个200日元,特价的时候一盒只要89日元,便宜一半。虽然特价鸡蛋的个头是比普通的要小,但也是10个。经常是开店不出10秒钟,这些抢便宜货的日本人,不仅限于老爷爷、老奶奶,还有壮年的主妇们,就立马杀到特价牛奶前面,风卷残云,一扫而空。经常听到他们说这样的话:“哎呀,只要这个鸡蛋入了框,我才可以安心的买其他的东西。”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们,无论哪个国家都有,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一样,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努力让自己付出较少的代价,而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买便宜,其实是底层老百姓的生活技巧;抢购便宜货,是底层老百姓的生活风景。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系列二

(十三)别搞错了岳父

洋中鱼

一向谨慎的柳宗元也有粗枝大叶的时候,为亡妻杨氏写祭文时一不留神,居然让后来研究他的学者们产生了一个疑问:难道柳宗元的岳父有误?

柳宗元在贞元十五年(799年)写的《亡妻弘农杨氏志》一文中说:“亡妻弘农杨氏,讳某。高祖皇司勋郎中讳某,司勋生殿中侍御史讳某。殿中生醴泉县尉讳某。醴泉生今礼部郎中凝。代济仁孝,号为德门。郎中娶于陇西李氏,生夫人”。不知是当时柳宗元没有仔细校对,还是后来刘禹锡帮他整理文集时抄录之误,这里“醴泉生今礼部郎中凝”的“凝”字惹出了不少麻烦,有些柳学研究者断章取义,认为柳宗元的岳父不是杨凭,而是杨凭的弟弟杨凝。比如,周凤章先生在《文学遗产》1993年第1期上发表的《柳宗元事迹的一点辨证》,就是持这种观点。

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中国柳宗元研究会前会长吴文治老先生对此进行了强有力的批驳,他指出,周凤章之说根本不能成立,并简单列举了几点理由:

  1. 宋代韩醇诂训本《柳集》所载《亡妻弘农杨氏志》正文便是“醴泉生今礼部郎中凭”,不作“凝”。此后,凡有作“凝”的《柳集》,如音辨本、世彩堂本以及其它一些带注文的版本,几乎全部在这句正文下有条注文,明确注明:“‘凝’当作‘凭’。凭尝为礼部郎中。今作‘凝’,非是”。何焯批校《王荆石先生批评柳文》,亦谓“‘凝’当作‘凭’”。章士钊先生在《柳文指要》里还列举了七条考证材料,来证明柳《志》中的“今礼部郎中凝”之“凝”字,乃“凭”字之误植,应见厘正。
  2. 柳《志》称其岳父为礼部郎中,考《新唐书》卷一六零《杨凝传》及有关史传,均未见凝尝为礼部郎中。而《旧唐书》卷一四六《杨凭传》,则明言杨凭曾为“礼部、兵部郎中”。
  3. 柳宗元在《祭杨凭詹事文》中自称“子婿”,“昭祭于丈人之灵”;而在为杨凝所作《故兵部郎中杨君墓碣》中则称“宗元以姻旧获爱”。若宗元为婿,不应仅承姻旧,且柳在前文中对凭尊之为“公”,而后文对凝则以“君”称之。两文对照,柳宗元对凭、对凝的情亲之谊亦显有不同。

我查对了《旧唐书》、《新唐书》等资料,认同吴会长之说。看来,学术研究要严肃认真,不能盲目追求标新立异,否则,将别人的岳父搞错了不是好玩的。指凭为凝,凭冠凝戴,倘若柳宗元泉下有知,可能也会被气得跳起来。

 

【风雅月梅居】

温暖的烤馍

侯兴锋

在我上初中那会儿,学校实行上早自习。
那时候,学校里没有食堂,学生得起早赶来上自习,一堂课结束后还要赶回去吃早饭。
我家距离学校较远一些,为了能保证早读时间,就和另外两位同学商定住校。所以每天下午放学后,我便要匆匆忙忙回家吃晚饭,再急急慌慌地赶到学校住宿。
这是一座偏僻的乡村学校,建在一片荒地上。每当夜幕降临时,这里便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中,只能听见虫声的唧唧,只能嗅到泥土的芬芳,只能遥望天空的星星和月亮。我坐在昏黄的灯下,常常被一种莫名的孤寂包围着,也常常无助地烦躁着,挣扎着。多么想歇一歇,放弃这段苦行僧似的煎熬呀,然而我不能。因为我又想起了人生的命运,自己的梦想,还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爹娘……
深冬的一天,下午放学后,开始刮起了西北寒风,我回到家草草喝了点稀饭便又跑到学校。而住在另外两个屋的同学还没来,只有一家人的灯亮着。这家人是学校唯一一户住校的教职工,教我们英语课的文老师,他们一家正在氤氲着热气的餐桌旁吃着晚饭。我和他们打了招呼,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北风更紧了,吹打得窗户啪啪响。一点稀饭的热量在我体内早已荡然无存,冷气从双脚直嗖嗖地往上窜,肚腹干瘪得几乎前胸贴后背了。这时候,如果能有一碗热腾腾的饭,哪怕是一块干硬的馍馍该多好啊!
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徒劳,幻想!我只好站起身,蹦跳着,挥舞着,揉搓着,以此来暖和躯体,再摸一摸捂在被窝里的一玻璃瓶开水也早已冰凉冰凉。
雪花终于飘了下来,天似乎更冷了。
我在灯下哆嗦着,坚持着。
突然,门响了一下,我打开一看,是文老师,手里赫然端着一大块焦黄焦黄,正散发着香气和热气的烤馍。他微笑着说:“外面太冷了,我给你们三个学生都烤了一份馍,再喝点热茶,暖暖身子,别冻坏了。”
我愣了一下,迟疑着接过烤馍,感觉喉咙里仿佛有虫子爬过一样,不停地吞咽着口水,吃得是那样香甜!有了烤馍的能量,我僵硬的手脚慢慢恢复了,一直学到了深夜。
第二天,我才知道,原来另两位同学昨晚看到天气恶劣了,并没有来学校住宿。而文老师是怕我不好意思,才说给每人烤了一份,好让我易于接受帮助。他知道,一个少年的心啊有时候是多么地自尊而又敏感!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曾帮助过许多人,也接受过许多人的帮助,但只有这一块烤馍的情意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在这块烤馍里,它没有肆意卖弄的吆喝,没有居高临下的施舍,没有惺惺作态的怜悯;它只有无私的援助,只有善意的体贴,只有温馨的呵护。
一块普通的烤馍,温暖了我的一生,烛照出了世间的真诚。

 

【细语微光】

姥姥的桂花树

紫月天

姥姥门前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树。

每逢金秋送爽,桂花树便随风飘散浓郁的芳香。姥姥总是喜欢端上她的木质小板凳,拿上新鲜的蔬菜,在栽有桂花树的庭院里,一下一下的摘菜。调皮的我,一会儿帮姥姥摘两下菜叶子,一会儿闹着要姥姥摘桂花树枝给我玩。姥姥用劲撑起佝偻的身躯,宠溺地拍着我的头,说:“好,暖暖,喜欢,姥姥就摘给你!”

只见姥姥从门背后拿出一根颀长的竹竿,尖头的部分安着一个双插子。姥姥年迈的双手布满褶皱,紧握着竹竿送向天空半腰,那是桂花树离地面稍近的枝丫,星星点点的桂花,如同天上闪烁的星星。只听得“咔嚓”一声,一颗流星坠入地面!我迅速跑上去,捡起落入尘土的桂花枝,一溜烟找小朋友玩去,急得姥姥大喊:“慢点跑,过会儿回来吃饭。”

桂花盛开的季节,闻到扑鼻的清香,对于姥姥而言,是记忆的丝线。姥姥和姥爷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相识,空空的土坯房在大伙的热闹中迎来了两个人的婚礼,简单朴素。婚后,两人将友人送来的一棵小桂花树苗栽种于空旷的院落里,一人植树,一人浇水,幸福的生活在开心的笑容里蔓延。

姥姥最拿手的就是用桂花做各种美食。桂花糯米藕,桂花山药,桂花粥,桂花鸭,酒酿桂花圆子,桂花酒,桂花藕粉……我想,桂花是了姥姥手中的“宝”,姥姥一念动咒语,“如意如意随我心意,快快显灵!”桂花就千锤百炼成想要的美味模样。我最爱吃姥姥做的桂花糯米藕,一口下去,馥郁芬芳。夹着莲藕的千丝万缕,糯米的软糯黏腻,每一口都藏着姥姥甜蜜蜜的笑,每一口都融入姥姥岁月的牵挂!

在我读高中时,镇里经济发展,老屋要拆了。姥姥千般不舍,住进了新修的楼房。没有了桂花树的时间,一秒一秒都没有了芳香的回味!傍晚时分,姥姥散步,她便会悄无声息地回到桂花树身边。一滴泪静静夺眶而出,一声叹息吹动桂花叶飘零,时光停留在桂花的孤独里!

姥姥九十五了,一个人生活。我们都不放心。大家都请她到各家去住,姥姥死活不同意。这可将孝顺的妈妈急得不行了。思来想去,妈妈爸爸在城市里购置一套房,小区设备齐全,更重要的是有成排的桂花树。最后我——姥姥最宠的暖暖出马,用真心的桂花树将姥姥说动,去小住一段时间,看能不能住习惯。

我们一家人将一棵小桂花树苗种在了一楼的院子里,姥姥满头汗,边浇水边呢喃道:“我们又种桂花啦,老头子!”盼着小树长大,陪着门外桂花绽放,有花香的时节里,姥姥的日子重拾点点滴滴的欢笑和甜蜜。

丹桂飘香时,朱熹一句“岩岩庭下桂,岁晚独芬芳”吟咏在我家的餐桌上。姥姥夸我读书有出息了,是桂子山的一名大学生。爸爸妈妈都开心地笑了!

穿梭在桂花的时光走廊里,一缕缕的芬芳,一丝丝的思念,一点点的情义,执着和绵长。惟愿时光不老,丹桂不散!

 

【乔乔散文】

笆斗

乔加林

笆斗,翻阅字典,斗是农村常见的计量器具。过去粮食碾打出来,扬净晒干,论的是多少斗。笆斗在过去是一种计量器具。

笆斗,底部弧圆,上部敞了圆口,有的人家会在圆口处箍上一个铁箍子,图的就是经久耐用。笆斗是用竹子、柳条、荆条等编成的一种盛器,底为半球形。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几个笆斗。俗话说,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笆斗装水却不会渗漏,可见严密性不一般。

在大集体时代,每当夏收秋收拉开序幕后,生产队的晒场便开始热闹起来。清晨,晒场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准时来到队部集合。男劳力一溜排着,每个人手上都拎着一只笆斗,妇女们人手一把木锨。大家在谈笑风生中开始进行晒场,有的摊晒谷物、有的用扫把清理谷物中的杂物……当红日喷薄而出,金光耀眼时,大家早已经干完了活儿。

每当夕阳西下,晒场上人有的戴着草帽,有的扎着毛巾进行收场。有的人收堆、有的人清扫、有的人扬场,各干各的事情,井然有序。晒场上的人,各有分工,扛笆斗的人在另一个人帮助下,喊着一二三,一起用力举起,笆斗稳稳地落在扛笆斗的人肩上。扛笆斗的人,一手托着斗底一手抓住斗帮,到了仓库让笆斗依偎着肩缓缓地倒下,如果别人上前帮忙,弄不好会把肩上皮蹭掉。

在晒场上,一些年轻力壮的庄稼汉,有时候还会扛笆斗比赛。在众多妇女呐喊加油声中,几个壮汉扛笆斗的相互奔跑着,相互激励着,谁也不甘示弱。那些扛笆斗的年轻人跑的速度犹如一阵风,在与时间赛跑,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有着牛的气力也有着马的洒脱,跑得满头大汗。在村庄里作为一名男劳力,如果不能扛起笆斗会遭人嘲讽。扛笆斗不分大人小孩,有的刚进中学校门的孩子能扛起笆斗是常会受到大家赞扬的:乖乖,这孩子有劲,像头牛,以后有出息。人们也会羡慕那家小孩的父母,认为养育孩子终于成了劳动力可以挣工分。

晒了几天已经干净晒干的粮食准备入库时,生产队长或保管员要对粮食进行检验稻谷的干燥度,随便捞起一把稻谷,抓几粒谷粒抛进嘴里一咬,如“啪”的一声脆响,说明稻谷完全干了,达到进仓要求,队长就会安排生产队里的劳力们把晒场上的粮食用笆斗扛到粮食折圈里。粮食进仓前,通常都会用笆斗装满粮食,然后往大秤上一放,称重。随后会计或保管员就负责数进仓笆斗总数。

最让庄稼人开心的时候,就是生产队里分粮食。只要队长通知分粮食,家家户户,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拎着笆斗往队部去,满脸春风地跑到场头自觉排队等候,分享劳动果实。轮到谁家,生产队会计在事先制好的每家每户表格上报出分得的数量,保管员负责从粮折里向笆斗铲粮食,两人负责抬笆斗,一人负责过秤。

轮到我家时,我把眼睁得大大的,盯着长长的秤杆,心里在默念着“把秤杆子再抬高点儿。”在分得粮食的乡亲们开心地说笑着穿梭在高低不平的泥路上,大多使用笆斗抬的抬,挑的挑,背的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父亲每次去队里领粮食时,都会叫我一起去。父亲扛着分给自家的口粮,一路上都会哼着小调。虽然每次只能分得半笆斗粮食,但从父亲的脸上,可以看出来今年是个丰收年。

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当家作主,家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晒场。老百姓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也上去了。每到夏收秋收时,父亲都在家门口晒场。麦草堆附近用折子圈个窝,做了个粮折子,在粮食进折子时,我和母亲负责装粮食,父亲负责扛笆斗向折子里倒,我还兼职数数:一斗,两斗,三斗,四斗……八十八。父亲听了我的报数,很是惊讶,没想到今年收成这么好,父母看着收成爽朗地笑了,开心得像个孩子。

庄稼人在施肥、播种时,大都是用笆斗盛装肥料和麦种,在笆斗上边缘穿两个对孔,一根绳子穿过,在孔边打两个结,再把绳子套在脖子上,笆斗大概在肚子的位置,一手握着笆斗,一手抓起肥料种子一撒,踏着均匀的碎步向前移动,肥料或种子在空中散开,纷洒到地里,然后再用耙进行耙一边,把种子和肥料覆盖在土里。他们挥洒着汗水,期待着来年的好收成。

笆斗,在农村用处可大了,每年正月里,家家户户都会蒸很多馒头,都是储藏在笆斗里,然后用布或衣服盖起来,每顿烧饭时从笆斗里把馒头拿出来在锅里蒸一下就可以了。在农村磨面时,机面房里也都是把粮食倒进笆斗,机面人把笆斗扛起来把粮食倒进磨面机里……

儿时经常唱的民谣至今还在延续: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七斗八斗把官做,九斗十斗享清福……这个斗不是笆斗,是指每个人手指上的指纹的斗。

儿时的美好回忆,总是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儿时经历的点点滴滴时常会从脑海里涌现,就像一幕幕的画面,历历在目;在回忆过去的经历时,就像品尝很多年陈酿的老酒,回味无穷。

 

【飞鸿传书】

自然的问候

周丁力

人是自然之子。无论我们对自然是否有情有意,是否去关注,自然都会以优美的物象,奇妙的韵律,源源不断的滋养,时不时地向我们致以美好的问候。

能够关注并领会自然的问候是一种优良的品质。能够关注并领会自然的问候,并以美好的言行去回馈大自然的人,才更有可能使自己的生命趋于美丽与完整。古人所称的“天人合一”,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指人与大自然的这种息息相关的呼应。所以,诞生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们应该学会做大自然的知己和贴心人。

法国著名女革命家卢森堡在写于狱中的一篇文章中说:“那天傍晚,透过窗户,我看见天边有一片玫瑰色的云彩,我心里十分激动。那云彩看上去像是一个微笑,一个来自远方的问候。”当时的她虽然身陷囹圄,处境险恶,前途未卜,通过领悟那一片彩云传递过来的问候,以及寄寓在那片云彩上的、远方的同志们与亲友们的问候,使她拥有了一种很美丽的情怀,并从中获得一种英勇抗争、顽强生存下去的勇气。

自然的问候来自四面八方,来自任何一次你对自然充满深情的关注。来自路边三两朵无名的野花,以及远方朦胧的山影。来自某次郊游采回家来的那一篮水灵灵的野菜,也来自一场从天而降的甘霖;来自风在树间的舞蹈与小溪在原野上的歌吟,还有那日月的升落、星星的闪耀、大河的奔腾、草原的辽阔、湖泊的明净、雄鹰的盘旋;来自我们手中那杯清澈的水,以及餐桌上的一盘青枝绿叶,还有清晨那一次甜美的呼吸……。

只要我们怀着一些亲近自然的心情,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自然充满善意和美好的问候无处不在。这问候来自排列整齐的道旁树和你家阳台上那生机盎然的盆景,还来自每一次的云蒸霞蔚,风吹雪飘,流水潺潺,飞鸟啼鸣。来自高耸的山峰、生气勃勃的动物、四季不同颜色的植物、无言的星光、明亮的月轮、天边的彩霞,也来自轻轻抚摸着树梢的清风……

所以,在庸常的生活中,愿生活在天地间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保持一枚赤子之心,去关注自然、爱护自然、问候自然。同时,也应该学会欣欣然感知自然的问候,放开胸怀去接受那些来自自然的美好问候,并在心中酝酿出美丽的陶冶与感动。

这还远远不够。当我们学会了用眼睛和心灵去回应自然的问候之后,还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应自然的问候。比如每年都在植树节去植一棵树,比如在青山绿水间游览时不乱扔垃圾,比如爱护花草与树木,比如居家时做好垃圾分类、出门在外时爱护公共卫生等等……

(责任编辑: 洪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