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文化视野(12月11日)

【鹏翔万里】

寻找自己

贺鹏

突然一天,我发现我不见了,我大声喊着我的名字,一遍一遍又一遍。

终归没有答应。

坏了!我把我丢了。

我沿着城里的大街小巷,挨门挨户地寻找,谁都不知道我的下落,怎么办?我十分着急,也非常恐慌。万般无奈,我拿出了我的全部积蓄赶紧在市里所有的媒体上发布了寻找自己的广告,广告上说了我的一些特征,留了我的电话号码,希望知情者迅速通知我。

自从发布了广告,我一天二十四小时坐在电话机旁不敢离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一周过去了,关于我的消息一点都没有。

我简直到了发疯的地步,怎么搞的,竟然把自己给搞丢了;我捶胸顿足,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

突然一阵电话铃响,我一把抓起听筒,听筒里传出的声音很遥远,说是在另一座城市的海滩上,有一个被海水冲在岸上的人很像是我。

我急忙压了电话,跑下楼,拦了一辆的士,向另一座城市急驶。

到了这座城市的海滩,已经是第二天的早晨。付了车费,赶快扒开围观的人,只见我蜷缩在海滩上,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上前把手放在我的鼻子上,稍有一点点呼吸,还好,没有死。

我仿佛记起来了,当年为了逃避单位一杯茶水一张报纸的无聊生活,便下海寻找所谓的价值去了,但真正下海以后,并不是那么回事,海里有礁石、风浪和鲨鱼,很快我的洒脱、理想、追求全都淹没在了这些险恶之中,我便离开了我……

我扶起我,看着面目全非的我,鼻子一酸,眼泪朴漱漱落了一地,洒在海边的沙滩里,没有了一点痕迹。

我已经认不出是我了。

我把我搂在怀里,轻轻摇了摇,我微微睁开眼,一看躺在别人怀里,大喊一声,你是谁?你为什么要救我?

我擦了一把眼泪说,你好好看看我,我是你呀,你是我呀,我俩本来就是一个人,我不救你谁救你?

躺在怀里的我使劲挣脱我的怀抱,踉踉跄跄地站起来,指着我说,你怎么会是我,我怎么会是你,我一点都不认识你。

我指着我边说边往后退,围观的人群自动让开了一条路。

我十分惊讶,我怎么不认识我,我赶快提起裤腿说,你看看,我们的大腿上不是都有一个黑痣吗?

我也提起裤腿看了看说,对呀!我就是在大腿上有一个黑痣。

我又说,我们小的时候玩打仗,下巴上不是还留了一个疤痕吗?

我也摸了摸下巴说,是呀!我的下巴是有个疤痕。

我说我是你,你就是我呀,快回到我的身体里面来吧。

我后退并没有停止,大声说,可我不认识你!

我看着我离我越来越远,着急地说,你再好好看看,我就是你呀!

围观的人群“哄”地一下笑出了声,什么乱七八糟的,他们到底谁是谁呀,神经病!

我看着我渐渐远去,对我也产生了怀疑,我不认识了我,其实说心里话,我也不认识我。

到底我是谁呀?难道那个面目全非的家伙就是我?

我继续寻找我自己。

【作者简介】

贺鹏照片

贺鹏,中国呼和浩特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特邀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家;出版过《怪病》《寻找自己》《你是好人》《天堂背后》《贺鹏微型小说选评》《老鼠娶亲》等微型小说作品集以及多部报告文学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以及不同国家出版的许多版本图书;有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个语种进行传播;应多个国家邀请,多次出席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2018年12月在印尼举办的第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上,荣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40年贡献奖。

 

【种玉蓝田】

当暖光铺满舞台

蓝狐

我想,如果有可能,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希冀着翱翔天际,体验飞翔。因为那种经天纬地的心境所能焕发的激情和动能,想必是一切生命历练方式中最畅快的一种。

然而,以自我为圆心,以视野或者是以自己能够想象到的空间为半径的、相对常识化的生活,往往束缚住了人们本该张扬的翅膀——想飞,哪怕是想暂且走出自己已经熟悉的生活空间——多半变成了只是在自己心中无限膨胀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因此,我常常在想,原本就是在一次次迁徙过程中渐渐形成的生命的群落,为什么一俟发展到更趋文明的今天,反倒越来越迷恋起自己脚下的片草寸土了呢?而且,越是在地域广袤的国度,这种迷恋也就显得更加深刻。

的确,爱自己的家园固然称得上是发自一种美好的情结,但是,抖擞精神,怀揣挚情,在繁杂、劳碌的时空的罅隙间抽身而出,到相对于自己的生活空间更显得怡然一些的异地去浣洗一番情肠,莫非不是更好的一种修整、一种积聚吗?

旅,或者游,其实都很鲜活。

我一直以为,几乎没有一双眼睛是在长久打量一处固定不变的风景后,日益变得深邃灵动起来的。我们认知事物的眼光,其实是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随着大千世界里无以计数的微妙变化、奇异转换,才而逐渐变得深刻起来。也正因如此,我们才得意仰望高天,任意想象——

假如,假如我此刻正身临北极的极点,我就会动用我周身的灵感,去接近所有的南方,让姹紫嫣红的极光作我的霓裳,让雪被下奇诡的白狐作我的导航,让地球的轴,以我双脚的抵触作一回从白天到夜晚的摇晃……

假如,假如我此刻正登临珠穆朗玛峰的极顶,我就会顺手摘下几颗星盏,重新划出一道本初子午线,驱赶着太阳背后的夜色,让可爱的家园永远沐浴着吉祥的光芒;还会把世界上最纯净的水、最晶莹的雪、最多情的云,一一植入曾经蒙尘的胸膛……

假如,假如我此刻正潜入大西洋深海的沟壑,我就会仔细地去辨认这个蓝色星球最深的皱纹里,究竟有些什么宝藏——假如,假如所有的我的驿动,真的能让我启悟到生命的匆促和光阴的荏苒,并且选择羁旅的方式在颠簸中感知存在,那我将就此起程。

生命本就是一次长途旅游的行程,终点早有设定,驿站遍布西东。重要的是,在这一生一次的奔行之间,原本还有许多并非过沉过重的短途旅行,就像春游一样的,洋溢着整整一个花季的芳菲,让你我做一场好梦——

想要探知生命的广度,不妨请即刻启程。

【作者简介】

蓝狐

蓝狐,本名任东升。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作家协会理事,现为抚顺矿工报社副总编辑。作品散见于中國《星星》《读者》《作家报》、美國《侨报》《华府新闻日报》《新大陆诗刊》、加拿大《七天报》《华侨时报》《环球华报》、瑞典《北欧时报》、澳大利亚《当代国际汉诗》等国内外报刊,多次获得国际、国内诗文赛事奖项,出版有诗集《诗之鹤》、散文集《鎏金的典藏》、长篇小说《粉足》《炼狱1929》等多部专著。

 

【杨柳依依】

爷爷杀年猪

杨邹雨薇

老家在潇水南岸的农村,在村后的南津渡大桥通车之前,我们那里因为交通不便导致经济相对落后,大家平时生活比较艰苦,逢年过节却要奢靡一回。村里有田有地,父母与小叔叔常年在外谋生,耕种的事情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早得二三十年,两位老人家还算年轻,也很勤劳,一年四季起早贪黑,里里外外忙过不停,不但种了田种了蔬菜,还用菜叶和米糠喂养了两头猪。每年送一头猪,杀一头年猪,几乎成了惯例。

一般人杀年猪,都是请人代劳,而我们家都是爷爷亲自动手的。爷爷虽然个子不高,但年轻时经常干重活,孔武有力。那时候,除了红白喜事,农村一般不杀猪,只有过年时杀头猪来犒劳辛苦了一年的家人,所以在村里也算是一件大事。我记得我八岁前曾目睹爷爷杀过两三次年猪。首先是烧好一大锅子开水,备好刀、壶、盆、麻绳、簸箕、梯子、挂钩等工具,然后叫上父亲和叔叔以及左邻右舍几个精壮汉子帮忙。到了猪栏,将猪赶出来,由力气最大手脚麻利的那个人冲上去逮住猪尾巴把猪撂倒,其他人再上前把猪抬起来,甚至将猪的四条腿捆住,爷爷则抓住猪的双耳,放到一张板凳上按住。仿佛预感到灾难的降临,此刻的猪出于求生的本能,拼命地挣扎、喊叫,声音凄惨而绝望。

这时候,旁边的奶奶会将装血的盆子端放到猪头下,并把杀猪刀递给爷爷。爷爷手握尖刀,对准猪的咽喉处,一刀下去,血就像水柱一样喷射而出。随着血的流失,猪的的挣扎和叫喊声渐渐减弱,最后回归于寂静。在旁边看热闹的我们,则鼓掌叫喊。爷爷说:“倒了!一、二、三!”大家一松手,把死猪丢在地上。接下来,爷爷用刀在猪的后腿趾头间割个口,用一根筷子粗细的铁条往里不同方向捅几下,搅几下,再用喇叭口往里面吹气。我觉得爷爷给猪吹气的时候最有趣,两个腮帮一鼓一鼓的,吹得面红耳赤。待把猪全身吹胀吹鼓吹得膨胀起来后,就用麻线扎紧割口,不让它泄气,然后抬到两只连放在一起的澡盆上架好,用壶装了锅里的开水烫过后,就开始褪毛。爷爷腿毛的技艺也很老到,但见他用刮刀先刮猪头,然后顺着猪身呼呼呼地直拉,偶尔添加一些横扫,不一会儿就把猪皮刮得干干净净,雪白雪白了。

刮干净之后,就把钩子从猪尾巴附近勾进去,然后挂到梯子上。用温水清洗之后,就开膛破肚。爷爷先用剖刀在猪腹部轻轻划出一条线,使之对称,然后用力划开,旁边的人则马上将簸箕拿来装着那些从猪腹腔里滚出来的冒着热气的内脏。爷爷将猪身分开两半,放进箩筐之后,就来处理内脏。猪心、猪肝、猪肺、猪腰之类的容易处理,大小肠和猪肚则比较麻烦,需要翻过来去掉里面的粪便,并反复清洗。

等一切忙清楚,就是享受的时间了。一般是砍下一些杀口肉配辣椒炒了吃,还有搞点猪肝炒韭菜之类的,味道好极了。吃饭时爷爷奶奶会商议怎么分享猪肉,哪些送入,哪些卖人,哪些自留。而在这个过程中,爷爷奶奶没有忘记疼我,总把好吃的肉食忘我碗里夹,让我感到特别幸福。

后来,交通发达了,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村变为城区了,而爷爷也慢慢老了,再也不养猪不杀猪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猪是自家养的,几乎很少用饲料,所以猪肉特别香特别好吃。也正因为不太富裕,所以感觉年味特浓。

【作者简介】

2019120800

杨邹雨薇,女,1997年出生,湖南永州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长沙某国企。自小学五年级开始在公开刊物发表文章,有文章多次获全国、省、市、区征文(比赛)大奖,有文章被多种报刊转载。已在《中国文化报》《中国建材报》《湖南日报》《永州日报》《衡阳日报》《常德日报》《清远日报》《毕节日报》《北海日报》《黔西南日报》《张家界日报》《邳州日报》《甘孜日报》《湖南工人报》《江苏工人报》《民主协商报》《长沙晚报》《河源晚报》《边城晚报》《衡阳晚报》《加拿大七天报》《苏里南中华日报》《散文诗》《创作》《青少年日记》《少年文艺》《作文周刊》《民主》《散文时代》《湖南散文》《丹荔》《潇湘》《永州文艺》等报刊发表过文章约300篇。

 

【飞鸿传书】

美丽的周台村

乔加林

 

微信图片_20200612083347.jpg

周台康居示范村外景 莫开武拍摄

 

夏日的周末,随宿迁市文联与泗洪县文联组织的“圆梦小康美在乡村”走进全国文明村——周台村采风。进入周台村,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青瓦,整齐划一的微派建筑,洁净的沥青路面,公园里的花草争奇斗艳,参天大树与竹林郁郁葱葱,楼顶与墙顶上的青褐色鎏金砖瓦,似鹰欲飞的棱角,尽显一派古朴的文化底蕴。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声,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乡村显得宁静干净,可以听见鸟儿清脆的叫声。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一会落在树枝上,随风摇曳,一会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鸣啭枝头,一会在空中飞来飞去,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周台村,是江苏省泗洪县城头乡的一个行政村,它位于风光旖旎、日出斗金的洪泽湖西岸,三面环水,东面和古汴河相偎依,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洪泽湖湿地公园一堤之隔,紧邻古徐水街,距县城东南20公里。沿着通湖大道可直达县城,交通十分便利。

曾经,周台村传统的种植是“一稻一麦”,村民亩均收入不高,去除各种开支也余不了几个钱。2013年,周台村近4000亩土地被流转,一些土地少的村民把土地流转给承包大户,就出去打工了。除了打工的收入以外,每年还有每亩950元的土地租金收入。“过去土地就像一根绳,把人绑在地里,村民有力难挣脱。现在这根绳子松绑了,村民无论是外出打工还是继续种地,收入不减反增,人也从土里抽出了腿……”

水利万物,周台村靠水依水用水,打好水经济“特色牌”的成功实践,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2016年底,周台村为合理利用生态资源,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组织村民前往湖北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稻虾共作”养殖模式,虾为稻除草、松土、增肥,稻为虾供饵、遮阴、避害,将植物种植和动物饲养融合成一个生态系统,也倒逼了水稻种植过程中不能施用农药,保证了水体干净,养殖无污染。自从尝试了“稻虾共作”的养殖模式成功后,周台村民又开始尝试稻蟹养殖模式,“稻藕虾蟹”的“水”作之合让农民收入大幅度提升,利用水资源种植水稻、藕和养殖小龙虾、黄鳝、螃蟹等,吸纳了当地村民就业约300人;米袋子菜袋子钱袋子,一起装进了“幸福袋子”。无论是稻田养虾,还是稻田养蟹,都让周台村的村民在传统的“一稻一麦”种植模式上有了新尝试。如今的周台村产业结构调整,早已迈出了强有力的步伐。

周台村在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建设,依托稻虾、藕虾、藕蟹共作的高效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不仅环境美了,而且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将有机水稻、浅水藕和无公害龙虾、螃蟹、黄鳝等种养有机结合,并通过公司加农户、土地变股金、村民变股东、互联网加农业等营销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了周台村及周边村民增收致富。“稻(藕)虾(蟹)共作”总面积已达3260亩,其中“稻虾(蟹)轮作”面积2650亩,“藕虾共作”610亩。“稻(藕)虾(蟹)轮作”种养模式充分把稻田空间、时间资源和小龙虾、螃蟹养殖有机相结合,真正是“水”作之合,走出了一条“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的环保、绿色、生态的农业发展新路。周台大型规模化的生态小龙虾种源培育基地,也是目前江苏省唯一由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小龙虾种源保育基地”称号的小龙虾种源培育基地。周台村早已把传统的“稻麦两季”种植结构,改变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举多赢”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周台村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打造出来的乡村的样板。也是泗洪县在实施乡村振兴中绘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新画卷。”

2013年周台村人告别低矮破旧的瓦房,村民们全部住进康居示范小区。小区中央座落着一座展馆,名叫“中国·泗洪百年民居历史博览馆”,它记录并展示了苏北农村近百年来的民居容貌和农民耕作工具,也反映了历史和时代的变迁。过去农村住的草棚,土墙草屋以及农民使用过的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随着这些民居和民俗的渐行渐远,人们在追忆过往、怀念过去的同时,也越来越想留住这些“乡愁”。泗洪百年民居历史博览馆,就是让美丽的乡间往事得以留住,让中华历史文脉永存心间。

夏日的周台,草木葱茏,绿水环绕,荷香蛙鸣。村民们撑着小船到承包塘口起捕小龙虾或螃蟹。看着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和螃蟹,村民们露出满脸的笑容。

随车穿行在周台村前的道路上,真是一村一景。周台村像是掩藏在诗画的江南里。道路连环、绿树成荫、夏花绚烂,仿佛自驾游在一生态特色村庄。

在农村,最富有的莫过于土地;最迷人的当数菜园子了。集中居住的周台村,家家户户都有一块自家的菜园子。炎炎的夏日,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润泽。菜园子的苦瓜,丝瓜,豆角,茄子,比邻种植而疯长着。那竿竿的竹子插在菜地里,豆角和瓜的秧苗,叶尖儿卷起打着勾儿,顺势往上攀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个个像是比赛似的,都是攀爬的好手。长长的的绿豆角伸着懒腰在微风中做各种运动,等着勤快的人们赶快收回家,做成美味佳肴……

这个季节,如果你来周台村,在领略了水韵泗洪特有的美景之后,勤劳好客的周台人,乐呵呵地邀你品尝当地的小龙虾、螃蟹、别具风味的荷叶茶等,一道道美食和茶香定会让你的味蕾瞬间绽放。

走进新时代,阔步奔小康,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庄旧貌早已变新颜。正如农民自编自演快板书一样:打竹板笑开颜,村容村貌大改变。竹板一打连声响,幸福的农民住新居,幢幢楼房高高立,人民生活大改善。崭新轿车停门前,出门行走多方便。亭子牌楼村中建,健身器材装公园。男女老少都锻炼,强身健体乐无边。村庄道路硬又平,高高路灯亮通明。垃圾卫生搞干净,包干到户落到人。路平干净灯又明,生活舒适美环境。河塘整治砌石坎,河深水清可灌溉。绿化家园美化村,村里积极发花甑。村民自觉来执行,路旁屋前绿荫荫。百年民居变迁史,时刻提醒勤奋斗……。

周台村人民敢想敢干敢担当,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不断创新,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江苏省“水美乡村”、江苏省和谐社区“示范社区”、“江苏省文明村”、宿迁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村居”、“泗洪县文明示范村居”等称号。

这个“全国文明村”正以和谐,欣欣向荣的昌盛景象,紧随时代的脉搏,跨入新的里程。这道风景线会将更加亮丽。

【作者简介】

乔加林,男,笔名乔侨,江苏泗洪人,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青年作家协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会江苏分会副会长,泗洪县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分金文学》杂志编辑。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能源报》《中国文化报》《检察日报》《人民代表报》《国防时报》《新民晚报》《中学生报》《作家报》;《军旅青春文库》《中国退役军人》《党的生活》《晚霞》《新青年》《新老年》《金田》《领导科学》《连云港文学》《火花》《社区》《风流一代》《莫愁》《雪莲》等国外20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800余篇。多篇作品入选年选和文集并获奖。

 

高竿上的诗

刘文华

竿技是杂技项目中的一个大项,分顶竿、爬竿、车上载竿、掌上戏竿等。

竿技在汉代已十分普及,常赴宫廷表演,到唐代,更多艺人把竿技表演推向高峰。说来难以置信,有一个叫王大娘的女大力士——古时候,娘可以是母亲,也泛指所有女性,许多千金小姐的名字中都有个“娘”字。唐代习惯按排行称呼人,称李白为李十二,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称裴图南为裴十八,称杜媺为杜十娘。同理,王大娘是王家排行第一的大女儿,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年纪一大把的大娘——竟可以“首戴十八人而行”。百尺竿头有一座木山,状若神话故事中的瀛洲、方丈,一群手持红色符节的半大孩子出入其间,辗转腾挪,追逐嬉戏。饶是如此,头顶千钧之重的王大娘仍载歌载舞,若闲庭信步。据唐人段处海《明皇杂录》记载,李隆基曾在勤政楼前大张声乐,乐舞百戏,与爱妃杨玉环一块观看过王大娘的演出。

彼时,东明出了一个叫刘晏的神童,不过10岁,相貌奇丑,却才思敏捷,聪慧过人,此前曾于李隆基去泰山封禅的路上呈献颂文。刘晏小小年纪就擅长文章,李隆基深感惊奇,让宰相张说考察刘晏。张说考察后说:“刘晏是国瑞。”大唐盛世真不是凭空得来的,单是在唯贤是举、知人善任方面就表现得不拘一格,别开生面。李隆基大喜过望,当即就把刘晏带回朝廷,封其为太子正字。刘晏自此出入唐代官场几十年,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使等职,通过实施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为唐朝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是朝野公认的著名经济改革家、理财家。那会儿,杨玉环把刘晏揽在怀里,为他涂脂抹粉,还给他戴上女子的头巾,并问他有何观感。神童刘晏果然神,就坐在杨贵妃的膝上占得一绝——《咏王大娘戴竿》,后传为历代歌咏竿技的著名篇章:

楼前百戏竞争新,

惟有长竿妙入神。

谁谓绮罗翻有力,

犹自嫌轻更着人。

帝王贵妃偏爱竿技,皇亲国戚也不甘落后。时王公贵族出行有仪式,动辄百人,浩浩荡荡一大溜车队,保镖开道,乐队伴奏,百戏杂耍必不可少,尤以顶竿表演为主打节目。说是与民同乐,但更多的意味,当如今人炫富。敦煌壁画有一幅《宋国夫人出行图》,那上面就有大力士头顶长竿的情形。竿的顶端缚一短横竿,呈十字架状,上下左右各悬着一个半大孩子。这些孩子在半空中腾跃翻飞,做着各种高难度动作,惊险刺激,引得沿街百姓争相观看,万人空巷。有一个叫张祜的诗人,世称海内名士,与杜牧、令狐楚等友情笃厚。张祜对杂技一往情深,每到一处,必先观看当地的文艺演出。看到精彩绝伦处,他常常忍不住手舞足蹈,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他技痒的表现就是诗兴大发,专门作有《大酺乐》《观宋州田大夫打球》《观杭州柘枝》《热戏乐》等歌之咏之。其中一首《千秋乐》,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这一盛况:

八月平时花萼楼,

万方同乐奏千秋。

倾城人看长竿出,

一伎初成赵解愁。

除了竿技,其它杂技类别如舞狮、绳技、口技等,也都曾在诗人的笔尖上各领风骚,且世代不绝,佳句迭出。比如白居易的“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粱前致辞”,写的就是舞狮。又如刘言史的“泰陵遗乐何最珍,彩绳冉冉天仙人……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挂纤腰学垂柳。下来一一芙蓉姿,粉薄钿稀态转奇”,写的就是绳技。再如郎士元的“天生一艺更无伦,寥亮幽音妙入神。吹向别离攀折处,当应合有断肠人”,写的就是口技。

在高处,杂技、歌舞、书画、影视等不同门类的艺术是相通的。竿技与诗的相遇,不仅仅是肢体语言与文学语言的相遇,还有金玉良缘的况味,还有木石前盟的禅机。彼此传神会意中,相映生辉,两全其美。

【作者简介】

刘文华,上世纪70年代生于山东莘县。做过中小学教师、报刊编辑记者等。现为河南省作协会员,供职于《濮阳日报》副刊部。1994年入读北京师范大学作家班,在《江南》、《十月》、《山花》、《百花洲》等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着有长篇小说《姐妹宣言》、《跟我说爱我》,部分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选载。2002年9月,短篇小说《村级干部刘大胡子》获山东省第一届齐鲁文学奖;2004年12月,中篇小说《头一个架子》获河南省第二届文学奖。2007年5月,短篇小说《少年的麦地》获2006年度滇池文学奖。其它奖项若干。

 

【岁月如歌】

美女插秧手

陈青延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对眼前出现的美女,人们更是十分爱慕,更不用说对优秀美女插秧手倾情有加,神魂颠倒了。

我家住在“鱼米之乡”的洞庭湖滨农村。我高中毕业,走出校门,回乡务农的那几年,对村里的一位插秧又快又好又美丽动人的妹纸,非常倾心,爱恋不已。

妹纸姓向名阳花。苹果型的脸蛋有两个温柔多情的酒窝,使人钟情心动;高高的鼻梁下有一张樱桃似的小嘴,让人看了心甜如蜜;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勾魂,使人一见痴心不忘。

那几年,我正值青春年龄期,是村里主要的男劳力之一。生产队长看我身强体壮,有大力气,每逢插田的时节,都要安排我给插秧的妹纸堂客们拖架子,挑秧,打秧。

每次,我把秧挑到向阳花的身后时,我都要给她多打几把秧,生怕她身后的秧苗接不上头。向阳花照着拖的架子印,插秧插得飞快又笔直,把一群女插秧手,丢去了好远。

每天散工统计工分的时候,向阳花插秧的蔸数多面积最大。向阳花成了村里最出色的插秧手,成了妹纸堂客们欲超越的目标。大家都问她,插秧时,一把秧苗在她的一只手中,采用了什么技巧,使秧苗分掰得那么快。

她毫无保留,和盘托出了大拇指与食指配合分理秧苗快的办法。俗话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

那年头,我心里时时刻刻都想着向阳花。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每一个微笑,都在我脑海里不断闪现。特别是在晚上,刚要闭上眼,仿佛她就出现在我眼前,但一睁开眼,她又消失在眼中。

暗恋是一种很折磨人的事情。那几年,我觉得心里有许多话要对向阳花说,以期表达对她的爱意,可一旦见了她,我又慌乱不堪,无话可说。

我记得那几年每次插田歇气的时候,村里都吩咐我从菜地里摘些菜瓜分给插秧的妹纸堂客们吃,每次,我都是挑选一条又大又甜的菜瓜,像做贼一样,慌张地递到向阳花手里,连正面看她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妹纸堂客们见状,都格格格地笑了起来。那种时刻,我恨不得找一条地缝钻了进去。

过了几年,美女插秧手向阳花,被乡上一名国家干部看上了。她父母给她做主,把她嫁入了城里。

婚嫁那天,村里人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地送她上轿,她却深情地瞅着村边我家住的方向,一步一回头地走入了轿中。

后来,我也考上了民办教师,离开了美女插秧手向阳花离开的地方…

【作者简介】

陈青延,曾用笔名驰远、花香心悦,六十年代出生,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南县广播电电视台副科级干部,编辑职称。一九八三年以来,有作品散发于《世界日报》《国际日报》《中华日报》《欧华导报》《中华导报》《伊利华报》《明州时报》《人间福报》《亚特兰大新闻报》《海华都市报》《西贡解放日报》等国外报刊。著有《林中空地》《真情依旧》小说散文集,散文《父亲的算盘》,被选入四川省遂宁市2018年中考试题。

 

笔友

蒋光平

二十年前,是一个交笔友流行的年代。当时我还是一名大学生,因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豆腐块”文章后,常常收到许多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写来的信。那时,只要一有空,我就经常给一些读者回信。一来二往,我也渐渐地有了许多的笔友。交笔友其实就像大浪淘沙一样,开始的时候可能笔友有一大群,但随着时间的流转,有些笔友交着交着就渐渐淡了,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真正能把关系维持长久的笔友是少之又少。
我也一样,那时刚开始的时候,给我写信的笔友不下100人,但后来,写着写着,很多人就不再联系了。两年下来,唯一还和我联系的只有一个人,她的名字叫芸,一个和我同龄的东北女孩。那时芸也是一名大学生,由于对文学的共同爱好,让我们彼此间有许多的共同语言。芸虽读的是理工科,但她文思敏捷,文笔细腻温暖,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让中文系科班出身的我也自叹不如。为不影响彼此的学习,我们总是在周末的时候给对方写信。在信中,我们常聊一些现在看来有点“幼稚”的话题,比如我们会问对方一周花了多少钱,有没有看某部电影等。另外,我们还经常进行各种比赛,看看期末谁的成绩考得好,比比一年下来,谁的文章发表得多等等。
转眼四年的大学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马上我们就要各奔东西了。在毕业之前,我和芸约定一定要见一面。我们把见面的地方定在了我读大学的城市。见面那天,为了给自己“壮胆”,我拉上了平时最好的哥们三毛陪我一同前往。那天,三毛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貌,精心地打扮了下自己,还西装革履的打着领带,最令人晕菜的是,他竟然在上衣口袋上别了三支钢笔。那年月,别钢笔被认为是有文化的象征。而我,却是一如既往的朴素,简单地收拾了下自己后,我拿了一本书作为礼物,怀揣着一颗怦怦乱跳的心,来到了我们约定的地点。就在即将见到芸的时候,三毛突发奇想,他要开个善意的玩笑。他把我的书夺了去,他说要让芸猜猜,我们两个到底谁是她要见的笔友。
远远的,我终于见到了一直通信却未曾谋面的女孩儿。在那个黄昏,微凉的秋风中,芸穿着白色的连衣裙,好看极了。她轻移莲步,缓缓近到前来,她的眼睛几乎一开始就是和我的眼睛对视,看都没有看我旁边的“帅哥”一眼。
三毛终于忍不住了,他问道:“你看我们两个,谁是你要见的那个人?”
当然是他,芸指着我,毫不犹豫地说。
“那我呢?”三毛有些尴尬。
“你是卖钢笔的。”
那次,芸在我读大学的城市玩了一周,我们一起去看后山的红叶,一起漫步在繁花落尽的大学校园。后来,大学毕业后,芸去了一个离我很远很远的城市工作,而我也回到了家乡,在一所中学里过着波澜不惊的日子。再后来,我们彼此都有了家庭,有了越来越多的责任,但我们还时常保持着联系。三毛曾不止一次地问我,说我和芸可谓是天生的一对,为什么当时就没有走到一起呢?对此,我不置可否,也许世界上男女之间除了爱情外,还有所谓的友情吧。
岁月匆匆,不见芸已好多年了,但至今还时常想起那年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常常地,我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当时的芸是如何在我和三毛之间做出分辨的?在一眼之间就认出了谁才是她要见的那个人。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吧!

【作者简介】

蒋光平

蒋光平,四川广安人,80后青年作家,自由撰稿人,金牌写作培训导师,妙笔写作培训学院院长,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华蓥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安市诗词学会会员,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巴金文学院第三届青年作家班学员,曾获第四届广安文艺奖,首届华蓥市文艺奖,第三届“川东周末”文艺奖,四川省报纸副刊好作品奖等。每年有数百篇文章在美国、印尼、泰国、越南等世界各大报刊杂志发表,有多篇文章被《少年文摘》《幽默与笑话》《阅读与作文》《小龙人学习报》等报刊杂志转载,并入选《初中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精短散文》《中国当代闪小说》等多本选集和初中语文考试试题。

 

【五彩人生】

难忘的送饭时光

江雪

小时候,母亲在厂子三班倒,她不愿吃工厂的食堂,说那里的饭菜贵而且不好吃,父亲为母亲买了一个铝饭盒,母亲很喜欢,​每次上班前她做好饭,小心翼翼盛到饭盒里套上方便袋带着,到时候热热吃。现在回想起来铝饭盒就如同父亲对母亲的爱,稳妥周到而朴实无华。

等到我上学的时候​,母亲常给我送饭,还是那个熟悉的饭盒,触手是温暖的感觉,里面有时候是热乎乎的西红柿炒鸡蛋,有时候是喷香的大米饭,还有时候是放了很多红烧肉的炒白菜等,所以,尽管那个饭盒日久天长了难免有点油乎乎的感觉,可我还是那么喜欢它,因为它的里面装满了美食,装满了父母对我的爱。

铝饭盒在我记忆里是那么美好,承载了我快乐无忧的青春时光。但是不知何时,它远离了我的视野,因为我工作了,很多时候选择了方便快捷的一次性饭盒,尽管没有铝饭盒保温,充满亲人的爱,但是它方便啊,用完了不用刷洗,直接扔到垃圾桶完事,再说,身边的很多人都在用。

可渐渐的,觉得胃口没有以前好了,是快餐吃的太多了。于是,母亲开始用起了锃亮的不锈钢提盒,煲了汤炖了肉就给我送来,相比之下,提盒比老式的饭盒好用多了,它可以盛汤,还有两个小碗装菜,让我吃得十分舒服。而且,拿着也特别方便。

我生病住院的时候,也不喜欢医院的饭菜,母亲就带着提盒坐车给我送饭,因为是保温提盒,到了的时候提盒里的饭菜都还是热的,我吃得津津有味,真的,吃多了外面的很多饭菜,最养胃最好吃的还是家人做得菜啊。

提盒,代表着亲人的爱,我有时候做了好吃的去送给母亲,拎着提盒去学校看儿子,周末母亲带着满满的一提盒好吃的来看我,父亲生病住院,我们做他爱吃的送过去,提盒,是饭盒的改进,代表着饭菜的香甜,亲人浓浓的爱。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我在母亲家橱子的一个角落又看到那个布满灰尘的饭盒,它静静的在那里守候着,默默回忆以前的时光。再次看到这个还是有点油腻的饭盒,许多往事浮现眼前,​我仿佛看到年轻的母亲,欢快的拿着它去上班,年少的我看着母亲拿着饭盒给我送好吃的来时的欣喜,雀跃欢呼的情景,提盒,虽然不亮丽但有太多美好的回忆,太多的爱。我轻轻擦拭着它,现在它虽然淡出了我的世界,退出了生活的舞台,但那段送饭的时光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今生难忘。

 

初雪

刘玉杰

初冬的第一场雪,让人亲切又陌生,因为,它是冬天到来的标志。那一片片雪花在空中武动这各种姿势,时而飞翔,时而盘旋,时而交错在一起,看到此景不仅让我想起张元作的大胆想象,把雪写成天上一场激战而飘下的龙鳞,并赋予雪以侠客的性格,“站退王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的独特诗句。

此时,大街小巷的树已落满了晶莹的雪花,去往公园的路上,被人们踏出一条小路,放眼四周,树木换上了白衣,房屋戴上了新帽,小朋友们在树丛中追逐嬉戏,阵阵欢笑随风飘来,渐渐的雪越下越大,顷刻间,天地一色,风雪弥漫着整个都市。正应验了(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描写了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的足不出户的恶劣天气,但是,诗句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自然景色抒发的情感却是积极向上的,通过千株玉,万朵云,琼枝,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在因雪而凌厉隶杀。

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还是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色,雪花纷飞,人们好像来到了一个优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松的清香,雪的纯净,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变得纯洁而美好。公园的雪地上,一位老者拿着拐杖正饶有兴致在雪地上写着“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老者写完后抬头看看身边的我,朝我点点头,我接过拐杖略加思索不好意思的在地上轻轻的挪动着拐杖“君看漫天扬花雪,须想天上散花人。”周围的人不停的叫好,冬天的雪散发着让人难以控制的词意,这就是雪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

然而,看到对面阳台上,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姑娘,她那渴望的眼神,寂寥的空间,无奈的人生,她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观赏窗外的雪景,心中不免产生一种怜惜,(谢道蕴)“窗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这是雪与人的静思之情的很好结合,窗内,窗外人与雪的情景交融。

雪终于停了,公路旁,人行道上的雪稍有融化,只有背阳的屋顶上还有残雪,雪虽然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但我还是喜欢雪,因为雪,洁白无瑕,纯洁无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遐想与快乐。

 

【沧海观澜】

从特朗普到拜登(中)

——美国人不愿直视的是是非非

洪田

问题二 特朗普何以有那么高的支持率?

当媒体在津津乐道拜登获得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总统竞选人支持票数的时候,他们似乎不乐意提及,特朗普获得了美国历史上在任总统获得的最多的支持票数。拜登和特朗普的支持率几乎不相上下,这也是让特朗普不肯轻易认输的原因之一。

既然特朗普有那么多的政敌,为何还有那么高的支持率?这方面的分析会很多,但真正说明原因的会很少,因为这牵涉到美国政治现实中尴尬的局面。

传统而言,美国共和党提倡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政府干预越少越好。最典型的莫过于前共和党总统里根的主张:政府本身就是个问题。因此,共和党通常被认为是富人的俱乐部,资本家的大本营。时至今日,共和党依旧是传统工业的利益代言人。民主党则更多地代表了中产阶级的利益,提倡政府积极参与,有所作为,节制资本势力,实现社会的公平。通俗地说,共和党主张放任自流的“马太效应”,能者通吃;民主党提倡劫富济贫,从富人那里多收税,以减轻中下层民众的负担,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从支持者的人员组成来讲,富有阶层、持种族主义的人士是共和党的支持者;有色人种、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是民主党的支持者。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的富豪,这些高科技富豪逐渐成为民主党的盟友,和传统工业的富豪阶层形成对立。

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竞争,也是竞选资金的竞争,谁获得的捐款多,谁就有更多的宣传自己的机会,更大的胜算把握。因此,富豪们的支持很重要,但这并不是竞选获胜的充要条件,只能说是个必要条件。如何平衡富豪和中产阶级之间在利益获取上存在的矛盾,争取中产阶级和底层民众的支持,同样重要,但这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民主党的桑德斯为例,他的偏向于维护穷人利益的主张得到了民主党内众多中底层民众的支持,却让华尔街的富豪们深深不安,被冠以“社会主义者”的帽子,最终没能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而是败给了持中间路线的拜登。在欧美政坛,要打败一名政治人士,甚至诋毁一个国家,有时只要一顶有严重抹黑效果的帽子就足够了。

美国总统出身各异,但在担任总统之前都有从政的经历,以此掌握政坛游戏规则。特朗普则不同,他是由一名商人直接上位,有管理公司的经验,却没有从政的经验。他不了解政坛的运作规则,是其执政的一个缺陷,但这让他少了官场的虚伪和世故,又未免不是一件好事。他经常抨击政客们只会夸夸其谈,却不肯做实事儿。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他公开抨击美国政客们的虚伪,这些都是他真实想法的告白,也是让长久以来疲于政客们虚假表演的美国普通民众耳目一新的原因。

四年前,在特朗普宣誓就职美国总统的时候,他很自豪地说,他的当选,标志着美国总统的权力从华盛顿政客的手中,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上。这样的话出自他这样一位亿万富豪的口中显得有些滑稽,却颇能获取人心。这反映出美国政坛已经和民众脱节,成为政客们任意摆弄的橡皮泥,也反映出民众的无奈和厌恶。特朗普以一个“非政治人士”的普通民众代言人自居,很容易获得这些人的共鸣和支持。

以选举的方式来产生各级领导人,而这些领导人并不能真正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政坛成为追逐个人和集团利益的“名利场”,这是今日美国政治的悲哀。

作为一名在商场跌打滚爬的商人,特朗普对当今美国社会面临的问题有更加直接的接触,更加真实的了解,也更乐于直截了当地解决这些问题。产业空心化,财政入不敷出是美国现在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他的武断作法在国际上影响不佳,但让普通美国民众直接看到这些政策给美国带来的经济利益,看到解决美国所面临问题的希望,因此获得了这些普通民众的支持。

就民主党而言,消除种族歧视,消除社会不公等主张都是正确的,但如果矫枉过正,从一个片面走向另一个片面,则容易引发民众的不安和反感。某些民主党主政的地方因为过于强调政治正确,脱离社会现实,忽视民众心理可以承受的程度,让原本支持他们的人变成了反对者,这些反对者继而对于联邦民主党也产生了疑惧,转而支持共和党。特朗普的一些更加鼓励公平竞争的主张迎合了这些民众的想法,因此获得了他们的支持。

对于那些骨子里认定“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者来说,特朗普是他们的知心人,同盟军,是他们旧梦重温的希望,或者说,至少让他们没有彻底失望。这些人同样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

有些朋友常常困惑,民主党为何要推举拜登这样年事已高的人来和特朗普竞选,为何不推举年轻一些的竞选人。这和民主党内的帮派利益有关,也和民主党人的担心有关。在美国政坛上,一个人竞选总统失利后,往往没有再次竞选的机会。一年以前,特朗普在民众中的声望如日中天,民主党胜算的几率很少,将近八十岁了的拜登最后一搏,即使失败也可以无憾人生。那时的民主党人大概没有人会相信能够打败特朗普,因此,有政治前途的人士对这次竞选迟疑不决。事实上,如果没有今年的疫情发生,也很难相信特朗普会被打败。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放手一搏的拜登凭借疫情的“助攻”,险胜看似不可战胜的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年长的总统。(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公众号照片

洪田,字广成,山东省龙口市人,博士,生命科学研究者,文史哲探索者,诗人,专栏作家。历任/兼任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附属医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主席;“七天文学社”社长;中、英文编辑和审稿人等。迄今已经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科技、文艺专著数部。

 

【诗海泛舟】

夜色写心语

许庭杨

 

黑夜降临

黑夜降临,快关上心门

紧紧闭上双眼

夜色就没有道路进入感觉

骨血里,闪烁着火星

寂静的溪边

花朵用芳香顶住黑暗

色彩依然被浸泡

自由飞翔的鸟儿

穿破夜色归林

大地上的灯火,悄悄亮着

照亮灵魂

 

巧用夜色

夜晚,我爱把一些想法

搓成灯芯,以夜色作燃油

将怀想点亮

夜有五尺长,怀想就有一丈长

直到把夜色燃尽

有时,我甚至把夜色熬制成

坚硬的稀粥,一碗一碗

让睡眠吞下去

让怀想暴饮暴食,直到饱得

撑破夜色

 

夜色扎根

夜色在泥土里扎根

把黑暗由浅入深延伸

远处传来的狗吠

撕破夜色,却看不到

裂痕,心里的光亮

被逼到墙角,更多空间

留给月明

 

远村的春夜很深

在远村,夜色很深

很清澈,看得见虫鸣

鸟儿偶尔的梦话

浮在夜色表面,深处的狗叫

轻易就把夜色荡起波纹

被夜色淹没的农家

不怕呛水,默不出声

给心穿上潜水衣

打捞外出农民工

留下的梦境

 

熬制夜色成药

把夜色熬制成膏药

贴在思想的痛处

每天贴一帖

治情感肌肉擦伤

也治生活扭伤的筋骨

把夜色熬制成药丸

每天二次,一次三粒

让时间的喉咙吞下去

既清怀想的虚火

又解意识的虚脱

 

把夜色搓成绳索

山中的夜色,是从森林里

悄悄溜出来的,没发出一点声音

就走遍山山岭岭

我甚至还来不及看清它的面容

就一头撞上寂寞和孤单

你走进我心里,没留下痕迹

甚至没碰落一片树叶

就使我的一些想法在山野蔓延

在山口,把夜色搓成绳索

绑紧那些散落在泥土的情绪

夜色中的鸟叫声花朵一样开放

我心中就有温情流溢

 

抹黑自己

抓一把夜色

把自己抹黑

在黑暗中想你

心空彩霞满天

每一抹亮色

都是你在照耀

我的思绪

 

【作者简介】

许庭杨,男,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在《中国作家》、《诗刊》、《星星》诗刊、《四川文学》、《红岩》、《青年作家》、《西南军事文学》、《北京文学》、《绿风》诗刊、《飞天》、《诗歌报月刊》、《阳光》、《五月文学》、《大地文学》等文学期刊,《人民政协报》、《中国气象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环境报》等报纸发表过诗文作品。现为文艺内刊编辑。

 

(本栏目由加拿大“博大集团”冠名赞助)

(责任编辑:洪田)

———汇聚八方英才,创建优秀写作园地,我们一直在携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