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计划》导演张姗姗与她的电影世界

 

图片包含 人, 户外, 建筑, 手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张姗姗,近几年蜚声中外的华人独立电影人,于2014年获得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学士学位,2019年获得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 )电影制作硕士学位。科幻短片《天堂计划》(Paradise Program)导演、编剧、制片人、剪辑师及调色师。该片于2020年获智利南部电影艺术学院电影节(South Film and Arts Academy Festival)最佳科幻短片奖、最佳女导演荣誉奖、最佳男主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荣誉奖、最佳制片人六项大奖。同时获印度柏拉图电影竞赛(Platonic Film Competition)最佳短片奖及最佳同性电影短片奖。入围美国洛杉矶国际电影节、意大利罗马独立奖、加拿大雪文电影节等8个电影节。该片于2019年4月20号在百汇剧院完成美国东部首映。该剧院拥有百年历史,一直承办马里兰电影节,是美国东部最早的电影院之一。入围美国金州电影节后,于2020年2月25日在洛杉矶TCL中国剧院进行了美国西部首映,TCL中国剧院始建于1927年,是最受好莱坞电影首映式欢迎的剧院之一。日前,该片已入围世界上最大的年轻电影人聚会的CinemadaMare 国际电影节,于7月18日在意大利罗马完成欧洲首映。张姗姗现工作居住于纽约,兼任全美山西同乡会新闻部长。

图片包含 人, 围栏, 年轻, 男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天堂计划》剧照

科幻短片《天堂计划》讲述了在近未来塞安与他的恋人英迪格在树林里度过了愉快的约会。其实这次约会是基于英迪格的记忆建立的一个虚拟世界。现实中英迪格处于昏迷状态,只剩最后十分钟医生就必须关闭他的大脑活动,如果塞安在这发生之前不离开“天堂计划”的话,他将永远被困在程序中并失去生命。英迪格在程序中意外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他打破了“天堂计划”的规则,在回忆外创造了他们梦想中的婚礼,时间流逝,塞安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图片包含 男人, 照片, 长凳, 前 描述已自动生成

《泡沫》剧照

死亡与分离,人和人之间的联结一直是导演张姗姗电影创作的母题,这一主题贯穿于她的作品中,在实验短片《泡沫》(<The Foam>)中,借由一起错综复杂的谋杀,探讨了亲密关系中错位带来的毁灭性。在实验短片《泡沫》中,借由一起错综复杂的谋杀,用象征性的死亡探讨了亲密关系中错位带来的毁灭性与窒息感,展现出不可抗拒的宿命般的分离。在剧情短片《合奏》(<Tutti>)中,主角以亡灵的身份归来,与恋人完成了一次跨越两界的最完美的合奏。在现实题材短片《鱼》中,母亲的离开是整个故事的开始。而《天堂计划》是导演张姗姗首次科幻电影的新尝试,在科幻类型电影的形态下提出了看待死亡的另一种见解和对待离别的方式,对于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作为一名华人导演,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中,张姗姗深刻审视了东西方对于死亡的不同理解和态度,基于西方哲学家佛罗伊德和恩格斯提出的“向死而生”的哲学理论,在影片中构建了“生”“死”两个世界。影片中基于人脑中的生物电进行大胆假设,如果电脑程序可以模拟和记录大脑神经元突触间的放电行为,那么人类的记忆就可以被电子化的完整记录并发展下去,从而使程序像每一个不同个体一样进行差别化“思考”。这一概念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终结人类的脑死亡,从而使个体突破病痛意外以及衰老的肉体限制,使思想和灵魂得到某种意义上的永生。同时,科技的发展是否大大超前于人类社会及伦理可接受的范围,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也在影片中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极具思辨性。

图片包含 人, 室内, 女人, 男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天堂计划》首映式上回答观众提问

短片《天堂计划》的剧本构想是一个120分钟的长篇剧本,导演用非线性剪辑的形式美学结合精巧的叙事安排,使故事在三重空间中展开:近未来冷色调极简主义风格的医院 、色彩饱满近乎梦境的完美超现实程序空间和纯黑白的程序中的真相罅隙空间,用短片的长度来最大可能承载了长篇电影的体量和主题内涵,而适度的留白也呈现出本片充足的潜力和未来可发展性。

小孩躺在床上 描述已自动生成

《天堂计划》剧照

本片结合当下科幻电影的趋势,在故事中加入了管理虚拟世界的AI人工智能“导航员”视角,展现了主角间至死不渝的爱情与羁绊,同时也充满了人类对于人性两面性的内心自我博弈和自省,丰富了叙事的角度和观众与故事的距离。在影片中,Ai“导航员”不仅、是一个拥有思考能力的高级集成程序,更在经年累月与人类的相处中习得了人类的情感。同时,影片运用多元化的视觉角度和多变的镜头表现力,为这一角色加入了情感变化这一辅助故事线。在影片的开始,AI 以话外音的形式出场,当AI的声音出现时,画面以一个突如其来的俯角全景来展现人物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使人工智能极具冷漠感。而当AI与主人公在程序中相见时,伴随着AI 一步步走近主人公,镜头在全景和特写间以一种机械故障式的快速切换,展现了此时的人工智能“领航员”内心产生的人类情感与身份认同之间的矛盾。当影片最后领航员出现在现实的医院场景中时,镜头在主客观特写间缓慢推进,她以相同的姿势坐在塞安之前的位置上,虽然机械的脸上依旧无法做出表情,但镜头语言解释了此时她的内心世界,她在与两位主人公的相处中,被人类的爱与羁绊唤醒,萌生出了人类复杂的情感。

图片包含 游戏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天堂计划》海报

本片运用符号学辅助叙述,进一步拓宽了短片的叙事维度。智利南部电影艺术学院电影节主办方评价本片“关于符号语言使用的出色艺术杰作”。 片中在塞安第一次出现在基于他的恋人英迪格记忆建立的“天堂计划”虚拟现实程序中时,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洒在他身上,耳边是微风和鸟鸣,而在一片平静中,塞安却从树上摘下一片干枯的落叶,预示了与完美场景相悖的——英迪格生命在现实中的凋零。当程序骤停,只剩下模拟的河流中一个泡沫延迟破裂,与医院的场景相呼应,也由此精巧的转场到现实中。而在影片后段一个个被布遮盖的现代主义雕塑也暗示了当英迪格知道真相后心态的一步步转变。结合隐喻、互文元素的符号语言的精巧融入留给观众多层次的思考空间,拓宽了故事本身的广度,将观众的身份转换为影片的第二作者。

镜头语言及灯光、色彩、影调配合上达到了高度统一,传递了故事情节之外而又在电影叙事之内的情绪表达。当塞安第一次来到程序空间时,树林以橙红色调为主,影调明亮清透,过载饱和的颜色进一步暗示这不是一个真实的场景,色彩在暖色系中进行有节奏的变化,展现了两人的约会浪漫而脆弱。画面一转来到现实的医院场景中时,画面颜色以大面积的白色和点缀性的青色为主,展现了截然相反的残酷现实,与程序中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当塞安第二次来到树林中,伴随着他心中巨大的落差,森林的色调变为蓝绿色调,营造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情绪氛围,也暗示着噩耗即将来临。本片最接近真实的色彩出现在影片的最后——两人即将生离死别的海边婚礼场景,此时当两人都已接受残酷的现实,并决定以婚礼的形式进行盛大的告别时,此刻真实的彼此大于一切,色调呼应主题,加深了主角的悲情色彩。而本片的创新之处在于不同于一般科幻电影在展现“程序罅隙真相”时使用的绿色或失真等饱和度很高的色彩,本片别出心裁的使用黑白灰三色表现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而层次分明的灯光的运用,不仅使细节更加丰盈,更构建出每个空间的独特质感。在虚拟程序中,无论是约会的森林还是告别的海边,打光多以自然光为主,展现了虽然塞安知道这一切并不是真实的,但两人之间的爱情和羁绊却是真挚而牢固的。而在医院场景中,灯光以强烈的人工蓝光营造出一个冰冷的真实,强烈的蓝光不仅让医院的未来感极具说服力,更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绝望。而当人工智能“领航员”向塞安展现程序的真实样貌时,灯光则完全隐去踪迹,营造出一个让人不知道时间与空间距离的空白空间。

一群人在厨房里 描述已自动生成

《天堂计划》拍摄现场

同时,受导演Stanley Kubrick的电影《A Clockwork Orange》启发,导演张姗姗与美国艺术家大卫·吉布尼(David Gibney)合作,在《天堂计划》中全方位的展现了他的当代艺术雕塑作品与了不起的建筑艺术,艺术家大卫·吉布尼以雕塑为主要的创作媒介,擅长使用历史气息浓厚的大型现成品材料进行融合创作,利用材料本身的语言构建出基于历史和记忆的语境,对当下和未来起到指示和警醒的作用。基于导演张姗姗和艺术家大卫·吉布尼对于记忆和未来的共识,《天堂计划》虚拟场景唯一室内戏在艺术家花费超过7年时间建造的The Jewel Vinsota房子中拍摄完成,先驱速递媒体(heraldmailmedia.com) 评价这栋建筑“新颖而卓越”。在完成拍摄之后,艺术家受邀参加了《天堂计划》美国东部的首映礼。在这次合作之后,2020年,张姗姗再次与北美新锐华人雕塑家熊伟合作,将电影与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相结合进行合作创作,开拓了电影更多的可能性,提出了关于亲密关系及消费主义多个创作设想并在积极的筹备中。

在获得多个电影节及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后,相信张姗姗–这位年轻的电影人会继续步履不停的探索,带给我们更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