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运会篮球、武术测试赛开赛

海外华文媒体点赞观赛体验 “我是一个篮球爱好者,曾在美国多个城市看过NBA现场比赛。在成都,我感觉这里的场馆可以用大、全、精三个字来形容,跟国际赛场相差无几甚至更方便,让我感觉非常震撼。”11日,在凤凰山体育公园冰篮球馆观赛完“爱成都·迎大运”“希望之星”第三届成都市青少年(学生)运动会篮球(五人制)比赛暨成都大运会测试赛(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测试赛”)后,美国美华传媒副主编王勇称赞道。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采访成都大运会测试赛工作人员。 当日,由四川省侨办、省政府新闻办和中新社四川分社共同组织的“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看大运”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14个国家的2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先后走进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冰篮球馆和城北体育馆,观看两场成都大运会测试赛,并点赞观赛体验。 据了解,按照大型综合性赛事惯例,结合赛事运行和技术系统检测需要,为确保正赛顺利进行,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于近期组织开展成都大运会2023年系列测试赛,全面检验大运会筹备组织工作。 场馆灯光照明、音响系统、场馆运行……为确保成都大运会比赛成功举办,成都大运会测试赛全部采用大运会正赛标准和流程来进行。 凤凰山体育公园篮球场馆中心副主任毛利文介绍,凤凰山体育公园冰篮球馆是这次成都大运会的篮球比赛场馆,按照NBA、FIBA、NHL标准新建。 “加上今天在内我们已经举办过三次成都大运会测试赛的全要素演练了,我们整个竞赛团队希望以一个准备完备的状态来迎接成都大运会。”成都凤凰山篮球场馆中心竞赛经理龙笛表示。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采访拍摄成都大运会测试赛(武术)。 “我认为这个赛场的区间设置合理、标识清晰、安检严格,志愿者也服务热情,相信世界各国大学生运动员一定能在这样优质的场馆内取得优异成绩。”在成都大运会篮球测试赛观赛完毕后,阿根廷华人网总编辑崔明才如是分享道。 在成都大运会武术项目比赛场馆城北体育馆举行的“爱成都·迎大运”“快乐之星”2023年成都市青少年武术(套路、散打项目)比赛暨成都大运会测试赛现场,海外华文媒体一行兴致勃勃地在场边观看着正在场上进行激烈搏斗的青少年参赛选手们,并不时为他们呐喊助威。 马来西亚《亚洲时报》高级顾问戚山宁就是其中之一。比赛过程中,她不时拿出手机,以图片、视频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在她看来,国外的体育场馆大多数都建在郊外,而成都在老城区里有这样一个体育馆,十分“接地气”。她点赞道:“这样的设置不仅彰显了成都大运会‘绿色、节俭、必须’的办赛原则,而且有益于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参赛时深入了解成都的城市风貌,感受最真实的成都,我对此十分期待!”

海外华文媒体探访成都大运村 抢先体验赛时服务保障

地中海风味、欧陆风味、清真风味、中华美食、亚洲美食……10日,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以下简称“成都大运村”)运动员餐厅内,提供世界各地美食菜品的“档口”已经搭建完成,海外华文媒体一行在了解餐厅菜单的同时,频频向相关负责人抛出问题,并不时用手机、相机进行拍摄。 当日,由四川省侨办、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和中新社四川分社共同组织的“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看大运”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14个国家的25家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成都大运村参访,先后参观成都大运村欢迎中心、运动员餐厅、医疗中心、居住区、健身中心等地,实地探访成都大运村筹备情况。 “成都大运村位于成都大学,占地1200亩,共分为运行区、居住区、交通区以及青年国际社区四个区域。赛时将为代表团提供住宿、餐饮、健身等多种服务,是大运会服务保障的重要功能载体。”成都大运村欢迎中心经理邓丽娜介绍道。 据成都大运村餐饮服务副经理张艺凡介绍,成都大运村1号和2号运动员餐厅由成都大学学生食堂改造而成,总面积约17000平方米,共设近4000个座位,每天早晨5点到凌晨1点超过20个小时不间断供餐。此外,成都大运村还将在赛时开展系列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如向运动员展示自动化烹饪,现场制作非遗美食等活动,为运动员营造一个可感知、可交流、有互动的轻松生活空间。 在参观完成都大运村运动员餐厅后,菲律宾《世界日报》记者王利民对菜品等各项设计竖起了大拇指。“成都大运村运动员餐厅的菜品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刚才听介绍说,不仅主菜品将实行七天轮换制,且中华美食区将设置包括回锅肉、宫保鸡丁、龙抄手、担担面等特色菜品,我相信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都将感受到成都作为世界美食之都的魅力与风采。” 面积达8382.65平方米的成都大运村医疗中心,赛时的一大亮点是可为运动员提供中医诊疗服务。当日,海外华文媒体一行现场体验了包括推拿在内的中医诊疗服务。美国华人网总编辑于天竹近几日感觉手臂有所不适,在现场接受诊疗后即刻便感受到轻松许多。她感叹中医博大精深的同时表示,相信来蓉的各国大学生运动员一定能体会到中医的独特魅力。 成都大运村健身中心一楼,摆放着满满当当的健身器械,并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区域,主要为代表团运动员提供重量训练、自由重量训练及心肺功能训练。届时,健身中心将成为运动员为保持赛前良好的竞技状态而进入频率最高的成都大运村场所之一。在健身中心内,海外华文媒体纷纷试用起健身器材,抢先体验严格按照国际大体联的基本要求配置的器械。 住宿环境与运动员的参赛状态息息相关。在由学生宿舍改造而成的成都大运村居住区内,满足代表团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每个房间都提供包含香皂、牙膏、牙刷、沐浴露、洗衣液等在内的洗漱包,单独的洗漱台和洗衣机。为身高较高的运动员还配备有30厘米长的床尾凳。 据成都大运村住宿服务项目副总经理卢乐介绍,成都大运村居住区分为A、B、C三个区域,共10栋公寓,6522间房间,每个房间面积大约21-25平方米,最大容量约11000人。在现场参观体验并且试坐运动员床铺后,美国华视总裁杨莲花感叹道,“成都大运村服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每个运动员的发挥,通过此次体验,我认为成都大运村为参赛运动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能够让他们在赛场上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我爱北京》作品集征稿启事

北京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如今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青少年眼中,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北京会焕发出怎样的光彩呢?《我爱北京》作品集征稿活动向全球青少年发出邀请,通过画作和文章描绘他们心中的北京,分享交流对北京的感受。相信透过青少年们的视角,我们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北京,充满美好与活力,饱含希望和创造! 作品出版单位 北京出版集团 北京出版社 征稿对象 全球6—18周岁青少年 二、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3年7月30日 三、征稿要求 (一)基本要求 参评作品必须为作者未曾发表出版过的原创作品。 征稿类别 绘画作品 题材、手法不限,作品纸张尺寸为8K。 文字作品 以记叙文和散文为主,题目自拟,单篇字数300-1000字。 作品能够体现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新时代风貌,言之有物,情真意切,且富有文采。文章末尾请附个人简介,包括真实姓名、出生年月、学校及通联地址。 (三)投稿方式 1. 绘画作品原稿寄至:北京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北京出版集团主题分公司 高老师(收) 电话:15608876066,来信备注“《我爱北京》作品集绘画投稿”; 2. 文章以Word文档附件形式发送至[email protected],邮件主题为“《我爱北京》作品集文章投稿”。 四、有关事宜 1. 主办方组织专家进行评选,作品一旦被采纳,将收入《我爱北京》作品集,并正式结集出版,每位作者将获赠《我爱北京》图书一册及入选证书。 2. 评选不收参评费,所有作品不退稿,不另外支付稿酬,主办方对入选作品拥有出版权,并可在北京出版集团《十月少年文学》《父母必读》等线上平台以及新书发布、绘画作品展览等线下活动公开宣传、展示该作品。 3. 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我爱北京》作品集征稿活动主办方 2023年5月12日

走进如皋:感受非遗魅力 领略古城之美

5月24日至25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事务局主办,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中国新闻社承办的第24期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暨感知中国(江苏)行活动走进如皋,来自加拿大、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二十多家海外华文媒体的代表们尽情领略世界长寿之乡、中国花木盆景之都的魅力,用镜头聚焦古城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朱莹滢参加活动。 媒体代表们先后参观了水绘园、如皋丝毯艺术博物馆,了解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盆景、如皋丝毯的传承故事,现场观看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杖头木偶戏的表演。如皋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不少媒体代表赞叹有加。“如皋杖头木偶戏的表演让我十分惊艳。”法国《侨报》驻中国首席记者王萍说,“我希望更多的国人以及海外的华人、华侨能够走进水绘园,欣赏美丽的风景、观看木偶表演,了解如皋的历史文化。” “看到这些令人震撼的丝毯作品,我觉得这趟如皋之旅真的是不虚此行。”《西非统一商报》责任主编王淑华欣赏着精美的丝毯作品《千里江山图》,对记者说:“西非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希望在我们这些媒体人的协助下,如皋的民间艺术家们能够借着一带一路的春风,和西非当地的民间艺术家进行更多沟通交流,让艺术作品在灵感交流中绽放更多绚烂的花朵。” 活动中,媒体代表们还实地走访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平园池村、顾庄生态园、龙游湾生态景观带、金岛生态园,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了解如皋近年来深入推动乡村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实现环境生态宜居、百姓安居乐业的相关经验和做法。“平园池村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方面取得的成果让我印象深刻,如皋的城市发展更加让我惊喜。”一带一路通讯社执行总编辑王群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我们海外华文媒体能够来到如皋,了解如皋这十年来发生的沧桑巨变,很令我们振奋。我相信如皋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接下来,我们海外华文媒体将加强和如皋当地主流媒体、新媒体的联系合作,为进一步讲好如皋的故事,传播好如皋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朱莹滢对媒体代表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她在讲话中指出,海外华文媒体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独特纽带和桥梁,是中国梦的传播者、阐释者和践行者。希望海外华文媒体能够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认识如皋、感受如皋,用独特镜头、生动笔触和闪光创意将如皋的发展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全方位、多角度地向海内外推广展示,向海外侨胞宣传好如皋经济发展新成就、社会繁荣新面貌、投资创业新环境和为侨服务新动态,带动更多侨资、侨智、侨力来如投资兴业、创新创业。 近年来,如皋高效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9.3亿元,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县(市)第19位,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中位居第12位,现代化如皋建设实现良好开局。(融媒体记者 韩循)  

南通海门区三星镇林西村

林西村,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三星镇西北角,是海门最早从事家纺生产、最早出国经商的行政村。从上世纪90年代起,林西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海外打工、经商、创业。林西人扬己之优长,补人之短缺,不断开拓,寻找商机,将南通家纺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各地,赚回的大笔外汇用于家乡建设,带动了家乡纺纱、面料、包装、物流等诸多产业成系统地发展。30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俄罗斯、罗马尼亚、南非、赞比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起了180多家公司,年创汇逾2亿美元。林西村真正成为了“新侨之乡”,是南通名副其实的“跨国经营第一村”。2011年林西村被省侨办授予“华侨村”称号,2013年成立了江苏省第一家村级侨联组织,2014年被评为全国侨务系统“侨法宣传角”。 “同心圆”政治生活馆于2020年5月建成,2023年5月提档升级,是为侨服务、凝聚侨力的重要阵地,通过描绘郁建祥、郁飞、蔡云松、宣亚标等多位侨商侨领“自立自强、敢闯敢拼、开拓开放、爱国爱乡”的进取精神,以“同心领航、同心强基、同心聚力、同心反哺”四大行动,展现了林西华侨身在异乡不忘“根”本的爱国情怀。 “同心圆”政治生活馆中,还设立了“检侨驿站”, 将检察工作和侨务工作有机结合,为检侨信息交流、涉侨法律服务、侨情民意反馈等搭建更为高效的平台,进一步凝聚合力,为服务侨胞、侨眷、侨企、侨商等工作注入新动能。 林西村的“侨”故事多次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中国侨联、省委统战部、省侨办、省侨联多位领导到林西村调研指导,对林西村加强党建引领、讲好侨胞故事、建设美丽侨乡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2020年林西村被评为“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2021年被评为“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  

南通长江路东洲小学

南通市海门区东洲长江路小学是海门区2018年民生实事工程之一,学校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2021年9月1日正式启用。学校总投资4.56亿元,总用地面积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15人,学生1800余名。学校现由海门区东洲小学教育集团管理,以实现学校的高起点发展、高质量办学。 学校以“崇美立人·追求卓越”为核心思想,坚持“让每一个师生热爱生命,让每一个师生热爱阅读,让每一个师生热爱运动,让每一个师生热爱艺术,让每一个师生热爱实践”的行动纲领,以环境美、课程美、教学美、师生美、治理美为基本途径,让师生各美其美。 学校以学习中心建设为抓手,引领学生全面而具个性地发展。“蒲公英母语学习中心”“小天鹅艺术学习中心”“月亮河生活学习中心”“北斗星科创学习中心”“蓝精灵体育学习中心”等五大学习中心50多个特色功能教室匠心独具,融学习、活动、游戏与创造为一体,学生时时可学、处处能学,在主动探究和快乐体验中实现五育融合、全面发展,整个校园呈现着面向未来的学校新样态。 建校一年来,学校课程建设成果初显:学校被评为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教育项目应用校”,课题《传承文化基因的“1+X”全景式阅读课程建设研究》获评2021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OMO的学习中心建设》等两项课题获评2021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成功举办了阅读节、科技节、体育节、新年音乐会等活动,孩子们在多彩的活动中纵情释放自己的才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近200多人次在省市乃至全国比赛中屡获佳绩。 学校积极构建“智美课堂”,追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综合为策略、以审美为境界”的特征,把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历程”,实现教学活动最优化。建校一年来,教师在省、市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及教学竞赛中70余人次获奖,执教县级以上公开课或作讲座近100人次。 东洲长江路小学是东洲小学的南校区,东洲小学于2007年与新加坡花菲卫理小学结成友好学校。每年两校都会互派师生,进行实地互访。在互访活动中,学校提供特色课程,如《制作香包》《拓印》《醉美青花》《剪纸》等,新加坡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组织新加坡学生走进江海博物馆,领略千年江海神韵;走进江海公园,放飞亲手制作的风筝;走进草莓园、瓜果园,感受农田采摘的别样乐趣;走进常乐状元故里,漫步颐生酒厂。同时,每年派出师生到新加坡参与游学活动,开拓了两校师生的视野,结下了深厚情谊。2022年,学校与印尼泗水开明三语学校、马来西亚森美兰州弄边中山小学缔结友好学校。通过建立微信交流群、推送母语课堂视频、海门及学校宣传片,增进彼此了解。  

南通博物苑、张謇故居

南通博物苑位于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博物馆,由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05年创办。它融中国古代园囿与近代博物馆于一体,将民族特色与科学内容相结合,是一座“园馆一体”的城市园林式综合性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南通博物苑交通便利,景色宜人,历史建筑别具特色,苑藏文物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人们参观、学习、游览、休闲的理想场所。苑内形成“四区一通道”基本格局。中、北部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濠南别业故居区;西部的库房封闭区;南部的发展新区,新建现代化的展示大厅;东部沿河风景文化通道。目前,南通博物苑正在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根据规划建设,将充分体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方性综合博物馆,集文化、旅游、娱乐于一体的科普公园三重性质,重现博物第一馆的历史风貌。 濠南别业是张謇先生在南通城里的第一所住宅,建于1914年,由中国近代著名的南通籍建筑师孙支厦设计,是中国近代吸收西洋建筑艺术的经典作品。1926年张謇先生在此与世长辞。濠南别业的主题是一座四层英式建筑,坐北朝南、风格别致、气宇轩昂。底层为地下室;二层中间大厅为议事厅,悬张謇亲书对联:“入水不濡,入火不爇;与子言孝,与父言慈”,两侧分别是议事厅和书记室,现陈列着“张謇业绩展”;三层中间为大客堂,两侧分别是张謇夫妇及其子张孝若夫妇的卧室、书房、琴房、餐厅;四层为隔热层。值得一提的是濠南别业门前,有两株张謇先生当年亲手种植的紫藤花,东边一株是紫藤紫花,寓意紫气东来,西边一株是紫藤白花,至今已有百年,每年春季3、4月盛开,吸引众多游客。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参观了濠南别业内的张謇生平介绍展陈,并强调,张謇的事迹很有教育意义,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当前,博物苑正全力实施整体提升工程,以期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积极作用。  

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简介

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5年,位于如东县东北部,濒临南黄海,依托黄金岸线,建设有10-30万吨深水码头泊位。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和中国沿海“黄金海岸”的交汇处,位于上海一个半小时经济圈,目前已形成以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运河、管道为主框架的综合集疏运体系。现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区总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分为海上作业区、临港工业区和港口新城区3大功能区。 近年来,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大力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产业港、能源岛”,现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的“一主一优一新”三大产业链,同时,聚焦“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思路,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培育千亿级产业,在黄海之滨奋力打造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9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9.75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应税销售实现翻番式增长;服务业应税销售近750亿元;全年实现外资到账超1.5亿美元;在全市省级开发园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综合考核中位列第一方阵,被评为全市高质量综合考核第一等次以及2022年度“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先进集体;省级开发区排名前移32位(由61位上升至29位),三年实现大跃升。 洋口港始终坚持抓招商引资、重项目建设,加速集聚发展动能,项目数量、体量、质量实现新突破。总投资450亿元的金光如东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425亿元的桐昆(洋口港)聚酯一体化项目陆续落户洋口港,目前均已陆续竣工投产。能源岛建设如火如荼。在全国LNG布局规划方案中,规划洋口港总接卸规模为2500万-3000万吨(4个LNG泊位),占全省一半以上,总规模全国第一。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如东洋口港LNG接收站扩建工程,标志着LNG能源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岛上江苏中石油、国信、协鑫汇东和华润四个LNG项目已全部落户,到“十四五期末”,能源岛将打造成为国家级LNG接卸基地、储备基地、供应基地和交易中心。 洋口港始终坚持高点定位,科学决策。近年来,港口新城发展迅速,区域配套建设不断完善。洋口港大道、城区天然气管网工程等一批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竣工;天瑞商业街、港城幼儿园、洋口港实验学校、洋口港汽车站、洋口港海鲜商贸城、口岸商务区等投入运营,有力提供了餐饮美食、休闲娱乐、消费购物、交通运输、教育学习等生活服务。香鲸湖海洋主题公园启动开发,相关及周边地块项目房屋征收让地工作全面启动,为港区和产区实现升级提供保障,不断吸引人口集聚。一座集行政办公、金融商务、休闲娱乐、生活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新城初具规模。 经过不断发展,洋口港将致力形成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纤维新材料、高端造纸等产业集群,形成千亿级能源岛和千亿级产业港,并在以上这些产业项目的带动下,在“十四五”期末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工业应税销售超千亿、服务业应税销售超千亿和全口径税收超百亿”的“三千一百亿”奋斗目标。 阳光岛(LNG能源岛)简介 阳光岛面积3平方公里,规划1-20万吨级泊位37个,目前已建成10万吨级LNG码头、重件码头、液体化工码头。岛的南侧码头主要发展液体化工品、通用散货等货种的仓储物流,主要服务临港产业项目,岛的北侧码头主要发展液化天然气。岛上已投产项目包括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威华(台中化)液化品仓储物流、杭氧空分等。根据国家三部委全国LNG接收站码头布局规划意见,洋口港作为全国LNG布点重要港址,共布局4个泊位,规划接卸规模达2000万吨,泊位数量、接卸规模均为全国最大。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快江苏如东LNG接收站扩建,标志着洋口港LNG能源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今年2月底江苏LNG接收站累计接卸600船,接卸总量突破5000万吨,天然气供应规模超过700亿立方米,为华东地区清洁能源供应的中流砥柱以及全国天然气保供和应急调峰的重要支撑力量。除中石油LNG项目外,国信LNG项目作为省重大投资项目于2020年11月正式启动,协鑫LNG项目于去年9月启动,华润LNG项目也将于今年内开工建设,洋口港正努力打造国家级的LNG三基地一中心,即接卸基地、储备基地、供应基地、销售中心(现货、期货)。  

阳光岛介绍

洋口港阳光岛建于面积近6km2的半潜式沙洲——西太阳沙,岛区面积3km2,东西方向长约3km,南北方向宽约1km。 阳光岛岛内有环岛通道,并有南北向和东西向干道各一条。东西向干道与黄海大桥相连接。在阳光岛内还布置有管廊带,管廊带宽横贯于阳光岛,并于管廊桥相连接。黄海二桥也正在加紧建设中。 阳光岛周边规划有LNG接卸泊位、LNG转运泊位、液体散货泊位、通用及散杂货泊位等共37个泊位。 阳光岛拥有南北两条航道,南航道利用烂沙洋南水道进港,满足7万吨级船舶乘潮双向通航。北航道利用烂沙洋北水道进港,为西太阳沙北码头区公用双向通航航道,同时满足15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 阳光岛重大项目 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项目 该项目由中石油江苏天然气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展液化天然气(英文简称LNG)产业,满足长三角地区清洁高效能源供应而成立的合资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注册资本26.5亿元。一期、二期共建成投运4个LNG储罐,年接卸周转能力为650万吨。2018年,作为东部沿海能源枢纽点的江苏LNG接收站实现了满负荷运转,全年累计接卸LNG超653万吨,占全国的12.9%,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以及西气东输战略作了重要贡献。”江苏LNG接收站的高效运转也验证了阳光岛能源岛建设的优势所在:南北两侧分别有5万吨级、10万吨级航道,可满足世界上最大的LNG运输船全天候进出,并且管道外输与槽车外运十分畅通。未来,随着三洋铁路(三门峡—洋口港)建成,阳光岛还可以通过集装箱将LNG运输至国家中部地区,满足天然气管道尚未覆盖地区的清洁能源供应。目前,江苏LNG接收站三期扩建工程投用两座20万方的液化天然气储罐,接收站整体储存能力将提升约40%,年设计接卸周转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冬季保供高月日均天然气外输量将再增加400万方,可有效保障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稳定供应和季节性调峰。 江苏国信LNG储运调峰项目 该项目由江苏省国信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承建,属省储气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中的重点项目,承担着全省日均3天用气量储气能力的建设任务。其中一期总投资52亿元,建设3座20万方LNG储罐及配套设施设备,年周转量为295万吨,一期项目已于2020年11月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9月竣工;二期规划总投资21亿元,新增1座20万方LNG储罐和1座8—26.6万方LNG专用码头,计划2021年11月开工,2023年9月竣工。全面投运后,单日最大气化外输能力可达3000万方,年装车能力可达50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全口径税收10亿元。该项目的建设对江苏省尽快完成国家下达的地方政府储气指标,提高应急调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协鑫LNG接收站项目 该项目由协鑫汇东液化天然气如东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75亿元,规划建设5座20万方储罐,1个LNG接卸码头,2个LNG装船码头。项目分两阶段建设,第一阶段建设2座20万立方的LNG储罐及配套设施,接卸能力380万吨/年,第二阶段建设3座20万立方的LNG储罐及配套设施,接卸能力650万吨/年。目前项目进行核准、环评、能评、安评等报批程序。 在全国LNG布局规划方案中,洋口港规划接卸泊位4个,总规模为2000万吨,占全省8个泊位(3800万吨)一半以上,总规模全国第一。通过中石油、国信、协鑫等LNG项目的投入运营,到“十四五”末,洋口港将建成具备2000-3000万吨/年LNG接卸、仓储、气化、保税、转运能力的LNG能源岛,打造国家级LNG接卸基地、储备基地、供应基地和交易中心,预计税收约50亿元。  

五山地区滨江片区

五山地区位于南通市区南部沿江,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是南通主城区重要的城市生态功能板块。2016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共拆迁“散乱污”企业203家,清理“小杂船”162条(户),拆除河道周边各类违建6.5万平方米,退出沿线港口货运功能、腾出修复岸线12公里,新增森林面积约6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山体、林地、自然保留地、湿地、水体层次互生的生态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有效促进了长江岸线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2018年成功获批“江苏省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 2020年11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视察,听取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等情况介绍,点赞五山发生“沧桑巨变”,让人“流连忘返”。一年多来,五山地区积极探索“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实践路径,坚持“城市生态绿核”定位不动摇,做足“精致化提升、精细化管养”两项功夫,突出“生态文化、张謇文化、传统文化”三大主题,推动电动观光车公交化、便民驿站普及化、配套设施人性化,开发“慈航狼山”水上游、狼性精神培训拓展基地、玉兰湖垂钓新天地等文旅嵌入项目,布置赵绘沈绣之楼、林溪精舍、梅林春晓等文化展陈,让更多市民和游客共享生态修复成果,努力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着力将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打造成为南通市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精品线路、江苏张謇企业家学院现场教学点,放大五山生态修复的典型示范效应,去年全年已接待全国各地考察组超600批次,完成张謇企业家学院超万人次的现场教学,现场体验生态之美的市民和游客超200万人次。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项目入选国家林草局首批典型案例,被评为全省首届“最美生态修复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