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大会堂感受百年大党的“人民观”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梁晓辉 16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北京——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第二十次全国党代会在这里开幕。 清晨的天安门广场晴空万里,来自五湖四海的二十大代表陆续抵达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拾级而上。这座见证过无数历史性时刻的建筑,又一次见证历史。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人民大会堂雄伟庄严,万人大礼堂气氛热烈。主席台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标,后幕正中是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党徽,10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二楼和三楼眺台上分别悬挂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横幅。 上午10时,会议开始。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二十大作报告。报告回望历史、观照当下、规划未来,描绘了未来中国的发展图景。 走过百年历程,这个政党为何仍风华正茂?踏上新征程,这个政党如何继续带领中国走向成功?答案正蕴含在报告中的这句话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对于中国人,这句话已成为一种可感的现实。在现场,对于这个百年大党的庄严承诺,与会者用长时间的热烈掌声给予回应。 报告中,习近平百余次提及“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向外界展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百年初心。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新时代以来一件件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里,“人民”也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串联起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为了人民摆脱贫困生活,习近平表示,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不负人民,习近平说,“我们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 ——为了民生这一“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人民,是百年大党过去能够成功的“密码”,也将是她未来继续成功的答案。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说。 在人类发展史上,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现代化是几代人的夙愿。根据中共的规划,现代化这一宏伟蓝图被拆解为“两步走”的具体实践,这一愿景也早已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被中国和世界熟知。 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进一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从发展到法治,从文化到民生,从军事到外交,细观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新时代新征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今天通过从人民大会堂传递出的声音,外界又一次感受百年大党的“人民观”。

二十大报告展现中共面向新征程的自信、务实、开放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6日在北京开幕。纵观习近平当天所作的二十大报告,自信、务实、开放态度跃然纸上。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报告对当前中国发展水平的定位展现了对中国理念和道路的坚定信心。 过去十年,尽管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严峻复杂,中国依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如习近平所言,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报告对今后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确立折射出从国情、世情出发的务实精神。 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于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报告给出了清晰的界定: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立足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动力机制和战略。此次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今后中国将既遵循以工业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力发展等被各国共同验证了的普遍规律,又注重从自身实际出发有所“扬弃”,摒弃西方贫富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 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因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体现。眼下,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一再升级,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全球供应链多处遇阻。在黄群慧看来,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之际,各国民众和平发展的意愿更强,合作共赢的呼声也更高。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正是顺应了这一期待。 报告对新形势下实现新任务路径的明确凸显了开放包容的态度。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在强化人才支撑方面,报告要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并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报告明确,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需要打造“升级版”,而实行高水平开放正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董煜表示,作为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的蓝图,中共二十大报告字里行间渗透“开放”二字,让全球看到了一个坚持开放反对封闭、坚持互利共赢反对“零和博弈”的中国。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交融,利好中国经济发展,也将为低迷中的世界经济注入新增长动力,稳定经济全球化大局。

中共二十大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雄心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以历史的长镜头观察中国,“五年”往往有特别的意义。每五年一次的中共党代会,是世界了解中共执政和中国道路的重要窗口。 10月16日上午,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在中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雄心壮志与大政方针。 习近平在报告中旗帜鲜明点出中国共产党从现在起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部署,在“两步走”总的战略安排不变的前提下,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现代化是几代人的夙愿;在人类发展史上,全球迄今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和不超过10亿人。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被中共视为自身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不久,执政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历经接力部署,未来近30年将是中国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全新阶段。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两个“全面”为外界理解新阶段中国的发展目标、力度和节奏提供了新的坐标—— 如果说建党百年之际,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已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那么,如今以两个“全面”来进一步明晰中国的前景目标,中共显示了锚定发展阶段、把握前行节奏、管理发展预期的坚毅和稳健。 在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本质为何的基础上,中共二十大报告为现代化“总目标”进一步设置了众多关键“路标”,将深远而宏阔的总战略细化为“可拆解、可落地”的各领域具体实践。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报告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由这一系列关键表述共同构成的“施工图”,不仅让一个个具体目标更可感,也留出基层创新探索的空间,让发展更触达中国社会的每一处“脉络肌理”。 走过百年风雨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有清醒的认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中共作为事业开拓者、自我革命者和危机管理者,正以浓厚的忧患意识和未来意识铺开前行之路。 与此同时,中共二十大也是这个全球最大执政党面向世界的一次重要自我阐述。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是更加动荡、加速变革的国际大环境。从全球疫情到乌克兰危机,从气候变化到粮食危机,大变局早已超越一时一事、一国一域,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与发展合作机遇交织并行。 中国过去多年来的现代化探索已向国际社会表明,一个后发国家即使不具备先发国家那样的发展条件,只要锚定目标,立足本国国情独立自主探索,不靠殖民掠夺也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为其他想靠自身努力谋发展的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参照。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今天,中共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百余年来,从睁开眼看世界、叩开世界大门,再到逐步融入世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经历了历史性变迁,这一变迁与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求索始终同步。 如今,中国来到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也给世界带来新的启示: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努力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力量,这也正是中国现代化的世界雄心。 行进中的中国正迈上新的征程。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新画卷的渐次铺展,人们期待这个走过百年仍青春的执政党、这个人口规模超十亿级的国家,其执政之道和发展之钥将以更“成人达己”的方式铺就未来。这一人类文明史上的未来新图景值得期待。

二十大将为世界提供中共治国理政最新样本

中新社记者 聂芝芯 中共二十大开幕之际,数千名境内外媒体记者云集北京,聚焦“二十大时间”。无疑,这次大会将是外界观察、研究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窗口,以“举世瞩目”状之,绝非过言。中共二十大将制定中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方略,也将为世界提供中共治国理政的最新样本。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其经济表现关乎世界经济的走向。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6.6%,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 资料图:忙碌的上海洋山深水港。 殷立勤 摄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供应链遇阻,世界经济、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加大。在此境况下,中国如何化解压力、应对风险,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推进改革开放,深受关注。中共二十大将为中国下一步经济发展提纲挈领,进一步增加确定性,回应外界的关切。 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追求与努力,对不少国家具有参考意义。中共持续探索有别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至2021年建党百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人类减贫史奇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资料图:航拍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望仙乡的葛路梯田,依山而下的梯田及错落有致的民居相互衬托,呈现出一幅夏日田园美景。 刘占昆 摄 中国对新征程规划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中共二十大将对“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布局谋篇,动员全党全民奋楫笃行,也将为其他追求现代化的国家提供一份具有参考价值的样图。 作为一个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无疑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世界正处百年变局,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冷战思维复燃,中国面临愈加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如何走好和平发展道路,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自然是国际社会一大关切。 近十年来,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从气候问题解决方案、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到全球疫苗合作行动倡议,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到阐释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在消除国际社会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提供“中国方案”。中共二十大将对全球治理议题提出中国的思考和呼吁。 二十大前夕,一组印着“中国建造”地标的外国纸币图案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得到外国网民点赞。这是当下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的一个缩影。由是观之,中共二十大擘画的治国理政新方略,将成为国际政界、学界、业界细心研究的重要新样本。

中共二十大将如何标注历史新坐标?

中新社记者 张量 即将于16日召开的中共二十大,被标注为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世界正热切注视,接下来的一周,中共二十大将如何刻画这一新的历史坐标。 资料图:人民大会堂。 这一历史坐标注定将承载着不同以往的历史之重: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一百年后将通过此次大会对历史方位作一次重要标注;中国也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一步迈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步伐;特别是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来到十字路口的关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透过此次大会作出重大擘画。 根据中共十九大的规划,将在近30年的时间分两步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即将召开的二十大上,这一愿景将得到更加清晰的工笔描绘、更为具体的科学界定。中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更鲜明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说明,“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最近撰文解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目标的意义时说:中国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资料图:2021年4月9日,“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在国家博物馆南厅正式开幕。图为观众进入展厅参观展览。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世界仍然对中国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印象深刻:中共在建党百年之际,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共产党在历史性大会上制定的奋斗目标,就这样经过5年、10年,从政治文本的愿景描述中走出,被几乎全体中国人、数以亿万计的工程细节分解执行,落地实现,然后再汇集为下一个政治文本中精炼的成就性表述。 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恰普克评论说,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对未来5年到10年有明确规划的国家,因此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如同“中国式减贫”给世界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光亮和积极影响,外界也在密切关注“中国式现代化”将带给世界怎样的奇迹和启示。 与此同时,摆在中共宏伟现代化施工构想和中国新发展阶段面前的,是更加动荡的、加速变革的现实大环境。对此,中共有清醒的认知。正如习近平在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讲话中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纪疫情阴霾未散,局部冲突硝烟又起,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回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人类社会正站在十字路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共二十大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召开,审议决定的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走向的重大指引。中国共产党通过此次大会不仅要保持战略定力,向既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发,还要应变迎难,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变局中,辨明危与机,化危为机,为中国也为世界走出一条崭新的、助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可以确定,中共二十大必将是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会,是真正融入世界来思索中国方位的大会,不仅回答中共自身的历史之问——带领中国“向何处去”“如何走”,更把“人类社会往何处去”“世界该怎么办”的思考作为前置命题。中共二十大将通过一系列的中国规划、中国姿态作出“人类十字路口”前的“一题双答”。 中共二十大将再次向外界表明方向感——做好自己的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为世界提供确定性、稳定性、建设性。 作为已执政73年的百年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有清醒的认知——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特别是在经历过“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过去5年,中共二十大将再次警醒全体党员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事实上,如外媒所说,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世界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她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特别是历史节点上召开的中共二十大。五年一次的全国党代会,为中国的发展树立起一个个里程碑,也已成为外界不断加深对中国共产党认知的重要窗口。 已成功跨过第一个“百年目标”的中国共产党,接下来将赋予这个秋季一周怎样的绚丽色彩和深远意涵?又如何将它刻画成耀眼鲜明的历史坐标?尤其值得观察。

中共二十大将展现百年大党新姿态

中新社记者 梁晓辉 中共二十大即将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迈向下一个“百年目标”的首次党代会。经过百年风雨洗礼,尤其是近十年的烈火淬炼,中国共产党愈加民主务实、自信开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个百年大党以怎样的姿态,开启新一轮的茁壮生长?中共二十大无疑是一个极好的观察窗口。 资料图:2021年6月17日,位于北京长安街沿线的建党百年主题花坛吸引市民拍照留念。中新社记者易海菲 摄 继续新“赶考” 中国共产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并规划了“两个一百年”目标。每一个目标的实现,中国共产党都视作“赶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赶考’永远在路上”。 至2021年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已经成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百年再出发,中国共产党已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如何继续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怎样继续交出一份优异答卷?中共二十大,必将对全党做一次思想和行动上的再动员。 更加重视自我革命 古今中外,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是每一个执政者思考探索的必答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自我革命”当做一个重要的解题方式。 近十年里,“铁腕”反腐、整饬党风、加强党建……中共从上到下,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地自我革命。诚如外界所言,世界政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政党要革自己的命是最难的,一旦做到了,就必定能赢得民心、赢得历史、赢得未来。 但仍需看到,新征程上,中共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从外部看,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异常复杂严峻。同时,党的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有待提升的地方。 毫无疑问,新征程上,“自我革命”将置诸重要位置。即将召开的二十大,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彰显“刀刃向内”的勇气。 资料图:人民大会堂。 进一步凝心聚力 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国家安全、经济波动……中国共产党有效应对接踵而至的内外风险挑战,被视为成功的“危机管理者”。而对于拥有96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来说,要治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成功化解一次次危机,更需凝心聚力。 党代会正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凝聚共识、使全党更为团结的集中体现。例如每次党代会报告的形成都充分发扬民主,多次征求意见,经大会讨论审议,最后形成全党共同遵循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 在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力求凝聚各方面的人心和力量。如二十大报告的起草,就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视统一战线是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可以预见,中共二十大将对此再度强调。 百年已过,新征程又启。于世界政党之林,中国共产党依然青春。她为何成功?如何走向又一个成功?即将召开的二十大,人们可以一窥成功“密码”。

【吾乡拾年】肯尼亚侨领:漂泊万里最美仍是吾乡

拾年之间,他乡终日忆吾乡。对远洋之外的异乡人来讲,故乡的记忆萦绕在舌尖,回响在耳边,层叠在眼前。拾年之间,星霜荏苒,故土山河焕新颜。海外游子心中牵挂的一方热土如今有了怎样的蜕变? 中国新闻社特推出“吾乡拾年”系列专题报道,邀身处海外的华侨华人与吾亲叙乡情、话往昔、谈新变。 本期邀请到的是东部非洲中国总商会执行副主席陈顺祥先生。在肯尼亚创业近十年,故乡成了陈顺祥心中最美的远方。都说最美家乡味,一品解乡愁。让我们跟随陈顺祥先生的回忆,忆乡情,叙乡思,共同感受家乡十年变化魅力。

中共党代会从什么时候开始设立发言人?

中共党代会对外公布信息的渠道有许多且日趋多元,比如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设有发言人。那么,中共党代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设立发言人的?除了举行发布会,党代会还有什么其他信息发布渠道?中新社“问答二十大”栏目邀请权威专家,共同为您解答。

为什么中共的党代会有特邀代表出席?

中共中央已明确,在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大上,将按照惯例,确定一部分已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党员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为什么中共的党代会要有特邀代表?特邀代表和其他代表有什么区别,是否同样具有投票权?中新社“问答二十大”栏目邀请权威专家,共同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