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反制!对美国汽车征收25%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的广泛对等关税政策中,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大邻国兼主要贸易伙伴似乎意外“逃过一劫”,避免了最坏的情况。但在很多商界人士看来,加拿大此次未被加征新的关税不过是“躲过子弹,却撞上坦克”(dodging a bullet into the path of a tank)——就在3日凌晨,特朗普对汽车征收的25%关税已经生效,其他还有加拿大出口到美国的钢铝产品被加25%,不在加美墨自由贸易协议(CUSMA)范畴的产品被征25%关税,出口到美国的木材被征收14.5%关税,不在CUSMA范围内的能源产品和钾肥被征收10%的关税等。而特朗普的关税威力已经显现,斯特兰蒂斯汽车公司(Stellantis NV)计划暂时停止其在加拿大和墨西哥工厂的生产两周,位于美国的900名斯特兰蒂斯员工也将暂时停职,而受关税影响的其他行业则在胆战心惊中观望。 4月3日中午,联邦总理、自由党党领卡尼(Mark Carney)在与全国各省和地区领导人开完视频会议,与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德国总理舒尔茨等欧洲相关贸易伙伴通话后,宣布了加拿大的反制措施。加拿大政府将采取与美国相同的政策,对所有不符合CUSMA的从美国进口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对从美国进口的任何符合CUSMA标准车辆重的非加拿大成分征收关税,但墨西哥不会受到影响。另外,反制关税不会影响影响汽车零部件,“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一体化生产系统的好处。”同时,政府正在制定一个“框架”,让汽车制造商只要保持在加拿大的生产和投资,就可以避免反制关税。通过征收反制关税获得的资金将直接用于受影响工人和企业的援助计划。 除了对等对美国征收关税外,联邦政府还正在法庭上和相关国际贸易组织反击特朗普强加的关税,并已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诉讼。 卡尼在讲话中表示,美国政府宣布的对等关税行动虽然没有特别针对加拿大,但将破坏全球经济,并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不奋起反抗,加拿大也无法独善其身。卡尼还再次强调加拿大经济与美国稳步深化一体化的旧关系结束了,美国80年来担任全球经济领导者的时代结束了。但加拿大依然相信国际合作,我们相信商品、服务和思想的自由交流,如果美国不再想当领导,加拿大就会来当,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合作,并加强贸易关系。

特朗普的关税引发股市大跌

Un trader court sur le parquet de la Bourse de New York (NYSE) à la cloche d'ouverture dans la ville de New York le 3 avril 2025.

为了避免自己的关税政策给市场带来的冲击,美国总统特朗普特地选择在美股休市之后才发布的全球对等关税政策,但在特朗普发布讲话的同时,美国市场盘后直播跳水,不光美股期货全线跳水,美股科技股盘后也遭重挫。除股市外,美元也遭受打击,迎来了今年最糟糕的一天。 而4月3日北美股市一开盘,特别是在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政府不打算对这些新关税措施提供任何豁免后,全球股市纷纷下挫,但美国市场承受的抛售压力最为严重。标普500指数跌回“修正区间”(较高点下跌10%以上),创下自去年9月以来的最低点,比如仅苹果一家就有2500亿美元市值蒸发。海外市场同样剧烈下跌。法国CAC 40指数下跌3.1%,德国DAX指数下跌2.4%;亚洲市场方面,日本日经225指数下跌2.8%,香港恒生指数跌1.5%,韩国KOSPI指数下挫0.8%。 长期以来,华尔街普遍认为特朗普只是把关税当作谈判筹码,而非真正的长期政策工具。但他反复的强调以及昨天的宣布,再加上其幕僚透露的信息都显示出长期主义的特征,是特朗普为实现意识形态目标的手段,例如“把制造业工作带回美国”,而不只是打牌时的第一步叫价。 对于如何解读特朗普关税,各方一片混乱。特朗普本人似乎很享受这种混乱——他对混乱是“如鱼得水”,因为混乱可以增加他本人的主动性和主导权。有人总结特朗普的特征就是:没有混乱也要制造混乱,不遵守规则的凭空造牌,并坚信“治由乱生”,“大乱大治”。他好像忘了,市场最害怕的就是观望和等待,市场需要的是确定性的,其最终的结果是市场继续震荡,各方一起为关税买单(但美国消费者将是受损最大的),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相关国家的经济也会被连带影响。

特朗普对全球开战 加拿大意外避免最糟的情况

图像

4月2日这天,从华尔街、到伦敦、到新西兰的惠灵顿,全球市场都在“屏息等待”特朗普宣布预热了许久的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所有与美国存在贸易的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业内人士也都处在紧张中。加拿大现任总理、自由党党领卡尼(Mark Carney)原本在阿省的温尼伯(Winnipeg)进行造势,也在4月1日深夜赶回渥太华,甚至取消了原定4月2日在蒙特利尔举行的竞选活动,而是呆在办公室以总理的身份来应对这场危机:与顾问商讨,与内阁部长开会,主持加美关系委员会会议等等。过去一个月来,围绕特朗普宣称的美国即将加征关税的不确定性一直拖累着全球市场,这个被特朗普将之为伟大胜利的“解放日”,对市场和相关国家来说来说,用“屠戮日”来形容可能更好。 下午16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如期在白宫玫瑰园召开新闻发布会,依然是老生常谈,用各种选举性的语言大肆宣扬美国是如此慷慨,以至于在过去50年被所有国家“占了便宜”,现在自己要体现“美国优先”,对这些“占便宜”的国家征收“对等关税”,旨在解决不公平的贸易,保护美国的产业,并为联邦政府增加收入。他还自我吹嘘称“2025年4月2日将永远被铭记为美国工业重生的日子,而其他国家的情况则非常黯淡。几十年来,我们的国家一直遭受远近国家的掠夺、抢劫、强暴和破坏,现在情况要改变了。” 特朗普宣布从4月3日零点开始执行最低10%(不在名单上的),最高48%(老挝)的关税,既有针对某一产业领域的关税,如对所有在非美国制造的汽车征收25%;也有针对某一国家商品的关税,如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34%,对来自越南的产品征收46%的关税等。特朗普还特意强调,这些关税将是长期的,而不是可以作为协商的工具。美国对不同国家征收的“对等关税”见下表: 但在这个列表中,没有加拿大和墨西哥这两个邻国,根据特朗普讲话中透露的意思,目前所有被列入美、加、墨自由贸易协议的商品将被豁免,但目前还不清楚汽车行业是否算在其中,已经征收的25%关税能否得到豁免,而没有被覆盖在这个协议中的商品将被征收10%的关税。这对加拿大来说是个好消息,可能是加拿大的强硬反击态度发挥了作用。联邦总理卡尼计划在4月2日晚上召开内阁部长会议,商讨应对政策,但截止到发稿时为止还没有宣布,让我们持续关注。详细报道见本周的《七天》周报。

一天内 三保守党候选人被取消资格

保守党在4月1日一天之内取消了二名因为发表不适当言论以及一名不明原因的候选人资格。先是安省Windsor-Tecumseh-Lakeshore选区的保守党候选人Mark McKenzie因为在2022年的“自由卡车示威”期间,在一档现已停播的喜剧播客“Mark and Chris Podcast”中支持“公开绞刑”,称加拿大需要恢复这种方法,甚至开玩笑说前总理特鲁多应该被判处死刑而要取消资格。接着位于蒙特利尔Laurier–Sainte-Marie选区的保守党候选人Stefan Marquis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我不再是保守党的候选人了。今早,我接到保守党魁北克省运营经理的电话。对方简短地表示:党内的‘某些人’查看了我最近在X平台上的发言,认为这些足以终止我们之间的政治合作。”他还并配上一张卡通图片,图中一只手按下某人头顶的按钮,似乎是在让其“自动发言”。 翻阅Stefan Marquis的社交媒体帖文,会发现他是个言论极端的阴谋论者,例如:指控比尔·盖茨操控公共卫生系统,通过疫苗牟利;批评加拿大的财政均衡拨款制度,称“魁北克是一个耻辱”;抨击自由党是“高地贵族(Plateau snobs)、生态官僚和无耻的社会主义者”等等。他还转发了一篇针对自由党党领马克·卡尼(Mark Carney)的帖子,称其为“毁灭加拿大经济的死神”,并试图将其与被定罪的性犯罪者麦克斯韦(Ghislaine Maxwell)联系起来。被取消候选人资格后,Stefan Marquis愤怒地表示:“保守党此举亵渎了我们最基本的自然权利之一:言论自由。”还讽刺说“在X上发布一条未经审查的推文,就可能被你的天然盟友排斥在外。这似乎就是如今的加拿大政治生态。” 稍晚时候,保守党又宣布撤销卑诗省New Westminster-Burnaby-Maillardville选区的候选人Lourence Singh,但没有明确说明取消这位地产经纪候选人资格的原因。 对此,保守党前议员Alain Rayes表示这是很正常的情况,保守党只是在4月7日候选人报名截止日期之前对那些有可能引发争议的候选人做一个大清理而已。实际上,在每次选举中,都会有候选人因为各种原因退选。而最新的民调显示,在联邦选举活动的第 10 天,自由党的领先优势在继续扩大,目前已经领先保守党 8 个百分点。

国会议员年年大幅加薪 引发民众不满

日益衰落的加拿大外交

在4月1日全国最低工资提高的同时,联邦国会的参众两院议员们的工资也在同日进行调整,但他们的薪资调整可不是每小时多5毛钱,一年多个1,000来块钱那么可怜,而是根据级别,年薪上涨6,700元到13,400元之间不等。 一名普通后座议员的年薪将从2024年的203,100元增加到209,800元;而反对党领袖、众议院议长及内阁部长的年薪将从2024年的299,900元提升至309,700元;联邦总理薪酬则从2024年的406,200元上调至419,600元。根据《加拿大国会法》中的规定,议员薪酬“每年4月1日进行调整”,其依据是私营部门重大劳资协议中工资平均涨幅的指数。”但这种每年涨薪的做法在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包括住房成本等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很多民众要同时打几份工才能养活一家人的情况下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加拿大纳税人联盟(Canadian Taxpayers Federation)就直接批评说:“在数百万加拿大人苦苦挣扎的时候,政客们根本不该加薪。” 民调公司Leger的调查数据也显示,有59%的受访者‘强烈反对’议员加薪,尤其是35岁以上、居住在大城市以外地区及乡村社区的受访者,还有20%的受访者;只有‘有些反对;只是不到13%的人支持议员加薪。 前保守党总理哈珀(Stephen Harper)在2008至2009年金融危机后,决定在2010年至2013年间暂停议员加薪,以应对经济衰退。不少人认为如今加拿大面临严重的经济形势下,各政党领袖也应承诺立即停止涨薪,“如果各党领袖真心关心纳税人,就应该停止议员的薪资上涨。”

4月2日前夕 卡尼与辛鲍姆通话

就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全世界征收“对等关税”的前一天,联邦总理卡尼(Mark Carney)和墨西哥总统辛鲍姆(Claudia Sheinbaum)通电话,讨论“加强两国之间牢固的贸易和投资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作“反抗美国不合理贸易行为”的计划。 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的关税政策将给加拿大和墨西哥这两个美国邻国和美国最重要的两个贸易伙伴造成沉重的经济打击,尽管这两国都与美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而且是在特朗普在自己的第一个任期内签署的,并曾被特朗普评价为“有史以来最好”的协定。 两位领导人在通话中除了谈到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维护北美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呼吁美国尊重两国主权外,还承诺继续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努力促进两国的贸易。 与加拿大坚决反制特朗普关税不同,墨西哥采取了一种不那么对抗的方式,按照美国的要求行事,希望这样做能抵消美国民粹主义者的大部分威胁,但特朗普在4月2日发布的关税中,依然没有饶过墨西哥,给了它与加拿大同样的待遇。

4月1日起 最低工资涨了6%

华人注意!安省最低工资今日起上调一年涨$1355!

从4月1日起,加拿大全国的最低工资将上涨,从去年的每小时$16.65元上涨$0.45,增幅为6%,达到每小时$17.75元,这是每年根据通胀水平进行的工资调整。根据加拿大专注于雇佣法的律师事务所Samfiru Tumarkin LLP的解释,联邦最低工资适用于受联邦监管的私营行业员工与实习生,例如:银行、电信公司、跨省的航空、海运、铁路与公路运输等行业。 加拿大多个省份一般也会在4月或10月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但并非每年都调整。如果你所在省或地区的最低工资高于联邦标准,那么雇主必须按更高的那一项支付工资。比如安省就在同一天宣布,从2025年10月1日起,该省的最低工资将从每小时$17.20加元提高到$17.60元。而新不伦瑞克省也在同一天宣布最低公司上涨$0.35元,达到每小时$15.65元。 魁北克的最低工资也将上涨,但没有跟随联邦的脚步,而是从5月1日开始上涨$0.35元,达到每小时$16.10,增幅只有2.2%;而可以拿小费行业的最低工资则上涨$0.30元,达到$12.90元。 全国各省的最低工资情况: 省份: 1– 卑诗省:17.85 元(截至 2025 年 6 月) 2 – 安大略省:17.20 元(自 2024 年 10 月起) 3– 新斯科舍省:16.50 元(2025 年 10 月开始) 4– 魁北克:16.10 元(从 2025 年 5 月起) 5– 爱德华王子岛(从 2024 年 10 月起) 6- 纽芬兰和拉布拉多:16.00 元和(从 2025 年 4 月起) 7– 曼尼托巴省:15.80 元(自 2024 年 10 月起) … Read more

大选进入第10日 全球关注

Canada election 2025: What you need to know | Elections News | Al Jazeera

时间进入4月,加拿大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选也已经进入第10天,各个政党的党领都在全国各地集会造势,宣传自己的主张。这场大选因着美国政府对加拿大展开的关税战、贸易战以及威胁加拿大主权的大背景受到前所未有得的全球关注,再加上自由党的党领卡尼因担任加拿大央行和英国央行行长所带来的国际关注度,让加拿大大选频频成为世界主要报纸的头版头条,大家都在看到底谁能带领加拿大对抗特朗普。 在加拿大的历史上,来自阿省的总理目前只有一位,就是出生阿省海河镇(High River)的乔·克拉克(Joe Clark),另外两位担任过总理的哈珀(Stephen Harper)和贝内特(R.B. Bennett)都是成年后才搬到阿省生活的,而这次大选首次出现了两位总理候选人的童年时期都曾在阿尔伯塔省长期生活的经历。保守党的博励治出生并成长于卡尔加里,而卡尼则从6岁起一直生活在埃德蒙顿,直到高中毕业。而这两位总理候选人的选区也紧挨着,博励治长期是渥太华郊区选区Carleton的国会议员,而卡尼这次则选择了其旁边的Nepean选区。即使是在加拿大仅有181个国会席位的年代,也从未有过两个主要政党党领在毗邻选区竞选的情况。过去最接近的例子也许是2004年和2006年选举,当时自由党党领马田(Paul Martin)和魁人政团领袖杜塞普(Gilles Duceppe)在蒙特利尔的两个选区距离比较近,但也没挨着。这意味着无论卡尼和博励志谁当选,下一任总理都很可能来自阿省和渥太华选区。

祸从口出 自由党和保守党两候选人因不当言辞而退选

因言论引发争议,并导致自由党党领马克·卡尼受到多方批评的万锦-于人村(Markham-Unionville)选区的自由党候选人蒋振宇(Paul Chiang)在3月31日深夜宣布退出选举。他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称:“在总理和‘加拿大团队’正在努力对抗特朗普总统、保护我们经济的关键时刻,我不希望因为我而分散注意力。因此,我决定不再作为2025年万锦-于人村(Markham-Unionville)选区的自由党候选人参选。” 稍早时候,卡尼在蒋振宇事件发酵后,曾表示,蒋振宇在为其“极具冒犯性”的言论和“严重判断失误”道歉之后,仍可继续参选。甚至百忙之中的卡尼还特意飞来他的选区为其助阵,为蒋振宇辩护称他是一位“正直的人”,有着超过25年社区警务服务经验。但是保守党、新民主党、魁北克政团和40多个组织要求卡尼立即撤换蒋振宇,并呼吁警方介入调查。 蒋振宇事件是指在今年1月间进行的一次少数族裔媒体活动中,蒋振宇在与媒体对话中表示,香港警方对一名保守党候选人郑敬基(Joe Tay)悬赏100万港元(约合18.4万加元),如果在场的任何人将该候选人带到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他们可以获得这笔奖励。这一说法发酵后,蒋振宇已经在上周五为自己的言论道歉,称其“令人震惊,是完全的判断失误”。但保守党和新民主党不依不饶,坚持要求将其撤销候选人身份。郑敬基也在网上回应称,他不接受蒋振宇的道歉,并表示他已与皇家骑警联系,以寻求人身保护。 目前已经被保守党提名为唐谷北(Don Valley North)选区候选人的郑敬基是前香港TVB的艺人,参演过《烈火雄心》《九五之尊》等等影视,还算小有名气。但他在2020年7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社交媒体操作一个名为“香港台(HongKonger Station)”的广东话频道,发布多段煽动分裂国家的视频,并发布贴文等推动“港独”行为,且多次在不同平台乞求外国对中国大陆和香港进行制裁。最终在2024年平安夜被香港警方发出通缉令,被指分裂国家、颠覆和勾结外国势力等国家安全罪行,悬赏100万港元。 自由党的蒋振宇因言语惹祸而退选后,保守党的一名候选人也因不当语言而退选。这名Windsor-Tecumseh-Lakeshore选区的保守党候选人Mark McKenzie在2022年的“自由卡车示威”期间,他在一档现已停播的喜剧播客“Mark and Chris Podcast”中支持“公开绞刑”,称加拿大需要恢复这种方法,甚至开玩笑说前总理特鲁多应该被判处死刑。

特朗普治下 大批学者想“run‘

美国耶鲁大学著名哲学教授、《法西斯主义的运作方式》(How Fascism Works)一书的作者杰森·斯坦利(Jason Stanley)、畅销书作家、《论暴政》(On Tyranny)和《通往不自由之路》(The Road to Unfreedom)作者、历史学家提摩太·斯奈德(Timothy Snyder)与其妻子、欧洲思想史学者玛西·肖尔(Marci Shore)都决定离开耶鲁大学,北上加拿大加入多伦多大学,而他们只是在特朗普治下学者“逃亡大潮”中的几粒浪花。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持续对教育和科学进行“直接攻击”,导致一种范围虽然不大但日益增长的趋势:美国学者正在出走,以回应美国新政府的政策,特别是其对高等教育的攻击。与此同时,加拿大和欧洲国家等美国以外的研究机构已采取措施,努力挖美国墙脚。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就致力于“清算”被自由派声音主导的美国高校,以削减联邦经费施压各高校“自我审查”,而美国高校“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特朗普投降”。2月份,全美有近两百所高校在官网删除了“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DEI)政策内容。除了施压大学管理层外,特朗普政府还对外籍学生“下手”,最近几周,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特工拘留了一些支持巴勒斯坦、抗议以色列的外国学生,并试图将他们驱逐出境。 特朗普政府的其他一系列“反科学”行为,也引起了在美学者的不满。他们批评特朗普任命“疫苗怀疑论者”小罗伯特·肯尼迪担任美国卫生部长,并在收紧移民政策的情况下对外籍人士,包括科学研究人士,进行突袭检查和驱逐出境等行为。 3月初,英国《自然》杂志通过网站、社交媒体和电子邮件等渠道,向读者询问特朗普政府带来的变化是否促使他们考虑离开美国。日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1650人完成了调查,其中超75%(1200人)给出了肯定回答。他们表示,希望搬到欧洲、加拿大、原籍国,去“任何支持科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