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走进雄安与澳门的城市故事

descript

每一座城市都有故事,每一座城市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本周《中国电视》邀您在纪录片《雄安 雄安》中解读雄安的城市升级密码,在大型美食文旅节目《澳门双行线》中感受澳门人的生活。 《雄安 雄安》:使命千年 雄安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腹地。2017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着眼国家发展全局,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战略构想,以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为重要突破口,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雄安新区就此问世。雄安新区的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大于浦东略小于深圳,相当于北京市面积的十分之一。 雄安是座正在成长的新城,按照规划,未来的雄安,水面和绿地占到70%,建设用地30%。70%的蓝绿空间。它的未来,正由一位位新的雄安人来书写。 《雄安 雄安》:未来之城 在中国雄安新区有三座城。 雄安的“地上城”——雄安是第一个全域按照智能交通布局的城市。这里每平方公里就有约20万个传感器,能让整个城市耳聪目明,实现万物互联。 (雄安花园广场) 雄安的“地下城”——花园广场错落精巧,绿草茵茵的景观之下,却藏着一座变电站。变电站地上两层,地下一层,这是中国电力行业的试验田。 (全国首个园林化生态机房大厅) 雄安,把“创新”写入城市基因,它的“云上城”——是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第一个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的城市,一个生机勃勃的未来令人期待。 《雄安 雄安》:心向往之 在中国河北省雄安的建设工地上,总能见到一位不停“拍拍拍”的摄影师。在《雄安 雄安》中看摄影师任双欢用镜头记录的雄安这五年的变化。 在任双欢的镜头中,雄安在人们的期待中慢慢成长,它已从热词变成热土,汇聚着各方的智慧与梦想,这里有建设者的奋斗、有温情、有汗水、有欢笑。 任双欢的相机记录了雄安建设的点点滴滴和变化之路,这里的建设者和居住者也在记录中畅想着雄安未来的样子——一座令人耳目一新的城市,一座集萃当代智慧的城市,一座令人心仪的宜居城市。 《澳门双行线》:“寻常”与“精致”相映成趣 作为中西文化交融的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这里沧桑与活力兼备,在饮食文化上也 “丰俭并存”——一面是熙攘街巷中的“人间寻常味”,一面是大雅之堂里的“精致仪式感”。跟随本期《中国电视》,在《澳门双行线》中一探澳门的寻常与精致。 《澳门双行线》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联合推出的大型美食文旅节目,总台主持人和跨界食客组成打卡团分成两组,从12个主题出发,探索各具匠心的“人间寻常味”与“精致仪式感”双行美食线路。 (寻找澳门之味) “人间寻常味”是澳门人日常餐桌上的味道,不用名贵的食材、无需复杂的烹饪,喧闹街巷中的平民美食,也是活色生香的市井风情。“精致仪式感”彰显着澳门人的生活美学,注重原料的搭配、考究的技巧,典雅餐厅内的精致仪式尽展澳门别具一格的品质追求。“寻常味”与“仪式感”让人间烟火与精致体验在澳门无缝衔接,澳门人美好的生活追求与蓬勃的精神力量可见一斑。 《澳门双行线》:“美食”与“文旅”相得益彰 《澳门双行线》节目巧妙地将“美食文化+美食旅游”“时尚打卡+文旅攻略”紧紧结合,以近百种美食,串联起24条“别有味道”的澳门文旅线路。 在澳门,山与山遥相呼应、岛与海交相辉映,构成了澳门引人入胜、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色;在澳门,历史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东方和西方、历史和当下在这里“撞个满怀”。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里蓬勃又现代;青石板路、街边摊档,这里热闹也朴实…… 一家家小店与餐厅仿若珍珠般散落于澳门的街头巷尾,穿行其中的小路巧妙将其串联。美食与文旅双线并行,人们不仅能在美食品鉴中,感受“世界美食之都”的独特魅力,还能在文旅体验中,领略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的别样韵味,感受新时代濠江之畔的创新发展与多元变化。 《中国电视》邀请您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雄安 雄安》:使命千年:https://yspapp.cn/o45 《雄安 雄安》:未来之城:https://yspapp.cn/ojU 《雄安 雄安》:心向往之:https://yspapp.cn/oDs 《澳门双行线》第一期:https://yspapp.cn/M51 《澳门双行线》宣传片:https://yspapp.cn/Osu 《澳门双行线》主题曲MV:https://yspapp.cn/KDP 《澳门双行线》第二期: https://yspapp.cn/NpE  

中国电视-《青春手艺人》:国潮焕新时

descript

手艺,既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也是先民智慧的结晶。但随着科技发展,许多传统手艺都在不同程度面临困境。保护手艺最好的方式,除了传承记录,还要让手艺活在当下。《青春手艺人》讲述了中国年轻手艺人关于热爱的故事,节目共五集,每集十分钟。《中国电视》邀您关注《青春手艺人》,看看这群年轻人如何让传统手艺变身“潮牌”。 皮革上的中国风 (手工皮艺手艺人乔雪) 中国宁夏姑娘乔雪是手工皮艺手艺人。从商朝至今,手工皮艺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一块质地细密坚韧的天然皮革,要经过100多道工序,近万次的雕刻与敲击,才能变成一件手工皮艺制品来到大家面前。 为了从众多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乔雪始终在寻找突破口。终于,她找到了——可以把中国文化与皮雕作品相融合。贺兰山岩画中的符号、《山海经》里的神兽,都是乔雪的灵感来源。制作手工皮雕包,上色非常重要。乔雪的创作,除了使用矿物质颜料和植物性颜料之外,还有自己的“秘制调料”。她在像画国画一样画包。 目前,网络直播是乔雪的重要销售渠道,她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皮艺作品销售到了全球13个国家及地区,累计完成了几千个皮艺作品。乔雪说,“我就想做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民族的皮艺品牌。” 古村落的纸伞工坊 中国余杭的纸伞制作承袭了传统的制作工艺,从中国清代乾隆年间流传至今已经有250多年的历史。 (伞骨) 来自浙江的余杭纸伞制作技艺的手艺人刘伟学用手工皮纸代替传统桃花纸,软硬适中、韧度足,中间的纤维结构清晰可见,做成伞面后在阳光下撑开可以看见清晰的纹路,有独特的质感。传统纸伞制作大多使用桃花纸,在纸面上用水墨绘上图案。但桃花纸透而薄,使用时稍不留意就会划破。牛皮纸与生俱来的纸纤维花纹激发了刘伟学的设计灵感,他一改传统纸伞的水墨花纹,保留纸张原本的纹理,选取别致优雅的色调,让纸伞回归质朴。经过一次次的尝试与改变,余杭纸伞走出了村子,走向了国际,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喜爱。 我和苗银有个约会 “95后”贵州女孩潘雪是一名苗族银饰锻造技艺手艺人,从小生活在苗寨,对银饰打造有着很深的感情。大学毕业时,潘雪看到熟悉的银饰街上,不少铺子改行做起了别的生意,就毅然回到老家,做起了专职银匠。制作苗族银饰最重要的就是细心与耐心,普通火的外焰,只有500摄氏度左右。而银的熔点,是960摄氏度,必须通过辅助的方式,迅速让银料融化,从一个银块,慢慢地不断敲打,变成一个银条。之后再去不断地用拉丝板把它拉成制作者想要的一个丝。掐丝、填充、焊接、清洗、打磨、抛光等步骤无一不体现着潘雪对于苗族银饰的热爱与执着。 (苗族银饰) 从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打开银饰销路,再到为客户定制银饰,潘雪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古老的手打银饰技艺。曾经,苗家人用银饰讲述故事,如今,她用故事去守护银饰,利用互联网力量把文化传递出去,把故事戴在身上,传承着苗家人的银饰锻造技艺。 千年彝服走出深山 (彝族服饰手艺人阿牛阿呷) 来自中国四川凉山的彝族手艺人阿牛阿呷对彝族服饰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彝族的服饰不仅仅支系不同,服饰风格不一样。同一个支系里面,男女老少、不同的年龄阶段,服装都是不一样的。彝族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在传统工艺和创造出来的传统纹样里。比如彝族的羊角纹,在彝族文化里羊代表着吉祥。 十几年间,阿牛阿呷驾车80多万公里,跑遍上千个彝族村落,走访过3000多位老人,探访彝族各支系的传统工艺。2018年,她设计的“白云间”系列作品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舞台,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传递彝族传统文化。她把自己定义成一个民族服饰传承者,致力千年彝族传统文化,搭建沟通民族文化精粹、商业市场与社区发展的“桥梁”。她说:“传承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温暖,是我一生努力的目标。” (阿牛阿呷设计的“白云间”系列作品) 当缂丝遇到 90 后 缂( kè)丝是一种经彩纬显现花纹的丝织工艺品,成品呈现雕琢缕刻的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这门流传了 1000 多年的丝织手工技艺采用的是通经断纬的织法,一幅缂丝作品耗时一年半载才能完成,因此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缂丝手艺人郭飞) 来自定州的“90后”缂丝手艺人郭飞师从母亲程苗欣,从事缂丝十余年。传统的缂丝多是工艺品,郭飞力图创新,尝试制作小的缂丝文创,让年轻人逐渐了解和热爱这项技艺。这种打破常规迎合年轻市场的思路,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创意的韧劲,正是青春手艺人的精神与传承。非遗文化传承有无数种可能,就像数千年的文明传递,总能在不断创新中,找到新的出路。 (缂丝作品) “非遗最好的传承,就是创新”,这是郭飞的感悟。一幅缂丝作品,要历经十几道工序,耗时一年半载才能完成,所以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每换一种颜色,纬线就需要断开一次,呈现出像刀子划刻一样的痕迹,这就是缂丝“通经断纬”的独特工艺。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青春手艺人》更多精彩内容: 宣传片:https://yspapp.cn/B0v 皮革上的中国风:https://yspapp.cn/AF7 古村落的纸伞工坊:https://yspapp.cn/B1v 我和苗银有个约会 :https://yspapp.cn/B0o 千年彝服走出深山:https://yspapp.cn/Buv 当缂丝遇到 90 后 :https://yspapp.cn/BDe

中国电视-重点关注:总台《2023年元宵晚会》即将呈现

2月5日20点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元宵晚会》将在央视综合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等电视频道,音乐之声、经典音乐广播、文艺之声、大湾区之声、台海之声、华语环球广播、南海之声等广播频率,央视频、云听、央视网、央广网、国际在线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全国约500个城市文化广场将通过“百城千屏”8K超高清公共大屏传播平台播出元宵晚会,“在广场看晚会闹元宵”将为城市文化活动提供新场景。央视频客户端还将采用“竖屏+三维菁彩声”“横屏+三维菁彩声”两种模式播出晚会节目,为手机用户带来更多场景、更多视角的沉浸式观看体验。 央视网脸书平台CCTV中英文账号、优兔平台CCTV春晚频道将面向全球同步播出元宵晚会,邀海外受众一同感受元宵佳节的热烈喜庆氛围。 正月十五,总台《2023年元宵晚会》与您相约上元佳节,共赏万家灯火!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总台《2023年元宵晚会》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N4N  

中国电视-重点关注:新意升级!《2023年元宵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节目技术创新亮点

花灿灯彩闹元宵。2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元宵晚会》举行发布会,介绍了晚会多项技术创新和节目创作亮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王晓真出席发布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介绍了元宵晚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他表示,按照“思想+艺术+技术”融合创新要求,总台立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元宵晚会。实现电视及新媒体一体化制作,并通过总台全媒体平台分发传播;通过AR虚拟特效、XR虚实融合制作、立体视频和三维菁彩声等新技术应用,大幅度提升节目视音频沉浸式效果;演播大厅舞台大屏幕视频、灯光、升降舞台和现场扩声全面实现集中控制,大幅度提升舞美视觉及现场扩声效果和安全播出水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介绍元宵晚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负责人表示,元宵晚会坚持创新引领,经过精心设计和精细打磨,已完成了录制工作。晚会延续“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总基调,突出开心信心、奋进拼搏的主旨,通过民歌、戏曲、艺术体操、歌曲、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节目,展现“花灿灯彩闹元宵”的传统佳节特色,传递繁茂锦绣的美好氛围和华灯璀璨的喜庆气象。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负责人许文广介绍元宵晚会创作亮点 据介绍,元宵晚会以“花灯耀四海”为主线,北京灯彩、秦淮灯彩、硖石灯彩、潮州花灯等一系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传统民俗工艺将在晚会中惊喜亮相,与东西南北中多地灯会的实景拍摄相呼应,展现元宵佳节美丽中国的喜庆色彩。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总台《2023年元宵晚会》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N4N

中国电视-《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地名的故事,中国的故事

descript

用镜头呈现地名,用脚步丈量地名,纵览地名中的雄奇壮美,发现地名里的沧海桑田。地名承载着中国人世世代代延绵而来的民生、民情、民意,是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之一。《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共12期,每期约80分钟,用鲜活的地名故事多元化呈现地名背后的历史变迁、人文底蕴和时代风貌。本周《中国电视》邀您收看《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共赴地名之约。 山、河、湖泊、海洋以及各种关隘等是大地上最明显的标志物,以它们为标志物,加上各种方位词就构成了方位地名。中国地名的命名规律很丰富,以方位来命名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鸡东与鸡西。浪漫的中国人在为地方命名时,不仅脚踏实地,也会仰望星空。中国不少地名都和天上的星宿有关,比如浙江的金华。中国历史上南朝(420年-589年)的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写道,“金星与婺女争华”,因此得名金华。 地名的文化基因精彩纷呈,成为独特的符号。有个地方,不仅有中国现存建于悬崖绝壁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群,还有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您能说出它的名字吗?《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为您揭晓。 读地名,品文化 人文荟萃,钟灵毓秀,地名背后读历史。胸有成竹,路于脚下,博闻强识谈古今。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珍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黄河源流图》带您回溯历史寻找答案! (碉楼) 燕子窝般的瞭望台、易守难攻的防御设计、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这是广东省江门市的独特建筑——碉楼,明末清初时,由当地居民及华侨建立,这样形态各异的碉楼在江门市五邑地区就有上千座。您知道被称为“华侨之乡”的五邑指的是哪几个县级行政区吗?答案是开平、新会、台山、恩平和鹤山,“这些地方的人文民俗十分相近,在海外有大量华侨,他们团结一致,也让五邑这个名称名扬海内外”。 揭地名密码数岁月印记 (风陵渡口) 中国历史上,敦煌一直都是声名在外的中外文明交汇地,也是东西方物流的集散地,往来的客商都要从这里经过、在这里驻足。建造者们在这里留下那些虔诚的祝祷、奇妙的经历和瑰丽的想象,日积月累,最终成就了璀璨夺目的艺术宝库——莫高窟。 您知道吗,在中国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的敦煌壁画中,竟然出现了玻璃器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中国唐代(618年-907年)诗人李白曾在《蜀道难》中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究竟有多艰险?李白诗中的蜀道究竟在哪里? (蜀道) 寻历代地图解地域风情 (《重庆府治全图》) 舆图是指历代地图。中国清代(1636年-1912年)清河县人士张云轩绘制的《重庆府治全图》。这幅舆图精致地绘出了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所形成的半岛,以及重庆城当时几乎所有的道路、城门和重要的建筑庙宇、府衙、会馆等等。舆图显示的重庆古城的城墙有十七座城门。 (黄鹤楼) 很多地名因为文学作品描写得让人心驰神往而广为流传。或许您听过、读过唐代(618年-907年)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因此对“黄鹤楼”这个地名颇为熟识。那么黄鹤楼真的是因为“黄鹤”而得名吗?唐代李白、崔颢两位诗人又与黄鹤楼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 观湖光山色都市韵味 (《福建省会城市全图》) 说到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不得不提的就是三坊七巷了,因为这里不仅是福州的盛景,更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也是中国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在福建霞浦,有着最美的滩涂日出,因“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得名。除了极致的美景,霞浦也有一些“海的味道”。霞浦滩涂所在的海域风浪比较大,适合紫菜、海带生长。渔民在浅海滩涂处搭起架子,把紫菜、海带搭在架子上,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宛如千军万马…… 体会人间烟火山河远阔 2016年,一部中国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将很多人带入了一个梦幻世界,其中,“神之围楼”的原型,就是中国福建省龙岩市的永定土楼。在电影中的围楼是主人公的家,现实里的土楼是客家人的“根”。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也是客家文化的灵魂。 (梯田)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在中国广西不只有桂林的山水风光,还有如画梯田。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山是龙的脊,天是云中梯”,早在秦汉时期(公元前306-公元220),梯田耕作方式就已经形成,秋天稻谷成熟,目光所及皆是金黄。 感受数字里的城市趣味 (以数字命名的地名) 中国湖北武汉的一元路、陕西西安的二府庄、重庆的中山三路、北京的东四二条…..中国许多地名都与数字相关。您的家乡有数字地名吗?您知道这些数字地名背后的文化奥秘吗?数字地名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数字命名的缘由也各不相同。中国许多城市都有这么一条路——“五福路”,在古代,人们把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称为“五福”,而“五福路”便因这美好的寓意而得名。除了以单个数字命名的地名,还有成群、成片或者成串出现的数字地名。 探秘地名的传奇轶事 (中国湖北宜昌的三峡大坝) 节目中“跟着地名游中国”环节将带您“云游”湖北宜昌的三峡大坝,沉浸式感受滔滔江水之上,三峡大坝的雄伟壮观,体会“峰峦叠嶂千般景,截断长江气势雄。”在三峡大坝,有这样一个说法,叫大船“爬楼梯”,小船“走电梯”,这也是往来船只通行长江的“独门秘招”! 陕西宝鸡,这是一座与凤凰结缘的城市,其中许多地名的命名都与“凤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凤县、凤翔县、凤州古城、凤鸣镇等等。您是不是在好奇,为什么宝鸡这个地方会有这么多和凤凰相关的地名呢?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EKz(第一期) https://yspapp.cn/K5X(第二期) https://yspapp.cn/GuX (第三期) https://yspapp.cn/J6Y(第四期) https://yspapp.cn/J6Z (第五期) https://yspapp.cn/IGK(第六期) https://yspapp.cn/Img(第七期) https://yspapp.cn/Iwg(第八期)  

五洲连根脉 四海共家园 ——观癸卯兔年“央视春晚”有感

七天评论员  步虚 过春节,身居海外的我们自然比平常更多地想起家乡和家乡的亲人,同时也会不由自主地期待着一年一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春晚。 今年的春晚节目我是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的。舞蹈《碇步桥》《锦绣》《我们的田野》、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融合创新,可圈可点;《你好,陌生人》《早安,阳光》《小哥》《给所有的朋友》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交响、传递社会温情和正能量。因为情调熟悉、趣味有感、境界相通、信仰相同,感到亲切,同时也为晚会体现的“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 日新月异的更美好生活”而无比自豪。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两首老歌新唱的节目:《家园》和《我的家乡》。 家、家乡、家园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要素,如果说元旦过的是辞旧迎新的跨年体验,那么除夕守岁的春节则是中国人在岁月更续肇新的同时,体会缅怀与祭奠先辈、追溯和培护根脉的传承与延续。歌颂家乡、礼赞家园就是总台春晚开办以来不曾离开的主线。 上世纪九十年代根据侗族大歌风格创作出的《家园》已经有过不少演唱版本。相对而言,这次的春晚舞台上由56个民族共同呈现的《家园》在手法和式样上初看之下显得较为简单,细听来却能感受到一种平实、朴素、自然的情感和信念力量。“清清的河水流啊,白云你已远走,晴朗的天空照大地,我看太阳升起。”“深深的爱着你啊,美丽的土地,一代一代的人们生活在这里。”“富饶的土地呀,花香飘万里,微风吹动着大地,烦恼已过去。”以古诗词和《康定情歌》词曲为核心拓展环绕而成的《我的家乡》从头到尾都以一种跌宕、回旋、张扬的风格吸引着、震撼着我们的视听与身心。“日月星辰光亮,东西南北闯荡。”“璀璨中华民族的儿郎,沉淀五千年的佳酿,踏破狂风,骤雨寒沙,博览神州,似锦繁花。”“龙的血脉,我们永不懈怠,同为兄弟姐妹离不开。长城万里山,黄河千重浪,根立华夏,巍峨地耸立在东方。”“大地之上,鸟语花香,都是最美模样;江山宽广,在我心中,都是我的家乡。” 中国人重家。关起门来是家,打开门是家园、家乡、世界和天下。家是一种内聚性的亲缘关系结构,有亲情处即为家。家是个体生命的摇篮、居所、护堤和港湾。家园、家乡是家的延伸和拓展,是亲缘与地缘的叠合构成。家园、家乡是个体生命根脉的土壤,是个体成长壮大的地方,是个体获取基本知识文化的场域,是个体走向世界、拥抱天下的起点、力量源泉和心灵归宿。《家园》和《我的家乡》尽情讴歌了中华儿女生长的地方,描绘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家乡及其特有的亲缘属性和地缘属性——温馨、祥和、富饶、辽阔、壮美,表达了中华儿女的自我归属以及面对世界和天下的情怀与志向——沉淀五千年的佳酿,龙的血脉,踏破狂风,骤雨寒沙,根立华夏,永不懈怠。 家乡和家园对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有着特别的意义,始终心系祖国,始终与中华民族根脉相连、家园共通,是自身血脉、情感、心性的本然驱动,不可变更,也无可变更。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癸卯兔年总台春晚让散居于五洲四海的我们再次共同面向东方,让我们有机会超越空间距离,与祖国家乡、与神州家园同在:家乡辽阔壮美,我们深深眷恋;家园温馨祥和,我们久久依仰。

春晚,独具魅力的文化盛宴

洪田 大年三十看央视春晚,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即使在国外生活,这种习惯也没有改变。有时候,难以看现场直播,我就看晚会的录像播放。在国内看春晚,常常是一场视觉和心灵的享受,在海外看春晚,则又多了一份对岁月和故乡的眷顾。 随着媒体科技手段的发展,春晚的演出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丰富着。那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节目,惟妙惟肖、生动感人的演出,美轮美奂、如梦似幻的舞台布景,都会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在国外生活了多年,也观看了无数次的演出,像春晚这样盛大精彩的舞台现场表演,大概只有在中国才可以实现吧? 每年的春晚,都会给人以熟悉的欣悦和感动,也会给人以崭新的惊喜和憧憬。每一部作品,都是创作者“精雕细琢”的佳作;每一个演出,都是演出者“千锤百炼”的精品。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同样如此。 在众彩纷呈的节目中,《演武》的孔武有力,《碇步桥》的温柔婀娜,《满庭芳・国色》的浓墨重彩,美了观众的眼睛,美了观众的心底。一曲《你好,陌生人》,把生活中的点滴温暖汇成温馨的长河;《我和我的春晚》中那位平凡老人的经历拉近了春晚和百姓间的距离;《给我一分钟》让民间草根们发挥自己的才智,彰显了春晚高雅中的平易;《我和爷爷踩高跷》则让“民俗”直接登上了大雅之堂,雅俗共赏;把大饽饽等民间艺术融入春晚的歌舞中,让这些原本普通的民间艺术得到升华,充满了鲜活的张力;舞蹈《锦绣》则让古老的文化信息焕发出新的风采,让文明以新的形式展现和传承;各种戏剧的大荟萃,虽然是“老调”重弹,“老词” 重唱,却依旧让人痴迷沉醉……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文化才会充满活力,才会永葆青春。总台春晚节目,把古老与现代相结合,把通俗与优雅相融通,把中国文化元素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相结合,展现出独到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动力。在我所观看的其他国家的舞台演出中,难以有这类体验。我想,如果让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机会观看一下中国的春晚,了解一下春晚节目,对于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说,应该是一种新颖独到的视觉体验,一种高雅文明的心灵涤荡。那么,如何让中国的文化成果走出去?如何让更多的世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我想,这个问题可以分两部分来解答。首先是从自己的条件出发,为了丰富本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提升本国人的文化素养,练好“内功”。在内功练好之后,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成为惠及他人的“外功”。内功练好了,自然而然地会散发出一股魅力,届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推介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则成顺水行舟之势。 春晚,是辞别旧岁的喜悦,是迎接新春的欢乐,更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盛宴。祝愿这一“盛宴”将一如既往地精彩,祝愿这一盛宴将冲出华夏神州,化作璀璨的星辰,照亮世界各国人们的心! 作者简介: 王洪田,山东龙口人,理学博士,曾担任加拿大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理事、主席,积极推动华文创作和文化传播。自2008年起担任加拿大《七天》报的专栏作家、评论员。  

一年一度一春晚

陆蔚青 最早看总台春晚,是在学生时代。大概是1985年左右,一看就喜欢上了。印象最深的是费翔张明敏那一年,张明敏穿着中山装,围着长围巾,唱的是《我的中国心》,费翔唱的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他载歌载舞,有中西合璧的雕塑气质,让我们大开眼界。还有张德兰的《春光曲》,我们传唱了很长时间,几乎一直唱到第二年春晚。 每年的春晚都会有流行歌曲诞生,每年的春晚都会有某个小品成为我们模仿的暗语,大家会心一笑的隐喻。那些快乐了我们的岁月,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惊艳了我们的心灵的歌曲和艺术,那些舞蹈,杨丽萍的孔雀舞,还有戏曲,繁复多变的唱腔和高超的演技,都让我们终生难忘。 2000年我出了国。最初的岁月是读书,打工,操持家务,养育孩子。加拿大与中国有12小时时差,意味着昼与夜的区别,睡与醒的区别。中国的家人们开始过年三十时,我们还是二十九。他们初一了,我们正在三十里面。一夜连双岁,他们进了新年,我们还在旧年。我们总是不能同步。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休息。家人们吃饺子时,我还在复习准备考试,或者在工作。春晚是看不上的,只能过后再补。这让春晚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原本在家时,是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一边包年夜饺子一边看春晚,哪个演员出来了,还品评一番。如今在工作一天之后,吃过饭,翻看前夜的春晚,心情发生了变化。有好几年,我是一个人看春晚的。窗外没有爆竹声,室内安静。我打开电脑,寻找春晚,我一个人看。电脑中的场景与我的环境好像两个世界。电脑中的锣鼓欢腾,喜气洋洋,妙语连珠,欢天喜地,爆竹声声,新桃旧符,与我身处的世界形成对比。我看完,拉开窗帘,窗外大雪纷飞,世界安谧如夜。我站立良久,思绪还停留在电脑的世界中,父母和一大家子亲人仿佛穿越而来。 春晚到底是什么?我问自己。它是一年一度的终点,是旧的结束和新的开始,是一个句号,也是开篇的第一句。 今年我又一次看了总台春晚。时代更迭,我发现春晚也在改变。中国元素贯穿舞台。我喜欢《满庭芳-国色》的舞蹈,桃红,群青,沉香,凝脂,重彩泼墨,美不胜收。我喜欢戏曲,多种曲种贯穿一起,展示出中华戏曲的丰富多样。我也喜欢黄绮珊的歌,因为那里面的歌词打动了我。“我不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我也是第一次当母亲”,而下一句话则提醒了我,“因为你也是第一次做女儿”。这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课题。当两代人的想法不同,观点各异,如何相互理解,相互谅解。那些母亲用以表达爱的方式,诸如你吃饭了吗,你休息好了吗,也许只是浅表层次上的爱的表达方式,而女儿在地铁中的回答,却是瞒过了母亲,没有将深层的苦恼表现出来。我们就是这样有隔阂的爱着,有隔阂的苦恼着,生活着,其中有无奈,却也有深深的爱。春晚对日常生活的表达让我感动,很接地气,比如《你好,陌生人》表现出来自陌生人的暖意,这正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亮色。 外卖小哥的形象,神兽的形象,微电影《我和我的春晚》,尤其是主持人种花与中华的谐音梗,让我一次次感到来自祖国文化的温馨。说到底,与民同乐是春晚的主旨,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海外华人永恒的情感依附和文化自信的来源。 晚会结束,国内的亲人开始吃饺子了。爆竹声中一岁除。年关已过,新年开始。今年是兔年,祝福词中有很多谐音梗,宏“兔”大展,扬眉“兔”气等等。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相信,春晚送走的2022年永不再来,而2023年将是充满希望的一年。

年年春晚年年看,万水千山总关情

尹灵 平时的生物钟都是早上7点醒来,今天却在6点20 就睁开了眼。因为一年一度的总台春晚要在7点钟直播,绝不能错过! 13个小时的时差,国内晚8点,蒙特利尔早7点,但我们仍然叫她“春晚”。 出国24年,大年三十的早上,不管这天是星期几,在哪里,对我来说都是大年三十,是“春晚”日。 去年开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视频号开启了竖屏春晚,去年我还是一边在家里80英寸的大屏幕观看节目,一边在手机上和其他人互动。今年则完全在手机上戴着耳机专心致志观看。 眼看着观众以每分钟一千人的速度进入“春晚”视频号直播间,真是感慨技术的日新月异带给人的便利。随时随地、无时不刻都可以和远隔重洋的祖国在一起。移动版的春晚,让我充分享受了便利,从卧室、客厅到厨房,一边欣赏,一边做春节的美食,真是太享受了。 今年春晚的总体印象是祥和。种花人,中华人,天衣无缝对接,在花的海洋里,在花的世界里,人们安居乐业,这才是最真最美的生活,这才是国泰民安的体现,花开富贵,花开吉祥,五千年的中国走在繁华盛开的春天的大道上。 戏剧、武术、舞蹈、小品、歌舞等都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没有过度的渲染,没有刻意的表达,一切来的自然生动,就连主持人的服装也更换得适时得体。结尾仍然是耳熟能详的《难忘今宵》,却巧妙地以小朋友的演唱结尾,感觉是推陈出新了。 4个半小时的春晚,视频号直播间有接近2亿观众,点赞祝福接近4亿次,真是太棒了! 一个春晚,让我们和祖国贴得更近,隔着屏幕,感受到中华的伟大,华夏文明的厚重。我们有幸生活在今天这个美好的新时代,有幸见证美好的今天,希望祖国明天更美好。

重点关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发布

中国电视-重点关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发布 寅虎辞旧岁,卯兔报春来。突显“欢乐吉祥、喜气洋洋”总基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正式发布。 兔年春晚以“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更美好生活”为主题,荟萃歌舞、戏曲、相声、小品、武术、杂技、少儿等多种类型节目,旋律悦耳动人、感情真切自然,整台晚会风格清新,节奏明快。这份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的文化大餐,将在开心信心、奋进拼搏的氛围中,陪伴全球华人开开心心过大年。 节目单中,歌舞类节目令人眼前一亮,既有质朴真情的舒心曲,也有清新雅致的“田园诗”。《远征》《未来我来》《青春向太阳》等歌曲高亢悠扬,给人以力量。《一带繁花一路歌》以国际化的元素,展现文明交流互鉴带给各国人民的喜悦与欢欣。《开饭!开FUN!》《好运全都来》《新春蹦蹦》年味十足,朗朗上口。《你好,陌生人》《早安,阳光》《小哥》暖心励志,传递社会的一股股温情暖流。《绿水青山》《家园》《我的家乡》清新隽永,用歌声礼赞大美中国。 融合创新节目在兔年春晚中频频闪现。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追寻中国传统色彩,如诗如画,一展满庭芳华。创意节目《当“神兽”遇见神兽》利用VR三维绘制等总台新技术,让上古神兽“走出”文献古籍,和现代生活中的孩子们奇妙相遇。微电影《我和我的春晚》,讲述了普通观众和春晚感人的故事。 语言类节目中,相声《我的变、变、变》诙谐幽默,小品《坑》《初见照相馆》《马上到》《上热搜了》等聚焦社会热点和百姓日常生活,让人在欢声笑语中,引发共情共鸣。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融入时代表达,戏曲节目《华彩梨园》广邀戏曲名家、“80后”“90后”的青年一代戏曲演员和少儿戏曲爱好者同台献技,经典与现代完美交融,高潮迭起,精彩不断。以世界级非遗“南音”为底色的歌舞《百鸟归巢》让流行音乐与文化遗产邂逅碰撞。舞蹈《锦绣》从国之重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中汲取灵感,依托千年织锦的瑰丽,舞出中华文明的风采。 1月21日20:0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与您相约,难忘的除夕夜,共同迎来开心的新一年。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https://chunwan.cctv.com/ https://yspapp.cn/H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