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浙江上虞越窑青瓷 千年技艺历久弥新

图为5月25日,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内,西晋龙窑窑址展示中。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浙江绍兴上虞的越窑青瓷发源于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被誉为“母亲瓷”。跨越千年,上虞以其独特的文化标签吸引民众,瓷技艺文化在此传承发扬。 图为:5月25日,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内,西晋龙窑窑址展示中。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图为:5月25日,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内,三国龙窑吸引参观者。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图为:5月25日,上浦瓷源文化小镇内,当代青瓷、宋代青瓷、唐代青瓷对比展示中(从左到右)。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图为:5月25日,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内,游人参观上虞窑。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图为:5月25日,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内展示的上虞窑内部场景。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图为:5月25日,上浦瓷源文化小镇内,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统鉴雕刻瓷器。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图为:5月25日,上浦瓷源文化小镇内,越窑青瓷非遗手工艺人屠宗毅在分切瓷泥。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图为:5月25日,上浦瓷源文化小镇内,越窑青瓷非遗手工艺人屠宗毅在雕刻瓷器。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图为:5月25日,上浦瓷源文化小镇内,琳琅满目的青瓷产品吸引参观者。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图为:5月25日,游人在上浦瓷源文化小镇体验陶瓷制作。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图为:5月25日,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内展示的东汉时期的瓷器,吸引参观者。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千年绍兴黄酒绘上卡通图案

  中新社绍兴5月27日电 题:千年绍兴黄酒绘上卡通图案 作者 张斌 “‘女儿红’很有名,今天第一次走进工厂才发现,原来传统酒业也在与时俱进,开发的文创产品贴近市场需求,比如针对婚庆市场开发的小坛黄酒伴手礼绘制了新人形象,包装还是中国人都喜欢的红色,特别喜庆。” 近日,在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的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参访时,来自西班牙的欧洲侨声报副总编黄美说。 5月25日,浙江绍兴上虞,工作人员展示婚庆主题的绍兴黄酒产品。王刚 摄 24日至26日,来自欧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和留学生代表等百余人走进绍兴上虞,参加“今在上虞遇见未来”青春之城全媒体采风行活动。 在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花雕车间,工人正为酒坛进行彩绘。作为有着千年历史的绍兴黄酒品类,花雕酒甘甜醇厚,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因在酿造过程中增加了糯米的投入量而得名“加饭酒”。 最引人注意的还属花雕酒的精致酒坛,其彩色雕塑装饰集书法、美术、雕塑、文学等于一体,常用于庆祝孩子出生、婚嫁等人生重要时刻,“女儿红”“状元红”的说法闻名遐迩。 车间负责人景海刚介绍说,一瓶外观普通的绍兴黄酒要经过10道工序包装为花雕酒,一般是封藏到一定时候需要庆祝或送人时彩绘,自古以来就是纯手工定制,“每瓶花雕酒都有一个故事,饱含了人们的情感和期望。” 坚守传统的同时,绍兴黄酒也与时俱进。景海刚说,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时下的花雕酒定制非常个性化,比如为纪念孩子虎年出生,酒坛就可绘制一只卡通老虎图案。有人还要求绘制家人的书法作品,工匠师傅则有求必应。 文旅和婚庆是绍兴黄酒拓展的市场新赛道:印有新人形象的红色小酒坛仅一只手大,被消费者用作婚礼的伴手礼,心意与新意十足;与绍兴本地文旅品牌合作,“故乡的酒”坛身印有“迅哥儿”,受到许多年轻人喜爱,2023年底推出至今已卖出数千坛。 绍兴黄酒讲究天时,遵循夏制酒药、秋制麦曲、立冬开酿、立春榨酒、谷雨封坛的传统。拓展新市场的底气,源于黄酒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目前,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有多条机械化黄酒生产、灌装线,年产黄酒能力达5万吨,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绍兴市副市长、上虞区委书记鲁霞光此前表示,随着中国消费市场升级,酒类消费品逐渐向健康化、高端化、年轻化方向发展,黄酒产业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航拍浙江上虞夜景:璀璨光影尽显“青春气质”

图为:跨越曹娥江的大桥上演灯光秀。(无人机照片)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水花舞动点缀曹娥江面、光影变换点亮城市夜空……初夏之夜,浙江绍兴上虞曹娥江“一江两岸”城市灯光秀以及人行景观桥音乐喷泉,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点”。 曹娥江“一江两岸”曾是防洪工程,20年间已蝶变为景观工程,不仅成为城市公共空间,数十幢总部楼宇分布曹娥江畔,也让“新地标”更具“青春气质”。 图为上虞曹娥江畔光影璀璨。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图为跨越曹娥江的大桥光影绚丽。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图为游人在曹娥江人行景观桥上散步观景。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图为曹娥江人形景观桥两侧,多彩喷泉随音律“跳动“。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图为跨越曹娥江的大桥上演灯光秀。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图为上虞曹娥江的人行景观桥和城市高楼光影绚丽。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海外华文媒体探访中国新能源产业:期待用上储能产品

中新网绍兴5月25日电(林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项目,我们也期待能加强合作,用上中国产的新能源储能产品。”爱尔兰《华人报》副社长周瑞琮25日受访时表示,新能源储能系统已被大力引入爱尔兰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尤其是当地华人对中国新能源储能产品比较感兴趣”。 随着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新能源产业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当日,“今在上虞 遇见未来”青春之城全媒体采风行活动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举行,来自日本、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卧龙新能源智慧产业园,了解中国新能源产业,感受该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和无限潜力。 周瑞琮表示,爱尔兰很多朋友的房子就曾考虑过装太阳能光伏,“但是电力富余以后怎么处理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这就需要新能源储能设备储电”。 海外华文媒体了解中国新能源储能设备。 主办方供图 此次华文媒体代表参访的卧龙新能源智慧产业园总投资60亿元(人民币,下同)。 据浙江卧龙储能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锋介绍,新投产的卧龙新能源储能装备项目是该产业园项目的一部分,建设内容为新增储能模组PACK生产线、BMS生产线、PCS(储能变流器)生产线、集成总装线,以及SVG和高压变频器生产线等生产、检验检测设备,未来将形成年产值40亿元新能源转换与控制装置的生产能力。 “如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问题上的共识越来越多,我个人非常看好中国新能源产业。”加拿大《搜罗》杂志社社长陈林表示,未来随着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为了维持电力供应稳定,配套储能系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日本《留学生新闻报》副总编辑龙丽华表示,中国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创新能力非常突出。在她看来,新能源储能设备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为中国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洋弟子”在中国:走进浙江上虞学习非遗杭绣、蓝染

中新网绍兴5月25日电(林波)5月24日至26日,“今在上虞 遇见未来”青春之城全媒体采风行活动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举行。其间,来自日本、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华文媒体代表和“洋弟子”们走进上虞里直街,体验非遗项目——杭绣,了解蓝染,感受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来自加纳的“洋弟子”温福体验杭绣。 王刚摄 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杭绣技艺传承人金斐斐介绍杭绣技艺。 王刚摄 杭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至南宋为极盛时期。 “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诗人李白、白居易都曾用诗文为刺绣这门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增添了绮丽的想象。 加纳的“洋弟子”温福观看杭绣作品。 王刚摄 来自加纳的“洋弟子”温福学习杭绣。 王刚摄 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杭绣技艺传承人金斐斐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杭绣艺术领军人物陈水琴,十余年来,她以针代笔,以线为墨,绣出了新时代“绣娘”的锦绣人生。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了解杭绣作品。 主办方供图 据她介绍,完成一件刺绣作品,要经过选稿、上绷、描稿、配线、刺绣、装裱等步骤。以选稿为例,常规的是从中国传统书画中选取范本,比较新派的做法是结合当代艺术元素进行从无到有的创作。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洋弟子”王爱兰体验杭绣。 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洋弟子”们体验了该非遗项目。 “这些作品非常有意思,像是美丽的画卷,但却是由一针一线中绣出来的。”来自加纳的“洋弟子”温福在体验杭绣后表示,看着美丽的杭绣,“绣”起来却并不简单,“中国手艺人非常厉害,我非常喜欢这些作品”。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留学生美妍了解双面绣作品。林波摄 在上虞里直街,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和“洋弟子”们还了解了蓝染技艺。 海外华文媒体和“洋弟子”们了解蓝染制作。 主办方供图 蓝染作品。 主办方供图 “这是一项古老而充满魅力的纺织工艺,没想到卷一卷、扎一扎后,能染出这么美丽的图案,令人惊艳。”来自塔克吉斯坦的“00后”留学生美妍表示,不仅近距离感受到了传统扎染文化的魅力,也从中看到了中国技艺的博大精深。

浙江上虞:里直老街焕新貌

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5月24日,夜幕降临,里直街吸引游人。位于浙江绍兴上虞的里直街在上世纪曾经是玻璃厂、风机厂、电机厂所在地。如今经过改造,该街区吸引不少文旅消费业态入驻,再次焕发生机。 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5月24日,里直街的道台书院吸引游人。位于浙江绍兴上虞的里直街在上世纪曾经是玻璃厂、风机厂、电机厂所在地。如今经过改造,该街区吸引不少文旅消费业态入驻,再次焕发生机。 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5月24日,夜幕降临,游人漫步里直街。位于浙江绍兴上虞的里直街在上世纪曾经是玻璃厂、风机厂、电机厂所在地。如今经过改造,该街区吸引不少文旅消费业态入驻,再次焕发生机。 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5月24日,游人参观里直街道台书院。位于浙江绍兴上虞的里直街在上世纪曾经是玻璃厂、风机厂、电机厂所在地。如今经过改造,该街区吸引不少文旅消费业态入驻,再次焕发生机。 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5月24日,里直街的“大东轮船公司”建筑吸引游人。位于浙江绍兴上虞的里直街在上世纪曾经是玻璃厂、风机厂、电机厂所在地。如今经过改造,该街区吸引不少文旅消费业态入驻,再次焕发生机。

绍兴女儿红酒:千载文化传承,国际舞台上的东方佳酿

在中国浩瀚的酒文化海洋中,绍兴女儿红酒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瑰宝。据史料记载,这一传奇佳酿的历史可追溯至1700多年前的晋代,稽含在《南方草木状•草曲》中的描述,不仅揭示了女儿红的起源,也奠定了其作为婚嫁喜庆象征的传统习俗。自那时起,在绍兴地区,每当女儿降生,家家户户便开始酝酿美酒,待到女儿出嫁之日,掘酒宴客,以“女酒”之美名,庆祝这一重要时刻,其味之美,令人难忘。 女儿红酒之所以能够跨越千年而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对原料与工艺的严格把控。精选上乘大米,搭配得天独厚的鉴湖水,遵循古道六法的精湛技艺,每一滴酒液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与自然的馈赠。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巧妙融合甜、酸、苦、辛、鲜、涩六味,以及澄、香、醇、柔、绵、爽的完美平衡,色泽如琥珀般诱人,口感醇厚甘鲜,展现了极高的品鉴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红酒不断创新与发展,品种日益丰富,如同百花齐放,各自绽放着独特的风采与风味,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采用精白糯米酿造的“女儿红”黄酒,凭借其清亮透明的色泽、醇厚柔和的口感以及浓郁悠远的香气,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从欧美到日本,从港澳台到更远的国家和地区,女儿红酒以其卓越品质,成为了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深受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的多款产品,包括“大师酿1919”、“十八年桂花林藏”及其典雅版、“女儿红老酒(正红)”,在国际国内的舞台上屡获殊荣,荣获中国酒类最高奖项“青酌奖”,这不仅是对产品品质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女儿红品牌传承与创新精神的最佳诠释。 综上所述,绍兴女儿红酒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以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魅力,续写着中华酒文化的辉煌篇章,成为了国际市场上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

中国电视-《2024中国诗词大会》:“梦想”+“情谊” 搭建文化交流桥梁

《2024中国诗词大会》海报(横净版)

诗词为镜,映照梦想;文化为桥,增进友谊。《中国电视》邀您关注《2024中国诗词大会》,一同感受中华诗词跨越国界的温暖情谊。 节目聚焦每一位坚韧不拔的平凡“诗词追梦人”,有诗心萌动的小学生、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诗词热爱不减的老者,还集结了石油工人、普通农民、航天3D打印师、驻外机械工程师等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因诗词而结缘,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新时代中国人对古典诗词和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追寻,共同描绘出风采各异的诗意人生和梦想追求。 追梦不止,情谊不变。新一季节目立足国际视野,创新设立诗词“国际观察团”,选拔诗词海外爱好者,入选者将有机会在节目中以线上参与的方式,展示自身的诗词才华,也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一起,共同感受中华诗词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呈现中国不断扩大的“国际朋友圈”。节目还将带您跟随柬埔寨小公主诺罗敦· 珍娜,开启一场诗意盎然的国际文化交流之旅,同时见证中国动车司机李光登真挚讲述的“中老铁路”背后的两国温暖情谊。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2024中国诗词大会》更多精彩内容: 第一期:https://yspapp.cn/1WJl 第二期:https://yspapp.cn/1Y3v 第三期:https://yspapp.cn/1Z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