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魁省将和法国加强合作
经过一个备受批评和指责的议会议期,特别是魁省水电局(Hydro-Québe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chael Sabia辞职的轰动事件之后,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将在6月13日到16日到法国巴黎和勒布尔热进行为期四天的经济访问。 省长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在勒布尔热进行的著名巴黎航空展(Paris Air Show)上推广魁北克航空业。但在巴黎期间,他与法国总理(François Bayrou)进行了会谈,并签署了一项旨在加强魁北克与法国之间经济合作的协议。根据协议内容,魁省将和法国举办首个商业论坛,以“促进战略领域企业之间的联系”,包括航空、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等尖端领域,以及优化两国之间的供应链和分销网络。 当天,双方还宣布总部位于魁省Saint-Jean-sur-Richelieu的北美最大的装甲车制造商 Cambli 集团与法国私营集团 Soframe 之间的首次军事合作,涉及一项改装1000辆军用车辆的初步合同。该合同为期三年,价值数千万美元,将在工程、制造和装配领域创造30个就业岗位,并保留20个就业岗位。 省长还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实施的关税政策,反而促使魁北克公司更多地关注法国市场,从而拉近了魁北克与法国之间的距离。接下来,他将参加巴黎航展和Vivatech 技术商业展,为魁北克企业寻找新的国际市场机会。 ...

中东局势骤然升温 以色列先发制人袭击伊朗
当地时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先发制人”发动空袭行动,打击伊朗境内数十个与核计划和其他军事设施相关的设施目标。以军共出动了200架战斗机,投掷超过330种弹药。以色列官员透露,间谍机构摩萨德(Mossad)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攻击前将无人机和其他武器偷运到伊朗,从内部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摩萨德特工在德黑兰附近建立了一个发射自杀式无人机的基地,这些无人机在13日凌晨启动,并瞄准打击了伊朗的地对地导弹发射器;摩萨德还负责通过车辆将精确制导武器偷运到伊朗中部,并在伊朗中部防空基地附近部署了精确制导导弹。这些打击系统摧毁了伊朗的防空系统,使以色列获得了对伊朗的制空权。另外,摩萨德用计诱骗伊朗空军领导人开会,并促使他们“保持会面”,使得这次“斩首行动”比预期更成功,包括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Hossein Salami)、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盖里(Mohammad Bagheri)、伊斯兰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司令阿米尔-阿里·哈吉扎德(Amir Ali Hajizadeh)都在此次袭击中丧生。同样遇袭的还有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政治顾问、伊朗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前秘书阿里·沙姆哈尼(Ali Shamkhani),有消息人士称,共计至少20名伊朗高级指挥官在13日的空袭中丧生。此外,伊朗方面初步统计显示,还有6名伊朗核科学家在空袭中身亡,包括伊朗原子能组织核安全部门高级专家德黑兰奇和伊朗核物理学家、前原子能组织主席达瓦尼(Fereidoun Abbasi-Davani)。 左起依次为: 萨拉米、沙姆哈尼和巴盖里 CNN制图 以色列称,伊朗拥有足够的浓缩铀,可在数日内制造出数枚炸弹,因此需要针对这一“迫在眉睫的威胁”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而此轮行动可能持续数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在接受采访时称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非常出色”,并警告称,未来还会有更多袭击。不过他强调“伊朗仍有时间”就终止其可能被用于制造武器的核活动达成协议。 截止到目前,色列在伊朗德黑兰发动的袭击已造成329人受伤,78人死亡。而袭击发生后,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发表讲话,称以色列对伊朗的残酷行径违背了所有国际义务,伊朗不会在这一罪行面前保持沉默,将通过合法和有力的回应,使敌人后悔自己的“愚蠢行为”。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就以方发起空袭一事致信联合国,称以色列的袭击行动等同于对伊朗“宣战”,要求安理会尽速召开会议。而在首都德黑兰市等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示威人群高呼反美和反以色列的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报复行动。 ...

今年G7不会发布联合公报
今年的7国集团峰会(G7)即将于6月15日至17日在阿尔伯塔省的卡纳纳斯基斯(Kananaskis)举行。而鉴于目前美国和其他国家就关税、俄乌冲突、气候变化等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也为了避免出现2018年G7峰会的情况,今年G7峰会将不会尝试发表联合公报,各个国家领导人可能会就各种议题发表单独的联合声明,但不会是一份单独的文件。 2018年的G7峰会也是由加拿大主办,地点是魁省的Charlevoix,恰好也是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当时的特朗普不仅开会迟到,还因为对进口的钢铝产品征税受到时任总理特鲁多的批评而恼怒提前离场,并公开拒签联合公报,当时那份难产的G7公报也因美国的临时退出而变成“G6公报”。 那届G7峰会期间,最著名就是所谓“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照片: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网上发布了一张“世界名画”——各国领导人“围攻”单独端坐的特朗普,气氛剑拔弩张。国际媒体都认为这油画般的构图,是对当届峰会的最佳总结,一图胜千言。 而今年,加拿大总理卡尼目前正寻求缓解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推动加美两国在贸易和安全方面的谈判,因此倾向于避免任何有可能重演2018年紧张气氛的可能性。 ...

波音787印度坠毁 2人幸存
当地时间6月12日下午,印度航空公司一架航班号为AI171,执飞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伦敦航线的波音787飞机起飞后不久便坠毁在机场附近的居民区。这架坠毁客机上载有242人,包括2名飞行员和10名乘务员,其中有169名印度公民、53名英国公民、1名加拿大公民和7名葡萄牙公民。当地警方称,目前事故现场发现了一名幸存者,已寻获204具尸体。除2人幸存外全部遇难,其中包括169名印度公民,53名英国公民,1名加拿大公民和7名葡萄牙公民。由于计划长途飞行,飞机加注大量燃料,导致坠机后发生爆炸和剧烈大火。这架坠毁飞机撞上了机场附近一所医学院的本科生宿舍楼,迅速引起爆炸,当时学生们正在宿舍楼内吃午饭。全印度医学协会联合会(FAIMA)副主席达瓦尔·加梅蒂(Dhawal Gameti)说,之后有50至60名学生被送往医院,另有4至5名学生失踪。他还表示,其中一名住院医生的妻子被发现死亡。 Flightradar24数据显示,这架双引擎客机坠毁时刚起飞5分钟,仅达到625英尺高度,飞行速度为174节。社交媒体流传的视频显示,客机起飞后起落架仍处于放下状态,随后缓慢下降,最终撞击住宅区并爆炸成巨大火球。有消息称这架飞机飞行员在坠机前曾发出求救信号,但此后飞机没有对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呼叫做出任何回应。 坠毁飞机是一架11.5年机龄的波音787-8飞机,这也是波音787机型首起空难。787因采用轻质复合材料而备受航空公司青睐,其燃油效率优势一直是波音的核心竞争力。此次坠机事件令波音又一次成为“事故代名词”。消息公布后,波音美股盘前迅速下挫,一度暴跌超8%。本来波音在5月底的时候,刚刚宣布生产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并且准备将737MAX的产量提升到47架每个月,市场对波音有着非常乐观的情绪,股价大涨。但如今787空难的发生,又会给刚刚自称走出阴影的波音给予沉重一击。 ...

中美、加美的贸易谈判都传来好消息
在全球经济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挥动的“关税乱拳”面临多重逆风、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背景下,中美两国于2025年6月9日开始在英国伦敦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高级别贸易谈判。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仅经过两日的密集磋商后,双方就分别宣布达成一项“原则性框架协议”。 “框架协议”并非是一份详细的贸易协定,而是一个指导未来具体谈判和合作的原则性蓝图,给上次的日内瓦协议填充上更具体、细化、可执行的内容。它旨在为中美贸易关系设定一个稳定的基调,并建立长期解决结构性问题的机制。从协议内容看,中美双方都做出了实质性让步。其中,中方的收获是美国承诺放宽部分技术出口限制,这有助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关税的大幅下调也将促进中国商品对美出口。而美方的收获是稀土供应的恢复将缓解美国在关键矿产方面对中国的依赖担忧;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也为美国企业提供了新机遇。 在中美贸易谈判传来好消息的同时,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也获得了显著进展。根据媒体获得的消息,联邦总理卡尼和特朗普的办公室之间已交换了一份不到五页的、经过加密的协议草案文件。这份草案的核心内容是加拿大愿意在安全领域做出重大承诺,以换取美国取消特朗普上任以来对加拿大施加的所有关税。 详细报道请关注本周的《七天》周报。 ...

加拿大和盟友制裁两名以色列部长 美国痛批
6月10日,加拿大和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对以色列两名极右翼部长——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Itamar Ben-Gvir)和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Bezalel Smotrich)实施制裁。原因是他们多次煽动针对巴勒斯坦人的极端暴力行为,他们被指控推动“极端主义言论”,呼吁强行驱逐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并支持扩建以色列定居点。 这两名部长都强烈反对两国方案,并积极倡导扩大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定居点;也都反对允许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地带,并呼吁将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安置到该领土之外。这些行动在国际法下被广泛视为非法。 加拿大外交部长阿妮塔·阿南德(Anita Anand)表示,制裁是针对“直接助长极端定居者暴力”的部长,而不是以色列国本身,制裁措施包括冻结其资产和禁止入境。 但加拿大和盟友的做法却让美国很不高兴。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Marco Rubio)谴责了这五国的做法,并敦促撤销制裁。鲁比奥认为对以色列的制裁无助于推进美国主导的实现停火、让所有人质回国和结束战争的努力。鲁比奥就五个盟国对两名以色列极右翼内阁成员实施制裁发出指责,反映出美国与其盟友在巴以冲突和对待巴勒斯坦人的问题上,分歧正在扩大。 ...

借移民问题 特朗普继续“追杀”民主党人
从上周某开始因为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在洛杉矶街头随意抓人引发的骚乱在洛杉矶市长凯伦·巴斯(Karen Bass)宣布洛杉矶市中心部分区域实施宵禁后逐渐平息,但却蔓延到其他城市。其中纽约市的情况尤其引人关注。在6月10日晚间至11日凌晨,纽约市下曼哈顿的福利广场(Foley Square)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大约2500名示威者聚集在ICE设施和联邦法院附近,高喊“ICE滚出纽约”等口号。其中一些抗议者跳过金属路障,与警察发生冲突。当晚警方拘留了86人,其中52人因轻微犯罪被传唤出庭,34人被控袭击、拒捕等罪名。 尽管相关的抗议示威行动可控,各地政府也都表示可以自己处理,但特朗普决心要借着得到广泛民众支持的移民政策对民主党的管辖权发起挑战。不仅在未经加州州长请求和允许的情况下,就派出4000名国民警卫队人员和700名海军陆战队人员。还准备向民主党市长管辖的五座庇护城市(sanctuary cities)部署战术部队。部署战术部队意味着ICE将采取更具侵略性和高强度的执法行动,目标是在这些城市中逮捕和拘留被认定为非法移民的人员。这些战术部队通常配备更强的武器和装备,接受过高风险逮捕和搜查的训练。因为庇护城市的警察不会配合联邦的移民执法,因此ICE没有那些非法移民人员的信息,只能在街头或者工作场所乱抓,无疑会引发更多的抗议。这五座庇护城市是西雅图、芝加哥、纽约、费城和北弗吉尼亚地区。 目前,美国前 20 大城市中只有两个由共和党人担任市长。而在美国 18 个由民主党人市长领导的最大城市中,有 10 个被视为庇护城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费城、圣迭戈、圣何塞、哥伦布、旧金山、西雅图和丹佛,约占这些城市的 56%。 ...

奥地利战后最严重校园枪击 21岁学生卫生间自杀
6月10日,欧洲的宁静小国奥地利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伤亡最严重的校园枪击事件:奥地利施蒂利亚州首府格拉茨市西北部的一所高中的一名21岁学生进入两间教室并开枪,其中一间曾经是他自己的教室,导致至少10人死亡,包括枪手本人,数十人受伤,部分伤者情况危急,已被送往医院接受救治。 这名枪手据信是该校的一名前学生,但并未完成学业。他在枪击时使用了一把手枪和一把猎枪作案,这些武器被证实是合法持有的。根据目前的信息,这名枪手是单独行动,并在作案后在学校卫生间自杀身亡。 接到报警后,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封锁了学校,并展开了大规模搜查。眼镜蛇特种部队也部署到现场,学校内的学生和教职员工被疏散到安全地点。 奥地利总理克里斯蒂安·斯托克(Christian Stocker)对此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暴行”表示震惊,称其为“国家悲剧”,并宣布全国将举行为期三天的默哀,议会大厦也降半旗致哀。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等国际政要也对此表示哀悼,并强调学校应是充满希望而非暴力的地方。 目前,警方正在对案件背景和枪手动机进行全面调查。 格拉茨以其大学和学院而闻名,是一座人口结构多元化的城市。根据市政府截至1月份的数据,外国人占其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克罗地亚人、罗马尼亚人、德国人和波斯尼亚人是四大族群。 ...

特朗普执意升级 洛杉矶暴乱蔓延至其他城市
上周五开始,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等机构在加州洛杉矶展开的针对非法移民的搜捕行动导致大规模抗议示威。而随着时间的延续,事态不仅没有得到缓解,还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强行升级操作下愈演愈烈。抗议者与警方的冲突,少数抗议者的暴力破坏活动在洛杉矶的大街小巷上演,还蔓延到其他城市,旧金山、奥斯汀、纽约、华盛顿特区等多地相继爆发抗议活动。 特朗普在未经加州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向洛杉矶派出2000名国民警卫队人员之后,美国国防部又在6月9日宣布将向该市增派2000名国民警卫队人员,美国北方司令部也宣布将部署约7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 加州政府对此极为不满,称“这是一场非法的政治挑衅。”并要求国防部“立即收回指令”,并警告联邦政府正在“蓄意制造危机”。洛杉矶市长巴斯(Karen Bass)也称这是一场“压倒地方权威的政治表演”,强调本地警方完全有能力应对局势,不需要联邦武力介入。加州总检察官已经起诉特朗普和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请求法院裁定特朗普7日签署的总统备忘录和国防部据此调遣加州国民警卫队进驻洛杉矶的命令是“非法的”,并请求法院撤销这项命令。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骚乱都动摇了美国的宪政稳定性。 作为著名的“庇护城市”,洛杉矶是美国拉丁裔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据2023年市府数据,该市人口中超过48%为拉丁裔,其中有大约三分之一为无证或“半合法”状态。许多人虽没有绿卡,却已在城市里生活十数年,有家庭、有工作、有子女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在“生活事实”上,他们是美国社会的一部分;在“法律身份”上,他们却始终是等待清算的“未定者”。值得一提的是,洛杉矶同样拥有大量亚裔移民,尤其是华人家庭。他们之中,也有不少人曾因身份问题遭遇拘留或遣返的威胁。 ...

中美在伦敦就贸易问题开展新一轮谈判
从6月9日到13日,中国和美国继在瑞士日内瓦谈判、中美领导人通话后开始新一轮谈判。本来中美在今年5月12日在日内瓦会谈达成共识,两国同意贸易休战90天,并相互调降关税。但休战未满30天,美国就指责中国没有遵守相关协议,再次宣布对中国实施全球芯片禁令,并取消中国留学生签证,引发中国的强烈不满。 但美国的强硬施压并没有达到效果,而美国的稀土问题却持续得不到解决,不仅是高科技的军工产业,甚至有汽车厂都因为稀土缺乏的问题而不得不暂时停产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得不放低身段,请求与中国领导人直接通话。而此次谈判的直接契机就是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6月5日进行了一次时长90分钟的直接通话。而这是特朗普自今年1月重返白宫后,两位领导人首次公开承认的直接互动。 这次谈判的美方代表团由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和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等高级官员组成。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人在贸易相关问题立场不同,一度在与日本代表团的谈判过程中,当着日本人的面吵起来。这次与中国的谈判预计将聚焦稀土、关税和科技等议题,最终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