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作家协会园地:文化视野(4月23日)

【芬芳文苑】

索尼娅

洪田

索尼娅的父母来自印度,她自己在加拿大出生和长大,是一名典型的二代移民。

那年夏天,我从国内回到加拿大的医学研究所开展学术合作,索尼娅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她的实验结果一直不理想,法克森教授让我查看一下问题出在哪儿。我查看了她的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后,很快指出了她的问题,帮助她进行了修正,她很快得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又重新回到医学研究所工作,指导索尼娅的实验工作。索尼娅很高兴我的重新归来,因为这对她完成自己的实验很重要。为此她特意邀请我和实验室的其他人员一起去她家里聚餐。

索尼娅是一个做事很努力的女孩子,很快完成了自己的实验部分,开始了硕士论文的写作。麦吉尔大学的硕士不需要答辩,只要硕士论文获得学术委员会的教授通过就可以毕业。一个研究生完成实验,相当于拿到了半个学位。索尼娅在完成了自己的实验后,又把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另一名从沙特来的国际留学生。这名留学生本来是一名医生,在沙特政府的资助下来到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他一方面希望获得硕士学位,另一方面希望找机会留下来。沙特年轻人很多,政府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沙特帮助年轻人到国外定居和生活。这名留学生以前并没有接触什么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实验培训,索尼娅对这位留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

学生在书写自己的学位论文时,有更多的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索尼娅开始利用这段时间做更多的义工工作,来实现自己新的目标:做一名牙医。因为她已经完成了实验部分,可以灵活支配自己的论文写作时间,这样就很主动。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

索尼娅的丈夫是一名犹太裔和意大利裔的混血儿。他们的婚礼是按照印度人的传统习俗举办的。当索尼娅在攻读自己的硕士学位时,她的丈夫正在美国读博士后。有一次,我半开玩笑地问她,她和丈夫长期分居,是否会影响夫妻的感情。索尼娅斩钉截铁地说,不会的,她对自己的丈夫说过,如果他对自己不忠,他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许这只是她的玩笑话,但也可以看出她的“驭夫有术”。

后来,实验室里来了一位印度裔的研究员,水平不高,却很善于包装自己。她对索尼娅有一种莫名的敌意,最后竟然互不搭理。在北美的印度人是很抱团儿的,因此很容易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她们这样的关系让我感到很诧异。后来一位知情人和我讲,这和她们的种姓制度有关。这位研究员可能来自高等种姓,索尼娅的父母可能来自低等种姓,因此有一种“天然”的敌意。我想,索尼娅父母来到加拿大可谓一种“解放”,否则在印度社会里将面临怎样的排斥和压迫呢?索尼娅立志成为一名牙医,她的妹妹在蒙大获得了药剂师的学位,都有着光明的前途。如果她们是在印度,或许前途要黯淡得多。

后来,在索尼娅毕业离开实验室的时候,她主动走到我的面前,和我拥抱,感谢我对她的帮助,并真诚地说,如果没有我的帮助,她恐怕难以完成自己的学位。对于这样知恩图报的女孩子,我也真诚地祝福她梦想成真,实现自己的牙医梦。

 

【鹏翔万里】

岳 母

贺鹏

一点都没有想到,我和爱人把岳母接进城里养老,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岳父母在农村为了从小给我爱人一个好的生活条件,一辈子起早贪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没享过一天福。好不容易培养得我爱人大学毕了业,在城里也成了家,老俩口基本没啥负担了,可万万没想到,岳父却突然患病离世了。

安葬完岳父,我和爱人打算直接带着岳母进城一起过,可岳母说死说活都不肯走,说你爸刚走,在那边还不熟悉,万一回来一下,我不在了,他会失落的。

岳母这样一说,我和爱人就哽咽了,不得不答应岳母再在村里呆上一段时间再说。岳母家就在城郊,也不算太远,我们只好隔三差五带点东西常回来看看。

就这样,在不断说服岳母和被岳母说服的拉锯中,过去了十几个年头,眼看岳母快七十岁了,我们再也放心不下了,特别是这几年新冠疫情弄得,不是小区被封,就是道路被封,哪能天天回去照顾老人。我和爱人商议来商议去,说成啥也不能再让岳母一个人住在乡下了。和岳母过完春节,二话没说,就给小院上了一把锁,同左邻右舍告别了一下,强行把岳母接进城里和我们一起过了。

和我们住在一起,无论饮食,还是居住,不知比村里好了多少倍,关键是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其乐融融,我们觉得十分幸福!可没过几天,岳母就总说村里这不放心,那也不放心,一点都看不出她开心的样子。其实村里那些东西,哪有放不下的?房子尽管是政府十个全覆盖给弄过一下的房子,但至今还是危房,至于家里的那些东西,更不值一钱,有啥放不下的?

因为我和爱人天天上班,孩子也上学,家里整天空落落的,我们担心岳母寂寞,又从近郊请了一个保姆,给岳母做做饭、陪岳母说说话啥的,可没过几天,保姆就不干了,说老人一天不说一句话,每天抱着个手机在窗户前傻呆呆地站着,担心老人有抑郁了,万一一脚踹碎玻璃,从楼上跳下去,她可承担不起。

啊?我大惊失色,我们住的可是十层楼啊!万一真的跳下去了怎么办呢?

晚上我和爱人紧急商议,要不我们先在小区租一个一层的房子住吧?怎么也不能让老人出事啊!

爱人担心得都哭了,说老人咋这么难伺候呢?我们商议了整整一个晚上,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去物业打听一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出租。

刚吃过早点,我边收拾碗筷边抬起头看了一眼,只见岳母离开餐桌直接走到了窗户前,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两只眼睛像磁了一样,死死盯着窗户外,这可咋整呢?我赶紧解下围裙,悄悄拽了拽爱人的胳膊,立即蹑手蹑脚走到岳母身后,生怕岳母做出傻事来。

突然,岳母的身体扭动了一下,爱人手疾眼快,猛地扑上去抱住了岳母,岳母扭回头狠狠瞪了我们一眼,淡淡地说,你们这是咋了?

爱人顺势搂着岳母的肩膀在窗户前站定,岳母却一把推开爱人的手臂,说你们忙你们的,我擦一下玻璃。顺手拿起一块毛巾,在玻璃上上下左右胡乱地擦了起来。

我站在岳母身后,感觉老人家身体的确有些异样,似乎还有一丝兴奋,她回头看了我们一眼,见我们都盯着她,瞬间停下擦玻璃的手,脸上的表情明显有了一些僵硬。

过了好大一会儿,岳母的情绪基本得到平稳,估计也不会出什么事了,我和爱人赶快先到物业打听打听租房的信息,还没到小区门口,就听到保安在那里直嚷嚷,说你这老头儿,每天从村里转好几次车来这里,就是为了摆一摆手啊?

只见一位老头的确站在小区门口,仰着头,面对着小区的楼群,把手臂举得高高的,使劲摇摆呢。

我们走过去,爱人一下就愣在了那里。

我问怎么了?

爱人冲着我们那栋楼努了努嘴,我抬起头一看,隐隐约约看见岳母把脸贴在窗户上,也在摆手呢。

爱人把嘴贴在我的耳朵上悄悄说,摆手的那老头是母亲的发小候二娃。

 

【乔乔散文】

童年不识愁滋味

乔加林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经历了人生的四十多个春夏秋冬,每到儿童节临近,心中总有一丝触动。早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时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忆儿时在农村生活中点点滴滴。尽管很多印象是模糊的,但总感觉童年是非常的快乐。70年代里,还处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温饱有的还没有解决,生活条件跟现在根本没法比。虽然记忆中的童年没有现在孩子生活得丰富多彩,但在我的心里,那永远是一段斑斓、美好而难忘的回忆,无忧无虑、挚真的孩提时光。每个人都有一个难忘的童年,而童年时的诸多乐趣更令人难以忘怀。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苏北泗洪一个偏僻的农村度过的。尽管那时物质不是很丰富,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玩具,但孩子们的精神是愉快的,没有现在孩子的作业多、学业重。所以,童年时玩兴大,童趣多多,心里畅快,而今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

在乡村,“砍钱”是我们男孩子常玩的游戏。拿几硬币,在平地上画个正方形,把钱放在中间,在几米以外再画个直线,小伙伴们不能越线,扔各自的手中砍铁,距离钱堆最近的先砍钱,把钱砍出正方形就属于自己的了。还有一个农村的孩子必玩的游戏就是“藏猫猫”(捉迷藏),藏猫猫不分男女,也不受人数限制,在农村藏猫猫是一个很普遍也是最简单的游戏,只要把自己藏起来,不让别人找到自己就可以了。孩子大多数都是躲在草堆里,门后面,床板下面等等。记得在我六岁的哪一年春天,我们几个小伙伴藏猫猫,一个七岁大的胖三躲在草堆肚子里竟然睡着了,在草堆肚子里睡了一夜。

推铁环也是儿时常见的玩具,有的小伙伴为了推铁环偷偷把家里的木桶下面的圆铁箍取下就算是铁环了,手把是用一根粗铁丝窝成的弯勾,把铁环卡在其中。握着手把推着铁环跑,跑得越快,铁环转得就越快,那时乡村的麦场上、上学放学的小路上,课间的操场上,留下了小伙伴们太多的欢声笑语。

那个年代,女孩子玩的游戏大多是跳皮筋,拾石子,踢毽子,跳绳等也很有情趣。跳皮筋人员至少3人以上。其中两个人需要架着皮筋,其余人跳;一边跳一边唱歌谣: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这种游戏既有乐趣,又能锻炼身体,那时在乡村很流行。

到了冬天,寒风凛冽,冰天雪地。那时学校没有取暖设备,男同学们为暖和身子,更为取乐,常在课余时间玩“斗鸡”。同学之间相互挑战,两人分别把自己的左脚抬起放到右膝盖上,右腿呈金鸡独立状,蹦蹦跳跳“斗鸡”,胜者继续和另外人再“斗”,一直到“斗”败为止。相比现在的孩子,我的童年虽没有高科技的玩具,但那些游戏和玩具都不用花钱却很“接地气”。那个时候,小伙伴玩累了、耍累了的时候可以随便在沟里、河边捧起清澈的水喝着,闹着。童年是美好的,虽然那个时代物资贫乏,但留下了人生最纯真的记忆!

童年往事也如陈年老酒,甘醇可口,馨香四溢。童年,是笑里的泪,泪中的笑。偶尔在梦中想起童年乐趣时,都会被笑声惊醒!

 

【细语微光】

炼读书的“降龙十八掌”

紫月天

喜爱读书,对于知识需求达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书店里的各种书籍琳琅满目,“弱水三千只能取一瓢饮”。囫囵吞枣,还是蜻蜓点水,方法都不足取。那么如何高效阅读呢?

图书馆就在家附近,近水楼台先得月,阅读逐渐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大量的阅读,读指导读书方法的书籍,读文学类书籍,读财经类书籍……通过经年累月的阅读思考、实践总结,我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高了读书效率,加深了对书籍的理解。

读一本书,要将此书读透。一本书首先要了解作者和印刷年限次数,从中可以得知本书的作者情况,也可以知道书籍的热销情况。这一点在买书的时候,是值得思考的因素。因为印刷次数可以反映大众对本书的认可度,杰克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自出版以来,多次加印,市场对小说的热爱,是一售而空。此等好书,再不读就迟了。再次,读书要做笔记。读一本书就是和作者进行交谈,思想碰撞。每当遇到思想的火花,警句金句时,采撷下来,做详细记录,一来,记录可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和记忆。二来,一本书不是只读一次就仍在一旁了,好的书籍值得一读再度。读书笔记能帮助再读时,更清晰的把握书籍的重点,加深理解运用。读一本书,不能做完笔记就结束了。要形成一个读——输出——再读的闭环。“知行合一”才是读书的真谛。读书只是为了读书,便会读成“书呆子”。读书还需要输出,实践。写一篇读后感,书评,对书的内容分解整合,在对书的理解上就超过了只是读书笔记。环境许可,还可以参加同城“读书会”,大家在一起畅谈书中精彩,朗读片段。更甚,用书中知识指导生活,从生活中检验书中的知识。便有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悟,也恰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此一本书从生冷的字里行间,读出栩栩如生的蝴蝶飞舞,甚妙!

读一类书籍,炼真功夫!读书,散读,只是“拿来主义”,不能将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度解剖。要想对文学、哲学、心理、财经等各个方面,进行初步了解,读上一本两本往往不过瘾,似是“蜻蜓点水”。人在“书籍”的江湖,功夫不深,一两个来回便会输得惨烈。炼真功夫,得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在图书馆里,一口气借上五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甭管屋外阳光普照,“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是阴雨绵绵,躲进小楼,扎扎实实看书做笔记,将每一本书一个循环读下来。顿感“山中方一日,人间已千年”这份恍惚,便是穿梭进书本之中了。看似悠长岁月伴书过,实则心灵与身体共舞,拔节生长!如此一番操作其实猛如虎呀!谦虚点说是对某一方面“略知一二”,豪迈一点则是“独步武林”了。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如今“学习强国”的氛围里,学会读书,提高读书效率,练就个人的“降龙十八掌”,才能提升格局,在成功的道路上,让成功成为必然,而不是偶然。

【八方文萃】

垂柳依依待春风

 屈梦媛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风唤醒大地,沉寂一冬的柳树抽出新的枝条,柳芽儿悄悄萌出,由黄转青,再渐渐变成翠绿,这大约是春天最富诗意的一个画面了。

虽然很多诗文都会将杨柳联系在一起,但在我看来,杨和柳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树。杨树笔直挺拔,像翩翩佳公子,而柳树婀娜多姿,更像妩媚多情的姑娘。纤长的柳条像美人浓密的长发,细巧的柳叶像美人弯弯的蛾眉,连微风拂过柳枝轻摆的样子,都像极了曼妙的舞蹈。因它枝条从高处垂下的独特外形,也常被称作垂柳。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曾将垂柳写进自己的诗中。被誉为中唐格调最高的诗人杨巨源,在《城东早春》中写道:“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且不论后两句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单看这前两句,直言早春之时清新之景最受诗家的喜爱,对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的风姿刻画得细致入微。

杨巨源在另一首诗《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中也写了垂柳:“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不过这里的垂柳又平添了一缕离愁别绪。柳因谐音“留”,在古代常被用作送别之礼。而此诗中提到的的灞岸,就是灞桥的河岸。因为唐朝时都城长安的灞桥上设立驿站,送别亲人时往往送至灞桥后分手,并在此折柳相赠,既是表达依依不舍,也是祝福友人像垂柳一样随遇而安,即使在异乡也能生活得很好。久而久之,灞桥柳便成了离别的代名词,李白、李贺、罗隐等诗人,都曾作诗吟咏过。

我的家乡小城,离着那鼎鼎有名的灞桥很近。无论是小路旁还是河岸边,几乎处处植着垂柳。每当柳枝抽条,柳芽儿吐绿,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远远望去,一整条街就如同被一层鹅黄嫩绿的轻烟笼罩着,什么都变得朦胧而富有诗意。家乡话“柳”和“绿”发音一样,在我们眼里,柳就代表着绿色,代表着春天,代表着生机勃勃。

待柳叶稍稍长大,便有淘气的小孩子折来玩。扯下一根柳枝,三缠两绕就成了一个绿色的冠冕。再插上几朵野花,便成了公主的花环。小孩折柳尚不知离别之意,只是觉得头顶似乎戴着整个春天。

小时候的冬天无趣又寒冷,爸爸总会教我用九九消寒图消遣。九宫格里印着几个空心大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从冬至日起,一天描一笔,等到全部描完,就到了花红柳绿的春天了。消寒图还有另一种梅花样式的,不过我更喜欢这句似诗非诗的话,因为它总让我觉得垂柳依依的春天近在眼前。我想象着自己和亭前垂柳一起,虔诚地等待春风到来。

如今又是万物复苏、杨柳依依的春天。我看着他乡的垂柳,仍会想起家乡如轻烟笼罩的街道,想起和小伙伴用柳枝做成花环戴在头顶,在空旷的田野边无忧无虑奔跑的时光,想起童年那早已远去却永存我心的春天。

 

【飞鸿传书】

和家人一起诵读唐诗宋词

 徐累先

  那天,孩子妈一时兴起,朗诵起李清照的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一听,还真的像那么回事:“不错,不错,能不能完整地来一首?”

孩子也放下手中的作业,鼓起掌来:“欢迎妈妈朗诵一首!”

“来就来,你当我不会呀?”爱人笑着放下手上活计,清了清嗓子,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首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风疏雨骤》。

说实在话,一家四口中,只有爱人最不喜欢看书,因此常遭到我的怨怼:“你有时间也看点书,没事老是把手机捧着,像什么样子!”没想到,这会儿她竟对宋词产生了兴趣。

“还真看不出来。跟谁学的啊?”

“你不知道吧?这些天,我一直在听中央台百家讲坛的宋词解析,把李清照的名篇都过了一遍。”

“好!这个可以有。”我和孩子一起向爱人竖起了大拇指!

当爱人朗诵到卡壳时,我指挥孩子:“快去把那本《宋词三百首》拿来。”

孩子屁颠屁颠地跑进房间,拿来《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

这是十多年前我从书店里购回的两本书,横版,带拼音,并附着插图和少量解释。那会儿,每天早上,我要求孩子背诵一首。为了能让她坚持下去,我们人手一册,她背唐诗,我背宋词;她背宋词,我就背唐诗,要求她放声读,读出语言感觉,在韵律和节奏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告诫孩子:“这些东西值得背诵,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在今后的学习中用得着,重要的是能在背诵中感悟语言魅力,提高写作水平。”孩子上初中后,学习任务重,早上一起床就到学校里去,没时间在家早读,摆在茶几上的书,爱人说乱得很,归类到书架上,一上书架,就再也没有把它们取回来过。现在重又看到这两本书,有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

孩子对我说,我以前叫她背的唐诗宋词对她的学习很有帮助,语文考试时经常能考到,而且,对她的写作也起了很大作用。可不是呢!孩子处在记忆的黄金期,多积累点东西,对日后的学习大有裨益。到了我这么大年纪,想背也背不下来了,读了许多遍都记不住,就像在玻璃上行走,怎么也陷不进去,把书本一丢开,所有记忆又归为一片空白,很让人失望。不过,我知道,这是生物规律,没办法的事。但过去背诵下来的东西还是忘不掉的,像楔子一样嵌到了记忆里,或者说,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比如曾经熟记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等,还有一些唐诗宋词,到现在我还能信手拈来。

孩子笑着说,我当初最喜欢诵读的是朱敦儒的《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和黄庭坚的《鹧鸪天 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我随即朗诵起来:“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爱人打断我,说唐诗宋词写得确实妙,今后要坚持背下去。

“再不要放到书架上去了,就搁在茶几上,一闲下来,就翻几页,背一首,很有好处。”我摩挲着这两本书,放到茶几上。接着,我们仨一起朗诵起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朗诵声在室内盘旋,

 

没有哪个春天会迟到

谢尚园

 各地疫情此起彼伏,在这个春天,无情地肆虐着。在疫情的侵袭中,总有一些人在力所能及地保护他人,温暖这个世界。

疫情无情人有情,我们一直在齐心协力抗疫防疫。政府精准防控,在出现病例的时候,将密接者和次密接者转移去酒店隔离,与病例时空交集者也将进行居家观察或者居家隔离。前段时间,我们公司附近有一例确认病例,我们公司也受了池鱼之殃,为了保险起见,同事大部分居家观察,小部分居家隔离。居家隔离的同事每天在朋友圈发布政府送的食材,鸡鸭鱼肉、蔬菜水果和零食都配齐了,甚至有些政府还给他们发瑜伽垫,鼓励他们在家多做运动。居家观察的同事不建议出门,只可以出门做核酸。目前,很多地方都有免费核酸检测点,愿检自检,政府为了鼓励市民积极做核酸,还给我们派发小礼包,有牙膏、牙刷、毛巾和口罩。政府人性化温情的管理让我们感到温暖。

疫情阻挡了这个春天的脚步,这只是片刻的事。没有任何事物,能阻挡春天的脚步。看看那些最美的大白,我们相信。

因为公司附近的这例确诊病例,我的健康码变成黄码,儿子暂时不能去上学。影响孩子成长,可不行呀。我有些着急,找社区反映了这种情况,社区很快帮我解决了问题,再加上我每天做核酸,检测结果也都是正常。黄码期间,我们全家都已经完成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社区经过精准研判,先将我的健康码转绿码,孩子能回学校上学了。公司复工复产之后,我还在居家观察期。大家都去上班,我却没去,我有些担心自己的工作。社区急人所急,在政策允许下,提前放我去上班了。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但是社区能够特事特办,真正让我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也真正理解了社区是我家的含义。

那天,带儿子去社区医院做核酸检测。我去停车,让儿子先去排队。天空下起了小雨,儿子下车急,没有带伞,我心里有些担忧。我停好车,拿了伞,急急忙忙跑去找儿子。当我看到队伍中有一位大叔撑起一把雨伞,用伞的大部分,帮我儿子挡住风雨,我的脚步慢了下来。这一个小小的举动,温暖了我,也彰显着大家共同撑起战“疫”的决心与爱心。

人间自有真情在。风雨之后,才见彩虹。不仅医生护士在逆行守护,还有社区志愿者及无名人士都在力所能及地为抗疫防疫出力。我们坚信疫情很快就会散去,美好的春天很快就会来临。

(责任编辑:洪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