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博大文化视野(9月10日)

【芬芳文苑】

“香 莲” 寻 夫(二)

洪田

又过了一段时间,当我和香莲相处的时间更长,相互了解更多以后,她便提出希望我给她起一个中文名字。于是,根据她的遭遇,我给她取名“香莲”。我希望她能够找到自己的丈夫,和丈夫最终可以团聚,她的女儿最终能够和自己的父亲团聚。

在犹豫了稍许后,香莲突然问我:“你们中国女人都喜欢找外国人作男朋友吗?”

我愣了一下,不知她为何问我这个问题,也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我思考了一下,说:“这个嘛,很难说,还是和个人有关。有些人喜欢找老外男子,非老外不嫁。有些人更喜欢找中国男子,认为更容易沟通相处。十根手指各不相同,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想法。”

“我的丈夫在多伦多呆了两年,已经谈了十个女朋友,都是中国人。”香莲的口气有些激动,脸上浮现出愤怒的神情。空气似乎在她的激动中也开始燃烧起来。

这让我有些吃惊,也瞬间明白了她当初为何对我有一种敌意。“呵,这恋爱的频率是有些快。加拿大是个崇尚自由的国家,更换朋友也这么自由啊!”我尽量幽默地说着,希望能够缓和一下她心中的恼怒,让灼热的空气降下温来,“或许你的丈夫长得太帅,太有魅力了。”

看着香莲的表情有些缓和,我劝慰她说:“中国人对于恋爱和婚姻都是很慎重的。这些中国女子也许并不知道你的丈夫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如果她们知道了的话,就不会这么疯狂了。”

香莲又变得激动起来,说:“有些女人知道,但她们不管这些!”

“那你应该和你婆婆说一下,让她劝阻一下你的丈夫。”

“我和婆婆说过了,可她却说,她的儿子太天真,受了这些中国女子的骗!她的儿子已经鬼迷心窍,听不进她的话。我婆婆很溺爱自己的儿子,谁知她是否劝过!”

 

【鹏翔万里】

县长爱吃的那道菜

贺 鹏

糊涂老板开了个糊涂饭馆,糊涂饭馆的生意很火,这倒不是因为门头上挂着县长的题字,而是糊涂饭馆有一道县长爱吃的菜。

只要是有人请县长吃饭,县长必点糊涂饭馆,慢慢糊涂饭馆在县城就有了些名气。各单位宴请客人什么的都要去糊涂饭馆,糊涂饭馆后来竟成了人们身份的象征。在糊涂饭馆请人可以显出一些档次,在糊涂饭馆被人请,也可显出一些身份来。

那里毕竟有县长爱吃的那道菜。

凡在糊涂饭馆消费的,都是县属单位,饭馆里的菜味道到底好不好吃,谁都说不清楚,只要县长经常来,他们就经常来。凡是经常请人的或被人请的都是单位的头头脑脑,哪有不和县长保持一致的道理,县长说这里的菜好,那就肯定好,口味也要和县长一致嘛,只有这样,才有发展、才能进步。

一天,柳树沟乡的李副乡长在土地局办事,办完事正好是中午吃饭的时间,便邀几位办事人员到糊涂饭馆吃饭。几位穿过大街又走了几个小巷,找到了糊涂饭馆,推开饭馆门,小姐就热情地把他们安排在窗前的一个桌子上,还给每人倒了一杯茶水放在面前。

李副乡长是第一次到糊涂饭馆的,他听说这儿有县长最爱吃的一道菜,他便慕名而来。

服务小姐把菜谱递给李副乡长,说:“您看点几个啥菜?”

李副乡长拿着菜谱从前翻到后,又从后翻到前,全是一些大众菜,到底哪道菜是糊涂饭馆的拿手好菜,他怎么看也看不出来,便冲着小姐问:“哪道是县长爱吃的菜?我就点县长最爱吃的那道菜!”

小姐急忙说:“您是第一次来我们糊涂饭馆吧,其实——”

正说着,从阁楼上走出一位三十出头、风情万种的少妇,一看那眼神就知道勾人魂魄,李副乡长只瞅了一眼,就觉得浑身麻酥酥的。

少妇见小姐站在李副乡长面前的尴尬样,便问:“怎么回事?”

没等小姐回答,李副乡长就说:“我要点县长爱吃的那道菜,小姐却吱吾了半天也不往上写。”少妇瞪大了眼睛盯着李副乡长,一直盯得李副乡长头上冒出了汗,才举起玉手,“啪”地一个耳光甩在李副乡长的脸上,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

李副乡长捂着火辣辣的脸,不知所措。摸出手机给在公安局工作的表弟打了个电话,并说了刚才的遭遇,没想到表弟在电话上却很不客气地说:“你呀你,还是个副乡长呢,怎么连这也不知道?我告诉你吧,县长爱吃的那道菜就是糊涂老板,糊涂老板就是打你的那个女人。你还是忍了吧,别说打你了,就是免你那个副乡长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李副乡长一听,吓傻了……

 

【种玉蓝田】

答谢宴

蓝狐

今年春节前夕,朋友殿军的女儿嫁到了四川乐山。当时,殿军携夫人以及几位亲朋赶赴那里,与女儿女婿一道好生延展了一段世代亲情。回来的路上,殿军跟爱人说,女儿嫁到了这边,回去后,我那些好友总该招待一下才是。夫人晓得殿军的心意,当下答应下来,同时商定,就在今年的五一节,邀女儿女婿双双赶回娘家,丰美它一场答谢宴。

4月30日傍晚,我被殿军的一通电话喊到了宏宇大酒店。见了面他就跟我说,女儿要搞一场答谢宴,怎么搞,你出主意吧。我不免疲惫地先自堆在了酒店大堂的一款皮质沙发里,一边掏出烟来,分发给同样被殿军生生给“电”来的赵冲、雅松他们。两个人分别点燃香烟,居然和殿军一道,满眼疑问,目光逼仄地看向我来。我长长地吐出了一股烟雾,象是无奈地迸出一句话来,我说,答谢宴怎么搞,我不知道。不想,几个人的眼睛立时变得滚圆,开始更加使劲地看向我来,那样子,真像在我脸上原本就已经写满了有关答谢宴的章法,只消辨别,自会呈现。末了,还是殿军开口说道:“你小子干了这么多年专职策划,整一场答谢宴都不会了?嘁!快给我正经点,麻溜去想。”我正在吸着的一口香烟,就这样被呛了一口,惹得赵冲、雅松立时坏笑起来。看他俩那一脸灿烂的表情,我知道只能用一个字概括:该!

殿军在呛白了我之后,便去和酒店方面商量细节了,赵冲和雅松两个则交换着新近学来的笑话,我被孤立在了一旁。无奈,我再不能不启动已经懒得谋划的大脑神经,去策划一场南北交融的所谓婚礼答谢宴了,唉。

终于,那边,殿军和酒店间有关宴会的细节落实妥当,遂再次转过身来,大声问我:“行了吧,应该有谱了吧?”我低下头来,嘟囔道:“我,那什么,没有酒,脑子不灵便啊。”话一出口,赵冲和雅松便鼓起掌来,一边说道:“这就对了,想喝酒就言语一声,还好意思说不知道怎么策划吗?”我抬眼用力瞪他俩的时候,殿军竟已显得急切地走出酒店的大堂,一边吆喝着我们:“哪儿喝啊?别磨叽了,走吧。”

离宏宇大酒店不远,有一家颇有个性的雅致酒馆,取名“徐家私房面”,菜味独到可口,环境简约时尚。我跟殿军说:“好吧,不如就去吃面吧。”因为我和赵冲此前曾在那里感受过一次,所以我一经说到吃面,赵冲率先表示同意。雅松也觉得新鲜,便也跟着附和起来。殿军没有多想,就说,好吧,吃面。

彼时已经是华灯初上时分了。我还有四个明显比我年纪要长许多的老哥哥,各自捧着一杯白酒,开始了对一对晚辈的婚礼答谢宴的筹划。直到,我被另一通电话反复传唤,才不得不起身告辞,“掉”进了另一场酒局,以及那酒局所设定的主题:一个新兴产业的开局仪式的策划。

唉,已经近于迷醉了,面对新朋,我只能是应承,却再也没有了灵感。而我起身打算赶回家去时候,一场夜雨宣泄下来。我抬头看天时,心象是已被什么打湿了……

5月1日,婚礼答谢宴如期举行。因为预先并未曾打过招呼,所以我所先期设计的邀请新娘同学登台的过程,反而令殿军的内心很不托底。待一些必要的程序进行过后,我忽地把嗓音提高起来,告知大家,在所有为新郎新娘祝福祝愿的人们中间,有几位专程从广州、北京、沈阳等地赶来的朋友,他们的如此挚情足以令我们感动。

“来啊,就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他们走上台来,有请他们分别向新郎新娘献上各自美好而真诚的祝愿!”

让我没有料到的是,专程从远方赶赴这场喜宴的朋友,竟然齐整地占满了半个舞台,我一一数过,共有19人之多。顿时,一份感动涌上心头,因为不止是我,想必在场的所有朋友都会明了,仅仅为了一场婚宴,怕是有许多人都不会奔波上百里千里的,但我眼前的这些年轻的朋友们,他们竟用圣洁美好的友情做到了。

紧接着,在我的邀请下,19位新娘的同学分别向一对新人献上了自己的祝愿,随即,19盏红烛又被逐一点燃起来;大家围拢在一对新人的身旁,一边移动着,面对新郎新娘留下了自己或许是永恒的笑脸。

掌声响起来了,有人甚至还发出了呼号。我也被眼前洋溢的浓浓亲情所感染,一边颂赞着这人间的真切情怀,一边将两束鲜花交予到新郎新娘手中,让他们在19盏红烛的映衬下,向生养并哺育了他们的父亲母亲献上灿烂的花束,表达深深的敬意……一时间,烛光辉映,花枝璀璨,掌声热烈,泪花倾纷,当一对新人双手揽腕,共饮喜酒的时候,我禁不住大声邀请全场友朋与我一道,齐祝新郎新娘永结同心,白头偕老,花好月圆,地久天长。

一场饱含着深情厚意的婚礼答谢宴就这样走向了高潮。

只是,待我回到赵冲和雅松他们所在的拿桌酒席旁,面对他们对我的喝彩时,我却终于忍不住留下泪来,雅松问我咋了,我说,我醉了。

是啊,爱情本身就充满煽情的情愫。我当然也晓得,在所有的爱情故事里,总有一个瞬间可以变做永恒,那便是新婚的盛典。我深知觉得,只有爱得不能再爱,方才会相融一处,而也只有在体味到了如胶似漆的甘味之后,那所谓的浓也才逐渐会认知到原本还会有淡,有涩,抑或酸,抑或苦,抑或因酸涩悲苦而可能派生的了断,还有遗憾。

当然,我的意思绝对不是说,深浓过后,注定就会走向了断,因为所有的爱恋无疑从开始时候都会签署下永远。然而,我们又必得承认,深浓的对面就是平淡,也就是说,只有认知并能够接纳了这个或许是婚后的爱情的流程之后,永远才会是可能、值得并且是有望实现的吧?

我有一个祈愿:祝福所有有情人不只能终成眷属,更能够终生相守,真爱久长。

 

【杨柳依依】

秋水共乡愁长流

杨邹雨薇

立秋之后,麓山的枫叶渐渐红了,而湘江之水,似乎也泛起了缕缕寒意,星城依旧喧嚣、繁华,这是秋天里常见的一种风景。

据说,在近年的一次评选中,长沙成为全国年轻人最向往的城市。特别是今年“五一”假期间,全国地铁的客流强度长沙荣登全国榜首。寓居在朝气蓬勃的城市,每日里忙得不亦乐乎。不过,偶遇闲暇之际,邀三五好友,一起或行走在江边的绿荫下,看车水马龙;或漫步在琳琅满目的商场,评议挑选;或围坐在夜市的美食旁,边吃边聊,何等惬意!

然而,一个突然来电,就打断了我的美好享受,把我扯进了千丝万缕的乡愁之中。

电话是爷爷和奶奶打来的。爷爷先说话,奶奶后说话,由于老家的房子被拆迁后,爷爷奶奶住到了遥远的山下,那里通讯信号不好,每次通话都是断断续续的。两位老人家依然是老调重弹,无非是嘱咐我在外面注意安全,不要乱吃东西,有空经常回家看看,云云。不过,这一次,奶奶说了让我有空回家看看之后,忽然改口说:“这种大热天,你还是莫回来算了,家里没有空调。”

听了之后,我心里忽然一震:平日里,我们只顾忙碌自己的工作,有无数的理由不能回家,却忘了家里的老人家。想起二老烈日下在家乡的菜地里劳作的情景,想起他们脸上一颗颗的汗滴、浑身湿透的衣服,还有中午对着电风扇午休的情景,我的心顿时疼痛不已!

尽管父母和叔婶一直在为解决二老的生活环境而努力,但乡下的一些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父亲为之付出不少,但收获总是不大,他常常为此自责。

而在我的印象里,乡下的秋天,总是披着橘黄色的外衣,散发出浓郁的果蔬味。爷爷奶奶一辈子都喜欢柴禾灶,那袅袅炊烟升腾起独特的秋韵。圈养的鸡鸭鸣叫声,放养小狗的犬吠,还有门口村道上偶尔驶过的车辆声,村旁溪水汩汩流淌的声音,合成一曲乡村四重奏。

因为环境的变迁,原本有很多肥沃的菜园土地,爷爷奶奶已经鞭长莫及。至于家里新址附近开垦的菜地,被奶奶当成孙子一般精心伺候,一年四季果蔬更迭,让家人口齿留住熟悉的乡土味。

奶奶在电话里说,由于天气干旱,加上她年纪越来越大,体力也不如从前,一些琐碎的事情常常丢三落四。而爷爷,自从四年前脑中风之后,不能干重活了,而且脾气越来越大,动辄发火。父母隔三差五回去看看,为老人家买好吃的油盐酱醋和菜,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用父亲的话来说,做的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无法释放他们的孤独。

我小时候被爷爷奶奶视为宝贝,作为他们的长孙女,享受到了很多关爱。自从自己外出求学开始,爷爷奶奶的眼里就多了几分喜悦和几分担忧。他们既希望我有出息,在外面扎根并干出一番事业来,又希望我不要离他们太远,能够经常见面。如同儿时的我,常跟在他们身后进城。

从自己在校学会赚钱开始,每次回家,我都少不了为爷爷奶奶带一些东西。奶奶说:“还是大孙女贴心,记得爷爷奶奶。”我也曾邀请爷爷奶奶来省城旅游,他们十分开心。后来,爷爷再也不肯出来。我问他原因,他总是说:“不急,等哪一天,我划着你叔叔那条渔船顺流而下来长沙看你。”害得我在长沙的湘江边翘首以盼,望穿秋水,都不见那乌篷船的影子,只见随波而来的浓浓乡愁!

柔柔秋水,盈盈秋波。既然爷爷奶奶不肯来长沙,那么,我只有主动回家去看看了。没办法,秋水共乡愁长流,而我们要学会在欢乐和忧愁中成长。

 

【风雅月梅居】

狗殇

侯兴锋

从父母家抱来两只小狗送人,妻子却坚持要留下一只,我阻止不得,只好说:“那你挑选一只吧。”

妻子中意的是一只小黄狗,通体黄毛,没有一根杂色。它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偶尔的还要叼一只拖鞋或者一根扫把玩耍,肥胖的身子圆滚滚的,被拌得东倒西歪,那模样煞是可爱。它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成功俘获了我们全家人的欢心,甚至于一向懒惰的女儿都变勤快了,常常帮它收拾卫生。

一个多月后,小狗熟悉了这里的一切,胆子变大了,一打开大门,它会跑出去,到不远处的大路上闲逛,有时一逛就是小半天。一天午后,我突然听到外面一声狗的惨叫,感觉声音很像我家的小狗,于是一激灵站起来,到路边一看,果然是,小狗被车碰到了。从背影看,那是一辆疾驰的三轮,没有停,此刻已经走远。小狗的一条前腿流血了,滴得路上鲜艳刺目,浑身正抖得厉害。我顾不得谴责无良的三轮车主,赶紧抱着小狗到诊所。医生摸了摸骨头,说:“还好,没有骨折,抹抹消炎药水就可以了。”我问:“不需要包扎吗?”医生笑了,说:“你别那么紧张,自然界的动物基本上都有自愈能力,这点小伤不需要药物辅助就能自愈,况且这也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本领。”

没有多久,小狗的那条伤腿就不再悬起,和平时一样,又活蹦乱跳了。吸取前一次的教训,我们全家把小狗看得紧紧的,不再让它乱跑出去。本来,我打算用绳子拴住它的,可是又一想,毕竟小狗自由惯了,如果把它拴住,跟坐牢似的,又有些于心不忍。在我们全家人的齐心照料下,小狗的身体猛长,才两个月就长成了半大狗的体型,尽管我知道它不过是几个月的小狗。时间一长,小狗被碰的事件慢慢淡化,有时候它再跑出门,便也由它去了。然而,小狗的性情似乎和小孩子差不多,一旦放纵,养成坏习惯,往往很难改正。这不,小狗在外面跑惯了,野心大了,结果越跑越远,越跑越久。

那一次,我和妻子在街上散步,忽然邻居打电话说:“你家的狗被车轧了。”当我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地方,看到小狗躺在路边,正在有气无力地嘶叫着。它的两条后腿同时被碰断了。妻子皱着眉头,难过地说:“还有救吗?”我小心地托起小狗,此刻它的全身脏兮兮的,早已经看不出黄色了。

在诊所里,仍然是上次那个医生,颇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把小狗包扎完毕,同时叮嘱我说:“回家好好养着,没事的,狗的生命力强着呢。”对于我和妻子的行为,有人很不理解,说:“费那个事给一只快要死了的狗治疗干嘛,哪里找不到狗养呢?”我笑了笑,既然养了,又哪能不负责任地随便让一个生命无辜消亡呢。

我找来一只大筐,里面放些软布,给它做成一个舒适的狗窝,这个待遇以前可不曾有。一开始,这只小狗居然不领情面,总是想要爬出来,没奈何,我只得坐在旁边按着它;吃东西的时候,它总是把狗盆打翻,我只得又坐在旁边给它端着。妻子和女儿笑得前仰后合,说我和小狗简直形影不离了。我又能说什么,谁叫它如今是伤员呢。再过一段时间,它的伤好了很多,可以用前腿撑着站一站,我喂食的时候,它会用头蹭蹭我的腿,好像在表示感谢一样。

两个多月后,小狗的腿总算可以走了,但却是一瘸一拐的,这丝毫不影响我们一家人对它的喜爱。我把小狗的全身彻底进行了清理,这时,猛然发现,它相比于以前,又长大了许多。

可是,就在我们和小狗相处得其乐融融的时候,它却失踪了。我和妻子失魂落魄地找了一整天,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它。邻居说:“你们家的狗个头大了,在冬天是很危险的,看情况是被偷狗的抓走或者药死卖肉了。”晚上,我和妻子默默地吃着饭,有些心不在焉,我安慰妻子说:“我们别再杞人忧天了,也许是有人看它招人喜欢,把它逮回家喂养了呢。”妻子眼泪汪汪地点点头,信了。其实,她又何尝不知道,我说的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后来,妻子嘀咕着想再抱一只小狗来养,我断然拒绝。妻子诧异不已,说:“你不是很喜欢小狗吗?”我沉默不语,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在弱小的生命面前都怀有一颗悲悯之心,既然将来可能会遇到同样的结局,我为什么还要再去遭受一番生死之殇呢?

 

【诸子一家】

生死觉悟

高杨斌

(四)互换人生(续)

周晓雪看到郑啸云第一次丢下自己独自离去,心里难过极了,蹲在地上,双手抱头靠在膝盖上哭了起来。李梓风见状,拿起桌上的卫生纸递给周晓雪说道:“晓雪,别哭了,也许啸云不是故意的。”虽然李梓风嘴上这么说,可他内心深处却希望郑啸云就是故意的。就在李梓风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时,周晓雪突然一下子扑在李梓风的肩膀上,大声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他就是故意的,就是故意的。”这一切来的太突然,李梓风半天才醒过神来,他轻轻的拍打着周晓雪的肩膀说道:“别担心了,一切都会过去的。郑啸云不理你,还有我,不是吗?”说着露出自己招牌式的笑容。这些话一说出口,周晓雪先是一愣,然后接着说:“讨厌,说什么呢!”然后一下站了起来,接着又说道:“你要是我男朋友,我觉得也挺好的”,说着,露出天使般的笑容。这样一来,两人都乐了,好感倍增。两人一起坐在沙发上说了好多有趣的事情。李梓风向周晓雪介绍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这些新鲜事物对李梓风来说没有什么,可是对周晓雪来说却充满了极大的吸引力,感觉似曾相识。同样的,周晓雪向李梓风讲述了自己的童年记忆,李梓风这才明白,周晓雪的生活就是自己要的生活。两人经过一番从未有过的单独畅谈,彼此之间都有了不曾有的感觉,这种感觉指引着两人往一起走。

就在此时,樊晓雨陪着郑啸云一起散步,一边谈心。街道上不时刮起一阵大风,郑啸云大度的将自己的外套披在樊晓雨的身上,这让樊晓雨对眼前的这个男人刮目相看,顿生好感。郑啸云向樊晓雨讲述了自己和周晓雪在一起的浪漫事迹,樊晓雨不仅不生气,而且听得很认真。他多么希望李梓风也能这样对她,可是此时此刻,樊晓雨竟然不愿意想起李梓风。她只想陪着郑啸云一直走下去。就在此时,一辆小轿车迎面而来,郑啸云一把抓住樊晓雨的手,将樊晓雨拉到自己怀里,两人紧紧地四目相对,一时间时空凝结。樊晓雨不仅不生气,反而被郑啸云的细心深深打动。就这样,两人又一边走,一边聊。像一对情侣一样,彼此享受着路人羡慕的眼光。时间不知道过了多久,郑啸云对樊晓雨说:“走累了吧,而且外面又这么冷,回去吧!”樊晓雨说:“好呀,那我们回吧。”郑啸云说:“行,以后都听你的。”樊晓雨说:“这么好呀!”郑啸云说:“必须的嘛,顺便看看他们说的怎么样了。”郑啸云说的他们指的是李梓风,周晓雪。郑啸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说,但是一向沉默寡言的他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必须这么说,因为他要毁了李梓风。只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不久前,李梓风也有了与他类似的想法。果不其然,当樊晓雨听到郑啸云如此说时,心中的怒火不打一处来,认为都是李梓风的错。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两个女生怎么也想不到,两个男人的战争已经打响,而起因恰恰就是因为自己。这将是一场兄弟之间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注定不可避免,所有的参与者都将成为最终的牺牲品。

就在郑啸云和樊晓雨回到KTV时,李梓风与周晓雪已经早早的站在门口等候多时,四人见面之后,各自拉着自己女朋友的手,相互对视,不约而同的笑起来,四人又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回到444房间唱歌。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此刻的李梓风与郑啸云已经渐生隔阂,只是嘴上不说而已,还没有到公开摊牌的时候,但他二人都低估了自己身边女友的心智,此刻两位女生的内心深处已经各有所属,只是还在犹豫之中。两位女生依旧有说有笑,看起来比两位男生还要落落大方。所以说,变了心的女人比男人更可怕。这句话说得很对,一点都不假。

纸终究包不住火,该来的总是要来的,或者说李梓风、郑啸云、樊晓雨、周晓雪四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总得有个说法。事情总是要说清楚的,这个时机来自于班级自发组织的一场篮球友谊赛,终将让一切水落石出。

 

【开学季,教师节】

教师节,向张桂梅老师致敬!

许华凌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拿命拼出出山路,让学生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张桂梅校长的颁奖词。学习张桂梅,就要深刻感悟她的精神内核,不做攀附者,女子当自强,这是张桂梅校长发自心底的呐喊。教师节,向张桂梅老师致敬!向全国的教师们致敬!

华坪女中的成立,是用生命开启的命运之门。“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瞰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华坪女中的校训,字字闪耀着女子当自强的光辉。愈是身处山坑,愈要心向星辰。我想,张桂梅的用意在于告诉那些生而即在贫困山区的女孩,你们并不差人一等,你们也并不注定平庸,你们一样可以昂起头颅,跨越沟壑与偏见,跨越茫茫山脉,拥有更多更自由的选择。只是,你们要吃比别人更多的苦,受比别人更多的累,要靠自己的能力找到好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贫穷山沟的实际情况来看,改变命运还是要读书考大学。张桂梅发现当地贫困山区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于是她立下誓言,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山里的女孩子读书,走出大山。张桂梅身患多病,行走困难,但疾病没有给她击倒,没有阻止她每天早上5点就准时起床,第一个出现在校园里,每天至少3次巡校、查课的脚步;没有摧毁她寒暑假历尽艰辛走访千家万户的信念。她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为山沟里的女孩开启改变命运的大门,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女中的学生:不做攀附者,女子当自强。

泪流满面的家访,是“大爱无疆”的体现。2001年,张桂梅成为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院长。她发现,遗弃在福利院门口的多是女婴,而每一个被遗弃的孤儿背后都有一个悲剧性的母亲。通过家访,她了解到不少的母亲舍得贷款供儿子读书,而女儿却是辍学,甚至才只有十几岁就给嫁出去了。张桂梅每一次家访都哭得泪流满面,看到诸如此类的事件越来越多,她特别痛心地意识到,正是由于贫困山区教育的落后和不对等,导致了低素质女孩成为低素质母亲,从而培养出低素质下一代的恶性循环。她想改变这个局面,她要给大山里的女孩撑起一片天、开出一条道,于是为了成立华坪女中四处集资。学校成立后,华坪女中有一位学生,毕业之后成为全职主妇,带着丈夫来学校捐款,张桂梅让他们“滚出去,我不要你的捐款。”“滚出去”的怒吼,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怒,更是对自己的学生成为“全职太太”的深深地惋惜。

永葆“师心”的奋斗,是伟大母爱的彰显。一生无儿无女,张桂梅却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无私无我,于己克俭一辈子;对待学生和家长,她又是异常慷慨!张桂梅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让圣洁的“母爱”闪耀在大山深处,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感动中国2020”张桂梅,她用师心、用生命,诠释着一种“母爱”。我很感动,感动张桂梅的伟大事迹,她的这份坚持,我相信同样感动着所有人。在我看来,她和学生们不仅仅是师生的关系,更有一种“母女”关系。因为,通过照片和视频,我在她那张苍老的脸上和慈善的眼睛里,看到了只有母亲才会具备的关爱,只有母亲才会拥有的慈爱之心。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一颗火热的心,这颗心里面有党,有人民,有学校,有国家,有千千万万的孩子,我什么都有!”每读到此,热泪盈眶,朦胧了我的双眼。教师节,向张桂梅老师致敬!向全国的教师们致敬!

 

那一年,我治了一帮醉酒的学生!

赵鹤优

一个秋天的傍晚,落日余晖,天边的云五彩缤纷,这个季节真的很美,像极了娇羞的少妇,更像孕育的母亲……

当晚自习的铃声敲响时,校园里一片安静,教室里也由嘈杂变得寂静,当我走进教室时,一股刺鼻的酒味弥漫在空气中,突然,小刚指着我鼻尖说;老师,你好漂亮,这话一出,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小刚是我们班最不爱说话的学生,看来是喝多了!

接着,几个男同学又开始胡言乱语,老师,你多大?男朋友是哪里的?干嘛不带过来大伙认识认识!

看来这帮学生喝了不少,现在和他们沟通全是白费,但不能影响其他同学写作业,我就把喝醉的学生全部叫到办公室,给他们喝一些水,晚自习下课后,他们也醒得差不多了,我什么话也没说,直接递给他们电话号码,要求他们用办公室的座机给父母打电话,告诉父母他们为什么喝酒?

刚开始,他们很抗拒,我表明了态度,不打电话可以,但今晚谁也别想离开办公室半步,听着我严肃的语气,他们只能服了,同时,我还附加一个条件,他们打电话,我负责录音,如果下次还犯,就当着全班同学,与大伙分享他们是如何给父母打电话的。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小刚,电话刚拨通,叫了一声爸爸,就哭得泣不成声,“我犯错了,我喝酒了,但是我保证不会有下次的”。

小骏,“妈,我错了,我不该去喝酒,你挣钱那么不容易,我居然这么不懂事,不会有下次了,我一定好好读书”。接着,其余的学生全部把电话打通,也向父母保证不会有下次了,最后,我简单的补充几句就散了。

一个学期过去了,一年,两年,直到毕业,他们都没有喝酒,现在想想,当时是不是我过于苛刻了呢!

其实,换位想一想,他们也挺难的,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有故事的,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是从小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反正各种原因都有,但是不能否定他们的本事,他们的智商可不低,和中职学校的学生打交道,处处都得斗智斗勇,要不然,他们能把你玩个半死!

一晃好几年过去了,上周还有学生给我打来电话,说中秋节结婚,也有说他们宝宝出生的,但是,在班级群里,他们还会拿醉酒那事说笑呢!

在中职学校工作的这几年,我收获了不少,也付出了很多,我发现了女学生经常翻墙出去,不是喝酒就是抽烟,还谈恋爱,逮到时,认错比犯错快,最后被家长领回家,还有那个经常不爱穿校服的男同学,天天惹事,不是打架就是旷课,是啊!这样的日子虽然很累,但这是工作,上了这条船,就要配得起老师这个称号……

 

乡村支教,收获成长

赵春燕

 去年9月份,受济南市教育局派遣,我来到了济南市平阴玫瑰学校支教。

初到玫瑰学校,诸多不适。住在学生宿舍旁边,学生早上起得早,晚上睡得晚。早上我要在他们洗漱之前起床,晚上在他们睡觉之后洗漱。晚上躺在床上,在蚊子的围攻下刚睡着,房后邻居家的鸡一小时一叫,搞得我很凌乱。鸡鸣时时伴着狗叫,我整夜睡不安稳。学校没有洗澡房,工作一周,回家才能洗澡,感觉自己身上味道很大。学校附近没有卖快餐的,更没有外卖,我吃了很长时间的方便面。

周日返校时,学生在家里,同事在县城,整栋楼里只有我一人。晚上整个院里一片漆黑,风刮得门窗“咣当咣当”响,我被吓得缩成一团。

我不仅要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还要面对教学上的诸多问题。首先要熟悉的是时间表与课程表。济南与平阴相差百里,可是上课时间表与课程表还是有差异的。我要花时间来适应,以免教学上“水土不服”。

九月二号早上刚到学校,没有任何过渡,我就被通知有课。于是,在慌乱中,我上了第一节课。学校在农村,班级少,老师少,而且老师们也身兼多职,所以集体备课的时间就少一些。这让在大校上课,习惯于整个区级集备、校级集备的我,在上课时心里没底,有些无所适从。再加上有住校生,早上要上早读、晚上有晚自习,我真是感觉一片忙乱。那一段时间,我瘦了好几斤。夜晚躺在床上,听着风刮门窗的声音,我夜夜流泪。真是“清灯孤月对愁眠”啊!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和这里的师生们熟络起来,慢慢适应了这边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也被这里的师生们感动着。这里的孩子,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少。他们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他们心态很阳光,对老师很有礼貌,学习也很刻苦。

我们班上有个女孩子,她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她跟着年逾九旬的老奶奶和年过六旬的爷爷生活。家庭很不幸,但是她每天都是笑容满面,开心乐观地学习。另一个孩子家里有个双胞胎姐姐是精神残疾,但是她没有因此很自卑,每次都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

班里的学生很关心我,知道我有咽炎,课前不时有孩子帮我打水。冬天看我冷,有孩子主动到办公室给我拿衣服。孩子们课间吃饭时间很短,还有些孩子带着书,利用饭后那一点时间看看书。这些,都让我很感动。

如果说这里的孩子让我感动,那么这里的老师就让我敬佩了。他们大部分从事乡村教育几十年,无怨无悔地奋战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他们甘为人梯,默默托举着乡村的孩子走向前方。

他们很辛苦。早上,星星未落,他们早早就站在寒风中,迎接学生们的到来。傍晚,夕阳在山,他们目送坐着校车的孩子们远去。上晚自习和值班的老师,二十四小时的陪伴学生。他们白天给学生上课,早上和晚间举着手电筒,为孩子们照亮出校门和回宿舍的路。夜间,睡在学生宿舍旁边,为他们保驾护航。

他们很忙碌。有些老师身兼多职,教学与教育、出题与印题、整理档案与管理材料,一身兼。在学校几乎都是一路小跑,校园里留下他们风一样的影子。

他们很节约。在饭堂吃饭时,老师们绝对是光盘,盘子里剩的一点菜汁都蘸了馒头吃掉。餐巾纸,一人一张,充分利用。先擦嘴,再擦桌子,最后擦盘边。冬天,乡村很冷,空调很难启动起来。上晚自习的老师们,如果只有一人在办公室,绝对把空调关掉,她觉得自己一人用一个空调太浪费。于是,在寒冷的冬天,经常看见老师们穿着两件羽绒服在办公室里备课。虽冻得瑟瑟发抖,却面带微笑,干劲十足。这些老师,是乡村教育的脊梁。乡村振兴,还要靠下一代的继续努力。培育年轻一代,他们责无旁贷,也无怨无悔。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除过学生和老师让我感动之外,家长也让我难忘。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家访,家长们很淳朴,很热情,也很尊敬老师,对老师期望很高。那个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的孩子的老奶奶,拉着我的手,拜托我要好好照顾她的重孙女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感受到了来自家长的殷殷期望、深深鼓励与满满的需求。

乡村支教,让我收获了很多。同事们的鼓励、学生们的爱戴,以及家长们的期望,都给了我力量,让我学会了珍惜,懂得了努力,也促使我快速成长起来。我虽还未入党,不是一名党员,但是我要告诉组织,告诉党,无论在何时何地,我都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积极育人!

支教之路,成长之途。以后的时日,我会更加努力的!

 

跨越34年的思念

贾志红

有一种思念跨越时空,有一种想念细水流深,有一种情愫弥足珍贵,有一种感情纯澈如水。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忆的闸门如涓涓河水诉说着34年前的那段师生情谊。

小时候我希望自己的班主任老师是个温婉美丽的女老师,可却遇到一位男老师。我的老师叫管清波,“清波”是水,管老师在我心中却是山一般的男人,他二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又高又瘦,平时不苟言笑,但讲课却非常诙谐幽默,几句“金句”就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或许是男老师做班主任的缘故吧,我们班同学都有些“粗犷”,就连很多女生也都是短发,喜欢运动、开朗乐观、个性鲜明,很少中规中矩。

不过,管老师在学习上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他要求我们每天写日记,当时我觉得管老师太不近人情了,但也正是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全班同学都打下了扎实的写作基础。只是那时懵懂的我,从未体察他每天批阅全班40多人的日记所付出的心血!管老师热爱文学,喜欢古诗词,常利用课余时间教我们背诵课外的古诗词。记得他教我们背诵《少年中国说》时,他抑扬顿挫地诵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读罢,他突然挥起手臂一字一顿地说:“同学们,中国靠你们了!”那一刻,我的爱国情怀在心底悄然扎根。在他的耳濡目染下,同学们以学习古诗词为乐事,多年以后,我更觉受益匪浅。

有一次我们班在竞赛中失败,同学们都情绪低落,管老师突然提议齐诵《咏鹅》,当读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时,我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因为“红掌拨清波”中的“清波”二字正是管老师的名字,那一刻我们都调皮地笑,他也笑,全班笑成一团。年轻的管清波老师不会想到,多年以后,他的学生再读“红掌拨清波”,却笑不出来了,因为会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在那个纯真年代,一位至纯至真的年轻男教师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用粉笔画出彩虹,洒下泪滴;用黑板举起别人,奉献自己。

对犯错误的调皮的男同学,管老师会严厉批评,但是女同学犯错误的时候,他会很委婉地批评,就是那种“春风化雨”的感觉,却让我们心悦诚服。而今想起那些小细节,他用一个男教师特有的细腻,小心地保护了班上所有女孩子的自尊心。

毕业之后,我和同学又看望了几次管老师。看到我们,他特别高兴,细细地询问学习近况,提醒我们学习之余要锻炼身体。恍惚间,我有了一种亦师亦友、亦兄亦父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师者匠心、润物无声吧。管老师,您教我一程,我思念您一生,能做您的学生,我何其幸运。

34年的光阴,抹不去我对管老师的思念之情,那段充实快乐的学习时光愈发隽永鲜明。在没有QQ和微信的年代里,我和管老师失去了联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几年前,我在教育系统同行转发的美篇里,惊喜地看到了管老师的身影,管清波老师已经是东洲区教育局副局长。我把那篇他调研基层学校的报道看了一遍又一遍,拖拽放大了照片继续看。管老师,我看到您了,我的眼前又浮现出34年前的您——您一字一顿地说:“同学们,中国靠你们了!”看着照片中您斑白的两鬓,我突然泪下,有幸做您的学生,我唯有感恩。等我去看望您的时候,您还会记得我吗?记得那个短头发、爱跑爱跳、时不时给您添乱的女学生吗?见到您,我不想说您辛苦了,因为山河为证,您为了教育事业辛苦了一辈子。我只想像个小学生那样,站在您面前,再给您背诵“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开学季 离别时

蒋晓莉

 好友华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几家人坐在一起吃饭送行。华给儿子倒酒时说“吃着喝着,想着儿子就要远离家乡上大学去,这会好想哭。”说着就和儿子拥抱着抹起了眼泪,在座的有安慰的,也有一同抹泪的。

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想起儿子15岁离家上高中的情景。儿子离家那段日子,我刚接高一新生,忙得不亦乐乎,看一个个兴高采烈无忧远虑的学生,我想儿子也是一样,忙起来似乎就忘记了儿子。

但是孩他爸可不一样,每次看到他和弟兄、同事提起孩子就泪流满面,说“孩子太小没有离开过家,不知道吃好没有,喝好没有,休息好没有。”我总会笑他儿女情长的不像个大男人,他充耳不闻,还是照样说照样落泪。

有天晚上,秋风乍起,天气骤凉。我正在教室组织学生上晚自习,有个家长来学校给孩子送被子,我叫出学生,他们父子俩向宿舍走去,望着他们的背影,我猛然想到15岁远离家乡的儿子,想到此时他冷乎?饿乎。想着想着竟然放声大哭起来,眼泪像决堤的河水一样汹涌而出。刚开始学生都愣了,不知道老师为何大哭不止,继而交头接耳,不知所措。有个女生悄悄走向讲台,递给我了一张湿巾,小声叫着我“老师,老师”,我猛一下清醒了,止住了哭泣,在这个女生的陪同下离开了教室,来办公室。下课了,在同事的再三劝说下,终于止住了泪水。

9月开学季又到了,孩子终究要离开家,儿行千里母担忧。干女儿到成都上大学了,朋友丽的孩子去上海读研了,侄子出国读书了。一个个孩子长大了,一场场不舍的送别,一次次执手相看泪眼的不舍。

泪眼朦胧的一次次离别中,孩子长大了,父子母女一场,就是一次次的分离,一程程的牵挂。想明白了这些,父母们就擦干眼泪,祝福儿女们远行,祝福孩子们长大吧。孩子离家一次,长大一点,每次的离开都是一次新的起飞,开始一次新的征程。

父母们放心、放手,让孩子“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飞行中坚硬翅膀,在风雨中找准方向,向着自己的未来勇敢地翱翔。

开学季,祝福那些离家的孩子们开始新的征程!

 

永远的风景

谢华

 在世人的眼中,旅游中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我要说的风景却永远在我心中。

初三时,我在病魔的折磨下选择了退缩。这个时候,擦干了汗水,母亲挽着还沾着泥浆裤脚,走到了我的面前,说道:“走,到县医院治病。”就这样,我再一次迈进那熟悉而讨厌的地方—医院。在医院里,我看见母亲放着小跑,到处问,终于找到正确的科室,治了病,拿了药。这个时候,我知道说什么都没有用,我走到母亲面前,鼓足勇气告诉母亲,我要去读书。

回首初中三年,母亲不断寻医问药,我也在中药、西药、偏方药中不断地感受着药的味道。初中毕业,我没有考入理想的高中,只考入一所乡镇高中。在高中到来之前,母亲决定想尽一切办法都要治好我的病。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遇见了能治我病的医生,母亲紧衣缩食就是为了凑钱,终于治好困扰我4年的疾病。

高二时,我的身体遭遇了滑铁卢,神经衰弱和肠胃持续陪伴着我,在学习的道路上我再次败下阵来。这次我没有给辛劳的母亲说,而是悄无声息地回到了家。看见母亲与猪歌唱,在院坝与鸡鸭舞蹈,家中牲畜的叫声汇成乡村特有的交响乐时。母亲终于了解到情况,与父亲商量许久,将家中养殖多年的老黄牛出售了,为了给我治病。牛被牵走的时候,我看见母亲在山头凝望着,一直到老黄牛消失在视线里。听见老黄牛的叫唤声,看见母亲的种种不舍,我不想辜负母亲对我的期望,含着泪告诉母亲:我坚持带病学习。

神经衰弱刺激着我不能做题、不能思考,成绩严重下降,身体基本治愈后,不论母亲怎么催促我休息,我都选择继续学习,把丢掉的时间补起来。

高考我有点发挥失常,还好,我考上了一所本科院校。母亲看见录取通知书兴奋和激动的表情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母亲与风景本身并没有什么联系,只是在自己求学时的年少无知时,母亲用朴实的智慧来绘出属于母亲的风景,这道风景在我心中,一直到永远。

 

开学有感

邓观优

我们开学了,在凉爽的秋季,在落叶缤纷的时节,在阳光肆意撒射的早晨,我们开学了。同学们背起久违的书包,褪去两个多月的疯狂,踏进了书香弥漫的校园。

开学的那个早晨,太阳格外的灿烂,一缕缕阳光透过新生绿色的树叶,撒在马路上,留在孩子们的笑脸上。平日里街道上飞驰的快车,到了今天也会稳稳当当地行驶,甚至在过斑马线的时候都会避让行人。平日里人行道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十张桌子那么大,到了今天,距离瞬间缩小,人行道上摩肩接踵,水泄不通。当我看见那些天还未亮就从乡下赶来上学的学生,家长们手中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行李包,心里感叹着,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和父母,但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我比这些人都要幸运,我不用早早地起床,也不用背着沉重的包袱,更不用担心任何事情,我只需要用心读书。我此时深深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看见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千叮万嘱寄宿时注意事项,我脑海里回忆起昨晚父母对我的教导:“孩子,你也快初三了,有些事必须注意:(一)还是身体,我和爸爸总是担心你的身体,你从小就体虚,没有吃什么有营养的东西,现在你也快初三了,到了人生中最关键的一年,学习是要搞的,但也需要劳逸结合,不要过分用脑,妈妈也不图你考什么好的大学,只要你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二)就是习惯,你现在也是大姑娘了,言行举止都会体现个人修养,你看你走路时背都是驼的。要抬起头,挺起胸,要自信。你有些小毛病要改,比如,你喜欢把手放在嘴巴上,咬指甲,指甲很脏的,有许多细菌,你再吃进嘴里,会肚子疼的,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这些坏习惯,你都可以改正,为什么不试一试呢?养成良好的习惯,对自己有很大的好处。(三)做人,我不要求你学业有成,但你必须要会做人。现在你也长大了,可能越长越大,越来越害羞了,看到叔叔、阿姨都不主动叫人,怎么行呢?”昨天晚上,父母意味深长的教诲,给我上了开学第一课,使我受益匪浅。

即将步入初三的我,知道要面对八科的知识和学习的艰苦,但是我不会逃避也不会放弃。我会怀着对知识的探求和对希望的期待,走进初三时代,品味人生,改进自己,相信自己,继续努力,不负父母的期盼和老师的期望。

不只为别人,也是为自己,沿着新的跑道往前冲!

 

【又值秋风伴秋雨】

秦岭山溪

惠军明

横亘于三秦大地的秦岭山脉,北接黄土高原,南握四川盆地,莽莽苍苍犹如一条巨龙,是我国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和地理标志。在秦岭北麓,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河渠山谷,人们称其为秦岭七十二峪。这些峪口峡谷山水相依,重峦叠嶂,流水潺潺,美景俯拾皆是,是人们假日郊游的好去处。

我和家人常常到秦岭山游玩,与山溪相伴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山谷中徐徐而行,未免单调寂寞,有泉水声相伴可就两样了。山间的溪流从高山之巅奔涌向下,水石相激,哗哗作响,歌声缠绵嘹亮。水声是天籁之音,富有磁性和感染。山溪拨动我们的心房,洗去心中的尘埃,荡去尘俗的羁绊,让人不由沉浸其中。山是一篇立意高远的文章,水是流淌在字里行间的优美辞藻,有了溪水的存在,文章才文采斐然,满目生辉,富有神韵,润泽震撼心灵。

在秦岭山谷中行走,常常和瀑布邂逅相遇。大多数瀑布并不壮观,也缺少“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有的甚至没有名讳,但它们却吸引人的目光,牵动人的神思。山势高低不平,水中巨石横陈,河道弯弯曲曲,造就了山溪的俯冲跌宕。山溪遭遇断崖,与山石相互碰撞,突兀分离,本来融合一体的泉水,急转而下,霎那间变成梦幻般的迷雾,变成蜿蜒盘旋的飞龙,变成银河垂下的布匹,变成横斜而下的白练……临近瀑边,水汽蒸腾,弥漫氤氲,清凉一片。秦岭瀑布姿态旖旎,犹如身姿妙曼的绝世佳人,翩翩起舞;秦岭瀑布韵味独具,犹如一幅幅水墨长卷铺陈,写意优美;

秦岭山溪野涧,给予游人很多乐趣。可以坐在大石上,感受“清泉石上流”,寻得久违的幽静。清澈的水流挨挨挤挤向前奔涌,如同急急忙忙去赶赴一场盛会。水流迅疾,一刻不停,不眠不休,谁赋予了它们力量?溪流的目的地是河流、湖泊、海洋,那里才是它们栖息的家园。在那里,它们才会停止匆忙的脚步,才可以安适徜徉。

在秦岭山溪间可以随意戏水,感受难得的清凉。向水里投掷石子儿,欣赏溅起的水花;任水漫过脚踝或者膝盖,驱除酷热的暑气;在溪边捕小鱼小虾,自由挥洒童真;可以掬水洗面,舒张每一个毛孔;在水里浸泡瓜果,吸取水的凉意;褪去衣物,在水潭中畅游,享受难得的轻松和惬意。溪水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每一个人,与人们在假日尽情相拥。

如果是夏日,伫立在溪边仔细聆听,除了水声,还有各种昆虫的鸣叫。声音最大的数蝉声,它们肆无忌惮地鸣叫,全力以赴证明自我的存在。暮色四合,各种昆虫的鸣声此起彼伏,绵延不绝,水声伴着虫鸣,如同在开一场私人音乐会。

有水便会有草木。秦岭山溪边的草木生长得极不规则,高低错落,大小不均,无任何束缚,无规律可寻,一切遵循本性,一切顺其自然,一切顺其造化。有水便会有禽鸟动物。秦岭茂盛的植被,险峻的环境,是天然的保护屏障。禽鸟动物们在山林间隐藏形迹,躲避着人类的猎杀。它们懂得生存的法则,避祸以求生,远人以求存。它们在山林里筑巢、嬉戏、成长、婚配、繁衍,周而复始延续着种族和生命。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和水作为大自然中两种风格迥异的形态,往往相伴相生。有青山就有绿水,山是蕴藏无尽的宝库,水是最灵动的资源。莽莽秦岭,幽幽山溪,刚柔相济,充满了野性之美,有它们的陪伴,我们此生不再寂寞!

 

乡下的立秋

甘智勇

小暑大暑渐行渐远,夏的气力已大不如前,在粗重的蝉鼓中,初生的秋老虎——立秋,马不停蹄地尾随其后,把暮夏一口吞掉了。

一年四季当中,我最向往的是秋天,因为春天阴雨、夏天闷热、冬天奇冷,而秋日天高气清、月皎云晴。遥想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在这样的立秋佳日,天子会亲率百官到京郊设坛,祭祀白帝少昊和秋神蓐收,以隆重的礼仪迎秋。至宋代,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的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如此盛大的仪典,我看到了古人对于时间的珍视和生命的审美态度,肃然起敬!

“昨夜立秋凉到晓,空斋对月静如宾。”秋一立,气温的态度慢慢软了下去。这时,我总会牵念乡下的秋。村下的秋高远而干净,风细细,云悠悠。阳光依旧温暖而热烈,但到了晚上都能感觉到凉意,如果再下雨的话,那就会更加凉爽了。晚饭后,一村的人几乎都聚集到井边,享受着新秋的晚凉与井水的凉气,一边听老人讲古,一边在月下赏荷。“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这古诗句恰到好处的被唤醒了,如同沉睡千年后开花的莲子,亭亭玉立在你眼前。

乡下的初秋是绚烂缤纷的。田野或晒场,一片金黄,稻谷饱满。山坡上,柚子青、南瓜黄、辣椒红……即将谢幕的龙眼黄中带褐,相邻的石榴红里透黄,弥漫着成熟的味道。乡下的秋风比城里的秋风要顽皮,一刻儿不会闲着,一会儿撩撩荷尖上的蜻蜓,一会儿拉拉草叶的裙裾,一会儿摸摸荷塘的波纹……山雀、斑鸠,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鸟儿玩累了,纷纷落到果树上、鸟巢里。此时,暮色四合,蛙鸣四起。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到人间,其实是世间最美的时光翻动。且不说蓝天上的白云,碧溪里的游鱼,单那“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就让我们回味无穷了,那深邃意境,都是秋色的畅快淋漓的恣肆写意。山林里,深绿色的香樟、淡黄色的银杏、青黄杂陈的梧桐叶……无一不站成了水墨画,在它们周边氤氲的薄霭,平添了几分神秘感与浪漫气息。黄昏时分,晚霞溢彩,东篱把酒。夜色渐浓,近看,清江边的瑟瑟芦荻;远望,南山上的明月一轮……

“空山寻桂树,折香思故人。故人隔秋水,一望一回颦。”此时,我想起故乡水边的那几株桂花树。如果它们还记得去年中秋的以花为期之约,那么待它们香气袅袅娜娜之际,我就要奔回故乡,依偎在它们的身旁。

 

立秋喜迎新秋来

郑贵华

午后的阳光慢慢经过三伏炎夏的炙烤,我最盼望的就是立秋节气的到来。

今日一早,我置身星巴克,掬一杯绿茶,闲看窗外樱花树叶摇曳,只觉恍然如梦。又见路过的上班族步伐从容,女孩的长发在微风的吹拂下,微微向两鬓、耳后飘散,各种花色的裙裾像蹁跹的蝴蝶,绕着她们的膝盖或脚踝飞舞。我不由得想到元代诗人方回《立秋》中的诗句:“暑赦如闻降德音,一凉欢喜万人心。”又到立秋时节了,我的心也莫名地欢喜。

“闻说新秋次第来,先期特地遣诗催。”立秋是秋季的使者,它肩负神圣使命,悄悄莅临人间。刚下凡尘,便急急地把秋的帷幕拉开一道细缝,偷偷地向外瞅了一眼,只见树荫浓密,芳草萋萋。又闻蝉鸣声声,蛙声阵阵。然后俏皮地吐了一下舌头,合上幕布,轻盈转身,飞到宽大的梧桐叶上了。

不知它和梧桐叶说了什么悄悄话,过了一会儿,就见枝头有一片树叶缓缓飘落到地面,而后又有一片慢慢降落,它们分散躺在绿茵茵的草丛里。路过的人们欣喜地说:“看呀,树叶落了,秋天要来了!”这时,树叶挥动扇子似的手掌,“唰唰”地拍起来,为这位观察敏锐的路人喝彩。

失去了威力,地面的暑气也逐渐散开,“秋老虎”没有了强有力的助手,也灰溜溜地躲回去了。正像尹廷高在《立秋日》写得那样:“一叶才飞暑渐收,西风吹来鬓飕飕。清凉入骨皆恩意,寄语人间莫怨秋。”不过,面对如此情意绵绵的秋,我丝毫没有“怨秋”的想法。

立秋后的傍晚,是最令人惬意的美好时光。热气锐减,凉风拂面。我和家人漫步公园,园内树影婆娑,花香怡人。鸭子在清澈的湖水中欢畅地游玩;乌龟伏在凸起的石块上安详地瞅着水面;偶有小鱼跃出水面,眨眼间就不见踪影。幽静的回廊里,老人自带音响和麦克风,大声唱着流行歌曲;开阔的地方,年轻人挥舞着羽毛球拍,阿姨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幽深的小道上,一个小伙子匀速慢跑。待到霓虹灯闪烁,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公园,向家的方向走去。

雨是秋最亲密的伙伴。立秋一到,雨也不请自来。入睡之前,但听窗外“哗哗”的雨声,那残存的最后一丝暖热的气息便被阵阵凉意代替。面对入秋的雨,我没有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的惆怅,也没有李商隐“巴山夜雨”、 “剪烛西窗”的殷切思念,更无陆游卧听风雨、冰河如梦的壮志豪情。我有的只是“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的欣喜和“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的安适。而且伴随着秋雨来临的频次递增,秋才会真正来到身边,这怎不叫人心生欢喜呢?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把它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非常重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到,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的季节就要到了。这对每一个辛勤耕耘的人来说,是多么值得期待。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立秋过后,天更蓝,云更白。每到此时,“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所以,在立秋之际,我激情满怀地恭迎新秋的到来。

 

秋日蒲公英

张晶晶

那天下午,我跑到屋后小土坡去挖蒲公英。刚立秋,晴日里天气虽然还炎热,但比起前一段的酷热,空气里多了一股风的凉意,漫长的夏天终于过去了,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

土坡上,蒲公英如菊的小黄花乖巧地站在锯齿形层叠的长叶中,迎着初秋暖热的日光,尽情地展示着娇美的身姿。部分早熟的花朵,闭合了花瓣,正酝酿着一场绒羽的盛宴,有的已迫不及待地用修长的花茎顶起了可爱的小毛球,在灿烂的秋日中粉妆玉琢地站立着,秋风习习,伞花飞舞,漂亮至极。

“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忧愁和悲伤……”每次看到蒲公英,我总会想起电影《巴山夜雨》的主题曲。小的时候,我也曾像影片中的女孩,满心欢喜地摘下一朵蒲公英的绒球,吹得花絮四处飞扬。那时,我问母亲:小伞兵们飞走了,蒲公英妈妈会心痛吗?母亲慈爱地说:蒲公英妈妈希望她的孩子们飞得越远越好啊!我就想,等长大了,也要像小伞兵们,飞到遥远的地方。如今我已“飞”到与母亲相隔几千公里的地方,每次回去探望,看到她的眼泪流成了河,我儿时的疑问才有了最真实的答案。

关于蒲公英,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蒲公英是花国王最小的女儿,朴实无华的她暗恋着竹国的王子,不幸王子浑身长满黄斑,即将枯萎,蒲公英为了救他,答应了女巫永不再回花王国的条件,从遥远的天山取回雪莲,王子得救,而蒲公英从此过上浪迹天涯的生活,每到秋季,她的种子就随风飘到大江南北。而眼前,正有无数莹色的小绒絮在飞舞,像痴情的少女们,正忙着去追寻那纯洁的爱情。

秋日普照,蒲公英尽情吮吸着阳光的精华,锯齿形翠绿略带红色的叶子长得十分肥嫩,这叶即可做菜也可入药,而根的药效最佳。经过春天的生长,夏天的积累,入秋,正是蒲公英药力最大的时候。我用小铁铲一点一点往下撬,蒲公英的根很长,要围绕根的周围挖一圈,然后把棕褐色的根带出。《唐本草》记载:(蒲公英)味甘、性平、无毒。蒲公英茶入肝经、胃经,清热降火,去肿散结,滋补身体,民间俗称“下火草”。

当我挖了不少蒲公英时,秋日已漫步到远方山顶,收敛了扎眼的光丝,变成了一颗彤红的宝石,一股凉风吹过,莹色伞絮又飘了满眼。秋季的蒲公英,离枯萎的时候已经不远了,仍在不停地播撒着未来的希望。我不禁想起了许多平凡的中年人,他们虽然青春不再,但仍在努力地工作和学习,追求着更美好的明天。

回到家,我把蒲公英洗净,根拿去晒干泡茶喝,叶子被我用盐水焯了,与少许红辣椒、蒜瓣、酱油等佐料一起加油爆炒,成了晚餐桌上清香爽口的美味。

我细细品尝着,不禁想:这秋天的蒲公英真不简单啊!它像平凡的人们,心存美好,播撒着未来的希望;汲取阳光与泥土的精气,长成药根,为人们治病;生叶,供人们品尝……朴实无华的它,竭尽了一生之力,努力生长,最终成就了丰富多彩的自我。平凡的我也要如这蒲公英一样:微笑着生长,温柔地执着,全身心的付出,诠释出自己独特的人生意义。这也是我心中最美的蒲公英。

 

我为爸妈贴秋膘

付景莉

 “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说的是立秋到了,天气渐渐转凉,这时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因夏天天气炎热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身体亏虚,提高免疫力。在我的老家,以前人们贴秋膘大多都是炖猪肉,后来大家渐渐学会了养生,于是就改为炖羊肉了。

以前父母年轻、在老家时,我们家也养羊,后来二老年纪大了,就把羊处理掉搬到县城居住了。那一年刚上秋的时候,我说:“老妈,过几天咱们回老家,我给你和爸买只羊炖了贴贴秋膘吧?” “再过段时间吧,人要贴秋膘,羊也要贴秋膘啊!现在羊还很瘦,一抓一把骨头,没啥肉,等过段时间羊上膘了再买吧!”母亲回答。

农历9月初的一天,我和父母乘车回了老家,我们从三伯家堂哥那里买了只个头不是很大、但挺肥实的小羯子(被骟过的公羊)。堂哥杀羊,我家大哥给他打下手,他们俩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把羊给收拾出来了。堂哥边干活边对我爸妈说:“老叔老婶儿,你们可真有福气哩,都说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咱村嫁出去的女儿有钱的不少,但真正舍得为父母花钱买羊贴秋膘的并不多见呢!”爸妈听了,一脸幸福地笑,并说我不但给他们买羊,还经常给他们钱,并经常在网上快递给他们买衣服和好吃的,堂哥听了羡慕不已。但他们的谈话却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我觉得孝敬父母是每个做儿女的都应该做的啊,这没什么,我们小时候,他们辛辛苦苦、省吃俭用地养我们,现在我们长大了,能独立了,父母却老了,我们为他们做点事自然也是应该的啊!

我先淘米,蒸上米饭后,将提前留出来准备炖的羊肉洗净切成小块,然后用干柴点着炉灶烧上半锅水,待水开后,把切好的羊肉放进去焯去血水后捞出,倒入炖锅中,将带皮生姜和大蒜瓣儿拍扁,辅以酱油、大枣、陈皮、大葱段、八角和花椒盒一同入锅,加入适量的水和盐,滴入几滴白酒搅匀。火一直烧得很旺,已经开锅有一会儿了,这时母亲对我说:“不要继续添柴烧大火了,要渐渐减成小火。”我问为什么?母亲说:“紧锅粥,慢锅肉,熬粥开始要用急火,但炖肉要在开锅后用小火慢慢熬炖,到时肉质才更细腻、鲜美、好吃啊!”我不禁感慨,这就叫“慢工出细活吧!”

于是,我按母亲的教法,渐渐减少往灶里添柴。大约多半个小时后,我不再往里添柴。待灶里的柴燃尽后,用余下的熟火又慢炖了大约一小时,出锅前几分钟,撒上一把枸杞子搅匀,肉就算炖好了。

这时,其他人的活也都干完了,于是各种饭菜都盛上桌,开吃。只见父亲边喝着羊汤、吃着香喷喷的羊肉和羊下货,边说摸不着后脑勺,母亲的眼睛也笑得眯成了一条缝。看着爸妈高兴的样子,我的内心无比幸福。

眼下又到了秋季,又该“贴秋膘”的时候了,可惜父亲已经不在了,但我还是打算过几天回老家,给母亲再买一只羊,让母亲瘦弱的身体再贴贴秋膘,只有母亲的身体好好的,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中秋“估膘”

白群

 “估膘”是过去的中秋节时,盛行于我的家乡陕西省丹凤县龙驹老街的一种游戏。这个游戏,源于以前的中秋节好多家庭都是买不起月饼。因此吃罢晚饭,家家都会烙一些糖酥饼来代替月饼,当地号称“坨坨馍”。用炒熟的核桃仁、花生米、芝麻、陈皮、加上黑糖或是白糖做馅料,用发面做饼皮,包成包子形状再擀平呈圆形,放到平底锅里烙熟就好了。因为大家都有这个习惯,所以街边卖锅盔馍的老板为了提高他坨坨馍的销量,就奇思妙想地发明了这种游戏。

“估膘”顾名思义就是估计肉膘的重量。在中秋节的晚上,卖锅盔的老板们会切下一块不到一两的猪肉用竹竿挑在半空,放在一百瓦的灯泡前,然后喜欢估计重量的一些人就会围过来,在这里用一个坨坨馍的价钱买一张小票,写出自己估计的那块肉的重量。每凑够十个或是二十个答案就可以将肉拿下来称出肉的重量,谁的估计准确谁就是获胜者。奖品自然就是坨坨馍,奖品的数量是和参与者的人数一致的,如果两人同时估对自然将奖品一分为二了。一轮结束后就再挂一块肉开始新的竞猜,直到没有坨坨馍为止。这样一来,卖锅盔的老板不但卖出了自己的坨坨馍也给大家增添了一些节日的乐趣。

中秋节那天吃罢晚饭,家家户户就开始用提前准备好的食材烙坨坨馍。等夜幕降临,皓月当空时,人们便三五成群的聚集在有估膘游戏的锅盔摊前。

记忆中,大石桥的张家锅盔生意最好,他家的坨坨馍因为加了油酥面卖相特别的好,外面翘着一层层酥皮,色泽鲜亮,味道自然也最好的。因此,每年中秋夜他家摊上的估膘人数最多,也最热闹。我家隔壁的孙叔叔当时就是估膘高手,一吊新肉膘挂上去,他总是双手交叉抱在胸前,歪着脑袋,左看看又看看,然后再点点头,胸有成竹似的把自己估计的重量写在纸上,他估出的数基本都是最接近的。每年,他都会赢得好几十个坨坨馍,很是让人羡慕。

那时的中秋夜,整条老街都弥漫坨坨馍的香味,明月高照着欢乐的人们,大家围在一起喊着:“八钱,九钱……”一个小小的游戏使老街的中秋夜充满了感叹声,惊呼声,热烈的掌声和欢乐的笑声。

现如今的中秋节,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月饼,可母亲依旧保持着烙坨坨馍的习惯,遗憾的是再也看不见老街“估膘”情景,听不见那时的欢声笑语了。

 

一树秋梨香

周雪凤

 老屋门前有一个小山坡,傍着山坡,长了几棵梨树。秋风徐来,稻子金黄时,梨果也熟了。

在秋天这个充实而浪漫的季节里,满目的金黄、明媚的翠绿、动听的鸟鸣,和那成熟的果子,都是让人赏心悦目的风景。

梨果高高地挂在树枝上,金黄橙亮。梨香远远地被风送来,沁人心脾。秋阳透过梨叶的缝隙撒下来,光影在清凉的秋风里摇曳着。那种舒缓的画面里,总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静美,一份恬淡的情怀。

回想起春天时,一树雪白的梨花飘落在青青的山坡上,芬芳弥漫、圣洁清雅,美不胜收。那朵朵梨花,如今已化作颗颗香甜的果实。

父亲取来木梯,朝着梨树的方向走去,我拿着竹筐,跟在他身后。成熟的梨果仿佛在枝头向我们遥遥招手,想迫不及待地被我们捧入手心。走在收获的路上,处处都是快乐,心情也是舒畅的,浓郁的果香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刻骨铭心。

梨树长了很多年,再也禁不起采摘的人攀爬,满树的果子有些沉,压得它像一位驼背的老者。“好多梨呀!好香的梨!”一树树果香,一声声赞扬,全是丰收带来的发自内心的欢喜。

父亲踩着木梯摘梨,爬上爬下,反反复复也不知疲倦。木梯绕着梨树周围一点点挪动,梨一颗颗被采摘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摆放在竹筐里,不一会儿就收获了满满一竹筐。

沐浴着秋阳,伫立在梨树下,欣赏秋天的田野,梨果在阵阵鸟鸣和烂漫的山花的陪衬下,显得更加娇美诱人,让人垂涎欲滴。丰硕的梨果是秋天送给我们的厚重的礼物。

在我幼时,山坡上的这块地里全种的农作物,还没有这几棵梨树。那时村里人多,土地少,土地拿来种果树有些“奢侈”,我家除了屋后种了三两棵橘树,就再无其他果树。母亲颇爱吃梨,每到秋收时节,父亲总会去邻村的梨园里买些梨回来。

那时每次从镇上回家的途中,会路过邻村的梨园。一到梨果成熟,梨园里热闹极了,来买梨的人络绎不绝。从主人家手中拿过篮筐,自己采摘、过秤,满载而归,那是一种朴实的喜悦。

记忆中的那片梨园不知何时不见了,那阵阵梨香,满园欢笑,留在村庄发展的印象里。

后来,父亲在山坡上种了这几棵梨树,每到秋收时节,父亲从山坡上劳作回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梨递给我,说“尝尝,熟了没有?”总是带给我甜甜的惊喜。梨熟了,我们就约定个时间去采摘。

我看着这一树丰收的喜悦,望着长天的远方,内心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感恩。秋梨熟了,果香悠然……

 

(责任编辑:洪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