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文化视野(10月2日)

【芬芳文苑】

华夏文明的曙光(8)

——良渚文化

洪田

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时间进入公元前3300年-前2000年的时候,在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化群体——良渚文化。这一时期,正是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

良渚文化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其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迄今似乎还没有定论。如果从两个文化体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出现的时间顺序考察,我们很难排除河姆渡文化影响了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一可能。

良渚文化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化成就是其精美的玉器,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琢制的玉器尤其引人注目,数量繁多,品种丰富,雕琢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玉器上的纹饰主题主要是神人兽面纹,或许表现出良渚先民“天人合一”的思想信仰。在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或许是中国文字的重要来源之一。

良渚文化的陶器不如玉器那样惹人注目,但也有自己的特色。早期陶器以灰陶为主,也有少量的黑皮陶。器形包括有鱼鳍形足的鼎、袋足、镂孔豆、贯耳壶、球腹罐、附耳杯、附耳、大口圜底缸等。晚期陶器以泥质黑皮陶较为常见,并有薄胎黑陶,器形有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贯耳罐、侈口圆腹罐、簋、大圈足盘、宽把带流杯等。良渚黑陶和龙山黑陶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是很值得考察的问题。

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已相当发达,稻谷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犁耕是良渚文化农业耕作的主要方式,在许多遗址中都发现了当时使用的石犁。从河姆渡时期的耜耕农业发展到犁耕农业,是中国古代农业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变革,为夏代以后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良渚文化手工业也有很高的成就,除了玉石制作、制陶工艺以外,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良渚遗址区内有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迄今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有学者推断,这座古城应该是良渚时的首都。

良渚文化的分布以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为中心,其影响力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因此,有学者认为“良渚国”是和当时黄河流域黄帝所统辖的部落联盟并存的东部邦联国,即以蚩尤为首的国家。历史上黄帝和蚩尤之间的竞争,是这两大文化集团的竞争。这一假说是否属实,还需要更多证据的支持。

良渚文化之后,是和中原夏商时期同期的马桥文化,并最终演变为后人熟知的吴越文化。吴国的开国君主,是周朝王室的成员,是周文王的两位伯父,《史记》中有详细的记录。当周武王一统天下,大封诸侯的时候,曾经作为黄河文明旁观者的吴越文化,正式融入华夏文明的浩浩长河!(2020年9月)

【作者简介】

公众号照片

本名王宏田,字广成,山东省龙口市人,博士,生命科学研究者,文史哲探索者,诗人,专栏作家。历任/兼任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附属医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主席;“七天文学社”社长;中、英文编辑和审稿人;等等。迄今已经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科技、文艺专著数部。

 

【鹏翔万里】

报修

贺鹏

进入楼道,一片漆黑,我使劲跺了跺脚,灯没有亮起来,我又用力咳嗽了两声,灯还是没有亮起来——

坏了,楼道的声控灯坏了!

慢慢挪到电梯口,在墙上摸了好几把,才摸到电梯按钮,按了一下,电梯门开了,我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走进了电梯。

进了家门,我拿起手机想给物业打电话报修,但犹豫了一下又放下了手机。

这栋楼是二十层的独栋高层,每层住着十户人家,这么多人,一定会有人报修的,我干嘛要多管闲事呢?

第二天、第三天,直到不知道是第几天了,楼道仍然黑乎乎的,进出的人还是只能摸着黑慢慢挪动着脚步,楼道内天天弥漫着一堆又一堆的抱怨声。

那天蹓弯回来,我下意识地伸前手臂,深一脚浅一脚地往电梯口移动,没想到伸在前面的手碰到了前面一个女人的后背,那女人尖叫了一声,我不好意思地直给对方道歉。

对方并没有呵斥我,只是对物业又一顿抱怨。

我说物业可能不知道我们楼道的灯坏了。

那女人就说,全楼住着二百多户人家,难道没有一个报修的人?

瞬间,我只觉得自己的脸上火辣辣的,但转念一想,你不是也没有报修吗?

出于礼貌,我还是随意呵呵了几声没有再说话。

说话间,电梯到了,从电梯上下来不少人,大家七嘴八舌,都说这么多天了,怎么就没有人报修呢?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好久,物业终于派人来维修了。

人们站在楼道纷纷指责物业维修人员,这么久了,你们怎么才来维修?

维修人员边干活边说,不管坏了什么,大家都要及时报修,我们在接到报修后会第一时间进行维修的。这不,两小时前,一层2号的老李给物业报了修,我们不就马上来维修了嘛!

一层2号的老李?

不会吧?

怎么可能?

物业维修人员从上衣口袋里掏出维修单,顺手递给我,我仔细一看,报修人一栏,的确写的是一层2号老李的名字。

我把维修单递给大伙看,大伙看完,都不说话默默地走开了,我也觉得怪不好意思的,悄悄离开了。

一层2号的老李,全楼人都认识,他是这栋楼唯一一位盲人。

【作者简介】

贺鹏照片

贺鹏,中国呼和浩特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特邀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家;出版过《怪病》《寻找自己》《你是好人》《天堂背后》《贺鹏微型小说选评》《老鼠娶亲》等微型小说作品集以及多部报告文学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以及不同国家出版的许多版本图书;有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个语种进行传播;应多个国家邀请,多次出席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2018年12月在印尼举办的第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上,荣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40年贡献奖。

 

【种玉蓝田】

心痕

蓝狐

那一刻,我的心尖,隐隐地痛了一下。

随即,又平静下来。

只有山风,悠然地,顺着山势,一波一波地,哼着歌声,掠过。

我原本是要试着听清它们的唱词的,可偏偏那一声悄然的响动,让我的心,我的心尖,开始了疼痛。

那不是常规的痛呢!常规的痛往往自下而上,或是连接成片,再或是从心壤的某一处骤然而起,直至覆盖了整个心胸。

但这次不然。

准确地说,它是自上而下,由一个点起始,尔后突然下划,并随即加速,以绝对线性的、分蘖的、裂帛般的轨迹,瞬间令一颗完整的肉心痛作了两瓣儿!

心神的反应,俨然也赶不上它的急速。

于是,很快,我重又归于了平静。

只是,我此番的平静,应是在完整的心被一种绝非轻易听到的尖啸,割裂了……

这一处山野,我实则已经登临了数次。单单在深秋时候,也同样不止一次来此驻足,或依着山岩,或傍着树干,一面凝眸望远山含黛,一面屏神听林涛唱和。每每至此,靛青的山,裹挟着墨绿的歌,常常会让我的心胸陡然生发出壮怀激烈的情愫,及至心绪涵淡,意念阑珊,最终总是会酿出半杆红瘦的词,两叶绿肥的诗。

自然,这般的情状,总归会叫人好生怡然好生惬意的。但是,无论如何,这内心,则绝不会痛。

然而,就在刚才,就在那一声悄然的响动过后,我的心尖,意外地,痛了。

痛得四分五裂!

我清楚记得,那会儿,小雅和郎正不知疲累地攀援着九曲回廊,他们发出的得得声响,混淆着照相机的快门的响动,不住从回廊的上端,滚落下来。可是,我并不在意。秀秀站在离我不远的高处,先是四处打量,继而开始凝神端详起一片落在扶手上的叶子,她专注的神情甚或超过了叶子对于栏杆的依附。我朝她看了两眼,低头,慢慢转过身来……就是在这个时候,这个瞬间,那个悄然形成的响动,开始从高处发出了第一个切分音。

“咔哒……”

俨然像是一支恢弘交响的呈示部,第一组音符的设计,很从容,也很坚决,让人立时可以断定,展开部一定会是宏大的、激情的、震撼的。

“嘶……哒哒……嘶哒哒……”

我开始缓缓地闭上双眼,同时耳孔洞开,心灵的磁盘随即快速转动起来。我是要用心,收录了这绝美的深秋的异响的——哦不,不是异响,是奏鸣啊!

“……嘶哒哒……哒哒哒……哒嘶哒嘶……嘶……哒哒哒……”

我的眼泪,从微合着的眼角,慢慢,流淌出来。我的嘴唇微微颤抖。我的鼻翼舒张,可是我不想再呼吸。我只要听,只要听,只要听。

听。

“……嘶……哒……哒……喥。”

就这样,那让我的心尖,陡然生痛的奏鸣,休止了最后一个音符。整个过程,很短,又像是很长。很短,是说它只在我转身的瞬间便已完结。很长,则在于它一经奏鸣,整个山川林莽便随之开始了和鸣。那足以响彻了整个晚秋时节,足以引领了万卷林涛的轰鸣,恰恰正是因了这一点精妙的引吭,铺排了千山万壑的齐喑!

那是一枚叶子,从高高的枝杈上滑落,一边眷恋地拍着身旁伙伴们的肩膀,一边用力地划破致密的空气,以极其壮美的吟唱,执着地扑倒在母亲的脚下。

然而,让我的心绪尤为难以平复的是,这世上有多少叶片,便会撕裂出多少秋风里的忠魂——它们,纷纷划落于母亲根柢时的划痕,确乎早已经编缀成了一张张至真至爱的情网,在山野之间,伴着林涛,高唱着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爱。

【作者简介】

蓝狐

蓝狐,本名任东升。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作家协会理事,现为抚顺矿工报社副总编辑。作品散见于中國《星星》《读者》《作家报》、美國《侨报》《华府新闻日报》《新大陆诗刊》、加拿大《七天报》《华侨时报》《环球华报》、瑞典《北欧时报》、澳大利亚《当代国际汉诗》等国内外报刊,多次获得国际、国内诗文赛事奖项,出版有诗集《诗之鹤》、散文集《鎏金的典藏》、长篇小说《粉足》《炼狱1929》等多部专著。

 

【杨柳依依】

庄稼不收年年种

杨邹雨薇

一个人在省城漂泊,心里最牵挂的还是几百里之外的家乡,包括家乡的亲人,家乡的事物,还有家乡的山水。因此,打电话发微信问候就成了我的家常便饭。父母住在城里,可以视频。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舍不得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乡下,舍不得那绿油油的菜园,加上老人们不会用智能手机,除了双休日父母回家探望他们,我可以借机会跟老人家视频,平时,我只能打电话回去问候。

半个月前,打电话回去时,爷爷高兴地问我:“孙女啊,你猜我今天跟你奶奶干什么去了?”我说:“这还用说?还不是去菜园种菜了嘛!”爷爷说:“对!你猜我们种了什么菜?”我一听,就懵了,因为我对农活不甚了解,真的不知道什么时节种什么菜。就在我思考时,奶奶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薇薇,你爷爷喜欢卖关子,还是我告诉你吧。我们种了好多辣椒、茄子和豆角,就在河坡上的那块地,挑水方便。等一两个月你们回来,就有很多好吃的蔬菜了。你不是喜欢吃辣椒豆角干炒五花肉吗?等到你回来过端午节时,让你吃过够!”我一听,连忙说:“好!好!好!还是爷爷奶奶疼我,知道我爱吃什么。”挂了电话之后,我心里美滋滋的,好像马上就能吃到爷爷奶奶种出来的新鲜蔬菜了,好像看见爷爷奶奶在为我晒豆角干,马上可以吃到辣椒豆角干炒五花肉了,甚至差点为此垂涎。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接下来就是十多天的降雨,尤其是有两天的暴雨,导致河里涨洪水,淹没了部分菜园。爷爷奶奶种豆角的那块地因为地势较矮而在劫难逃,那些原本长势很好的辣椒、茄子和豆角,被洪水浸泡了将近一个星期,全部报销了。开始我还没有想到,只是看见一些亲友们发微信朋友圈,说老家那里涨水好几天了。后来跟父母视频,才得知洪水给乡亲们造成的损失,于是,马上打电话回去给爷爷奶奶。哪知道,爷爷接到我的电话,十分开心,大笑不已。我十分惊讶,问:“爷爷,涨洪水了您还高兴?”爷爷说:“涨不涨水,是老天爷的事情,我们管不着,也奈何不了。只要我听到孙女的电话,就特别开心。”我问:“这次涨水是不是把菜园给淹了?”爷爷说:“是的,我们种的菜被淹死不少!”我吃惊地问:“那怎么办?”爷爷说:“没办法,人算不如天算。不过,没关系的,俗话说得好‘庄稼不收年年种,总有一年好收成’。这次被淹了,我们想办法补种。如果不行,明年再种,只要我们坚持,总会有丰收的时候。”

“庄稼不收年年种”这句话,我听爷爷说过多次。后来,父亲子承父业,也时常对我说这句话,留给我的印象很深。

记得小时候,村里还有一些稻田,家里种水稻。爷爷奶奶从街上一个熟人那里买的糯谷种,种了三分多田,计划用来酿酒并包粽子。插田之后,爷爷奶奶经常去精心伺候,几次施肥并时常灌溉,保证水稻不被干死。结果,到了收割的季节,原以为糯谷产量会有三四百斤的,哪知道晒出来的糯谷,总共只有一百来斤,碾出来的糯米不到六十斤,气得帮忙收割的叔叔接连发牢骚:“老爸老妈,你们种的不是糯谷,而是瘪谷(空谷)!”爷爷说:“原以为熟人卖给我们的肯定是好种子,哪知道会弄成这样。我们生气也没有用,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任你抱怨多久,也不会有糯谷出来。算了吧,庄稼不收年年种,总有一年好收成。估计买种子的人也跟我们一样上当了,因为他只是倒卖,而不是亲自育种的。”

第二年,爷爷去另外一个经销商那里买了糯谷种,换了一丘田种,结果迎来了大丰收。

我读书时作文成绩不错,长大之后,爱上了文学创作,在本地颇受关注。其实,我在校时曾遭遇过不少挫折,投出去的文章石沉大海,以致高考时一度想报考音乐或节目主持专业。父亲说:“做主持人要多才多艺,知识面宽,就目前来讲,你还有一些欠缺。我看你的根基还是在于文学创作,目前发表作品少,主要是缺少思考,作品少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观点。庄稼不收年年种,只要你坚持写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为了应证他的观点,他还托师大的教授友为我做了测试,否定了我的“邪念”。此外,他还将我的作品转给几个报刊编辑。后来,我的作品就越发越多,自己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如今,回首自己所走过的路,我越来越感觉到“庄稼不收年年种”这句话的质朴,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力量。特别是在人生的奋斗初期,我们可能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迷惘,好像努力了很久还没有看到什么希望,以至于改弦易辙,结果一事无成。其实,只要我们再坚持一会儿,再奋力前行一下,就可能迈上金光大道,走向成功与辉煌。

【作者简介】

2019120800

杨邹雨薇,女,1997年出生,湖南永州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长沙某国企。自小学五年级开始在公开刊物发表文章,有文章多次获全国、省、市、区征文(比赛)大奖,有文章被多种报刊转载。已在《中国文化报》《中国建材报》《湖南日报》《永州日报》《衡阳日报》《常德日报》《清远日报》《毕节日报》《北海日报》《黔西南日报》《张家界日报》《邳州日报》《甘孜日报》《湖南工人报》《江苏工人报》《民主协商报》《长沙晚报》《河源晚报》《边城晚报》《衡阳晚报》《加拿大七天报》《苏里南中华日报》《散文诗》《创作》《青少年日记》《少年文艺》《作文周刊》《民主》《散文时代》《湖南散文》《丹荔》《潇湘》《永州文艺》等报刊发表过文章约300篇。

 

【素口素心】

文旅部发声:重点加强对脱口秀等节目监管

——论脱口秀的“红”与“黄”

李愫生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通知》。通知指出,强化重点演出类型监管。对沉浸式演出活动,要加强演出全流程审核,防止出现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及渲染血腥暴力等内容。对小剧场演出活动,要重点加强脱口秀、相声以及先锋话剧、实验话剧等语言类节目的内容审核和现场监管。

脱口秀因为轻松幽默、形式单纯、进入门槛低、方式新潮,能有效缓解精神压力,近年来愈加蓬勃发展。网络脱口秀节目竞争也日益激烈,明星、主持人、学者、商界精英等纷纷入局。虽然脱口秀节目在形式、创意等方面不断创新,但始终未脱离低俗化、娱乐化的路径,一度充满“黄、暴、污”。国内很多脱口秀节目就因为“黄、暴、污”被下架。有些脱口秀演员为了吸引听众,不乏黄段子、隐私、人身攻击等擦边球内容,有些段子甚至露骨。过度低俗化、娱乐化让脱口秀失去了作品的品质,一些大尺度、重口味的劲爆噱头和花哨话题,对社会的文化环境造成污染。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何创作出真正的文化艺术精品,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要探索的课题。优秀的脱口秀作品已然屈指可数。脱口秀文艺表演团体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脱口秀作品。

在目前嘈杂的语言环境下,脱口秀不应该哗众取宠,只懂“黄、暴、污”,更应该有一些“红”的正能量的传播。脱口秀达人蔡志鑫说:“让脱口秀和社会风气教育、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接轨,抓创意、推IP、建平台、出精品、育人才、创品牌,强力推动脱口秀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跨界发展。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在社会中传递正能量。面向世界,‘脱’好中国故事!”他坚持在走“中国红”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文艺工作者应该坚持人民至上,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脱口秀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想要进入到主流的艺术行列,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脱口秀是自我表达和自我发现的艺术,它是好笑的。不过脱口秀作品想要出圈,还需要借助于作品内容的社会性与公共性,对社会公共文化产生有益服务和推进。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廉价的笑料很多,“黄、暴、污”只能逞利一时,真正缺少的是有内涵有价值的“红”扬正能量的作品。在这方面,郑州脱口秀俱乐部已经走在了前列,用智慧、雅痞、知识相结合的幽默方式,逗乐卖萌,传递快乐与正念!

文艺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很大。脱口秀文艺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始终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永远服务人民,深学笃用,担当作为,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李愫生1

李愫生,原名李钢。80后,出生于河北邯郸,现居郑州。知名情感作家,文化策划人,媒体主编。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首届河南青年作家30强。曾在《读者》《青年文摘》《世界文艺》《小说月刊》《短篇小说》《雨花》《芙蓉》《散文选刊》《诗殿堂》(美国)《国际日报》(美国)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作品。有部分作品被改编、搬上影视屏幕。出版小说集《在喧嚣的世界,安静地爱》。

 

(本栏目由加拿大“博大集团”冠名赞助)

(责任编辑:洪田)

 

———汇聚八方英才,创建优秀写作园地,我们一直在携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