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经济大省辐射带动力 习近平再释新质生产力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当下的政经热词。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阐释了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为”与“不为”。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再聚焦,再到这次全国两会上深入阐释,不到一年时间,习近平从概念认识到实践方法论,渐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出论述。 对于何为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曾凝练概括,“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外媒评论认为,这一概念将为中国加快经济转型带来新的动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这次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划出的这些要点无疑都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密切相关。 这些要求也见诸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任务的第一项,正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涵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具体领域。 有外媒解读称,通过这一份事关未来的施政安排,可见中国希望利用高科技和技术革命突破来催生生产力。 今年全国两会之前,众多省市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也都提及“新质生产力”,各地召开“新春第一会”进一步予以部署,从东南沿海到中西部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各有侧重。 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为”?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立足一域,放眼全国,强调“因地制宜”这四个字。 同时,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否意味着放弃传统产业、是否要搞一种模式,外界仍有一些疑问。习近平在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后,话锋一转,强调了“不为”。 习近平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通过讲清新质生产力和传统产业间的关系,明确“有所不为”,有利于各地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他还强调,江苏要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同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去年,习近平在江苏代表团点题高质量发展。如今,习近平在江苏代表团阐释新质生产力,也让外界更好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评论指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为”与“不为”,也正是中国对未来发展谋划的审慎思考。

(两会观察)中国精准发力再挺民营经济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刘亮 张杨彬)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直面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挑战,作出多项部署。观察认为,中国持续力挺民营经济,“精准”二字是一大亮点。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连续出台多项重磅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护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在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看来,这些措施可谓“对症下药”,体现了政府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和扶持。解决上述问题将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多便利和保障,有利于增强民营企业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富通集团董事长王建沂今年带来的建议,聚焦加快立法为民营经济护航。他表示,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有助于稳定民营企业家发展预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民营企业发展遭遇的困难之一是生产要素保障不足,特别是资金压力大。“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被写入此次政府工作报告。 有关举措已在持续出台。去年11月底,中国人民银行等8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推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今年初,中国多部门又联合发文,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分型分类的“精准滴灌”政策帮扶。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图为北京一户外大屏播放开幕会。 中新社记者 赵文宇 摄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观察到,部分民营企业在创新投入等方面出现一些困难,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有助于促进企业稳健发展和扩大就业。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任端平表示,实施分型分类,有助于个体工商户感受到政策红利,不同成长阶段的个体工商户可享受到更贴近需求的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这尤其受广大中小企业关注。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丁金学介绍,在一般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中,物流成本占比约三成。降低物流成本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企业利润空间,降低民营企业负担,为民营企业发展纾困。同时,此举还能够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民营企业的市场进入能力和公平竞争能力。 李锦称,拖欠企业账款,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非法现象,给民营企业带来很大负担,影响民营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严格执法,防止权力滥用和随意执法。同时,需制定更加完善的规章制度,对相关行为进行明确禁止和处罚。

(两会访谈)张云泉:“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

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深化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AI)相关表述引起关注。这几年,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大模型层出不穷,掀起人工智能热潮,有业内人士认为,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人工智能将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人工智能+”?中国如何抓住新一轮AI热潮机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讲述了他对人工智能“热”的“冷”思考。 当前,人工智能被视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张云泉指出,与上一轮得益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热潮相比,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工具,技能更全面,应用范围更广,它能取代部分脑力劳动,落地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劳动力短缺的行业,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 2023年7月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开幕。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人工智能对生产力的解放让部分人担心自己的工作被取代。对此,张云泉表示,从历史来看,生产力革新可以极大促进社会发展,短期内会带来一定冲击,但我们可以提前准备,缓解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让人们学会与人工智能“打交道”。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人工智能+”一词,张云泉表示,新概念的提出体现了国家对未来人工智能普及推广和应用的重视,将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他认为,“人工智能+”主要是基于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落地应用,从而提升产业自动化水平,降本增效,促使数字经济再上新台阶。 面对人工智能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如何更好地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对中国而言,我们需要在这一轮浪潮中突破算力瓶颈、寻找创新机会。”张云泉说,当前的大模型技术与中国过去钻研的路径并不相同,这条新赛道对算力的要求更高。 张云泉建议,一方面继续研发国产GPU,另一方面,可借助中国在超算领域的优势,将超算技术应用于AI领域,虽然运行成本较高,但可以更快地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2023年8月26日,中国首部人工智能题材舞剧《深AI你》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谈及对未来人工智能世界的畅想,张云泉表示,过去几十年,人工智能产业经历了多次起落,有欢呼也有质疑。这两年涌现的大模型大大提升了智能水平,“可以说是我们距离通用人工智能最近的一次。” 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将是什么模样?张云泉说,相较于只具有下棋、画画等特定功能的弱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将具备人类同等智能,甚至超越人类智能,可以像人一样思考,通过各种测试。 一直以来,会像人一样思考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出现的话题备受关注。张云泉认为,目前涌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主要靠大数据训练,模拟人类行为。要实现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还需搞清人的意识和情感是如何产生的等根本问题,Sora、Gemma等将人工智能推到较高水平,未来通用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过人类,目前难下定论,还需进一步研发。 虽然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何时到来还难以预测,但是下一轮通用人工智能浪潮的研究方向已形成科学界共识,即具象人工智能。“现在解决的是大脑的问题,未来要解决手和脚的问题,洗碗、扫地、照料……这些事情在未来机器人都可以做。”张云泉说。

(两会访谈)罗布央宗:我从“莲花秘境”墨脱来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在宾馆见到罗布央宗时,她正和其他全国人大代表商量修改自己的参会资料。“我从有‘莲花秘境’之称的西藏林芝墨脱县而来,从小在雅江边(雅鲁藏布江)、田野里长大,参会搞文案确实压力不小。”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墨脱村委会副主任罗布央宗对中新社记者说。 3月4日晚,入驻北京京西宾馆的门巴族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林芝墨脱县墨脱村委会副主任罗布央宗。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墨脱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是中国最偏远的地区之一。2013年10月,历经数十年屡毁屡建的扎墨公路(波密县扎木镇至墨脱)实现通车,墨脱终于摆脱了不通公路的历史。 罗布央宗是门巴族,“我们家有六兄妹,我排行老五,有四个哥哥和一个弟弟。”罗布央宗说,扎墨公路通车前,墨脱被称为“高原孤岛”。 2023年12月19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全貌,画面下方区域即为墨脱村。(无人机画面)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那时墨脱人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憧憬。她回忆,大约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自己和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徒步6天,去往米林派镇方向背课本进入墨脱,“那时很期待看到墨脱外面是怎么样的,很兴奋,我兜里还揣着家里给的100块钱(人民币,下同),准备在派镇买些东西”。 罗布央宗说,去的时候还好,只是带着一些干粮,回来时要背40斤课本,加上自己买的一身衣服、一双鞋子和家里需要的日用品,总共50多斤,老师带着一群孩子翻山、走雨林,穿越蚂蟥区和泥石流区。 “从派镇到墨脱的后半程我的脚磨出了泡、破了,很痛,边哭边走。”她说,返程也走了整整6天,一群人才终于到达墨脱。 2023年12月22日晚,一位儿童在墨脱县莲花书屋翻阅画册,据悉该书屋有图书上万册,是西藏最大的县级书屋。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罗布央宗六兄妹中,只有她的四哥和六弟接受过高等教育,而三哥和自己都是中专辍学,“家里孩子多,担子都压在父亲肩上,那几年我们家比较困难”。她说,作为墨脱人,内心无比感谢扎墨公路通车带来的改变:孩子们不用当背夫了、也不会再辍学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开始,墨脱相继在福建、广东的援助下推广茶叶种植;2014年罗布央宗去往两地学习采茶、制茶技术;2015年,墨脱村产出的茶青开始带动村民们现金收入增加…… “我家有七亩茶田,我们村茶田多的家庭在行情好的年份,茶青收入可以高达七八万元。”罗布央宗说。 墨脱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并存的典型立体气候带,雅鲁藏布江云海翻腾、果果塘大拐弯气势雄浑、高山瀑布随处可见。 如今,随着墨脱公路日益通畅,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罗布央宗希望墨脱的旅游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自己也将努力带动村民们积极投身旅游经营,拓展现金收入来源。 墨脱地处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今年罗布央宗联合其他人大代表共同提交了一份关于规范游客进入墨脱的建议,“我们希望更多的墨脱人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也希望旅游发展以生态保护为前提”。

(两会现场)王永澄代表:用指尖“阅读”政府工作报告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王永澄代表:用指尖“阅读”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谢雁冰 梁晓辉 指尖划过起伏的盲文点字,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的王永澄,一字一句地“阅读”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履行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参会。他们当中,王永澄是唯一一位盲人代表。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用手指阅读盲文版大会文件。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今年,是王永澄履职的第二年。在去年为他提供无障碍服务的基础上,今年大会首次为他制作了盲文版会议材料。 “说心里话,这样周到细致的安排给履职提供了很大便利,我感受到了温暖与尊重。”王永澄有感而发。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他常常下意识地将“说心里话”挂在嘴边。 “说心里话,盲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不少困难。” “说心里话,我要让更多盲人兄弟姐妹的需求被‘看见’。” 作为一名特殊的代表,王永澄深知盲人的不易。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用手指阅读盲文版大会文件。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1985年,18岁的王永澄意外双目失明,从多彩的世界突然置身黑暗。但苦难并没有磨灭王永澄的意志,他克服重重困难学习盲文、针灸、推拿,一步步成为盲人医疗按摩主任医师。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此后的王永澄立志带动盲人自立自强。他先后创立盲人中医推拿保健所、福建省海峡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免费培养了数千名盲人按摩师。 这一条不容易的路,王永澄走了近40年。 今天,除了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外,王永澄还是中国残联副主席、世界盲人联盟亚太区按摩委员会主席。但王永澄说,他的初衷依然是想为残疾人说出“心里话”。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履职第一年的王永澄围绕盲人就业、教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议题提交了4份建议,其中就包括建议为随班就读低视力学生出版大字版教材。 2023年5月,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到福建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调研,面对面听取王永澄的意见。6月,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表决通过,王永澄所提建议被吸纳进法律当中。 “得知建议被采纳,我激动了好几天。作为一个从基层走来的盲人,能够参与到国家立法,非常感动。”王永澄说。 随着法律施行,2023年秋季学期,13种大字版教材陆续出版,王永澄接到了全国各地多位低视力学生家长打来的感谢电话,让他的履职备受鼓舞。 去年11月,他还收到了立法机关制作的4份盲文版代表建议答复。这段“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经历,让王永澄对履职更有信心。 过去一年,王永澄只要有空就调研、学习,收集残疾人群体反馈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也通过写信、座谈等把“心里话”分享给他。 今年全国两会,他带着两份新的建议,来到北京。 在第一份建议中,他呼吁市级以上建立残疾人的养老示范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设专门针对失能和残疾人群的专业养老院,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尽量延续残疾老年人原本的能力。 “残疾人入住后能打牌、下象棋、做理疗、听音乐,肢残人和盲人也可以成为‘黄金搭档’互相照料,更有尊严、更加体面地度过老年生活。”王永澄说。 第二份建议,来自于他长期在福建生活的观察。“在台湾地区,残疾人被称为‘身心障碍者’。相对于其他人群,残障台胞赴福建的比例相对较低。” 他建议,由中国残联牵头出台支持海峡两岸残疾人事业融合发展的具体政策文件措施,逐步实现在闽残障台胞与本地居民同等享有各项普惠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在王永澄心中,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是一条“很长的路”。他会尽己所能让残疾人的“心里话”,被更多人听到。

(两会速递)林毅夫:民营经济仍有无限机会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夏宾)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4日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不存在“打压民营企业”,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民营经济仍有无限机会。 “如果说我们对民营企业有打压的话,怎么会中国现在发展最快、出口表现最有活力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呢?”林毅夫指出,在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上都很有竞争力。 对于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他表示,其本质原因在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整体经济增长慢、需求增加慢,带动国际贸易增长下降。这种国际贸易趋势变化造成部分民营企业所在产业产能过剩,影响了对未来的增长预期。 “政府有稳定增长的责任,在这种状况下就要采取一些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林毅夫表示,由此中国推动了大量基础设施大项目,这些项目具有很强外部性,需要大量配套设备,给民营企业创造了很多市场需求。   林毅夫总结称,当前民营企业信心有待提升是事实,但不是政策所致,而是整个市场环境造成的,且主要是外部市场环境问题。面对这种环境,民营企业要“练内功”,提高生产力水平,利用新技术进行转型,也要探讨新经济带来的新投资机会。同时,在一些传统产业中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可继续引进消化吸收国外较先进技术,把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变成在国内生产的产品,不仅卖到国内市场,还能卖到国际市场。 林毅夫相信,中国仍可维持5%以上经济增长,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还会贡献30%左右。中国也还是全世界市场扩张最快、机遇最多的国家,仍会给民营经济带来无限机会。

(两会访谈)林毅夫回击“中国经济见顶论”:不会步日本后尘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夏宾)“有些人认为,中国可能会步日本的后尘,对这个看法我不太同意。”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在全国两会期间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对一些美国学者宣扬“中国经济见顶论”,把中国看作“下一个会与美国经济越拉越远的日本”予以回击。 林毅夫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很多人谈论日本经济会超越美国,结果不仅没超越,还与美国差距一路加大。他强调,日本的情况不会在中国发生。 20世纪90年代日本出现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放缓。尽管中国目前也面临老龄化挑战,但林毅夫指出,对经济增长而言劳动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效劳动,即劳动力数量乘以劳动力质量。从中国人口看,过去是“数量红利”,现在是“质量红利”。据他观察,包括中国在内,处在追赶阶段的“未富先老”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前10年和后10年经济增速不仅未降,反而提高。 为何步入老龄化还能实现经济更高增长?林毅夫认为,除上述“人才红利”外,处在追赶阶段的“未富先老”国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空间较大。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教育水平提高,也使得其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更强,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水平提高更快。 林毅夫还提到,日本20世纪90年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超越美国,其代表的产业技术同样属于世界最前沿,但因美国技术打压,日本放弃了半导体芯片这一先进产业。中国在新经济绝大多数领域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且具备人才、市场等方面优势,哪怕有些技术稍有落后,中国也可利用新型举国体制来搞技术研发和突破。 产业政策支持方面,林毅夫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认为政府不该制定产业政策,由此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停滞,生产力水平也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不用产业政策能够追赶上发达国家,也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不用产业政策能够继续维持技术领先。”林毅夫说,中国这些年能在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离不开政府的产业政策。 他相信,中国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也相信新质生产力会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可以维持在相对较高的增长率,不会出现像日本一样的情形。

鞍山市长吴开华:奋力谱写鞍山新篇章

12月初,“追梦中华•开放与创新的辽沈大地”2023海外华文媒体辽宁(鞍山)采访行在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左志强部长的带领下走进鞍山参访,看到了鞍山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当参观了亚世光电和海城菱美高科技企业后,对百年钢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参访了以西柳商城为依托的西柳电商基地,以 服装产源地优势,电商网红经济迅猛发展,西柳品牌已牢牢占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并销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得益于此,海城入列全国首批十大纺织工业基地县,西柳荣获了众多的称号,在海城,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基层群众,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极高。基于此,鞍山市吴开华市长接受了采访团的书面采访,看看吴市长怎么说…… 吴开华市长首先介绍了鞍山市的基本情况,他说,鞍山地处辽东半岛几何中心,是辽宁省第三大城市,总面积925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30.6万人,下辖四个区、三个县(市),拥有国家级高新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祖国钢都、中国玉都,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奥运冠军之城。 2023年,是我国实施东北振兴战略20周年。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推动鞍山经济社会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全面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增速自2019年以来首次跑赢全国,创近年来最好成绩。 吴开华市长说,今天的鞍山投资兴业氛围正浓。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大抓特抓项目建设,发展支撑不断夯实。我们推动一批多年想干没有进展的重大项目实现突破,西鞍山铁矿、陈台沟铁矿、新加坡佳通温泉健康产业城三大停滞多年的百亿级项目全面开工,其中,西鞍山铁矿创造了全国大型铁矿开采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的新纪录,我市“串并联+容缺”办理模式获中钢协推广。我们推动一批历史遗留半拉子工程重新启动,新港国际广场等14个投资过亿元的停缓建项目“满血复活”,南台国际箱包城等44.6万平闲置楼宇和厂房启动盘活,我市抽丝剥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得到企业的信任和青睐,丹麦丹佛斯、雨森、神龙、安井等一批在鞍深耕多年的企业,感受到了鞍山优质的营商环境,选择增资扩产上新项目。我们推动一批存量工业企业实施升级改造,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工业企业实施技术、节能、环保、数字化等“四项改造”,鼓励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今年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增速列全省首位。 吴开华市长说,今天的鞍山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力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我们实施工业提升工程,以打造国家级综合性钢铁产业基地、世界级菱镁产业基地、东北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等三个基地为目标,依托鞍山矿产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主导产业延链建群、新兴产业建链补链。钢铁产业方面,世界500强鞍钢本地企业配套率达到53.1%;菱镁产业方面,依托占全球1/4的储量优势,形成从矿产开发到产品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工业体系,产品高端化率达到20%;装备制造业方面,冶金、矿山成套装备、直流输配电、大功率变频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一批细分行业领军企业。新兴产业方面,100G高速半导体激光器产品实现产业化,钠离子电池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正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发展形成了一批国内知名的专业市场,拥有全国最大的宠物交易市场、东北最大的服装交易市场和辽宁唯一的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西柳服装市场。今年,我市入选全国首批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德邻陆港综合产业园和西柳物流园获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西柳电子商务产业园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我们实施农业提升工程,依托我市农业特色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目前,我市南果梨、君子兰、观赏鱼等特色农业领域持续保持国内最大、东北第一;鞍山南果梨、岫岩滑子蘑、耿庄大蒜、鞍山君子兰、岫岩软枣猕猴桃等产品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今年1-10月,全市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 吴开华市长说, 今天的鞍山创新动能加速集聚。坚持创新驱动赋能发展,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我们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实施高成长型科技中小企业培育计划。今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2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55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雏鹰瞪羚企业28家。我们积极搭建创新平台,以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依托,强化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巧用“揭榜挂帅”和“带土移植”,推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今年,全市新增产学研联盟6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1个,实施省级以上“揭榜挂帅”项目15个。我们积极引育创新人才,着力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体系。今年,全市引进国内外各类高精尖人才90人、“带土移植”项目团队15个,新入选省“兴辽英才计划”41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创历史最好水平。 吴开华市长说,今天的鞍山开放能级不断提升。坚持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我们持续搭建开放平台,出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26条和促进外经贸发展10条,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建成鞍山陆港保税仓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依托西柳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辽宁省出口商品展示展销中心,每年举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推动更多商品“买全球、卖全球”。目前,西柳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累计出口6.1亿美元。我们持续畅通开放通道,依托鞍山优越的区位优势,不断完善交通路网。今年,鞍台、台黑高速全面开工,鞍山机场实现复航,新开通鞍山至海口航线,开放通道日趋通畅。我们持续深化开放合作,赴德国、丹麦、奥地利等国开展经贸对接,举办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大型活动,全力吸引投资、拓展外贸。今年1-10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1%,全年预计增长106%。 吴开华市长最后说,下一步,鞍山市将牢记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的嘱托,聚焦全省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以实施“五提升、五攻坚”为着力点,以项目工作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加快钢铁、菱镁、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构建具有鞍山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实干推动发展争位、产业争链、改革争效、开放争速、环境争优,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鞍山新篇章。 资料来源:鞍山市侨联

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奋力推进沈阳新时代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沈阳市吕志成市长接受2023海外华文媒体沈阳采访团集体采访中对沈阳市的介绍 2023年,是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开局之年,是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20周年。沈阳是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也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在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中地位举足轻重。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聚焦推动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及“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努力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中当好“排头兵”,奋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具体来说,就是“一个提升、五个推动”。 一、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充分发挥支撑、领跑、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城市首位度、增强城市贡献力。我们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准确把握沈阳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及城市性质、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基础优势,制定实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着力打造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一枢纽、四中心”,细化明确了“三步走”战略步骤,即到2025年,把沈阳建成东北地区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重要中心城市;到2035年,建成国家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心城市,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到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我们聚力拼经济、稳增长,全市GDP增速已经连续12个季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连续6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全市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列全国同类城市前5位,经济整体回升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我们持续扩投资、促消费,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近年来全市新签约、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快速增长,各大央企、民企、外企纷纷看好沈阳,“山海关不住、投资到沈阳”的局面正在形成。德国宝马扎根沈阳20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标志性成果,去年6月总投资150亿元人民币的宝马里达工厂建成投产,今年5月总投资102亿元的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全面动工,宝马沈阳生产基地自2010年以来累计投资近千亿元,沈阳已成为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生产基地。坚持把促进消费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乐购沈阳”工程,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6%,规模占全省40.9%,沈阳名列福布斯中国发布的全国消费活力城市榜单20强。 二、着力推动创新发展 创新是沈阳的鲜明标识和强大基因,沈阳已连续两年入围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百强榜单。我们推进科技创新,坚持创新空间、平台、生态、人才一体推进,加快建设以浑南科技城为重点的“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加快布局以“一校一园”为主要模式的创新创业载体,全市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由不到20%提高到了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速连续3年超过20%,科技型企业总量突破2万家,较去年末增长34%。实施“兴沈英才计划”,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建设人才成长型城市,京沈人才专列顺利开通,“智汇兴沈”“博士沈阳行”等系列引才活动成功举办,“沈水之阳、我心向往”的城市之约得到了各类人才的热烈响应。我们推进产业创新,聚焦培育高端装备、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食品加工等八大千亿级产业链,以“头部企业+配套园区”模式打造众星捧月、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带动头部企业配套率从25%提升至40%,推出了一系列体现中国速度、中国水平的“沈阳制造”,新质生产力不断集聚壮大。积极发展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总部型、流量型“五型经济”,突出数字赋能,加快建设“东北数字经济第一城、全国数字名城”。我们推进制度创新,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等制度型开放,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先手棋”,对标世界银行新版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迭代实施了营商环境6.0版改革,“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经验全国推广,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到14.12小时和0.35小时,稳居全国第一梯队,沈阳已连续两届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外界对沈阳的预期持续向好,市场活力不断迸发。今年1-10月,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23.77万户、同比增长57.1%,平均每天增加约800户经营主体。 三、着力推动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实现组团式发展、内涵式提升。我们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携手“6市1区”建设国家级都市圈,实施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链、平台共享、生态共保、文旅共建、社会共治“七大工程”,辐射人口2200万人、面积7万平方公里,吸引更多人流、物流、商流竞相涌入,区域一体化、同城化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我们实施城市更新,深入推进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老旧管网改造、城乡接合部提升改造、街路更新改造以及铁路、三四环沿线和高速公路出入口整治等“五项工程”,组织开展道路清洗、建筑立面管理提升等精细化管理“十大行动”,高水平规划建设35个核心发展板块,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城市发展格局脉络愈加清晰。2022年,沈阳成功获批全国首批、东北唯一城市更新试点城市,连续五年被国家住建部遴选为城市体检工作试点和样本城市,建立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统一部署协调机制、出台城市更新中长期规划两条经验全国推广。我们打造宜居和美乡村,推动水、电、路、污、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统筹抓好农厕、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布局打造美丽庭院、美丽村屯、美丽田园,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让更多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四、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全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沈阳。我们强化污染防治攻坚,以更高标准接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2年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全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我们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坚持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园美城,深入实施“绿满沈阳”工程,匠心打造万里慢道、千里水道、百里花廊,改造提升“一河两岸”、环城水系景观,用3年时间建成口袋公园3000个,初步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我们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扎实推进国家清洁取暖城市、无废城市、智能建造城市等试点示范,加快建设绿色工厂和低碳园区,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沈阳发展新能源优势明显,正在加快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风光氢”多能互补发展,着力打造千亿级北方储能之都。 五、着力推动开放发展 开放是城市活力之源。沈阳作为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因开放而兴、因开放而盛。我们持续完善枢纽功能,坚持大枢纽带来大物流、大物流带来大产业、大产业塑造大城市的思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RCEP,不断拓展“空陆海网”四条丝路,累计开辟至洛杉矶、芝加哥等国际客货航线将近50条,中欧班列开行规模稳居东北第一、全国前列,货物辐射全球20余个国家、50余座城市,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约200%,各类要素资源正在加速集聚,更多商品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我们加快提升平台能级,叠加放大临空经济区的空港优势、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综合保税区的特殊监管优势,高水平建设中德、中日、中韩、中俄等国际合作园区,国际艺术品保税展示、机床保税维修再制造等新业态落地运营,宝马、米其林、罗森、希杰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投产增资,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速超过30%。我们全面深化对外交流,强化外事+、打造国际沈,高标准建设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持续开展“你好,沈阳”品牌全球推介活动,成功举办国际赛艇公开赛、国际青少年足球赛等精品赛事,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东北亚人才交流大会、韩国周等一系列国际级会议在沈阳接踵开幕。目前,与沈阳结为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突破100个,沈阳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际范儿”越来越强。 六、着力推动共享发展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沈阳成功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我们全力做实民生工程,深入实施“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等民生工程,悉心做好“一老一幼”服务,用心用情解决群众供暖、燃气、停车等急难愁盼问题,“舒心就业”入选国家示范项目,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保持100%,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刻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全面形成。老旧小区改造连着民生福祉,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将全市1597个老旧小区全部改造,实现旧貌换新颜,今年任务是改造800个,全面实施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我们积极拓展公共服务,深化英雄城市塑造,建设“百馆之城”“书香沈阳”,建成开放城市书房、城市书屋、小剧场200余个,累计接待市民超千万人次,已经成为城市公共服务创新的亮丽风景线。2028年全国第十五届冬季运动会将在辽宁举办,沈阳作为主办城市,将全力做好全国首个“双运之城”这篇大文章,促进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融合发展,吸引带动千万人上冰雪。我们提高人口整体素质,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提高人口生育水平,聚焦“安全、健康、乐学、成长”建设教育强市,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稳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梯队,人均期望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时代的沈阳向上向好、蓄势腾飞,“进”的势头在延续、“新”的动能在增强、“优”的结构在显现、“强”的动力在集聚、“好”的预期在巩固、“美”的颜值在提升,沈阳全面振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沈水之阳、我心向往!沈阳欢迎您!

经济日报“正读沈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城市都有他的禀性。沈阳,属于散发工业汗香的城市。你说他雄风不再,我看他雄气十足。 看一个城市的魂魄,是不是只有GDP?显然,不是。 无悔前行 声调、做派,沈阳人辨识度高,走哪都能被看出来。爱恨那么直接,不拐弯抹角,不藏着掖着。 看着顺眼,咋都行,贴脸、熊抱;敬酒、加菜。 前些日子,京剧名家于魁智来了,站在台上一拱手,开腔便是对家乡的思恋:走到哪里,我都絮叨沈阳的好,听不得别人说不。 台下的乡亲,起立,掌声哇哇地。本地人爱家乡不挂嘴边,倒是在外的沈阳人不吝表白,缘起越久越浓的情,越远越深的爱。一经拨动,便生共情。 看着不顺眼,完啦,啥事也谈不拢。飞扬跋扈烧包嘚瑟,沈阳人绝对不惯着,逗笑讲,“长得就违章”,没有眼缘。 话说回来,不擅打嘴仗的沈阳人,“网战”屡屡败下阵来。网络差评多停在这嘎达又冷、发展又不快的刻板印象上,GDP总量似对不起“024”这个电话区号…… 沈阳人郁闷,化愤慨为饭量,来瓶雪花啤酒,高配鸡架,心情随之舒展,啥烦恼都没了。过后不纠结不较真,即便当时生气,也是一阵风刮走,一如既往掏心掏肺地欢迎来客。这就是沈阳人。 与沈阳人唠嗑很有意思,你若质疑地问:“沈阳有啥?”他马上怼回:“沈阳没啥?”是啊,沈阳没啥?沈阳工业门类之广、装备之重,大城市中也不遑多让。天空—地上—水下,歼击机、乙烯三机、深潜机器人——这些大国重器首产沈阳。大家伙按下不表,细至毫末的集成电路产品,在万分之一头发丝的维度上,沈阳亦有不俗贡献。 再看“嫦娥”探月、“祝融”探火、“蛟龙”入海——这些“中国骄傲”屡见沈阳荣光,沈阳是国家深空深海深地技术的重要策源地。支撑岁月静好的脊梁之上,稳驮着牵系命脉的战略使命。啥叫战略使命?不计代价去达成,哪怕成千上万人的努力,无法变现、无法量化为地方政绩,亦责无旁贷。那是一座城市对其社会价值的认同,对大局意识的坚守,并以爱相衔,忠贞不渝。 大的小的城市,有时也像家中的兄弟姐妹。都想上大学,都想多挣钱过得好,谁去侍奉父母?谁去做顶起梁柱的那一个?不计名利,埋头奉献,默声不悔。这个憨厚老大,便是沈阳。挑重担前行,肩膀上磨出老茧。 这样的城市,这样的人,很多吗?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国家振兴东北的决心决策,从沈阳新担当新作为可探东北全貌,可知振兴由来。辽宁社科院梁启东教授对沈阳评价中肯:不可唯GDP等单项指标遮蔽沈阳的勇毅担当,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肩负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使命,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假如没有沈阳……这个假如既不成立,又难以想象。 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英雄之城”沈阳,正疾行在振兴之旅,行进在“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的新征程上。 负重奔跑吧,将所有芜杂撇在身后。 负重奔跑 “共和国装备部”“共和国长子”“东方鲁尔”,这些高规格定语都指向一个地方——沈阳铁西区。如今,沈阳铁西区依然以工业安身立命。重工街、保工街、兴工街、卫工街……工字号的街道,划出老工业基地的装备格局,这里的每寸土地,都刻写着鲜为人知的血汗足迹。 豪迈旷达、匠心灼灼,在中国工业博物馆,人们能“嗅”到沈阳纯正的工业韵味与气质。那些制造过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曾亮相人民币的“工业母机”,这时,不言不语,静静地接住阳光投递的金色碎片,在岁月风霜的摩挲下,散发着朴素沉着的光芒。让人忍不住仰望那高阔的车间气魄,心下想着,有多少劳模曾在这儿切磋琢磨、挥汗如雨。沈阳制造,就是金招牌,意味高品质、蕴含精益心。至于它敌不过市场仿品低价冲击,那是后话。 “那是一段热诚向上、简单忘我的日子。”沈阳第一机床厂的退休老职工陆德仁说。 上世纪60年代,就在工业博物馆的旧址,沈阳铸造厂、重型机器厂和沈阳成百上千的企业一样,响应国家支援建设“大三线”的号召,向全国无偿输送设备、人才、技术。 什么叫倾其所有?陆德仁回忆说,几乎搬走所有的家当,只剩下空荡荡。包括数万名整建制的干部职工,卷起铺盖,不讲条件,义无反顾。沈阳的乡音啊,也随着这一波又一波的赤诚以赴,散布全国各个工业城市。 为国担当的基因刻在骨髓,代代相袭。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公司有个故事。国家下达任务——为“疆电外送”重大工程生产换流变压器。先别说生产有多难,仅是把重达800多吨的大家伙从沈阳运到新疆,可行吗?可能吗?无奈之下,企业想到一招,为生产这一套设备,去新疆专门建个工厂! 特制定产,然后,没有“然后”了。只产一回,只用一次。就像我们买菜、拌馅、和面、擀皮,忙活半天,就为包一个饺子。多大的成本啊?但,亏钱也要做!企业负责人只说一句:“国家需要就是第一需要!” 以工立命,以工正名,不携私心,不藏功利。沈阳的胸襟与风采,油然自心中涌起…… 工业、工厂、工人,“工”字的产出,实业实体实实在在,支撑起我们丰盈的物质生活。不过,属于沈阳产出的工业品多,终端消费品少,要不怎么叫装备制造基地呢?它处于产业链上游利润微薄的那一段。经世济民的建设,总要有人沉潜于渊。 客观看,沈阳并非完美到无可指摘。发端于沈阳的改革曾经先声夺人。看看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展品——全国首份厂长承包经营的“责任状”、全国首家破产企业的“通告书”、被誉为“接通了世界金融管子”的金杯公司最早赴纽约发行的“美元股票”……有谁还记得,新中国最早的证券交易市场就在沈阳!这些今天看好似“小菜一碟”的改革在当时却个个石破天惊。然而,改革开放45年了,呼吁思想解放从未间断,说明仍有人“怕”字当头锐气尽失,怕试错怕出错不容错,这种心态才是深化改革的心病。在沈阳,笔者当面听过中国第一家破产厂厂长石永阶的灌顶浩叹:工厂倒闭了,人的思想不能倒闭! 沈阳,你需要的不是当年勇,是当前勇。改革不讲吃老本,一停顿机遇就倏忽而过。沈阳着急,自我加压,提出大干三年奋斗三年,争当全面振兴“跳高队”“排头兵”。 新时代的沈阳虽仍在负重奔跑,但加持了新赛道新动能。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集成电路、航空、医疗装备等具备先发优势的产业“新势力”正加速崛起。沈阳人的骨气、血性,回来了。 变与不变,工业和沈阳,像是生命的友伴,一起见证着逝水流年、日新月异。 兹土甚沃 了解一个城市最快的方式——慢慢地走街。年轻人谓之City Walk,小资一点,也即“带着思考和踅摸的遛弯”。走不动的话,可以爬行,哦不,骑行。 沈阳文联的一位朋友静姐喜欢漫步细细打量城市。她说,走多少街,就能找到多少沈阳的打开方式。想体验民国时期市井风情,逛老北市啊;想领略朝鲜族美食,逛西塔街啊;想酷炫工业风,逛铁西1905啊…… 静姐体悟,只有这样,家与城市,方见眉目清朗。 不消说,倾情于古风遗韵的人,多半还会深入沈阳中街叶脉般伸延的坊巷深处,以探寻东渐而来的“紫气”。不妨从“下马碑”下马,拾阶走进碧瓦朱檐的桂殿兰宫,寻牌探龄枝干遒劲的方城古树,勾陈那些久远的往事。 兹土甚沃。公元1743年秋,爱新觉罗·弘历来沈阳恭谒祖陵,赋诗记之:“我西云来,我心东依……爰度爰迁,拓此沈阳。”并引用《诗经·大雅》金句盛赞沈阳“土厚水深,周原膴膴”。 沈阳中街于公元1625年已成形,有“东北第一街”美誉。特色小吃、烟酒茶点、日用百货等琳琅满目,分类归入果品行、估衣行、铜行等9个行,以及银市、鸟市、帽市、书市等16个市。老沈阳人说,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会在这嘎达寻着趣味。 国内最早的冷饮企业——中街冰点,就诞生在这儿。今天,冰棍“中街大果”依然是年轻人的最爱。保留着几百年街巷格局、文化遗存的街区,放眼全国也少见。 几番改造升级后的中街,修旧如旧,仍丝丝缕缕散发着历史的幽香。既有时尚的风采,也不失旧有的气度。风华正茂,客流如织。 来吧,触摸沈阳历史和当下的细节。 “沈阳城头夜色寒,万家灯火照天安。”明代文人张岱对沈阳夜景的描摹,放在今天也颇为贴切。生活的气息弥漫在夜市走街的氛围里。沈阳人喜欢以看细节的方式走街,在光影中漫步,在烟火气中驻足。那些“细节”是时间的证物,连接着过去与将来。累的话,可以踱进城市书房,多晚都可以,24小时不打烊的书房,暖如这座城市的臂弯。 在屋顶的空中球场踢一场球,在音乐喷泉构成的水幕背景下看个大片,在工业遗存的旧厂房中观赏非遗技艺,在沈水湾公园亲临一场沉浸式演出……新玩法、新夜文化赋能,牢牢抓住了年轻人的心。他们喜欢在夜晚寻找快乐、释放压力。而沈阳的夜舞台,足够大,足够炫。 如涛的浑响,如锦的浑河。一切都是无尽的诗行…… “再次泛起心里无数的思念……”忽地,风中飘来黄家驹深情浅唱的《喜欢你》,沉浸其中,不觉泪水打转—— 愿你此刻可会知 是我衷心的说声 愿再可轻抚你 那可爱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