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科技博览(7月12日)

【本期导读】

  1. 《巴黎协定》温控目标面临巨大挑战
  2. 气候变暖让六成鱼类无法生存
  3. 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孕妇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可以传染给胎儿
  4. 高胆固醇人群应少吃碳水化合物
  5. 太阳底下不戴帽子,小心你的脑功能退化
  6. 机器人科学家来了
  7. 户外人造光或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8. 美国入境与海关执法局(ICE)修改针对留学生的签证新政

 

《巴黎协定》温控目标面临巨大挑战

世界气象组织(WMO)当地时间9日发布的最新气候预测报告指出,未来五年(2020-2024年)中,每年的全球年均气温都有可能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至少高出1摄氏度,且至少有一年高出1.5°C的可能性为20%。WMO秘书长警告称,这一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温控目标面临巨大挑战。

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关于天气、气候和水的权威机构。当天发布的“全球一年期至十年期气候最新信息”报告由英国气象局牵头、每年更新一次,其提供了未来五年的气候展望。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地球平均温度已比工业化前时期高出了1°C以上。过去的五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上述预测考虑了自然变化和人类对气候的影响,以便对未来五年的温度、降水量、风型和其他变量提供最佳预测。该预测模型没有纳入因新冠疫情下封城导致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的变化。

WMO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当天表示,这项研究表明,实现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把本世纪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远低于工业化前水平2摄氏度,并努力将气温升幅进一步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面临着巨大挑战。

“WMO多次强调,因新冠疫情引发的工业和经济放缓并不能取代持续和协调的气候行动。由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寿命非常长,预计今年排放量下降的影响不会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的下降。”塔拉斯表示。

他强调,新冠疫情造成了严重的国际卫生和经济危机,与此同时,若不能成功应对气候变化,则可能会威胁到人类未来几个世纪的福祉、生态系统和经济,“各国政府应利用这个机会,将气候行动纳入复苏计划,并确保我们的复苏更茁壮”。(中国新闻网)

 

气候变暖让六成鱼类无法生存

气候变化为鱼类带来的风险远比此前认为的要大得多,研究人员近日在《科学》发表的研究表明,鱼类胚胎和产卵的成年鱼更容易受到海洋变暖的影响。

在全球变暖5℃的最坏情况下,考虑到鱼类生活的不同阶段,到2100年,全世界多达60%的鱼类将无法适应其地理范围内的温度。就算人类实现了《巴黎协定》的严格目标,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但对于10%的鱼类来说,这一温度依然太高了。

此前,科学家认为只有5%的鱼类难以应对5℃的全球变暖,但这是基于对成年鱼类的单独分析。

研究小组成员、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亥姆霍兹极地与海洋研究中心的Hans-Otto Portner说:“可以说1.5℃不是天堂,会带来变化。但如果我们能够阻止气候变暖,就可以限制这些变化。鱼类对人类摄取营养非常重要,因此这项研究为保护我们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提供了有力依据。”

研究人员分析了关于694种淡水和海洋鱼类耐热性的现有科学文献。以前的分析很少关注鱼类生命阶段,但研究小组此次考虑了产卵和非产卵的成鱼、幼鱼和胚胎之间的差异。产卵者和胚胎所能应对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范围差要小得多,平均温度差分别为7.2℃和8.4℃,而成鱼能应对的平均温度差范围为27.5℃。“这为此前研究中基本上被忽略了的一个生命阶段带来了曙光。”Portner说。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Jennifer Sunday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她在《科学》杂志的一篇评论中表示,胚胎和生殖期的成鱼更易受到伤害是“令人担忧的主要原因”。

胚胎和产卵期成鱼对海洋变暖的耐受力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需要更多的氧气。氧在较冷的水中比在较热的水中更易溶解。不幸的是,海洋变暖的速度远快于鱼类的进化适应速度。虽然鱼类可以迁徙到较冷的地区生活,但合适的新产卵地点却很难一下找到。因此,“尽可能减少气候变暖是值得为之努力的工作。”Portner说。(中国科学报)

 

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孕妇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可以传染给胎儿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记者王琳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主任赵扬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孕妇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可以导致母胎垂直传播。

如果孕妇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是否可以继续妊娠?对此,赵扬玉表示,目前研究认为,确诊感染孕妇总体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普通人群基本相似,妊娠合并新冠肺炎转为重症的概率并不比普通人群高。

“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文献,妊娠合并新冠肺炎总体愈后相对还是好的,没有依据一定要终止妊娠。”赵扬玉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对于确诊孕妇,国内外均普遍采用多学科综合救治手段,经过多学科共同讨论,参照孕妇妊娠周数、病情严重程度,综合决定是继续妊娠、还是终止妊娠。

针对治疗对胎儿的影响问题,赵扬玉介绍,由于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物,目前治疗仍以母亲优先为原则。“只有孕妇健康了,胎儿才能够健康。按照常规治疗方法和手段,胎儿相对是安全的。”(新华网)

 

高胆固醇人群应少吃碳水化合物

数十年来,许多健康专家建议,高胆固醇人群应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但最新发表在《BMJ循证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却认为,这一建议缺乏证据支持,高胆固醇人群需要减少的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而不是饱和脂肪。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疾病,患病者的胆固醇水平要比普通人高出2—4倍。包括美国心脏协会在内的许多卫生组织都建议,患上这种病的人应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少吃肉、蛋、奶酪等动物性来源食物,以降低心脏病风险。但此次,由美、英、法等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专家小组在对这一饮食建议进行审查评估后提出了异议,认为其缺乏科学证据支持。

专家小组称,低饱和脂肪饮食建议的基础是“饮食心脏假说”,该假说认为,食用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会增加血清胆固醇水平,从而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但他们的研究表明,有关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采用低饱和脂肪饮食的建议,并无科学证据支持;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显著改善心血管,对那些心脏病高风险人群,如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更有效。

专家小组指出,新研究表明,更有益心脏健康的饮食是低糖饮食而不是低饱和脂肪饮食。研究人员称,他们的结论也得到了最近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另一项研究的支持,该研究认为,心脏病高风险人群应该少吃面包、土豆、甜食等会增加血糖的食物,而不是富含饱和脂肪的动物性食品。(科技日报)

 

太阳底下不戴帽子,小心你的脑功能退化

哥本哈根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夏天进行长时间户外运动时尽量戴上帽子,头皮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有损坏大脑功能的潜在风险。虽然结论听起来相当惊悚,科研人员们进行这项研究时的出发点还是有据可依的。全球有大约一半的人生活在有可能出现酷热或者酷寒气候条件的区域,环境的热效应潜在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在室外环境中,当人头部的正上方暴露在太阳辐射下,将产生相当大的热负荷,科研人员们通过本次研究证实,这样的条件对人体健康还真有潜在的损害。(环球科学)

 

机器人科学家来了

最近,《自然》发表的一项研究改造了汽车装配线上常见的机器人,使其可以在化学实验室内和人类一起工作。该机器人采用激光扫描和触觉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定位,而没有采用常用的视觉系统。因此,它可以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操作,这有助于进行光敏光化学反应。其尺寸和人类相当,可以在传统无改造的实验室内工作。作者通过编程方式,让该机器人探索各种假设,以提高一种聚合光催化剂的性能。机器人在2-3天内便优化了反应条件,而人类预计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到。(环球科学)

 

户外人造光或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夜间室内的人造光易干扰人类睡眠-觉醒周期的昼夜节律,但目前关于户外人造光的研究还比较少。在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在2001-2004年间,一万多名13~18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睡眠状况,并利用卫星图像数据来衡量青少年晚上暴露于户外人造光的程度。结果显示,即使考虑到个人及社区层面等因素,生活在户外光线最充足地区的青少年平均比其他地区的青少年晚睡29分钟,少睡11分钟。另外,夜间人造光的强度越大,青少年患情绪障碍或焦虑症的可能性也越大。(环球科学)

 

美国入境与海关执法局(ICE)修改针对留学生的签证新政

由于美国入境与海关执法局(ICE)颁布的留学生新政引来众怒,近来受到全美各大高校联合起诉,而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美国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终于松口,对该新政进行了部分修改。

修改后的规则如下:身在美国境内的国际留学生,不能全部选择上网课;身在美国境外的国际留学生,可以在当地选择上网课;没有回美国返校,但仍上网课的学生,学生身份仍然有效,只需要在SEVIS中保持激活状态。

与此同时,全美众多高校也正在计划应对这一新政的方法,纷纷增开秋季线下课程,例如加州伯克利大学将新建一门1学分(通常为3学分)的面授课程,而佛罗里达大学的部分学院将采取90%线上授课结合10%面授课程的模式。(央视新闻)

(选编:洪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