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科技博览(6月14日)

【本期导读】

  1. “咽拭子阳性”与新冠确诊病例到底有啥区别?
  2. 建议民众暂不要生食三文鱼
  3. 科学家实现体内3D打印人耳
  4. 中国第八大沙漠试种旱稻
  5. 澳洲大火“阴霾”仍在
  6. 世界航天奖首次授予中国科学家
  7. 科技新闻简报

 

“咽拭子阳性”与新冠确诊病例到底有啥区别?

 

咽拭子阳性代表体内存在病毒

咽拭子采集是目前主要针对病毒核酸的检测方法。如果咽拭子阳性即代表核酸检测阳性,说明人体内携带新冠病毒。

核酸检测阳性意味着什么?据介绍,冠状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糖核酸RNA组成,核糖核酸在内负责病毒的繁殖;蛋白质在外,既维持病毒的颗粒形态、又保护内部的核糖核酸。所以,核酸检测就是直接检测病毒当下是否存在,也就是说咽拭子核酸阳性代表体内存在病毒。

而新冠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咽部是此类病毒聚集较多的地方。具体做法是用医用棉签从人体的咽部蘸取少量分泌物,然后对这些标本进行相关检测。

上述专家告诉记者,确定感染者一般需要进行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咽拭子检测,两次咽拭子阳性才算是感染者,两次采样时间间隔24小时。而两次核酸检测咽拭子阴性也是出院的一个指标。

咽拭子阳性不代表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咽拭子核酸阳性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武汉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程真顺指出,而咽拭子阳性不代表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程真顺解释说,“如果受检者咽拭子核酸阳性,但不具备临床症状,比如发热,呼吸困难等,而且肺部CT也没有明显的病毒感染表现,那么就将其称为无症状感染者。”

程真顺补充道,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对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的描述,在受试者核酸检测阳性之后,是否为确诊病例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肺CT等其他检查结果。只有符合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的,才能说是确诊病例。

“从武汉最近调查结果来看,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很弱,但无症状感染者有转为有症状可能,因此需要统一隔离观察。一般来讲,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观察时,可以不进行特殊治疗。”程真顺进一步说。(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

 

 

建议民众暂不要生食三文鱼

日前,北京新发地市场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新冠病毒。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原首席研究员曾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北京新发地的疫情到底叫“输入”还是“反弹”,还需要探索,因为有些产品涉及到外国进口,比如三文鱼,还有同样进口的同一批产品等,它的冷藏环境可能是适合病毒生存的。曾光表示,三文鱼食用方法不同于其他肉类,公众往往生吃,因此引起关注。目前发现病毒检测为阳性,情况不明,特别是并不知道它的来源究竟是被人传播,还是其他情况,这些问题没查明之前,建议大家不要生吃三文鱼。(中国新闻网)

 

科学家实现体内3D打印人耳

3D打印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定制人体的新“零件”,比如颌骨、肋骨和脊柱。但这些组织或器官必须要在体外打印,然后通过手术植入体内,这就带来了感染的风险。

《科学进展》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中国四川大学苟马玲及其同事已经证明,这些身体组织可以在体内进行3D打印——至少在老鼠身上是这样,因而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这项技术有可能在不需要手术的情况下制造新的耳朵或人体的其他部位。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首先将一种由水凝胶颗粒和软骨细胞组成的“生物墨水”注射到老鼠背部。接下来,他们用近红外光在墨水上投射出耳朵形状。光使水凝胶颗粒粘在一起,层层发展成耳状结构。

在接下来的1个月里,软骨细胞在水凝胶结构的周围生长,最终形成类似于真正的人类耳朵的软骨结构。这期间,小鼠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炎症或其他副作用。

20世纪90年代著名的“瓦坎蒂鼠”实验也曾让老鼠的背上长出了一个“人耳”,但它是通过在皮肤下植入一个预先制作好的携带软骨细胞的塑料支架实现的,而不是直接在现场3D打印支架。

研究人员希望这项新技术可以用来为那些患有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人重建新的耳朵,这种疾病会阻碍耳朵的正常发育。“我们正在努力改进这项技术,以便将来治疗人耳缺陷。” 苟马玲表示。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 Derek Rosenzweig说,这种非手术3D打印技术也有可能用于修复鼻子、手指、脚趾或肘部受损的软骨。他说,相比之下,髋关节和膝关节深部软骨缺损可能更难修复,因为近红外光通常只能穿透人体皮肤约2厘米。

苟马玲团队希望最终能够采用这种技术修复其他受损的器官,比如心脏或肺。然而,Rosenzweig认为这将更具挑战性,因为心脏和肺包含多种细胞类型,它们在体内更深,并且不断收缩和放松。(中国科学报)

 

中国第八大沙漠试种旱稻

作为中国第八大沙漠的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正在试种5200亩旱稻,在防沙固沙的同时可收获优质大米,将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

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1500万亩,其中近430万亩分布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污染,为种植旱稻提供有利条件。

连日来,在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巴音宝力格嘎查的沙地上,10多台大型播种机连续作业,依次完成埋压滴灌管、播撒种子、覆土掩盖等工序。

据旱稻种植项目负责人魏智恒介绍,他们将试种5200亩旱稻,采用精准耕作技术播种,利用水肥一体滴灌方式浇灌,按照有机水稻标准进行管理。“我们从5月26日开始,每天出动10多台播种机播种,预计于6月中旬完成播种工作,实现机械化、集约化作业。”魏智恒说。

旱稻又叫陆稻,是由水稻在无水层的旱地条件下长期驯化演变形成的一个生态型作物,既能在旱地种植,也能在水田或洼地种植。

魏智恒说,此次试种的品种是旱香一号、旱香二号,预计每亩灌溉用水量为280立方米,比普通水稻灌溉用水量减少600到800立方米,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同时,旱稻根系长度达50厘米左右,具有较好的防沙固沙作用。

魏智恒告诉记者,初步测算,每亩旱稻种植成本为2000元以上,主要包括土地、水、肥、滴灌管、人工、机械作业等费用;每亩可产450公斤优质大米,按照售价30元/公斤计算,亩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

按照规划,乌兰布和沙漠将重点发展多用光热、少用水的生态农业、资源保护型产业,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新华网)

 

澳洲大火“阴霾”仍在

火光漫天,浓烟密布,澳大利亚自 2019 年 7 月下旬爆发并持续了数月之久的火灾,毁坏了数万人的家园。尽管大火已经扑灭,这场澳大利亚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森林大火,想来依旧令人心悸。

据统计,大火烧毁了超过 1260 万公顷土地,超过了比利时、丹麦和荷兰的面积总和,向大气中排放了约 430 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约四分之三的国家总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直接造成了至少 33 人死亡和超过十亿动物的丧生。

而随着大火的熄灭,它的后续影响仍在继续。因大火及其烟雾,火场周围地区超过一半(57%)居民的正常出行受到阻碍。受影响最为严重的新南威尔士(New South Wales)的居民甚至因此改变了日常生活方式。在澳大利亚东部各州,截至 2020 年 1 月中旬,山火烟雾造成了约 417 人过早死亡,3151 人因心肺功能异常住院,1305 人因哮喘急诊就医。

而随着大火的熄灭,它的后续影响仍在继续。因大火及其烟雾,火场周围地区超过一半(57%)居民的正常出行受到阻碍。受影响最为严重的新南威尔士(New South Wales)的居民甚至因此改变了日常生活方式。在澳大利亚东部各州,截至 2020 年 1 月中旬,山火烟雾造成了约 417 人过早死亡,3151 人因心肺功能异常住院,1305 人因哮喘急诊就医。

受火灾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人们,暴露于山火的烟雾中数周或数月之久,而我们对由此导致的健康风险还未可知,这是一个亟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处于围产期的孕妇和胎儿以及新生儿的潜在深远影响。 这一惨痛经历同时暴露了学界的一项认知空白,而这些缺陷也限制了科学家向公众、政府和媒体提供准确、及时和更重要的有意义的建议的能力。

许多因素与火灾的爆发和势态相关,例如,生物量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数量,以及当时的气象环境。气候的变化(如干旱和热浪)可能会增加极端事件,增加森林火灾的风险。不断增加的森林大火反过来会增加碳排放,加剧气候变化,形成了恶性循环。而面对这一难题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除了紧密贴合减缓气候变化战略之外,科学家们也在呼吁尽快建立起国家卫生保护战略,为我们未来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筑起一道屏障。

森林大火带走了无数的生命,也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但它对人类的影响并未随着大火的熄灭而停止。人们更要汲取这惨痛的教训,进行深刻反思。(环球科学)

 

世界航天奖首次授予中国科学家

6月11日,吴伟仁、于登云、孙泽洲等“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优秀代表,获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年世界航天奖。这是该奖项70年来首次授予中国航天科学家。“嫦娥四号”实现了多个世界第一,例如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首次利用中继卫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连续可靠中继通信。目前,“嫦娥四号”已经进入第18个月昼,成为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探测器。(环球科学)

 

【科技新闻简报】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感染人的大脑在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如何使患者丧失嗅觉时,科学家们发现病毒能够通过破坏嗅觉组织的支持细胞破坏嗅觉功能,同时,他们发现病毒可以通过鼻腔侵入患者的大脑,也会对患者的嗅觉造成损害。(科技新闻 ScienceNews)

通过激光雷达定位技术找到了最为古老、庞大的玛雅文明遗址 这一遗址位于墨西哥的Aguada Fénix区域,建筑时期在公元前1000-前800年期间,即中国的商末周初时期。(科技新闻 ScienceNews)

三名患有遗传疾病的患者成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治愈:通过对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基因编辑,两名患有地中海贫血和一名患有镰状细胞疾病的患者获得治愈。(新科学家 New Scientists)

COVID-19第二波浪潮在美国的一些州出现 在美国的十多个州,在“居家令”被解除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激增。专家们认为,过早重开经济和其它因素一起造成了疫情的再度恶化。(新科学家 New Scientists)

 

(选编:洪田)